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 地图 >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16 来源:互联网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相关内容。

好的影视作品能引人深思。观后感,就是我们的感想和感悟化成的文字。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观后感能为我们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品观后感时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始着手呢?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20xx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驻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半年以来,三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0xx年4月16日,时隔183天,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他们的归来,带回了震撼,诠释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每位航天英雄的事迹中汲取永不言弃、敢为人先、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让“追天揽月”的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欢迎回家,翟志刚,向您学习“一蒿松劲退千寻”的“奋进力量”。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您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您曾与神舟五号、六号两次飞天机会擦肩而过,把“遗憾”留在心中,您没有放弃,继续备战,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加码”“施压”,历经十年磨剑和层层选拔,终于成为担任“神舟七号”出舱行走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您永不言弃、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常怀一颗“恒心”、蓄积一份“定力”,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沉下心”修炼内功,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欢迎回家,王亚平,向您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看见“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从那一刻起,“航天梦“在您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女性的身体机能与男性天生有差距,意味着您付出了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您放弃,您始终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如今,您已两度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耀眼明星。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克服遇事畏首畏尾的心态,敢思敢想、敢作敢为,把“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用真的作为、实的作风攻克难关、化解难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欢迎回家,叶光富,向您学习“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守力量”。

“小时候您的梦想是开飞机,如今您去到了宇宙中,探索太空,梦想可以说超额完成。”小时候的您,自小丧父,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年纪小小的您会到田地拔草,会挖野菜,替母亲收拾农田,补贴家用,直到暮色将至,您才会归家完成功课。长大后的您,因为工作调动,十年间陆续更换岗位,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都意味着您都得“重新开始”“从零突破”,可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您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我们身处何岗位都要继续发扬“我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当好“活扳手”、拧紧“责任轴”,在所坚守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无畏艰险,不负组织所托,不负人民所盼,永远铭记担当为国。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xx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0xx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3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xx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夜晚,抬头看见夜空:无数颗闪闪发亮的小星星,衬托着一轮圆盘似的明月。望着它,我不禁进入了睡梦中:

那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祖国新研制出来的“月球一号”即将于8月18日晚九点整发射,而我荣幸地被选为了宇航员。每天,我都接受着残酷的训练,每天回到家后都是筋疲力尽,有气无力的。虽然我每天训练的很累,但是我一想到我是为了祖国,内心就会感到一种欣慰,一种自豪;但我依然盼望着“月球一号”早日发射。不过现在,我一定要坚持训练,为发射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一天终于来了“3、2、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被送入了月球。只要我一想到我是代表13亿中国人民的,我就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得流下了感动的泪。当我经过长时间的“旅途”,终于来到了月球!据书上说,月球上的最低温度为100摄氏度,最高温为零下170摄氏度,但我穿着工作人员精心研制的衣服,感觉几乎和地球上的温度一样……

“潇潇,快回家睡去,别着凉了!”“哦,知道了妈妈。”我被妈妈叫醒了,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但我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呀!但我明白,要想是真的,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努力学习,长大后刻苦钻研科研事业,回报祖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影视作品与书籍一样,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与优秀的作品产生共鸣,带来直击人心的感受,有时光看了作品还不够,还需要认真的将感想写成观后感,观后感能保存当下最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写作品观后感时该按照什么格式来写呢?也许以下内容“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合你胃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仍能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丝毫不显疲态,返回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名航天员接受了简单的采访,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带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热情洋溢。上一批航天员在太空遨游工作了半年之久,下一批航天员已经准备出发,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帆风顺,反映出了我们对于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和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哈工大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尽管我们的专业不是从事航天行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关注并且热爱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人说,随着网络、元宇宙的日益发展,人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虚拟的世界。但是,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州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模板6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模板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通过观看学习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思政课,我深刻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中生活的不易和一代代航天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成立火箭研究机构到建设天宫空间站。从古至今,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探索中前行,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在为了传承航天精神,激发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王浚院士告诉了我们在密闭舱中是由三大系统组成,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健康保障系统。而为了能使这些系统正常运行,这还需要三大条件,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生理心理。尤其是生理心理,可想而知这对于航天员来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航天员最初的饮食是第一代携带补给式,提供气、水、食物,并且在空间站一名宇航员一天要消耗2800千卡/天,半年需要消耗3吨物质,由此可知,国家在对探索宇宙与培养一名优秀的宇航员上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金钱。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十三空间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辛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贯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奋斗。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xx年10月16日,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下,随着“5、4、3、2、1”的倒计时声中,神舟十三号载着三名光荣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飞向了那神秘、美丽的太空。一转眼,六个月过去了,在这期间,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开展了一系列与地面互动活动,虽然相隔遥远,但咱们的心可不远!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是祖国综合实力的彰显。祖国繁荣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新时代年轻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只有将勇气化为动力,我们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就在昨天,xx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舱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降落,一开始,返回舱急速降落,穿过大气层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那蓝色的天空。随后,一个棒棒糖一般的东西冒了出来,是降落伞!返回舱有了降落伞的辅助,像一个蒲公英一样慢慢落了下来,“咚……”直立竖在戈壁滩中,接着,地面搜救队开始搜索是否有外星生物,并询问宇航员身体情况。一系列准备工作过后,医疗保健人员搭好架子,准备后轮椅随时等待宇航员出舱。第一个宇航员翟志刚出舱了,随后是王亚平及叶光富,他们再次呼吸到了地球上的空气,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们那灿烂的笑脸。

