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 > 地图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202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栏目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热门栏目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推荐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

(共 6473 篇)

  • 1、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

    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我们中越来越多的人跳出手机迈向了读书,作品之所以广受好评,不是没有缘故的。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我从小就钟情于《红楼梦》,无奈对原著的了解远不如对电视剧《红楼梦》了解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中看到了“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讲座,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刘心武先生提出“解读《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在此系列讲座中,刘先生主要揭示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角的人物原型,还原了作品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在探讨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时,刘先生的着眼点是一般读者阅读时一眼越过的情节。例如:他从秦可卿卧房陈设的华贵奢靡推断出她的血统出自帝王之家,是公主级的人物。而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手法。唯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这样写是故意要让读者大吃一惊,目的是暗示秦可卿乃皇家血统。他对《红楼梦》的细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座中,刘先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产生了重读《红楼梦》的兴趣。当然,讲座中的某些段落不可避免也有些让人无法信服的观点,推理也有不够严密、有待推敲的地方,但总体而言刘先生的讲座行文流畅,语言朴实,叙述条理分明,论证层层深入。《红楼梦》的故事很吸引人,曹雪芹留下的头绪很多,给我们的阅读留下了很多空白。事实上,刘心武先生就是为我们阅读《红楼梦》找出了一个空白,那就是秦可卿的身世之谜。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文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读者有相同的读后感,更何况是《红楼梦》这样一部著作。有人说:《红楼梦》养不活一个曹雪芹,却在曹雪芹死后成就了“红学”,养活了无数“红学”学者。但是,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却和一般的“红学”学者不同,听《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不像读一般研究《红楼梦》的书那么枯燥。一直以来,《红楼梦》在一般人看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总觉得要读懂它实在太难太难。一系列《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讲座,却让人发现原来《红楼梦》是可以这样读的,原来我们也可以读懂《红楼梦》,这无疑使红楼梦

  • 2、 《刘心武揭秘》读后感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一)

    近几日,抓紧时间将这本厚达400页的书读完了。当然,又是借来的!

    透过刘心武对《红楼梦》诸多谜团的破解,我对《红楼梦》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位当代着名作家以研究红学为乐并结硕果累累的精神很是钦佩。

    《红楼梦》诞生二百四十多年以来,就不乏文人志士阅读、谈论甚至研究它,如蔡元培、周汝昌等人。而刘心武坚持精读细究红楼十余载,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结合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参考数家红学流派的研究成果,以原型研究文本细读的方法,独创秦学又不仅限于秦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使这本名着不再深奥晦涩。

    说起来惭愧,以前读《红楼梦》,看不懂的地方,我不是跳过去就是掩上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让我对这一名着又兴趣陡增。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反封建的进步书籍,不仅写了一大批女性的人生悲剧,不仅涉及社会学,爱情说,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人性上的思考,命运的拷问,更高层面上的终极思考

    刘心武主张读《红楼梦》,不应盲从专家,不应附带任何框框,他鼓励民间要有更多的人来进行探佚,要有更多的声音进行分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好!这个世界才能更加绚丽多姿!

    质本洁来还洁去,具咏絮才的林黛玉;举止娴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为人孤高的妙玉;秉正邪二气,怜香惜玉的贾宝玉;胆大心细,喜欢弄权的脂粉英雄王熙凤《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人性复杂的人物;《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则为红学拓展了更为宽松的想像与挥洒空间

    老不读《红楼》、死不看《西游》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一颗未读过名著的心灵,是不会充实圆满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使国人再读《红楼梦》之旅起航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二)

    刘心武先生提出解读《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在此系列讲座中,刘先生主要揭示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角的人物原型,还原了作品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在探讨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时,刘先生的着眼点是一般读者阅读时一眼越过的情节。例如:他从秦可卿卧房陈设的华贵奢靡推断出她的血统出自帝王之家,是公主级的人物。而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手法。唯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这样写是故意要让读者大吃一惊,目的是暗示秦可卿乃皇家血统。他对《红楼梦》的细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座中

  • 3、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一)

    《刘心武续红楼梦》粗略的看了一遍。要说观后感,那就是无可奈何,尽力而为,可叹可敬。 对续书情节,个人感觉尚未圆满,后来又一想,这才正常。

    刘心武所续的红楼,是语言跑偏。简言之,缺失古人风采。当然,要求当代作者写出古人的意味,是不切实际的苛求。或许是由于这种语言风格的差异,读这本书的时候,始终拿不出读原着的精气神来。语言方面的遗憾,还有一点:对文字2020的解释太多,文本显得冗余。记得小时候读《红楼梦》,经常是读了两句就得翻后面的注释,搞得自己思维经常断线,看到小圈圈里的一二三,就觉得头大。刘先生续红楼,全书好像都没有注释。这原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吧,但总用正经文本解释前面的语句,效果似乎更不如小圈圈的注释来的轻省。时间一长,不禁产生刘先生低估读者智商的低恶想法。

