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 地图 >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发布时间:2021-07-19 来源:互联网

《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和灵魂的救赎。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和灵魂的救赎,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和灵魂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ever dies.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 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一)

肖申克是美国一家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很早就想推荐给学生看,一直舍不得那一两节课,但总觉得有些牺牲是值得的,尤其是看到日复一日,不知为何的伏背劳作的孩子们。庆幸碰到很年青也很思想的李研老师,她让出了自己的英语课。

影片一共142分钟,从第三节课看到12点10分。重温剧情,总是有无数个片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银行家安迪身上的故事:1946年,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的监狱渡过余生。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监狱里很吃得开,他懂得如何帮助狱卒逃税,懂得如何帮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

安迪、瑞德,汤姆、老布、同性恋的姊妹花、还有那个冷血虚伪的监狱长;磨得只剩一点的锤子,美女画报,安迪刻的石头象棋;革命性的监狱图书馆、监狱上空的歌剧、修葺房顶时,安迪为朋友们换来的啤酒……太多的画面,大气的场景,以及最后唯美的理想生活都让看了又看。

知识改变命运。监狱,就是住监狱,老布在里面度过了青春,长满了皱纹,白发苍苍最终保释之后却不能适应社会悬梁自尽,人们似乎都习惯于安身立命。可是安迪,被冤枉的安迪却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尽管他一开始独来独往,但他却不急于靠拢任何权势,而是交了第一个朋友瑞德。这个改变他,也被改变的朋友。因为只有瑞德能帮他弄到他必须的所有物品。当他们被派往修葺房顶时,无意听到狱警的谈话。这个狱警意外获得一笔遗产,但要交了税所剩无几,正在当他为此而咀咒国家收税政策时,安迪竟然不顾狱警把他抛下高楼的危险,而成功地替他逃了税。从此,来找他申请各项基金的狱警越来越多,同时他也被派往监狱的图书馆和老布一起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从来没有人在意的摆设部门,也只是象征性的设立而已,可是安迪却用他的执着给州长写信,一周一封,大家都已觉得这是件不可能和荒唐的事情,而他却在第三年收到了第一批捐助的书籍,就此点燃了他的热情。一周一封的信改成一周两封,州长没有办法,不仅拨付了拆建金额,还送来社会捐赠的诸多图书。他用信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行为。接下来,他带领朋友们,自行打造桌椅,进行图书分类,谁还能看得出来这是监狱的图书馆。从不看书的人们也逐渐开始充实到了图书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变革,一个让人惊叹之举呢。

朋友之情最珍贵。最初的两年,安迪倍受凌辱,同性恋的‘姐妹花‘总是让他新伤旧痕不断出现,有时成功地反抗,有时却也需痛苦面对,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直到为那个狱警申报免税成功后,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来保护他,姐妹花残了,只能靠流食来维持生命。从狱警到朋友的支持,他终于过上了看似和外面一样的生活。

精神贵族的优雅。安迪翘着腿,让歌剧回想在了监狱的上空,不顾外面监狱长的咆哮,而是用不允许打断的陶醉享受着这份自由。因此他被关了禁闭,出来时,朋友问他值不值得,他说,有肖邦陪伴,一点也不寂寞,大家以为破例让他带进了留声机,而他却指指自己的心口说:“他在我这里。”他说:我们都拥有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流逝。在人们看来难熬的禁闭生活,却能让他与自己进行精神对话,他活出了自己。

梦想便是力量。瑞德曾经开玩笑地说:难道你想用一把榔头挖一条地道?而当最后真得变成现实时,17年每天在墙上刻凿的坚持,从下水道里爬出去的勇气,便是多少所没有的智慧。他除了一丝不苟的精神最让人敬佩的便是这份梦想的坚守和努力。爬过下水道五百码外,便是自由,而他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安迪,是一个英雄,最终离开监狱时,他回忆起自己的妻子的美好相处,虽然自己不是凶手,却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渐渐发白的鬓角已经让人们不再纠结过往,而开始新的勇气。生活禁锢了灵魂,而梦想可以给人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二)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我最记忆犹新的精彩对白。其中道出了希望的可贵,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在我看来,影片中每个地方都是经典。主人公安迪身上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似乎拥有完善的人格。这部关于希望、梦想、信念、友谊的电影带给我太多的感悟和震撼。