作为第二个登上太空之旅的女性王亚平,她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王亚平在学习中慢慢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也让我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深刻道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到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热搜文章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 太空出差三人组 ” 驻留 183 天后重返地球。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要锻炼身体?长达 6 个月的生活用水从哪儿来?这些问题都一一有了解答。同学们跟随王浚院士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了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向深空挺进的追梦故事,追寻他们向深空挺进的执着步履,感悟他们赴九天问苍穹的豪情壮志,感受直击心灵的精神力量。

“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他们仍然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我觉得他们太厉害了! ” 三年级二班陈娇娇同学在观看后感叹道; “ 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写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 学校教师李万建说道;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谢东才激动地表示: “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这种强劲的力量产生的辐射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将继续以理想信念之力、实干拼搏之力、开拓创新之力,不断引领学生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知识的大门,为他们开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蓄力储能! ”

据悉,此次思政大课中,广兴小学全校 572 名学生参与了直播观看,这充分展现了本次航天精神思政大课 “ 引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展望未来,相信广兴小学的少年们,踩上 “ 巨人 “ 的肩膀,踏出坚定的步伐,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20xx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驻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半年以来,三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0xx年4月16日,时隔183天,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他们的归来,带回了震撼,诠释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每位航天英雄的事迹中汲取永不言弃、敢为人先、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让“追天揽月”的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欢迎回家,翟志刚,向您学习“一蒿松劲退千寻”的“奋进力量”。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您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您曾与神舟五号、六号两次飞天机会擦肩而过,把“遗憾”留在心中,您没有放弃,继续备战,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加码”“施压”,历经十年磨剑和层层选拔,终于成为担任“神舟七号”出舱行走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您永不言弃、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常怀一颗“恒心”、蓄积一份“定力”,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沉下心”修炼内功,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欢迎回家,王亚平,向您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看见“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从那一刻起,“航天梦“在您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女性的身体机能与男性天生有差距,意味着您付出了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您放弃,您始终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如今,您已两度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耀眼明星。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克服遇事畏首畏尾的心态,敢思敢想、敢作敢为,把“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用真的作为、实的作风攻克难关、化解难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欢迎回家,叶光富,向您学习“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守力量”。

“小时候您的梦想是开飞机,如今您去到了宇宙中,探索太空,梦想可以说超额完成。”小时候的您,自小丧父,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年纪小小的您会到田地拔草,会挖野菜,替母亲收拾农田,补贴家用,直到暮色将至,您才会归家完成功课。长大后的您,因为工作调动,十年间陆续更换岗位,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都意味着您都得“重新开始”“从零突破”,可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您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我们身处何岗位都要继续发扬“我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当好“活扳手”、拧紧“责任轴”,在所坚守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无畏艰险,不负组织所托,不负人民所盼,永远铭记担当为国。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精神之所以激发斗志、刻骨铭心,在于航天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奋斗。回望航天事业发展的时间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接续奋进的坚实足迹、攻坚克难的强韧意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财富蕴含在这段非凡的历程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航天精神感悟“归零之心”,朝着奋斗目标形成合力,不懈拼搏、开拓进取。

“归零”是从头再来的勇气。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这条航天发展之路上,中国航天人面临的有来自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来自“技术攻关”的难题,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技术攻关,从实验淬炼到问题定位,从查找问题到成功飞行,航天人在重重困难中“突围”,在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下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从头再来是一种勇气,只有把成绩归零,才能更好地出发;只有把失败转化为经验,才能更好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归零”,面对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将之提炼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归零”是切磋琢磨的韧性。

航天员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最酷的时刻”离不开“最严的训练”,火箭舱体内外的温差、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的“加速度”、在各种环境下的体能训练……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航天员不断打磨技能、提升本领,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务实之姿不断精进,以“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践行崇高使命。有本领不自大,有成绩不自满,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尤需有这样“归零”的心态和韧劲,投身工作实践打磨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成、有所进,在实践的“大熔炉”中丰富知识、锻炼思维。

