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观后感 > 地图 > 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05 来源:互联网

《流浪地球》观后感 500字。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流浪地球》观后感 5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
今天老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这个举动,被称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让地球能够成功脱离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使空间站中的30万吨燃料引爆木星。刘培强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过一句话:“当你想你爸爸的时候,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儿。”可当刘启长大后知道了父亲是在骗他,并对父亲的离开不理解,甚至记恨父亲。
刘培强的离开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刘启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亲要离开他,别人却享受着父亲最终成功的果实。我觉得,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再无挽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牺牲家庭,他具有顾大局,舍小家的精神。这才算是一个有着正义感的英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500字


相信大家对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名字并不陌生,最近的讨论度也是十分的高,但是看完之后的人也都褒贬不一,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篇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精选500字,一起看吧。

看完《流浪地球》,作为科幻片来说,特效炸裂,进步明显;但剧情和理论上讲,硬伤也是较多的。

试着列举几个:希洛极限的数值之争,引力弹弓的方向问题,机器人三定律,氢氧混合爆燃极限,人工智能的存在形式等。

吴京在这部电影里也算是投入很多了,但网上的部分言论真的不堪入耳。

我想问:即使抛开情怀,《战狼》能算是部烂片么?情怀有什么不对吗?

评论应该就事论事,那些冲着吴京喷这部电影的我网友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很不明白是什么想法。

亦然,客观讲,国内的确很难和好莱坞,福克斯,漫威,DC相比,即使与隔壁印度比,也有些说头阿米尔汗系列,《痛击》等

而就国内来看,国产电影市场的烂片还真不少,但部分烂片不代表全部都是如此,其实优秀的作品也是挺多的,就我个人感觉:《英雄本色》《全民目击》《唐人街探案1》《大鱼海棠》《湄公河行动》《肆式青春》《我不是药神》这些其实都是良品,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内外的竞争应该是理性,良性的,并不存在国内外之间绝对的好坏之分。

又怎么可以一味地对国产持否定态度呢?

国产科幻第一步的探索,需要的是观众的支持与良性的纠错式反馈,电影有硬伤,应该将它指出来,反馈给未来的新作,这才是希望国产电影进步的好观众应有的表现;而不是一味的以国产市场平均水平来看待某个作品,甚至没看原作就胡乱跟风,瞎评一气!影评的理性实在非常重要!

诚然,《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漏洞和硬伤的确存在,但我觉得没必要为此去刷评分,这样的行为,受害的只有豆瓣这种第三方平台,对电影能有多大影响?我想无脑黑和喷子们是时候想想了。

最后总结一下:《流浪地球》的上映,是国产科幻进步的证明,但要真正达到硬科幻的水准,成为经典,还是有待打磨积累的。

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良性竞争,更多地精工出精品吧!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今年较为火热的一部电影,给今年电影开了一好头,不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以后的电影都能做到这么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

首先,我肯定是因为刘慈欣才去看的。我小时候看科幻世界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他的科幻小说了。

流浪地球,原著是个短篇小说,只有2万多字,十几分钟就能看完。我以前当然看过,这次又重温了一下。

在科幻方面,我当然更喜欢原著的一些科幻点子。

不过电影拍出来的一些原著的科幻设定,已经让我非常非常喜悦了。

电影还原创了许多具体细节,其实电影的主角配角们和具体的情节,全都和小说不一样,全都是原创的吧⊙_⊙非要说的话,由于电影的特性,比原著紧凑精彩些。

原著男主他就是个普通人啊,他救不了亲人,他只是失去失去再失去而已啊。

电影的特效对我来说真的超级震撼啊,特效如果在电脑上,就不是这个效果了啊!幸亏在电影好评和恶评中,我相信了好评!

虽然效果没电影院好,但是一两个月之后电影下映,视频网站有了这部电影的话,我肯定还是要再刷的,因为好想再看那些高大上的装备啊。

那个行星发动机,那些大车,那些电脑设备,领航员空间站,那个撞针的针那被冰冻的上海,那被冰冻的鲸鱼,那被烧了的moss

情节嘛,很多情节很非常好看啊!而且很多情节都很感人的?_?好多好多的牺牲啊?_?。全球人最后团结在一起拯救地球的那个场面,也超感动啊。不过女主朵朵最后的那个全球广播很尬,我真得很想说:全球人都要灭绝了,十万火急关头,能别浪费时间吗?不要废话,讲重点啊有个情节我非常在意,moss应该没有完全消失吧,它在休眠舱应该有备份吧?休眠舱去哪儿了,这么短的时间,应该不会飘的很远吧?_??全球人应该能把休眠舱找回来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500字范文欣赏


