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 > 地图 >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互联网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一)。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灵魂的微笑》读后感(一)”,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

在我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之中,吕程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很陌生,经朋友推荐我们才有缘通了一次电话,我才收到了她寄来的《灵魂的微笑》。这是一本8年前出版的书,装帧和封面设计以及书内的布局排版比不上现在书商们精美的包装。我在看书之前先登陆了吕程的博客,隐隐的心里觉得自己的平凡生活和美丽飘逸的女博主有遥远的距离。我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粗粗的翻第一遍说真的我没太理清吕程和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花了很长时间认真地把这本以日记、书信、诗歌等形式表达的图书读完。我无语了,我想写一些读后的感受,散乱的思绪却无法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是一本和时间和生命赛跑的书,历史上没有多少书比它更迫切地希望得到推广和传播。

逄志尧在题记中说“人家说得了重病,将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而我却做不到,因为我相信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田新在题记中说“我真的不为什么,我只是在寻求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是在做一件也许成功也许失败的事。而失败了我会比以往我遇到的工作、生活、爱情上的失败更痛苦。以往,我不相信失败,不怕失败;但是我现在怕,我不能失败。这是一条不能后退不可以回归的的路”。这两段话诠释了全书256页的核心思想。

田新在无意中走入逄志尧的最后岁月,说它最后是我的推断。书中没有结局,结局是我从网上的蛛丝马迹嗅出的味道,那一刻我有一种凉嗖嗖的感觉。田新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不能后退的不归路不用再挣扎在泥淖中了。这本书最初的意义嘎然而止,停歇在逄志尧微笑的灵魂无限留恋悄然飘离的那一刻。在各方热心人士助推赶制的这本书没能发挥他的效力挽住渴望生命的年轻人。难道之前的一切都是灰飞烟灭的徒劳吗?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杰克·伦敦的一系列热爱生命的文章,与死神厄运搏击抗衡的扣人心弦打动了我。生命,生命,在我年轻的心里还没有具体的概念。8年前爷爷的去世让我体味到了生离死别,葬礼结束后的八年里我总是觉得爷爷还活着,生命,生命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无法挽留亲人扼腕痛惜的苦楚。今年去南京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更为生命短暂的辉煌而震撼。一个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定格在后世瞻仰的厚重色彩装点的墙壁上。他们平均的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很多人来自殷实富有的家庭。我想到了灯蛾扑火,想到了化蝶的魅力一瞬。

我从网上很认真地搜索了有关《灵魂的微笑》读后感,有一位作者提到了一句极具诗意色彩的话“世界静极,只见灵魂微笑独舞。”这耐人寻味的话,就是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诠释吗?我到目前还没有信仰任何宗教,关于活着的意义有时也有不得求解的困惑与苦恼。前些日子第一次较完整地看完了电视剧《北京青年》,其中片尾曲《存在》的歌词有必要展示一下:“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这不简单是汪峰的又一首新歌,其中有对生命的意义深层次的探讨。我们每一个人,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怎么活着,我该如何存在,每一天我们也要拷问自己。也许没有答案。我想无论是田新还是逄志尧都用感人的经历为我们解释了存在的意义,人生的真谛也许只如烟花有短暂的灿然,美丽的花不计较花期的长短,盛开过就足矣。所以,田新即使没有实现初衷,没能用这本书挽回逄志尧的生命,也不必遗憾,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大于最后的结果。

现在,我终于知道吕程这个从博客看飘逸女子的伟大了,不用太多赞美的话去捧她。“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风风火火的吕程,奔波劳碌的吕程,温柔浪漫的吕程,无论在人生的哪个环节,我相信,有了曾经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你都会挣脱牢笼勇敢前行。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耀眼的灵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残疾人海伦凯勒。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果真是个奇人!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其中87个是在无声无语无光的漫长岁月中度过的。

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就会深深陷入海伦的世界:年仅一岁多的她,被一场大病夺走了光明与美好取而代之的是黑暗与恐惧,然而这时她人生的转折点莎莉文老师出现了,她的到来使海伦爱上了学习,但是海伦又聋又哑又盲,所以学起来十分吃力。记得有一次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英文单词water时,她在海伦手心中写了一遍又一遍,海伦却怎么也学不会,老师便让海伦去接触水,海伦意识到水是凉凉的,会流动的,就明白了什么是water。海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阅读各种书籍了

海伦破蛹成蝶,站上梦寐以求的哈弗大学领奖台,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对于海伦来说三天光明都是一种奢望,对我们而言每天都是光明的,但是我们如果失去三天光明将会怎么样,说不定会自暴自弃,甚至,还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多少年来,海伦凯勒的精神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开来,她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女神化身,她耀眼的灵魂永驻人间。

