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后会无期观后感 > 地图 > 后会无期观后感

后会无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21 来源:互联网

后会无期观后感700字合集。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后会无期观后感700字合集”,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1

路上没有一个人,不知是尚未来到,还是早已远去,留下的是空空荡荡、后会无期的素白。

这很像我们的赤裸裸,不惨杂任何花哨的伪装与自欺欺人的盲目乐观,痛并快乐着,迷茫并探索着,绝望并希望着,诅咒并歌颂着的人生。

初看到“后会无期”这四个字的时候,其实内心还是蛮震撼的。

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当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所有的幸与不幸就这样不了了之。子女的眼泪,偿还父母的恩情,缘分至此,然后收拾行囊,各自奔天涯。

“人生是一条没有归程的路”,每一次离别,愚昧的我们总以为还会重逢,盼着重逢。所以告别的时候,我们喜欢说“再见”。可是,即使是在下一秒,你都无法再次重逢那个上一秒的自己,在时间的河流里,你无法两次踏入。

所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珍惜”。

“也许是上路的时候拿错了说明书,眼前的风景才会有这么大的出入,年轻的时候总嫌自己不成熟,现在有觉得自己太世故”。

在上了年纪的人看来,现在的我们,就像10点的太阳,未来还等着我们去大放光彩。

可是,现在的生活在我们眼中,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迷茫、苦恼、孤寂、躁动,永不休止的周而复始着。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好的年华,太阳不可能总是上升,也不可能永远如日中天,当日落西山,没入无边的黑暗,那时候的你或许连抱怨的勇气都没有了。

你可曾看见一个人可以把青春重走,你可曾看到一个人可以把生命看透。

未来本来就充满未知,生命仓促的让你无法回头。

你猜中的开头,却不一定能够猜中结尾。这是命运可怕的地方,也是命运可以改变的地方。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从出生到死亡,这条路上只有你一个人。

或许,会在某个时间段,有些人与你有了交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还是要离散,不停的告别,不停的离散,然后越走越远,舍与不舍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跟生命无关。

孤独的生,孤独的死,用尽所有去证明自己曾经活过,不管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每一个人的宿命。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希望如此。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2

7月25日,和两三好友去阜阳大戏院观看期待已久的《后会无期》。作为韩寒导演的处女座,《后会无期》受到了广大影迷的热切期待,内容也足够精彩。当然,炎炎夏日,能到环境如此不错的阜阳大戏院欣赏电影也不虚此行。

刚走进大戏院前台,一幅幅大海报就映在我们眼前,吸引影迷的做法非常到位。等正式进放映室观看的电影的时候,阜阳大戏院全方位、立体声的放映设施,整齐舒适的`座椅,优雅凉快的观影环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会无期》描述了东边小岛3个青年背井离乡,走上大陆,寻找新生活的一路所见所闻,主要通过浩汉和江河的视角讲述了不一样的人生。其他内容就不再赘述了,结局倒是很晦涩难懂,需要深思后才能窥其含义。对话语言既有文学的诗意,也有市井的诙谐,主人公的遭遇也是匪夷所思却又在情理之中。

大戏院翻新后先进的放映设备,为消费者的舒适观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放映结束后经过长廊,整体环境典雅中又带着现代气息,空气的流通做的也很好,相信以后来大戏院享受影片的顾客会越来越多。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3

第一次接触到他们恰好都是在20xx年。朴树的第一张专辑刚刚准备再版,韩寒成了话题人物,三重门红透半个中国。

那时就想如果他们两个有合作会是什么样呢?

我一直都觉得两个人的气质相当。有人会说,朴树忧郁,韩寒轻狂,怎么会相当?其实你仔细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相像。

是的,不只是他们,包括这么多年来一直喜欢他们的人,从沸点开始,从萌芽开始,从年轻开始,我们是这么的相像。我们不满,我们愤怒,我们难过,我们快乐,我们同样疑惑,但就像歌词里写的,问遍所有的人都没人给你答案。青春是要自己走过来的。

不知不觉,已经12年了。人生有多少个12年,青春又有几个12年?想想高中毕业的时候排队照毕业照,操场上喇叭放着“20年后我们再相会”。同学们都笑了,现在想想,真是苦涩。

曾几何时,“不说话,只沉默,这平淡的生活,这不快乐的生活,我的9W台灯”。

而现在,“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感谢朴树,感谢韩寒,感谢年轻时候有你们,在最好的时光相伴。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4

梁朝伟曾经说过:“所有演员演的所有角色其实都是在演自己而已。”现在我要说:“有些导演导的角色其实就是导演自己而已。”影院归来后看了不少关于后会无期的花絮、宣传乃至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大家都取笑说导演太爱演了,但我觉得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整个电影就在描述韩寒本人而已。

从最早的胡生(HS)映射出的半个韩寒,到江河(JH)映射的另半个韩寒,再到浩汉(HH)隐喻着韩寒本人,所有的人物都不过是他本人的缩影而已。

胡生的脑子不大好,但是语言能力却还可以,这是年少时期的韩寒,除了语文外其余全部挂科,在学校里一早被视为异类,只有他的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对其还略微欣赏。如同影片所示。

江河虽然是名教师,后来成为作家,显而易见也就是韩寒本人另一身份。韩寒因受到父亲影响,童年基本就成长于家中的文山文海,博览群书,知识是有了经历却变的及其匮乏。给汽车加柴油这类的事情,难不准就是韩寒当年自己亲历之事。

阿吕可以算是个车手,热衷自由,可以不顾一切追逐梦想。撇开韩寒车手身份不谈,这其实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自己的另一面,挣脱社会的束缚、道德伦理的纠缠,毫无牵挂的探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韩寒也是如此,虽然收敛了很多,但是在男女感情道德伦理上依然自我,对于速度激情上依然认真。

至于浩汉,丰富的人生阅历,较为讽刺的人际关系,或者说太过于自傲而难以有人可以交心。其实就是韩寒对于自己的自嘲。这个不想评价太多,还是留给各位看官欣赏吧。

影片从头到尾出现了总共四位女主,(包括阿吕的妻子),对于韩寒丰富的感情经历而言,这四位就是他人生中自认为最重要的女子。听过很多他的故事,但依然不想过于八卦。

总而言之,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是导演的自传,但是好歹是个名人,看看也挺有意思。