最近有很多科幻电影上映,不知道各位科幻迷们有没有去看呢?由吴京和屈楚萧主演的电影《流浪地球》更是字上映以来就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小时候,你说你要飞向远方,只要我抬头,就能看到你,可是,我想说,我真的看不到啊

后来,你果真去了远方,只留下我们爷孙三个,你知道么?所谓的平安地下城生活,那是多么黑暗,多么闭塞,多么无聊的啊!我不知道对你什么敬仰,我只知道,你抛弃了妈妈,留下了我,我恨你!

不知什么时候,宇宙危机四伏,机缘巧合下冲击了留在地面的爷孙三,我不想听你所谓的平安安排,我是男子汉,我不靠你,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要带他们回家,我要保护他们!

再后来,我明白,即使我回家了,地球灭亡之后,我还是没有家,我必须为了我们的小家,世界的大家,奋力一搏,你可以做到的,我也一定会做到!

哪怕我们的计划想象的多完美,命运总是喜欢捉摸人的,在我们绝望的时候,你告诉我们不要放弃,是啊,在你驾驶空间站飞向木星时,我们明白了,那确实是希望,那确实是一束带来光明的希望啊!

可是,爸爸啊,我不想你去,你回来,你回来我陪你一起变老好不好,我不要你当什么世界主角,你只给我一个拥抱就好,你回来

爸爸,我看到了,真的,我看到了!你亲眼看到你乘坐五千里的火焰,到达了了那颗星,成为浩淼星空中最亮的星,也成了我心中永远最敬仰的星!

流浪地球观后感,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博罗中学高二(21)班 赵文慧

指导老师 温海峰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八十班 韩晴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流浪地球观后感700字


生活离不开阳光,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太阳即将要毁灭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人们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影院3D125分钟,看完的感受是中国终于掌握并实现了科幻大片这门技术,也许后续这门高度分工的产业也能像制造业的中国制造一样驰名海外整体观感,特效上除了部分细节有瑕疵(很能理解,毕竟时间紧,经费几度断绝,从不宽裕),整体技术上完全达到了好莱坞大片的观影感受,这不一定是中国硬科幻的崛起,但一定算里程碑式的萌芽。

说完肯定的,再说可以改进提高的。

中间几度催泪,真是和战狼2一脉相承,但剧情上在我一个没看过流浪地球原书的人来看,还是有些吐槽的地方。

1、宇宙常量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很稳定的,为什么突然才发现太阳只有100年生命了,之前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又突然能精确预测到,千米探路的太空舱是摆设吧,这么重要的数据居然都没提前测好?

2、最后拯救地球的,居然是太空中,10000千米之外,木星大气引燃的爆炸冲击波!!!这么长的距离,原有冲击波还能剩多少能量?能抵抗木星常量的盈余,让地球顺利出逃么?

3、引燃的燃料仓,其火焰有5000公里,地球上转向发动机,火焰突破大气层,也有5000公里!!

这个很牛掰,我就想问,为什么不激光引燃?

4、台词太尬了,朵朵在区域频道煽情,简直尬到飞起吴京和儿子通话经朋友提示是关闭世界频道,这个就不算太尬了,但你世界联合政府,就被一个宇航员几句话,就重启了7小时前就放弃的计划,到底是你们的计划纰漏太多,还是决策太特么随意了,这可是关乎整个地球生死存亡的时刻!!!!

5、宇宙场景的时间,居然是靠这一分一秒都不能差的紧急救援挽救了地球,时间轴上太出戏6,道路千万条,韩子昂高级驾驶员比较魔性,其实算不错的剧情7,moss对吴京中校真是真爱啊,一次又一次原谅他了,还给他接通接联合政府boss,直到生命的尽头。

ps:最后两个是调侃,不是吐槽。

看完这些,一定觉得我是在黑流浪地球吧,错,强烈推荐去影院看,这个特效就已经值这个价了,以上内容已经是我绞尽脑汁才挤出的吐槽,再算上支持国产,对喜欢科幻大片的,绝对稳钻不赔!!!

就酱!

