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 地图 >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24 来源:互联网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900字。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900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篇1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

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训练是艰苦的,考核是严格的。在5年的时间里,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

航天员面临的是非常危险的训练,而他们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艰苦训练。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篇2

xx年4月16日,既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还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航了。

那浩瀚的蓝天中,一颗黑点和一顶降落伞格外让人瞩目,它就是三位英雄们返回家园的太空客车――返回舱。

神舟十三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与45吨的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这一个个首次背后,都是航天员们永不言弃与航天工作中们的精准计算与刻苦研究。

宇航员,一个存在生命危险,又须拥有强壮身体素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心系祖国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份重托。

“返回”,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容易,可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拼搏。可以说,这期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首先,他们将与核心舱分离,绕地球一圈后,利用地球引力将飞船吸回来,此时,回到祖国怀抱的路上的困难来了:当返回舱下降时,速度会达到7000米每秒,此时,舱外的壳子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温度。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外太空来的火球。人在舱内要承受4个G的压力,这相当于一辆汽车飞速行驶的撞击力。人在里面会脸部变形,呼吸急促。当距离地面10公里时候,降落伞会依次打开,将200米每秒的舱体直接拉到80米每秒。随着一声巨响,一个黑煤球落地,一次宇宙的神奇之旅,随着整装待发的地面搜救队出现,此次航天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应当感谢宇航员,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最精彩的一面。

xx年4月16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宇航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篇3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仍能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丝毫不显疲态,返回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名航天员接受了简单的采访,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带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热情洋溢。上一批航天员在太空遨游工作了半年之久,下一批航天员已经准备出发,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帆风顺,反映出了我们对于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和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哈工大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尽管我们的专业不是从事航天行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关注并且热爱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人说,随着网络、元宇宙的日益发展,人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虚拟的世界。但是,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篇4

人们脚踩大地,仰首看着,好奇外面的神秘,就因为那一瞬间,开启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此后有无数人为之奋斗,努力去接近那遥不可及的地方。

仰望星空,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州起航;俯瞰大地,导航定位,遥感监测,卫星通信,电视直播等,这些都是航天人的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就是那永不止息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激励着他们向前也许就是:热爱星空,热爱祖国,所以他们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这些都是早初时中国航天人所面临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畏惧。他们保持着初心,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拼搏,才换来了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不断缩小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使之立于世界东方,威杨中华之名!

神州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州飞船再次起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攀高峰,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

每一次成功升空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他们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需要完成特殊的工作任务,并需要各位航天员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因为不一样的职业,航天人付出了很多。很多人都梦想着成为一名航天人,遨游太空,殊不知,这背后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坚持,让我们向航天人致敬。

伟大的事业都来源于创新,伟大的事业都成功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向往已久,终将在星空下写上无可替代的诗篇。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中国航天人的未来之路依然长远,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身为新时代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当接过中华复兴的接力棒时,我们必须弘扬先辈的优秀精神,弘扬坚持不懈,更应该秉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向着浩瀚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缔造下一个奇迹!

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 篇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下面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看好的影片使我们学到人生的智慧,在我们沉浸体验的同时,心中的想法自然层出不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对于观后感,先有感想才有观后感,硬要延伸胡编乱造则容易导致主题不明确。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通过观看学习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思政课,我深刻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中生活的不易和一代代航天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成立火箭研究机构到建设天宫空间站。从古至今,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探索中前行,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在为了传承航天精神,激发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王浚院士告诉了我们在密闭舱中是由三大系统组成,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健康保障系统。而为了能使这些系统正常运行,这还需要三大条件,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生理心理。尤其是生理心理,可想而知这对于航天员来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航天员最初的饮食是第一代携带补给式,提供气、水、食物,并且在空间站一名宇航员一天要消耗2800千卡/天,半年需要消耗3吨物质,由此可知,国家在对探索宇宙与培养一名优秀的宇航员上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金钱。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十三空间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辛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贯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奋斗。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xx年4月16日,既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还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航了。

那浩瀚的蓝天中,一颗黑点和一顶降落伞格外让人瞩目,它就是三位英雄们返回家园的太空客车――返回舱。

神舟十三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与45吨的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这一个个首次背后,都是航天员们永不言弃与航天工作中们的精准计算与刻苦研究。

宇航员,一个存在生命危险,又须拥有强壮身体素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心系祖国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份重托。

“返回”,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容易,可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拼搏。可以说,这期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首先,他们将与核心舱分离,绕地球一圈后,利用地球引力将飞船吸回来,此时,回到祖国怀抱的路上的困难来了:当返回舱下降时,速度会达到7000米每秒,此时,舱外的壳子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温度。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外太空来的火球。人在舱内要承受4个G的压力,这相当于一辆汽车飞速行驶的撞击力。人在里面会脸部变形,呼吸急促。当距离地面10公里时候,降落伞会依次打开,将200米每秒的舱体直接拉到80米每秒。随着一声巨响,一个黑煤球落地,一次宇宙的神奇之旅,随着整装待发的地面搜救队出现,此次航天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应当感谢宇航员,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最精彩的一面。

xx年4月16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宇航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相关内容。

好的影视作品能引人深思。观后感,就是我们的感想和感悟化成的文字。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观后感能为我们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品观后感时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始着手呢?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20xx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驻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半年以来,三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0xx年4月16日,时隔183天,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他们的归来,带回了震撼,诠释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每位航天英雄的事迹中汲取永不言弃、敢为人先、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让“追天揽月”的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欢迎回家,翟志刚,向您学习“一蒿松劲退千寻”的“奋进力量”。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您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您曾与神舟五号、六号两次飞天机会擦肩而过,把“遗憾”留在心中,您没有放弃,继续备战,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加码”“施压”,历经十年磨剑和层层选拔,终于成为担任“神舟七号”出舱行走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您永不言弃、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常怀一颗“恒心”、蓄积一份“定力”,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沉下心”修炼内功,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欢迎回家,王亚平,向您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看见“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从那一刻起,“航天梦“在您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女性的身体机能与男性天生有差距,意味着您付出了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您放弃,您始终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如今,您已两度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耀眼明星。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克服遇事畏首畏尾的心态,敢思敢想、敢作敢为,把“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用真的作为、实的作风攻克难关、化解难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欢迎回家,叶光富,向您学习“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守力量”。