对了,为什么还有条狗这么耀眼?看看韩寒博客的头像吧!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5

今天看了《后会无期》,影片没有多少宏大的场面,整个故事,简单说起来,就是两个人,一台车,去往某个已知的但不确定的目的地,而旅行之中会碰上各种各样的人,遇见不同的风景。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我最喜欢的是江河。从头至尾,江河都是那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的人,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不为世俗所动,开始看起来,这只是一个木讷、死脑筋的书呆子,离生活太远,他的一切都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而随着情节的慢慢发展,他才是那个不被现实改变的人。他的内心是强大的,强大到最后一个人还能坚持最初的自己,从旅行之初就说要写《旅行者》,到最后,整个旅途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还是写完了,这是一个人的心路,自我修炼的过程。

影片从局部看来是零散的,各种故事交织在一起显得杂乱,但最后却发现,导演韩寒不过是在讲一个关于现实、关于人生的命题。很多长镜头的运用是很不错的,用一个大背景来衬托当时人物的心境,为情节发展、画面美化很有利。到后来,可能大家都会很关心,胡生怎么样了。偏偏导演都最后也没有提,这个应该是刻意的,有些人,即便曾经很重要,也注定,随着岁月老去而成为风景,风景是不断变换的,我们会想起什么,也注定会遗忘过去。这部电影有强烈的韩寒风格,韩式幽默,从台词就可以看出。这是导演兼编剧的个人标签化的反映,好与不好全凭观众怎么看。从现行的商业电影市场那个来说,这类电影不是受欢迎的那类。故事性不强、没有太多情感的纠纷、牵扯,总体感觉很零碎,所有的帅哥靓女被刻意扮丑。

旅行这样的题材,其实是枯燥的,看似这部电影没有在说理,其实一直在说,最后,看完了之后,会让你去想,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好的。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片子,陈柏霖是其中理想主义的化身。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片子的感觉,是那种你需要静下心来看的那种。没有太多激烈的画面去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心斗争,而把那些东西化解在之后人物走向上。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的感觉,跟好多年前看完《那山那人那狗》的感觉一样,有很多东西要说,可是不知道说什么,但是那种安静的东西,反而更加值得大家去思考。而那些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不过正是那些生命中的过客,你来不及告别,来不及说再见,后会遥遥无期,这便是现实。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6

因为一向找不到人一齐,又不想错过在电影院观赏的机会,拖了这么久索性一个人去看p.s.全场貌似就我是独自观影。

上映到此刻很多朋友都告诉我说这电影看不懂,没啥意思。如今自己看完想谈谈我的理解。

全片笑点很多,看完如果不仔细想想可能就把它当作喜剧片看待了。关于资料在此不做赘述。正片结束很多人陆陆续续都走了,我坐在座位上听着平凡之路,看着黑白字幕,内心突然涌起一阵酸涩。这是一部公路片,我却觉得这段路就好像我们的人生,徘徊不定,迷茫低沉,做好的安排总因为途中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而失掉方向。遇到那么多人,有过信任;有过欺骗;有过爱也有过恨。最终不都是离别,谁不是谁的过客。

我以为浩汉兄弟遍布,之后发现好像只有江河胡生;我以为你们是最好的三剑客,但是伊始就缺了一角;我以为你们是江河浩瀚,一齐跨过海穿过山徒步沙漠,结束的背道相驰却始料不及。故事的开始就决定了如此结局。

之后的之后,你们的故事人尽皆知,怎样却不再相会?是谁说过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但总比情义长。

所以告别的时候必须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成了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人生这条公路曲折复杂,人来人往,你的故事走到了哪儿?期望我们都不会等到分别时才想起拥抱。

后会无期。不抱期望,才愈发珍惜此时此刻。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7

"昨天晚上看了一下大家所谓热捧的《后会无期》,我也来说说我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在我的印象中,韩寒的小说就是乱七八糟的,基本可以忽略读者说这个部分。韩寒写的文章,还是不错的,能够一针见血。如果要我去评价《后会无期》,我还是那句话,乱七八糟,正如韩寒写的小说风格一样——不知所谓。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说这部片很搞笑,我没有跳过,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我真的一次都没有笑过。为什么呢,里面的用词和笑点几乎全部都非原创,而且是那些都已经被人笑到老掉牙不会再笑的老点子了。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火热完全是因为明星效应,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有点淡淡的悲伤,也迎合了最近几年大家都在宣扬一种文化,那就是理想。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文化水平比较高,而且喜欢看文艺片,这部片子你可以完全不看,因为看了也是在浪费时间,没多大的意思。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8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引子

人生是什么?是团聚,还是告别?

当你身处迷芒,不知所措时,你该如何抉择?在异地紧张的浮沉中,虽然有了一定的积蓄,但当初告别故乡时,你是否想过,这告别是永恒的?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新的观念,你还归的了家吗?

你或许曾经跨越山和大海,只为一次体验,一 次旅行,自认为走过世界上所有的路,经历过人间的所有事,但是你却没有走过那条只属于你和你朋友的平凡之路。岔路口与多年前好友的懈逅,两个人都忙于走自己的路,就此别过。

但我想,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条属于自己去追求的道路,有的人追求事业,有的人享受旅行,有的人乐于修行,有的人精于实验……

但你去追求,去享受,总会有或对人,或对物,或对某些抽象事物的告别,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定律。团聚,也是告别;告别,也是团聚。

难以割舍。

无法自拔。

进退两难。

既然你作出了抉择,走上了自己的路,那就努力去追求,去争取吧。但你要记住,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为什么?你也不知道,你看的一眼,是不是最后一眼;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最后一句。

那条路在哪?在脚下。

去吧,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9

韩寒的电影和他的文字一样,淡淡的,偶尔搞笑,却有故事。小灵武史的配乐不错,画面很赞,朴树的歌声如同他的人一样,经历过,才懂得。

很多时候,电影或者书籍或者音乐,在观看欣赏的同时,或多或少会有各种代入感,当我们在各种词句里动作里找到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感同身受,于是便深深喜欢上一个人,一句台词,一首歌或一句话。

几年前看过一本书,《在路上》,那个时候,垮掉的一代甚是流行,崇尚自由不羁,崇尚个人的理想主义,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在路上究竟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如何理解周遭的世界,如何看懂身边的过客。无论是去哪里,都只是想找到生活的意义。

