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2024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范文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推荐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共 8126 篇)

  • 1、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_1100字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1100字

    最近看的《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在抄写<好了歌> 反复说着:“荒冢一堆草没了。” 让我想起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啊。突然觉得编剧也是和我一样喜爱红楼梦之人啊。

    我年少时,家中常备红楼梦。那时候还不太看得懂其中意味。像读故事一般。

    后来再读红楼梦,也是跟着蒋勋细说红楼梦来听的。天天听,天天读,还做做笔记,写写感想,像着了迷一般,停不下来。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甲戌侧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就开始讲到了红楼梦的来源( ̄∇ ̄):

    从清朝开始慢慢的流传 有很多人开始传阅

    关于红楼梦最早的手抄本及后来的发展

    一本小说 内容 部分是跟我们的人生有所共鸣的

    一本书的流传 一定是有承载道德的意义 有很重大的文化使命

    红楼梦本来是茶余饭后的小说

    但是因为红楼梦太好看了

    所以开始有很多人开始考证

    现在来看 红楼梦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

    红楼梦在不同的年龄段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本写青少年时期的书

    王熙凤17岁 林黛玉12岁 贾宝玉13岁

    贾母大概是五六十岁之间

    这是一本关于小男孩小女孩在大观园里面的青春故事

    而过去 在传统的格局里 是没有青春可言的

    现在的小说里面没有这么真实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

    红楼梦是一开始 就告诉你了结局

    它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

    所有的转述并不是客观描述 会比较主观

    而小说里面是全知观 就像镜子一样 去呈现一个人

    完全看不到作者的看法 不知道作者喜欢谁不喜欢谁

    刚开始是描写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 虽然住的非常近 但是他们认为2步都是分离

    王熙凤 管家 300人(时代背景的原因: 满清中都是少奶奶管家)

    大部分人认为结局是宝玉和史湘云 在一起

    因麒麟 伏白首双星 金玉良缘

    这本书写下去真正的结局不知道是什么

    作者不在意这个结局 她要告诉你 繁华是一场梦

    所有的生命 不论是财富 、权利、情爱 到最后全部都是空的东西 所有在空的里面的执着

    然而——知道归知道 ,执着归执着。

    红楼梦会让你 啼笑皆非的 一本好的小说

    破除执迷的东西 我想大概就是红尘里的意义吧

    小说里的故事都是一个个活过的生命。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可能当我们许多年之后回忆起过去,也会如此感叹人生。

    痴——生命里面的执迷。

    红楼梦整个都是在写这个词。

    秦可卿一

  • 2、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_1700字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读后感1700字

    (续前文,跳过《四 美之为美》)

    五 溯洄从之

    有结局的故事都是无价值的,只有无价值才是终点,就像人死之后,他主动创造价值的力量也清零了,回到无善无恶的原点。芳龄永继或仙寿恒昌都不过是世俗的幻想,人们并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利益,还企图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维护传承下去,包括子孙后代,子孙不但可以继承物质财产,也可以在忠孝的挟持下维护祖辈的尊严。所以,宝玉这个命根子在贾府是如此重要,于是,他对物质财产的无感与家族价值体系的背叛更加严重。宝玉懂得,有些东西刻在金玉之上和写在尘埃里并无区别,而有些东西是无论生死都是值得坚守的。

    一个人的生命存亡本来只是自然代谢,情感和思想才是价值的寄托。整部《红楼梦》大部分的故事固有离合悲欢堪以凭吊,但难逃“消愁破闷”,“喷饭供酒”的窠臼,“风尘怀闺秀”才是其宗旨,故事再离奇跌宕也有麻木厌倦之时,一如酒色之欢终有醒时,而书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是活生生真真切切的人,人若活得真实,人的精神就不会因时间、时代的变化而凋败。无论在现实中还是书里,那几个女子早已死去,但二三百年来的我们依然会为之慨叹感动,并赓续她们对生活与命运的追问。

    读《红楼梦》有几种读法最无聊,比如追踪蹑迹探求故事因果的,断章取义追寻处世之道的,旁征博引揭示历史真相的,刻舟求剑妄谈文化境界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是多么荒诞的场面。同样的一部书,同样的文字和故事,阅读的境界是迥异的。《红楼梦》又称《风月宝鉴》,对于大多数人,她果真就是一面镜子,读者照见的只是自己的形貌,然而照见的不过是皮囊,不见内心也不见世界,即使没有这面镜子,他们还是那副模样。可是有一些人,在镜子的背面看到更多的玄奥,更多和心与灵相通的东西,不执迷于文本,不止步于现象,不痴醉于浮华,在纷繁万象中发现真谛,从而获得永恒的慰藉与喜悦。

    读《红楼梦》更像是走到一条景色宜人但偏僻陌生的路,只要来到这条路,无须分辨什么年龄的长幼、早到或迟来,也不必说在道路之外你还具有什么身份,拥有什么地位,甚至也无需具备多少知识学问。这条路是平等的,我们都是行者,只是来到这条路需要经过一个地方,就是迷津。

    迷津不在书中,在我们的脚下。

    迷津的可怕之处恰在于它并不如警幻所述般可怕,而在于它无形无迹慢慢浸染我们的骨髓而不自知。迷津的两岸风景迥异,警幻所说的“深有万丈,遥亘千里”分

  • 3、 《红楼梦》读后感-3000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2024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2024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