回顾影片,电影情节在我脑海中还历历在目。影片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安迪企图买醉后用枪把他们杀了,但酒醒后放弃了。却误被指控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的余生就要在监狱中度过。刚到监狱就受到了莫格斯三姐妹的欺负,但安迪不是默默地忍受,而是坚强的反抗,尽管多数是他失败,被打得遍体鳞伤。安迪到监狱好长时间,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瑞德说要用这石锤挖地道需要六百年,而安迪就是利用小小的石锤就在短短的二十年就成功的挖开了通往自由之路。

其中,影片中不得不要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瑞德。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厉害人物,只要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弄到任何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瑞德第一次看到安迪就开始关注他,从刚开始认为他弱不禁风,到后来是刮目相看。

安迪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由于银行家的缘故,他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帮助了很多狱警处理税务问题,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最后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同时,安迪很积极地筹划图书馆扩建。为了筹集资金,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这是他坚持不懈努力地结果。

安迪就这样在监狱中忙碌的生活着。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他告诉了安迪关于妻子被杀的惊人消息。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不惜设计害死了这个年轻犯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他认清了眼前的一切。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最后,瑞德看透了自由的意义,获得了假释,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后,决定违反假释规定,寻找自由。便动身去芝华塔内欧。两个老朋友安迪和瑞德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

故事到此结束了,而留给我的确是无尽的感慨,内心十分复杂。它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影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记得在看完电影会宿舍的路上,我问同学说知道影片名字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吗?有的人摇摇头,有的人说肖申克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还有一个人说监狱的名字就叫肖申克。对于这部肖申克的救赎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部经典的影片,重复欣赏几篇都不为过,在下一次观看时,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更加深入的感受与理解。对于第一次看影片的我,自知理解还不够深入与全面,在此我谈谈从影片中得到的启发。

影片开始讲诉主人公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两人被杀害。而安迪在被审讯时也承认有买酒要杀他们的想法,但在酒醉后克制了自己。从影片中可以安迪是十分爱妻子的,但他的妻子为什么放着这么爱他和优秀的银行家不管而有外遇呢?我觉得不能一味的指责他的妻子,安迪本身肯定有他的不足。他太过于关注自己的事业,而很少考虑家庭,忽视了妻子的感受。所以在牢中,安迪深深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他要负一定的责任。从这里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忙于事业的同时,也要关心一下的自己的家庭,使自己能在事业和感情生活上得到双赢。

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在监狱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老布从出狱到自杀,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片段。他对人生的迷茫,极致恐惧,最终使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记得影片中有句台词是这样的“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的确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但即使是身体和精神受到了约束,只要有对生命的希望,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不禁为老布的死深感遗憾。瑞德要是没有得到安迪的指引,他的结果会不会和老布一样呢,自杀于同一个房间。老布的死给了安迪很大的触动,是安迪给了瑞德期盼,使他有了生存的动力。所以凡事要往积极地一面想,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可能领会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觉得有一句话用在这里最适合不过了,那是俞敏洪一直激励学生的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相比之下,安迪则体现了另一种态度。他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人生要有希望,要永不放弃。安迪是一个极具智慧和勇气的银行家,他似乎什么都懂,地质,象棋,口哨,理财,管理,音乐等。正是这些知识,使他在监狱中免受干体力的劳苦,秘密计划逃离监狱,为自己以后的假身份作准备,并且成功逃离,过着安定自由的生活。为什么偏偏是安迪,而不是其他的犯人,勇气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与我有关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的知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安迪正是用他的丰富的知识获得了自由,回顾影片,安迪利用洗黑钱的名义为自己越狱后的身份和生活做好了打算。他的知识在狱中及逃亡途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作为学生,我更加感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不仅要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的知识,丰富自己。说不准哪一天,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成就了自己。