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


《流浪地球》是由屈楚萧、吴京、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等人主演的一部科幻片,近期以来,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热度也是很高,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篇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影评,一起来看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片的开头讲述了即将远离家人的吴京和姥爷的对话,正常电影的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要统一视角,让观众从主角的视角来看故事。但但是流浪地球是怎么做的呢?它着重讲了吴京的选择。

对于最关键的主角那个孩子,刘启,他在夜色中睡去了。

甚至包括母亲的死亡,也只是一笔带过。

片方这么做,会造成一个致命的错误:观众站在了吴京的立场上。

因为他是一位远离家乡的英雄,失去妻子的丈夫,关心孩子的父亲。

但是问题是,故事并不是从吴京的角度来描述的。

整个流浪地球,观众是从刘启的视角来看的。

可是tmd在故事的前期,儿子和父亲之间有着剧烈不可中和的冲突,作为父亲的吴京是敌对方啊!你让观众站在了对方的视角来看故事!你们疯!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骂两个主角,真的不是演员的锅,是导演的锅啊!

也就是说,作为这个故事的男一号,刘启逃出了地下城,一不小心遇上了灾难,正好车辆被别人征用了,正好拯救了世界。

这一切也都太巧了。

可是观众认同吗?不认同。

原因很简单:

作为主角,他有表达过强烈的欲望吗?没有。

姥爷死了,他很痛苦,但是他做出了选择,选择是势必的吗?不是。因为他有两个选择,他选了其中一个。但是!他保护妹妹的动机,彻底被他表现的愤怒掩盖了啊!

所以在观众看来,这是一个白瞎的选择。

但是正常情况下观众会支持主角的选择,为什么偏偏不支持他的?

因为观众到现在还站在吴京的立场上啊!

主角呢?

他等了父亲十七年,十七年的焦躁传达给观众了吗?他眼睁睁看着母亲死去了,骨肉之痛让观众了解了吗?他最脆弱、最害怕的时候看着天上的星星想爸爸在什么地方,观众感受到他的孤独了吗?他要保护妹妹,付出一切保护她,可是我们最开始连他们是兄妹都不知道啊!

观众有看到他在父亲离开的时候表达不舍吗?没有。

观众有看到他在母亲的床头哭泣吗?

有。但是太晚了。

他有必须要做这件事情,无路可退的动机吗?有。

但是表达了吗?没有。

让主角全程被动,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观众很快就困了。我只能说他命好,遇到一堆可靠的队友。

照我看吴京百分之八十的镜头都没什么用,但是很明显导演让主要角色残了都要留下他,我也不能说什么了。

导演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做大科幻电影基本功就可以放弃了吗?

但是我还是要给五分。

流浪地球2观后感


你是否在写观后感时遇到了问题呢?将思想感悟写成观后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在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成长。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建议阅读一篇名为“流浪地球2观后感”的文章,本文供你参考并请收藏!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

期待许久的《流浪地球2》终于上映了,正值正月初二,迫不及待的就定了电影票,上午场人少,前后左右都可以错开坐,带好口罩不要吃东西。影院是密闭空间,做好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四年前我就看过第一部,有些基础,第二部看起来就没那么费劲了。毕竟看科幻电影是有门槛的,需要知道些相关的知识。

观影后颇有感受,特别是其中的科幻场景非常震撼。开场就是战斗机处在飞行状态,速度飞快,但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J20,此时我非常激动,碍于面子没吼出声来,能在科幻电影上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我感到特别自豪。事后了解下来其中还有俄罗斯的苏57和美国的'F35。太空电梯的场面很宏大,快速上升的感觉很真实。那种速度的飙升感,看的我都感觉头晕目眩。镜头切换到室内近景打斗时,我又看到一样让我惊奇的东西,机械外骨骼。曾经在军事节目中,看到过边防解放军配备了机械外骨骼。导演竟然将解放军最先进的设备放到了电影里,瞬间感觉这不仅仅是在看科幻电影,这是在看科技电影呀。有一个发射炮的镜头,我甚至认为那是电磁炮,电磁炮可是现在最先进的武器呀。

空间站坠落时又让我从兴奋劲头切换到了末日悲哀中来,巨大无比的空间站坠落下来砸到地球著名建筑上时,我感觉地球要被毁灭了,人类末日就要来到了,我绝望到了极点。那种绝望不是太阳核闪这种外部原因造成的,而是人类内部互相之间不团结造成的。像极了疫情之初,有的国家控制病毒传染时的拉胯,自私自利拖了人类进步的后腿。

《流浪地球2》拍摄两部了,里面有很多外国人面孔。看得出原著作者大刘(刘慈欣)和导演郭帆都是现实主义者。太空灾难,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必须是全球联动。没有什么神奇力量能拯救,也不能就做一条船独自逃跑。全球的国家都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有劲儿往一块儿使才能挽救,只要能活着,我们就带着地球去流浪。

