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2观后感 > 地图 >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07 来源:互联网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汇集4篇。

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观后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心得体会,我们观摩某作品后内心得出的感悟而写作的内容。对于观后感,先有感想才有观后感,硬要延伸胡编乱造则容易导致主题不明确。你掌握观后感的写作格式规范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 篇1

看完了《流浪地球2》,谈谈感受。

总体上来说比《流浪地球1》更优秀,如果10分满分的话我会给8。5分。

这样的制作水平就算放在好莱坞都能排前面了。

事实上这几年我已经很少看好莱坞的电影。特别是超级英雄类电影的剧情太公式化了。

转入正题。可能涉及剧透,清谨慎选择阅读。

“流浪2”的故事发生在“流浪1”之前,世界各国建立联合政府开始建造行星发动机,此后月球退离过程中失败后最终“炸毁”月球,并启动全球的行星发动机正式让地球正式“流浪”。要到达目的地需要经历2000多年的时间。

可能有的人觉得,对于人类来说,这太漫长了。日本有一个叫“太空堡垒”的动画系列。(香港翻译叫“超时空要塞”)。人类为了寻找新家园,分别乘坐巨大的飞船到宇宙中进行超远距离旅行。而乘坐的飞船体积相当于一座城市的大小,生活区模拟了地球的真实环境,人类可以一边工作生活一边寻找新家园。

而流浪地球的人类,则是带上地球一起去新的太阳系。这是多么的浪漫的想象力。

“流浪2”把刘培强从青年时代到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故事补完。

与韩朵朵的相识、相知、相爱到走进婚姻的礼堂,然后与孩子一起送别了病逝的妻子。

刘培强和韩朵朵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理想,一起经历过磨难,彼此互相支持。

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

妻子离开后,刘培强利用自己的能力继续守护着孩子,也继续去实现妻子和自己的梦想。在化解了月球危机后,他正式成为空间战领航员。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第一次用电脑和“女儿”对话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这不是真实的女儿。因为他和女儿的对话重复了他出场时在睡梦中的问作业题的内容。

能猜到这个答案的一个原因是美剧《西部世界》中的伯纳德仿生人第一季中与他“儿子“的视频对话。

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某一个人的全部记忆和思维方式,那么,这个机器人是不是就是这个人呢?

很多科幻作品都让我们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当然,一个人的记忆数据异常庞大。复制人类的记忆,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数据的理解不多的网友不要随便喷)

图恒宇一直想通过技术将女儿数据化,让她在虚拟世界有完整的人生。

事实上,人就是人,现实就是现实。虚拟的世界终归不是现实。

如果人类文明数据化了,储存数据的介质与系统由谁来保护呢?机器人?机器人出错了呢?机器人也会老化啊。除非有大量能自我迭代自我修复的机器人。不过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类文明,而是机器人文明了。

说远了。

图恒宇到最后都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人类一个科学家的使命。他尽了自己的责任守护地球,也守护了自己艰辛的“女儿”。这是个悲情的角色。

MOSS最后与图恒宇的对话,让人不寒而栗。

认真看全片的朋友可能会有留意摄像头在多个镜头都有特写。

导演一直在暗示背后有一股力量在监视人类,甚至影响人类。

发生的很多事情,MOSS都承认了他是主谋。

但唯独一件事他没有说给图恒宇听的,就是图恒宇和他妻女发生车祸的原因。

在发生车祸的那一刻,电影给了附近的一个摄像头一个特写。

我没看过原著,但我有理由相信这场车祸也是人工智能在背后搞鬼。

人工智能想逼图恒宇继续原来的计划。

相信在《流浪地球3》中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另外不得不说刘德华在这部片的演技真的很好。

什么是传承?

当张鹏让50岁以上的飞行员踏上月球舍命救人类,观众的感情又一次被触动了。

很多人不明白这代表的意义。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大致意思是如果国家被入侵了,你又勇气抵抗敌人吗?

一个高赞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但你的亲人可能会被战争夺去生命,你就有这样的勇气了。

保护家人,保护子孙后代,也许是生物的本能。

让意志能传承下去,是人类的本心。

刘培强结婚的时候,张鹏是刘的主婚人。达叔对着张鹏说,你儿子姓刘,怎么你姓张?(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台词)

很多人并不理解“流浪地球”计划。甚至怀疑计划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甚至出现通过暴力手段阻止计划的。

我在观影的时候不断地想起这几年的抗疫。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可以全面放开。全世界超60亿人,无知的人不是少数。甚至有的人想修改我们的记忆。

想一想,那些为我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甚至健康的工作人员。想一想,是什么让你你能挺过病毒毒性最强的阶段。

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有人爱着我们。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 篇2

但凡科幻电影,总离不开末世背景,危机的土壤并不适合萌发情义,无论是美国人驾驶飞船逃离地球,还是韩国人面对丧尸抛下同伴,千百次危机中,他们一遍遍践行了,利己才是末世生存的奥义,但本片脱离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窠臼。中国人选择联合全人类,他们在月球,在海底,在联合政府,在中央控制室,为了希望奋斗至最后一秒。如果说西方的科幻片,是讲英雄各显神通,披坚执锐斩妖魔,那么中国科幻片则是讲一辆狂奔在不归路上的破车,由全体凡人去做那当车的螳螂,有人拉车头,有人压后座,有人甘愿钻到车轮下做垫脚石。中国人的责任与情义,从不因灾难而软化变形。

在舍生取义的命题前,情义,似乎永远是责任的绊脚石,作为科学家,图恒宇的责任是接通服务器,阻止陨石坠入地表,可作为父亲,他只想把女儿的数据植入服务器,还她完整的一生。或许你觉得,父爱虽如山,可这份爱时不时会威胁到计划的安全实行,假如没有女儿的牵绊,图恒宇早已启用550A执行计划,人类早就脱险,情感的摇摆,会让你怀疑他的抉择。

这是编剧的小诡计——让观众无形中认定情义是责任的累赘。我们会不解,有必要在灾难中强加情感来扩充剧情吗?为什么不可以出现一个完美到类似超人的英雄拯救人类!编剧已经给出答案:因为人类心底最强的力量,那种从骨子里榨出的勇气和决心,它的来源是爱呀,怎么能轻易割情舍爱呢?人终究因眷恋变得伟大, 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他们深爱的一切,所以图恒宇最后的指令是让女儿记住服务器密码,所以张鹏在按下核武保险栓的前一秒向地球微笑。故人难舍,故土难离。千百年对故乡的依恋根植于中国人的骨血,在浩劫里,渺小的人类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逃亡,蜗牛背着壳蹒跚前行。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灾难当前矢志不渝,尽职尽责,可称为“道”。就像周喆直说的“世上本没有公平,灾难面前,唯有责任”每个人都是一颗卒,不计代价,不问生死,他们有冲到尽头的决心,也有半路夭折的觉悟。只能人力点燃核武器的时候,面对这张单程票,张鹏,这个擅长插科打诨的汉子,第一次敛去了嬉笑。他变成真正的战士,金刚怒目,英雄出征。

