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 > 地图 >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2024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范文大全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相关栏目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热门栏目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推荐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

(共 2995 篇)

  • 1、 《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2、 《鸿门宴》读书笔记范文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 鸿门宴读书笔记范文

    篇一、鸿门宴读书笔记范文

    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篇二、鸿门宴读书笔记范文

    一、主旨和情节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

  • 4、 区区介子何以称帝? ——读《鸿门宴》有感
    区区介子何以称帝? ——读《鸿门宴》有感 邓幸杏 汉武帝时司马迁挥毫泼墨,精心点染鸿门盛宴。惟妙惟肖再现化干戈为玉帛的微雨,清疑云反战场的金星,呈历史说事实的歌舞。扑朔迷离,再三流连。沛公曾经一介平民,项羽则富英雄气概,却为何扭转乾坤?予就此掩卷长思:区区介子何以称帝? 志存高远,智取人心 《史记》记载:“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智不在小”,范增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古人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沛公志不在小,深谋远虑,因而智取人心。以之为称帝之途,何尝不可?实属当然! 民心所背失天下之史古今皆有之。予又忆起当年幽王昏庸,贪图美色,为博宠姬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愚戏诸侯,驱其长关直入失望而归。自此失民心!待敌实攻,无一人救驾,王亡姬惨。真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戏剧性的结局暗蕴讽刺!可见有志才有心,而沛公运用恰如其分,知否?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史记》记载:“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杀戮叛者之余,前还重用张良与樊哙,对之言听计从。而后鲜明对比分层设色:项羽又何为之?置聪颖忠诚亚夫而毋用,偏任变节不忠项伯而为之!不禁引人深思,差异于此矣! 予再忆起枭雄曹操患头疼,而用神医华佗以治之。华佗曰要开头颅可治,欲为之手术。奈何曹操生性多疑,不懂医术的他以为取命而亡,心生忧虑,一日持剑杀之。后头痛欲裂,反反复复,卒陨。天下医者父母心,况华佗医术精湛高明众所周之,又何以谓之不信任?拿命开玩笑,只因多疑?不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乃王道之重也,怎说不是?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史记》记载:“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且“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把"三思而后行”之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项羽则冲动自负又优犹寡断,缺乏政治远见。成王称帝者心中应有一把刀一片刃,性情谋略应如弓一般能屈能伸,伸缩自如,否则宛若琴上紧绷的弦,一弹便断,奏不出清音伴浅唱盘恒于花开盛世! 予脑海潜游旋绕勾践一代国王,失国不忘耻辱,卧薪尝胆,终不负重望,灭敌复国,光宗耀祖;焚高生前鲜为人知,他默默无闻,凭胸中一腔热血,躬身于《向日葵》,绽放出生命的绚烂,终为人所知;玛格丽特.米切尔自幼写作,前有书成却未出版,后著有《飘》名声大操,轰动于世......当今社会志存高远者不乏,忍辱负重者又何其多!难道就此放弃?逞得一时,利
  • 5、 鸿门宴读后感:注定的失败

    鸿门宴读后感:注定的失败

    刚刚结束了对《鸿门宴》的学习,这篇经典的作品加深了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不得不说,其实从我最开始了解楚汉之争这段历史时,我便不欣赏项羽。

    有人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在于没能在鸿门宴中杀死刘邦。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狭隘。项羽的失败,应该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

    首先,项羽任人唯亲。这是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大忌。就好比项伯,项羽明明知道自己的叔父与张良交情匪浅,却没有任何顾忌的将他任为左尹。正是因为项羽这错误的任命,才导致了刘邦有表忠心的机会,是自己意志动摇,失去了铲除劲敌的良机。

    其次,项羽刚愎自用又多猜忌。为什么说项羽刚愎自用?因为他自负,总认为向刘邦这种只会耍阴谋诡计的小人根本不足与自己为敌。正是他对刘邦的轻视,使他迟迟没能杀掉刘邦。更何况项羽多疑,不信任自己的左右臂膀。不然,陈平如何利用谣言离间了他与钟离昧、龙且、周殷这几员大将的的关系?又如何用反间计使项羽猜忌范增,最终导致范增心灰意冷离他而去?说起亚父范增的离开,绝对称得上是项羽一生中的一次转折点。范增为楚鞠躬尽瘁,也是项羽身边唯一一个佐王之才,可惜项羽不仅没能善用范增,反而是对这位经常像父亲一样训斥自己的亚父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也可以说,陈平的反间计不过是一味催化剂,项羽与范增的决裂是必然的。正是范曾的离开及死亡,使项羽真正成为孤家寡人,从此再也没有人在旁时时鞭策他。

    所以说,项羽的失败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

    如今常有人称项羽为英雄,虽败犹荣。但项羽的目的是成为霸主,而非仅仅是英雄。更何况,有勇无谋的人只是莽夫,又怎么么能被称作英雄?项羽不仅在事实上失败,在精神上也以失败。况且,项羽还妄想做一个成为王者的英雄,更是他的幼稚与执拗。生于乱世,自小经战乱长大的他,却无法认清世事,一味固执的坚持道义诚信。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好人,却注定无法成为王者。

  • 6、 鸿门宴读后感怎么写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司马迁的《鸿门宴》是《史记》中流传弥久、广为传颂的名篇之一,对当世和后世的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之大,不可估量。特别是刘邦的人格暗示意义,更是如此。我认为,刘邦人格影响力是极大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人格史的一座分水岭。刘邦把民族的性格引导到另一个方向,引到功利之途,势利之途,而不是导向之前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贵族化人格理想。