“小时候您的梦想是开飞机,如今您去到了宇宙中,探索太空,梦想可以说超额完成。”小时候的您,自小丧父,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年纪小小的您会到田地拔草,会挖野菜,替母亲收拾农田,补贴家用,直到暮色将至,您才会归家完成功课。长大后的您,因为工作调动,十年间陆续更换岗位,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都意味着您都得“重新开始”“从零突破”,可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您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我们身处何岗位都要继续发扬“我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当好“活扳手”、拧紧“责任轴”,在所坚守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无畏艰险,不负组织所托,不负人民所盼,永远铭记担当为国。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xx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0xx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3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xx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夜晚,抬头看见夜空:无数颗闪闪发亮的小星星,衬托着一轮圆盘似的明月。望着它,我不禁进入了睡梦中:

那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祖国新研制出来的“月球一号”即将于8月18日晚九点整发射,而我荣幸地被选为了宇航员。每天,我都接受着残酷的训练,每天回到家后都是筋疲力尽,有气无力的。虽然我每天训练的很累,但是我一想到我是为了祖国,内心就会感到一种欣慰,一种自豪;但我依然盼望着“月球一号”早日发射。不过现在,我一定要坚持训练,为发射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一天终于来了“3、2、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被送入了月球。只要我一想到我是代表13亿中国人民的,我就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得流下了感动的泪。当我经过长时间的“旅途”,终于来到了月球!据书上说,月球上的最低温度为100摄氏度,最高温为零下170摄氏度,但我穿着工作人员精心研制的衣服,感觉几乎和地球上的温度一样……

“潇潇,快回家睡去,别着凉了!”“哦,知道了妈妈。”我被妈妈叫醒了,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但我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呀!但我明白,要想是真的,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努力学习,长大后刻苦钻研科研事业,回报祖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影视作品与书籍一样,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与优秀的作品产生共鸣,带来直击人心的感受,有时光看了作品还不够,还需要认真的将感想写成观后感,观后感能保存当下最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写作品观后感时该按照什么格式来写呢?也许以下内容“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合你胃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仍能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丝毫不显疲态,返回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名航天员接受了简单的采访,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带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热情洋溢。上一批航天员在太空遨游工作了半年之久,下一批航天员已经准备出发,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帆风顺,反映出了我们对于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和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哈工大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尽管我们的专业不是从事航天行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关注并且热爱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人说,随着网络、元宇宙的日益发展,人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虚拟的世界。但是,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州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模板6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模板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通过观看学习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思政课,我深刻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中生活的不易和一代代航天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成立火箭研究机构到建设天宫空间站。从古至今,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探索中前行,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在为了传承航天精神,激发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王浚院士告诉了我们在密闭舱中是由三大系统组成,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健康保障系统。而为了能使这些系统正常运行,这还需要三大条件,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生理心理。尤其是生理心理,可想而知这对于航天员来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航天员最初的饮食是第一代携带补给式,提供气、水、食物,并且在空间站一名宇航员一天要消耗2800千卡/天,半年需要消耗3吨物质,由此可知,国家在对探索宇宙与培养一名优秀的宇航员上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金钱。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十三空间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辛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贯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奋斗。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xx年10月16日,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下,随着“5、4、3、2、1”的倒计时声中,神舟十三号载着三名光荣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飞向了那神秘、美丽的太空。一转眼,六个月过去了,在这期间,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开展了一系列与地面互动活动,虽然相隔遥远,但咱们的心可不远!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是祖国综合实力的彰显。祖国繁荣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新时代年轻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只有将勇气化为动力,我们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就在昨天,xx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舱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降落,一开始,返回舱急速降落,穿过大气层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那蓝色的天空。随后,一个棒棒糖一般的东西冒了出来,是降落伞!返回舱有了降落伞的辅助,像一个蒲公英一样慢慢落了下来,“咚……”直立竖在戈壁滩中,接着,地面搜救队开始搜索是否有外星生物,并询问宇航员身体情况。一系列准备工作过后,医疗保健人员搭好架子,准备后轮椅随时等待宇航员出舱。第一个宇航员翟志刚出舱了,随后是王亚平及叶光富,他们再次呼吸到了地球上的空气,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们那灿烂的笑脸。

作为第二个登上太空之旅的女性王亚平,她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王亚平在学习中慢慢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也让我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深刻道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到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热搜文章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 太空出差三人组 ” 驻留 183 天后重返地球。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要锻炼身体?长达 6 个月的生活用水从哪儿来?这些问题都一一有了解答。同学们跟随王浚院士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了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向深空挺进的追梦故事,追寻他们向深空挺进的执着步履,感悟他们赴九天问苍穹的豪情壮志,感受直击心灵的精神力量。

“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他们仍然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我觉得他们太厉害了! ” 三年级二班陈娇娇同学在观看后感叹道; “ 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写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 学校教师李万建说道;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谢东才激动地表示: “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这种强劲的力量产生的辐射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将继续以理想信念之力、实干拼搏之力、开拓创新之力,不断引领学生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知识的大门,为他们开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蓄力储能! ”