“50岁以上的中国航天中队的飞行员出列”这是流浪地球2里的一句台词,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感动了很多中国人。这句话也许只有真正的中国人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这是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集体牺牲自我。曾经先烈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绵,不断的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保存革命火种,才有了现在的繁华盛世。而在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将永远传续下去,华夏文明将生生世世繁衍不息!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2)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3)

当我看完张艺谋的《满江红》电影以后,我对今年春节上映的电影特别满意,满意的原因是电影的主题好。三年疫情,加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是时候需要重新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的时候了,恰值此环境与时间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当时。而张艺谋的《满江红》,刘慈欣的《流浪地球2》,一是以历史片,一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将这一主题艺术化并达到了一个美的高度。

我本来想春节看一部电影就可以了,谁曾想看过《流浪地球2》的人介绍说,这个电影不亚于《满江红》。这个电影剧本的作者是刘慈欣,我以前看过介绍,作者以《三体》科幻小说名扬四海内外,尤其是中学生最爱这部科幻小说,男学生是人人传看。

我查看了一下电影内容:《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危机四伏,流浪地球时代的人们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拯救地球。为了能够保护人类继续生存下去,在发动机的驱使下,最终使地球逃离整个太阳星系,人类得救了。于是我又决定看此片,以满足心理。

看后我被震撼了,这部科幻电影,从主题、内容到叙事取舍,惊险刺激,从电影剪辑架构幻化等技术的运用,到爱国主义精神思想的传递,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好。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责任、牺牲”等国提偶的价值观。电影里的中国总代表总指挥马老师的一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语言的点睛之笔与高度概括,是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传统精神的内核体现。

如果把《流浪地球2》和张艺谋的《满江红》作以比较的话,感觉有相同的地方,一是把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传布炽爱自己最亲的人。《流浪地球2》里一位550CW专家爱自己女儿,想尽办法救因车祸而“死”的女儿。一位宇航员爱自己得癌症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在忠与孝亲不能两全时,他选择成全“忠”;《满江红》里的张大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瑶晴被士兵们侮辱时,为了救自己的女人不被侮辱,他差点招供,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忠”。

《流浪地球2》观后,我的情绪激荡不已,不能平静。我在想,平时我们的电影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少能去具体化与艺术化地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电影,将爱国主义典型化艺术化了,人性化了,入心入肺化了,不再是简单的空洞的说教与宣讲。

我在想,今年的春节电影,不再是以前的赤裸裸的男欢女爱式的煽情电影了,不再是宣传都市俊男靓女与豪华富有之人的你亲我爱与钩心斗角了,不再是比富竞豪奢的演绎了。而是让电影回归教化,回归正能量的传播,回归艺术的本真了。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4)

总体效果:电影的信息量很大,而本人的表述力有限。让我想要再刷一遍原著,等电影有了线上版,再带着孩子刷一次。

演技方面:刘德华>李雪健>沙溢>丫丫(剧中刘德华女儿)>吴京。

个人感觉应该是刘德华演艺生涯至今为止最顶峰的作品。把一个近乎疯魔的父亲和顶级科学家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剧情方面: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是个伪科幻迷。《流浪地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在宏观叙事上的'震撼和在哲学上的启发。原著我也拜读过,但无论是《流浪地球》,《三体》,还是带给刘慈欣诸多启发的《太空漫游》我都读得一知半解。

前后两部影版讲得都是流浪地球刹车时代的故事,后面还有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影版主创的野心还是很大的,期待流浪地球能拍上七部,结结实实的打造一个幻想宇宙,最终能成功的把我们的小破球送到2500年之后目标星系的新家园!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5)

02:人物饰演

为实现妻子最后的愿望,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带她回到上海老家。

曾经热闹繁华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在阳台上畅想对于家的回忆,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意外失去女儿,却因为无尽的思念,开启了一场让女儿获得“永生”的征程。

沙溢饰演的航天员张鹏,是全片的搞笑担当,也是眼泪担当。

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为刘培强指明了一条生还之路,那是他作为师父,对徒弟最后的保护。

03:本人观后感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

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整体影片还是充满了对亲情的赞美,对国家的赞美,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讲的就是人类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处理危机!团结没那么容易,面对危机,全人类都要做出选择,人类首先要统一思想,是选择数码化的永生,还是选择生命的延续?在思想尚未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尚未达成之前,所有的战争对象都如开战机的沙溢的一句台词:全都是友军!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6)