但是,生活本就是现实而又残酷的。江河代表了理想主义,浩汉代表了现实主义,当N___坠落的那一刻,就像是理想崩塌一样,你的偶像是卫星,又能怎样?江河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东极岛变得灯火通明,但那并不是他最初想要的。可最后,他同自己喜欢的姑娘在一起了,便也足够了。

信任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一门课程,就算是信任了一个陌生人,被欺骗又能如何?我们失去的除了财富之外,更是失去了相信的勇气,但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你。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我们的羁绊太多太多,现实总会给彼此重重地一拳,让你学会残酷地成长。

我们在追赶的东西太多太多,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10

首先,很喜欢电影的画面——干净,或者说纯净。相比《小时代》的华丽,我更喜欢这种清新。如果《小时候》反映了当下扭曲的价值观,那么《后会无期》就是一部真实的生活启示录。

一个混子、一个老师、一个傻子的组合就此从最东面横穿到最西边。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从小一起长大、如今在异乡打拼的小伙伴;有通信多年、见面才告诉你残酷真相的亲人;有美丽神秘、为了孩子而捞偏门的特殊工作者;还有看起来很正面、实际上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骗子……

这些人里,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人生中的朋友、亲人、爱人以及过客吗?

周沫说:你们要是混得不好,就再来找我吧!因为若是混得好,你们就不会再找我的。

刘莺莺说:喜欢才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苏米说: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阿吕说: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他们来了又走,或是成功、或是一败涂地,可到底生活还在继续。

当他们从三人行变成双人自驾游之后,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不原路返回去寻找走失的伙伴。可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人生就是一路向前,无法返转头。

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出现的人,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最后的两人背向而驰,徒留“马达加斯加”去做出选择。它不知道它的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就像电影中的歌曲《QueSeraSera》,顺其自然吧!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11

再看一遍《后会无期》,想写一点自己的感悟。

电影台词是一些很朴素的生活道理,很清爽,也给人很温暖。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旅行,在旅途中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在人生的不同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外界的变化我们无法掌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我很喜欢这个词叫做自己。做自己意味着不再去向外界索取任何的物质来满足自我,而是来自于自我定义的人生。真正的快乐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深处。自由,独立也是如此。很喜欢柴静的一句话:给你自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古典老师所讲的:自由=能力-欲望,深入我心。

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让自己的心身平衡,让自己获得自由,让自己能够戴着枷锁跳出美丽的舞蹈。枷锁对于每一个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可能是贫穷,可能是疾病,可能是身残。人最终需要面对的是自我,最终需要战胜的也是自我,只有完善自我,解放自我才有存在的意义感。

对我而言,完善自我的前提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要赢得人生这场比赛,我的三件法宝:耐心,积累和智慧。耐心和积累产生智慧。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远远比不过他人的聪明才干。

后会无期观后感 篇12

一条公路,两种人生。

马浩汉遇人警惕,自以为饱尝人间险恶。当他告别一个个真正交心的或欺骗了他的朋友时,他也在成长。他变得拒绝相信他人,拒绝对这个社会抱有点滴希望。江河说他变得不再乐观,我却觉得,他从一开始就是悲观的。起初之所以表现的激情四溢,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理想的生活里,他以为他很强。他总是嘴上说着要做事业,可他好高骛远,连到底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影片的后来,他仍然自负对江河说,我的朋友遍地都是,而你,不适应这个社会。影片里,马浩汉没有结局,而我想,他的结局,也许从一开始他炸了那房子就是注定的。他的确看得很透,可他未必看的很开,一个看透了却不能看开的人,我不敢去想象他的命运。

江河对人对事不设心防,就像小说里常说的圣母一样,真挚、爱较真,可谁不喜欢一心对已好的人?所以最后,连马达加斯加,那只半路捡来的小狗,都心甘情愿跟着他。他不像社会上的一些“有志青年”挤破头的想往上爬,他愿意踏踏实实的守着自己的工作,去追求他的理想。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如何不成功。他的确太实诚,如冯浩汉所说,不那么适应社会,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不需要多么融入社会的理想――作家,而他把它完成得很好。也许这也是一种对比吧。

影片中有一个很震撼我的片段,便是江河给冯浩汉做的那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这也许是影片中最直白的表现出两人生活态度差异的片段了。江河做的是中规中矩的温水煮青蛙实验,这说明他的心里也是这般纯粹,没有任何外在因素。而马浩汉偏偏在青蛙即将跳出的那一刻给锅加了个盖,说,这才是命运。那副似嘲非嘲的表情赢来了观众的欢笑,可笑完仔细一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多无奈,又是对这个社会抱着怎样的情绪去说这句话?

影片后来,他们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后会无期,也许,从他们入场,就是注定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后会无期》观后感


后会无期观后感

不得不说韩寒团队的宣传手段非常高明,微博营销方式让这部作家转型做导演的处女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不管喜欢与否,都必须承认,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要么80后要么90后多多少少都会听过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甚至早就有诸多人表示一定会去影院捧场,尽管也许比不上郭敬明强大的粉丝群体,但是作为一部未知质量如何就能够未上映先轰动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说明了韩寒作为80后领军人物对于青年一代强大的影响力。

韩寒不愧为一个合格的段子手,我想这个剧本乃至整个故事必定是他的原创,强烈的韩寒风格,独特的黑色幽默贯穿了整部电影,笑点着实太多,影院里欢声笑语不断,而且昨晚观影时我一直都在跟老妹交流,都认可这个电影跟他的上一部长篇《1988》简直如出一辙,一样的操蛋,但也一样的好看——三位女性角色基本都能在书中找到原型,无非是把一个男主人公拆成了书中的三个,因为旅途太漫长,而女性又太多,若只拿一个男主配三个美女,那会显得韩寒太过大男子主义甚至有些渣男,何况这三位女性角色都如同路过蜻蜓点水般稍纵即逝,因此大部分时间这部电影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一个男人太寂寞,两个又太暧昧太过话痨,因此就搞成三个吧,三个男人也可以凑成一台戏么——