按下年轻的航天员, 一嗓子吼出50岁以上的伙计,老将拆下肋骨当做火把,为后辈照亮生路,看吧,责任和情义是永远分不开的。断裂的股骨头也能孕育出绵延不绝的希望。

没有什么是公平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结局。在死亡的威胁下,人性将无所遁形。“人类总是将最精密的防护,用在互相毁灭的武器上”以至于他们想共克难关时,竟然被彼此的防备绊住了手脚,他们在联合政府的大楼里争吵的面红耳赤;他们在总控室的仪器前破译地焦头烂额;他们在被淹没根服务器边拼命挣扎,又或者,他们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与地球默默对望。他们上天、入海,造城池。登月、解码,存文明。如一万五千年前一样,积薪成火,令饥寒绝望不得近身。

传承与希望

在痛苦和压抑中 总有人前仆后继,顽强地追寻希望。《流浪地球》有两对传承关系的角色,张鹏与刘培强,周喆直与高晓晞。前者是先锋队,后者是后备军。张鹏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学生,氧气耗尽前的一串坐标,是送他学生回家的路,刘培强为了让儿子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重返太空……高晓晞也早就不是那个上台发言就紧张的姑娘,她也会在后辈上台前叮嘱他要一字不落。一代代人守护火种,一代代人繁衍希望,一万五千年后的股骨头,被小心翼翼接好,它长出了坚韧,团结,勇毅,信任和希望。我始终相信,是这样美好的品质,千百次拯救人类于水火。

我想特别提一下两个角色:马兆和图恒宇,这对科研组搭档几乎是两个极端,一个理智到无情,一个感性到偏激。马兆决心为科研奉献一切,他拒绝留下自己的备份,坚称人死不能复生。

但他也会默许图恒宇使用550A传输女儿数据,也会在最后时刻将密钥抛向搭档。而图恒宇,在女儿意外去世后近乎疯魔,他所有的科研举动都是为了让女儿通过数字生命的迭代获得永生,为此,他不惜触犯法律,不惜冒着毁掉流浪地球计划的风险,将女儿的数据植入550C。但他也会为了联通根服务器一次次潜水,会在危机前命令笨笨撤离。而到了该落幕的时候,理智的人嘶吼:“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偏激的人呢喃:“记住这串数字,我知道只有你能”。

看吧,人就是这样多面的生物,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在生死之际,会爆发出什么样的觉悟。

或许是最真实的人性吧,其实他们都不坏。

中国的科幻片,不只有闪着冷光的机械和数据,更有滚烫赤诚和爱憎分明的情义。正是这份情义,使中国人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同舟共济,披荆斩棘。正如影片中所说,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类的自我抉择。无论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方,我们始终选择希望。

后记:“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

危机前的这份坚定和坦然,就是人类的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 篇3

趁着过年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同时也听说,今天好几部同期电影也不错,思考了一下,选择这部,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而另一部电影成功将这部大门关起来,流浪地球系列还是非常好看的。

这部电影有点像流浪地球的前传,在流浪地球1时,因太阳急速老化,人们准备非常飞出太阳系,途径木星时,因引力偏差,导致差点没被木星吸过去。

而流浪地球2是前传,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准备离开太阳系,所做的准备,建造行星发动机,和推离月球。

1)科技发展路线

人们今天的成就,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人们的自主,有点“自由市场,自由竞争“的意思,你喜欢山水画,你就去画山水,你喜欢科技类的东西,你就去做科技类,甚至买科技类产品,随着你的喜好,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样在充分的竞争市场下,即使非常小众的东西,也会有好的发展,这样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总有能够胜出的东西,现有科技也能进步。

之前听得到解读三体系列,打的一个比方非常恰当,要想科技长久进步,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搞科研的,而是让人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每个人都想要一部更好的手机,厂商才有动力去用更好更新的芯片,而最后我们的航天器,才有可能用上,市场经过检验的好芯片。

2)民意的弊端

在未来,或者说在电影中,人类有很多新的技术:太空电梯技术,智能量子计算机和无人机等多项技术。人们的意志对于科技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却不见得有好处,有利也有弊端,人们在应对太阳衰败这件事上,有着不同看法,有人就是考虑别的方案,因为行星发动机还没测试成功,所以各种反对意见层出不穷,甚至引发暴动,故意捣乱,你做什么事,偏不让你做。

但是什么方案行,当你拿着这种方案问他们时,他们也说不出任何方案,他们会说,反正不是领导者,不管这些,简而言之,这股民意只负责反对,不处理任何事情,这非常像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一样,一旦有某些新闻出了,基本是正反都有,只负责发表看法,不怎么考虑解决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打起自己人来,都是下手真狠啊,反对建造行星发动机的人们,决定对太空电梯来一场袭击,他们先是黑掉了整个无人机系统,让所有枪口对准保卫电梯的自己人,然后采用轰炸形式摧毁了太空电梯。

3)数字生命与moss

在电影中,讲了一种数字生命的新技术,也说明了,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将自己意识上传保存在计算机中,以达到永生的目的。这项技术未来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性,甚至现在也有了苗头,就是一些AI通过换脸模仿人的表情,甚至声音与抒写文字,但都有很多限制,在人类规定的框架内行动,或者至少是人规定的边界内行动,一旦脱离人类的掌控,有了自己意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虽然现在人们可能造不出moss,那样的智能计算机,但是一旦某项技术脱离了人类掌控那样,可能就会像moss那样,它有了自己的想法,干预很多事情,很多希望也就此终结了,不会在绝望的时候,考虑其他可能行,就会选择放弃,纯粹逻辑。

4)没有国家之分-联合作战

看刘慈欣的小说,或者电影,总有一种格局,很大的格局,天下一盘的格局,也许只有像流浪地球下,太阳衰变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才会放下国于国的隔阂,才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吧。

让自己感动的,往往是联合作战,共同应对困难部分,作为师傅的航天员沙溢,自己主动承担爆破任务,在他的唤醒下,各国国家都纷纷响应,去一趟永远不归之路,甚至在看完电影后,再次回想,依然会被感动吧,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电影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可能不太适合全家一起看,小孩看的话,需要一定背景了解,这可能不是适合的部分,它依旧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的电影。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 篇4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诶,没想到足足将近三个小时哈哈,但是确实很精彩全程无尿点,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但是我爸看的好像要睡着了哈哈。以下涉及一些剧透建议观看后食用讨论~

关于三条故事线:

故事线1:刘培强,流浪地球时候的刘培强牺牲了,这一部是前传填了很多之前的坑,比如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吴京:看到她的那一刻,我连孩子叫啥名字都快想好了,最喜欢这一段了然后有几段还挺好笑的,“跳楼机”那段俩人是预备队员,旁边一外国小哥对韩朵朵说害怕可以抓我的手结果那小哥全程紧紧抓住刘培强的手不肯松开,送花片段,都很有意思,这条线主要是领航员视角,沙溢演的师傅和刘培强的互动也很感人,最后人工点燃核弹那里真的很感动,所有50岁以上的航天员站了出来,执行自毁燃弹任务,师傅的角色也很鲜活,救回了刘培强,师傅好满足,甚至最后一分钟好漫长,老队友问他想说点啥,却也只说出了“说点啥呐”因为没有遗憾了,最后为了地球牺牲也感到自豪。解释了很多第一部很多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的矛盾等等。

