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 地图 >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14 来源:互联网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4篇。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让我们观影变得更加便利。通过其中难忘的情节能获得不少新的感悟,这个时候可以将观看作品时的启迪总结成观后感,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为此,我们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功勋》袁隆平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篇1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先生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事业,取得了全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誉和敬仰。

袁隆平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在悲痛中缅怀,在缅怀中激发奋斗的力量,在科学事业上勇闯新路、勇攀高峰,在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行动中砥砺前行、永不停歇。

创新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制胜法宝,是任何一项伟大研究成果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刚刚涉足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还是持续60年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先生所坚持的就在创新中探寻新的方法与路径,在创新中找到新的方向,收获新的希望。在“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时,他敢于质疑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历经无数次失望与失败,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直击杂交水稻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禁区,在该项科学研究的“无人区”找到了一条杂交水稻研究的创新之路,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其后的杂交水稻二号、三号成果,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海水稻试种成功,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每年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袁隆平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创新素养,才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行动先驱者,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之路是一条崎岖的曲折的山路,只有埋头苦干、不畏艰辛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研究杂交水稻,广袤的农村大地就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室,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时间。人们经常看到袁隆平先生挽起裤腿到稻田中间寻找可供杂交研究的“特殊”水稻,在炎炎烈日下观察新型水稻的长势、分析实验品种的优劣。即使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袁隆平先生的双脚一刻也没离开他深爱的泥土,没有享受片刻的清闲。为了方便在田埂上行进,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依然驾驶着摩托车在田埂上行驶。在袁隆平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如果说是创新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凝聚成了他伟大的研究成果,那他毕生扎根农村,与泥土为伴的科学精神,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只有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坚守枯燥的研究人生,才可能将毕生的心血献给他深爱的人民。因为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袁隆平先生获得了无数至高的荣誉。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可是,在袁隆平先生心里,尽管十分珍惜珍视这些荣誉,但他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最喜爱的一个称呼是“农学家”。正是这样一位“农学家”,以他大功至伟的研究成果,被农民兄弟尊称为“米菩萨”。这样一个“特殊”称呼的背后,凝结着袁隆平先生一生从不停歇的追寻足迹,也是他谦逊品格的最好诠释。

千古流芳人敬仰,精神谱写万年春。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一路走好,人民会永远怀念您!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篇2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黄志忠饰)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

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功勋人物鞠躬尽瘁、从不计个人得失,正如预告片里张富清说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勋人物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像预告片里黄旭华说我相信我的计算,如果错了,我负全责。经过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也会更加强大。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终极预告片将功勋们掷地有声的话一一道来。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篇3

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功勋》袁隆平观后感 篇4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同x某大学师生分享了自己感悟总结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秘诀。袁隆平院士成功的八字“箴言”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同样需要新时代的组工干部仔细品味,并将其当作人生和事业的“格言”,在平凡的组织工作实践中奏响“人生交响曲”。

坚守“学无止境”的品质,丰富“知识”开拓“责任田”。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知识是成就事业和梦想的基础”,他对于杂交水稻的梦想,源于自己对饥饿的记忆,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秉承“学无止境”的品格,坚持以雄厚的遗传学专业知识做基础,才能够实现在水稻育种研究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创新和勇攀新高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需要时刻保持“知识恐慌”和“能力危机”,时刻强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意识,学习袁隆平院士“学无止境”的品质,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务实管用的现代科学知识和博大精深的党建工作理论,夯实成就组织工作梦想的基础,真正用丰厚的知识底蕴,开拓组织工作的“责任田”,不断提升新时代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坚守“不辞辛苦”的意志,挥洒“汗水”浇灌“幸福果”。眼下已是“90后”的袁隆平院士仍然保持“不辞辛苦”的意志,经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到x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那一蔸蔸沉甸甸的稻穗是他难以无法割舍的牵挂,是他让全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承诺。只有让汗水伴随着实践和奋斗,才能让实干和苦干结出幸福的果实。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强化“不辞辛苦”的意志,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放”下架子、“心”近基层、“身”入基层、“情”洒基层,时刻记挂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同人民群众介质心连心和心贴心,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诠释为民情怀,用“辛勤汗水”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笑容”。

坚守“敢于突破”的思维,激发“灵感”培植“新品种”。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被固有思维局限,导致失败放弃,错失了发展机遇。而袁隆平院士却一直甘于当好开拓创新的“有心人”,就是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新机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打开了研究突破口,最终培育出造福全人类的杂交水稻。灵感如同思维的火花,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进入新的境界。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强化创新意识,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的大局中去思考,敢于突破自我,使组织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步。要善于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做到既不迷信前人做法,也不盲从已有经验,坚持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作出判断,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工作实践中的“灵感”创新组织工作的“新成果”。

坚守“胸怀天下”的情怀,把握“机遇”展现“新形象”。曾经在_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这段并不流利的英文致辞,上传到网络后迅速被广泛传播,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自觉涵养家国情怀,紧紧扭住理想信念“总开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组织工作事业之中,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管苦辣酸甜,坚守精神家园,信守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在干事创业征程中把握“机遇”,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精准发力选干部、配班子、强组织、聚人才,展现组工干部的新形象新作为。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如今贩卖“成功学”的人很多,但袁隆平院士总结的“成功学”言简意赅、入情入理、令人深思。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唯有做奋斗者、有心人、实干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只争朝夕的行动者、脚踏实地的奔跑者,才能在组织工作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闯出一番天地。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热门观后感】功勋观后感袁隆平范文锦集(5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观看一部影片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在观赏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从一个好的作品可以看出,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一些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地方,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把自己欣赏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热门观后感】功勋观后感袁隆平范文锦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功勋观后感袁隆平(篇一)

电视剧《功勋》前段时间热播,收视率高涨口碑极佳。该剧用不同的叙事风格,生动、清晰地描写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的人生故事。该剧总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每一个故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观看完《功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不论是做国家领土的守卫者还是国防事业建设者,不论是做“男女同酬”推动者还是做抗疟新药的研发者,不论是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还是粮食增产的助力者,心中想着念着的始终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强。他们的梦想不止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将个人理想与共和国命运紧密串联,用行动诠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为国,为民,为全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梦想的实现而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们坚定执着,饱含激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生的承诺,执着追求,持之以恒,且百折不挠。我们要学习他们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我们要礼赞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向时代楷模致敬。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人格力量高山仰止,中华民族一路苦难辉煌历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这些功勋模范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默默付出、日夜奋战的每一位参与者,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为炎黄的优秀子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楷模,志存高远、求真务实,拼搏奉献、勇于创新,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勇攀事业高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做出优秀的成绩,努力为河北交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功勋观后感袁隆平(篇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1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勋观后感袁隆平(篇三)

《功勋》观后感【一】

近日,电视剧《功勋》在黄金档热播,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与新中国奋斗史联系起来,诠释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广大年轻干部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坚守“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情怀,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屠呦呦团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成功发现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百年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年轻干部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立场贯彻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永远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定“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勇气,尽职尽责“担使命”

孙家栋等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黄旭华等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初心不改克服万难,最终成就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年轻干部就要多经历一些险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搞明白症结,破解难点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实”

17岁的李延年面对饱受过贫穷和战乱之苦的家乡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他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参军更为荣耀,始终觉得:“打仗不能怕死。”24岁的张富清面临“是带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回家过日子,还是跟着共产党去奋斗”的人生抉择时,果断选择后者:“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他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新时代新征程上,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年轻干部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书写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功勋》观后感【二】

《功勋》当看这部电视剧时,我有一种使命感,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使我们的国家强大,富强,人民幸福,富裕。我们当前的社会太需要这样先辈们的为了自己的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那么艰难的时代,上至科学家下至普通的战士,后方的家人,为了自己的祖国强盛,甘愿付出一切的一切而无悔。

功勋观后感袁隆平(篇四)

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功勋观后感袁隆平(篇五)

《功勋》在祖国72岁生日期间播出,意义非凡,它在告诉我们,经过了72年风风雨雨,今天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个李延年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于敏和黄旭华们用智慧拼搏出来的,是像有张富清这样基层干部,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争取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不管是李延年还是张富清,不管是于敏还是黄旭华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尽忠,为前辈尽孝,为人民服务。

我们从李延年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军功章,而是他那种为了新中国“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和气壮山河英雄气概。

我们从于敏身上读懂了,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地砥砺前行,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从张福清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众多优秀品质。他不畏牺牲,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他可以挺身而出,不惧生死,奋勇杀敌。他不争名夺利,告别军旅退役转业时,他不恃功而傲,主动要求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地区奉献一生。

我们从黄旭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讲真,《功勋》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都知道,“共和国勋章”,是以共和国的名义对英雄与先锋致以的最为崇高的敬意,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勋章背后的巨大贡献与艰苦付出。《功勋》以写实的手法,彰显着功勋们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与情怀。作品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表达,在每个单元剧中,用独特的人生“切片”展现英雄与先锋的高光时刻,让这些在国家史册上闪闪发光的名字走向普通大众。想到他们就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这才是真正中华脊梁!

[荐]《功勋》屠呦呦观后感精选4篇


我们在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时,到影片结局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观后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心得体会,我们观摩某作品后内心得出的感悟而写作的内容。观后感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究竟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为满足你的需求,编辑特地编辑了“《功勋》屠呦呦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功勋》屠呦呦观后感 篇1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一步步战胜困难她用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奇迹,造福了无数疟疾病人。她就是电视剧《屠呦呦的礼物》中的屠呦呦。

电视《屠呦呦的礼物》讲述了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用几十年的时间坚持寻找抗疟疾的药,后来终于从中草药中分离出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故事。

坚持是屠呦呦走向成功的第一个台阶。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条件多么辛苦,无论经历多少次试验失败,她都没有放弃,甚至不惜以身试药。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一步步走向成功。其实,在学习的路上,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求真是她走向成功的第二个台阶。剧中屠呦呦和她先生拣绿豆的时候,她的先生说世界有黑的,有白的,还有深深浅浅的灰色,而屠呦呦却说在科学中,黑色就是黑色,白色就是白色。这让我感受到她对科学的求真精神已经深入她的骨髓,与她融为一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是屠呦呦不断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她知道方法总比困难多,她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研制青蒿素,她坚信离实现目标不远了,她坚信她多一些努力就能早一些解救受病痛折磨的人们。

这种对梦想的坚持,对科学的求真、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

《功勋》屠呦呦观后感 篇2

屠呦呦的特别之处不可取代

电视剧《功勋》聚焦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通过八个单元的功勋人物故事脉络巧妙串联出国家的发展脉搏。郑晓龙表示:我们是要把《功勋》的事迹,特别是他们高光的事迹拍出来,把他们的魅力、精神、忠诚、执着、朴实拍出来,呈现给观众。谈及观众会对角色如何评价,郑晓龙说:我希望他们至少通过《功勋》的播出了解功勋人物,从中了解党和国家在提倡什么,在鼓励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屠呦呦的单元侧重点在于对抗疟药物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为了让观众看到一位更加丰富立体的科研工作者形象,王小平用镜头记录群体中个人的不同点,她表示:首先作为文学艺术创作我们写的是那个人,就是她跟别人的差异化,屠呦呦有不能被取代的地方。她身上有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专注,甚至是执着。因此在剧中,观众看到了一个在工作、家庭中都反差大且别具一格的屠呦呦。比如,她一心扑在研发治疟药物上,生活中柴米油盐主要由丈夫操持,甚至没时间照顾孩子。王小平表示:屠呦呦这个人物很多特点表现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但是导演觉得这些就是角色的特点。屠呦呦的形象其实也是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缩影。