    或许是我的功力不够,没有看出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文中的很多语句,都让我觉得不恰当,以致发笑。比如,巧姐被拐卖,哭喊着我妈妈叫王熙凤。试问,大观园里面有几个人是这样叫她的?下人们叫琏二奶奶,老人们叫凤哥儿凤丫头,宝玉叫凤姐姐,就连对她恨之入骨的赵姨娘,似乎也不敢如此呼人名讳,可偏偏是她的亲闺女这么叫了,不知道是谁教的。类似这样的桥段,似乎还不少。

    比较遗憾的是,续本对林黛玉的发挥,让人觉得不过瘾。我一直觉得,林黛玉这一角色,着实是传统文学的瑰丽所在,单凭她在前八十回中的诗词、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就已经够完成一部满堂彩的小长篇了。但续本中,有关林黛玉的描写寥寥。不过,关于她死前立下的那俗俗的遗嘱,倒算是卸下了看客们给林妹妹套上的层层枷锁,还原了一个心怀悲悯的小姑娘的本型。关于宝钗的情节,亦少,大概是作者刻意抑主扬奴、升发作品的灵魂。

    通篇读下来,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何除了紫鹃、雪雁之外的众丫鬟都对林姑娘有如此大的偏见,又为何一向恭谨、谦顺的李纨贾兰母子会被安排成为那样冷漠的人。曲笔也好,败笔也罢,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精心奉上,能用近三十万字2020把这么大的巨着攒出个结尾,都让人心生敬意。

    面对《红楼梦》全貌已不能呈现于当今世人面前的现实,我们无可奈何。

    怀着对《红楼梦》的虔心喜爱,顶着艰难,探 轶至此,实属不易,可以说是尽力而为了。

    对《红楼梦》的命运,可叹;对刘心武的精神,可敬。

    我会将刘心武先生的续书推荐给我的朋友。

    近期,我看到了《刘心武续红楼梦》出版了,十分高兴。

  • 4、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对古典小说来说,《红楼梦》绝对是一座绕不过的世界文学屋脊。我不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到底会达到怎么的程度?但我知道的是一个人可以为这么一本书付出毕生的心血。我不会去判定什么叫做世界级别的名著,但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依靠着这本书赖以生存的,我感觉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从表象到里面,我们的确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东西存在;小时候总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青年的时候开始为那些那些盛开在大观园里面的人物悲欢,及至成年的时候,用曹雪芹的原话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规规矩矩的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当你非常用心沉浸到里面的时候,当你看到某个人物三魂出窍、回归故里的时候,你是否会怔怔的坐在那半天,然后说一句他真的这样就死了。

    我向来觉得文字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就像王小波在书中的写的那句:你好啊,李银河。

    对于做人方面来说,我能很清晰的去认识到一些不曾有的东西。这里我不是去局限某个书中的人物,而是在很认真的回想着所有的人物。人生有千百种选择,自然也会有千百种道路,而我们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追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故事来观察这种种道路,或真或假,自有其道理存在。

    常常听到有很多人去疑惑,我究竟读这本书有什么作用?但其实就像作家乔叶讲的,这本书其实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又有很大的作用。

    朋友嬉笑说道:我能说你说的都是放屁吗,这句话本身就很矛盾,要是是,要么否。

    我笑笑;笑,当然不是自嘲,也不是讥讽,有的更多的是苦笑,没有任何含义的苦笑。

    记得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书中《双城记》写道: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

    这一段话,有很多的矛盾点,却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其实细细想来,这段话没有一点矛盾的地方,也并不是作者在故弄玄虚炫耀什么技巧,而是他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维度不同而已。

    这本书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事情,当然法国拥有大革命,就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这当然是最好的时代;但对于法国的波旁皇朝来说,对于很多欧洲的君主来说,法国大革命无疑是一道万丈雷霆,路易十六国王不就是这样被送上断头台的吗?,这

  • 5、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模板

    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在读了作品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学才华,一篇读后感应该体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见解。你知道如何完成一篇新颖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由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篇1】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对古典小说来说,《红楼梦》绝对是一座绕不过的”世界文学屋脊”。我不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到底会达到怎么的程度?但我知道的是一个人可以为这么一本书付出毕生的心血。我不会去判定什么叫做世界级别的名著,但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依靠着这本书赖以生存的,我感觉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从表象到里面,我们的确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东西存在;小时候总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青年的时候开始为那些那些盛开在大观园里面的人物悲欢,及至成年的时候,用曹雪芹的原话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规规矩矩的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当你非常用心沉浸到里面的时候,当你看到某个人物三魂出窍、回归故里的时候,你是否会怔怔的坐在那半天,然后说一句”他真的这样就死了。”

    我向来觉得文字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就像王小波在书中的写的那句”:你好啊,李银河”。