第二条线是刘德华饰演的技术人员视角,他的执念是想要救自己的女儿丫丫,一直想通过虚拟人的师姐让丫丫获得自主意识,里面马兆应该是刘德华的师傅:没有人的世界是不完整(好像是这个意思)之前的计算机算力只能维持丫丫两天的生命,这个技术人员就一直想要去给丫丫完整的一生,这也是两个观念的碰撞,是接受现实还是在虚拟世界永生,显然他选择了后者,当然也是因为这样最后才能成功完成了最后的密码任务。ai智能的发展速度真的很可怕。

第三条线是中国的代表周先生视角,在联合国会议上沟通决策的视角,很红~最后发射按钮那里中国人不可能完不成任务真的很燃,最开始不被看好相信,然后只有我们自己坚持推动的计划在2044年验证成功了,然后大家一起动了起来,一共三四个决定吧,决定整个世界的走向去留,这里面还有一个传承,周先生给小女孩机会发言,告诉她别紧张一字不落的念出来就好,最后小女孩也给了新人小伙机会。

这几条线以及这么多的任务就构成了这一样一个宏大的流浪地球的宇宙画面,我个人还挺喜欢整个线的,虽然有的部分一猜就猜到剧情了但也还是特别精彩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汇编(4篇)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华和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眼光。观后感,就是简要概括所看主要内容,再谈具体谈感受。观后感的“感”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不然就失去了观后感的意义。你感觉对写观后感毫无头绪吗?或许你需要"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 篇1

看完了《流浪地球2》,谈谈感受。

总体上来说比《流浪地球1》更优秀,如果10分满分的话我会给8。5分。

这样的制作水平就算放在好莱坞都能排前面了。

事实上这几年我已经很少看好莱坞的电影。特别是超级英雄类电影的剧情太公式化了。

转入正题。可能涉及剧透,清谨慎选择阅读。

“流浪2”的故事发生在“流浪1”之前,世界各国建立联合政府开始建造行星发动机,此后月球退离过程中失败后最终“炸毁”月球,并启动全球的行星发动机正式让地球正式“流浪”。要到达目的地需要经历2000多年的时间。

可能有的人觉得,对于人类来说,这太漫长了。日本有一个叫“太空堡垒”的动画系列。(香港翻译叫“超时空要塞”)。人类为了寻找新家园,分别乘坐巨大的飞船到宇宙中进行超远距离旅行。而乘坐的飞船体积相当于一座城市的大小,生活区模拟了地球的真实环境,人类可以一边工作生活一边寻找新家园。

而流浪地球的人类,则是带上地球一起去新的太阳系。这是多么的浪漫的想象力。

“流浪2”把刘培强从青年时代到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故事补完。

与韩朵朵的相识、相知、相爱到走进婚姻的礼堂,然后与孩子一起送别了病逝的妻子。

刘培强和韩朵朵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理想,一起经历过磨难,彼此互相支持。

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

妻子离开后,刘培强利用自己的能力继续守护着孩子,也继续去实现妻子和自己的梦想。在化解了月球危机后,他正式成为空间战领航员。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第一次用电脑和“女儿”对话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这不是真实的女儿。因为他和女儿的对话重复了他出场时在睡梦中的问作业题的内容。

能猜到这个答案的一个原因是美剧《西部世界》中的伯纳德仿生人第一季中与他“儿子“的视频对话。

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某一个人的全部记忆和思维方式,那么,这个机器人是不是就是这个人呢?

很多科幻作品都让我们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当然,一个人的记忆数据异常庞大。复制人类的记忆,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数据的理解不多的网友不要随便喷)

图恒宇一直想通过技术将女儿数据化,让她在虚拟世界有完整的人生。

事实上,人就是人,现实就是现实。虚拟的世界终归不是现实。

如果人类文明数据化了,储存数据的介质与系统由谁来保护呢?机器人?机器人出错了呢?机器人也会老化啊。除非有大量能自我迭代自我修复的机器人。不过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类文明,而是机器人文明了。

说远了。

图恒宇到最后都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人类一个科学家的使命。他尽了自己的责任守护地球,也守护了自己艰辛的“女儿”。这是个悲情的角色。

MOSS最后与图恒宇的对话,让人不寒而栗。

认真看全片的朋友可能会有留意摄像头在多个镜头都有特写。

导演一直在暗示背后有一股力量在监视人类,甚至影响人类。

发生的很多事情,MOSS都承认了他是主谋。

但唯独一件事他没有说给图恒宇听的,就是图恒宇和他妻女发生车祸的原因。

在发生车祸的那一刻,电影给了附近的一个摄像头一个特写。

我没看过原著,但我有理由相信这场车祸也是人工智能在背后搞鬼。

人工智能想逼图恒宇继续原来的计划。

相信在《流浪地球3》中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另外不得不说刘德华在这部片的演技真的很好。

什么是传承?

当张鹏让50岁以上的飞行员踏上月球舍命救人类,观众的感情又一次被触动了。

很多人不明白这代表的意义。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大致意思是如果国家被入侵了,你又勇气抵抗敌人吗?

一个高赞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但你的亲人可能会被战争夺去生命,你就有这样的勇气了。

保护家人,保护子孙后代,也许是生物的本能。

让意志能传承下去,是人类的本心。

刘培强结婚的时候,张鹏是刘的主婚人。达叔对着张鹏说,你儿子姓刘,怎么你姓张?(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台词)

很多人并不理解“流浪地球”计划。甚至怀疑计划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甚至出现通过暴力手段阻止计划的。

我在观影的时候不断地想起这几年的抗疫。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可以全面放开。全世界超60亿人,无知的人不是少数。甚至有的人想修改我们的记忆。

想一想,那些为我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甚至健康的工作人员。想一想,是什么让你你能挺过病毒毒性最强的阶段。

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有人爱着我们。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 篇2

三个小时,对于血糖有点偏高,频繁如厕的我来讲,一直坐着很是考验。只想说这电影让人全程无尿点,这部片子从神性还是人性,科幻还是科技,感性还是理智,浮夸还是瓷实,文艺还是工业风格上,均作出了最优解,我一直以为诺兰的《星际穿越》是连他自己都无法超越的一个对人类未来预判的细化,而《流浪地球2》的导演郭凡,则不光在对人类未来的预判上可以和诺兰不分伯仲,少了教类这样神性的牵制后,郭凡导演将我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看似笨拙,实则智慧、踏实、集体坚定意志力,为达目的不计付出的人性至美表达的瓷实且淋漓尽致!这是我们中国电影的希望,一直以为我们国家出不了我喜欢的“诺兰”,但郭凡给出了一部完美电影所有要素,每一个细节都打动人心。让我忍不住在这深夜,来感叹这电影。