以人物特质还原功勋本色

电视剧《功勋》根据真实人物进行取材,为了能够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郑晓龙有着自己的想法:电视剧要抓到功勋人物的特质,通过与众不同的表演体现出功勋人物。剧中,屠呦呦戴着眼镜、梳着学生短发、专注工作不善言谈,在周围人看来,很是特别是别人眼中的另类。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屠呦呦回家总会忘记带钥匙;说好的接孩子放学,却因为工作被抛诸脑后;因为忘我工作,疏远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让父亲一直耿耿于怀;好不容易有时间看望小女儿,却买错鞋、坐过站。显然,这样的屠呦呦是观众难得一见的,也是郑晓龙和王平最想表达给观众的有烟火气的屠呦呦。

为了能够演好这一角色,周迅在拍摄之前就通过影像资料仔细琢磨了剧中同时期屠呦呦的状态,并用心揣摩人物的每一个小细节。从走路的形态和步伐,拎包时候的习性,到撩头发的细微动作等,都被周迅在剧中细致的复制下来,用王小平的原话评价就是:演的非常好。我们在想如果当初没有选周迅是不是会造成我们一个极大的遗憾。对屠呦呦身上这份灵气的把握,周迅获得了郑晓龙和王平的一致认可。

共情书写真人真事

铸就坚守初心的底色

作为《功勋》总导演的郑晓龙唯独挑选了《屠呦呦的礼物》这个单元亲自来完成,这其中的最大渊源来自于他的妻子王小平。后者的母亲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创始人之一,其单位也是屠呦呦523工程的协作研究单位。正因为有了如此奇妙的渊源,郑晓龙在拍摄上可以说更为上心。写出他们真实的事迹,这是一个比较难得地方。

对于屠呦呦,大多数人知道她是源于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成就。其实,在获得这份荣誉之前,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将这样一个并不是很擅长生活,但在学术研究严谨、不惧困难、拥有革新立场、崇尚学习和专研的科学家形象立体丰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成功引发众人的情感共鸣。

对于该剧想要传达的意义,郑晓龙直言:观众看了以后就会有所触动,原来我们的先辈、前辈是这么干的,有传承的意义也有认识的意义。王小平也表示:把活生生的一个人物写好了,人们才会共情。从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去解释这个人物和解释这段故事,能发掘出来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功勋》屠呦呦观后感 篇3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

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变老。

题记

趁着周末,我看完了《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屠呦呦在523课题组研究抗疟中药到成功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在研制过程中,屠呦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由于一个组员的疏忽,实验室发生火灾,几年的心血化为废墟。屠呦呦虽然很难过、很痛心,但她忍着眼泪,没有责怪当事人屈光明,而是主动承担责任,说:是我管理不到位,如果要说责任是我的责任还及时总结这次事故教训,忍着泪水为大家打气鼓劲。然后开始每日每夜地赶时间新建实验室,继续青蒿素的研究。是啊,心中有目标,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坚持向前的脚步呢?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屠呦呦就是这样一个坚持梦想,不辜负自己努力的人。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坚持,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断的努力与突破,可能在她的心中,只有坚持这强大的信念吧!

屠呦呦让我感受到科研人员的艰辛与努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篇三: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观后感

平凡人生创造不平凡的世界

今天,我观看了《功勋》这一部电视剧,她讲述了数位功勋获得者为了心中的梦想奋斗背后的那些故事。其中,屠呦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屠呦呦是一位不太爱说话、不喜欢热闹的人,但她沉迷在自己的医学梦里。她小时候因为得了肺结核,萌发了她的医学之梦,从此她便全身心投入了进去。她以身试药,却因此住进了医院,但她毫不后悔。因为她知道,她正在做的是一件关乎整个人类的事情。在抗疟疾药品没出现的时代,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疟疾,她用几十年的时间,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一点点走向成功,终于研究出了青蒿素。青蒿素的出现,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而她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019年,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她在意的却是在科学的高峰上,我还能攀爬多久?面对荣誉,她只是摆了摆手:得了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这样的一个人,是所有人最好的榜样!

我也要像屠呦呦一样,做事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对待荣誉淡然处之。现在踏踏实实学习,长大后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当屠呦呦接过金色奖章,她的回礼是给世界的一座医药学宝库。她是一个平凡人,可她却让世界不再平凡。

《功勋》屠呦呦观后感 篇4

1930年12月30日,宁波开明街508号屠家,迎来了一个女孩儿。已经有了三个儿子的屠濂规,听着女儿的哭声,宛如小鹿呦呦鸣叫,随口吟诵出《诗经》中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女儿的名字有了:屠呦呦。

剧中,屠呦呦的母亲说别人家都是宝贝儿子,我们家宝贝女儿。这话所言非虚,屠濂规确实偏爱这个女儿。

屠家楼顶的小阁房,摆满了各类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小时候的屠呦呦就在里面,和父亲一起看书。

小时候,她识字不多,但医药书籍,大多配有插图,她是从读绘本开始,建立了对中医药的兴趣。

屠呦呦渐渐长大后,成为了父亲的小帮手,跟着父亲采药,炮制药材,听父亲讲述关于中草药的点滴知识。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她对父亲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认为只有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父亲听到女儿的话,十分赞赏,我原以为,也只希望你长大了做好一个医生。没想到,你比我有更大的抱负!

剧中,并未呈现呦呦小时候的故事,可父亲母亲对她的爱,却是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父亲和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小军,跟随她的大姑子,到北京去看望她,一路舟车疲惫,却扑了个空。她外调去了四川,临走前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却没顾上看。

父亲怪她连个话也不留,带着孩子赶过来,受了累不说,还白跑了一趟。

母亲看着乱糟糟的房间,厨房里的残羹冷炙,眼里都是心疼。

父亲虽气她,却还是爱她,懂她。他帮她整理书籍,在每一本打开的书里,都夹上了书签。

走的时候,父母亲留下了她爱吃的醉泥螺、千层饼和绿豆酥。

借着一次去上海出差的机会,她顺路到宁波看望父母和女儿。回家前,她先发了电报,父亲知道后,就躲在房里不肯见她。母亲一听到消息,却是喜上眉梢,当即就要去菜市场,买女儿喜欢的泥螺、虾、蟹。

母亲见她胃口不好,关心她的身体,问到她在忙些什么,连家都顾不上回。她讲到自己是在从事抗疟药物的研究,就快要成功了。母亲听后,大为震动,那可是像菩萨一样啊。

躲在房间里假装午睡的父亲,听到女儿的话,瞬间原谅并理解了女儿。她的父亲是开馆坐诊的大夫,是她医药事业上的第一个领路人,是最支持她理解她的人。父亲赶快打开了门栓,故意整出好大的动静,好让她听到。

她从北京给小军买了一双鞋,买错了,两只右脚的。她父亲见到,只说:我们呦呦是干大事的人,错就错了。 严厉的父亲,是最懂得呦呦的人,而呦呦是父亲最大的骄傲。

母亲心疼女儿,明白女儿从事的伟大事业,更明白她的艰辛。她只能为女儿准备她最爱吃的饭菜,为她照顾孩子,她是呦呦的依靠。

袁隆平观后感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隆平观后感(篇1)

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这两个梦——这是他的毕生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这个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求我们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现在,袁隆平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袁老走了,但他留下的科研成果和进取精神灌溉在共和国的土地上,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袁隆平做出了自己的“身范”,也启发后来者,欲成大事者,必须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心思用在做事情上。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淡泊名利,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严于律己、团结协作、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喜看稻菽千重浪,功勋至伟袁隆平。袁隆平,知识报国的时代榜样,毕其一生的稻田守望者,为“稻粱谋”,为民生计,惠泽遍洒,大爱普施。袁隆平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丰碑上,写入辽阔大地,印在百姓心上。“袁隆平星”也在太空闪烁,星耀大地。他的功绩将永留我们心中,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袁隆平观后感(篇2)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袁隆平》。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袁隆平,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理解了很多道理。

袁隆平是农业大学的老师,当时人们没有食物,非常饥饿,他为人民造福,决心研究杂交水稻,但遭到崔主任、刘先生和其他人的反对。他们不仅打碎了袁隆平刚研究的水稻,还在大雨中拔掉了所有的水稻。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可袁隆平并没有灰心,并没有放弃,而是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从新开始新的研究。这不放弃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袁隆平说了这么一句话,也许,会让我永远铭刻在心,他这么说:“一万多年来,我们的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人,同行,他们研究不出来,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一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也得干什么?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怕不就行了吗?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自从我袁隆平做了这个‘杂交水稻’的梦之后,我就绝不放弃!”多么的感人!袁隆平为了人们不再被饥饿的恶魔威胁,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袁隆平为了中国人不被外国人嘲笑,无论太阳升起还是夕阳落下,他都在水田里浸泡的春夏秋冬,无论风吹雨打,他一刻也没休息!

平时我觉得自己还不错,但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才觉得我原来是那么渺小。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写日记,一开始我很认真,每天都写,但是连续两个月,两三天写一次,再过一个月,我就完全不写了。我没有像袁隆平那样坚持下去,也没有。

而是半途而废,现在想想,多么的后悔呀!

是呀!我们要记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生命不息,我们就将继续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

袁隆平观后感(篇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粮食对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袁隆平:东方“稻神”》这本书,里面介绍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先锋事迹。

袁爷爷从小就爱思考、爱问问题。有一次,他在饭桌前问爸爸:“中国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还有人挨饿?中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还会受欺负?” 爸爸告诉他:“是啊,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也许将来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袁爷爷考进农学院后,一直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袁爷爷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地方当老师,他想在农业科研上做出一些成绩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经过一年的科研试验,却失败了。袁爷爷把学生叫到试验田,给大家讲述失败的经验教训。

1969年,袁爷爷去到云南省进行水稻试验,期间遭遇地震,袁爷爷就和他的学生在稻田旁搭个棚子下田干活。凭着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袁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终于在1972年取得了初步成功,并且在1976年推广到全国。

袁爷爷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袁爷爷曾经说过:“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我看完袁爷爷的故事,深受震撼。面对成功,不迷失自我;面对失败,不自暴自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一颗好种子!