“归零”是功在不舍的追求。

在航天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业绩,在于一代代航天人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他们功在不舍的努力下突破了难关,掌握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跨越。事业的发展之路没有捷径,成长的道路一样也没有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之作风、树立实绩之导向,在事业上有“闯劲”,在工作上心无旁骛,在奋斗中功在不舍,能够有跋山涉水、勇攀险峰的决心,以功在不舍的执着与坚持探索未来、开拓道路,提升个人修养、练好干事内功,以“一抓到底”的信念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提能增速。

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xx年4月16日,既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还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航了。

那浩瀚的蓝天中,一颗黑点和一顶降落伞格外让人瞩目,它就是三位英雄们返回家园的太空客车――返回舱。

神舟十三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与45吨的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这一个个首次背后,都是航天员们永不言弃与航天工作中们的精准计算与刻苦研究。

宇航员,一个存在生命危险,又须拥有强壮身体素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心系祖国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份重托。

“返回”,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容易,可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拼搏。可以说,这期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首先,他们将与核心舱分离,绕地球一圈后,利用地球引力将飞船吸回来,此时,回到祖国怀抱的路上的困难来了:当返回舱下降时,速度会达到7000米每秒,此时,舱外的壳子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温度。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外太空来的火球。人在舱内要承受4个G的压力,这相当于一辆汽车飞速行驶的撞击力。人在里面会脸部变形,呼吸急促。当距离地面10公里时候,降落伞会依次打开,将200米每秒的舱体直接拉到80米每秒。随着一声巨响,一个黑煤球落地,一次宇宙的神奇之旅,随着整装待发的地面搜救队出现,此次航天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应当感谢宇航员,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最精彩的一面。

xx年4月16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宇航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就是把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变成自己的理性思考。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xx年。终于,在20xx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嫦娥一号登月完成了环绕任务,嫦娥三号完成了着陆巡视的任务,而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将会实现在月球上的预定区域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嫦娥五号的落月是探月工程中“绕,落,回”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嫦娥五号的着月,标志着我国圆满地完成了探月的战略规划,接下来将要开启对月球与深空的探测。嫦娥五号登月的任务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因为首先要成功地落到月球上,然后再到月球上的物质进行采样,然后再从月球表面升起,在太空中与轨道对接,最后需要成功地返回到地球上。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地艰难,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整个操作的过程也是最为复杂的。嫦娥五号的任务已经并不是要落到月球表面那样简单了,因为在月球上采完样要返回到地球进行检测的,所以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上起飞是需要很强大技术要求的。

而且由于目前为止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月球上环境非常地复杂,这也增加了起飞难度。而且在起飞以后,还要实现完美对接,使嫦娥五号顺利地返回地球,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会令人激动万分。嫦娥五号成功落月以后,我国将要实施进一步的探测计划,计划在接下来的嫦娥六号将要在月球的南极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而嫦娥七号的任务是对月球上极区的资源进行详细勘察,而且,还要对月球的地理环境和月球上物质的组成成分,已经气候环境的变化进行探测分析。

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登月的愿望,现在正在向着全面探测月球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着,嫦娥五号的登月也为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同志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扬“航天”精神,我也愿做一只“飞燕”。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穿云燕”。

我上学的时候必须每天翻越过家门口那座高山,才能到达6公里外山下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我攀越了业务、能力、意志、挫折、考验等座座高山。我作为一名有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当前所负责的宣传、组织、文秘、基层服务、群众来访等工作,面对再高再峻再险的“业务大山”,无论再苦再难再累的任务,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燕”,学习航天人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坚定信仰,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率先垂范。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加强学习、抓住时间的“惜时燕”。

每天抽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加油”“充电”,加强政治理论,边看边当“键盘侠”及时记下感悟、心得和收获,补充知识理论和营养,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生意义和内涵,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我愿意学习航天人惜时奋进的精神,做一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燕”,将时事新闻关注于心,浏览、分析和借鉴改革形势和各地经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珍惜每一天。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笨鸟先飞、自觉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工作、紧迫的任务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岁的我反应迟缓,文凭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须“笨鸟”先飞、自觉加班、未雨绸缪,弘扬航天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做一只忙碌中永远乐观、青春勃发、统筹兼顾的“燕”,否则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只有望洋兴叹。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这段稍微自由的时间,做好第二天的准备,把分内的工作再次回顾并做到极致,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总结和梳理一天以来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公私分明、守纪自律的“廉洁燕”。

“心底无私天地宽。”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为了干好工作、处理突发情况,办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唤、一有任务,需要我们立即到位,需要我们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弘扬航天精神,既视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俭又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洁身自好,既严以律己更守住底线,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心无杂念、内心坦然,传勤俭之德,明公私之念,树法纪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欲望之戒,扬奉献之帆,我们就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燕”。

