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共 3127 篇)

  • 1、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精选

    小编为您提供了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在读后了作品,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在写读后感时,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篇1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遍及天下,其中最能堪称英雄豪杰之辈,非蜀国五虎将莫属,五虎将武力超群,为蜀国立功无数,也为蜀汉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五虎将之中,惟有赵云一人最值得我尊崇。

    “常山赵子龙在此”一声惊破万重天,身为蜀国五虎将之一的他,骁勇善战,也有着一定的谋略,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称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赵云的成名战役就在当阳板坡。赤壁大战开始前,刘备因兵较弱,敌不过曹军,被迫撤退到江夏。因为走的匆忙,再加上曹军的追击,最终却把刘备的两位夫人给走丢了,赵云奉刘备之命去寻找两位夫人,糜夫人对赵云说,孙夫人和少主在当阳被困,赵云依然策马奔向了当阳,此时,当阳已被数十万魏军所包围,赵云以他勇猛的性格冲入了曹军,冲破包围后,在一处土屋后便找到孙夫人和少主,孙夫人为了保护少主,脚已经受伤,因不想拖累赵云,投井而去。赵云带上少主,又策马冲向曹军,想突破重围,赵云七进七出,杀的曹军闻风丧胆,当他突破重围后,刘备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诸葛亮也很器重他,孔明借东风后,靠赵云接应,赵云一箭射中来追击的吴将船上的蓬索,仅一箭就能让吴军受到很大的惊吓,从这可看出赵云射技过人。

    同时,赵云也是一位很谨慎的人。平定贵阳时,贵阳太守赵范投降,见赵云如此威武,便想把他笼络到其帐下,便摆出美人计,欲把其嫁与他,被赵云严词拒绝,后赵范叛逆,赵云未受任何牵连。

    赵云年老时,孔明挥师北伐,赵云依然如此勇猛,竞能连斩魏军数员大将,诸葛亮都赞叹道:“赵老将军威武不输当年啊!”赵云于攻打天水时,无缠终,终年76岁。

    赵云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将的四人就不如他了。这也是我对他钦佩不已的原因吧!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篇2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而俗语说“乱世出英雄”,而今我想再与孟德铸就,论一番天下之英豪。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墨子将义摆在了很高的位置,如果做不到“义”,就不必谈后者。而这位英雄是忠义的化身,桃园之中,你义结金兰,随后为大哥奔走一生。因为最初的誓言,你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而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你大义放走了他,因为你深知以前他对你的厚待,这是你对他的回报

  • 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小说中的经典语录集锦

    1、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荀彧传)

    2、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武帝纪)

    3、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传)

    三国十大经典语录~top10

    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第九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第八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六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 3、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三国演义》丁若轩四一班《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贯穿的一部小说,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三国演义》一共六十二回,讲述了六十二个三国时代的故事,介绍了三国人物,事件。这本三国演义深深地把我给吸引了。书中聪明的人物十分有计谋,如同神仙一样…

    《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贯穿的一部小说,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三国演义》一共六十二回,讲述了六十二个三国时代的故事,介绍了三国人物,事件。这本三国演义深深地把我给吸引了。书中聪明的人物十分有计谋,如同神仙一样料到对手得计策,并用计灵活地打败敌人。

    汉朝时中国分裂,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这时起,三国的故事开始了。从这三个国家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诸葛亮,庞统,刘备,张飞,关羽,赵云,黄忠,马超,曹操等等。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聪明,勇敢,多疑,武艺高强……他们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打仗方式,打出漂亮的仗,让对手败无话可说,不得不服。

    《三国演义》这本书非常好,大家可以学习书中英雄用的计策,聪明地学习,生活,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不一样的手段面对社会上不合理的人,事学会处理问题。

    希望同学门也去读读三国演义,作个聪明人,也希望大家能多读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好书。

  • 4、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50字

    轻轻地翻开《三国演义》,仿佛迎来了毫无止境的乱世,走进三国,沐浴古朴书香的气息,闭目着让我身临这悠远历史的伟大场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轻轻地诵上一段,感受那沧桑的岁月,仿佛又迎来了那刀光剑影的乱世,蓦然回首,那一个个能文能武的谋士与将士,似乎还历历在目,刘备的大仁大德,张飞的万夫不当,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情,却又怎么能忘得了?回想起他们的桃园三结义,三人大战吕布的那种豪情,当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抬头仰望,一位老人神情严谨地看着。卧龙这位旷世奇才,静静地出现在我眼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旧保持着昔日的威严,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火攻、八阵图,那一个个传说,近乎不可实现的事实,竟一一被卧龙淋漓尽致地实现了。