据悉,此次思政大课中,广兴小学全校 572 名学生参与了直播观看,这充分展现了本次航天精神思政大课 “ 引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展望未来,相信广兴小学的少年们,踩上 “ 巨人 “ 的肩膀,踏出坚定的步伐,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20xx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驻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半年以来,三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0xx年4月16日,时隔183天,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他们的归来,带回了震撼,诠释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每位航天英雄的事迹中汲取永不言弃、敢为人先、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让“追天揽月”的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欢迎回家,翟志刚,向您学习“一蒿松劲退千寻”的“奋进力量”。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您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您曾与神舟五号、六号两次飞天机会擦肩而过,把“遗憾”留在心中,您没有放弃,继续备战,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加码”“施压”,历经十年磨剑和层层选拔,终于成为担任“神舟七号”出舱行走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您永不言弃、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常怀一颗“恒心”、蓄积一份“定力”,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沉下心”修炼内功,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欢迎回家,王亚平,向您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看见“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从那一刻起,“航天梦“在您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女性的身体机能与男性天生有差距,意味着您付出了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您放弃,您始终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如今,您已两度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耀眼明星。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克服遇事畏首畏尾的心态,敢思敢想、敢作敢为,把“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用真的作为、实的作风攻克难关、化解难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欢迎回家,叶光富,向您学习“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守力量”。

“小时候您的梦想是开飞机,如今您去到了宇宙中,探索太空,梦想可以说超额完成。”小时候的您,自小丧父,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年纪小小的您会到田地拔草,会挖野菜,替母亲收拾农田,补贴家用,直到暮色将至,您才会归家完成功课。长大后的您,因为工作调动,十年间陆续更换岗位,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都意味着您都得“重新开始”“从零突破”,可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您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我们身处何岗位都要继续发扬“我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当好“活扳手”、拧紧“责任轴”,在所坚守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无畏艰险,不负组织所托,不负人民所盼,永远铭记担当为国。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精神之所以激发斗志、刻骨铭心,在于航天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奋斗。回望航天事业发展的时间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接续奋进的坚实足迹、攻坚克难的强韧意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财富蕴含在这段非凡的历程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航天精神感悟“归零之心”,朝着奋斗目标形成合力,不懈拼搏、开拓进取。

“归零”是从头再来的勇气。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这条航天发展之路上,中国航天人面临的有来自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来自“技术攻关”的难题,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技术攻关,从实验淬炼到问题定位,从查找问题到成功飞行,航天人在重重困难中“突围”,在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下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从头再来是一种勇气,只有把成绩归零,才能更好地出发;只有把失败转化为经验,才能更好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归零”,面对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将之提炼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归零”是切磋琢磨的韧性。

航天员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最酷的时刻”离不开“最严的训练”,火箭舱体内外的温差、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的“加速度”、在各种环境下的体能训练……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航天员不断打磨技能、提升本领,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务实之姿不断精进,以“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践行崇高使命。有本领不自大,有成绩不自满,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尤需有这样“归零”的心态和韧劲,投身工作实践打磨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成、有所进,在实践的“大熔炉”中丰富知识、锻炼思维。

“归零”是功在不舍的追求。

在航天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业绩,在于一代代航天人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他们功在不舍的努力下突破了难关,掌握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跨越。事业的发展之路没有捷径,成长的道路一样也没有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之作风、树立实绩之导向,在事业上有“闯劲”,在工作上心无旁骛,在奋斗中功在不舍,能够有跋山涉水、勇攀险峰的决心,以功在不舍的执着与坚持探索未来、开拓道路,提升个人修养、练好干事内功,以“一抓到底”的信念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提能增速。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xx年4月16日,既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还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航了。

那浩瀚的蓝天中,一颗黑点和一顶降落伞格外让人瞩目,它就是三位英雄们返回家园的太空客车――返回舱。

神舟十三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与45吨的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这一个个首次背后,都是航天员们永不言弃与航天工作中们的精准计算与刻苦研究。

宇航员,一个存在生命危险,又须拥有强壮身体素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心系祖国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份重托。

“返回”,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容易,可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拼搏。可以说,这期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首先,他们将与核心舱分离,绕地球一圈后,利用地球引力将飞船吸回来,此时,回到祖国怀抱的路上的困难来了:当返回舱下降时,速度会达到7000米每秒,此时,舱外的壳子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温度。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外太空来的火球。人在舱内要承受4个G的压力,这相当于一辆汽车飞速行驶的撞击力。人在里面会脸部变形,呼吸急促。当距离地面10公里时候,降落伞会依次打开,将200米每秒的舱体直接拉到80米每秒。随着一声巨响,一个黑煤球落地,一次宇宙的神奇之旅,随着整装待发的地面搜救队出现,此次航天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应当感谢宇航员,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最精彩的一面。

xx年4月16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宇航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专题“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我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当我们高高兴兴看完电影后,就有一篇观后感等着我们去完成,观后感可以将自己所看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条理化,加深印象。作品的观后感怎么写才算优秀呢?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天空课堂”第二课开讲了,宇航员带领我们感知宇宙的奥秘。

主讲王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由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触碰后变成了一颗“冰球,实际是“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在太空用液体可以搭“一座桥”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只有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才分层。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王老师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后,冰墩墩没有下落,而是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行。实验做完后,叶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实验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无容器实验柜能让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最后宇航员还回答了网友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宇航员们“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也要克服种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4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炎黄子孙从未停止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今,五星红旗终于能够飘扬在太空之中。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向地面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几位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又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随后,两位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天宫中的两个实验柜,顿时我的目光便无法离开实验设备,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心中不断感叹它们的强大功能,老师讲到:这些科研试验柜可以完成上千种科学实验。我惊讶地想:多棒啊,我国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但他们永不言弃。我们的祖国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理想,从不退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他们的梦想是手可摘星辰,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祖国。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站起身,立正站好,向着航天员们端正敬礼,眼含热泪:中国加油,航天加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身负重任,一起向未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5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7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8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车里经常放的一首歌,因为歌词郎朗上口,旋律激扬,因此我很快就会唱了!唱着,听着,思考着……我慢慢明白了歌词的深意!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要在我伟大的祖国怀抱里实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的航天梦!