今天是正月初四,民间习俗是迎灶神的日子,还有迎财神,初五是财神日,人们做生意的时候喜欢在初五开市,所以在初四这天就要把财神迎回家,等到开市的时候,生意就会兴隆,会越做越红火。

前面我分享过,春节时期建议多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记录片。我也推荐了一些经典电影和纪录片,可以查看我前面的文章分享。

今天下午我们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是今年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评分也可以,影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国内的科幻片的水平可以和美丽国的好莱坞媲美了。

我们喜欢的演员吴京还有刘德华,吴京的个人总票房在2023年1月24日已经达到了300亿元,成为了国内影视票房第一人。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是科幻书籍《三体》的作者,电影导演是郭帆,继《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后,用了4年时间来打磨《流浪地球2》,除了剧情之外,在视觉方面,第二部进行了全面升级,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特效镜头。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格局也更加宏大。国际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面对人类集体危机,人类更应该相信团结,生命和希望。

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我们不是舍弃,而是呼吁地球人一起守护地球这个家,这是国人的故土情怀和大国担当,电影立足本土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观。

2019年到现在2023年1月,其中三年人类经历了疫情灾难,这次疫情也见证了中国人的团结勇气责任和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这些专家也或许担心过,这次疫情能不能顺利渡过;2020年当疫情初现时,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人民军队,他们勇敢的前行和病毒做斗争; 当初火速建设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建设的速度能不能赶上病毒传播的速度;一切都好像是未知的……

面对未知的危险,这些勇敢的人们凝结成了希望和力量。“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7)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先将匈奴王斩首了,再说这狠话,西域各国心服口服,如果你过去了又没把郅之单于的人头挂在马上,你说这话谁理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8)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29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44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44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是为了领航与伴飞,“火种计划”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与《三体》中寄出云天明的大脑是一个思路)。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19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23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9)

大年初二,走进影院观看了由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由郭帆执导,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同名科幻电影。一向不喜欢科幻片的我被这部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更被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深深的感动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阳毁灭之前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的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整个故事设置在冰冷、坚硬和绝望的背景之下,但是处处展现传递着人类的温暖、柔软、爱和希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将这些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给人以内心震撼的效果。

即将死亡的地球到处是巨大的压抑的冰冷的绝望,是一片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色,是随时的崩塌撕裂摧毁,是地球置身于宇宙的渺小,笼罩在木星下的窒息。而如蜉蝣一般甚至远比蜉蝣还要微不足道的人类竟然以“蚍蜉撼树”的“妄想”,紧握着一丝“已经被否”的希望,在无边的死亡里疾行抗争。那一身猩红正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舞动在黑暗的星河世界里;那柔弱的禁不起任何利器的血肉之躯,却搏击着坚硬冷酷的钢筋铁甲;那一滴滑飞的眼泪,一定能滋润出绿色生机和希望。“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画面呈现出来的绝望和人类内心不放弃的希望,一直在强烈地冲突着。

拯救地球需要理智,可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的一句调侃台词,让影片的情感到达了最高潮,情感才是人类最特有的不可失去的最为宝贵最为有力的东西,包括影片最后宏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际主义大救援都不是理智下的判断,而是人类情感的激发。“情感”这种没有形体没有质量没有重量的东西,恰恰是凝聚撕裂、修复崩塌、防护摧毁、战胜绝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是与整个外在的抗争形成对比的最有温度的内在支撑。

整部影片将对比冲突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体积;速度,远近,内外;视觉,听觉等等。镜头冲击直击内心,将全部外在有形的对比转化为人们内在情感无形的对比,渴望生又不畏惧死,处处流露绝望又决不放弃希望,时时争吵又团结一心,恨的背后恰恰是爱,危急紧张中还不忘幽默一下。这或许就是人类能战胜困难冲出险境最根本的东西吧。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0)

下午刚看完流浪地球二,回到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有主动写观后感的冲动。

作为科幻电影,科技感爆棚!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终于再次被流浪地球踹开!里面的各种机械及科幻镜头,把我这个文科生都迷的神魂颠倒。

电影把在整个世界的灾难前,人类团结起来的场面拍的很宏大,同时又非常具有感染力! 电影配乐很用心,情绪渲染到位,同时该留白的时候又恰好留白,尤其是在月球引爆核弹的时候,不需要音乐,也没有任何其他声音,有的只是勇士们按下起爆器的咔嚓声,一声一声敲在人心上! 演员演技在线,尤其赞一下华仔,那眼神里透出的贪婪、盘算、希望,将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甚至多刷的电影,给演员点赞,给导演郭帆点赞,为中国科幻电影点赞!

