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 地图 >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3-01-19 来源:互联网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汇总10篇)。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汇总10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1)

说起佐藤学,我很早就曾经关注过,但似乎看到他的书的名字是关于学校的挑战的,似乎一下子就觉得与我的距离很远很远,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只要关注好自己的课程,自己的教学就足够了。可当我拿起《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时,之前的感官就似乎大错特错了。

佐藤学的书籍,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译名,台湾、香港、大陆在翻译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始终有这么一个关键词是没有避免的──宁静。当我将佐藤学的几本书依次读完后,我不得不感叹──学习的革命,只能是静悄悄的。

对于佐藤学,之前的认知只是一位拿着DV拍了一万多节课的大学教授而已,也就只是教学的旁观者,始终感觉着他对我们实际一线课堂的实际似乎隔着什么。对于这样的大学教授写出来的书籍,我往往有拒而远之的感觉。但就是“宁静”二字吸引了我,因为我自己也正在宁静的进行着我自己的课堂革命。我要从中找寻到我进行课堂革命的理论支撑点与可以借鉴的东西。

或许我的看书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全本全文的阅读,可我偏喜寻找我感兴趣或者我困惑的章节来读。这一读,还真的让我找寻到一些可以让自己支撑自己进行的课堂革命的源发动力点。

“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学习者的常态”

因为阅读佐藤学的这本书的时候,恰恰是我做阅读教室最艰难的时间,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无法实施,孩子们不断地犯错,需要我每天都要将头一天做过的事情再次做一遍,我甚至悲哀地告诉孩子们:你们比我教过的上一届学生差别得太远太远。我自己也对自己说:下来的这三年我该如何的面对。每当想到这里,总是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不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出现。所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瞬间就释然了。是呀,学习过程中犯错不就是是学习者的常态吗?哪一个学习者之所以需要学习,不就是因为自己“不断犯错”才有必要去学习。犯错才是学习的源发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之前我会那么急躁,原因应该只是看到了后者,只是觉得孩子们应该不要犯错,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反过来想想,不让孩子们犯错是不可能的,他们是正在学习的学习者,理应有“犯错”的权利。也就是这样,我对于孩子们的犯错,心态上就平和了很多。如果孩子们犯类似的错误,那一定是我的方法与策略有问题,如果我调整一次,不行,是否可以调整第三次、第四次呢?面对正在成长的学习者,这就是我,作为一位成年人的教师所应该秉承的态度──容许犯错。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2)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想知道答案吗?请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作者:窦桂梅20xx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相信小学教师对“窦桂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

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写给教师们的书。全书共分七章,每一章写一件事。其七件事是: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其中令我体会最深的是第五件事的第二节:“没有相同的相遇”。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当我们留心它们的时候,已是景物人非,也就是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有着不同的相遇;即便是相同的课,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相遇,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所以教师对新的相遇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全情投入,才有精彩的教学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是第二件事的第三节:“讲”与“学”的黄金分割。如今多都喜欢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却不知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形成学生绝对自主化倾向,造成学生永远停留在没有阻力的平地上简单滑行。因此,教师要拒绝“看似美”的形式主义,着重考虑怎样实现“讲”与“学”的黄金分割,把握教育的“度”,做真正的人类灵魂的过程师。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为教师群体带来一块新鲜而别样的阅读认识,老师们,让我们通过快乐的阅读过程来达到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吧!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3)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大压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是而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4)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她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戏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幅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5)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让我喜欢它,而且我永远不会厌倦阅读它。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其中一句话让我开悟: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但是最富有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是最受尊敬的你可能不是最美丽的,但是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可能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如果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可能不是最流畅的,但是你可以是最乐观的;因此,如果你是工人,你应该是最熟练的工人;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你应该是服务质量最好的销售人员;如果你是医生,你应该是最熟练的医生;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是最负责任的教师。即使你只是个体户,你也应该是最受顾客称赞的工人!你可能不出名,也不出名,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数百万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做最好的自己这意味着你应该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水平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让我成为了最好的老师。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在寻找标准,但直到读到李振喜先生写的“最好的”是“更好”这句话,我才找到最好的答案。虽然这个“最好的”永远无法实现,但一个接一个的“更好的”将成为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好的”,它突然打开了强调自我和自我比较的“成为最好的自我”。昨天的自我与今天的自我相比,不断超越自我。李振喜老师说:“我不知道;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我都在与自己比较并坚持,所以我不断向境界靠近;“最好的老师”“当我看到那里时,我想到了我自己。老实说,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缺乏信心。我总是觉得我和一个好老师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对于同样的问题,李先生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我只能当老师,所以我会感到悲伤和快乐。当然,我选择了后者“是的,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最好向李老师学习:多想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全天干净的教室,节日期间温暖的信息,课外活动的活跃姿态,艺术节上精彩的表演。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只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益,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试着与他们成为朋友,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言行,这样学生就可以“亲吻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上级的“独裁”,这样学生就可以遵守他人的规则并避免他们。这样,当你每天生活在一个预期的环境中,你怎么会不快乐呢?