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的发明和创造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特别是让我们为之深深自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它们的出现让很多国家走出野蛮,走向文明,同时也让有些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甚至到了近代以来:指南针给他们找到东方财富之路,火药让他们轰塌了我们的国门,造纸术和印刷术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一本本不公平的条约!那个曾经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开始暗淡了!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这_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才慢慢的重回了世界的舞台,并努力向世界的中央迈进!对祖国辉煌和苦难历史的认知使我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四大发明是辉煌的,我们的飞天梦同样也是大放异彩的。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从鲁班的削竹制鸟到敦煌的飞天仙女,再到被誉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的明朝勇士万户,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送给俄国的两厢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人的航天之梦从未停止。而这些航天之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变成现实,曾经的东方红卫星上传来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助推器火焰艳丽夜空,在为那个真正的“飞天第一人”保驾护航,终于勇士——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向了太空,成就了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梦想!能飞上天,但我们从未满足,天宫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让我们不仅能飞天,还能驻留太空,这奠定和巩固了祖国航天大国地位!更要的是,千年来“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相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常,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梦想自己穿着宇航服,飞行器舱内接受各种地面指令,熟练的操作,飞向太空,遨游太空的样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啊!可我也深深的知道,梦想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多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继承那些为了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追梦人的情怀,用自己行动实践我的祖国情,我的航天梦!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9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_年_月_日15点40分,南宁市秀田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一起感受了奇妙的天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张萦校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魅力,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科技的梦想,努力做祖国科技事业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通用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光是会看可不行哦,还是要写一篇观后感的,你在查找作品观后感范文吗?你是否会对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9)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就是把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变成自己的理性思考。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xx年。终于,在20xx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嫦娥一号登月完成了环绕任务,嫦娥三号完成了着陆巡视的任务,而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将会实现在月球上的预定区域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嫦娥五号的落月是探月工程中“绕,落,回”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嫦娥五号的着月,标志着我国圆满地完成了探月的战略规划,接下来将要开启对月球与深空的探测。嫦娥五号登月的任务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因为首先要成功地落到月球上,然后再到月球上的物质进行采样,然后再从月球表面升起,在太空中与轨道对接,最后需要成功地返回到地球上。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地艰难,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整个操作的过程也是最为复杂的。嫦娥五号的任务已经并不是要落到月球表面那样简单了,因为在月球上采完样要返回到地球进行检测的,所以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上起飞是需要很强大技术要求的。

而且由于目前为止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月球上环境非常地复杂,这也增加了起飞难度。而且在起飞以后,还要实现完美对接,使嫦娥五号顺利地返回地球,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会令人激动万分。嫦娥五号成功落月以后,我国将要实施进一步的探测计划,计划在接下来的嫦娥六号将要在月球的南极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而嫦娥七号的任务是对月球上极区的资源进行详细勘察,而且,还要对月球的地理环境和月球上物质的组成成分,已经气候环境的变化进行探测分析。

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登月的愿望,现在正在向着全面探测月球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着,嫦娥五号的登月也为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同志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扬“航天”精神,我也愿做一只“飞燕”。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穿云燕”。

我上学的时候必须每天翻越过家门口那座高山,才能到达6公里外山下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我攀越了业务、能力、意志、挫折、考验等座座高山。我作为一名有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当前所负责的宣传、组织、文秘、基层服务、群众来访等工作,面对再高再峻再险的“业务大山”,无论再苦再难再累的任务,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燕”,学习航天人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坚定信仰,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率先垂范。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加强学习、抓住时间的“惜时燕”。

每天抽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加油”“充电”,加强政治理论,边看边当“键盘侠”及时记下感悟、心得和收获,补充知识理论和营养,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生意义和内涵,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我愿意学习航天人惜时奋进的精神,做一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燕”,将时事新闻关注于心,浏览、分析和借鉴改革形势和各地经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珍惜每一天。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笨鸟先飞、自觉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工作、紧迫的任务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岁的我反应迟缓,文凭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须“笨鸟”先飞、自觉加班、未雨绸缪,弘扬航天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做一只忙碌中永远乐观、青春勃发、统筹兼顾的“燕”,否则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只有望洋兴叹。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这段稍微自由的时间,做好第二天的准备,把分内的工作再次回顾并做到极致,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总结和梳理一天以来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公私分明、守纪自律的“廉洁燕”。

“心底无私天地宽。”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为了干好工作、处理突发情况,办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唤、一有任务,需要我们立即到位,需要我们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弘扬航天精神,既视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俭又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洁身自好,既严以律己更守住底线,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心无杂念、内心坦然,传勤俭之德,明公私之念,树法纪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欲望之戒,扬奉献之帆,我们就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燕”。

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也是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精神和风格的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做穿云燕、惜时燕、拼搏燕、廉洁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每一只勇敢翱翔的“飞燕”、每一名务实奋斗的干部最美的诗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为有效提升广大师生科学素养,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3月23日下午,尊桥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下午15:40,“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尊桥小学师生准时收看。本次课题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授课,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学们被精彩的“天宫课堂”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个实验,领会着科学世界的神奇与魔力。

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对中国空间站有了更多了解,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精彩纷呈的“天宫课堂”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航天事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筑梦太空,英雄领航。”虽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像航天英雄一样翱翔太空,但是这些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却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读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无我境界,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众望”的为民情怀。为了心中的航天梦,航天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数次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只为了那万众瞩目的一飞冲天,只为了全程工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航天英雄聂海胜更是“三探苍穹”,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谁知道,太空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哪怕发生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永远不能回来。但是,因为心中有梦,他们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努力工作、奉献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

读懂“一腔热血报国志”的爱国境界,点燃“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精神火炬。爱国,是公民最朴素最深刻的感情。发展航天事业,建设世界航天强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了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三位航天英雄无惧无畏,满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最佳状态、尽最大努力完美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各项任务目标,并成功返回地球。这样的历史功勋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积极培育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读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奋斗境界,激发“志存高远,逐光而行”的磅礴力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梦上九天,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作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英雄,聂海胜三人执飞任务的圆满完成,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如今,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有追求卓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胆识,努力开创新辉煌,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xx年6月17日9时22分,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试问这是一件多么傲人、多么喜人的事情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舟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0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1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汇总10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影响,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后感,可以认为是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后的感悟,从而写下来的短篇文章。你知道写作品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您知道怎样记录好作品的观后感吗?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现“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天空课堂”第二课开讲了,宇航员带领我们感知宇宙的奥秘。

主讲王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由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触碰后变成了一颗“冰球,实际是“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在太空用液体可以搭“一座桥”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只有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才分层。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王老师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后,冰墩墩没有下落,而是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行。实验做完后,叶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实验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无容器实验柜能让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最后宇航员还回答了网友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宇航员们“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也要克服种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4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车里经常放的一首歌,因为歌词郎朗上口,旋律激扬,因此我很快就会唱了!唱着,听着,思考着……我慢慢明白了歌词的深意!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要在我伟大的祖国怀抱里实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的航天梦!