女神海伦凯勒我向你致敬!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读书笔记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之一,我一直喋喋不休的“晨间笔记”就是受此书的启发而来,在我公众号及朋友圈里我安利了很多朋友们,同时在我的写作群里也是群友必读之书,头条号:采蜜人生 作者:@洪颖 就是阅读此书的朋友其中之一,前些日子看到其在她公众号:采蜜人生 (上面有很多安静认真原创文字,安利一下!)上分享了《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的读书笔记,分享的比我写的好太多,没有读过此书的朋友们阅读此文基本上可以掌握本书精要,因此征得其同意,将此文分享给大家,感谢@洪颖 童鞋的分享,以下是正文:

我算个女文青吧,本科学了中文,自认还是有些文采的,也愿意写点东西,但坏就坏在后来又修了个新闻双学士,而且毕业后进了新闻媒体,一干10多年。再回首发现文思、创意皆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学新闻时最崇尚的是海明威“冰山一角”式的写作风格,讲究用短句,用最简洁的文风,表达文字背后的深邃意义。又学了新闻的5个W、倒金字塔等等的新闻写作方法,之后10多年都在这么职业的写,到去年辞职,想自己写点东西的时候,才发现文思枯竭,连思维角度都已经新闻化了。

这也就是《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创作陷入瓶颈,创造性自我迷失,该怎么办?庆幸自己在瓶颈期读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在我加入一个自由写作群之后,素未谋面的群主@北方胡子推荐给我的,@北方胡子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和我一样在读过之后,都给@北方胡子发来了感谢之词,感谢他推荐的这本书帮助我们大家找到了写作快乐的感觉,同时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发现。感谢@北方胡子!

另外要补充一下,这本书目前几大图书销售网站上已经没有现货了,我是从淘宝上买了复印版。听说出版社准备重新出版发行这本书呢。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英文书名The Artists Way直译应该是《艺术家之路》(哈哈,如此译确实没什么创意~),书还要一个副标题《卡梅伦夫人的心灵修行路》,英文原文为 A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直译为通往更高创造力的灵修之路。

作者茱莉娅·卡梅伦,目前能查到的个人资料不多。在其书中,提到她写过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拍过故事片和电视节目,还写过短篇小说,写过诗。在其书里曾提到她写下过《迈阿密风雨》(Miami Vice)剧本,曾为《滚石》、《纽约时报》等报刊写稿,担任特约编辑。

茱莉娅·卡梅伦被称为“创作教母”,主要得益于她从1978年开始,针对艺术家开设如何“突破创作瓶颈”的写作课程,众多失去创作力的艺术家受益,其中包括很多好莱坞知名编剧。后来,茱莉娅·卡梅伦把教学笔记集结成此书,广受欢迎。随后此书被美国著名杂志《优涅读者》(Utne Readers)评选为优秀作品,始终位于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并被评选为全美乃至全球的编辑必须书目之一。被翻译成20种语言出版。我们看到的是2012年由湛庐文化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的20周年纪念版。

茱莉娅感性十足,她之所以能总结出“突破创作瓶颈”的方法论并帮助了很多困境中的艺术家,是因为有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茱莉娅曾经因为戒酒遭遇了艺术创作的干旱期,不得不寻找一条创作的新路,她学着将自己的创造力奉为信仰的唯一的神,学着不妨碍创立的力量通过她而写作,用坚持写“晨间笔记”和赴“艺术家之约”的方法让自己走出了困境,重获成功。

这本书名义上是一本教授突破创作瓶颈的写作课,实为一本教授你如何发现自我,挖掘和修复创造性自我的心灵修行课。在此意义上说,中文译本的书名真是抓住了此书的灵魂和精髓。所以在此也想对此书的译者庄云路表示敬意,他的译文流畅富有感情。

在书中,茱莉娅把创意写作看做是一种敞开心胸的练习,她形象的说,创意的“血液”不是无中生有的,是你精神之身的真实的组成部分。修复的过程就像在意识中建立一条隧道,让创意可以随时随地地疾驶其中。一旦疏通了这些隧道,那么你的创造力自然就会应运而生。

她写到:创意,是心灵的修行。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

我们都是梦想家。理想就像那远方忽隐忽现的微光,旁人或许从未觉察过它的存在,但我们的目光却总会被它吸引。我们趋向光,因为我们捧举信仰。

可是,现在的人们似乎已经很难记起,是我们的作品创造了市场,而不是市场创造了我们的作品。

艺术是一种信仰所驱的行为,我们练习着付诸实践,却又时常被信仰召唤,踏上朝圣之旅。

我们心中有所顾虑,却仍然步履不停。

在恢复创造性自我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原有的生活状态中退隐。所谓的隐退就是把曾经铺张浪费或误放在别处的宝贵的创意能量,拉回到我们自我的内核里,如此我们将回归自我,而非远离自我。