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也是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精神和风格的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做穿云燕、惜时燕、拼搏燕、廉洁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每一只勇敢翱翔的“飞燕”、每一名务实奋斗的干部最美的诗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为有效提升广大师生科学素养,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3月23日下午,尊桥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下午15:40,“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尊桥小学师生准时收看。本次课题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授课,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学们被精彩的“天宫课堂”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个实验,领会着科学世界的神奇与魔力。

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对中国空间站有了更多了解,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精彩纷呈的“天宫课堂”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航天事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筑梦太空,英雄领航。”虽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像航天英雄一样翱翔太空,但是这些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却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读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无我境界,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众望”的为民情怀。为了心中的航天梦,航天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数次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只为了那万众瞩目的一飞冲天,只为了全程工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航天英雄聂海胜更是“三探苍穹”,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谁知道,太空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哪怕发生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永远不能回来。但是,因为心中有梦,他们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努力工作、奉献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

读懂“一腔热血报国志”的爱国境界,点燃“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精神火炬。爱国,是公民最朴素最深刻的感情。发展航天事业,建设世界航天强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了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三位航天英雄无惧无畏,满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最佳状态、尽最大努力完美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各项任务目标,并成功返回地球。这样的历史功勋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积极培育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读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奋斗境界,激发“志存高远,逐光而行”的磅礴力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梦上九天,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作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英雄,聂海胜三人执飞任务的圆满完成,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如今,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有追求卓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胆识,努力开创新辉煌,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xx年6月17日9时22分,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试问这是一件多么傲人、多么喜人的事情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舟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0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1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专题“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我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当我们高高兴兴看完电影后,就有一篇观后感等着我们去完成,观后感可以将自己所看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条理化,加深印象。作品的观后感怎么写才算优秀呢?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天空课堂”第二课开讲了,宇航员带领我们感知宇宙的奥秘。

主讲王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由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触碰后变成了一颗“冰球,实际是“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在太空用液体可以搭“一座桥”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只有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才分层。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王老师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后,冰墩墩没有下落,而是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行。实验做完后,叶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实验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无容器实验柜能让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最后宇航员还回答了网友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宇航员们“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也要克服种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4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炎黄子孙从未停止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今,五星红旗终于能够飘扬在太空之中。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向地面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几位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又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随后,两位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天宫中的两个实验柜,顿时我的目光便无法离开实验设备,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心中不断感叹它们的强大功能,老师讲到:这些科研试验柜可以完成上千种科学实验。我惊讶地想:多棒啊,我国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但他们永不言弃。我们的祖国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理想,从不退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他们的梦想是手可摘星辰,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祖国。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站起身,立正站好,向着航天员们端正敬礼,眼含热泪:中国加油,航天加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身负重任,一起向未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5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7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8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车里经常放的一首歌,因为歌词郎朗上口,旋律激扬,因此我很快就会唱了!唱着,听着,思考着……我慢慢明白了歌词的深意!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要在我伟大的祖国怀抱里实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的航天梦!

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的发明和创造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特别是让我们为之深深自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它们的出现让很多国家走出野蛮,走向文明,同时也让有些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甚至到了近代以来:指南针给他们找到东方财富之路,火药让他们轰塌了我们的国门,造纸术和印刷术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一本本不公平的条约!那个曾经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开始暗淡了!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这_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才慢慢的重回了世界的舞台,并努力向世界的中央迈进!对祖国辉煌和苦难历史的认知使我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四大发明是辉煌的,我们的飞天梦同样也是大放异彩的。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从鲁班的削竹制鸟到敦煌的飞天仙女,再到被誉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的明朝勇士万户,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送给俄国的两厢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人的航天之梦从未停止。而这些航天之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变成现实,曾经的东方红卫星上传来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助推器火焰艳丽夜空,在为那个真正的“飞天第一人”保驾护航,终于勇士——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向了太空,成就了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梦想!能飞上天,但我们从未满足,天宫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让我们不仅能飞天,还能驻留太空,这奠定和巩固了祖国航天大国地位!更要的是,千年来“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相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常,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梦想自己穿着宇航服,飞行器舱内接受各种地面指令,熟练的操作,飞向太空,遨游太空的样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啊!可我也深深的知道,梦想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多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继承那些为了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追梦人的情怀,用自己行动实践我的祖国情,我的航天梦!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9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_年_月_日15点40分,南宁市秀田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一起感受了奇妙的天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张萦校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魅力,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科技的梦想,努力做祖国科技事业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通用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光是会看可不行哦,还是要写一篇观后感的,你在查找作品观后感范文吗?你是否会对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9)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900字模板


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在影视作品里同样能学到,我们可以把在作品中领悟到的道理写成观后感。将每一次反思的结果写进观后感可以有效的提升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去写作品观后感呢?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1

尊敬的王亚平阿姨:

您好!