    坐看滚滚长江,一艘艘船只乘风而来,我的心飘向了更远:回想起孙权的沉稳;念起那锦帆游侠甘宁;忆起白衣渡江吕蒙;大都督周瑜,不得不赞叹东吴将士骁勇善战,在水上作战如鱼得水。“孙坚跨江击刘表”、“斩蔡阳兄弟释疑”、“鲁子敬力排众议”、“孙权设计破曹操”、“献密计黄盖受刑”、“三江口周瑜纵火”、“甘宁百骑劫魏营”、“陆逊营烧七百里”…。.遥望江面,船已经驶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那魏国武将的豪情:张辽威震逍遥津、曹仁大战东吴兵、曹孟德大战吕布…。.他们用血铺向魏国成功的道路。

    合上书本,揉了揉鼻梁,我告别了梦魂萦绕的三国,可那古朴的气息,并未散去,它们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 5、 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00字

    在十一长假时,我读了这样一本书,它是罗贯中写的,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故事讲了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形成蜀汉、曹魏、东吴三国顶立的形势,但最终还是落入司马昭之手的情节。

    我对这本书所描绘的人物中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因为他为本就衰落的刘备东山在起,又争回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什么“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处处体现出他机智勇敢,这些故事都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从小就听得故事了。《舌战群儒》体现了诸葛孔明的能说会道。试想东吴境内可是文人杰出,都是饱读诗文的人,诸葛亮一个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他们改变原来的想法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草船借箭》表现了他的神机妙算和胆识,除了他,有谁会想到在大雾天向百万雄师的曹操借那十万多只箭呢?《火烧赤壁》更体现了他的饱读兵书诸葛亮料准了黄盖诈降必会使曹操急急地想大举进攻,可是曹操又怎么会想到这是诸葛亮和周瑜的计策呢?于是,曹操的百万雄师就因此而丧生于一片火海之中。这些故事情节中又有哪一个情节不是再称赞诸葛亮的诸多优点呢?

    我想,我们更要向诸葛亮学习。我们要认真地学习。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总有一天,虽然我们不一定是第二个“诸葛亮”,但是我们却可以和他一样,拥有许多的知识,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啊!《三国演义》你为我带来的不仅是文学上的知识,更为我树立了我心中的一个榜样——诸葛亮。

  • 6、 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没有《红楼梦》的凄婉哀怨,也没有《西游记》的神奇缥缈,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历史悲歌。当我看到一个个早已从书中熟悉的人物活生生地在荧屏上出现,当我看到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残墙断壁,血流成河,就会感到心灵的震撼,那种开天辟地的气势,又岂是那些卿卿我我,光怪陆离所能比拟的。壮哉,《三国》!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

    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

  • 7、 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650字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转自铁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在汉,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为作者的写作能力而叫觉,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 8、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范文500字

    在五一节放假期间里,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感受颇多,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这一回讲了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让他造十万支箭来陷害他。诸葛亮明白周瑜的意图,立即将计就计,说三天就能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叫鲁肃帮他,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备三十名军士,再各扎束一千来个草人,分布两边。

    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叫来弓箭手放箭。天快亮时,船上已经布满了箭,诸葛亮又叫军士们齐声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然后驶回南岸。周瑜的军士们数了数,有十万多支箭,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经过,说:“孔明神机妙算,我确实比不上他!”

    看了这一回,我心里很是佩服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巧用天时,深知地理,知道船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十万多支箭,使周瑜非常佩服他。

    通过这次阅读三国演义,我深深的喜欢上了里面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每次阅读,我都仿佛置身在了三国里,亲眼目睹了这些故事,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

  • 9、 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 10、 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00字

    炎炎暑期,我们轻松愉悦的走过,因为我们有她相伴:她是一片散发沁凉的绿荫;她是一盏飘溢醇香的清茶;她是一柄美妙绝伦、百赏不厌的檀木折扇。她是谁?她就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化瑰宝之一--《三国演义》。

    一本散发墨香的三国在手,令人读之不忍释卷,读后回味无穷。刘备、关羽、曹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三顾茅庐、刮骨疗伤、煮酒论英雄,英雄故事睿智励人;刮目相看、顾曲周郎、鞠躬尽瘁,成语歇后语脍炙人口;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七擒七纵,战争谋虑才智超群。好一部精彩的中华经典名著。

    三国,你展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厚重和华美;三国,你燃起了我们读名著的热情;三国,你激发了我们热爱文学的兴趣。名著,你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名著,你陶冶了我们情操;名著,你你启开了我们探求人生奥秘的智慧之路。

    我们的人生,将会欣然与书结伴而行!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3-1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4-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
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