袁隆平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讲述了当代科学家袁隆平凭着对科研的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执着的追求,经过十五年的辛勤努力,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带领中国人民摆脱饥饿的事迹。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得先读好书,把基础打好,把知识掌握牢靠,这样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袁隆平爷爷正是这样,即使是战争时期也没有落下学业。我们要想事有所成,首先自己得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担当起大任。

要充分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十年磨一剑”,袁隆平爷爷十五年不断行走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失败了不气馁,为了找到天然的杂交稻,他和团队成员四处辗转,到中国南方各个城市寻找野生稻,甚至七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我想这种吃苦耐劳、务实苦干的精神是多么难得!我们作为当代小学生,从小都是衣食无忧,要是我们有他一半的努力,学习上也会有飞跃的进步的。

只有中国强大了,我们才不会被欺负。亲眼目睹日本侵华战争的袁隆平爷爷,从小是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外国生物学家曾经断言,中国21世纪会经历一次粮食短缺,届时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粮食。但是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让这一断言成为泡沫。杂交水稻的产量连年攀升,不但我们中国人吃的饱,我们的粮食还有富足,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要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之后,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地研究怎样继续提高产量。晚年他又给自己和团队定了一个新的目标: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想人只要有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靠近,终有一天,目标会实现,梦想会实现。

其实,我们当代中国有很多像袁隆平爷爷这样吃苦耐劳、乐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人。比如我们敬爱的钟南山爷爷、那些可爱可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警察叔叔、消防员叔叔,为我们戍守边关的武警战士……他们都在为我们祖国的强大,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平安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我们才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无忧无虑地学习。

我们当代小学生也要发愤图强,认真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袁隆平观后感(篇5)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欣赏之余,难免有一种羡慕的涌动。可是我们又深知,任何成功的人士,他的成长道路都有一段艰辛的历史,甚至不为人知。袁隆平——水稻杂交之父,他也不例外。

前几天观看了《袁隆平》电影,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老头,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由衷的对他产生敬意。是啊,一个科学家能如此的专注,潜心研究出一种成果,从而造福了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他曾经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农科院的大学生,为了研究水稻,在_期间曾受到多少的侮辱和迫害,可是他研究水稻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甚至不惜抛下妻子和儿子,把研究阵地转移到海南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研究出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每亩上千斤的好收成,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蜜罐子里,什么都可以随手拈来,岂不知这些都是别人的劳动果实,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奉献呢?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那怕是收获甚微,那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应以次为契机,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点功夫,比什么都有意义!

《功勋》观后感十篇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功勋》观后感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勋》观后感 篇1

《功勋》是我的朋友推荐的一部电视剧,由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改编,6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的拼盘剧。分为八个单元:《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剧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实事迹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欢的《于敏》单元,它一开始就展现了于敏的一个选择。于敏放弃了准备很久的出国留学机会,加入氢弹研究小组。当时,选择做研究意味着隐姓埋名,无法正式介绍自己职业,甚至对家人都要严格保密。而关于氢弹研究,当时中国没有先例,也没有资金用于实验,要从理论开始一点点摸索。于敏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摆脱美国期刊误导,建立我国自主的氢弹理论模型。克服恶劣的环境安排氢弹制造、各种数据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包装氢弹试验顺利进行。然而在最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后,满街红旗飘扬,人们欢呼雀跃,锣鼓喧天地庆祝时,于敏却因为保密原则无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悦,让人破防。我国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就是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才让我国科技一点点追赶美苏大国,直到今天!

后续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单元。二十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国内外均无针对疟疾的有效药。此时,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所“523”课题组组长,攻关目标是抑制抗疟药物头号种子常山碱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进展并不乐观,屠呦呦主动提出更换思路,寻找其它有效的抗疟新药。屠呦呦从民间收集针对疟疾的各种偏方,逐一筛选验证,终于找到青蒿。再从青蒿分离提取无毒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青蒿素对抗疟疾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完成了国内抗疟疾药物从零到一的转变。屠呦呦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坚持,在医学上有所突破,获得传世功勋。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发现是热爱在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热爱让他们克服现实的恶劣条件,甘愿隐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断努力,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创新,最终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对问题进行复盘,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功勋》观后感 篇2

《功勋》绝对是近几年主旋律剧目中的佼佼者。自开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八个单元故事,每一个单元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申纪兰单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个质朴、热情、能干、胆大同时赋予时代感召力的功勋女性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千。

《申纪兰的提案》单元开篇即不落俗套,引人入胜。初嫁人妇的申纪兰面对村里男人去打跑返乡团而庄稼无人收割的节骨眼,毅然决然地带领全村的姐妹们一起下地干活、收割庄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粮。看到西沟村的群众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她把自己的纺花技术传授给姐妹们,自己亲自去县里凭借高超的纺花技能争取到纺花任务,带领姐妹们纺花换小米,向妇女解放迈进了积极一步。正如李队长所说“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战斗英雄,后方流汗的是劳动英雄”,从她担任西沟村妇救会主任起,这个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愈发鲜活起来。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学认字、写字到在李队长指导下帮她接生,到她可以接过接生的衣钵,申纪兰在鼓励西沟村群众打破传统偏见的同时,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申纪兰后来说“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女人就该走出家门,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最可喜的是这次身边的姐妹们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欢喜地赞同地一致点头“嗯”!

从下地干活到纺花组再到妇救会,《功勋》以递进式的语态塑造申纪兰先锋人设,她犹如时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万万暗夜中内心挣扎的旧社会妇女,在黎明之前拧成一股绳地奋勇向前。申纪兰是一个时代的功勋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个年代,在我们繁华盛世,更需要她这样像光一样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鲜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执着,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火炬手,指引我们继往开来,在盛世繁华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单元片尾,看到现代女性就业率、女研究生占比、平均寿命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不由得泪湿眼眶。这是很多女性先锋一步步斗争起来的,她们敢于冲破偏见,闯出不一样的天地,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更要挺起腰杆,要有自豪感,有勇气向不平等说不。申纪兰带领西沟姐妹们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国女性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为男女平等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功勋》观后感 篇3

一、本片力图展示的内容:

《功勋》分为八个单元《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于不同的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通过多个方面,表现出八位主人公的默默无闻,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激励当代年轻人,去学习,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李延年在战斗中的英勇身姿,前仆后继的精神。看到了于敏、屠呦呦、袁隆平、孙家栋,献身于事业,为祖国默默无闻奋斗的精神。

二、对本片的感悟: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需要学习老一辈在行业领域内躬身入局的精神。八位主人公,在组织,在团队需要的时候,舍小家成大家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在组织需要的时候,能够舍弃安逸的环境,积极投身到条件艰苦的生产一线,在一线默默无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观看《功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当公司组织需要我的时间,我希望能够像前辈们一样挺身而出,当需要舍弃目前的生活的时间,我需要能够做出决断。

三、 精神做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剧中于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我要学习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抓稳打往前走。在企业内,我们需要这种默默无闻献身事业的榜样。在接到组织的任务后,能够主动献身于一线事业,能够敢于抛弃安逸的生活条件,远赴一线。

面对美军的优良装备,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战斗英雄李延年通过对逃兵小安东的处理部分将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将战士们的血腥激发了起来。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团队管理,团队激励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影响员工的向心力。通过学习剧中李延年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教会我们,如何管理,如何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四、后续工作中的启发及改进措施:

对于我们行业而言,行业起伏波动大,我们不能够被行业的波动所影响,从而滋生出浮躁的工作氛围。我们需要学习前辈们,对于事业的热爱,对于工作的专注,无论行业如何起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养好猪。我们只有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无论是基地内防非,配种,采样,检测等,还是职能中的后勤保障工作,那我们终将取得好的成绩。当我们沉下心来,躬身入局,慢慢的,我们就是行业内的先锋、是行业内的榜样。

《功勋》观后感 篇4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这是电视剧《功勋》引人深思的片头。我们不禁要问:英雄从何而来?先锋从何而来?看完电视剧《功勋》,相信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李延年,能文能武,这不是他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让他坚定不移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忠诚,才是他排除万难,以牺牲一切的决心和信念战胜敌人的决定性条件。

朝鲜战场上,面对敌人攻心战术,面对战士思想的波动,李延年没有采取高压政策,而是与战士们推心置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个人利益出发,引导战士站在家国大局的高度理解战争的意义,成功扭转思想极端的战士的认知,为他们重塑理想信念,为队伍凝聚起了巨大力量。李延年坚持“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的先进思想,教育挽救小战士。当小安东舍生忘死冲锋的时候,他心中想的不再是小我,而是李延年教他的懂得的“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安危”。

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在今天我们看来,所有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前辈都是英雄,李延年就是这些英雄中的先锋。战场上,他几次独自整编被敌人打散的队伍,以少胜多,力克顽敌,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前辈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每一次创新发展都需要有先锋的引领。

谁是先锋?先锋出自何处?

没有哪一所学校专门培养先锋,更没有哪一个公司、工厂专门生产先锋。先锋来自于平凡,来自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无畏无惧的奉献精神。在新时代国家建设大军中,在各条战线上不乏。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探索,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经过岁月的磨砺,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呈现出惊艳的成绩。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先锋的条件,最终,谁能成为真正的先锋,取决于自我约束力,取决于奉献精神的多寡,取决于信念是否坚定,更取决于对事业、对公司的忠诚度。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去实践,在自己的岗位上去拼搏,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才有可能像李延年和袁隆平等国士一样,成为人人敬仰的先锋。

作为一名望美员工,尽管我们很平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精进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始终如一的忠诚,忠诚于团队,忠诚于信念,我们的未来一样不平凡。

《功勋》观后感 篇5

电视剧《功勋》前段时间热播,收视率高涨口碑极佳。该剧用不同的叙事风格,生动、清晰地描写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的人生故事。该剧总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每一个故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观看完《功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不论是做国家领土的守卫者还是国防事业建设者,不论是做“男女同酬”推动者还是做抗疟新药的研发者,不论是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还是粮食增产的助力者,心中想着念着的始终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强。他们的梦想不止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将个人理想与共和国命运紧密串联,用行动诠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为国,为民,为全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梦想的实现而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们坚定执着,饱含激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生的承诺,执着追求,持之以恒,且百折不挠。我们要学习他们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我们要礼赞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向时代楷模致敬。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人格力量高山仰止,中华民族一路苦难辉煌历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这些功勋模范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默默付出、日夜奋战的每一位参与者,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为炎黄的优秀子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楷模,志存高远、求真务实,拼搏奉献、勇于创新,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勇攀事业高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做出优秀的成绩,努力为河北交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功勋》观后感 篇6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1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勋》观后感 篇7

《功勋》观后感【一】

近日,电视剧《功勋》在黄金档热播,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与新中国奋斗史联系起来,诠释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广大年轻干部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坚守“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情怀,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屠呦呦团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成功发现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百年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年轻干部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立场贯彻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永远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定“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勇气,尽职尽责“担使命”

孙家栋等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黄旭华等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初心不改克服万难,最终成就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年轻干部就要多经历一些险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搞明白症结,破解难点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实”

17岁的李延年面对饱受过贫穷和战乱之苦的家乡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他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参军更为荣耀,始终觉得:“打仗不能怕死。”24岁的张富清面临“是带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回家过日子,还是跟着共产党去奋斗”的人生抉择时,果断选择后者:“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他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新时代新征程上,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年轻干部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书写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功勋》观后感【二】

《功勋》当看这部电视剧时,我有一种使命感,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使我们的国家强大,富强,人民幸福,富裕。我们当前的社会太需要这样先辈们的为了自己的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那么艰难的时代,上至科学家下至普通的战士,后方的家人,为了自己的祖国强盛,甘愿付出一切的一切而无悔。

《功勋》观后感 篇8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让我们吃了饱饭的人。他是我们一直爱戴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是爱了我们一辈子的人。虽然他在今年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会永远铭记他,他就是袁隆平先。

2021年5月22日,“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最近观看了《功勋之袁隆平的梦》,让我感触良多。