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的发明和创造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特别是让我们为之深深自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它们的出现让很多国家走出野蛮,走向文明,同时也让有些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甚至到了近代以来:指南针给他们找到东方财富之路,火药让他们轰塌了我们的国门,造纸术和印刷术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一本本不公平的条约!那个曾经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开始暗淡了!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这_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才慢慢的重回了世界的舞台,并努力向世界的中央迈进!对祖国辉煌和苦难历史的认知使我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四大发明是辉煌的,我们的飞天梦同样也是大放异彩的。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从鲁班的削竹制鸟到敦煌的飞天仙女,再到被誉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的明朝勇士万户,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送给俄国的两厢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人的航天之梦从未停止。而这些航天之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变成现实,曾经的东方红卫星上传来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助推器火焰艳丽夜空,在为那个真正的“飞天第一人”保驾护航,终于勇士——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向了太空,成就了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梦想!能飞上天,但我们从未满足,天宫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让我们不仅能飞天,还能驻留太空,这奠定和巩固了祖国航天大国地位!更要的是,千年来“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相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常,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梦想自己穿着宇航服,飞行器舱内接受各种地面指令,熟练的操作,飞向太空,遨游太空的样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啊!可我也深深的知道,梦想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多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继承那些为了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追梦人的情怀,用自己行动实践我的祖国情,我的航天梦!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_年_月_日15点40分,南宁市秀田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一起感受了奇妙的天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张萦校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魅力,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科技的梦想,努力做祖国科技事业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6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7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8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炎黄子孙从未停止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今,五星红旗终于能够飘扬在太空之中。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向地面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几位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又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随后,两位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天宫中的两个实验柜,顿时我的目光便无法离开实验设备,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心中不断感叹它们的强大功能,老师讲到:这些科研试验柜可以完成上千种科学实验。我惊讶地想:多棒啊,我国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但他们永不言弃。我们的祖国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理想,从不退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他们的梦想是手可摘星辰,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祖国。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站起身,立正站好,向着航天员们端正敬礼,眼含热泪:中国加油,航天加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身负重任,一起向未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9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0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900字模板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在影视作品里同样能学到,好的作品一定会引发人们深思并且产生共鸣,从观后感中可以看出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写作品观后感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那么作品的观后感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我们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1)

网红党课老师徐川、武大最年轻的正教授邓鹤翔、长江特聘教授史铁林……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3月3日下午15时,湖北百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

《同上一堂课》电视课堂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旨在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今年的《同上一堂课》在湖北大学录制,当天邀请了三位“男神”老师――史铁林、徐川、邓鹤翔上台授课,诠释“我们的价值观”。

信仰是什么?信仰有什么用?如何确立信仰……作为广受学生喜爱的网红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80后”徐川,将枯燥的党课讲得比“段子”更入心入耳。他以“为信仰而活”为主题,用一贯幽默的方式,讲解了从传统文化中的姓氏,到和平年代的爱国精神之中蕴含着的信仰和价值观。

“我的梦想是什么?兴趣是实现梦想的催化剂。”武汉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85后”邓鹤翔与大家分享了其在科研上的经历和感悟,用他的亲身感悟诠释了历久弥新的雷锋精神。

一个星期168个小时,邓鹤翔至少有100个小时会在实验室里。他表示,之所以能长久的坚持,正是因为对科研怀着一颗热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做到最好”。在当天的课堂上,邓鹤翔还鼓励现场的大学生要学好知识,将自己特长技能与当地的发展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一点点,就会创造更多的美好”。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长江特聘教授史铁林,在课堂上讲述了他与科研团队近40年的艰难发展历程。在设备落后的艰苦条件下,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他与科研团队最终较完整地建立了智能诊断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开发完成了基于互联网的跨地域远程诊断平台。

“以观看节目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全省中小学生将围绕电视节目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经历,通过讨论、交流、演讲、撰写观后感、做好人好事等方式,组织开展主题班队日活动。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2)

3月4日15时,市实验小学5000多名师生利用班班通设备,同步收看由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直播的《同上一堂课:雷锋伴我成长》电视课堂节目。

该节目时长40分钟,主要由“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坚守心中的梦想”、“天天学雷锋人人做雷锋”3个板块构成,节目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事迹感人,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观看,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节目的内涵。

我市教育部门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能结合电视节目内容,引导学生们以《同上一堂课:雷锋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观后感,并开展系列评选活动。观看活动结束后,不少学校还集体组织新入队的少先队员聆听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经典曲目、走上街头公共场所开展清扫垃圾等活动,向同学们发出倡议??用实际行动续“写”新的《雷锋日记》,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雷锋式新人。

据应城市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还将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大宣传和教育,成立了‘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义务打扫街道,清除白色垃圾、关爱留守学生等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树立典型,号召他们向身边的小雷锋学习,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3)

影片《雷锋》展现了雷锋叔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光辉形象。其中,有这样几个镜头尤为感人。

一场篮球赛下来,战士们热的汗流浃背,许多人去买汽水喝,惟独雷锋捧起水壶喝凉开水。他说喝白开水也一样解渴。是雷锋小气吗?不,该花钱的时候,他一点也不犹豫。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雷锋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战士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用钱。雷锋知道这事后,就以王大力的名义悄悄地寄去了20元。当别人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辽阳市遭受洪水灾害,雷锋就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亲手交给了灾区的领导。他深情的说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这情景真让人感动啊!