当年看《1988》就觉得这书写得好,画面感太强,我总能脑补出各种书中的情节场景,当时就希望这本书能够拍成电影,如今这部电影跟《1988》的相似程度极高,也算是满足了我的一个小小心愿吧——比如书中那个名叫娜娜的妓女,我心中的形象很明确,她不是王珞丹那样,她看起来更像是《苏州河》里周迅饰演的另一个灵性女孩——美美,那会儿的周迅真是美,浑身上下都是南方女子的狡黠和灵气,那时的她应该最适合演这个没读过多少书且总是有很多奇怪想法的绝妙女子,当然还因为娜娜和美美,这两个女孩都多少带了些迷人的风尘气息,一般的女演员未必拿捏得好这个程度,演的太过了难免让人觉得风骚而不可爱,但太端着像个大家闺秀似的又让人觉得不够勾人,选演员真是个麻烦事,好在有周迅,她恰好符合了我对书中那个可爱坚强女孩的想象——

不过电影毕竟跟那本小说不同,韩寒也不想吃老本所以做出了许多改变,这是好事,没有改变哪有进步呢——电影里的经典台词非常多,犀利程度比《1988》更甚,随便一句拿出来都能让许多段子老手汗颜,这就是作家的本事吧,不仅要写出合格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偶尔还要爆出几个金句来唬唬人,眼球经济时代,你的作品太朴实了,哪还有人会扒开外头那层皮注重你的内涵呢?故事情节不想多评价,其实没多少具体内容,看完记得的也是很多零碎的片段,很多分开的不能再聚到一起的单个的人,仿佛都快忘了他们出发时曾经交代过的任务,忘了这次旅途的意义,或者说,它本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韩寒说的,生活不需要心灵鸡汤,韩寒整部电影也在各种讽刺鸡汤。生活大概也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问为什么,更不去追问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到底有什么意义,套用一句电影里的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

夜深了,我也该去睡了,早些休息吧,还有很多没有说的,明天接着写吧,谈谈对这部电影中各位演员的想法。

韩寒后会无期观后感


韩寒后会无期观后感

2014年7月24日,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上映,我赶上了本日最后一场。我走进影厅的时候,广告刚好播完。想不到的是,电影开场的第一句话是影片中的次要人物,这是否是想告诉我们,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主角。

说起导演韩寒这个人物,我是在他成名已久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人们早就已经,把韩寒郭敬明放在一块了。书店里的专柜也把他们俩的作品放在一块。那时候,韩寒也好,郭敬明也好,我都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只问其名而来而已。浏览过后,我把《三重门》买走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因为《三重门》让我感觉到了文学世界的趣味,文字的巧妙,管他什么深意什么水平。《三重门》独特的表现方式让我觉得,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他用了一种不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方式去表达。

回到《后会无期》,整部电影都以“灰尘”作为主色调,人物造型沧桑颓败却又是那么充满活力。台词设计让我感觉,《后会无期》更像是部小说,依然是像他的小说一样,突然会让人忍俊不禁地大笑。我的笑声并不刺耳,因为一阵娇笑声掩盖了我低沉的笑。我转身看看,真想不到《后悔无期》也能有这么多女生,居然占了7成。她们大概是看完《小时代3》再过来看笑话的吧。因为,就离我不远的女生来看,电影看场时根本就没抬头,无聊的玩手机,一副不耐烦欲愤然离场的模样。可是终于到笑点爆金句的时候,她就跟着一起大笑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段子,金句拼凑而成的不知所谓的东西。敢情你们是这样看电影的!)

《后会无期》没有我预期的深情,反而是一种飒飒的悲凉。

江河,这就是个应试教育的悲剧,好像什么都懂,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在旅馆要逃跑时居然还要带着妓女跑,“快跑啊,你不要名誉了!”很傻很天真,却很真情,有血有肉的男子。本是滔滔江河,却甘愿为小溪。

马浩汉,这是个命运悲惨的人,然而他的悲惨不在于他自己说的,做过很多事情,理想无法实现。他的悲惨体现在和刘莺莺在台球室那一段刘莺莺说的话,那些真相。一个自己暗恋了10年的女人居然就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还是妹妹),一个炸弹炸开又一个炸弹扔来,自己父亲并不是航海出事,而是无情地将他欺骗,然后抛弃了他,却又背后求别人默默关心他。说到底,马浩汉的父亲也是个悲哀。

周沫,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这个女子却是决不回头,她追逐自己的梦想,却还没看见梦想的尾巴,却依然坚持,甚至忘记自己家乡(那就把房子炸了)。她见识了世态的炎凉,却也不忘强颜欢笑(如果你们混好了,就不会来找我了)

苏米,一个活在废墟里的惊艳美女,她的一生没有对错,只看利弊。她压抑了自己的爱恨,含泪苟且过一生。

阿吕,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做骗子,确实不容易,人烟稀少的地方是用来打劫的,不是用来骗人的。阿吕至少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故事也未必是假的。正如江河所说的,可能他也有苦衷呢。

他们这么一群追逐世界的人,前路却是布满扬起的灰尘。那些相遇的人,扬起了漫天灰尘,各自在其中,也不知道何事能够相遇。

后会无期,相聚有时。

后会无期观后感笔记


后会无期观后感笔记

上学那会儿同学都不大喜欢韩寒了,因为年代不一样,大家更喜欢些郭敬明的惆怅,还有《男生女生》的诡异。而我跟我的同桌还是一如既往的学习,他迷恋韩寒,韩寒的段子都喜欢背一背,写一写。到有一天我用一张语文试卷的作文给他示范,并且验证了韩寒式思维,他才恍然大悟,开始动摇自己的心,摇摆不定,去崇拜谁。那次作文,我拿了全校最低分14分。题目是《论年幼》。

7.24号我过生日,决定去看看韩寒头一次用视频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样子。我骑着一辆老掉链子的变速车,从南五环骑过南四环,来回30公里去看一部电影。本来就是想走走,这下超乎自己的想象,让自己更爽了。我是从高速公路上起过去的、

电影一开始,我看到了一个雕像立在那儿,让我忧一种孤立于世的感觉,而且那个雕像的造型是那么吊。到现在,我还记得岛上有一个喇叭,里面放着《东极岛之歌》,听到这首歌,我就想敬礼、或者凝聚视线与某一点,让自己看起来严肃并且庄重些,但又说不出自己在庄重什么,或者为什么要严肃。总之就是想敬礼。接下来,我记得是车库里的那辆大众车,听说是从大陆买过来的,停在岛上。浩汉说,道路太窄,车根本开不开。那么,他这车是怎么停到车库里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多,后面我慢慢讲。他们还是把这辆车开始上路了,开始履行了,韩寒作品里头有很多这样的桥段,去履行,开始行走等等。在大陆的第一家旅店里碰到一个裹着军大衣的女子,按我的记忆,那应该是《1988》里的桥段,但军大衣里头并没有大汉,书里头的桥段是他们在大衣里头行房,可能当时制作方口味没那么重吧!!到后来发生的一些警察查房,逃跑的片段。又是《1988》里的桥段。中途浩汉腿麻的那一段又跟《一座城池》里面的健叔很像。