在这本书的所有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予的”一章最让我感动。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第二感觉是认可。回顾我的教学生活,当我以“教师的尊严”严厉批评学生时,我没有感受到他们真诚的钦佩。相反,仅仅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就让他们离我更近了。正如李先生在他的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真正尊严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崇拜和情感依恋。

经过思考,我意识到教育中的爱不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姿态。它是一种思想、情感和氛围。如果运用得当,它自然会把“爱”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静静地反映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它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蓝天下,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我。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6)

《我的教育梦想》作为一部教育哲学作品,没有理论的苍白感,却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调中,展现了丰富、充实的资料,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读着这样的作品,就好像行进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梦想教师,是一个胸怀梦想,充满活力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那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像一把把锤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头,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

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主角,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十分正常、十分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主角。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明白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明白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明白失去多少十分优秀的人才。”

我经常说自我爱学生,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不是指责,更不是苛求。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仁慈。信任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不断提高,超越自我。这就是宽容的魅力,是一缕慈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7)

《教师主角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多少次我想过这个问题,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或将自我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欢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师,我也是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的教师,在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下,服务着社会,完善着自我的发展状态。回想自我欢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欢乐。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当调节好自我的情绪,进取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发展型”教师是我们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觉完善自我的同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首先:教师需树立人本思想,让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我的学生,我们明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习惯以长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教训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师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师的爱护。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和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自我的指挥,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用爱的力量去教育学生才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反思,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作为“人”的教师,应懂得珍惜时光,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领,以更好地教学和指导学生。仅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真正地、长久地兴旺发达。因而在教师德性的养成中,强调的是反思和自我修养,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忙自我更快地成长。

“追承生命的阳光,享受生活的欢乐”,让我们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业中奉献、求真和创新,真正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8)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 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9)

她,全国劳模;她,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她,曾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曾荣获中国少儿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章。她是谁?她就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强调:“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天气有变,她总能及时地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门口积水,她总会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学生进进出出;家长有事,她总是欣然地把学生接回自己家中;学生得奖了、进步了,她总是手舞足蹈,比谁都开心。同样是小学老师,我问自己: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很难!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我这样做了吗?我又做到了吗?哦,不,还是有点距离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关爱一个学生容易,关爱全体学生就难;一日关爱学生容易,终生关爱学生就难。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10)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新课程标准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把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

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

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

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象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7、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8、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9、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

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10、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11、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500字汇总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你也许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1】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是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著作。本书没有以太多的、现成的优秀教师作案例、当“经验”,而是窦老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不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己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在书中,她还详细列举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同境界,特别适合一线教师阅读。

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母语,感恩于母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xx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母语日。这番苦心,源于世界7000多种语言当中,每年有70种归于淹没。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他事实存在的,就像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在逐年递减,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也将走向消亡。正像窦老师所说“集体无意识”。我们也要和窦老师一同呼吁:对母语要维护她自身的本色,同时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是我们最基本的语言操守。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而她也在“公开课”这一“熔炉”中,获得了“熔炼”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上公开课,真的是“痛而后快地成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窦老师却有着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亲身的体会。她一直认为公开课是教师最好的平台。她认为公开课可以给自己提供丰厚的“利息”,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宁静的读书只是点滴的积累,而公开课的“利息”,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经常的写作,不但让窦老师“妙笔生花”,更让“写作”这辆推土机,将窦老师的思维推向纵深发展,去开垦灵魂深处最丰饶之地!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教师各方面的风采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外化为丰富而富有魅力的立体形象,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为什么老师要用笔静静地记录自己?窦老师说得很清楚,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我”。就像苏霍姆林斯所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窦老师凭着自己的加倍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学之路。她赢得了众人的掌声和鲜花,成为了一名万众瞩目的优秀教师。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2】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一、 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班上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一)在班级建图书角。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1、订书。号召班级学生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订阅书籍。