挖掘和修复创造性自我的基本方法有两个:“晨间笔记”和“艺术家之约”。

晨间笔记:每天早晨的写作灵修

晨间笔记现在被很多热爱写作的人所认可。

实施起来,就是每天一起床就写,写下自己意识流式的随笔。

将它视为“大脑排污管”,想到什么写下什么,无所谓对错,放下批判的态度,只管大胆地写。

不能讨价还价,一定要坚持每天写,不受情绪干扰。

写晨间笔记是一种灵修,用它与心灵深处的造物主保持即时联络。

在写作中,你会顿悟,会与你的内在力量不期而遇,走出绝望,获得自由。

特别说明一点,在书中,茱莉娅提倡的晨间笔记的方式是手写三页纸。我看到现在还有朋友说,要坚持这种手写方式。其实,我倒是觉得毕竟茱莉娅写作教课的时间离现在有些远了,时代发生变化,电脑写作已经很普及了,不用死守形式,重要的是坚持和感悟。

艺术家之约:与你心中的创意小孩单独约会

美国音乐家、作家斯蒂芬·纳赫曼诺维奇说:“你内心的那个小孩,才是最强劲有力的缪斯。”

茱莉娅也把你的创造力视作你心中的创意小孩,在写作“晨间笔记”的同时,你每周都要拿出两小时来和你心中的创意小孩单独约会,记住一定要是单独一人,可以去远足、运动,也可以做烘焙、花艺,甚至可以是冥想,反正是你喜欢的事情,在这个空间里只有你和你心中的创意小孩,你们相互注视、对话、嬉戏,这段时光只属于你们两个,它将给你的创造意识和内心的艺术家带来滋养。

在你了解了“晨间笔记”和“艺术家之约”这两个基本方法之后,你可以跟随茱莉娅完成为期12周的“挖掘和修复创造性自我课程”。

《灵魂的高度》读书笔记


读了宁子的《灵魂的高度》深深地被她那种由内而发的思想意境触动,那种思想的深邃带着宁静和细腻,那种思想的高度又是如此的真切与从容。此散文集犹如一道道清泉冲刷着我那尘封紧闭的心田,所激发出内心的渴慕和欣喜、向往与自省。
仿佛在如此忙乱的生活和工作中,人慢慢地退化成一部高性能的机器,只会不断的升级提高效率,把原来上帝所赋予人那美好的职能撇弃。在现代人们的思想里那种关乎灵魂的高度越来越低,所敏锐关切的就是那种即时的享乐和利益。现代这种以人为本的高科技事物迅速发展,人们被包裹在高科技的产物里,越来越难以真实感知人的本位,让人误以为我们本身就是世界的主宰。高科技事物的不断推陈出新,也不断吸引人期待的目光,以致给人带来一种不知不觉的依赖性和消费欲望升级的心态。古时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现代人很难享受到了。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依然不仅没有给人带来或许清闲反倒越来越忙碌,并且迷失在滚滚红尘中,内心中所缺乏的就是那种宁静和从容、喜乐与满足。如周国平所说,没有从容的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劳作,不复有创造;一切知识的追求就只是学术,不复有智慧;一切成绩就只是功利,不复有心灵的满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动也只成了世俗的事物,不复有真正的信仰。
宁子说,上帝的法则是从容而优美的。周国平也相信,从容中自有一种神性。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和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因为最后是要造人在地上,要给人最优美和从容的生活环境。用心体会这个美得无与伦比的世界以及世上的万物如此妙不可言,我们的心灵可以感知上帝对人类的爱和眷顾。追求心里的宁静和从容,可以听见上帝弹奏在我们心中的乐曲......