  • 4、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红楼梦》到底写了什么,或者说作者曹雪芹写《红楼梦》到底是要表达什么。这应该是关于《红楼梦》整个区域内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问题。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红楼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红楼梦》是经学家读其弊,革命家读其衰败,历史家读其宫闱秘史,才子读其缠绵那么曹雪芹十年辛苦,研泪成墨到底是想借《红楼梦》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关于这个问题,同样是各执一词,众口难调。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脂砚斋。他曾在《红楼梦》的第一回批语中说道作者撰此书是为了出脱心中的苦闷。而后来的护花主人妖希廉却说《红楼梦》是为了感叹家事的兴衰。而再后来的太平新人张新之却说红楼梦是为了讽刺家庭教育的失败。而到了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红楼梦》体现的就是西方的叔本华理论。人生是有欲望的,而人的欲望又是不能够完全得到满足的,因而人注定就是痛苦的

    等等,像上面这样各名家的各种不同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暂不多述。既然这么多人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说法。那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还是说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呢?我个人认为他们说的都没错。毕竟《红楼梦》所要表达的道理是用故事来展现的,并没有直接道破。而各读者的眼光不一样,所选的角度也不同。那么他们个人所看出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但是,这些人所说的也仅仅只是他们自己眼中的《红楼梦》而已。他们所认为的《红楼梦》所表达的那种思想并不一定就代表曹雪芹所要表达的思想。毕竟这些人是没有办法和曹雪芹心灵相同的。

    说了这么多,话题等于是又回到了原点。还是那个问题,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说实在的,我也不能肯定,或者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和那些人一样,都是没有办法和曹雪芹心灵相同的。我在这里只能是向大家提供一点我个人读《红楼梦》的心得,我自己的看法。最多也是能提供一个视角,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关于下面我的说法,大家完全可以不相信。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曾自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红楼梦》这满纸的荒唐言的背后,隐藏的是他自己的辛酸之泪。既然书中所隐藏的是作者的十年辛酸,那么此书首先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他并不是要向世人讲述一段悲剧的,有情人不能眷属的三角恋爱情故事。因为这样一个小悲剧他值不了几个钱。更不值得作者用十年的辛酸来换。

  • 5、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看完《红楼梦》以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2篇《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一)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挥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看到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

  • 6、 红楼梦读后感3000

    红楼梦读后感3000范文一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 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个厚道人,不过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 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 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不过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名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 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 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 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 可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 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同,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同,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平生最恨者。王夫人平生最恨会勾引男人的女孩,探春平生最恨不尊重她的人。探春得了曹公一个敏字,敏锐又敏感。王夫人又何

  • 7、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王夫人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好象没干什么别的事,偶尔陪老太太打牌听戏。她没什么爱好,只念佛吃素,捡佛豆。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为了保佑她的荣华富贵吧。书中没有她对自己罪孽忏悔的描写,只在金钏死后她哭了一阵,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立刻就坡下驴,拿着宝钗善意的猜测做了自己杀人的借口。虽然她的确是我逼死的,但只要别人不这么想就行了。这就是这个伪君子的真实想法!所以以后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就只见她肆无忌惮地撵人骂人逼死人,再未见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

    再说说黛玉,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 8、 红楼梦3000字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读完之后,我对它感触颇深。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

    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也是无法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三姑娘探春是金凤,其母赵姨娘是老鸹,所以以探春的庶出身份能够“兴利除宿弊”,自是“老鸹窝里飞出金凤凰”。我们不禁也感到了探春是“投错了娘胎”,她自己也很苦恼,以至于不认赵姨娘为亲娘,这不是不孝之举,而是不平之气。

    赵姨娘是老鸹,鸹者,乌鸦之别称也,人皆厌恶之,因为“乌鸦报忧喜鹊报喜”的常识再人们的脑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其实乌鸦被动物学家誉为“鸟中诸葛”,我们冤枉了它的身份;乌鸦还有反哺之报恩的行为,如李密《陈情表》所云 “乌鸟私情,愿祈终养”(与之相对的是羊有跪乳之情),鸟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应该学习它的精神,兹不赘述,就此打住。

    但是“老鸹”的形容之于赵姨娘却不是曹雪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是有感而发,有物所寓——赵姨娘是“货真价实”的老鸹。鸹即鸦,鸦者,从牙,牙牵嘴。故有人评价某人说某种坏事不幸言中为“乌鸦嘴”,鸹从舌,是为多嘴多舌,摇唇鼓舌,用在赵姨娘身上就是具体指她向贾政吹枕边风,说宝玉的坏话,有其母必有其子,母亲赵姨娘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儿子贾环就会信口雌黄,“小动唇舌”,才引发贾政大动干戈,才牵动宝玉“大承笞挞”,都是他们娘儿俩个的舌头惹是非,嚼舌根。一般愤激的人肯定会诅咒他们“舌头上生个大疔疮”。

    曾有人将晏殊《浣溪沙》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为谜面打一谜语,谜底公诸于众是鹊,这是运用拆合之

  • 9、 3000字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人们提到这部含笑的悲剧时,多半是在感叹宝黛爱情的同时,控诉封建贵族的纸醉金迷。我就浅浅的谈谈我读完此书后,对书中晴雯和袭人这2个悲剧人物的感悟。

    1、霁月难逢之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

  • 10、 读《红楼梦》有感_红楼梦读书笔记3000字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有时间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6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3-04-0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22-04-06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范文,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大全等,希望在您写脂砚斋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