我觉得是这样。首先我觉得它从定义上来说是个灾难片,很典型的那种商业灾难片,题材是科幻。虽然我不算是科幻爱好者,但是我也被感动到了,是因为我看电影也挺多的。科幻他怎么说还是为了讲故事。

流浪地球包括这两部都是科幻主题。唯一的我们在讲的就是看关于科技进步的,关于人,用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灾难的东西。人类文明精神,这是最核心的。这种东西我很久没有看到。

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在使劲夸这部电影,但是我不得不,还想疯狂夸一下。我一会说一条线,简直我觉得太完美了。太好了。

在剧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这个角色,是一个工程师。在现实世界里面,他的女儿已经车祸死亡了。但是他想将女儿的生命完整永存于“数字生命世界” 550A

moss最开始就是高级版阿尔法狗,依靠算力观察对象并学习,不断自我迭代进化,所以moss有两个诞生基础:计算机硬件水平和观察对象。

moss的诞生是早于电影开场时间点的,550A达到了基本的硬件水平要求,而图恒宇上传图丫丫数字生命正好补齐了观察对象。

550A时期由于算力一般,只能对观察对象进行低效迭代,也就是图丫丫每次只能拥有不到2分钟的生命。

550W时期的关键点出现在图恒宇上传女儿数字生命,由于算力的巨大进步,图丫丫获得了70年生命,说明moss的自我迭代效率进步了几个数量级。

真正的关键节点是就是图恒宇在最后一刻把自己上传,图恒宇数字生命加入被观察对象,对moss的提升是巨大的,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出现了无数组图恒宇和女儿的迭代,也是在这之后550W真正拥有了“moss”这个名字,并策划了之后的木星危机。

moss很有可能在不断迭代中,产生了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对时间的理解,从而在550w的虚拟世界可以穿梭时间之河。

这个,你知道图恒宇最后从丫丫房间推门而入的时候,我当时都傻了。我完全没有预期到这条线,我会自己想想作为一个经常看电影观众是不是剧情会怎么发展,比如他黑化了什么的,我都没想到他竟然复活在数字世界里面,跟他女儿一起敲懂动新世界的密码。

对,我觉得而且他最后包括他这个人,包括他最后做这个事儿就觉得他很合理,他没有让这个人出戏。而且他作为整个大世界观里面可能是这几个人里最渺小的。对,一个工程师。我要高度评价他演的图恒宇这个人物,为什么好,他演出了那种 很偏执,但是不疯魔的那种。

对,爆炸真的。我觉得这个人他内心的一些,就是他的心理活动细节。刘德华用很多非台词的表演。完全让你接受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完全理解他在干什么。就他那双眼睛,我就觉得无敌了。他看不看镜头都是他。

图恒宇第一次用550A复活丫丫的时候,他坚定的跟马主任说我要给她完整一生,

马主任说不行:人死了就是死了 这个就是现实

恒宇立马,他那个眼神立马你一下就懂了,

图恒宇回:你没有资格定义什么是现实。

是,你就知道这个人他要干嘛,你马上就能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第一场戏很短。

而且我觉得特厉害的是马兆演员宁理老师。宁老师能接入好nice。

马老师不得说,也是我这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不是任何一个主角,而是宁理演的对照。我意识到了一个特别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他塑造这个人物。

在这部电影里面,他的戏份不多,你会发现他扮演这个角色明确是要塑造的,是一个相对冰冷的科学家,但是心怀大爱的一个人。

所以其实我觉得他琢磨这人了。对,你会发现他的词频,他的整个对白的词频超快,而且他每一句对白都特别长,但是它中间没有逗号。对他这个人念台词说还对白的时候是特别特别快,你就能感觉到,而且他没有情绪。所以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特冷漠,说话是特别冷漠,特别科学家那种。

而且他一直在跟图恒宇强调说,你得面对现实。一开始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冷酷。但你最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内心特别人类文明,心中有大爱的那种科学家。

他在最后地下潜水做任务,启动全球互联网引擎的设备链接时,他牺牲了,他把设备递给图恒宇,示意图恒宇一定要完成任务,说了一句: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这句话出来之后,我觉得宏大的格局出来了。

我理解了,它似乎是另一条另一个方案的。他是研究这套方案的,数字生命,而且是官方的。

电影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说拯救地球的方案里面,有几十种方案,比如有移山计划的,在地球本身接入一万台发射器,带离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家园。有方舟计划,还有一种就是把用什么方法让人脱离肉体,用数字的方式永生存在的。他们科研所跟图恒宇本来是研究这个的,但是后面都没提。应该是放弃了这种方案。