《灵魂的温度》读书笔记


一本厚厚的《灵魂的温度》拿在手上,每读一篇,我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总是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春晖使者,他们用热血去融化冰冷,用真情去福润贫瘠,用大爱无私的义举去反哺故乡,真实地谱写了一曲曲感恩之歌和奉献之歌。 读后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人性的光辉以及他们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灵魂的温度。

作品具体描写了春晖使者郑传楼、陈志坤、任丽萍、杜兴成、杨洪、曹以杰、高海翔、叶辛、文学强、张义恩等一批新时期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在外乡友、游子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而其中书的第二部乡情-----一条让感恩之心奔流的河最令我感动和难忘,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贵州大学学生任丽萍姐姐爱心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

任丽萍姐姐的家就在我们黔东南州雷山县永乐镇格益村,这是雷公山脚下的一个贫瘠山村。虽然学习、生活条件都很差,但她凭着一颗上进的心,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并顺利考上大学。成为苗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大学里,她时刻不忘是乡亲们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帮她凑齐读书的费用,一颗要回报故乡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大学第二年,她采取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行动,休学一年,到家乡雷山县大山深处的掌雷小学支教,帮助那些和自己当年同样命运的孩子们。

这是一个比自己家还要偏远、近乎原始的苗族村寨,条件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任丽萍姐姐凭着坚强的毅力,不为困难所惧,发挥自己的所长,尽心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给孩子们心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她的事迹被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香港的慈善机构来了,北京的学校手拉手来了,县政府挤出的资金到了,山寨的教学条件得到天翻地覆的改善。任丽萍姐姐心血没有白费,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同时她也获得了各种荣誉。

掩卷而思,我从任丽萍姐姐的感人之举中理解到了什么是灵魂的温度,人活着身体就要有温度,灵魂也就应该有温度,而爱就是我们的温度。只要人人都保持着爱的温度,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温暖,和谐社会一定会构筑起来。同时我也认识到,我还是个小学生,还做不到任丽萍姐姐的那一步,但只要在平时能严以律己,多做好事、善良的事、温暖的事、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同样也能体现出灵魂的温度。有了这样的基础,将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读人民灵魂的工程师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是谁把我们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培养成一位位已知abc+-的学生呢?对,那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今天,我就读了一首诗歌名叫《师爱是什么》,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的,没有了老师用身躯点成千百支烛光,我们也不会闪着点点光芒,没有了老师为我们领航,我们的小船将不知开到何方,没有了泥土,那些天才又将在何方。老师用爱的洁白净化心灵,让他们知道未来把握在他们手上。师爱远比母爱严肃,绝不溺爱;师爱却又比父爱温柔,因为他有父爱的理智又有母爱的慈祥。老师还是我们的朋友,可以跟他们谈天说地;老师更是我们的亲人,这种爱比亲人的又要特殊。师恩如山,师恩似海啊!老师,你对我们的爱我们永远都会铭刻在心里的最深处。你们是伟大的,用最无私的爱哺育我们,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等我长大了,我也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教师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位,是他培育出一批批时代栋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们辛苦了!

《微笑的魅力》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微笑的魅力》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感到回味无穷。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非常喜欢微笑。微笑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还能使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有一次,我碰掉了同学李丹丹的钢笔,李丹丹微笑着原谅了我。之后,我和李丹丹的友情更深了。
读了《微笑的魅力》,我突然回想到了在生活中常常被我忽视的微笑。在上学前,妈妈总是微笑着叮嘱我:过马路时要当心。来到学校,碰到了老师,我说:老师好!老师微笑着点点头。下课了,好朋友微笑着邀请我出去玩。真不敢想象,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微笑的话,会是什么样?我现在才充分意识到,微笑对人们真是太重要了!心情好的时候,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微笑,会感到无比快乐;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微笑,会恢复信心,变得快乐起来。
我又想到了我家楼上的阿姨,她的脸上始终带着善意的微笑,所以别人都非常喜欢她,愿意去她家做客。
《微笑的魅力》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太好了!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微笑特有的魅力、微笑给人的温暖,和微笑在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读微笑,我的代言词


我曾经是那么的自卑,懦弱。但是微笑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眼中的一切,也改变了我的心。或许说微笑可以诠释一切,全是你心底的卑微。

我曾经看过一篇作文,书名是《微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孩子,正如我一般。他从外地来到市里没有一个朋友,有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直到后来,老师发现了这个秘密,决心帮助他。于是,在他从未得过优的本子上判了一个优。评语是:微笑吧,每个人应有的能力。

或许,正是应为这篇文章,将我从自卑的黑暗上拉出来,让我如获重生。

微笑吧,那是我们人类本能的心声;微笑吧,去改变自己周围的一切,去相信自己,去改变自己。虽然这篇文章不算长,但我希望可以感悟许多身处黑暗中的人!

读《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有感


读《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有感

“听,听见歌声了?”秦不已悄悄地说,好像说话声音一响,就会惊扰,吓走那在夜色中游弋的歌声。这样悄声说话,真不像发自她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人。

一个炽热而苍凉,高亢又沉沦,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破绽百出的南美高原特有的高音,在远处的夜色中游来荡去,却并不打算近前。

墨非没有体验过忧伤,也可以说他是不懂忧伤为何物的人。可此时此刻,他觉得曾几何时,若干辈子前,被自己掩盖得很深的忧伤,全被这歌声挖掘出来,又被撕为片片飞絮,漫山遍野地飞啊,飞啊……除了流浪,还有哪一处是值得安身的地方?