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功勋》观后感 篇9

全国热映的电视剧《功勋》,分别讲述了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位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故事,在历经“环境苦”“执着苦”“孤独苦”之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革命传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次战役。作为年轻干部,组织上安排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要以此为荣,激扬奋进,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多经风雨,方可增长本领。但现在我们的行政队伍,不愿吃苦,不能敢为人先,条件差的基地不想去,更有甚者不愿进圈舍。试想,我们今天的这些不愿意与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相比显的多么卑微,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但是我们要学习这种优良的精神,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基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环境苦。“素心如兰,忠诚本色”的申纪兰,将青春献给农村,一生未曾离开土地。面对数次进城机会,她选择坚守农村,她认为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作为职能部门的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像申纪兰一样,保持与场区共进退,不能悬于空中,要脚踏实地,走进场区、融入场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场区的现状,才能更好的契合实际的给予场区想要的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梦想是禾下乘凉,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无数人远离饥饿;“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的屠呦呦,面对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饴,最终发现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饱受疟疾之苦的病人;“家国情怀,国之栋梁”孙家栋,将六十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带领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在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这些功勋人物虽在不同领域,但都是一生执着于一事,做出卓越贡献。

成就事业贵在机遇,但更多的在于坚持。从公司近两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公司愿意给年轻的80后、90后更大的舞台,华北区这个团队是年轻的,大多的管理者都是80、90后,这是公司给的机会,也是自己坚持的成果。回头看,当时与你一起入职的伙伴们,他们是何种境况,可能已经被坚持奋进的你远远甩在了身后,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如果有那就是你还不够努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苦。“敏而创新,国之锋芒”的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甘于为中国研制氢弹隐姓埋名三十载;“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养猪人的我们也一样,在经历非瘟磨练的两三年中,我们的防非工作也几经周折,经过时间不断的认证,最终才有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防非体系,我们做不了科学家,不能为国家的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做为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让纰漏与你远离,让高绩效靠近你,为自己的家庭积累更多的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基地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不能没有先锋。在流金岁月里能留下最深刻笔画的那个人叫功勋。

《功勋》观后感 篇10

《功勋》在祖国72岁生日期间播出,意义非凡,它在告诉我们,经过了72年风风雨雨,今天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个李延年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于敏和黄旭华们用智慧拼搏出来的,是像有张富清这样基层干部,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争取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不管是李延年还是张富清,不管是于敏还是黄旭华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尽忠,为前辈尽孝,为人民服务。

我们从李延年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军功章,而是他那种为了新中国“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和气壮山河英雄气概。

我们从于敏身上读懂了,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地砥砺前行,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从张福清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众多优秀品质。他不畏牺牲,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他可以挺身而出,不惧生死,奋勇杀敌。他不争名夺利,告别军旅退役转业时,他不恃功而傲,主动要求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地区奉献一生。

我们从黄旭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讲真,《功勋》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都知道,“共和国勋章”,是以共和国的名义对英雄与先锋致以的最为崇高的敬意,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勋章背后的巨大贡献与艰苦付出。《功勋》以写实的手法,彰显着功勋们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与情怀。作品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表达,在每个单元剧中,用独特的人生“切片”展现英雄与先锋的高光时刻,让这些在国家史册上闪闪发光的名字走向普通大众。想到他们就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这才是真正中华脊梁!

《功勋》观后感精选3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功勋》观后感精选3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功勋》观后感(篇1)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5篇)

《功勋》是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郑晓龙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主演的重大现实题材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功勋电视剧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1)

电视剧《功勋》在全国热映,分别讲述了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位功勋人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历经“环境苦”“执着苦”“孤独苦”,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奋斗精神风貌,彰显了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家国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环境苦。“素心如兰,忠诚本色”的申纪兰,将青春献给农村,一生未曾离开土地。面对数次进城机会,她选择坚守农村,她认为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申纪兰鼓励妇女劳动,带领村里的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并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得到党中央的支持,从此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在新中国农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命传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后参加解放战争、_战争等多次战役,不畏艰难困苦,英勇御敌。作为年轻干部,组织上安排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要以此为荣,激扬奋进,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多经风雨,多见世面,方可增长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梦想是禾下乘凉,让全世界人远离饥饿,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面对诸多困难,他不气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无数人远离饥饿;“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的屠呦呦,面对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饴,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最终发现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饱受疟疾之苦的病人;“家国情怀,国之栋梁”孙家栋,将六十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在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这些功勋人物虽在不同领域,但都是一生执着于一事,做出卓越贡献。身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常修信念之基,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前进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履职尽责,执着追求,砥砺奋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苦。“敏而创新,国之锋芒”的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甘于为中国研制氢弹隐姓埋名三十载,对中国核武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功勋人物为了国家甘愿隐形埋名,在他们看来,孤独并不可怕,国即是家,纵然需要背负委屈和不理解,也要倾尽所有,深藏功名,攻坚克难。党员干部要向他们学习,常怀功成之力“有我”、功成之誉“无我”的信念,忘我工作,克己奉公,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用青春去创造祖国未来。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流金岁月里留下深刻笔画的功勋人物不会被人民忘记,他们的“三苦”精神,值得我们一直学习。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2)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3)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4)

《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5)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功勋》观后感(篇2)

《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将带给观众多样的情感冲击。在片方发布的预告片中,伴随着郭涛饰演的张富清沧桑有力的画外音,八位主演饰演的功勋人物依次现身,他们是在不同行业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画面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切换,一段段往昔的峥嵘岁月就是对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品格的生动记录和诠释。

《功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在预告片的结尾,王雷饰演的李延年发出的呐喊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因为他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因为他们,中国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为他们,中国人过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们的永不言弃才换来这无数个感动瞬间,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每个单元的主角成为海报的主视觉,造型均紧密贴合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比如,李延年背后是熊熊战火,展现了其战斗英雄本色;于敏背后的一排排灯阵是他一生验算各种数据的象征;黄旭华背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而他们的亲友、恩师们也依次出现在每张海报的下半部分,显示着他们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家人、同事、领导、战友的理解与支持。海报下方的文字,也向观众传递了主旨:向功勋人物致敬,礼赞功勋人物的品格,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弘扬功勋模范精神。

《功勋》观后感(篇3)

昨天和好友长聊排毒,讲到最近的电视剧,讲到《北平往事》,她问我哪些是表面精致实则很烂的剧,我说《北平往事》算不上,里面还是有些东西可以看的,突然想到《功勋》,真真坐实了这个位置。

因为《暗算》,因为李小冉,我期待了很久,但是跟了几天,就发现剧本漏洞百出,不忍卒睹,如果是别的题材也就罢了,但既然是苏军大进攻之前最重要的情报战,怎么可以允许出现这么可笑的错误呢?

以卓越为日本女人扎针为例,她第一天到了长春,找到房子,第二天找到工作,日本播音员当天失声,她晚上跟人学习针灸(从其台词可见,此前她从没学过,然后也没教穴位,也不见谈针法,她就这么学会了,汗!)第三天日本人找到诊所,找她扎针,好了!!

真是暴汗,因为她之前就说过,学过护校,拿过证书,所以在一家日本诊所找到了活儿,但那是护士啊,她也明明穿着护士服。但柳云龙和病人张口就冲人家喊大夫,信任地把脖子给人家扎,而李小冉更牛,就用昨晚突击学成的针法治好了。我看完真是无语……

类似这样生搬硬套破绽频发的剧情还充斥着全剧,可见作为一剧之本的故事薄弱到何种程度,天涯已经有人指出了。剧中共党特务组织的接头、运作如果是真的,早就被日本人查出不知多少回了。

可惜了这个剧的服装、布景等等外在的功夫,还有演员,真是浪费生命。

袁隆平观后感(分享5篇)


您对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也可以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看法。观后感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能够反映出观众的个性和思维方式,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我们特意为您准备了“袁隆平观后感”,希望能帮到您,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袁隆平观后感 篇1

几天前袁爷爷因病离世,这位91岁的老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于是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而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发现袁爷爷的一生只有一个字——梦。

儿时在果园的一次春游,让袁爷爷发现了水果的可爱之处,也发现了自己立志学农的梦。这个梦在前方召唤着他,让他不断向前。毕业后来到小镇支教,寂寞和孤独让他一度想放弃,可是这个梦想又在前方召唤着他,促使他不断向前。在外界的讥笑下,这个梦又鼓励他大胆的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在万难之下,在外界的嘲讽中,他不骄不躁,踏实向前,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来到了自己向往的梦前。

或许袁爷爷刚开始的梦只是学农,可越到后面这个梦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遥远,等着他实现这个梦的人不止他自己了,还有许多亲友以及上亿的中国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他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继续向着这个梦继续奔跑着。终于,他实现了杂交水稻这个梦,人人都捧他,赞他,但他知道有一个新的更大更遥远的梦等着他了,于是他又捧着一颗赤子之心,向前奔跑起来。

袁爷爷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无尽的梦,而他怀着赤子之心不断追梦的精神,或许是比他的科研成果更令人佩服,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袁隆平观后感 篇2

每当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我就会写观后感,今天去电影院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感慨万千。

袁隆平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而电影只拍了袁隆平爷爷从30岁到60岁的故事,虽然有点短,但是袁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了解,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看袁爷爷的采访都能看到袁爷爷是一个风趣丝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这部影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了袁爷爷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袁爷爷曾说过人心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光荣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观后感 篇3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袁隆平。

我今天在阳光喔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为时代而歌:袁隆平》。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他的追梦之旅。在他小学时代的一次郊游中,就立下了他的农学梦。

1959年,中国发生了连续三年的饥荒。迫于想要解决饥荒问题,袁隆平在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四年后,原本的6颗雄性不育水稻增加到了700多颗,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杂交水稻被人拔了。过了几天,他在一口井边找到五棵杂交水稻才得以继续。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研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但这些挫折依旧没有摧毁他的梦,终究坚持让他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后,让我真的很佩服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谢谢您,是您让我们不再受饥饿的困扰,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也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我坚持学画画很久了,是从中班开始学习的,在此期间,我换了好几个班,不过后来开始一直在一个地方学习。你看我现在画的可好看了。不过我并没有坚持学跳舞,因为动作太难记了,有些动作还学不会,由于这些原因我就没有坚持下去了。

这部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同时一定要坚持下去,才会通向成功。

袁隆平观后感 篇4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国母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

“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民。

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袁隆平观后感 篇5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梦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梦想当明星,站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有人梦想当飞行员,能翱翔天空而袁隆平爷爷的梦想,是让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般大。

在《袁隆平》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袁爷爷的伟大的梦想,也看到了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他锲而不舍,默默地埋头苦干,不断地反复研究,把自己一生都奉献在研究杂交水稻上。最终,他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造福了我们,让我们都能吃上饭,吃饱饭。我被袁爷爷的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有梦想,并立志为之努力奋斗,付诸行动,而不是白日做梦,空谈梦想。

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人人都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插画师。从小我就喜欢画画,而且也享受画画的过程,更享受被别人肯定我的画是的满足感。

可是,画画有时候很枯燥,为了画好一个线条,修改很多次都没能满意,有时候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生气不画。还有的时候,因为嫌累嫌麻烦,画到一半就放弃了。这样的我是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插画师的。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只是刚刚站在起跑线上,我要为自己梦想添上翅膀,添上绚丽的色彩,就要跟袁爷爷一样,默默付出,迎难而上。

袁爷爷说过,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好一颗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为了我的梦想,我也要好好读书,锻炼身体,健康成长。