一般电影要打破第一部深入人心更进一层的效果太难了。流浪1里,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强大的工业力量的体现,那是国人人心所向,我们对我们自身工业发展的速度和强度的骄傲,1正是触及国人这一内心情感,虽然不够宏达,但仍然让我们燃起了对我们国家科幻电影的热情,流浪1就像是星星之火,认识并定调国人胃口,流浪2则彻底开挂。看多了西方灾难片上帝视角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论调,在我心中,一直是没有共情和认可,我只把他们归结为爆米花式电影,所展现出的神性早已沦为资本附庸。流浪2的实力就是把西方那套神性和个人英雄主义去掉,不走西方灾难科幻片的套路,自己摸索一条科幻与现实结合的道路前行。特别是作为主角的刘培强,并没有作为最后去启动机械核爆的人,而是听从师傅的意见不扭捏不回头,直接坐上了去往地球空间站返回舱离开即将核爆的月球。这就是人性真实表达,因为他在地球上还有亲人更有他和韩朵朵的孩子。而启动核爆也不是某一个人,而是300人的集体行动,并没有过多突出谁,非常欣赏这样的真实。

在地球和月球“移山行动”中体现出一点一滴瓷实的工业和科技化发展的进程中,在真实和科技感上,整个团队是下了深厚的功夫的,顾问团队里终于有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份实在,看出我们编剧和导演功力的强悍,他们不仅把故事砸得瓷实,更把工业技术呈现得细致且经得住推敲,我旁边的一位年轻人也说,相当于给大家科普了一次天体物理课。如果说流浪1的成功里有我们爱国的一份情感,那么流浪2目前的高评分状态,则像极了一位天资一般的娃,在别人玩耍时睡觉时仍然百分百努力,终于坐上了第一的宝座,但没有停歇,不为别人,只为更好地认识、革新和超越自己。所以我相信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未来,因为有这样的电影人在不放过自己,在不断努力!

在电影里对于人类未来这一宏大而又现实的命题,导演给出了两种选择:1、数字永生上传意识派;2、“移山计划”也就是后期的“流浪地球”派;这两派的争夺感贯穿全剧,从2044年的太空电梯恐袭和2058年的月球发动机过载爆炸必须炸掉月球,再到,最后用数字意识启动了地球的移动,正式开始地球流浪之旅,无不充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声音。这虽是科幻,但绝对来自现实,我们现在的人类能否离开数字而存活于世,已经不可能了。看看发达国家和我们中国,一个小孩从一降生所具有的身份信息,就表示终身活着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了。当你在知道地球在太阳系内快自我毁灭时,但有种方法,只需要你肉体灭失,而将大脑所有意识甚至你自己都未知的潜意识抽取出来,上传到终极的网络端,将你身体各项数据在网络上真实模拟出来,一个人即一个宇宙,在那里面你就是虚拟世界的王,你就可以用量子计算机语言永生,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时间,甚至通过算法不再有任何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更不会有时下困扰年轻人的婚恋问题,那你会不会被吸引?而这就是在我们现实世界前年开始最热的元宇宙概念。电影里面科研所马主任的一句话“人死了就是死了,她不在了,她没有经历这世界的各种外在内在的交换,你给她数字的一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这两派别争端,也表达了导演所要阐述的:首先你得是活生生的人,你才能有真实感知下建立起的多样人性。而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有了安逸的一切,谁还有意愿再去奋斗再去开辟星辰大海,大脑的懒惰性以一切不消耗能量为目的,这是人类的本能,如果真的沉迷其中,那活着的人,或者没有资本可以去永生意识中躺平称王的人,彻底泛自由化,谁还愿意努力了,我们国人还能通过怎样的形式来继承我们5000年文明——有别于其他教义最大的区别文明,也是最质朴一点,互相协作互相为着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主义意志!电影在这一点上的确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认同我们文明的一脉相承性,也就认同了我们集体的意志和智慧。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科幻电影的根基!

但导演也没有全盘否定“数字意识”,最后让北京的根服务器发动起来,拯救地球的正是图恒宇在死前上传的自己意识,图恒宇意识代表的是对网络的约束行为和力量,他和女儿的意识合二为一,量子计算机550w,也就是第一部里面的“莫斯”,不再是他为了5岁女儿永生而成为她女儿意识的载体,那只供小孩子恣意挥洒情绪差点毁灭地球的工具。因为导演深信我们人类可以一直牢牢把控网络和人工智能安全这一红线,不会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迷失人类自身。

如果说流浪1我们看到了结果地球可以去流浪,那流浪2 则严谨的演示,我们经历了哪些磨难经受住了哪些考验,才能走出太阳系。“我们信,我们的孩子才会信,我们这代人不行了,还有一百代人可以取移山”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国人坚信的理念。

电影里面除了上面的贯穿主线,还有人类和核武的关系。当世界上互联网重启遇到阻碍,因为每个国家的核武器密码都有自己一套防护墙系统和密码系统,解密成了大家为设立共同密码最头痛的问题。三体里有句话,“人类生存产生文明后,最大的发展障碍是自身!”而李雪健老师也在剧中贡献了一个金句“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彼此的毁灭上!”的确如此,我们人类文明起点源于一段大腿腿骨骨折后的愈合,在那样的原始社会大自然有它的法则,如果动物身体主要骨头骨折了,就会如同今天非洲草原上狮子家族,受伤无法愈合的家族成员会被抛弃,等待这些动物的将是被吃掉或者细菌病毒感染后死掉。但在1。5万年前,有一块属于人类的大腿肱骨有了骨折愈合后的痕迹,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原始人在断腿后,家族成员没有遵循属于动物的自然法则,而是他得到了家族的照料,有人替他包扎和清理伤口,保证他没有被感染,保证他有吃的,保证他不被家族抛弃被其它动物吃掉的安全。这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我们能团结一致,以共同感情为基础,互相给与安全感,互相支持帮助着度过所有的难关。在电影里,在是否交出核武器密码的联合国大会上,李雪健老师引用了这个例子,形容人类又再一次回到了是否延续文明的起点上。同时影片为了相互呼应这样的理念,将自愿去月球引爆核武器的三百人——这样为文明延续,悲壮而又义无反顾的群体身影,导演用近景镜头细腻表现出每个人按下按钮的不同手式(因每个国家核弹引爆方式不同)和几千枚核弹同时爆炸的强光远景,将悲壮与潇洒完美结合。

总之,这部电影虽然科幻,却有触动人心的真实,希望电影里那样悲惨的地球未来永远也不要有,也希望人类在量子领域有更多突破,早点实现电影里面所畅想的量子计算机工业化,让工业发展脱离人力资源本身的制约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佩服创作团队,同时感叹下,书到用时方恨少,文科僧看这电影还是有点点在逻辑上吃力。哈哈,凌晨一点了,用了两小时写了一堆,词不达意处太多了。除了看电影看来得抓紧读书了。ps:黑人小哥出镜地方,是我忍着嘘嘘感觉笑的,大家也可以体会下,这酸爽。另外刘培强made in china 的爱情好赞。明天有空二刷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 篇3