再后来他们在一个加油站给汽油车加柴油的时候,镜头扫了一下房顶,上面有一条狗,我真的不明白那条狗是怎么爬上去的,可能是为了烘托搞笑的气氛被剧组人员刻意放上去的,也可能只是单纯的为了好玩。出现一个动物,失去一个女人。在加油站他们是去了第一个女人。他们继续上路,不断地失去女人,不断遇到动物。而到后来遇到一只常伴的阿拉斯加。里面除了第一个女人不是姐姐类型的,其余的两个一个是通信多面的姐姐,另一个是邻居家的姐姐。都是姐姐,为什么不是妹妹呢?因为妹妹是对哥哥有依赖感的,那样就太大男子主义了,老是带着小姑娘跑来跑去,教一些自认为是大道理的东西会很无趣。而姐姐就好多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到最后没办法在一起,都会以姐姐之类的形式出现在她的周围,而且姐姐本来就很想让人依赖。即使三个人里面看起来最有男人气质的浩汉,也同样依赖着姐姐,看到他跟台球厅的姑娘讲他爸爸的事迹,我觉他他男儿的本质彻底被击垮了。他最后的身影,总给我的感觉是会回头抱一下那个姑娘。可是他没有。他们喜欢姑娘,可是又做不出什么大事来感动女人,就只是看看而已。看看就走了,走了就过了。他们需要女人的关心跟呵护,但并不依赖,这不就正是姐姐跟弟弟的关系么?两个人相互牵挂,但不能终身相伴,也不能去做爱,其实,想做就去做,没人能阻止的。

我还记得有一个镜头经常被用来场景切换,就是高空拍摄车辆行进的那个,在一条直线上,看不到开头也看不到结尾,就那么走着。一路向西,碰到一个摩托青年,一个敢追求自己的人,一个敢冲的人,看似那么有志气的人,最后开走了他们的车,不仅女人离开了他们,连车也不牵挂他们。更何况一个认识不久的骗子?浩汉跟江老师就那么着走在沙漠上,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就是温水煮青蛙的那段,他们用真正的实验验证了教科书的错误,这是在讽刺学校的教育制度么?而青蛙最后要逃离环境,浩汉用锅盖盖住锅,告诉江老师,现实不是你觉得不安就可以逃离的,现实就是你感觉到不安想逃离的时候我弄死你。这确实是现实,现实的无情,什么友情,都消失殆尽,有的就是残酷,别否认现实是血淋淋的。他们还是没有停止,没有后退,继续前进。他们如果有别的选择,也许会后退或者做选择,但是他们没有,只能继续往前走,去江老师任教的学校生活。江老师最后到了。而浩汉就那么走了,在没有出现,那个从剧始到剧终都看起来很屌的人,到最后却成了最没有结果的那个人。他有一身热血,却不知道要泼洒在哪里,才能燃烧一片大地。他可能最后又去找那个打台球的姑娘了,但事实告诉我,他一个人,怎么走回去?出租跑四年,长途车跑3年,幼儿园保安做一年。这还是现实,出去一趟大城市,观念总会变的桀骜不驯。他立志改变,最后却连音讯都消失殆尽。

而江老师,那个最没有特色的人,却出现在了剧终。说明他是最没有故事性的一个人,他的事,都被说的明明白白。到后来,导演还是没让他走出去,而是走出去又走回来。至于胡生,可能我们一直都没在意他,我就一直没有在意他,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他给我的存在感,仅限于广播中的寻人启事。

公路,行走,本身就让人习惯性的产生思考,思考的不同,改变的也不同。你们没有走过丝绸之路上最荒凉的那段路,除了沙漠,就是隔壁,风呼呼地刮着,那里何止的无人区,可能连条动物都不曾出现。这就会让人产生思考,人生,自我,价值,生长。都在思考。这就叫自我哲学。

韩寒拍这部剧,我看到的最彻底的东西,就是他把自己写的小说跟自己喜欢的事物,人,情怀,都展现出来。但还是跳跃,一下子展示太多。就显得仓促。剧中出现了汽车,他是赛车手,爱赛车,用汽车来做渲染,而且这辆汽车无照驾驶了那么久都没被截,有一幕还是从警察的眼皮子底下开过去的,也没事。这不就正是赛车,拉力赛,公路赛的那种洒脱么?我就超车,就不挂牌,任我开!我要到终点去,怎么了?!然后还出现了姑娘,男男女女的事情最难说了,但姐姐弟弟就容易了。我也曾今跨越1500多公里去找我的姐姐,就只是简单的见了一面,而已。剧中也出现了摩托。韩寒也喜欢摩托。里面也有台球,也有写小说,也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理想。这不正是在诠释他自己么?我说的比较自我,这就是我看到与认识到的《后会无期》他道别的不在电影里头,而是自己。我觉得,他自己的情怀,真正体现到的,就是在浩汉身上。情怀,我们都需要情怀。24号我正好过生日,自己很文艺的给自己买了一个提拉米苏庆祝。然后又去游泳。想象自己是只青蛙,等到自己蛙泳呛了很多水后,才意识到青蛙是两栖动物。相比起电影,我觉得自己更屌,也更小人物。我开着导航,去影院看电影,等抬头不在看导航的时候,我已经上了京港澳高速公路,从南五环骑车到南四环,出来后又骑了很远,全程30.公里,我花了一个半小时。铁人三项,我做了小两项,也同样很有成就感,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认为很有种的事里头,而往往忽略别人的关注与看法,对自己讲,别人的看法不重要,这就是我。一定程度上,这些话是很傻逼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话的真实性。我在高速公路上骑自行车去看电影,中途差点后会无期了。但那确实是我过的最拽的一次生日。我也有伟大的梦,但我更喜欢做自己,我不像韩寒,也不追韩寒。我做自己,不会让自己生活过的粗糙。我喜欢细节,更喜欢掌控全局,这就是我。