“3、2、1,发射!”随着火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神舟十三号笔直的射向太空,瞬间消失在苍穹之中。

王阿姨,您为实现自己航天梦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经过重重严格选拔,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航天员。20xx年看到您再次出征,踏上探索宇宙的步伐,看到您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也成为中国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我特别激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梦,从嫦娥奔月到如今自由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中国人已经将梦想变成现实。八年前,您在太空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进行太空授课,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于水膜和水球的那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我通过这个实验,还知道了任何物体和液体一旦冲出大气层,冲出地球,就表示所有的物体将是零重力,全部都飘浮在空中。因为太空中没有吸引力,到达太空后,不管是人还是物体或液体,都是会漂浮的。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之下,一个人要站的不东倒西歪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还要拿着东西给孩子们边示范边上课是更不容易的了,对此我十分佩服。“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话语中,让我们喜欢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师再次出征,您带着我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去开启新的探索。

20xx年1月1日,您在遥远的太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您还特意录下视频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转眼,即将迎来中国的农历新年,您又将在太空度过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我相信,这又将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不知道您会怎样度过这个不一样的节日?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向您学习,学习不畏艰险、不忘初心的航天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枚勇往直前的火箭,我们要冲破一切阻挠,飞向广阔的天空。

待山花重开,等万寒消融。我们等待您们的凯旋归来!

此致

敬礼!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2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xx年10月16日,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下,随着“5、4、3、2、1”的倒计时声中,神舟十三号载着三名光荣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飞向了那神秘、美丽的太空。一转眼,六个月过去了,在这期间,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开展了一系列与地面互动活动,虽然相隔遥远,但咱们的心可不远!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是祖国综合实力的彰显。祖国繁荣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新时代年轻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只有将勇气化为动力,我们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就在昨天,xx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舱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降落,一开始,返回舱急速降落,穿过大气层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那蓝色的天空。随后,一个棒棒糖一般的东西冒了出来,是降落伞!返回舱有了降落伞的辅助,像一个蒲公英一样慢慢落了下来,“咚……”直立竖在戈壁滩中,接着,地面搜救队开始搜索是否有外星生物,并询问宇航员身体情况。一系列准备工作过后,医疗保健人员搭好架子,准备后轮椅随时等待宇航员出舱。第一个宇航员翟志刚出舱了,随后是王亚平及叶光富,他们再次呼吸到了地球上的空气,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们那灿烂的笑脸。

作为第二个登上太空之旅的女性王亚平,她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王亚平在学习中慢慢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也让我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深刻道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到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热搜文章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3

回想20xx年9月29日9时,我坐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天宫一号”的发射。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是中华民族意义非凡的一刻,我不禁感慨。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首个自主研制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的启动。回望整个中国航天史,自1956年二月钱学森首次提出,“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等一系列卫星飞船相继出现,一幅关于中国航天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界舞台,这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引亿万深爱祖国的同胞自豪!

航天梦自然是中国梦,如果说宇宙飞船是一艘渡轮,那么航天员则是掌舵人。由此可见,培养优秀的宇航员是多么重要。

刘旺是“天宫一号”的其中一位对接人员。关于他,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成绩仍然优异。在他读高一那年,收看了老山英雄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从中让他深刻地感悟到祖国的神圣与更加坚定爱国的信仰。

此因,他的内心渐渐积淀下自己的向往——做一名优秀的航天人,可是这并非易事。在此后多年,从飞行员一步步靠近这个梦想。终于在一次失重测试中胜出,取得了稀少的名额,并在以后的训练中,连续通过严格考核。从此,刘旺的航天梦正式开启了。经过多少次失败和磨砺,不屑一顾地捍卫心中的信仰。在自己的航天领域获得多项荣誉,不亏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他能够得到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对祖国热忱与爱吗?无数航天人的爱国信仰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航天梦,中国梦。中国梦的促动力是强大的,它会让人的意志变得坚不可摧。

这样的爱国信仰会让中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建造宇宙国际空间站。甚至可以在任何一颗星球中行走,如履平地。期待这一天的来临。

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同胞都拥有一份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都应该像航天员一样,挑起时代重任,背负理想,砥砺前行,争当未来的主人,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4

xx年4月16日,既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还是一个伟大又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航了。

那浩瀚的蓝天中,一颗黑点和一顶降落伞格外让人瞩目,它就是三位英雄们返回家园的太空客车――返回舱。

神舟十三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与45吨的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这一个个首次背后,都是航天员们永不言弃与航天工作中们的精准计算与刻苦研究。

宇航员,一个存在生命危险,又须拥有强壮身体素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心系祖国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份重托。