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模板(4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模板(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 篇1

纪录片《无声的功勋》让我跟随着风云激荡的隐蔽战线,了解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体会隐蔽战线里的惊心动魄。

《无声的功勋》系统化推出了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第一次大规模展现了隐蔽战线的伟大斗争,大力弘扬了隐蔽战线英雄们“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崇高品格。通过观看,让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走进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走近鲜活生动的英雄人物,深刻感受到了英雄人物身上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今,祖国的强大让我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我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认真对照反思,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

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 篇2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转折,都是必然的选择。从临危受命重建南京党组织的陈修良到潜伏胡宗南身边获取“闪击延安”重要情报的陈忠经;从打造第一台“红色”无线电发报机的李强到“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沈安娜等等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孤胆潜行,向死而生,他们是真实的孤勇者。就像鲁迅笔下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普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从苦难辉煌的岁月到繁荣富强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无数的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踽踽独行,牺牲奉献,他们用滚烫的热血染红了党旗国旗,用坚定的信念,牺牲奉献的精神铸就了党魂国魂。一百年的党史,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也是一首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赞歌。在建党百年之际,坚定信念,坚守建桥报国之心,践行对党的忠诚,热爱祖国,为企业担当的使命。努力在海内外建立更多恢弘的中国桥梁,树立中国建桥的时代丰碑。

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 篇3

通过观看纪录片有几点深刻的感触。一是要学习先辈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壮飞同志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地下情报工作者,虽然时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战斗在中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仍本色不变,初心不改,始终守护着心中的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对照看其,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珍惜生活,明白今天的幸福来自不易。今天的和平与安稳是多少像壮飞同志一样的先辈们拼撒热血,用生命捍卫和缔造的,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没有战争,没有流血牺牲,和平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努力地过好自己生活,用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发管发热,为社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奉献。作为平凡的普通人,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爱岗敬业,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奉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任何团体都会取得进步、赢得成功。

纪录片无声功勋个人观后感 篇4

无声的功勋,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谍战传奇,他们(她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守望着心中的信仰,即便身处险境,仍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在了解了他们(她们)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无声的英雄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动,我为英雄默默奉献,不求功名的人生态度而感动,为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而感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高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他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牺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贡献毕生精力。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无声的英雄,他们在新冠疫情再次爆发时刻,毅然决然赶赴战场,防护服下的他们不求回报,默默无声,在追寻先烈、先辈的奋斗足迹中激发斗志,弘扬和传承革命先辈精神,为人民健康筑起坚强屏障。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要从革命先辈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接受各种考验,在项目建设中担当大任,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袁隆平观后感(收藏15篇)


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该如何动笔?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相信大家看完作品后一定会有不少感慨。写作品的观后感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好方法,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整理的袁隆平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袁隆平观后感【篇1】

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xx.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观后感【篇2】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袁隆平观后感【篇3】

我从小是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有着天然的敬仰,对心系粮食的袁隆平老人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一个黝黑而精瘦的身影从地里探出头来,露出“刚果布式的笑容”,那样朴实、亲切,就像身边的农民一样普通、真实。这里有他曾经的“运动员梦”,有他失之交臂的“飞行员梦”,有他40℃高温下稻田里埋头的专注,有他青年时代刻骨铭心的初恋,有饥饿的小提琴,有经历一次次挫折的锲而不舍,有团队探索的艰辛喜悦,更有弥漫在地垄田间的阵阵稻花香!

这是一张陪伴我长大的面孔,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他60余年的探索中,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但他追求真理、敢于挑战、勇对挫折,在他身上能看到难能可贵的坚持,而且是一辈子的坚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时,他没有停下;获得共和国勋章时,他也没有停下;90岁高龄仍然在田埂穿梭,在他住院前最后的工作时刻,仍旧与大地和作物紧密相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反观我们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正是因为缺乏了这种追求真理的劲头、锲而不舍的坚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最终错过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袁隆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不管你来自哪里,都应该向袁老那样,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我,作为新时代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一线实践者,应向袁老那样拥有自己的教育梦,“为学生指引方向”,做一个“不安分”的教师,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袁隆平的世界很简单,找到一颗神奇的种子,实现心中的“禾下乘凉梦”;但世界的袁隆平一点都不简单,他一生追求用水稻养活更多的人,希望有一天“杂交水稻能够覆盖世界”。而今,他累了,要休息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完成这些梦想!

袁隆平观后感【篇4】

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这部影片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打破了观众头脑中关于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说教的模式,使人们得以认识,走近真实而杰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慌的恐惧,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看似没有尽头,没有结果的路上,但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他是那样的坚定,直执,饱含着激情,他的生命如歌般地在全世界奏响.他立志要让那粒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为他的也是人民的绿色梦想而歌,为全人类而唱,那是世界的福音.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坚韧,仁爱的伟大精神,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在如今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里,人们早已经变得浮躁,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 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他那种在逆境中以苦为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支撑他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这种信念最终帮助袁隆平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岁月似乎并未在袁老身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他仍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追逐着梦想,探索着超级杂交水稻的新领域.

回顾袁隆平走过的人生足迹,恰恰应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两个核心点,一是科学,二是发展.讲科学,首先就要摆脱愚昧的,蛮干的思维来实现发展,不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数字.发展归根到底要以科学的思想来指导,要依据科学的精神来论证,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富裕,让大多数人受苦,也不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均等化,而是要在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起码幸福的基础上,提倡公平竞争.以人为本不是什么空口号,也不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玄论,而是要落实到关切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最到位的实践.袁隆平在粮食最为紧张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他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动力是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刻认识,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甚至能够在稻穗底下乘凉,这就是支撑着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试验中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见,他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其实科学发展观本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秘思想,它是再朴素不过的生命道德伦理,任何有良知的人,只要心怀善意,身体力行,都能实践科学发展观,就看他有没有毅力和行动.

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袁隆平院士有着笃实质朴,豁达开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作为质监人的我们,在面临着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面前,要向袁隆平那样不断探索,坚持学习,坚持真理,艰苦奋斗,牢记自己的责任,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而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切实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孜孜不倦,将平凡琐碎的工作干出特色干出亮点,用实际行动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提高我们的修养素质,在质监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袁隆平观后感【篇5】

呱、呱,傍晚在田间散步,青蛙们不时从一片片稻林间传来欢乐的叫声,他们仿佛开着丰收的盛宴,述说着金秋的八月。这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看着餐餐剩在碗里的白米饭,外婆终于忍不住冲着我说:小毅,吃不了这么多,就不要盛这么多,多浪费呀!我漠不关心地回答:哼,我就要,又不是买不到粮食。范文写作外婆拿起筷子怒气冲冲地吼道:我打死你个败家子。一边说着,一边朝我跑来,在妈妈的掩护下,我才逃过一劫。

睡觉前,妈妈来到我床边,语重心长地说:小毅,听妈妈跟你说说外婆小时候的事吧!我点了点头。那个年代呀和咱们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咱们祖国没有像现在这么伟大、富强,没有轻轨、高铁,没有神舟五号载人上天,没有蛟龙号下到海底。没有手机电脑,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许多人家里都会生好几个孩子,不像你是独生子女,家里唯一的宝贝。妈妈的脸色沉重了许多,她继续说着,在那个年代,穷人很多,好多人都没饭吃,更别说像你现在这样幸福地上学了。为什么没有吃的呢?那他们没有吃的怎么办呢?我惊讶地问道。因为水稻的产量不高,所以他们逮着什么能吃的就吃呀!无论是米糠、树皮,还是黄泥巴。泥巴怎么吃了?吃了不会生病吗?入党申请书我一下子从被窝里站起来。会呀,他们会上不出来厕所。妈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接着,妈妈严肃地问我:你知道是谁解决了水稻产量不高的问题吗?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我得意洋洋地说,我从课文书上看到:袁隆平爷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妈妈竖起大拇指:是呀,所以我们现在人人有饭吃。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国是水稻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东北三省是我国稻谷和大米主要出口地区,主要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呀。我向妈妈点了点头,保证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范文参考网傍晚在田间散步,看到一片片金黄的水稻,闻着一阵阵稻花香,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四十年前的中国,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是粮食、经济,还是科技、军事,中国早已如巨龙腾飞,回想起《厉害了,我的国》,我幸福地向外婆说:外婆,今年我帮您收谷子。

袁隆平观后感【篇6】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就像春天里的第一滴甘露,他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界万物;就像夏天里的第一缕凉风,他们默默地吹散我们的疲惫;就像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他们永远在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站在背后,温暖着我们。

他们,可以是很多人。他们,可以是大街上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可以是总是走在灾区第一线的志愿者,可以是为培育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以是坚持追梦的科学研究者。

袁隆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是个耿直的人。

他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喜欢小草。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他对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远远地超过了他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许,他也心存愧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他无暇顾及他私人的情感及亲人。

我认为,一帆风顺这个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身上。袁隆平也不例外。女友的离去,曾让耿直的他心里滴血。这让他感到彷徨,让他思索他一直信奉的人生规则是不是不对呢。但是,随即而来的饥荒,却让他坚定了他的梦想。在与领导聊天时,他提起了一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漫步。”——毛泽东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像一条芝麻开门的谜语般,令我顿然醒悟。提炼镭这样在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却在居里夫人眼中是迷人的呢,那么袁隆平是不是也一样呢?

虚词假意如同人鱼滚落的泪珠,始终会化为泡沫,即使刻骨铭心,却总该是虚幻的。与其看着泡沫散去,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蜘蛛夜复一夜坚持地织网,直到逝去;飞蛾日复一日地飞向烛火;蚯蚓蜷曲着身躯天天为花草松土……他们坚持着,行动着,一百次的失败只是为了一次成功。

但是,在学校中,我却看到了很多的人逃课,打架,去网吧……他们只是在任性地挥霍着短暂的青春而已。人生苦短,我们不求名垂青史,但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一些呢?