我也同样是17岁辍学的,那年很多同学说我在效仿韩寒,事到如今,过了一年多,我不得不说,有一句话,还真的事那么回事“很多看似英明的事,实际上都是被逼的”我不得不放弃大学,不得不跟家里增加矛盾,化解矛盾。并不是自己太傻太天真要去较真,而是不较真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存在性。牺牲了很大一部分,才迈出做自己的第一步,勇气任然在。

在这里,我奉劝一下那些不想念书也想效仿韩寒的孩子们,你们是多么的幸福,都有学上,有学上,就晚一些看到社会的残酷,多保留几分天真,让自己更傲些,更年轻些,不要像我这种高考弃权的人相提并论,我的生活照相很丰富,但你们做不来,你们缺失的,是绝对的勇气,而不是迈一步的勇气。

观后会无期有感


观后会无期有感

昨晚和室友一起去看了《后会无期》。这是我第二次进电影院,第一次是和高中同学一起看的成龙电影,两次都是别人请的。作为一个本身不怎么爱看电影的人来说,写影评是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好多年没读书,文字水平早已呈几何倍数下降到极限了。顶着剧透的板砖和跟风狗的名头,还是想从个人非常不专业角度写一点观后感。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觉得整个影片笑点十足,室友更是夸张地大笑到全影院都在看他,但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文艺片。导演不愧是玩弄文字的高手,影片兼顾到了爱热闹的人和文艺青年的口味。比如,冯绍峰饰演的浩汉一边很文艺地感慨“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一边用火把点燃了那栋破房子,当三个人站在外面看着大火吞噬房子时,不知谁说了句“你把煤气罐搬出来没有”,浩汉似乎用一脸煞笔了的表情弱弱回了句“没有”,然后听见巨大的爆炸声……

此外,导演用一种平缓的方式懒懒散散地为观众铺设剧情时,却始终有一根悲伤的线拴住观众。浩汉引以为傲的父亲骗了他,从小暗恋甚至穿越大半个中国找到的女孩是同父异母的姊妹;江河头次在宾馆一见钟情的苏米是假装妓女骗钱的骗子;遇到警察查房忙于逃跑的江河和浩汉把胡生给弄丢了;失魂落魄两个男人在路上遇到相同境况并与之相谈甚欢的摩托车手又在长长的荒山公路上骗走了他们的破车;甚至连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随着发射失败的卫星一起坠落到沙漠里。最后两个人一条狗在卫星残骸边分道扬镳,浩汉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这些年,我交了很多朋友”也变得辛酸。江河常说“我们的世界观不同”,浩汉反驳“你都没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可浩汉的境遇最终又印证了电影里另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影片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江河想告诉浩汉一个道理,于是给他做了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水温高了,青蛙在挣扎,江河正想对浩汉说教,浩汉拿来锅盖嘭地一声把锅捂上了,说“这就是现实”。看到后面,笑点依旧存在,却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观众变成了青蛙,被导演用温水煮了,于是笑出了泪,泪水泛着酸,无力而感伤。

亏得电影在上映前就公布了朴树相隔十年的力作《平凡之路》的MV,影片结束并且打出字幕时已经有一半观众离场,剩下的一半观众还是等到了最后几分钟的歌曲。事实再一次证明,作为一部文艺片的导演,韩寒愣是把文艺发挥到最后一秒,不能不算是诚意满满的良心之作,值回票价。不,比起最近几部商业片、广告片超高的票房,《后会无期》简直可以算超值。

《后会无期》影评1000字


《后会无期》影评

《后会无期》是我第一部一个人去看的电影,看过简介后曾以为这仅仅是一部讲述分别的文艺片,想一个人体会一下,结果看完之后才发现远不止这些。大家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或褒或贬,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对于像我们这种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显然是有教育意义的。
犀利的语言,出人意外的情节构成了这部影片的亮点。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出生在东极岛的三个人。其中大哥马浩汉在外闯荡多年,认为自己可以应付所有的问题。江河,从未出过岛的中学教师,但却被分配到几千公里外的大西北支教。而我名叫胡汉,十分崇拜浩汉哥,以他唯命是从。两人为了送江河到西北,开着浩汉攒钱买的汽车离开了东极岛,开始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在浩汉看来,路上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阻碍,毕竟自己已经闯荡了多年。但最后却被一句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而打碎理想,不仅如此,看到自己多年的笔友竟然是自己的妹妹,而且与妹妹相比之下,自己却显得如此幼稚这种种的遭遇,让自以为成熟的浩汉逐渐失去了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认为自己知识渊博,得过奖,有许多的成就殊不知在他人眼里却是一个幼稚的孩子。许多人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便难以适应这个社会,觉得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发觉这个社会是如此的残酷,自己是如此的渺小。面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自己无力抵抗,最终也只能随波逐流但是,在西行的一路上,江河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番样子。表面上看,他处处维护骗子,为了苏米,差点把三叔的手夹断。。。。。。为了阿吕,与好兄弟浩汉大打出手在常人看来这似乎是有点傻,但也正是这点傻气,也感动了苏米,感动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这种带有傻气的人。越是尔虞我诈,人们越是只能随波逐流,也许只有像江河一样的这种傻子才能正自己的本心生存下去。也许故事的最后,江河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但是他所做的事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此外,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这种精神一定还会流传给许许多多的人。
这部电影除了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鲜明的特点之外,犀利的语言也是另一大亮点。也许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许许多多无奈,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获得好评的一大原因。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这句话道出多少人的心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正因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才会害怕别离。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唯有在离别时多看一眼,才会在心底有些许安慰。除此之外,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确,从小到大,我们听过了无数的道理,却依旧为了生活而忙碌,而奔走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听过这些道理便会过好生活,要是这样,人人只需读读些许道理,便可衣食无忧,这显然是不大现实的。但是这些道理并不是不无用处。有的可以教会我们待人处事,有的会引导我们怎么去正心诚意或许道理不能直接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利益,但是相信在整个人生中一定会占据一个重要作用。整部电影的经典台词还有许许多多,每一句都能发人深省,因为这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这便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一大原因。
也许在人们的预想中,故事会是一个好的结局,但是韩寒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没有真正地公布结局,而是以一种想象为结尾,把真正的结局留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想象,体会一场后会无期应该是怎么样的。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毕竟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观后感