“返回”,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容易,可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拼搏。可以说,这期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首先,他们将与核心舱分离,绕地球一圈后,利用地球引力将飞船吸回来,此时,回到祖国怀抱的路上的困难来了:当返回舱下降时,速度会达到7000米每秒,此时,舱外的壳子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温度。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外太空来的火球。人在舱内要承受4个G的压力,这相当于一辆汽车飞速行驶的撞击力。人在里面会脸部变形,呼吸急促。当距离地面10公里时候,降落伞会依次打开,将200米每秒的舱体直接拉到80米每秒。随着一声巨响,一个黑煤球落地,一次宇宙的神奇之旅,随着整装待发的地面搜救队出现,此次航天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应当感谢宇航员,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最精彩的一面。

xx年4月16日,必然会被载入史册,宇航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5

是谁为了中华民族复兴漂洋过海异国求学?又是谁为了祖国强盛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从头开始?是谁奠定了中国核弹事业基础荣获“两弹一星”的国家勋章,又是谁将一生风斗献给了祖国母亲?是他,以身许国,严谨治学,赤胆忠心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动荡之时,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才能强国”,他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他通过聪颖的天资和刻苦的付出,以优异的成就留学美国。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报效祖国的初心,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倾注在原子弹研究上。他夜以继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工作手稿越积越多,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成为了美国科研机构核心成员。当他收到新中国母亲的召唤,他眼睛里闪烁着报效祖国的光芒,利索的整理好手稿,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美国人知道钱学森有着非凡的才能,便极力阻扰,大使来到钱学森家中说:“先生,如果你留在美国,我们会支付你一笔酬金。”钱学森挥了挥手,眼睛里放射出坚定的光芒:“中国需要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必须回去!”大使被他的赤胆忠心所震撼,只得恭敬地放行。

回到祖国的怀抱后,钱学森开始不分昼夜地演算,他深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万无一失。他将美国的先进技术与自己的大胆想法结合,加以创新。他的笔尖在纸面不停地书写,眼前似乎浮现出曾经中国人被外国人欺侮的画面;他想着中国往年的贫穷,落后,心中在呐喊:“用科技引领中国前进!”

1960年11月5日,中国的第一枚导弹飞向天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空中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朵;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个卫星在太空遨游。这是中国崛起的象征,这是世界瞩目的辉煌,这是钱学森等爱国人士心血的结晶!

哪里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最崇拜的便是那负重的人,那位以身许国,严谨治学,赤胆忠心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6

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天问一号”内的火星车祝融于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五日成功登录火星乌托邦平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行驶超过一千米,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

从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中华民族就对宇宙有着无限的向往。如今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古人对太空的疑问。火星车祝融在火星的成功着陆,填补了中国没有火星探测车的空白,这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祝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以祝融命名,也有“祝愿美好未来,融汇古今中外”之意。中国第一次向火星发射探测车,仅一次便直接成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最强中国。火星车与环绕器分离再进入大气,配平翼展开,开伞着陆器展开,缓速下降成功着陆。这一系列流畅的过程都是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奋斗最生动的注脚。从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再到如今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和火星车祝融,这都是中国航天人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精神的赓续绵延。

即使有了现在的辉煌,也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的落后。在这之前,美国苏联都不看好中国,不愿给我国提供任何帮助。这其中的任何零件都是我国航天人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当时的艰苦难以想象,所以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不能落后!

祖国之美,祖国之好,不仅因山河壮丽而美,也不仅因人之友善而好,还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强不息,定有美好未来,定能融汇古今中外,令世界刮目相看!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去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优秀观后感 篇7

亲爱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

您们好!

我是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想着您们能在太空中打开我这封信,心中无比的激动。从小,我就对满天的星空充满着无数的幻想与好奇,总想着我要是一只鸟儿该多好,就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也能离星星、月亮更近一些。

20xx年10月16日,看到您们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飞向太空的新闻,我非常激动也非常羡慕,更期待的是,我又可以在新闻中看到您们真实感受太空,而不仅仅是在书中的文字里。20xx年12月9日,王亚平阿姨主讲的“天宫课堂”,让太空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巨大不破的水膜镜子、不停“画圆圈”的单摆小球、漂浮空中不断旋转前进的陀螺、如何在太空中转身,还有体重仪也非常厉害,竟然可以在失重状态下,用牛顿第二定律把聂海胜叔叔的体重给推算出来!现在的我,只能感叹太空的神奇,还不足以理解这些有趣的物理知识,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我相信,我肯定能轻松解答。

新闻里说宇航服重120千克,这么重的衣服穿在身上,还要走出飞船在太空中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我还听说叔叔阿姨在被选拔之前,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训练中无论多么的辛苦,叔叔阿姨们从未放弃过,我想这一份坚持不仅仅是为了梦想,更多的,应该是对航空事业的责任吧?