影片中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安迪的坚忍不拔和理想坚定。安迪为图书馆的扩建不停的给州议会写信,持续了几年的时间,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甚至想到的事情,但安迪就是这样执着着,并且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更让人震惊的是,原来这二十年里,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逃亡做着准备。这小小的石锤,是瑞德说用六百年也不能完成的,可安迪却用了仅仅二十年的时间,看到影片中通往自由之路的隧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安迪的执着的精神拯救了自己,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回顾整个影片,其实肖申克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仔细想来,它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肖申克中的角色。比如,我们的大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肖申克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然而这些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是选择希望还是选择绝望,它完全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在这里我要送上一句我很喜欢的李开复名言“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事情,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相信希望永远存在。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三)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一部好电影了,这部片子给我很大的感触,有点励志,激励人的感觉,看的让人热血沸腾。在这部电影里主人翁的点题之句一直萦绕在耳边: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在面临莫须有的牢狱之灾时,他并没有放弃,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他坚持了,电影通过主角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丽,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不是很黑暗的,美丽依然存在,只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发现。片中作为希望代言人的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生活的二十年里一直紧守着自己最初的坚持,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出于内心对自己无罪的认定,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对希望的深刻认识:"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不但没有泯灭安迪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让他在浮士德的积极进取精神上,又对未来生活有了陶渊明式的领悟。这种希望的本质是一种状态,一种不争不夺,只是存在的状态。故事的结尾是圆满的,安迪和狱中好友瑞德在一个面向太平洋的海滩上重逢。本片通过安迪入狱到最终获得自由的过程,体现了要有希望,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一部因为被指控为谋杀罪而被关在肖申克监狱中的故事。安迪在监狱中生活了19年,一把小小的锤子便可以救赎生命、救赎自由。有了希望,安迪便可在无尽的等待与提心吊胆中尽情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用这样的小锤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并没有浇灭他的希望,他始终心怀希望,整是这种看似平常的接受,更表现出了他心中希望永不磨灭的精神。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老布到此一游”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

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

这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越狱》。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在校园里,抬头是死气沉沉的教室里,抬头又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无数次考场上的沉寂,无数次得知成绩后的大喜大悲,也曾幻想过外面的世界,可铺天盖地的试卷让我陷入迷茫,我对也从未了解,触及,思考,不知从何时起我迷失了自己。
一次放假回家,早已颓废的我已对学业无所感触,打开电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点入了一个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它主要讲了一个人用近20年的时间用一把铁铲挖了一个500m的隧道后爬出后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看完后,一夜未眠,不是因学业的压力,而是它给我的内心带来了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被诬蔑的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监狱中迷茫,后用了近1/5的生命去实现自我救赎,而我却只因陷入瓶颈期而迷失于学海中。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对我的挫折和对他诬告进监狱的挫败相比好上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人是不能毫发无伤的生活。
刚进监狱时,徘徊的他发现一把铁铲时,在那一瞬间,他看见了自己的人生,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我的铁铲在哪里?我将要做什么呢?对这些我一无所知。当他人立下志向想去完成一件重要但又困难的事时,自己却一味劝阻,一味打击。
“人可以卑微如蝼蚁,不可扭曲如蛆虫。”
那么我与蛆虫有什么区别呢?
我与那些在狱中终日无所事事的罪人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只有自我救赎才能补足内心的破洞吧!
在学业中,当初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激情被消沉的夜色所吞噬,他的信念是逃出监狱,那么我呢?按照他们给我规划的路走下去,这难道是我的目标吗?不,我还应当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有了思想基础还应不断努力点燃那乌黑发亮的煤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向着那颗启明星,向着那刺破黑暗的黎明,向着那星辰大海,用那跬步、信念、积水去找到它,完成它。做那帆船,去乘风破浪;做那雄鹰,去搏击长风;做那开拓者,去涉足每个地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感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观感影评

这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经典剧情电影,看完后我觉得电影中包含了许多,有友情、自由、信念、希望。

“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这是瑞德说的一句话,回想看看这句话说的挺有道理,监狱。当然是一个让人感到讨厌的东西,我估计瑞德刚刚进去肯定讨厌,但是渐渐的你发现没有了希望,逃脱不了,只能够默默承受最后你习惯了他,甚至依赖上了它。剧中的老人阿布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肖申克监狱中被关了50年,这让它习惯了监狱生活,感觉自己就应该这样。所以,当他得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没有欢喜与高兴,反而面临崩溃,他不想离开,因为他不知道出去后能干什么。因此,老布举刀杀人,想在在监狱中继续服刑。他爱上了监狱,喜欢监狱的生活,变成了监狱中的一份子,彻彻底底的被体制化。

其实瑞德也是体制化的一份子,不知哪听的一句话:“刚刚进来时你想着逃跑,可是没有可能,你就会放弃。”没错刚开始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充满希望可是久了没有了希望,剩下的只有默默等待直至死亡。“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安迪没有丧失希望,或许是因为他是无罪的,他向往自由,充满希望他相信自己会逃出去。,进入监狱放弃了许多,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他每天晚上用那个小锤去挖墙壁。瑞德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对于瑞德来说他早就没了希望,他认为希望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试想一下安迪能够十九年如一日地挖洞,可见他对自由的向往,精神信念的强大,他从没放弃过。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其实生活已经折磨的你体无完肤时也不应该丧失希望。