后会无期观后感

一条公路,两种人生。

马浩汉遇人警惕,自以为饱尝人间险恶。当他告别一个个真正交心的或欺骗了他的朋友时,他也在成长。他变得拒绝相信他人,拒绝对这个社会抱有点滴希望。江河说他变得不再乐观,我却觉得,他从一开始就是悲观的。起初之所以表现的激情四溢,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理想的生活里,他以为他很强。他总是嘴上说着要做事业,可他好高骛远,连到底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影片的后来,他仍然自负对江河说,我的朋友遍地都是,而你,不适应这个社会。影片里,马浩汉没有结局,而我想,他的结局,也许从一开始他炸了那房子就是注定的。他的确看得很透,可他未必看的很开,一个看透了却不能看开的人,我不敢去想象他的命运。

江河对人对事不设心防,就像小说里常说的圣母一样,真挚、爱较真,可谁不喜欢一心对已好的人?所以最后,连马达加斯加,那只半路捡来的小狗,都心甘情愿跟着他。他不像社会上的一些“有志青年”挤破头的想往上爬,他愿意踏踏实实的守着自己的工作,去追求他的理想。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如何不成功。他的确太实诚,如冯浩汉所说,不那么适应社会,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不需要多么融入社会的理想——作家,而他把它完成得很好。也许这也是一种对比吧。

影片中有一个很震撼我的片段,便是江河给冯浩汉做的那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这也许是影片中最直白的表现出两人生活态度差异的片段了。江河做的是中规中矩的温水煮青蛙实验,这说明他的心里也是这般纯粹,没有任何外在因素。而马浩汉偏偏在青蛙即将跳出的那一刻给锅加了个盖,说,这才是命运。那副似嘲非嘲的表情赢来了观众的欢笑,可笑完仔细一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多无奈,又是对这个社会抱着怎样的情绪去说这句话?

影片后来,他们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后会无期,也许,从他们入场,就是注定的。

观看《后会无期》观后感


观看《后会无期》观后感

因为一首歌词而决定去看这部电影,开场的第一段台词就让我们笑出了声。可是我却不认为这是一个故事,我更愿意相信这部电影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散文。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没有牵强到一起的逻辑线索,却让我感受到自然而然的呼应与完整。这部电影叫做《后会无期》。

没有煽情的泪点,人物每段窘迫的遭遇让人笑的同时心中隐隐的纠结,仿似自己也在路上,自己也会面对这样的窘迫,自己或许比片中人物更容易心灰意冷。这是比眼泪更有力量的情绪,是男人处理窘境的方式。

每个段落都能自成一篇,讲述着“旅行者”们路上不同阶段对爱情友谊事业亲情等的不同感悟体验。最喜欢的是三个男人在沙漠里的一段。刚刚笃定的彼此信任,无情的被背叛,两个男人的反应完全不同:江老师先感觉到了怀疑,而真到怀疑被证实了江老师反倒坦然接受和宽容;见多识广的浩汉哥相信阿吕,可真发现被欺骗了却愤愤痛苦(当然,如他所说车是他的),有点儿玩儿鹰的人被鹰啄了眼的懊丧之意。在看到发射卫星的火箭空中爆炸了以后,两人默默捡起行李继续同行,这个设计很有意思:看火箭发射送卫星上太空是阿吕和亡妻的心愿,他偷了信任他的旅伴的车去赴的约定就那样殒灭了,他的绝望我们在电影里没有看到,但是他失去了他本来所有的一切的感受我们却体会到了。阿吕不能再回头与这两个旅伴倾诉心声也不能再继续追寻他的目标,甚至他偷盗的行为也会在心理上使其背负愧疚……看到空中炸裂的火箭,浩汉明白了欺骗了他们的阿吕的结局,所以他释然了……这段使我想起一个曾经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常说的一句话,“人生总是事与愿违”,这谶语般的悲观感悟啊,也是一个男人的心声。

喜欢台词的精练。虽然很多台词不是因为故事情节牵引而出,感觉更像是讲述人要对观众说的衷心提醒,只希望有缘人能够领悟其中的意思。所以,即便我认为人物的设定不足以说出如此深奥精练的台词时,我也不会觉得矫情做作,而能理解这个瞬间此话出现是必要点睛。例如,刘莺莺(袁泉饰演)一个出社会早,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混社会开台球厅的女老板,对于“喜欢就是放肆,而爱就会克制”这种深刻感悟我绝对相信她会有,越是经历的多见的多越能有如此的感悟,但是作为她能说出这精致如格言般的话我却是不相信的,但是我仍然不觉得这话出自她口有什么不对,这种感觉很奇妙。此句台词一出便是这个段落的结束,而我则被引导着沉默的想了想过往我有哪些放肆又有哪些克制,未来我如何分辨放肆与克制。这才是导演想要的吧……

主题歌与配乐。主题歌的歌词是我决定来看此片的关键,散场以后我和朋友打趣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朴树这首《平凡之路》的MV,一笑之余,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和这首歌的意境如此的契合,相辅相成,互为注解。片中的几处配乐都很舒服,除了那段《西游记》女儿国的插曲,还有这首《WhenIwasjustalittlegirl》,是在没有女性人物明确阐述的影片中,通过歌曲来阐述的女性视角人生观爱情观,或者,是男性眼中的女性人生观爱情观。其他配乐,在开场的诸多故乡风景中舒缓的音乐,路上森林、公路的配乐让人感受到如片中人物一样的,即便不如人意的际遇也能有轻风拂面心旷神怡的风景,人总还是应该要乐观些。

最后,一个忠于自己安守自己,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实践自己的目标诺言的,看上去最不被给予厚望的江河老师,在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愿望,事业愿望,友谊愿望后,甚至对于故乡的美好守护的愿望,也都实现,还顺便治愈了一班同行旅伴的创伤。相信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导演本身的经历,表达了他想告诉我们的他的经验,即便冷幽默和随时会发生的窘迫是通篇的色调,最后的完满是用冲破了一切的困境,忍耐了一切的寂寞,笑纳了一切的无视,理应得来的完满。此片的正能量就在于此了。

我们是看完所有字幕出完,听完了整首片尾曲才走出影院的。这不是一部故事片,这是一篇讲述男人一边成长一边成熟,一边跌撞一边前进,一边失望一边希望,一边怀疑一边相信的,似乎是三五好友微醺后对人生路的感悟与诉说的散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旅行者”之路的感受,是一首有忧伤有欣喜有疼痛有安慰的诗歌。