叔叔阿姨们,正是有您们以及千千万万个航空事业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国探索太空一次次的进步,衷心希望在未来的宇宙空间站里还可以看到你们矫健的身影,再次看到你们灿烂的笑容。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的我,也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航天员,乘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我今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争光!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早日凯旋归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汇总10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影响,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后感,可以认为是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后的感悟,从而写下来的短篇文章。你知道写作品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您知道怎样记录好作品的观后感吗?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现“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天空课堂”第二课开讲了,宇航员带领我们感知宇宙的奥秘。

主讲王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由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触碰后变成了一颗“冰球,实际是“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在太空用液体可以搭“一座桥”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只有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才分层。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王老师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后,冰墩墩没有下落,而是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行。实验做完后,叶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实验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无容器实验柜能让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最后宇航员还回答了网友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宇航员们“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也要克服种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4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车里经常放的一首歌,因为歌词郎朗上口,旋律激扬,因此我很快就会唱了!唱着,听着,思考着……我慢慢明白了歌词的深意!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要在我伟大的祖国怀抱里实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的航天梦!

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的发明和创造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特别是让我们为之深深自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它们的出现让很多国家走出野蛮,走向文明,同时也让有些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甚至到了近代以来:指南针给他们找到东方财富之路,火药让他们轰塌了我们的国门,造纸术和印刷术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一本本不公平的条约!那个曾经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开始暗淡了!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这_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才慢慢的重回了世界的舞台,并努力向世界的中央迈进!对祖国辉煌和苦难历史的认知使我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四大发明是辉煌的,我们的飞天梦同样也是大放异彩的。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从鲁班的削竹制鸟到敦煌的飞天仙女,再到被誉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的明朝勇士万户,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送给俄国的两厢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人的航天之梦从未停止。而这些航天之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变成现实,曾经的东方红卫星上传来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助推器火焰艳丽夜空,在为那个真正的“飞天第一人”保驾护航,终于勇士——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向了太空,成就了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梦想!能飞上天,但我们从未满足,天宫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让我们不仅能飞天,还能驻留太空,这奠定和巩固了祖国航天大国地位!更要的是,千年来“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相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常,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梦想自己穿着宇航服,飞行器舱内接受各种地面指令,熟练的操作,飞向太空,遨游太空的样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啊!可我也深深的知道,梦想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多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继承那些为了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追梦人的情怀,用自己行动实践我的祖国情,我的航天梦!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_年_月_日15点40分,南宁市秀田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一起感受了奇妙的天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张萦校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魅力,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科技的梦想,努力做祖国科技事业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6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7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8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炎黄子孙从未停止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今,五星红旗终于能够飘扬在太空之中。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向地面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几位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又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随后,两位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天宫中的两个实验柜,顿时我的目光便无法离开实验设备,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心中不断感叹它们的强大功能,老师讲到:这些科研试验柜可以完成上千种科学实验。我惊讶地想:多棒啊,我国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但他们永不言弃。我们的祖国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理想,从不退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他们的梦想是手可摘星辰,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祖国。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站起身,立正站好,向着航天员们端正敬礼,眼含热泪:中国加油,航天加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身负重任,一起向未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9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0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


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你知道该如何用作品观后感记录自己的心得感悟吗?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特意整理了“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对北京冬奥精神进行了精炼而准确的概括,即“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

如今,“冬奥”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冬奥精神”却仍然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做故事的“传承者”,将“冬奥奇迹”讲给我们的儿女,让“红色基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涌动。

讲好“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的奋进故事。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他再次强调“要用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这是属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巨大荣耀,这是举国办奥运的结果,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志愿者、党员干部、普通市民的智慧和汗水。他们默默奋战在幕后,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赢得了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媒体记者等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让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再一次闪耀世界舞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热情好客、襟怀广阔的伟大人民。一座奥林匹克奖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赶考新征程,我们要把这种力量继续发扬光大,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讲好“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进取故事。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显襟怀”,在本届“双奥”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无论是金牌榜还是奖牌榜都名列前茅,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军团以18金、20银、23铜总计61块奖牌,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一亮眼“成绩单”,浸润着残志坚、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干事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挫折同在,党员干部当以健儿为榜样,砥砺百折不挠、奋勇争先的精神品格,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讲好“天涯咫尺是一家,天下大同在我心”的友谊故事。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各地奥运健儿齐聚五环旗下,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为世界播撒了和平与友谊的种子,激发了人类增进团结、共克时艰、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力量。场上是对手,场外是朋友。女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日本运动员挑战高难度动作失败摔倒,参赛选手们纷纷上前拥抱安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冬奥会混双冰壶中国队和美国队比赛结束后,中国队组合范苏圆/凌智将吉祥物“冰墩墩”徽章赠送给美国队队员,令对方惊喜不已。下一场比赛后,美国队队员也回赠徽章,两国运动员的友谊在“冰立方”广为流传。从“冰墩墩”到“雪融融”,世界一起见证了携手“破冰”的力量。面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只要我们携手并进、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就一定能渡过一道道难关,奔向更加光明灿烂的美好未来。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乎少年,党员干部做好传承工作,将民族自信的幼苗厚植在每一个少年的心田,让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续写者”。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令世界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如约举行。面对疫情,我们信守承诺,让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