它不仅仅介绍了监狱犯人,同时也介绍了狱警。监狱长让安迪为他洗黑钱,甚至为了安迪能够继续为他洗黑钱杀害了汤米,并关了安迪两个月的禁闭。或许会想:“一个狱长,为什么会做这些违法的事?”不知道哪的一句话:“狱警只是比罪犯多了一身警服。”可见狱警与罪犯有时没什么区别。他也是生活在那个环境,每天与不同的犯人接触,或许他们也变得漠视法侓。最后监狱长的罪行被揭露时,他自杀了,看到这我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吧。

影片结局是瑞德找到了安迪,他们在太平洋旁自由地生活下去。我想安迪追逐的自由实现了,他的希望也成功了,可我们还在历经磨难。我们不能被体制化,应该充满希望,像安迪那样永不放弃。我相信最后一定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成功。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我对它的失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我对它的失望

长期以来,该片为众多影人所推崇,许多资深影人更把它列为有史以来最佳影片的前三名。但我当年第一次观片时却没有受到太大的震撼,许多年后再次观摩也未品味出什么令人非常震撼的东西,我其实是很期望自己能被强烈的震撼了、感染了的,这种陶醉是一种高级享受。失望之余我的分析如下:

那些推崇此片的人大概没有同时读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托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后部作品更给人震撼。我想《救赎》的拍摄肯定受到过上述两本著作的巨大影响。比较这两本书中反映的人性光辉来讲,《救赎》中的人性光辉有些虚假。Andy放歌剧唱片给犯人听这一幕就给人很虚的感觉,如果一个500个犯人的监狱里头有1、2个犯人听得津津有味,我不反对,但如果这500个犯人人人听得入神,我表示强烈怀疑。犯人的欣赏层次似乎还到不了能喜欢歌剧的地步,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美国人接触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的品味嗜好其实跟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是没有多少差别的。当然,农民工也有欣赏音乐的权利,但他们的偏好肯定跟钢琴家不一样,歌剧对于他们也许跟噪音没什么区别。这也许只是Andy的一厢情愿而已。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宁愿看到是这样一个场景:犯人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表现出对Andy处境的担忧和一些恐惧心理。而不是一种陶醉或者享受的表情,你不觉得如果人们遇到如此意外的事情,还有心情去品味音乐岂不是很不合理?扩充图书馆是可以做的,但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被夸大到了有点不真实的程度了。

另外,为了表现狱官的凶残,影片中有个情节,狱官在大厦顶上当众欲把Andy推下摔死,虽然只是威胁,但我觉得在那么多警务人员和犯人面前,即便是在那个时代的美国,我觉得也有些离谱。试想,如果Andy回答稍有闪失,难道狱官真敢把他推下去吗?即便在中国旧社会,狱吏也不敢当众故意杀害犯人。如果大家都知道狱官当众不敢杀死Andy,那他这样的威胁岂不是很可笑,如果狱官还有点脑子的话,是不会用这种愚蠢的方式的。总之,整个故事有些哗众。

有些人认为:只有当囚犯有直接途径可以检举告发,并且其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时候,狱吏故意杀害犯人与不敢当众才有直接联系。但难道你没有看到Andy是如何得到扩建图书馆的资金的吗?他可以写信给州长!这说明他们与外面的沟通是没有问题的。典狱长为什么杀死知道Andy案情内幕的那个小青年?因为他知道Andy肯定会让外界知道这件事的隐情,并据此要求重审案件。由此可以推断,30年代的美国还是个法制社会,影片中连记者招待会都有!关键是证据,所以典狱长消灭了那个证据,而Andy仅凭一叠财务帐本就告倒了典狱长,并迫使其自杀,这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法制状况的一个说明,若以你对美国社会的理解,一叠财务帐本,连人证也没有(Andy不敢做人证)根本无足轻重,这也是影片中前后矛盾的一个Bug。所以,看守长如何敢在广庭大众下留下滥杀犯人的人证和物证?而Andy仅仅是上前提出他的建议而已,你不觉得看守长反应过激了吗?