2、捐书。号召班级任课老师和学生主动捐出一些自己的精品收藏,存入图书角备看。

3、借书。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

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二)挤时间博览群书。

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摘录: 调查表明:大量的课外作业不仅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造成了学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读书的兴趣。为挤出阅读时间,我们按照新课标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对课堂结构做了调整:首先,改革作业方式,将所有作业都在课堂完成,课间不留作业,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其次是按排读书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另外,我们还把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继续读;也可以到学校网络教室,去畅游学校网上书库。至于阅读方式,不做特别要求,他们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几个人一块读;可以边读边议,也可以边读边记。】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二、课外阅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指导。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1、 学习老前辈的阅读方法

① xxx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② 王梓坤的抄读法

③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

2、指导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摘录: 在这里,课外阅读不是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的促进和引导,从而摆脱种种禁锢和牵制,放飞学生的心灵,让阅读回归语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也同样在这里有了转变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大量地阅读,自由地阅读,放松地阅读,课外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他们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所产生的酣畅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愉悦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把阅读过程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过程扩展为思考、创造过程,从而提高语感水平、认识思维水平,将触角延伸至比课本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3】

今天,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休闲时,有时间看看书,学一学语文小妙招!新颖的“师生问好”

1、“对对子”问好

当我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后,我环视全班,朗声吟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孩子们立即对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说:“少壮不努力一”全班马上回答:“老大徒伤悲。”我十分满意:“请坐。”我们师生相视一笑,开始上课。这样的“对对子”问好,有时一两联,有时三四联,内容有课文里的古诗句,也有我们班孩子一直背诵的《日有所诵》里的句子。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让学生在问好中得到学习!准备在班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候,真的是在学习中进步。书跟电脑,还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读纸质的书,因为,翻阅的手指尖总是会有淡淡的墨香。这是一种与电子版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绵长而悠远。

2、谁来揭皇榜

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班里开展了“谁来揭皇榜”的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做学习上的有心人。所谓的“皇榜”,就是一张写满问题的纸。问题是学生出的,“皇榜”也是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皇榜”上的问题,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出题的学生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发布悬赏分。

“皇榜”昭告天下后,只要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便可揭下“皇榜”,在帮助贴“皇榜”的同学解决问题后,便可到班级管理员那里领取悬赏分。

为了避免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制定了一些奖励机制。每个月底,班级会根据学生个人所得悬赏分的多少,按名次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同时赠以相应的奖品。对于那些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则颁发“我是学习的有心人”奖章,以资鼓励。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地思考。“谁来揭皇榜”这个活动,促使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还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只要学习的方法适合自己,那就是好方法!别人的方法现在是借鉴,以后,准备自己多动脑子,多思考,多学习,相信自己也会有很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4】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

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如何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能力

我们是先学会语言表达后,再学会用文字表达的。在小学里学语文的过程,也是先学会说,再认识文字。所以,我们教儿童阅读,是先教朗读,再进行到默读。在小学的课程标准里,规定年级愈低,朗读教学份量愈重,年级愈高,朗读教学愈轻。以年段来说,低年级朗读要比默读多,中年级朗读与默读各半,高年级默读要比朗读多。若依教材的性质而言,又不同了。例如︰儿歌、民歌、新诗、谜语、戏剧、童谣、演说词等等,不论年级高低,就得用朗读比较适宜了。朗读的教学价值

一、可以帮助初学文字的人,加强字音、字形、字义的结合,初学者可由「字声」联结字形与字义。

二、朗读可以帮助读音正确。

三、朗读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字,是否了解课文的意义与内容。从朗读的气势、语调与断句恰当否?可以查考出来。

四、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因为朗读的过程、经过︰文字↓眼↓脑↓口↓耳↓脑,所以可以帮助记忆。

五、朗读可以帮助文义的了解,因为朗读要用声调、气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文字意义与感情。