固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的人,但人类更加需要那些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的梦想家,他们不为名利,只为了造福人类。

袁隆平观后感【篇7】

数百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批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也让做为后人的我们时时镑记心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一生专注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他种植了杂交术稻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为我国人民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小出生贫穷地区,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贫穷,见到了许多人还吃不饱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心中有梦,于是志存高远,尽自己的努力,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我国“杂交术稻之父”袁隆平。

读了这片故事后,我体会到并不是我们生对了年代,而是有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袁隆平爷爷的伟大行为令我感动,他虽然已经到七十岁的年纪,却还是坚持下地研究水稻;他在我们中国面临巨大的粮食危物时,带科研团际接连功破水稻超高育种难题。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我要学习袁爷爷的精神,也要做到节约粮食,平时吃饭时,不要浪费每一粒米。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丰厚的粮食,但是中国仍然有许多贫困的人还在忍受着饥。所以,好好珍惜饭碗里的每一粒米,不要忘记,它们是袁爷爷努力换来的。就像古诗里所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袁隆平观后感【篇8】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袁隆平》。它主要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取得成功的经历。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位耕耘者,但他却做了一件政治家做不到的事,就是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研究水稻十多年中的日日夜夜里,袁隆平靠着他坚强意志力迎难而上,终于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有一个片段让我深有感触:袁隆平连父亲去世了也不知道,没有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表现。但是,正如他父亲所说的,他尽孝了,而且尽的是大孝,因为他没日没夜工作是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有饭吃。有人嘲笑他说外国都没有研究出来的东西凭他根本不可能研究出来。但袁隆平胸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他坚信: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就不一定不能成功。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执着、勤奋,要有勤劳、坚韧、仁爱、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我们学校,老师和家庭都帮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阻碍,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

袁隆平观后感【篇9】

每当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我就会写观后感,今天去电影院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感慨万千。

袁隆平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而电影只拍了袁隆平爷爷从30岁到60岁的故事,虽然有点短,但是袁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了解,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看袁爷爷的采访都能看到袁爷爷是一个风趣丝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这部影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了袁爷爷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袁爷爷曾说过人心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光荣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观后感【篇10】

这部电影讲述了当代科学家袁隆平凭着对科研的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执着的追求,经过十五年的辛勤努力,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带领中国人民摆脱饥饿的事迹。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得先读好书,把基础打好,把知识掌握牢靠,这样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袁隆平爷爷正是这样,即使是战争时期也没有落下学业。我们要想事有所成,首先自己得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担当起大任。

要充分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十年磨一剑”,袁隆平爷爷十五年不断行走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失败了不气馁,为了找到天然的杂交稻,他和团队成员四处辗转,到中国南方各个城市寻找野生稻,甚至七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我想这种吃苦耐劳、务实苦干的精神是多么难得!我们作为当代小学生,从小都是衣食无忧,要是我们有他一半的努力,学习上也会有飞跃的进步的。

只有中国强大了,我们才不会被欺负。亲眼目睹日本侵华战争的袁隆平爷爷,从小是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外国生物学家曾经断言,中国21世纪会经历一次粮食短缺,届时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粮食。但是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让这一断言成为泡沫。杂交水稻的产量连年攀升,不但我们中国人吃的饱,我们的粮食还有富足,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要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之后,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地研究怎样继续提高产量。晚年他又给自己和团队定了一个新的目标: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想人只要有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靠近,终有一天,目标会实现,梦想会实现。

其实,我们当代中国有很多像袁隆平爷爷这样吃苦耐劳、乐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人。比如我们敬爱的钟南山爷爷、那些可爱可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警察叔叔、消防员叔叔,为我们戍守边关的武警战士……他们都在为我们祖国的强大,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平安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我们才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无忧无虑地学习。

我们当代小学生也要发愤图强,认真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袁隆平观后感【篇11】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观看了巜袁隆平》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袁隆平在研究高产水稻的故事。袁隆平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研究出了高产水稻,在研究中他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受到了别人的欺凌……但他都坚持了下来,他研究了十年,终于成功了。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高产水稻的国家。从那天起,我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袁隆平爷爷真是了不起呀!他干了一翻好大的事业呀!他是何等的伟大!

当然,袁隆平爷爷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不懈,忍受住了外界的种种压力。他的妻子也让我感动,他的妻子十分体贴他,和他一起研究高产水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袁隆平,让他早日研究出高产水稻,使大家不用饿肚子。

电影里面的崔主任像是一个反面人物,实际她也一心想让我们填饱肚子,她给袁隆平施加了很多压力,其实她并不是不让他们吃饱,她想让别人吃饱,可是她没有这个耐心。袁隆平研究出了高产水稻,崔主任也成为了这些人里最高兴的一个。

袁隆平爷爷不仅十分认真,还很谦虚、幽默。他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被人们评为“杂交水稻之父。”先后又研究出了许多水稻,他可真是一代伟人呀!

袁隆平观后感【篇12】

今晚本想签到后离开,不想却被电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时说到要看《袁隆平》,听老公的语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没东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顾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欢他身上一种"正直人"的味道,一种执着的精神,一个哲学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0岁。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厅下属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九江学院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质: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袁隆平观后感【篇13】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袁隆平。

我今天在阳光喔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为时代而歌:袁隆平》。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他的追梦之旅。在他小学时代的一次郊游中,就立下了他的农学梦。

1959年,中国发生了连续三年的饥荒。迫于想要解决饥荒问题,袁隆平在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四年后,原本的6颗雄性不育水稻增加到了700多颗,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杂交水稻被人拔了。过了几天,他在一口井边找到五棵杂交水稻才得以继续。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研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但这些挫折依旧没有摧毁他的梦,终究坚持让他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后,让我真的很佩服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谢谢您,是您让我们不再受饥饿的困扰,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也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我坚持学画画很久了,是从中班开始学习的,在此期间,我换了好几个班,不过后来开始一直在一个地方学习。你看我现在画的可好看了。不过我并没有坚持学跳舞,因为动作太难记了,有些动作还学不会,由于这些原因我就没有坚持下去了。

这部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同时一定要坚持下去,才会通向成功。

袁隆平观后感【篇14】

他说,不能再让中国人饿肚子。

他说,我们要摆脱饥饿的日子。

他,是书本上我们敬仰和佩服的偶像;他,是千户万户中华儿女的成长力量,他就是中国伟大人物——袁隆平,袁爷爷一生致力于研究水稻,一片片良田,一亩亩收获的种子,是爷爷一辈子的心血。

在书中写道:粮食限量供应,肉类食品更是少见,学校食堂在米饭里加了苏打,经过两次蒸煮,米饭的体积增大了,刚吃完饭会感到肚子被撑饱了,可是很容易就消化了。袁爷爷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哀痛也是无奈,是决心奉献也是信心满满,他知道,饿着肚子是什么感觉,他也知道,未来的生活中,只有靠中国人自己,才能真的救国救民,所以,他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将中国的国土情况结合起来,在中国土地上,努力开拓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地,最终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杂交水稻。

从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教育我,不可以浪费粮食,吃饭的时候不能剩饭,因为只有自己真的经历过贫穷的日子,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感觉,才能真的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伟大人物的一生都是在奉献的,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事业,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国家。杂交水稻的问世,作文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我们再也没有粮食紧缺,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那种黑暗的日子过去了,迎接而来的是一片光明。没有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但却一直享受着前人赠予我们的美好生活,我想,我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因为我不能替先辈们忘却黑暗。

袁隆平爷爷的一生是光明的,他用自己的力量去照亮了中国的大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在不久前,与世长辞,留给我们的是稻香与丰收,带走的是我们的牵挂与惦念,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我们中国的稻米,是一位敬爱的爷爷用一生的心血研究出来的。

袁隆平观后感【篇15】

听闻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微博等各大平台上全是关于他的短视频。他说: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点。特别是今天看完《为时代而歌袁隆平》这部纪录片之后,才知道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袁隆平爷爷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爷爷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

袁隆平爷爷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他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推荐]观后感袁隆平11篇


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观后感袁隆平。观影也能为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在观看影片时,我沉浸其中感受颇多。这时候不妨把这些看法写下来,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后感袁隆平 篇1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电影之所以感人,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就以这次电影发布会为例,那么多的媒体记者,发布会一结束,全都离开,赶回去发稿子。可是他们连电影都没看,又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稿件呢?曾经踏实的中国人,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这种精神,放在自私社会里是行不通的——现在为什么不出袁隆平?

电影《袁隆平》里,袁隆平因为在课堂上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领导的批判。原因当然是“否定社会主义科学,提倡资产阶级学术”之类的。这就太令人鄙视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阶级之分,不管谁的成果,只要是为人类造福,为何不可拿来我用?如果按照电影中这帮弱智革命派的逻辑,苏联的人造卫星技术,源于纳粹德国的火箭飞行技术,技术到底算谁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是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先进,还是纳粹制度的成功?

以刘老师为代表的几个水稻专家,就是这一类人。他们自己无能,却占据着位置。这还不算,他们还要极力破坏别人的事业,限制别人的能力,让别人也一事无成。大家都一样无能,他们的无能看起来才正常,才不会被关注,他们的地位才不会动摇。刘老师因为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趁着大雨把袁隆平的稻田毁掉,宁可损失国家利益,也要阻止能人成功,自私到了极点。“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个风,不是来自敌对方向,而往往是来自自己阵营。这种丑陋的中国精神,贯彻在无数的中国人中间,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大行其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受列强欺压,被英法联军打,被八国联军打,被日本鬼子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遭外商打压,一些丑陋的中国人,争相在外国人面前献媚争宠,却对于自强的中国人,明枪暗箭,除之而后快。如果说,中国人不能够根除这种劣根性,那中华崛起梦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梦。卑劣的小人们,把无数的袁隆平扼杀在萌芽里。以至于今天我们对于袁隆平感到格外的珍惜。然而,按照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她应该产生千千万万的袁隆平才对。那些被扼杀了的天才,都毁在这些中华民族的小人之手!

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果静林们已经开始努力了,我们难道就只想旁观?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观后感袁隆平 篇2

如果你问我:“中国人都能吃饱饭吗?”我会骄傲地点头回答:“那当然了!因为有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今天老师安排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袁隆平》。

电影主要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看《袁隆平》时,我又联想到了现在的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可比袁隆平他们以前的生活好得多。袁隆平不仅十分认真,还很谦虚。他对我们付出了很多,他被人们评为“杂交水稻之父”。先后研究出了许多水稻,他真是一代伟人。

袁爷爷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小时候的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小草。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袁隆平虽不是什么神秘人物,但他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英雄,是我永远忘不了的大英雄,他让我们吃得饱饭,不会挨饿,我要感谢您!

观后感袁隆平 篇3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黄志忠饰)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

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功勋人物鞠躬尽瘁、从不计个人得失,正如预告片里张富清说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勋人物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像预告片里黄旭华说我相信我的计算,如果错了,我负全责。经过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也会更加强大。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终极预告片将功勋们掷地有声的话一一道来。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观后感袁隆平 篇4

2014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历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许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观后感袁隆平 篇5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观后感袁隆平 篇6

每当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我就会写观后感,今天去电影院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感慨万千。

袁隆平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而电影只拍了袁隆平爷爷从30岁到60岁的故事,虽然有点短,但是袁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了解,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看袁爷爷的采访都能看到袁爷爷是一个风趣丝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这部影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了袁爷爷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袁爷爷曾说过人心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光荣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爷爷,一路走好!