    刘邦被作为民族成功形象的第一个平民典范,在当时已产生轰动效应,更被后人不断的研究,甚至作为怎样做人的范本。刘邦所作所为也成了很多人励志人生走向成功的人生指南。换句话说,那就是,具有什么样性格的人更能适应这个社会,更容易出人头地,实现成功梦想。我想,这可能是《鸿门宴》弥久不衰常读常新的原因之一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楚汉战争就不只是一场军事政治上的较量,更是人格力量上的较量,是项羽和刘邦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的殊死较量。历史钟情于刘邦,而抛弃了项羽。项羽是一个楚国贵族后裔,极具君子作风,代表了具有审美意义的贵族化人格理想。这样的人格梦在后世诗人心灵的天空不断地回响。李清照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人格只是在审美的意义上才是成功的,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说的好听一点,是一个失败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是他贵族化的人格在起作用,而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优柔寡断只是功利主义的评价。项羽的意思,我要杀你刘邦,我不用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完全可以凭借实力来击倒对方。有一次,项羽叫阵,要和刘邦单挑,而刘邦不干。这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所以,历史抛弃了项羽,同时也抛弃了我们民族的人格梦想。历史从梦想走向了功利。

    孔子是较早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一个人。我们看一看《论语》,就明白了。《论语》中的那些话是可以说的,可以说给别人听的,但是大多不能做,一做就不行了。孔子也意思到了,他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他志在恢复一个有君子之风的国度,使历史不至于大滑坡,所以他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然而,事实上,历史确实在迅速的滑坡。孔子啊,你老人家

  • 7、 鸿门宴读后感700字2020

    鸿门宴读后感700字2020(一)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2020。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2020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

  • 8、 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

    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一)

    最近在看《史记》,这书很厚,都是文言文,读着挺费劲,但是读进去了也很有意思。读到《项羽本纪》时,里面最精彩的一节就是《鸿门宴》了。《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的分水岭,中国象棋也是由项羽和刘邦争霸所演变而来的。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他招贤纳士,让他统帅三军,让他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欣赏,但也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我尊重,但他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由此可见,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大家应该听说过鸿门宴吧。自从我看了电影《鸿门宴》,我就迷上了这个故事,我从司马迁的《史记》这本书里找到鸿门宴这段历史文章,然后一遍一遍地读。

    鸿门宴讲的是:楚怀王让刘邦和项羽分两路去打秦国,谁先入咸阳谁就称王。当时刘邦率十万人马,项羽率四十万人马,可是没想到刘邦先到了关中,约法三章,想在此称王,但这个消息被左司马曹无伤传到了项羽那儿,项羽想杀刘邦所以摆了鸿门宴。可到了鸿门宴上项羽又舍不得杀刘邦了,范增好几次给项羽使眼色,可是项羽好像没看见,后来范增把项庄请来让他舞剑杀刘邦,项庄在宴上舞剑,项伯(项羽季父也)和张良是朋友,也上去和项庄一起舞剑,不让项庄杀刘邦。最后,刘邦在上厕所的时候跑了,回去把曹无伤杀了。

    读了鸿门宴这段文章,我感受到:人不要太自满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项羽在鸿门宴上可以杀刘邦,可是他放弃了。刘邦在上厕所时逃跑,虽然不符合情理,但是在打仗要逃的时候就不要在乎这点小事,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不要放过。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们班

  • 9、 鸿门宴读后感300字2020

    鸿门宴读后感300字2020(一)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2020。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2020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已近尾声。项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惨境地,不免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但在最后一战中,他孤身奋战群敌,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倒退)数里。可以想见其多么神勇!但虎落平阳遭犬欺,终究摆脱不了受围困的处境,故有乌江边赠马亭长之举,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以自刎之举成全急欲领赏的汉军将领。一代英雄,自我毁灭。死得坦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也不禁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项羽,岂不是将整个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

    项羽是英雄,但只是一个失败英雄,只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有勇少谋。

    他自视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奋

  • 10、 鸿门宴读后感500字2020

    鸿门宴读后感500字2020(一)

    秦始皇赢政吞并六国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四海,天下已定。始皇便到处巡逻。所到一处,百官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浩浩荡荡,其威风可想而知。一次途中,老百姓挤满了街道,争着瞻仰这位兼并诸侯统一中原的大皇帝。人群中一位浓眉大眼、杀气腾腾的少年说道:大丈夫就该如此!还有一位年龄略长的庄稼汉说道:日后我也要这样!这两位瞧不起秦始皇的人物: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汉高祖刘邦。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最后却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刘邦为一地痞无赖式的亭长,却平荡群雄,建立汉室江山。二人在鸿门宴上的较量便可知一二。

    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摆出。项羽偏偏徘徊不迟,让刘邦逃走。枉费了亚父范增的一片苦心,无奈之下骂之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者沛公也!垓下之败,横渡乌江便可卷土重来!尚未知鹿死谁手的项羽偏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乎,拔剑自刎,遗恨乌江!失败原因,韩信所说,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相比之下,刘邦则高明得多。他口若悬河般地笼络项伯。向项伯解释时,将自己的政治意图掩饰得丝毫不见。后来连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都要分取一杯羹,更何况至军之后立诛曹无伤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书籍之中尤其偏爱的就是史书和古诗词。最近在看《史记》,这书很厚,都是文言文,读着挺费劲,但是读进去了也很有意思。读到《项羽本纪》时,里面最精彩的一节就是《鸿门宴》了。《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的分水岭,中国象棋也是由项羽和刘邦争霸所演变而来的。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2-11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
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大全,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2024,更多史记故事鸿门宴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