看《雷锋》想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去春游,我吵着家长给我买三、四十元的水果、饮料及糕点。在学校里,我常常溜到外面去买零食。是《雷锋》教育了我,是雷锋的精神感动了我。钱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走雷锋的道路,做雷锋式的傻子。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4)

1.立德树人

2.学好马克思主义

3.思政课变潮

4.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5.做振兴民族的接班人

靳诺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认为,大国崛起的背后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育,学校要培养靠得住的人才(德才兼备)。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补充道,确保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高水平学科建设促进高水平教师培养。

孙熙国老师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他看来,一堂课要分享给学生情感和价值观。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卢少华,点明一个人有德表现在他有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老师都精辟地概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十分有远见性,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总体而言,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

相关阅读: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心得体会大全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5)

我看了《同上一堂课》这个视频,给我感触很大。

我边看视频,边听主持人解说:雷锋虽然去世了,可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在这个世上有许许多多想雷锋这样的人物,所以说雷锋精神更永驻人间。

视频中出现了这样一段画面。

在杭州市,有位非常有爱心的男孩,他叫陈鹏。这位大哥哥在有一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灾区有许多小朋友在冬天没有暖和的衣服穿,有些人只穿着一件薄单衣。他得知后,就立马把自己的以前穿小了的衣服拿出来,还动员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捐出一些衣服寄到了灾区。做完这些事后,他感到非常快乐。是啊,帮助别人,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

像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活雷锋,做个雷锋似的人并不难,并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是个活雷锋。我们在《同上一堂课》看到的这些雷锋似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不是明星、歌星,更不是什么伟人,可他们有的为了帮助别人不幸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青春,牺牲自己幸福生活的享受,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出了伟大的事,他们的精神是多么值得可歌可泣呀,他们的形象将会永留人间。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也要学做雷锋似的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里内,有一分光发一份热。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6)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非常时期,官宣的“在线课堂”都有哪些、如何操作?共克时艰,广大师生“宅”家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怎样?2月17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以一堂面向全国亿万师生的主题班会――《同上一堂课・主题班会》直播特别节目为大家敲黑板,划重点。

特殊班会,致敬成长

据了解,直播特别节目将以一堂特殊的班会为表现形式,旨在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家长发出倡议,面对时艰,弘扬战“疫”精神,致敬祖国、致敬英雄,感悟成长、体会坚强,发出新的时代为何读书、如何学习的思考……带领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空中班会”。

共同战“疫”,“宅”家学习

“宅”家的你一定也很关心湖北武汉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小伙伴们的学习生活怎么样了吧?直播节目将在湖北武汉、北京、河南、陕西、海南等多地设置报道点,打破时空,带大家一起走近非常时期的在线课堂。在这里,疫情隔断了大家重聚校园的路,但隔不断我们一起同上一堂课的温暖,通过电波,我们永远在一起!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7)

2020让我们团结起来,行动起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每个人都贡献一点点自己的力量,那么世界就会充满爱。疫情一定会过去的,中国也慢慢好起来了~相信其它国家也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一定可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在战“疫”中认识中国。疫情是一面镜子,照见真正的中国。它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 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它的初心和使命;它有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每个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更有无数勇敢的人愿把同胞挡在身后;它有博大的人类 命运共同体情怀,敢于壮士断腕、承受重创而担负起大国责任。

经过专家、医护人员的研究,作为一名大学生学生,作为公民,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应当尽量待在家中,若要出行,做好防护戴上口罩;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不乱吃东西,坚决不吃野味;这既是科学的力量,也是人性的力量,心往一块儿聚,力往一块儿使,拯救民族危难,就不再那么困难。

作为一名爱国者,看着不断传来的好消息、坏消息,只愿疫情柳暗花明,愿此刻仍在一线奋战的英雄们健康平安。愿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一切都成为一场考验、见证、激励,让未来的我们反省不足、长足经验、更加强大。愿这一遭劫难,再无重演;愿祖国从此,再度昂扬,生生不息。

在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中, 我国快速判断并采取防控行动,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近期的新闻内也了解到我国为多国输送了医疗物资以及医疗专家队 ,帮助他国尽早控制疫情 ,体现了大国风范。以前是一市支援一省 如今是一省支援一国, 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全国人民的齐心抗疫 更是对国家对党的信任。身为教育学子, 我们要相信祖国相信学校, 听从安排 ,学校未通知 ,我们不返校, 坚持住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终将会迎来阳光与春天。

在全球目前的疫情来看,中国的疫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其中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及党的正确全面领导,中国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也会通过这一悲惨教训让世界重新认识,积极接受。近来看到我国对国际多国进行的人道主义援助及抗疫经验的影响无一不体现了大国担当。经历了这次疫情让我深刻体会到我多么荣幸成为一名中国人。

众志成城抗疫情,如今三月,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如今的好转,全靠在一线拼搏奋战的医务人员,还有人民群众作为坚强的后盾。海外游子对国家的大力支持。

看到这么多人的为武汉加油的行动、视频照片真的很感动。虽然三月份疫情开始好转了,但是作为群众我们也不能过于放松,要多留意疫情进展,管理好自己,少出门在家多锻炼,不信谣不传谣。

这场疫情是持久战,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守住阵地,击垮病毒。

3月各省疫情都逐渐转好,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我们不能就此松懈,防控疫情仍需继续,我们要注意好个人防护,为疫情前行的人员做好坚实后盾,疫情的胜利就在眼前!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肆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不允许失败的战争,疫情的变化牵动着每一个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阵地上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习完“众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济渡难关”主题团课之后!让我更坚信中国定能渡过难关的!也让我更加知道作为一名青年也要懂得如何防控疫情,知疫情,做到自觉理性;负责任,做到勇于担当;强身心,做到修身养性,在家中积极开展锻炼,强身健体。

感谢我国站在在一线抗疫的医生护士及许多国家的栋梁,在这场疫情中,我们要做到的是知疫情,做到自觉理性,负责任,做到勇于担当,强身心,做到修身养性。

面对疫情的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冲锋在前,与众多党员在一起,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与人民群众一起抗击疫情,提高自己共克时艰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与钟南山先生和一众医护人员一起,为疫情做一份贡献,在任何时候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都积极奉献。