观后感袁隆平 篇7

好漂亮哦。”在纪录片的画面里,袁隆平讲述着70多年前的画面,依然激动的张开手比划着,也是那时,袁隆平第一次爱上了“农”这个字。

他从小经历了战乱和饥荒,因此少年时期就意识到国家的安定在于能让老百姓吃饱,而让老百姓吃饱则需要农业的振兴。

纪录片更是讲述了袁隆平一路的艰辛和拼搏。特别是当袁隆平提出培养杂交水稻三步法的时候,遇到太多的坎坷、质疑,甚至失败。找一株基因变异的水稻,他整整花了2个月时间,用手动排查的方式,检查了14万株稻穗,才仅仅找到6株。为了加快试验进度,也为了寻找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在云南遭遇地震后,他和助手们在又漏风又漏雨的窝棚里继续试验工作。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30多年的时间,1997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00公斤;xx年,1000公斤;xx年,1100公斤。截至xx年,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有133个。此刻,眼前的一切都已经模糊了,泪珠止不住地滚下了面颊。

您的拼搏奋斗和永不放弃,实现了“中国人能养活中国人!”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恐慌,您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粒粒皆辛苦,后辈感恩您。

观后感袁隆平 篇8

几天前袁爷爷因病离世,这位91岁的老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于是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而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发现袁爷爷的一生只有一个字——梦。

儿时在果园的一次春游,让袁爷爷发现了水果的可爱之处,也发现了自己立志学农的梦。这个梦在前方召唤着他,让他不断向前。毕业后来到小镇支教,寂寞和孤独让他一度想放弃,可是这个梦想又在前方召唤着他,促使他不断向前。在外界的讥笑下,这个梦又鼓励他大胆的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在万难之下,在外界的嘲讽中,他不骄不躁,踏实向前,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来到了自己向往的梦前。

或许袁爷爷刚开始的梦只是学农,可越到后面这个梦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遥远,等着他实现这个梦的人不止他自己了,还有许多亲友以及上亿的中国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他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继续向着这个梦继续奔跑着。终于,他实现了杂交水稻这个梦,人人都捧他,赞他,但他知道有一个新的更大更遥远的梦等着他了,于是他又捧着一颗赤子之心,向前奔跑起来。

袁爷爷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无尽的梦,而他怀着赤子之心不断追梦的精神,或许是比他的科研成果更令人佩服,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观后感袁隆平 篇9

今晚本想签到后离开,不想却被电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时说到要看《袁隆平》,听老公的语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没东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顾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欢他身上一种"正直人"的味道,一种执着的精神,一个哲学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x),汉族,x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xx。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0岁。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x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x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x农业厅下属x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x学院名誉教授、x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x省科协副主席和x省政协副主席,x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观后感袁隆平 篇10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袁隆平》。

电影开演之前,妈妈什么都没有对我讲,我也不知道袁隆平到底是谁,是干什么的。电影开始后,当我看到影片中有个姐姐饿得头晕,还是那个姐姐要拿出家里仅有的准备种地的种子要给袁隆平爷爷做饭吃而磕破了头,袁爷爷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充满着坚定:不能让老百姓再挨饿,让老百姓吃饱从那以后成了袁爷爷毕生的奋斗目标。我忽然想起,我在国学班里最早学过的神农氏,那袁爷爷不就和神农氏一样,用一根神鞭,正在赶走那个让许多人民饥饿的恶魔。

从那以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袁爷爷数十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他不畏惧任何困难,勇敢执着地为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最终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科研,袁爷爷终于成功了!

我虽然还只是一个二年的小学生,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梦想——真的很想在若干年后去北京念一流的大学。妈妈告诉我那同样也是一条艰苦的道路,我也要像袁爷爷一样,遇到困难执着前行,多多学习增长本领,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向前!!!

观后感袁隆平 篇11

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观后感(必备8篇)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您精心准备的有关“袁隆平观后感”的最新范文,相信阅读本文后您会有所收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看电影、电视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这次的观看也必将让您产生一些感悟。撰写观后感是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而优秀的观后感更要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袁隆平观后感【篇1】

数百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大批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也让做为后人的我们时时镑记心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一生专注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他种植了杂交术稻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为我国人民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小出生贫穷地区,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贫穷,见到了许多人还吃不饱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心中有梦,于是志存高远,尽自己的努力,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我国“杂交术稻之父”袁隆平。

读了这片故事后,我体会到并不是我们生对了年代,而是有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袁隆平爷爷的伟大行为令我感动,他虽然已经到七十岁的年纪,却还是坚持下地研究水稻;他在我们中国面临巨大的粮食危物时,带科研团际接连功破水稻超高育种难题。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我要学习袁爷爷的精神,也要做到节约粮食,平时吃饭时,不要浪费每一粒米。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丰厚的粮食,但是中国仍然有许多贫困的人还在忍受着饥。所以,好好珍惜饭碗里的每一粒米,不要忘记,它们是袁爷爷努力换来的。就像古诗里所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袁隆平观后感【篇2】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清晨,望着熹微的远方,我总会不时的想起袁隆平院士,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中国科学家袁隆平》。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各路军阀混战,搅得他生活不能安宁。此后的日子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袁隆平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孤身一人做研究,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淡泊名利,现今安详离开人世,国士无双,举国哀恸。

对于他来说,母亲的教导是不可获缺的,一个个故事,让袁隆平渐渐领悟了些许人生的哲理,读懂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里的悲寂,“女娲造人”使袁隆平知道了土地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为袁隆平“立志学农”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素履以往,独行愿也,他在一片又一片的反对声浪中逆水行舟,不曾回头。“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成为了袁隆平的前进动力,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他冲散阴霾,乘风破浪的力量所在。他就是这样,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默默无闻的奋斗着,壮年的袁隆平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总结,不断的尝试,成功培育出优质多产的杂交水稻,功成名就,这是多少年的艰辛奋斗啊,他们凝结成“袁隆平”这个不朽的名字,照片也许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泛黄,而脚下的稻田会一直努力生长。

星河灿烂,洪波涌流,袁隆平院士以梦想为舟,奋斗为桨,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淡泊名利,不愿做官,全身心投入研究。“我们吃饭靠两平,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这是农民多么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话呀!它是那么真诚,那么质朴。

自古忠孝难两全,晚年的袁隆平,因为工作而不能回家,父亲重病不知道,为了不影响他工作,邓哲瞒住了袁隆平,这是一个多么通情达理的父亲啊!一九八二年春节,妻子与母亲患病,他照料的无微不至,是那么细心,袁隆平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是那么值得我们感动。

他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操碎了心,稻子变酒精,是多么有创意的一件设想啊,他节省了能源,让农民从中受益,他为的永远是天下百姓。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粮食上,化作我们平凡的一日三餐,每个仔细品味的人都会心怀感念,余味无穷。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那一天还恍如昨日,他铺就了人民脚下的路,成了我们心中的明灯,他定永存我心。我们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科研工作者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不浪费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的最大的缅怀!

袁隆平观后感【篇3】

好漂亮哦。”在纪录片的画面里,袁隆平讲述着70多年前的画面,依然激动的张开手比划着,也是那时,袁隆平第一次爱上了“农”这个字。

他从小经历了战乱和饥荒,因此少年时期就意识到国家的安定在于能让老百姓吃饱,而让老百姓吃饱则需要农业的振兴。

纪录片更是讲述了袁隆平一路的艰辛和拼搏。特别是当袁隆平提出培养杂交水稻三步法的时候,遇到太多的坎坷、质疑,甚至失败。找一株基因变异的水稻,他整整花了2个月时间,用手动排查的方式,检查了14万株稻穗,才仅仅找到6株。为了加快试验进度,也为了寻找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在云南遭遇地震后,他和助手们在又漏风又漏雨的窝棚里继续试验工作。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30多年的时间,1997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00公斤;xx年,1000公斤;xx年,1100公斤。截至xx年,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有133个。此刻,眼前的一切都已经模糊了,泪珠止不住地滚下了面颊。

您的拼搏奋斗和永不放弃,实现了“中国人能养活中国人!”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恐慌,您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粒粒皆辛苦,后辈感恩您。

袁隆平观后感【篇4】

呱、呱,傍晚在田间散步,青蛙们不时从一片片稻林间传来欢乐的叫声,他们仿佛开着丰收的盛宴,述说着金秋的八月。这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看着餐餐剩在碗里的白米饭,外婆终于忍不住冲着我说:小毅,吃不了这么多,就不要盛这么多,多浪费呀!我漠不关心地回答:哼,我就要,又不是买不到粮食。范文写作外婆拿起筷子怒气冲冲地吼道:我打死你个败家子。一边说着,一边朝我跑来,在妈妈的掩护下,我才逃过一劫。

睡觉前,妈妈来到我床边,语重心长地说:小毅,听妈妈跟你说说外婆小时候的事吧!我点了点头。那个年代呀和咱们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咱们祖国没有像现在这么伟大、富强,没有轻轨、高铁,没有神舟五号载人上天,没有蛟龙号下到海底。没有手机电脑,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许多人家里都会生好几个孩子,不像你是独生子女,家里唯一的宝贝。妈妈的脸色沉重了许多,她继续说着,在那个年代,穷人很多,好多人都没饭吃,更别说像你现在这样幸福地上学了。为什么没有吃的呢?那他们没有吃的怎么办呢?我惊讶地问道。因为水稻的产量不高,所以他们逮着什么能吃的就吃呀!无论是米糠、树皮,还是黄泥巴。泥巴怎么吃了?吃了不会生病吗?入党申请书我一下子从被窝里站起来。会呀,他们会上不出来厕所。妈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接着,妈妈严肃地问我:你知道是谁解决了水稻产量不高的问题吗?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我得意洋洋地说,我从课文书上看到:袁隆平爷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妈妈竖起大拇指:是呀,所以我们现在人人有饭吃。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国是水稻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东北三省是我国稻谷和大米主要出口地区,主要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呀。我向妈妈点了点头,保证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范文参考网傍晚在田间散步,看到一片片金黄的水稻,闻着一阵阵稻花香,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四十年前的中国,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是粮食、经济,还是科技、军事,中国早已如巨龙腾飞,回想起《厉害了,我的国》,我幸福地向外婆说:外婆,今年我帮您收谷子。

袁隆平观后感【篇5】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袁隆平。

我今天在阳光喔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为时代而歌:袁隆平》。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他的追梦之旅。在他小学时代的一次郊游中,就立下了他的农学梦。

1959年,中国发生了连续三年的饥荒。迫于想要解决饥荒问题,袁隆平在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四年后,原本的6颗雄性不育水稻增加到了700多颗,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杂交水稻被人拔了。过了几天,他在一口井边找到五棵杂交水稻才得以继续。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研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但这些挫折依旧没有摧毁他的梦,终究坚持让他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后,让我真的很佩服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谢谢您,是您让我们不再受饥饿的困扰,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也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我坚持学画画很久了,是从中班开始学习的,在此期间,我换了好几个班,不过后来开始一直在一个地方学习。你看我现在画的可好看了。不过我并没有坚持学跳舞,因为动作太难记了,有些动作还学不会,由于这些原因我就没有坚持下去了。

这部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同时一定要坚持下去,才会通向成功。

袁隆平观后感【篇6】

今晚本想签到后离开,不想却被电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时说到要看《袁隆平》,听老公的语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没东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顾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欢他身上一种"正直人"的味道,一种执着的精神,一个哲学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x),汉族,x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xx。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0岁。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x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x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x农业厅下属x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x学院名誉教授、x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x省科协副主席和x省政协副主席,x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袁隆平观后感【篇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粮食对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袁隆平:东方“稻神”》这本书,里面介绍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先锋事迹。

袁爷爷从小就爱思考、爱问问题。有一次,他在饭桌前问爸爸:“中国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还有人挨饿?中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还会受欺负?” 爸爸告诉他:“是啊,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也许将来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袁爷爷考进农学院后,一直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袁爷爷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地方当老师,他想在农业科研上做出一些成绩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经过一年的科研试验,却失败了。袁爷爷把学生叫到试验田,给大家讲述失败的经验教训。

1969年,袁爷爷去到云南省进行水稻试验,期间遭遇地震,袁爷爷就和他的学生在稻田旁搭个棚子下田干活。凭着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袁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终于在1972年取得了初步成功,并且在1976年推广到全国。

袁爷爷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袁爷爷曾经说过:“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我看完袁爷爷的故事,深受震撼。面对成功,不迷失自我;面对失败,不自暴自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一颗好种子!