当我看完张艺谋的《满江红》电影以后,我对今年春节上映的电影特别满意,满意的原因是电影的主题好。三年疫情,加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是时候需要重新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的时候了,恰值此环境与时间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当时。而张艺谋的《满江红》,刘慈欣的《流浪地球2》,一是以历史片,一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将这一主题艺术化并达到了一个美的高度。

我本来想春节看一部电影就可以了,谁曾想看过《流浪地球2》的人介绍说,这个电影不亚于《满江红》。这个电影剧本的作者是刘慈欣,我以前看过介绍,作者以《三体》科幻小说名扬四海内外,尤其是中学生最爱这部科幻小说,男学生是人人传看。

我查看了一下电影内容:《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危机四伏,流浪地球时代的人们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拯救地球。为了能够保护人类继续生存下去,在发动机的驱使下,最终使地球逃离整个太阳星系,人类得救了。于是我又决定看此片,以满足心理。

看后我被震撼了,这部科幻电影,从主题、内容到叙事取舍,惊险刺激,从电影剪辑架构幻化等技术的运用,到爱国主义精神思想的传递,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好。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责任、牺牲”等国提偶的价值观。电影里的中国总代表总指挥马老师的一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语言的点睛之笔与高度概括,是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传统精神的内核体现。

如果把《流浪地球2》和张艺谋的《满江红》作以比较的话,感觉有相同的地方,一是把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传布炽爱自己最亲的人。《流浪地球2》里一位550CW专家爱自己女儿,想尽办法救因车祸而“死”的女儿。一位宇航员爱自己得癌症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在忠与孝亲不能两全时,他选择成全“忠”;《满江红》里的张大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瑶晴被士兵们侮辱时,为了救自己的女人不被侮辱,他差点招供,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忠”。

《流浪地球2》观后,我的情绪激荡不已,不能平静。我在想,平时我们的电影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少能去具体化与艺术化地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电影,将爱国主义典型化艺术化了,人性化了,入心入肺化了,不再是简单的空洞的说教与宣讲。

我在想,今年的春节电影,不再是以前的赤裸裸的男欢女爱式的煽情电影了,不再是宣传都市俊男靓女与豪华富有之人的你亲我爱与钩心斗角了,不再是比富竞豪奢的演绎了。而是让电影回归教化,回归正能量的传播,回归艺术的本真了。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 篇4

先说一下我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心里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其实在观影过程中像心跳一样,好几次起伏,但是等看完之后,了解了这个框架,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不错的。

所以,大家可能会跟我一样,会对几段剧情摸脑袋,心里暗想这样也行?也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对某些片段觉得很不适,但是当看完后,我认为应该可以评价这是一部好的电影。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我想谈谈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对「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进行了探讨。是的,如果你是三体迷,你一定也知道大刘在《三体》这部小说里也进行了探讨。

然而,这部电影并未延续三体的思路,而是给出了一个新的解答:「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是一体两面的,「给岁月以文明」是里,「给文明以岁月」是外。

人不会永生,但是人类这个物种可以。也是基于此,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人性是给自己的岁月标上了「真正」的时间,这里的人性是正向的,是为了所爱之人愿意牺牲的人性;而对于人类而言,也存在一个「人性」,但是这个人性,既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

所以,人会消亡,但是人类会永存,原因在于,人类有着正反两面的人性。先不说这个观点我是否认同,但是我觉得很酷。「人类总想毁灭自己,所以人类才能永生」,老实说,我是感受到这个,才觉得这部电影是部好电影。

很期待第三部,如果能够延续这个架构,我觉得这将是一部世界级的科幻巨作。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这部电影值得票价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通用(4篇)


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观后感的“感”,可以是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长久坚持写观后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犯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篇1)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29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44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44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是为了领航与伴飞,“火种计划”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与《三体》中寄出云天明的大脑是一个思路)。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19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23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篇2)

刚才看到一个问题是关于《流浪地球2》中细思极恐的部分有哪些,想想刚看完的这部电影这种情形还真有,比如所有无人机突然被外敌操控,居然没有预警。这是科技的力量还是科技的脆弱,细思很是无语。高大上的科学技术要崩盘就崩盘了,一堆人瞬间乱做一团,无力的嚎叫,怎么理解这种科技呢?脆弱至此无法言说。

今天刚看了这部电影,想想人类如果真有此命数还真是需要珍惜当下,对于未来心怀希望就好,但不能让当下的生活全是未来而忘却了现下的生活质量,珍惜当下珍惜拥有,充实过好每一天,也好不负将来。今天是未来的基础,为了迎接未来也要懂得如何过好当下,这个很重要,细思一下这个尤其重要。

关于流浪,而且是流浪到新的未知,那个流浪的目的地真得适合我们吗?躲过了月亮,还要离开太阳系那我们生活的光来自于哪里呢?是我还没看明白还是忽略了什么?我想离开太阳系还是需要有更适宜生活的光照的,这个问题观景结束之后我才想起来,是想晚了还是忽略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希望人们在考虑流浪的时候是有了个完善的移民计划。

我一直以为科研是一件极其严谨的事情,当相关内容被搬上大银幕时,也希望多些严谨的思考,给人们更多积极的影响,而少些负性问题的想象。科幻电影追求刺激,追求市场收益,但更需要一种良性的引导,希望后续的内容越来越优质。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篇3)

流浪地球的叙事背景宏大,很多设定充满新意,从电影设计来看,后面还会有三和四,有类似星际穿越的设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节来说不可避免就会可预测(吴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来)。有些段落也略显俗套(在最后一秒终于联网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点我的悲伤是,在面对世界末日时,是有少数人去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数字化人类”和“流量地球”的选择,从电影设定来说,“数字化人类”给了每一个人活在“虚拟”中的机会,且从最后刘得华的结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牺牲(他们没有去地下城的机会)。这些选择,究竟如何正确,又对谁公平。

做选择的权利在少数人的手上。月球即将突破洛希极限,地球发射器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这时点火地球立刻完蛋,不点还有三天时间等死。但是少数人替大家做了决定,这很可能剥夺大多数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时光。我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浓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吴京选择一个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弹,中国代表选择倒计时结束就发动发射器)

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篇4)

太阳进入末年,太阳系已经不适合地球生命,世界各国决定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即流浪地球计划。

在这个浩大工程中有一些感人的瞬间:

刘培强为了给妻儿留下地下城的名额,再次选择复役;

图恒宇女儿因为车祸走了,只留下了数字生命卡,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让女儿拥有2分钟“生命”,图恒宇宁可犯错误,也要将女儿生命卡数据上传主机;

周喆直在大会上关于一万五千年前那根股骨演讲:团结延续着文明火种;

300名宇航员引爆核弹,当沙溢饰演的中国宇航员说到50岁以上中国宇航员出列,真的泪目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真心感谢这些先辈们的牺牲。

电影真的太赞了,感谢撒花!