    对于做人方面来说,我能很清晰的去认识到一些不曾有的东西。这里我不是去局限某个书中的人物,而是在很认真的回想着所有的人物。人生有千百种选择,自然也会有千百种道路,而我们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追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故事来观察这种种道路,或真或假,自有其道理存在。

    常常听到有很多人去疑惑,我究竟读这本书有什么作用?但其实就像作家乔叶讲的,这本书其实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又有很大的作用。

    朋友嬉笑说道”:我能说你说的都是放屁吗,这句话本身就很矛盾,要是是,要么否。”

    我笑笑;笑,当然不是自嘲,也不是讥讽,有的更多的是苦笑,没有任何含义的苦笑。

    记得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书中《双城记》写道”: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

    这一段话

  • 6、 刘心武讲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有关“刘心武讲红楼梦读书笔记”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还请您收藏本文。读好书往往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作品这本书当中的故事情节已经让很多人感动了。此时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写下感受了。

    刘心武讲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

    近几日,抓紧时间将这本厚达400页的书读完了。当然,又是借来的!

    透过刘心武对《红楼梦》诸多谜团的破解,我对《红楼梦》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位当代着名作家以研究红学为乐并结硕果累累的精神很是钦佩。

    《红楼梦》诞生二百四十多年以来,就不乏文人志士阅读、谈论甚至研究它,如蔡元培、周汝昌等人。而刘心武坚持精读细究红楼十余载,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结合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参考数家红学流派的研究成果,以原型研究文本细读的方法,独创秦学又不仅限于秦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使这本名着不再深奥晦涩。

    说起来惭愧,以前读《红楼梦》,看不懂的地方,我不是跳过去就是掩上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让我对这一名着又兴趣陡增。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反封建的进步书籍,不仅写了一大批女性的人生悲剧,不仅涉及社会学,爱情说,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人性上的思考,命运的拷问,更高层面上的终极思考

    刘心武主张读《红楼梦》,不应盲从专家,不应附带任何框框,他鼓励民间要有更多的人来进行探佚,要有更多的声音进行分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好!这个世界才能更加绚丽多姿!

    质本洁来还洁去,具咏絮才的林黛玉;举止娴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为人孤高的妙玉;秉正邪二气,怜香惜玉的贾宝玉;胆大心细,喜欢弄权的脂粉英雄王熙凤《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人性复杂的人物;《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则为红学拓展了更为宽松的想像与挥洒空间

    老不读《红楼》、死不看《西游》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一颗未读过名著的心灵,是不会充实圆满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使国人再读《红楼梦》之旅起航

    刘心武讲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

    刘心武先生提出解读《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在此系列讲座中,刘先生主要揭示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角的人物原型,还原了作品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在探讨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时,刘先生的着眼点是一般读者阅读时一眼越过的情节。例如:他从秦可卿卧房陈设的华贵奢靡推断出她的血统出自帝王之家,是公主级的人物。而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

  • 7、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

  • 8、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

  • 9、 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

    前些日子得到了一本牟润孙先生的《海遗从稿》,从而对探佚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前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一目十行地读过就算看完了,可是现在再次捧起这本文学着作,就会顿生许多的感受与体会。这都得益于这段时间对红楼梦的探佚。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对于高鹗的续写,不少红学研究者都提出了质疑,因为通过研究分析高鹗的结局,似乎与原着不太相符,而且其中还有多处违背原着的败笔。例如:若根据高鹗所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九十五回)康熙十四年乙卯正月初九立春,于《红楼梦》九十五回所说不合。清圣祖(玄烨)即位时,康熙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岂能有四十三岁的妃?曹雪芹原着决不能如此写元春之死。

    经历史记载和历史考证,曹雪芹所着的后三十或四十回并非因他病逝而未完成,而是自己焚毁或遗失了。那么《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专业派都比较赞成周汝昌老先生的观点和他撰写的结局《红楼梦新证》。在这个结局中,黛玉并非因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而是因赵姨娘和刑夫人的陷害而死;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又出家,最终在危难中又与湘云结婚,而宝钗则受不了家进境落败而自尽。这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真实想法。但牟润孙先生(已故)却在《海遗从稿》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因为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探佚红楼梦结局不过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则是对曹雪芹即作者的分析考实。说到曹雪芹,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且往下看下面这段分析,也许你会对曹雪芹产生更进一步的印象。

    曹雪芹最初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仔细阅读,你并不会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旦看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是:真事隐和假语存。心思慎密的曹寅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这两个人物的命名,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初衷假借贾家的兴衰来影射曹家的结局。由此,曹雪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之路。我们现在甚至怀疑第八十回就是结局,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不是有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

  • 10、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我为林黛玉牺牲了太多眼泪,就是她那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目光。黛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是注定的悲剧。黛玉瘦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生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的。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对世俗的愤怒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感情,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这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着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花,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昨晚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最终也归结红楼。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范文,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