后来他也说了,已经全员法律已经决定了,咱们要选一种方案,数字生命计划不可行。你看他状态,他是一个科学家,他坚信的是作为人类文明本身的就是人类。并不是用虚幻的数字游民生存在幻象中,他说我不想被别人当电子宠物。

我觉得他从他个人来说,他的本质就在这。他希望人类能够真正的通过移山计划飞走。所以我觉得这个移山计划应该是马兆老师非常支持的一个计划。

你看着他特别冷酷,其实它本质来讲是一个对人类充满热情的人,特别热情。热情到了顶点反而显得机械、理智,冷酷。

对,同样,他极度的反对数字生命,有没有可能,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你看他写遗言的时候,他在板上画了一个无限的符号,对,或者他有这方面的浪漫设想,他有这样一个情节在里边,他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人类在物理意义上,在现实意义上,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把数字生命作为一个逃避的归宿,是这个动机是不可取的。但是数字生命本身,在人类摆脱危机之后,它是人类再进一步提升文明这样一个阶段。

电影里面我印象很深的第二个片段就是,300人招募的时候,派宇航员去月球引爆,等于是为了地球的人类家园,派出了这波队员,都是与月球一起引爆的。等于是牺牲自己换取更多的人类文明。类似于告别吧。招募时,大家纷纷举手,义无反顾,场面极其震撼。一个个年轻的宇航员都举手,后来张鹏站出来,说计划交给你们年轻人,我不放心。各国的是50岁以上的航天员站出来。

服了。无言的送别。

我真是服了。而且情绪特别到位,特别克制。在场每个人都是军人。

对,特别厉害。我旁边的,坐我旁边的老哥。狂流眼泪,把那口罩拿下来,哗哗哗的流,就很厉害,这个情绪的渲染。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其中几个泪点应该都集中在张鹏身上。

张鹏,我看见你的徒弟了。

法国的宇航员。对,动作戳刘培强(吴京)三次。

你明显的感到法国的老哥并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你要让我干这个,但我就干了。我就帮你干了。

对,告诉他说,你就是你点他一下,他知道他这个徒弟的脾气,如果没有一个理由他不会走。

他就跟戳的三次告诉刘培强,你师傅让你走。

而且我觉得这点我特感动一点,就算是很沉默的一个场景,这种情感能顺着人类不同国籍的每一个人传在那无声的月面上,就传递开这个寓意。我觉得好,真好,太好,真是太感动了。这场戏的设计我觉得都太好了。

引爆月球计划最后一刻爆炸,最后1分钟,镜头切换到了特写。

法国宇航员:我还是有点紧张,但地球之光要勇敢!

张鹏:地球还是挺美好的

我们与星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这种感觉很特别。我被这个感动。在现在这个时代,现在一个逆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争斗的时代,所有文艺作品都要斗争的时代。但是中国的科幻在讲人类只有团结才能生存。我们在讲要把大腿骨接上。

一万年前,人们一旦大腿骨骨折,大概率就是死亡,但那时候有人照顾了这个股骨断裂的伤者,保护他免受野兽的攻击。 愈合的股骨是人类互助的证明,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万五千年后,当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团结与勇气将延续文明的火种!

他甚至不是集体,他是国际,他是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国家。而且他这个立场使得电影当中的死亡变得不是我们以前传统意义上那种牺牲。对他的一种电影传达出一种莫名的指向全人类的尊重。

他在讲一个情怀,讲一个人关于人类的事。

电影里面很多台词都深深触动了我

比如图恒宇(刘德华饰)的工程师对电子机器狗说:笨笨,你先走,我估计我出不去了。机器狗笨笨:别怕我在呢。这是一种勇敢。

比如周喆(李雪健饰)在最后点火时,义正言辞并且斩钉截铁的说: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倒计时结束再点火。

比如刘培强问Moss高级版阿尔法狗:人类可以活下来吗?