“听懂了吗?他唱的是:‘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生命是用来遗忘的……”墨非重复道。“但为什么不是‘灵魂是用来流浪的’?”他问。

“你说‘灵魂是用来流浪的’?……也不错。如果有一件事,值得一个灵魂为之流浪,又何必计较结果呢……嘿嘿!”她刺耳又怪里怪气地一笑。

秦不已,这个女人对我充满着诱惑,诱惑着我读完整本书。不论是她夜里在酒吧独酌的出场,还是她与众不同的思想,抑或不羁的性格,都不能诠释她令我如此着迷的原因。她虽不似墨非,这随性的灵魂,为了一串不知道是否有意义的数字满世界地流浪。但她犹如黯夜中的璀璨,教人看上一眼便舍不得挪开去。

在处理好公司的事之后,她可以一年至少有三个月的假期,这是许多都市白领梦寐以求的生活,而能做到却不多。她一个背包一把手枪便可以游荡于各个大陆板块,这勇敢坚毅为大多当代女性向往,却实难为之。但她与继父之间的非伦理关系,也为世俗所不容。

有人说,她之所以流浪四海,是要躲避母亲的责难,是要寻找失踪的继父。也许是吧,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她不安于约束自己,她生来张狂,她要流浪自己的灵魂。这不应是出于羞耻的自我放逐,而是顺从于灵魂意志的流浪。

虽无法理解她从继父身上撷取得欢愉,但我推崇她自由、随性的灵魂。眼下有太多人趋于平庸、唯唯诺诺。他们的生,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如果人生下来只是按照别人规划的生存方式如同等死一般碌碌一生,那么这样的生有何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生,忍气吞声、谄媚奉承,这实在叫人恶心。人,不是肯德基的鸡,也不是小肥羊的羊,生下来不是为了死。

曾有长者问过我,是不是觉得很不幸福,,只因为我抗拒他认为的“好”,我批判生活中的“等死”和黑暗。我说不,我很幸福,我有许多疼我爱我在乎我的人,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今天,但不能因为生活在阳光之中就遗忘身后的阴影。没有绝对的对错,历史会一遍又一遍地推翻从前的结论。不能说哪一个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选择顺从我的灵魂,让灵魂去流浪,做我自己。我不愿束缚它,即使是约束它于广袤的宇宙。

我不见得是什么高尚的人,但我是底限主义者。灵魂的自由便是我的底限。不自由,毋宁死。

秦不已的灵魂最终选择了死,是基于自由的死,也许出自于恨,也许是出自于爱。在狂风暴雨的的悬崖边上,她死死抱住继父,两脚一蹬,把自己和继父丢入海中。继父死了,而她也死于RH阴性血源的不能及时供应。

在她就要离去的时刻,墨非最后只能说:“还记得我们露宿汽车站那夜听到的那支歌吗?……‘灵魂是用来流浪的’……就是这样。”

“不,你错了,那句歌词是‘灵魂是用来歌唱的’。”她早已没有力气说话,可不知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力地纠正墨非,也许是一种说服、求证、较量……容她辩驳的时间太短暂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感受到的是对他的羡慕,羡慕他有着一个只是为这“流浪”而生的灵魂。

其实,她也有这样一个灵魂,可以自由流浪的灵魂。自由流浪的灵魂,怎么不能愉悦地歌唱呢?

读《给世界一个微笑》有感范文3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这套“刘埇给孩子的成长书”,我没看过这类书,便买了回来。

一翻资料,才发现刘墉的“多重身份”,他既是名画家、作家,又是演讲家。我立刻打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这是一套各种事、物道理的哲学书,包蕴了许多大道理和细节,《给世界一个微笑》就是其中一本。

看完这本《给世界一个微笑》,我更佩服刘墉了,因为他能从各个方面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作家的演讲活动,他老人家讲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到最后的签名时他说的话,我却记忆尤新。他对我们说:“你们觉得课本好看吗?同学们”。“不好看”。“那你呢”有些同学反问道。“那当然也觉得不好看。”老人家一笑,“但现在觉得很好看。”过了一会儿,老人家庄重地说:“我希望你们记住这段我的好书友,刘墉书中的话:每次把书打开前先想,它不是课本,是好书;它不是楼梯,是运动;它不是征召入伍,是志愿从军;它是读书乐,不是读书苦!”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灵魂的微笑》读后感(一)》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灵魂的微笑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