六、朗读可以训练说话的语气,并从朗读中,欣赏文章内容叙述情境。亦可提升欣赏的境界,有些文体,例如诗歌、戏剧等,若用朗读,其欣赏的境界,自然比默读高。

朗读指导的方法

指导儿童朗读的方法很多,教学时要多变化,以免单调乏味。兹依性质分类,列举朗读的方法,供参考︰(一)依朗读人数多寡分,可以分为个人读与团体读。

1、分排读。

2、分组读︰分组读;男女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5】

读了李镇西教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教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教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活力。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教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当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教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我的“尊严”,学生越会对教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教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教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能够和孩子一齐过年,一齐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教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我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必须要改变自我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教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齐忧伤、一齐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我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职责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完美的开端。仅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仅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也需要在闲时去阅读书籍,去给自己的教学等补充能量。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一、 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班上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一)在班级建图书角。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1、订书。号召班级学生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订阅书籍。

2、捐书。号召班级任课老师和学生主动捐出一些自己的精品收藏,存入图书角备看。

3、借书。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

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二)挤时间博览群书。

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摘录: 调查表明:大量的课外作业不仅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造成了学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读书的兴趣。为挤出阅读时间,我们按照新课标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对课堂结构做了调整:首先,改革作业方式,将所有作业都在课堂完成,课间不留作业,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其次是按排读书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另外,我们还把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继续读;也可以到学校网络教室,去畅游学校网上书库。至于阅读方式,不做特别要求,他们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几个人一块读;可以边读边议,也可以边读边记。】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二、课外阅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指导。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1、 学习老前辈的阅读方法

① xxx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② 王梓坤的抄读法

③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

2、指导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摘录: 在这里,课外阅读不是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的促进和引导,从而摆脱种种禁锢和牵制,放飞学生的心灵,让阅读回归语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也同样在这里有了转变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大量地阅读,自由地阅读,放松地阅读,课外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他们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所产生的酣畅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愉悦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把阅读过程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过程扩展为思考、创造过程,从而提高语感水平、认识思维水平,将触角延伸至比课本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老师》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精选]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7篇)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1】

读了李镇西教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教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教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活力。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教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当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教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我的“尊严”,学生越会对教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教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教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能够和孩子一齐过年,一齐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教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我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必须要改变自我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教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齐忧伤、一齐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我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职责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完美的开端。仅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仅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2】

她,全国劳模;她,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她,曾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曾荣获中国少儿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章。她是谁?她就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强调:“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天气有变,她总能及时地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门口积水,她总会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学生进进出出;家长有事,她总是欣然地把学生接回自己家中;学生得奖了、进步了,她总是手舞足蹈,比谁都开心。同样是小学老师,我问自己: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很难!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我这样做了吗?我又做到了吗?哦,不,还是有点距离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关爱一个学生容易,关爱全体学生就难;一日关爱学生容易,终生关爱学生就难。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3】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可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可是最丰盈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可是最可敬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职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呢?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向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教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李镇西教师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我,说实话,我对自我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我与一个好教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应对有着同样的问题李教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教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信息、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一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期望的环境中,又怎样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我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忙,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教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此刻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活力,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自我。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4】

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我觉得教师更加应该多看书,接触的信息量才大,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我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我和《小学语文教师》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会给予我更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5】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她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戏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幅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6】

读了叶澜教授所写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篇文章,掩卷沉思,深有感慨。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我们要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树立课堂教学应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叶澜教授这话说得真好!我想,随着社会的提高,仅有创造性地教学才会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真正做到乐学、善学!

记得一次口语交际课,我走进教室跟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齐到里野里去玩一玩。”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于是,我们排好队走出了校门,一边走我就一边指着路旁的树说:“这些树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此刻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教师,我看见树上长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见树枝上长出了几片尖尖的绿叶。”“我看见。”之后我们来到麦田边上,有的孩子就嚷起来了,“快来看,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教师,那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学张开双臂自我陶醉地仰望着天空自由地旋转着,时而大声地叫着“燕子、燕子飞来了!”时而跑着追逐花蝴蝶,这一堂课我没有组织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来,开始回到这节课的主题《找春天》。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连平时最不喜欢说的孩子此时也说了一两句。从这个活动中能够看出,口语交际的资料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并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语交际本事,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既可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本事的培养,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