开幕式一开始是习近平总书记、冬奥组委及各国政要陆续入场。紧接着冬奥会开幕式开始了,一滴冰蓝色的水墨化成了黄河之水,随后变成了冰立方,我们又看到冰立方被“激光刻刀”做成了一个冰五环,听解说员讲,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这样的“刻刀”做出来的。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后面是运动员们按照国家中文首字入场,当看到我们国家运动健儿入场时,心情更是格外的激动。最后,火炬在每一位传递手中点燃,从中让我感受到这些火炬就如中国运的精神与信仰在我们心中燃烧。

“绿色低碳环保”它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科技人员注重每一个细节,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理念。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希望祖国科技越来越先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同时,也要希望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健儿们都能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创造出奇迹。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2000米短道速滑混合接力赛在北京展开。中国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五人组成的短道速滑队出战,并夺得了奥运金牌。但是,他们夺冠的经历真的一波三折。

经历了多场比赛的选拔,中国、意大利、匈牙利、加拿大四支实力强劲的世界顶尖队伍在决赛相遇。没有韩国队从中做鬼的短道速滑场果然干净了许多。

范可新作为第一棒的队员,凭借这强大的启动速度,刚开始便把匈牙利队压在了身后。后来,中国队连续超越意大利队与加拿大队,稳居第一。并不断加速,与第二名拉开了1/4圈的距离。短道速滑赛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加拿大队与匈牙利队接连滑倒,我们与意大利队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最后一棒交给了万众瞩目的武大靖,虽然经历了500米和1000米的比赛,但他仍在坚持。身后的意大利队似乎感觉了危险,不顾一切的奋力向前冲去。在最后一个弯道时,两人的距离缩小至了一个身位!最后冲线的时候,他们的差距变得极小,两人几乎同时过线!最终,中国短道速滑队以2分37秒348的速度夺冠,与意大利队相差0.016秒。

赛后采访时,范可新说他为这一刻等了十二年。在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冠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的训练。几公斤重的冰鞋穿在脚上,把他们的脚磨的变形,甚至每次脱鞋时都要流血。但他们不喊苦、不说累,都在以超人的意志坚持着。他们发扬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国带来了又一枚弥足珍贵的金牌!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于4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回望我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征程,离不开一辈又一辈的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里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时有所需,必有所为。作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年轻干部,我们更要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用青春奋斗之星光点燃伟大事业之火炬。

基层当赛场,激情追梦促发展。

鲁迅先生在《导师》一文中曾说过,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中国健儿谷爱凌、金博洋、张雨婷、任子威等不负众望,携手夺金,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为国争光的使命,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不是弹指间就能实现的,身为青年干部,我们更应积极主动的播种希望、追求理想、点燃梦想,在人生之路的进程中将个人的奋斗发展目标向国家繁荣复兴靠拢,努力提高各项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担负起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真正将基层一线当做满怀激情、干事创业的“赛场”,不断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压力当动力,甩开膀子加油干。

2月7日晚,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项目展开角逐。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经历跌宕起伏的“短道求生”后包揽冠亚军,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的突破,捍卫了“王者之师”的荣誉。而在“夺冠”之路上,中国短道速滑队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的信仰、团结的力量、拼搏的精采和过硬的作风,更值得所有青年干部学习。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国家如此,个人亦是如此。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年轻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接烫手山芋,要努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实践中去,要到乡村振兴的一线中去,通过不断“苦其心志”,练就过硬的本领,成长为关键时刻顶得住、急难险重冲得上的新时代“狮子型”“实干型”干部。

出战当决战,优干创干大胆干。

北京冬奥会上,18岁的谷爱凌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关键时刻,她毅然选择了自己之前没有在赛场上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选择相对保守的动作或许更加稳妥,但她依然决定勇敢尝试,努力打开自己运动生涯的可能空间,最终收获成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敢于突破,才能不断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我们要释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活力,要敢于在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在争先创优上敢闯敢试,敢于到基层的广阔田野释放青春力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先生寄语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如今的我们,恰逢百年变局,身处改革潮头,扎根基层一线,就要在最好的年华为梦想努力拼搏,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奏响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春华章。

相信《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