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在文艺和票房以及共鸣上都能得到完满。

后会无期观后感1000字


后会无期观后感

这部电影算不上最好的青春片,算不上一部承上启下的中国电影,只能说一部优秀的导演处女作,只是现今、眼前、当下圈子里最好的青春片,用郭德纲的话说,不是我拍的好,都是当下同行衬托的。用韩寒的话说,中国烂片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才有信心拍的。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事实。他真的刚好超越了眼前这帮烂片而已。他曾经评价过《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以为他的目标是超越姜文的处女作,现在看来,这些只是我对韩寒的单相思。是我错了。

如果要给个最高的评价,他是超越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青春》的。超越点在于,他跳过了审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式温水煮青蛙的青春故事,几个年轻人,生活在中国的底层,不愿意复制千篇一律的生活,各种放荡不羁,对制度的抵抗,再加上上映前中国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光电绝对不会轻易放行的,导演一边打擦边球一边设计这个擦边球的姿势一定要帅,要酷,还要擦边成功。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擦边球而使球掉在地上。

三个年轻人不甘庸俗,驾车从东土大唐出发,一路向西,挑选一次疯狂的旅程,以为可以取到人生真经,一路打怪,坎坷不平,最后妥协,回归平凡。

有些青春之路,你还没有去走的时候,以为一路上铺满了玫瑰花,激情愤凯,高歌猛进。当你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路上铺满荆棘,他是一具美女的尸体,你越过红唇,辛辛苦苦跨过两座山峰,最后掉进深不见底的阴沟,激情退却,回归平凡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那条青春之路摆在那里,如果你觉得危险,可以放弃,就当没看见过,一生都停留在柴米油盐之间。你也可以冒险去探索,慷慨的为自己的青春买单。你认为没有疯狂过可能会一生后悔,遗憾比失败更悲伤,虽然回过头来,那些平凡的人过的更好,自己却不得善终,但是你默默的安慰自己,至少曾经屌过。

理想主义者、文艺青年、愤青、行为艺术者、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词语已经渐渐的沦为贬义词,甚至成了骂人的词语,这些情怀元素用在电影里或者小说里或许还有些兴奋,拍的好点还有些浪漫,感动(比如后会无期),能够在电影院代入自己感动几个小时,如果现实中实践起来的话,必定遭人鄙视之,总有冷嘲热讽告诉你,别傻了,该交房租了!

有些人来到世界上,总是不安分的,他不想浪费这一颗精子和卵子给予他的机会,总想搞出点大新闻,曾经啊我和某某妓女谈笑。哎,不说这个了,一点都不好笑,说多了,反而想哭。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谈起那些年我们嫖过的妓.女,渗出来的全是凄凉。

关于电影里的幽默,现今的喜剧片,有两种,天生的喜剧片,比如泰囧,人物设定本生就是为喜剧设定的,徐峥王宝强两种性格的碰撞,出现了喜剧的效果。一种是智慧喜剧,这种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他不是主题,有些幽默的出现甚至会事先让人顿一下,然后才笑出来。打个比方,美国发新闻说发现某国家的试管里正在试验核武器,普京调侃说,式管里装着洗衣粉也说不定。这部电影里的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我很喜欢。

电影里的句子让我很失望!每一次的人生哲理性的句子的出现都很突兀,总是冷冰冰的出现在剧情里,甚至没有前因后果,仅仅只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悲情,如果说一段句子引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故事引出一句名言都很好啊。要知道有些牛逼的导演拍出了很好的故事都没有矫情的说一些句子,那些闪闪发光的故事就足够表达句子的魅力了,这部是写散文啊。哎,也许这就是商业上的妥协吧。

电影画面。那画面太美,要花钱才能看。

结局,故事没有结局。这故事是一口仓井对天空的情义,只配有仰望的资格,永远得不到一个结果,雨过天晴偶尔有云彩投射到井里,晃啊晃啊,日复一日,熬过一段岁月,仓井对空,无解的,平凡的,就结束了。

后会无期观后感500字


后会无期观后感
知道韩寒要拍电影的时候,可能我第一个心思是,让那些小时代的影迷好好的反省一会。
但在最后那一刻,我不知道电影给我一种什么感觉,或许有人说得对,这部电影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它叙事的手法不成熟,韩寒想通过一个大舞台去告诉人们一些东西或者希望能让人在思想上产生一些碰触,韩寒在电影中利用对白去告诉我们他的世界观他的道理,却难以用画面,动作,情节去传达,像是直接硬塞一些东西给我们,但是后面自己想想,你能想到更好的情节,动作或画面去表达我某点感悟吗,答案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当然我特别喜欢亲切的金子这部影片的故事叙事手法,穿插式的方式让人一步步明白真相,话不多但画面所传达的东西却能让人更进一步的去深思,王家卫的电影在这里是我认为是最好的。
这部电影也有我很喜欢的地方,特别是里面的配乐,陈乔恩在和他们分离后继续演一个等待枪决女学生,并且只是十来个背影中的一个,继续过着演路人甲乙丙的生活,王珞丹在旅店响着手机铃声的那场,张汉良把车就这么开走了,还有最后那句,看过这世界又如何.
拿韩寒和郭敬明作为对比,韩寒的情怀郭敬明不是不懂的,甚至是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情怀他可能不比韩寒少,可能郭敬明太明白生活是生活,可能希望他的内在世界不被打扰也不想去引导一些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开窍的人,但韩寒不同,他需要一个电影舞台去传播,我们可以说韩寒更具有责任感,他想让人开窍,去体会这么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给人带来不单单只是物质,生活本不属于所有人,但也不能袖手旁观,电影的最后他们游历完说看过这世界又如何这个是最能碰触到我的,我在想郭敬明是不是有这么一种情绪,这世界你看过了,那又如何,你以为你不一样了,但其实大家都一样..
初为文艺青年的人大致上都有这么一种情绪,他们不明白那些事事都没法碰触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人,但还是努力去说服他人,因为他们觉得有这样的情怀或者感悟能使人活得不一样或者自认为有意义,我欣赏一些文青,但时间一长,还是更喜欢像梁文道刘瑜那类的人。

观后感《后会无期观后感700字合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后会无期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