生命的活力。

梦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资料,共同参与,经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7】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新课程标准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把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

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

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

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象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7、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8、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9、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

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10、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11、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模板7篇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也许"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模板7篇"就是你要找的,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1

《教师主角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多少次我想过这个问题,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或将自我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欢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师,我也是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的教师,在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下,服务着社会,完善着自我的发展状态。回想自我欢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欢乐。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当调节好自我的情绪,进取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发展型”教师是我们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觉完善自我的同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首先:教师需树立人本思想,让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我的学生,我们明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习惯以长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教训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师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师的爱护。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和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自我的指挥,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用爱的力量去教育学生才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反思,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作为“人”的教师,应懂得珍惜时光,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领,以更好地教学和指导学生。仅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真正地、长久地兴旺发达。因而在教师德性的养成中,强调的是反思和自我修养,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忙自我更快地成长。

“追承生命的阳光,享受生活的欢乐”,让我们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业中奉献、求真和创新,真正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新课程标准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把课程标准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

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

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

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象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7、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8、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9、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

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10、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11、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3

她,全国劳模;她,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她,曾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曾荣获中国少儿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章。她是谁?她就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强调:“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天气有变,她总能及时地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门口积水,她总会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学生进进出出;家长有事,她总是欣然地把学生接回自己家中;学生得奖了、进步了,她总是手舞足蹈,比谁都开心。同样是小学老师,我问自己: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很难!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我这样做了吗?我又做到了吗?哦,不,还是有点距离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关爱一个学生容易,关爱全体学生就难;一日关爱学生容易,终生关爱学生就难。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4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中,斯霞教师强调:“为人师者,异常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用微笑来欣赏每个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让学生构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赞扬一则让他们渴望赏识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二则在满足的情景下能够作到洗耳恭听,甘愿理解自我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不挫伤其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而是换个方式,换种说法,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错误,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内向、好动、烦躁等,应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粗鲁的扼制。

每个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生世界,我们要经过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或朋友的身份展开谈话,以进取乐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为人师表。那么,我们必须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5

今天,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休闲时,有时间看看书,学一学语文小妙招!新颖的“师生问好”

1、“对对子”问好

当我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后,我环视全班,朗声吟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孩子们立即对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说:“少壮不努力一”全班马上回答:“老大徒伤悲。”我十分满意:“请坐。”我们师生相视一笑,开始上课。这样的“对对子”问好,有时一两联,有时三四联,内容有课文里的古诗句,也有我们班孩子一直背诵的《日有所诵》里的句子。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让学生在问好中得到学习!准备在班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候,真的是在学习中进步。书跟电脑,还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读纸质的书,因为,翻阅的手指尖总是会有淡淡的墨香。这是一种与电子版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绵长而悠远。

2、谁来揭皇榜

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班里开展了“谁来揭皇榜”的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做学习上的有心人。所谓的“皇榜”,就是一张写满问题的纸。问题是学生出的,“皇榜”也是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皇榜”上的问题,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出题的学生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发布悬赏分。

“皇榜”昭告天下后,只要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便可揭下“皇榜”,在帮助贴“皇榜”的同学解决问题后,便可到班级管理员那里领取悬赏分。

为了避免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制定了一些奖励机制。每个月底,班级会根据学生个人所得悬赏分的多少,按名次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同时赠以相应的奖品。对于那些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则颁发“我是学习的有心人”奖章,以资鼓励。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地思考。“谁来揭皇榜”这个活动,促使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还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只要学习的方法适合自己,那就是好方法!别人的方法现在是借鉴,以后,准备自己多动脑子,多思考,多学习,相信自己也会有很好的方法。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6

《我的教育梦想》作为一部教育哲学作品,没有理论的苍白感,却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调中,展现了丰富、充实的资料,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读着这样的作品,就好像行进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梦想教师,是一个胸怀梦想,充满活力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那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像一把把锤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头,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

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主角,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十分正常、十分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主角。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明白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明白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明白失去多少十分优秀的人才。”

我经常说自我爱学生,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不是指责,更不是苛求。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仁慈。信任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不断提高,超越自我。这就是宽容的魅力,是一缕慈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7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她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戏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幅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中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中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中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中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中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读书笔记.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中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中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中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中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中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一)