说起那叠财务帐本,我又想起了一个疑问,新闻报纸如何敢在没有实地调查的情况下就凭一本私人财务帐本和一面之词(出自一个越狱犯之口)而登报揭露这个内幕?我敢说报纸没有采访过典狱长,因为影片中典狱长显然直到事发、看了报纸才知道被曝光了,没有做任何准备和抵赖就自杀了,至少在宪兵来抓捕典狱长之前,典狱长的上司应该找他谈过话,弄清事实才对啊。这个情节很可笑也很幼稚。另外,仅凭这种私人帐本,没有人证,用的是一个虚拟的人的身份登记的银行账户,而不是典狱长的名字登记的,而且银行里的钱又被Andy在光天化日之下取走了(有人证物证),怎么可能把老奸巨滑的典狱长逼入死境呢?这也不符合典狱长的性格呀。如果这样,岂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编造一本假帐本去陷害某个清廉的政府官员了?,总之,该片中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受到该片的激励启发是件好事,但影评不应该因此而有所偏颇。

虽然该片获得了全美录像带出租冠军,但以我的经验,票房冠军或录像带出租冠军也许正代表了一部影片的艺术层面不会很高,中国有典故:曲高和寡。

整个监狱里大部分的犯人被刻画得都快成好人了,尤其是Andy的黑人好朋友,简直是个正直的大好人。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应该不是一个普通监狱,而是渣滓洞或白公馆之类的政治监狱,即监狱里关的是一群革命群众,而监狱外的都是妖魔,而事实上肖申克关的都是些杀人犯、抢劫犯、强奸杀人犯等最重、刑期最长的犯人。相比之下《监狱风云》的细节描写也许更真实些。这种夸大同时反映到对Andy人性光辉的刻画上来,使他几乎变成了圣人,从而消弱了他的真实性。当然这使得Andy这个人物更具有偶像价值而倍受推崇。至于监狱长和狱官则更是简单地被刻画成恶人,与《死屋手记》中悲天怜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似乎差了一个层次。

《救赎》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两个情节,一是越狱,自《基督山伯爵》创立该越狱手法以来,该情节已经被抄袭烂了,甚至包括中国的古龙小说里都有。所以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讲,该情节无甚稀奇之处,自然引不起共鸣。

二是,关于金色羽毛的那段独白,确实很煽动人,塑造了一个偶像,吸引了不少崇拜者。但整个人物形象好像虚的影子,像完美的圣人,没有血肉。另外,整部影片实在是太浅白了,也许该给观众留些想象的空间才好。古人云,绕梁三月不绝。而该片,初品是热腾腾的白开水,再品,温白开水,三品、四品终只是凉白开。

大部分人喜欢这部影片多是因为越狱这一情节,但说实话,它实在没什么创新之处,如果史蒂芬。金的小说中也有此情节的话,我不会感到惊讶的,我至少在6本以上的小说中看到过类似的这种艰苦卓绝的越狱手法的描述,它们都模仿自《基督山伯爵》。当然,第一次遇到这种情节难免会惊讶和赞叹。另外,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把Andy换成耶稣也没什么不可以。这个人物的品质行为思想都太臻于完美,太偶像化了。片中人物我唯看好那个自杀了的图书馆老头,比较有血有肉且不乏个性。这是部励志的好片子,缺点是太故意煽情了,有一股浓浓的好莱坞商业片味道,而忽略了细节的真实性和人物的立体性。我不否认它是部优秀影片,但以我看来,该片是进不了前30名的,前100倒可以考虑考虑。

《救赎》从哲学层面来讲无非想表达两个思想:

1平等和自由

2坚韧不拔,理想坚定。

该思想并无新奇伟大之处,地球上的读书人都知道。

你若每天对着你的儿子讲:要平等和自由、要坚韧不拔,要理想坚定,你儿子肯定见你就烦。

你若对着你的每个朋友的耳朵大声喊,要平等和自由、要坚韧不拔,要理想坚定,你朋友肯定见你就避。

书架上的哲学丛书落满了灰尘,为什么小说书被人翻烂?哲学书中的思想不比小说中的思想更深刻?更博大?更精确?更值得我们去探讨?为什么?您知道吗?因为每一个哪怕最平凡的思想在经过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诠释以后才更能打动人,而打动人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艺术诠释的能力,即我们所评价的它的艺术价值的高低。这就是艺术之伟大之处。

我不否认《救赎》所反映的思想是高尚的(但也是平凡的),而我指责的是它的艺术诠释能力不够高超,艺术价值被历来的影评抬地过高了。一部优秀影片不仅仅格调高思想好就可以了,若没有优秀的表现方式和高超的演绎技巧,思想格调再高也只能算是唱高调而已。

当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火烧红瓦寺》里侠客们在飞檐走壁、空中飞翔等镜头时,都如痴如狂,推崇倍至。但您现在打开电视机看到侠女们飞来飞去还激动不已吗?