看完推送我深刻感觉到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当然也少不了外国友人的支持和鼓励,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持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好好学习,施展自己的才华与力量,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范文(篇8)

今年的《同上一堂课》在湖北大学录制,当天邀请了三位“男神”老师――史铁林、徐川、邓鹤翔上台授课,诠释“我们的价值观”。

信仰是什么?信仰有什么用?如何确立信仰……作为广受学生喜爱的网红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80后”徐川,将枯燥的党课讲得比“段子”更入心入耳。他以“为信仰而活”为主题,用一贯幽默的方式,讲解了从传统文化中的姓氏,到和平年代的爱国精神之中蕴含着的信仰和价值观。

“我的梦想是什么?兴趣是实现梦想的催化剂。”武汉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85后”邓鹤翔与大家分享了其在科研上的经历和感悟,用他的亲身感悟诠释了历久弥新的雷锋精神。

追古朔今,上下五千年,人类从不缺少梦想。有伟大的、渺小的、高贵的、卑微的……正因为梦想,先祖改变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获得火的力量,开启人类文明;正因为曾经梦想,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我们才有了翱翔蓝天的飞机;正是因为曾经梦想千里传音,我们才有了电报、电话……

我也有许多梦想:我想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我想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我想当一名律师,为正义的一方辩护……可是有了梦想,并不代表你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人固然很多,但是能实现梦想的人又是那么的寥寥无几。

看完《同上一堂课》,看到三位老师,在爱国的信仰中,坚持了下来;在认真求实的学习中,坚持了下来;在民族的困难中,坚持了下来。这种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追求梦想贵在坚持。人生道路,挫折几何?譬如梦想,坚持更多。只有在不断拼搏的过程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加宽阔,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不正是无数人锲而不舍追求的结果吗?一个连恒心都没有的人怎么可能去追寻梦想?

如果梦想是浩瀚的大海,那么坚持就是涓涓的细流;如果梦想是万吨巨轮,那么坚持就是勇敢的水手;如果说梦想是一只雄鹰,那么坚持就是高飞的翅膀。我相信,人生如有更多的坚持,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成功!

冰心奶奶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伤,它似乎无法弥补,只有尽力,到彼岸的那一刻,一切的伤痛、不愉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大海中,有许多礁石,当这些礁石――困难挡住道路时,你也许会迟疑,会吃惊,会怔住,可我们总要面对困难,当困难迎来时,只有一心想着向前,伤痛才会渐忘,当看到一个岛屿时,你会眼前一亮,向岛屿漂去。伤痛在成功中消失了。

梦想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汗水甚至泪水,不抛弃不放弃。

一堂有趣的课观后感


今天张欣然的爸爸给一堂有趣的课,我们班上的同学非常热烈地欢迎他。

张欣然的爸爸这节课给我们讲了有关月亮的知识。开始给我们讲了月亮上哪些物体,还说了目前为止月球上没有任何生命体。问了我们许多的问题,有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然后给我们讲了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上的小一些,所以谁到了月球上都是大力士,去参加运动全都能拿第一。还给我们讲了我们地球上如果能举起40KG的东西在月球上就能举起600KG的东西。而且任何植物种在月球上都不能生长。很早以前俄罗斯和美国想去探究月球上的奥秘。上个世纪末美国正式启动一架名叫阿波罗的火箭,美国一位幸运的人登上了月球。

还给我们讲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和月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外太空的陨石坠落而形成的,月球上撞的坑洞比我们地球上的坑洞大,是因为我们地球上有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我们地球上就像一件棉袄一样,抵消了一些撞击力。月海虽然从外表上看是蓝色的,其实是因为陨石的坑洞而形成的。

最后,张欣然的爸爸让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月球和地球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组派出了一个人去回答这个问题,张老师说我们说的还可以。

精选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走进电影院,我们经常会沉浸于精彩的影视作品,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观后感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怎样写出一篇特别的作品观后感呢?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作品观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一堂好课这个节目,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颇多,下面请听我慢慢细说。

主持人为我们说,一堂好课,就是思想政治课,它让我了解了祖国军事的发展和军人们的爱国精神。今天的一堂好课,主要就是讲爱国。主讲人金一南的演讲是我最深刻记忆。

在xx年三月份,基辛格先生访谈,他已经92岁了,谈着谈着就睡着了。但因为金一南给他说了一个问题,把他叫醒了。基辛格与主席谈了话,真想不到当年一个被美国总统访华堵在路上的学徒工,今天能跟基辛格先生坐在一起会谈,令我感受到我们祖国是多么强大,民族是多么崛起。

敢于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心中腾起的火焰,我们要有能力捍卫自己的财富。孙中山当时把我们中国人比作一盘散沙,但他去世后再也看不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我们要牢记耻辱,耻辱不是自己的包袱。而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民最重要的就是信仰,我们先辈都是具有崇高的信仰,才促使我们夺取了伟大胜利。

信仰很重要,我们要想爱国,一定要有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信仰是我们爱国的坚石,同时也是今天一堂好课的主题。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2

”听陈老师说当时她就流泪了,陈老师再到后面去看那条小溪流,那就小心再留着,那是陈老师不禁说到:“这就是我们小时候曾经在一起玩耍的土地呀!”当陈老师讲到这里时,学生们都哭了出来,完了屏幕全都我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

接下来讲的电影是《大阅兵》这部电影讲的是人与集体的故事,听陈老师说他们当时拍的是升降兵,全部军人中,只有升降兵在阅兵时是戴着头盔的,陈老师说那是有一个老将军对士兵们说:“俗话说:那有泪不轻弹。但是我相信到阅兵的那一天你们都会哭的!”因为陈老师为了拍《大阅兵》这部电影借到了特准在桥边来拍,当时周恩来周总理坐着轿车就在陈老师的面前驶过,但是陈老师再次不发出来了,眼泪都是陈老师心里不仅感叹道:我们的祖国军人是多么的伟大啊!