《靠自己去成功》是刘墉专门写给女儿的书,在这本书中,刘墉和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鲜活的语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读来颇具兴味。而绵藏其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来敲你的门,要靠自己去成功。

这本书记录的大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

刘墉很懂得“避而后谈”。 在“谈独立”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女儿依赖父母成性的事。在叙述中不难发现,父亲并未因此与女儿发生正面冲突,每次都是以女儿的讲“理”收场。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应独立”的观点。作者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刘墉还懂得“换位思考”。 父女之间存在的所谓的“代沟”是由于他们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的迥异造成的。然而在“谈穿着”里,作者并为因“代沟”而与儿女发生口角。无论是女儿的“露脐装”,还是儿子的“耳环”,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细品读,在这玩笑中也蕴涵着作父亲的一种态度。这样的玩笑不会激起儿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如此以来,本来的一场“代沟战”就覆灭在愉悦的气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儿女的角度分析“潮流”这个敏感的话题,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静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决了关键问题。“换位思考”帮助他了解儿女、走近儿女。 ……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师长的艺术。《靠自己去成功》闪耀着爱与智慧的光辉,是一本能给予我们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书。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二)

应该说教材中并不乏古代散文佳作,不知为何心中对《陋室铭》这篇仅81字的散文却情有独钟,那种爱似乎更甚于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细细品来,原因如下。

(一)读之自然流畅而又韵味无穷

不知为何,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顽固的想法:如果文字缺少了声律的美感,就像音乐缺少了和弦,单调而少丰富的回响。刘禹锡的《陋室铭》正合了自己的这种口味。我总在想:或许刘禹锡是在一个春色怡人的清晨,一气呵成写就这篇《陋室铭》的吧。因为全文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停顿的余地,读来琅琅上口,如金石掷地,口感极佳。再加之全文基本上都押“ing”韵并采用对偶句,同比句,更给人一种一唱一和的感觉,读之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更为上口。

然而就在曲终人散之时,刘禹锡却让音乐在此轻轻地打了一个漩,一句“何陋之有?”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似乎触及了它的内涵却又不能马上获得解释,一如秋水,水底游鱼碎石只是隐约可见,尤让人回味无穷。

向来,学生就怕学古文、背古文,用他们的话来说:古文是天书。然而这一篇却是几册书中学生背得最好的一篇,一堂课下来,学生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轻轻松松一堂课,学生却已倒背如流。如果说《陋室铭》少了这种行云流水却又余音袅袅的韵律的存在,那么读起来还有多少滋味?

(二)析之言简意赅而又精妙雅致

《陋室铭》全文仅八十一字,不仅描绘了 陋室更突现了志向,再加之全文穿插运用了类比、对比、白描、用典等多种技法,可谓言简意赅而又精妙雅致。

《陋室铭》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顺理成章,陋室只要主人“德馨”当然就能“香远益清”了。这虽是借用了《诗经》中比兴手法之妙趣,但以仙龙点睛山水的奇妙构想,不能不让后人击节赞叹。

在前面几句生花妙笔点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几句白描将我们引入居室主人的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描写居室环境的,然这种淡雅与生机不能不令人联想到主人的恬淡之心,与这恬淡之中所洋溢的生机。“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读书笔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句则向我们展示了居室主人的交往情况及居室生活,这其中虽有知识分子之清高,但更多的是主人对不学无术之人与世俗生活的拒绝。抚琴研经,远离嘈杂、低糜的音乐,远离暗浊、伤神的公务,这种生活从容而充实的闲暇生活着实让人羡慕。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生活是否有着逃避的消极?遭遇贬官即躲进自己的蜗牛壳,抚琴研经,不问世事,不问理想。正当你困惑、不懈之时,文章忽有暗峰突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后经刘备起用,在政治上建树斐然。而扬雄呢?淡薄功名富贵,在草亭中潜心修学,创作了《扬州赋》,在文学上建树不斐。作者在此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自比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之思,更表明了作者想以这二人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有着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若逢明主则一展抱负,若无明主,则甘于平淡的志向。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安贫乐道”之思想。是以结句刘禹锡再度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储蓄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可谓妙手天成。

纵观全文,虽不足百字,可字字珠玑,一如文中所绘之“陋室”精妙雅致之极。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汇总10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