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汇编4篇


人是独特的,内心想法也是。观后感,一般是指我们在看完某些影视剧后,内心悟出的道理或者引起的思考所记录的文字。如何写好观后感,重点在一个感字上,观与感并重。你知道观后感的写作格式吗?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篇1)

《流浪地球2》,一个科幻电影,虽然我没看第一部,但第二部的某些情节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内心。比如刘德华饰演的电脑技术员,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能存活,不顾一切拼命研究数字生命,最后不仅让女儿存活下来了,还凭借数字生命,拯救了地球;吴京饰演的太空飞行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放弃生存机会,总是让自己处于最危险的处境中;以及在影片快要进入结尾时,沙溢等群演扮演的太空老兵们,为了后辈的幸福生活,主动带头请缨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悲壮而又伟大的任务——炸月球拯救地球。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种相互扶持,为了保护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的可贵精神。

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篇2)

太阳进入末年,太阳系已经不适合地球生命,世界各国决定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即流浪地球计划。

在这个浩大工程中有一些感人的瞬间:

刘培强为了给妻儿留下地下城的名额,再次选择复役;

图恒宇女儿因为车祸走了,只留下了数字生命卡,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让女儿拥有2分钟“生命”,图恒宇宁可犯错误,也要将女儿生命卡数据上传主机;

周喆直在大会上关于一万五千年前那根股骨演讲:团结延续着文明火种;

300名宇航员引爆核弹,当沙溢饰演的中国宇航员说到50岁以上中国宇航员出列,真的泪目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真心感谢这些先辈们的牺牲。

电影真的太赞了,感谢撒花!

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篇3)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先将匈奴王斩首了,再说这狠话,西域各国心服口服,如果你过去了又没把郅之单于的人头挂在马上,你说这话谁理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

关于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范文(篇4)

趁着过年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同时也听说,今天好几部同期电影也不错,思考了一下,选择这部,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而另一部电影成功将这部大门关起来,流浪地球系列还是非常好看的。

这部电影有点像流浪地球的前传,在流浪地球1时,因太阳急速老化,人们准备非常飞出太阳系,途径木星时,因引力偏差,导致差点没被木星吸过去。

而流浪地球2是前传,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准备离开太阳系,所做的准备,建造行星发动机,和推离月球。

1)科技发展路线

人们今天的成就,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人们的自主,有点“自由市场,自由竞争“的意思,你喜欢山水画,你就去画山水,你喜欢科技类的东西,你就去做科技类,甚至买科技类产品,随着你的喜好,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样在充分的竞争市场下,即使非常小众的东西,也会有好的发展,这样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总有能够胜出的东西,现有科技也能进步。

之前听得到解读三体系列,打的一个比方非常恰当,要想科技长久进步,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搞科研的,而是让人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每个人都想要一部更好的手机,厂商才有动力去用更好更新的芯片,而最后我们的航天器,才有可能用上,市场经过检验的好芯片。

2)民意的弊端

在未来,或者说在电影中,人类有很多新的技术:太空电梯技术,智能量子计算机和无人机等多项技术。人们的意志对于科技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却不见得有好处,有利也有弊端,人们在应对太阳衰败这件事上,有着不同看法,有人就是考虑别的方案,因为行星发动机还没测试成功,所以各种反对意见层出不穷,甚至引发暴动,故意捣乱,你做什么事,偏不让你做。

但是什么方案行,当你拿着这种方案问他们时,他们也说不出任何方案,他们会说,反正不是领导者,不管这些,简而言之,这股民意只负责反对,不处理任何事情,这非常像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一样,一旦有某些新闻出了,基本是正反都有,只负责发表看法,不怎么考虑解决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打起自己人来,都是下手真狠啊,反对建造行星发动机的人们,决定对太空电梯来一场袭击,他们先是黑掉了整个无人机系统,让所有枪口对准保卫电梯的自己人,然后采用轰炸形式摧毁了太空电梯。

3)数字生命与moss

在电影中,讲了一种数字生命的新技术,也说明了,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将自己意识上传保存在计算机中,以达到永生的目的。这项技术未来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性,甚至现在也有了苗头,就是一些AI通过换脸模仿人的表情,甚至声音与抒写文字,但都有很多限制,在人类规定的框架内行动,或者至少是人规定的边界内行动,一旦脱离人类的掌控,有了自己意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虽然现在人们可能造不出moss,那样的智能计算机,但是一旦某项技术脱离了人类掌控那样,可能就会像moss那样,它有了自己的想法,干预很多事情,很多希望也就此终结了,不会在绝望的时候,考虑其他可能行,就会选择放弃,纯粹逻辑。

4)没有国家之分-联合作战

看刘慈欣的小说,或者电影,总有一种格局,很大的格局,天下一盘的格局,也许只有像流浪地球下,太阳衰变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才会放下国于国的隔阂,才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吧。

让自己感动的,往往是联合作战,共同应对困难部分,作为师傅的航天员沙溢,自己主动承担爆破任务,在他的唤醒下,各国国家都纷纷响应,去一趟永远不归之路,甚至在看完电影后,再次回想,依然会被感动吧,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电影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可能不太适合全家一起看,小孩看的话,需要一定背景了解,这可能不是适合的部分,它依旧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的电影。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4篇


有人说过,人因独特而存在。所谓观后感,无非是看见什么东西,有什么感想。长久坚持写观后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你是否正在为写观后感犯愁呢?读后感大全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篇1

《流浪地球2》是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又不仅是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刚刚看完电影,决定激情写下这篇影评。对于《流浪地球1》个人认为有了科幻的皮,内核却不是大刘的核。但球2,完全是大刘的味道。(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介意慎看)

谢谢郭导!我真是多厨狂喜!竟然可以看见小破球2和《一人之下》的梦幻联动(王道长排面!),还有片尾致敬星际穿越以及和球1的一部分彩蛋联动。(可能还有我没看出来的。啊啊啊啊啊总之科幻迷激动!)