最后是《梅兰芳》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主要是梅兰芳的爱国梅兰芳被日本抓住了,最后梅兰芳去了上海,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上海也被日本给占领了,但是没廊坊却留了小胡子,以此表示中国人是不会屈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倒下,中国永远不会失败!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3

今天的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一堂好课》,看完后我有很多话想说。

这节课主要讲了关于爱国的那些事。一开课,金一南老师就告诉大家,孙中山以前说过一句话:四万万中国人其实就是一盘散沙,在20世纪时,我们保护不了我们的文化,中国的制造量也就只占全球的2%—3%。这些数字使我惊叹又惋惜。但现在21世纪来临了,我们中国的制造量已达到了全球27.7%,这个数字使我惊叹不已,中国的发展速度已达到了稳居世界第一。

其中,有一个故事打动了我:美国总统在视频中扬言要超越中国时,突然后方吊车的美国国旗掉了下来,露出了中国制造的字样,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对美国的讽刺。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种好笑又自豪的感觉。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4

今天,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全班收看了《一堂好课》,讲解员是金一南爷爷。爷爷的课不仅有博学的知识,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深有感触。

这节课的主题是:爱国。金一南爷爷说过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他说:“大多数人都是看见而相信,少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见。”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如此,在仅剩1000多名共产党员的紧要关头,正是这些革命先辈,靠着他们的信仰,凭借他们的艰苦奋斗,带领我们从以前贫穷、落后的中国到今天强大、美丽的祖国。

众所周知,华为5G领先美国3年左右,领先欧洲5年左右,这使我国网络技术遥遥领先。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正如短片里所放的: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5

周五,我们全班同学在徐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一堂好课》,令我深有感触。

这节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课代表——宋玺、黄景瑜、屈楚萧,与__烈士面对面谈话。在谈话中,三位课代表对《可爱的中国》进行了回应:“正是因为你们的呼喊,一个个后来人高举旗帜,力辟新天;正是因为你们的尽力,今天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昂首站立。今天的中国日出东方,而东方,蓬勃!”课代表们向__同志细数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国速度。

是的,__同志,如你所愿:如今的中国,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的祖国正在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观看《一堂好课》,我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也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长知识,长本领,长大以后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6

今天我观看了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一堂好课》,授课的老师是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

金教授的讲述很精彩,其中有个环节令我印象深刻难忘!那是授课的互动环节,一位军官叔叔介绍他以前是一位边防兵,他的在沙漠里一个哨所,条件十分艰苦。他的老班长已服役十年,原本有一个机会可以调回内陆的,可老班长却放弃。老班长是这样回答的,虽然内陆条件很好,但他更想守护在祖国的边疆,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他不放心……那一刻这位军官叔叔明白了这个岗位的意义和责任!也敬畏老班长的报效祖国的决心。

我听到这里心里感动极了,敬畏老班长、敬畏解放军叔叔,我们的祖国正是有这么多勇于担当的爱国之士默默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安定、平安。

我爱祖国!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目前能做的、必须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知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观看《一堂好课》观后感 篇7

无论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个人,还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课,不论是一言兴帮,还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这都是一堂好课的意义。

随着一声声号角和一阵掌声,巜一堂好课》正在播出。

主讲人:金一南教授围绕“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两种方面展开讲解。“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就是这少数人一一共产党,最初只有一小部分,那么几只火炬,最后燃成熊熊大火,点燃了整个中华人民内心的火炬,但他们,一无资源、二无名利、三无名望,四无地位。可正是他们的那份信仰,最终实现了毛主席所讲的那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是他们的这份信仰,我们“.从这有一个愿用金钱而不愿战争的富有的帝国”,“中国人们一盘散沙而己"……到了今天的“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从有财富,无法保卫自己的财富到了今天的敢于胜利。

“如果一朵花,在微风中上下摇摆,可视为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的敬礼;如果一朵花在为风中左右摇摆,可是为我在其境里唱着革命之歌,鼓励再次们前进了”。

这些句子哪句不令人深思呢?没有想到1840年时的“东亚病夫”,现在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也万万想不到被基辛格误在路上的学徒工,现在可以与基辛格先生交谈并接受他的道歉。这正是拼搏与信仰的结果,那我又该怎么努力呢?“做难事必有所为",我用一句话提醒自己,加油!让我们的中国真正的强起来,富起来!

我们只有在乎大国崛起,才能得到小民尊严。让我们再定一个高远的目标,激励们不断努力,呵护好我们可爱的中国!

2018年同上一堂课观后感900字【精华篇】


2017年同上一堂课观后感900字

《雷锋告诉我》首先介绍了雷锋同志的生平: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哥哥相继去世,雷锋成了孤儿。年仅7岁的雷锋自力更生,艰难地活了下来。

家乡解放成后,雷锋担任儿童团大队长。1957年,他又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60年,雷锋终于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新兵。在部队上他不仅努力钻研技术,而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最可贵的是,他帮助别人后从不留名,总是默默离开。

可令人痛心的是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虽然他走了,但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曾为雷锋题词及发表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雷锋的名字响遍全国。“学雷锋,做好事”也成了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后来杨威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雷锋,不仅仅是做一两件好事那么简单,而是要向雷锋同志那样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对于雷锋的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每个人都很熟悉,但在今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学雷锋,就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学雷锋,首先要学习做一个雷锋那样的自力更生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园老师就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可扪心自问,我们又有几人真正的做到了呢?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向别人请教后学着做。至少在生活上做到自理,不再麻烦父母。

其次,我认为学雷锋,还要学习做一个雷锋那样的好人。学雷锋,不仅在于你今天有没有做好事,更应该侧重于反思今天有没有做不符合行为规范或不利于别人的事。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能做这样的反思,那么我相信“人人都是活雷锋”就不仅仅只是一句歌词,而是一个和谐共赢的美好社会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成为雷锋那样的自力更生的好人而努力吧!

观后感《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9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