袁隆平观后感【篇8】

听闻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微博等各大平台上全是关于他的短视频。他说: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点。特别是今天看完《为时代而歌袁隆平》这部纪录片之后,才知道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袁隆平爷爷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爷爷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

袁隆平爷爷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他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袁隆平观后感(合集14篇)


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时,我们应从哪里入手?电影里那些经典的台词,桥段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我们沉浸体验的同时,心中的想法自然层出不穷。写出优秀的观后感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文学素养思维敏捷,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袁隆平观后感》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隆平观后感 篇1

今晚本想签到后离开,不想却被电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时说到要看《袁隆平》,听老公的语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没东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顾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欢他身上一种"正直人"的味道,一种执着的精神,一个哲学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0岁。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厅下属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九江学院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质: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袁隆平观后感 篇2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黄志忠饰)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

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功勋人物鞠躬尽瘁、从不计个人得失,正如预告片里张富清说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勋人物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像预告片里黄旭华说我相信我的计算,如果错了,我负全责。经过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也会更加强大。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终极预告片将功勋们掷地有声的话一一道来。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袁隆平观后感 篇3

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这两个梦——这是他的毕生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这个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求我们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现在,袁隆平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袁老走了,但他留下的科研成果和进取精神灌溉在共和国的土地上,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袁隆平做出了自己的“身范”,也启发后来者,欲成大事者,必须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心思用在做事情上。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淡泊名利,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严于律己、团结协作、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喜看稻菽千重浪,功勋至伟袁隆平。袁隆平,知识报国的时代榜样,毕其一生的稻田守望者,为“稻粱谋”,为民生计,惠泽遍洒,大爱普施。袁隆平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丰碑上,写入辽阔大地,印在百姓心上。“袁隆平星”也在太空闪烁,星耀大地。他的功绩将永留我们心中,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袁隆平观后感 篇4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袁隆平》。它主要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取得成功的经历。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位耕耘者,但他却做了一件政治家做不到的事,就是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研究水稻十多年中的日日夜夜里,袁隆平靠着他坚强意志力迎难而上,终于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有一个片段让我深有感触:袁隆平连父亲去世了也不知道,没有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表现。但是,正如他父亲所说的,他尽孝了,而且尽的是大孝,因为他没日没夜工作是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有饭吃。有人嘲笑他说外国都没有研究出来的东西凭他根本不可能研究出来。但袁隆平胸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他坚信: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就不一定不能成功。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执着、勤奋,要有勤劳、坚韧、仁爱、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我们学校,老师和家庭都帮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阻碍,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

袁隆平观后感 篇5

每当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我就会写观后感,今天去电影院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感慨万千。

袁隆平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而电影只拍了袁隆平爷爷从30岁到60岁的故事,虽然有点短,但是袁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了解,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看袁爷爷的采访都能看到袁爷爷是一个风趣丝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这部影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了袁爷爷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袁爷爷曾说过人心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光荣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观后感 篇6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电影之所以感人,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就以这次电影发布会为例,那么多的媒体记者,发布会一结束,全都离开,赶回去发稿子。可是他们连电影都没看,又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稿件呢?曾经踏实的中国人,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这种精神,放在自私社会里是行不通的——现在为什么不出袁隆平?

电影《袁隆平》里,袁隆平因为在课堂上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领导的批判。原因当然是“否定社会主义科学,提倡资产阶级学术”之类的。这就太令人鄙视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阶级之分,不管谁的成果,只要是为人类造福,为何不可拿来我用?如果按照电影中这帮弱智革命派的逻辑,苏联的人造卫星技术,源于纳粹德国的火箭飞行技术,技术到底算谁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是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先进,还是纳粹制度的成功?

以刘老师为代表的几个水稻专家,就是这一类人。他们自己无能,却占据着位置。这还不算,他们还要极力破坏别人的事业,限制别人的能力,让别人也一事无成。大家都一样无能,他们的无能看起来才正常,才不会被关注,他们的地位才不会动摇。刘老师因为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趁着大雨把袁隆平的稻田毁掉,宁可损失国家利益,也要阻止能人成功,自私到了极点。“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个风,不是来自敌对方向,而往往是来自自己阵营。这种丑陋的中国精神,贯彻在无数的中国人中间,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大行其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受列强欺压,被英法联军打,被八国联军打,被日本鬼子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遭外商打压,一些丑陋的中国人,争相在外国人面前献媚争宠,却对于自强的中国人,明枪暗箭,除之而后快。如果说,中国人不能够根除这种劣根性,那中华崛起梦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梦。卑劣的小人们,把无数的袁隆平扼杀在萌芽里。以至于今天我们对于袁隆平感到格外的珍惜。然而,按照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她应该产生千千万万的袁隆平才对。那些被扼杀了的天才,都毁在这些中华民族的小人之手!

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果静林们已经开始努力了,我们难道就只想旁观?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袁隆平观后感 篇7

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xx.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观后感 篇8

今晚本想签到后离开,不想却被电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时说到要看《袁隆平》,听老公的语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没东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顾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欢他身上一种"正直人"的味道,一种执着的精神,一个哲学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一个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x),汉族,x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xx。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0岁。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x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x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x农业厅下属x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x学院名誉教授、x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x省科协副主席和x省政协副主席,x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袁隆平观后感 篇9

几天前袁爷爷因病离世,这位91岁的老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于是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而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发现袁爷爷的一生只有一个字——梦。

儿时在果园的一次春游,让袁爷爷发现了水果的可爱之处,也发现了自己立志学农的梦。这个梦在前方召唤着他,让他不断向前。毕业后来到小镇支教,寂寞和孤独让他一度想放弃,可是这个梦想又在前方召唤着他,促使他不断向前。在外界的讥笑下,这个梦又鼓励他大胆的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在万难之下,在外界的嘲讽中,他不骄不躁,踏实向前,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来到了自己向往的梦前。

或许袁爷爷刚开始的梦只是学农,可越到后面这个梦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遥远,等着他实现这个梦的人不止他自己了,还有许多亲友以及上亿的中国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他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继续向着这个梦继续奔跑着。终于,他实现了杂交水稻这个梦,人人都捧他,赞他,但他知道有一个新的更大更遥远的梦等着他了,于是他又捧着一颗赤子之心,向前奔跑起来。

袁爷爷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无尽的梦,而他怀着赤子之心不断追梦的精神,或许是比他的科研成果更令人佩服,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袁隆平观后感 篇10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读完了《袁隆平传》。合上书,我的心情还是久久地不能平静下来。留在脑海中的不再是“杂交水稻之父”的神圣光环,而是老先生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

翻开书,那一段段精彩描写把我带到几十年前:“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虽为书香子弟,却志在农业。为探索一种杂交水稻的办法,使亿万人免于饥饿,袁隆平战天斗地,想尽一切办法。在经历无数次失败挫折后,终天开创了水稻高产之路……

合上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袁隆平为实现自已的志向,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同时更使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正是有了这个信念,袁隆平面对种种磨难才不气馁。他苦中作乐,挑战权威和饥饿,进行无数次探索杂交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终于苦尽甘来,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吗?记得有一次,我练手风琴时,遇到一个超难曲谱。我正想放弃,可想到只有坚持才能有收获的道理,我又坚持往下拉。不会的地方多弹几遍,积累经验教训。最后这条曲子终于被我克服了。

《袁隆平传》让我懂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我还要再看一遍。

袁隆平观后感 篇11

为缅怀袁隆平爷爷,5月24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集体观看了电影《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袁隆平爷爷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的研制出杂交水稻。虽然在研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袁隆平爷爷没有被困难打败。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我对袁隆平院士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老爷爷,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由衷地对他产生敬意。

袁隆平爷爷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粒小小的种子,却改变着世界的历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然而在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他不怕困难、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品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当下我们该做的是珍惜每一粒粮食,为深切缅怀袁隆平爷爷,餐餐光盘我们在行动!

袁隆平观后感 篇12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国母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

“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民。

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袁隆平观后感 篇13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就像春天里的第一滴甘露,他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界万物;就像夏天里的第一缕凉风,他们默默地吹散我们的疲惫;就像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他们永远在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站在背后,温暖着我们。

他们,可以是很多人。他们,可以是大街上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可以是总是走在灾区第一线的志愿者,可以是为培育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以是坚持追梦的科学研究者。

袁隆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是个耿直的人。

他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喜欢小草。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他对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远远地超过了他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许,他也心存愧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他无暇顾及他私人的情感及亲人。

我认为,一帆风顺这个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身上。袁隆平也不例外。女友的离去,曾让耿直的他心里滴血。这让他感到彷徨,让他思索他一直信奉的人生规则是不是不对呢。但是,随即而来的饥荒,却让他坚定了他的梦想。在与领导聊天时,他提起了一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漫步。”——毛泽东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像一条芝麻开门的谜语般,令我顿然醒悟。提炼镭这样在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却在居里夫人眼中是迷人的呢,那么袁隆平是不是也一样呢?

虚词假意如同人鱼滚落的泪珠,始终会化为泡沫,即使刻骨铭心,却总该是虚幻的。与其看着泡沫散去,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蜘蛛夜复一夜坚持地织网,直到逝去;飞蛾日复一日地飞向烛火;蚯蚓蜷曲着身躯天天为花草松土……他们坚持着,行动着,一百次的失败只是为了一次成功。

但是,在学校中,我却看到了很多的人逃课,打架,去网吧……他们只是在任性地挥霍着短暂的青春而已。人生苦短,我们不求名垂青史,但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一些呢?

固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的人,但人类更加需要那些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的梦想家,他们不为名利,只为了造福人类。

袁隆平观后感 篇14

这部电影讲述了当代科学家袁隆平凭着对科研的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执着的追求,经过十五年的辛勤努力,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带领中国人民摆脱饥饿的事迹。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得先读好书,把基础打好,把知识掌握牢靠,这样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袁隆平爷爷正是这样,即使是战争时期也没有落下学业。我们要想事有所成,首先自己得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担当起大任。

要充分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十年磨一剑”,袁隆平爷爷十五年不断行走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失败了不气馁,为了找到天然的杂交稻,他和团队成员四处辗转,到中国南方各个城市寻找野生稻,甚至七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我想这种吃苦耐劳、务实苦干的精神是多么难得!我们作为当代小学生,从小都是衣食无忧,要是我们有他一半的努力,学习上也会有飞跃的进步的。

只有中国强大了,我们才不会被欺负。亲眼目睹日本侵华战争的袁隆平爷爷,从小是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外国生物学家曾经断言,中国21世纪会经历一次粮食短缺,届时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粮食。但是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让这一断言成为泡沫。杂交水稻的产量连年攀升,不但我们中国人吃的饱,我们的粮食还有富足,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要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之后,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地研究怎样继续提高产量。晚年他又给自己和团队定了一个新的目标: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想人只要有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靠近,终有一天,目标会实现,梦想会实现。

其实,我们当代中国有很多像袁隆平爷爷这样吃苦耐劳、乐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人。比如我们敬爱的钟南山爷爷、那些可爱可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警察叔叔、消防员叔叔,为我们戍守边关的武警战士……他们都在为我们祖国的强大,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平安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我们才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无忧无虑地学习。

我们当代小学生也要发愤图强,认真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相信《《功勋》袁隆平观后感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功勋》袁隆平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