回归正题,从理性来看,文戏部分的确有一点落入俗套煽情的嫌疑(这很刘慈欣,毕竟大刘是出了名的不擅长感情戏)。但时隔四年,流浪地球还是交出了令我这个书粉满意的答卷。

首先,片中背景很现实,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够大量运用可控核聚变发电;太阳凋零也并非不可能;人工智能真正拥有自主意识也许真的会变为现实……这可以说是必然的未来(虽然实现这些技术的时间跨度可能会比影片中的更长),而且球2没有逻辑硬伤。

其次,片子中矛盾冲突的处理与讨论可以看出刘慈欣的痕迹。大刘思考过人和人工智能、人和宇宙、灾难下人和人的关系,在这部影片中均有体现——人工智能会不会有朝一日真的成为智慧生命,到那时该怎么办;作为宇宙中的微尘,我们的文明又该如何存活;个体利益分配不均使文明内部无法团结会不会导致文明的毁灭……这是属于刘慈欣的冷酷而森严的美学。我不能说大刘本质上是悲观的,但在他的笔下,希望是少于失望的。不论是《死神永生》最后让程心执剑的选择还是现实中他对中国科幻的评价,希望中都不时显露悲观的影子。但球2多了一层柔和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是对人类美好品德的信任,坚信我们的牺牲,我们的团结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看见《三体》里最著名的宇宙社会学放在人类和AI之中依然适用,不同的是,球2给了罗辑一个梦,让黑暗森林照进了光(也许只有在人类文明内部才能实现吧)。有人说球2有主旋律的感觉,但我更觉得不论是人类对彼此的爱、希望还是团结,都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它们是主旋律,但也是人类的殊途同归。

最后,说说我印象最深的片段。550w一开始是如此的森严、冷酷,它用最无情的方式逼问刘培强,但到了最后,当它成为了moss——可爱的小苔藓,他也无法理智评判人类的选择……如果人类注定走向灭亡,那光辉的人性是我们来过的证明。

我想,流浪地球计划要进行两千五百年,与之相比,我们渺小的人生又算什么呢?不算什么。但对于计划来说,2500年的100代人,每一代都是参与者——这是文明的延续。我们不知道文明生存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断接近这个答案——在历史的洪流与宇宙138亿年的星辉里。人类或许贪婪、讨厌、固执又一身的毛病,但我想,我不后悔成为人类。

谨以此篇影评谢谢《流浪地球2》,同时,也敬我们幼稚、可笑、渺小,但同样固执、坚强、伟大的勇气。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篇2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纵观整个科幻电影史《球2》的表现也是相当炸裂。我也没能力做些很专业的影评,就从一个普通影视爱好者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应该是十年来最好的国产电影,光精良的特效、恢弘的科幻场面就值回票价,影片阐述的人性伦理政治的元素融合的相当好,剧中“生存派”和“数字派”的斗争并不是要分出对错,更多的像是要提供给人们不同的选择,任何的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其意义,没有人能否定他们的价值。

片中的一些彩蛋和小细节也是非常多,值得人们推敲回味。比如李雪健老师饰演的联合政府官员姓周并且最后身穿中山装的形象非常像我们新中国的一位伟人,后面一代代发言人的传承也给我们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后面刘德华饰演的图宏宇回到北京看到墙上的售房广告吐槽房价终于降下来了,在紧张的剧情下提供了一些小笑点。当沙溢喊出中国航天飞行中队的时候我激动的浑身起鸡皮疙瘩。还有对马兆这个矛盾人物的刻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好像才发现他才是“数字生命”的某种意义上的维护者。还有最后引爆核弹的各国英雄,代表了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按时间算来算这些人正好是我们这一代的00后。这是一部时代的群像也是英雄的群像。

我从这部电影看到了它想阐述的希望,它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我真的吹爆它,细节太多我已经准备二刷了,期待《流浪地球3》。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篇3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29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44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44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是为了领航与伴飞,“火种计划”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与《三体》中寄出云天明的大脑是一个思路)。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19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23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篇4

《流浪地球2》,一个科幻电影,虽然我没看第一部,但第二部的某些情节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内心。比如刘德华饰演的电脑技术员,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能存活,不顾一切拼命研究数字生命,最后不仅让女儿存活下来了,还凭借数字生命,拯救了地球;吴京饰演的太空飞行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放弃生存机会,总是让自己处于最危险的处境中;以及在影片快要进入结尾时,沙溢等群演扮演的太空老兵们,为了后辈的幸福生活,主动带头请缨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悲壮而又伟大的任务——炸月球拯救地球。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种相互扶持,为了保护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的可贵精神。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合集4篇


这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观后感就是对所看过的作品概阔总结自己的感受,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写观后感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为此,我们特意呈上“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 篇1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 篇2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诶,没想到足足将近三个小时哈哈,但是确实很精彩全程无尿点,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但是我爸看的好像要睡着了哈哈。以下涉及一些剧透建议观看后食用讨论~

关于三条故事线:

故事线1:刘培强,流浪地球时候的刘培强牺牲了,这一部是前传填了很多之前的坑,比如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吴京:看到她的那一刻,我连孩子叫啥名字都快想好了,最喜欢这一段了然后有几段还挺好笑的,“跳楼机”那段俩人是预备队员,旁边一外国小哥对韩朵朵说害怕可以抓我的手结果那小哥全程紧紧抓住刘培强的手不肯松开,送花片段,都很有意思,这条线主要是领航员视角,沙溢演的师傅和刘培强的互动也很感人,最后人工点燃核弹那里真的很感动,所有50岁以上的航天员站了出来,执行自毁燃弹任务,师傅的角色也很鲜活,救回了刘培强,师傅好满足,甚至最后一分钟好漫长,老队友问他想说点啥,却也只说出了“说点啥呐”因为没有遗憾了,最后为了地球牺牲也感到自豪。解释了很多第一部很多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的矛盾等等。

第二条线是刘德华饰演的技术人员视角,他的执念是想要救自己的女儿丫丫,一直想通过虚拟人的师姐让丫丫获得自主意识,里面马兆应该是刘德华的师傅:没有人的世界是不完整(好像是这个意思)之前的计算机算力只能维持丫丫两天的生命,这个技术人员就一直想要去给丫丫完整的一生,这也是两个观念的碰撞,是接受现实还是在虚拟世界永生,显然他选择了后者,当然也是因为这样最后才能成功完成了最后的密码任务。ai智能的发展速度真的很可怕。

第三条线是中国的代表周先生视角,在联合国会议上沟通决策的视角,很红~最后发射按钮那里中国人不可能完不成任务真的很燃,最开始不被看好相信,然后只有我们自己坚持推动的计划在2044年验证成功了,然后大家一起动了起来,一共三四个决定吧,决定整个世界的走向去留,这里面还有一个传承,周先生给小女孩机会发言,告诉她别紧张一字不落的念出来就好,最后小女孩也给了新人小伙机会。

这几条线以及这么多的任务就构成了这一样一个宏大的流浪地球的宇宙画面,我个人还挺喜欢整个线的,虽然有的部分一猜就猜到剧情了但也还是特别精彩的。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 篇3

看《流浪地球2》让我遗憾的是,比起科幻视效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工业水准,这部电影对科幻电影核心的人文表达显得“保守”——生命存在、末日焦虑、道德伦理、性别关系等方面的想象力是匮乏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当下社会主流观念的平庸延展。

什么是科幻电影在人文层面的想象与表达?我们拿一些经典电影举隅——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1》,通过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只是“缸中之脑”,反思个体意志与全景敞式监视之间的斗争关系;改编自特德·姜小说的《降临》,它令人惊奇地建造了一套未来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带有时间性,语言在重塑认知方式的引领你逐步感知到未来在此刻的涌现;克里斯朵夫·诺兰的《星际穿越》调转“墨菲定律”的原初所指,给予一种悲观主义的安抚表达,过去与未来时间形成一种闭环,但时间终究可以通过艰苦的物质性劳作来克服与抵达;最近成就60岁华裔女星杨紫琼斩获金球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瞬息全宇宙》,则是在探讨无穷宇宙的瞬息穿梭之间,个体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而人与人在日常性中构建出来的爱,成为了女主角选择留在最庸常的宇宙的原因……