当我已经多次遇到这种用无比的耐心和毅力凿开通向自由之门的越狱描写来反映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和坚韧不拔时,(刚才不禁笑了,因为突然想起连《红岩》中都有该情节来表现许X党员的坚韧不拔)你说,面对这样平凡没有创意的艺术诠释手法,让我如何能被打动?

《英雄》多人不同的叙事手法如果是第一次被采用的,我敢说该片可以获得地球上任何一个电影大奖。可惜没有。为什么?为什么《罗门生》能获得历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作品中的最优秀奖:狮王之王大奖,而成为该奖历史上的最佳作品?话又说回来了,放着《罗门生》《低俗小说》《红》等无数优秀影片,《救赎》这部漏洞百出的影片要想跻身第一梯队岂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故事的主体可以是浪漫和荒诞不经,但其普通细节及人物性格绝对不可以虚假,因为它们是支撑起一个故事的灵魂。如果我给您编一个故事荒诞不经,并且人物虚假,细节明显在说谎,逻辑漏洞百出的故事,您会相信吗?反过来,如果我告诉您您的某位朋友昨天晚上遇鬼了,并且详细向您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及你朋友的反应,由于你对你朋友的性格非常熟悉,并且对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也非常熟悉,所以你会很容易相信我编的鬼故事。这是人类思维模式的一个缺陷,即当你对80%的细节证据求证分析得出肯定的判断后,会很容易相信故事剩下的20%也是正确的。很多文学、电影创作正是利用了这种思维缺陷,通过真实的人物性格描述和逼真的环境描述、细节描述,来使你相信一件不同寻常的事,甚至是荒诞不可思议的事。这种手法尤其在浪漫主义故事中用得最多,所以,我们才有了科幻、神话、荒诞等题材的艺术作品。细微之处才见真功夫,而《救赎》是一部经不起推敲的商业片。对于能进入史上前几名的电影,哪一部会经不起推敲呢?哪一部不是越琢磨越有味道?而《救赎》给人的感觉就像品一壶美酒,当你品出里头掺水了,而该酒却仍被店主推为极品并且价格也很极品,你是什么滋味?

我认为评价一部电影与小说一样需从三个关键要素出发:

1故事情节:在任何一部电影里头,它都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救赎》故事情节老套,无创新,存在许多细节错误和逻辑漏洞。

2人物性格: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救赎》主人公人物性格扁平化,偶像化,圣人化。其他人物性格单一,缺少多面性。尤其是很多犯人身上看不到在犯人身上常见的那些坏习气,似乎太正直了。

3故事背景:能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给观众的震撼进一步放大的因素。《救赎》的监狱生活背景平平无奇,没有起到多少烘托放大作用。

所以,我看不出为什么那么多人这么推崇它。不知是他们的欣赏层次太高了还是我的欣赏层次太低,如果是我的欣赏层次太低的话,从录像带出租冠军来看,我的欣赏层次大概还不如民工了。

该片流露出的人性的光辉远不如《死屋手记》,而其故事情节也没有《基督山伯爵》惊险,难免让我抱了太高的期望终成了失望。反而觉得《救赎》只是在简单地抄袭这两部名著而已,或者说史蒂芬。金抄袭了上述两部作品,然后该抄袭之作又被改编成电影而已。《救赎》在奥斯卡上不敌《阿甘》而落败,看来是合理的,阿甘和Andy同样被刻画成公众的偶像,相比之下,《阿甘》的故事情节不落俗套,阿甘这个人物也刻画得更真实些,更贴近美国公众普通人能够相信的英雄形象。但无论如何,《救赎》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片,但推为前三甲似是过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我不是一个影迷,但对《肖申克的救赎》却近似疯狂般的迷恋,那是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他非凡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安全的逃税,帮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囚犯、对自己轻微的宽松。他为争取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杀了那个知情人,只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天时地利,安迪成功的穿过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来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来到大学,常会有迷茫,有时看到身边同学潇洒的生活着,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意上课,随意玩耍,没有对自己的约束。而自己虽然严于律己,每天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却没有成就感。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从安迪的故事中,坚定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个在16岁时因刺杀他人身亡而入狱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铁窗前忏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会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曾经的路早已面目疮痍,未来的路也将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一个鼓励,因为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否认他的人生,也许任何人可以否认,但惟独自己不可以放弃自己,因为有爱,所以无所畏惧。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二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该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和灵魂的救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