MOSS回答:人类的命运源自人类的选择。

刘培强:我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1)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流浪地球2观后感(篇12)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流浪地球2》是续集也是前传,交代了很多《流浪地球1》遗留下来的问题,我对影片的喜爱,主要来源几个方面:

一、天梯的设计令人震撼。影片中直达太空站的天梯特效太赞了,那真的是无数次闭上眼幻想的场景,因为高科技特效将似乎不切实际的梦想呈现在银幕上,对可见的未来心生敬畏。

二、大爱与小爱的呼应令人感动。影片中刘培强与图恒宇内心的对家庭的小爱与肩负的使命对整个地球人类的大爱环环相扣交错向前递进,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类是如此脆弱不堪,又如此刚毅奋进,对生死的定义,走向新的高度,“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是对生命认知的升华。为拯救地球“50岁以上出列……”奔赴没有归途的'`战场,是人类为大爱战胜小我,是对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也是当下全球人民的共同心声。

三、科幻机器人并没有过多赘述。影片中没有太多的关于机器人的赘述,其中对天体物理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比较妥当,观影期间问了空间物理专业学习的女儿,关于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等类似相关的知识,影片中也是褒奖之至。

《流浪地球2》整体观影感觉很棒,不是图个热闹,是真正将科幻技术,音效视听,情节串联都接近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影片演员阵容强大,都是实力派演员,演技炸裂,观影者身临其境,很容易产生带入感,非常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读《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主要讲了:太阳在极速衰老到一定年龄就会产生大爆炸,威力能够把太阳系的所有星球全部炸成灰。人类为了避免这场灾难,各国政府在地球上建了一万座推进器,预计逃向1。4万亿光年的新家园,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片中的航天英雄刘培强为了全地球的生命、人类的延续,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最后无私地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遇到了困难,一定不要放弃任何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保护自然刻不容缓。

地球母亲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需要我们精心的保护,我们不捕杀小动物,不浪费资源,不乱污染环境,才能让地球母亲更好的庇护我们!

流浪地球观后感1100字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是一部科幻片,这部电影在春节起点上映,引起了很多人的观看,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你看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1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今年春节贺岁档电影依然是数量繁多,但电影质量可以说是参差不齐。

本人原本计划去看《疯狂外星人》这部宁浩导演的作品,主要对其疯狂三部曲前两部中毒颇深,但无意之中注意到一部电影名叫《流浪地球》,立即就被这新颖的名字吸引了。于是乎,我便和家人一起走进了电影院进行观看。

这部《流浪地球》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有的会说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但恕本人不能苟同,我认为《流浪地球》不是里程,而是起点,可以看做后续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之前有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战争动作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代表的现实类剧情片,更有当年本人十分喜欢的宁浩导演的疯狂喜剧系列,而如今有这样一部算得上华语科幻灾难电影代表的电影《流浪地球》,填补了空白,仅此一项足矣。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前期接触或者观看过的都是以《星球大战》《天地大冲撞》《后天》《海王》等为代表的的典型好莱坞产的美式科幻电影。

这部《流浪地球》为何会卖座又叫好,因为此片与那些美式大片不同,没有一上来就全盘模仿西方大片那种孤胆英雄拯救世界模式,而是循序渐进。

最能体现的一点事,该电影没有只注重视觉呈现与故事推进,而是将家的主题和人们对于故土的眷恋有了很好融合。

正如此片最大的卖点也是本人最为欣赏的一点,那就是该片的世界观(即使人类被迫流浪,也得带上地球)。

影片里讲述的是2075年太阳被毁,人类被迫需要流浪,人类被分为飞船派与地球派,大家在选择流浪方式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各执己见。这种设定也许会让有些国外观众无法理解,那就是人类逃亡为何非得一定要带上地球呢。

因为电影是根据当代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同名作品改编而成,原著小说里设定的就是半人马座,没有行星,而附近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也在850光年开外,目前人类能建造的最快的飞船也只能勉强达到光速的0.5%,也就是说至少需要17万年时间才能到那儿,而飞船本身的生态系统连这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维持不了。

所以只有带上地球一起逃亡,将地球推动过去成为半人马座的一颗新的行星。

通过观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深刻体会到原著作者及电影导演想表达的那种家的概念,那种对于故土的眷恋,其实任何国家任何文化都有对故乡的依赖感,但在东方体现的尤为深刻,我们的落叶归根,解甲归田的情怀就是最好的佐证。

中国的传统宇宙观或者说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必然不同。

因为中国一直是大河文明,五千年的文明一直面朝土地,对这片从未离开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反观西方则以海洋文明居多,美国更是移民国家。

当然,在高度赞赏和认同《流浪地球》这部开天辟地般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同时,我也清楚的看到了与西方同类电影依然存在差距,比如某些剧情细节的矛盾设定和特效呈现方面。

我坚信,中国以后会陆续出现更多能赶上乃至超越《流浪地球》的科幻以及其他电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地球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