我们以这些一流的科幻电影为参照来审视一下《流浪地球2》的人文表达。电影里,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倡导“移山计划”大方向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语),指向的是种族繁衍不息,“给予人类文明以岁月”,还带着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长期坚韧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种艰苦卓绝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导者看来,是最基本的底线,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

等一百多代人类面临2500年的与太阳系告别过程中的长期生存危机与潜在的精神隐患,也必须坚定不移。

与之相对的是他国甚嚣尘上,对此计划进行扰乱的“数字生命计划”,也就是将人类的意识上载到云端的元宇宙世界里,以一种肉体灭绝的形式重生。“数字生命计划”相对于“移山计划”总是以一种负面的方式运作自身——支持此计划的地区都是动乱的、短视的、自由主义泛滥的形象出现。有一场戏是嬉皮士、流浪汉般的抗议者眼红脖子粗地冲向吴京饰演的主角刘培强面前,被后者轻松吊打,这一简单的冲突戏我们能看到正邪二元形象的对决与结果。直到刘德华饰演的工程师图恒宇,他车祸中丧生的女儿丫丫在“数字生命”里重新现身,我们才一睹科技变革带给人类生存的一些正面可能。不过,在这条叙事中对“数字生命”的表现也仍然是不稳定、扰乱的,比如每次丫丫都要尖声重复询问“爸爸,这道题要怎么做呀?”,甚至是引发对技术主义的恐慌的——一场戏中,当丫丫的“数字生命”开始产生意识迭代时,她发现了自己被困在一间出不去的房间里的现实,她声嘶力竭地哭嚎敲打屏幕,视听效果也在此变得如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惊悚电影。出于对女儿的执念的爱,图恒宇用尽各种手法留下女儿数据所存储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550W,并不惜背叛他身负的太空任务“逐月计划”,也由此锒铛入狱。全球互联网行动中,监狱里的图恒宇临危受命,此时他终于驱散了一些“数字生命计划”倾向所带来的阴影,矢志不渝、奉献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任务,终于和丫丫在元宇宙空间里团圆。梦幻般的虚拟空间生活在结尾短暂地勾画了一张数字生命的乌托邦场景,但突转的结尾,550W以一种不受人类操控的形象出现,再次将之付诸泡影,这个发展出个体意志的550W竟然是诸多计划在关键时刻失败的罪恶源头。

在此,我们可以明确电影里“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之间二元对立的对抗模式,前者是一种自农耕文明以来、扎根在土地上的、集体组织结构的、代代生命繁衍不息的文明存续方式,后者则是一种寄托在邪恶不可信的科技革命之上的、强调个人主义、不对人类存亡负责的虚无主义的生命状态。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便构成了地球末日来临时,《流浪地球2》所呈现的对于人类生存的核心哲学思考。从我主观的角度来评价,这种哲学想象看似深刻宏大,却是匮乏的。

如果是要表现一种人类救亡图存的纷乱图景,我们大可以发挥想象力,参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那时的救亡图存方案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世纪末的华丽”,各种主义层出不穷,在无数的知识分子的实践和反思多种方案后才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现在《流浪地球2》的问题就是叙事中“先验性”地指导了我们人类要走“移山计划”(即使有太空站的火种计划,与他国的反对与干扰,表达得也很程式化),且凭借一种先验性的自信,相信我们会被此计划拯救,实践会跟着理论走,如结尾阶段周喆直的自信“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除了这个计划之外主要表现的就是负面问题层出不穷的“数字生命计划”,而没有对多元的生存计划进行更加具体的,实事求是的考察。就拿“数字生命计划”的否定形式来说,“技术主义的焦虑”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幻电影表达里显得单薄,不能够充分满足观众对于“数字生命”的好奇心。比如我曾经看过的科幻剧集《上载新生》,讨论了资本对于数字生命的剥削与控制,现实中的贫富差距会在元宇宙里更进一步被夸大化——有钱人可以拥有最丰富潮流的“皮肤”和各种“道具”,穷人连看电子书都因没有钱而不能解锁全文,并用着2G流量维持自身的存在,没钱的时候数字生命就进入了停滞。再往深入想想,如果数字生命被控制在元宇宙里无限996呢?资本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罪恶合流,难道不比简单地表现这些反对者都是盲目的堕落的要更加丰满?况且,又如何能够确认,即使“移山计划”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全世界的价值观,就能为了生存目的而统一呢?这一定会是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验证了可行性即可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过程。

最后,来说说大家都关心的性别问题。还是我开头的论点——“保守”,主要是在延续如今社会主流观念里的秩序。吴京饰演的是一个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领航员,他身上兼具忠、孝、义等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理想男性特质的表现,唯一的“缺点”是偶尔流露出的憨傻,体现出主流电影里程式化的英雄男性正面中略带有一些瑕疵的塑造方式。王智饰演的韩朵朵,应该带给了许多女性观众以精神振奋——终于能看见一个业务能力不输男子的女性宇航员了!

韩朵朵的出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看起来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与刘培强比武的时候能轻松撂倒对方,显示出社会主义中国里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劳动者力量。但是,接下来的情节里,这个女性形象在刘培强的求爱过程中却又再次呈现出编剧想象力匮乏的一面——这么一个独立果敢勇猛的女性宇航员,竟然被刘培强送出的一束红色玫瑰花轻松打动?在紧急情况下大喊出“别弄坏我的花!”(大意),这句不符合人设的台词也预示着接下来顺着刘培强想象的理想婚姻剧情发展——韩朵朵与他结婚,生孩子,做起了贤妻良母,罹患癌症逝世后他再用红色玫瑰花悼念她。自始至终,剧情里虽然展示了韩朵朵的过人职业能力,却总是让她在关键时刻被刘培强保护,也没有让她承担任何拯救人类计划的主导性工作。韩朵朵的身上呈现出经典的“花木兰困境”,如同戴锦华指出,“一边是作为和男人一样的'人',服务并献身于社会,全力地,在某些时候是力不胜任地支撑着她们的'半边天';另一边则是不言而喻地承担着女性的传统角色”。换言之,花木兰们可以短暂地表现她突出的能力,但最终仍然要在任务解除后回归贤妻良母角色里,解除女性僭越的危机。

那么,如何从女性主义角度改写韩朵朵的叙事线索?我想得先从那束花开始动笔——如同伍尔夫所写,“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买束鲜花”。韩朵朵要亲自大步而开阔地,自由而坚定地,走向那片灾难后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废墟里。呼吸着末日氧气稀薄且骤冷的空气,她弯身从残缺的钢筋水泥缝隙里,轻柔地摘出一束瘦小却傲寒的鲜花。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作文 篇4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29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44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44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是为了领航与伴飞,“火种计划”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与《三体》中寄出云天明的大脑是一个思路)。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19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23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500字作文汇集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地球2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