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凤凰琴有感 > 地图 > 观凤凰琴有感

观凤凰琴有感

发布时间:2021-06-11 来源:互联网

观电影《凤凰琴》有感。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也许以下内容“观电影《凤凰琴》有感”合你胃口!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电影《凤凰琴》观后感

剧情:张英子第二年高考落榜后,当乡教委主任的舅舅给她在他呆过的山区界岭小学找了个代课老师的差事。她老大不情愿地来到界岭小学,心里却憧憬着城市里年轻人的浪漫生活。界岭小学除了她,已有四名老师:余校长、邓有梅副校长、孙四海教导主任,余校长的爱人、已经成了废人的明爱芬。他们都巴望着什么时候能从民办教师转成正式教师。

学校虽然小,且地处偏远,但每天早晨师生们都很正式地升国旗、奏国歌。邓有梅背后说张英子是飞鸽牌,当面却恭维她套近乎,还打孙四海的小报告,说他跟有夫之妇王小兰好,让学生帮着采草药。可是张英子慢慢了解到,为了能使班上的学生读上新课本,孙四海和王小兰吃了很多苦.使她对这一对未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充满了敬意和同情.

住在余校长家近邻的张英子,一来就发现屋里有一把不知什么人送给明爱芬留念的凤凰琴,她没事儿就爱弹一弹.明老师又犯病了,差点儿把张英子借给他们家的止疼片连瓶吞下去.张英子帮着有风湿使不上劲儿的余校长一通折腾,回到屋里发现凤凰琴的琴弦被人弄断了.

县里扫盲工作检查验收的紧急通知下来了,满打满算还有10 天时间.余校长轻车熟路地进行了布置,先垫钱备了桌酒菜宴请村长和会计.村长满口答应先支付5 个月的拖欠工资,如果获了奖全部奖给学校.张英子发现每个学生都在替不上学的孩子做冒名顶替的作业,这样舅舅带着检查团来到界岭小学时,它的入学率居然达到了96.3% .

张英子对如此弄虚作假感到气愤,她到县上告了状,使界岭小学的先进和余校长已经打到为学校修房预算里的几千元奖金泡了汤.气愤已极的舅舅扇了她一耳光,学校停了她的课.张英子眼见自己的告状给学生们安全过冬造成了困难,知道犯了众怒,心里充满了歉疚.

为了摆脱困境,张英子装出复习功课的样子,几位老师果然或向她套近乎,或到乡上去打听是不是又有了转正的新消息.

邓有梅偷着上山砍树被派出所抓了起来.余校长以这是他给学校砍的为由好歹把他保了出来.王小兰的女儿李子在独自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狼群,要不是她爬到树上险些被吃掉,这使一向对她有父亲情感的孙四海陷入了沉思.

张英子怀着歉疚和对余校长们的敬意,写了篇《大山小学国旗》的文章投给省报.省报派了个记者悄悄来了解情况,拍了不少照片.这篇文章和照片在省报上发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县里给界岭小学特批了3000元专款,还给张英子特批了一个转正名额.

张英子决定把这个名额让给其他老师,舅舅也同意了.不记名投票表决时,张英子投余校长,余校长投了张英子,孙四海和邓有梅都投了自己,一人一票.余校长谈起明爱芬的情况,她是在刚生了孩子的第三天,趟冷水河去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落下残疾的.大家一致同意把这个名额让给明爱芬.在盼了多少年之后,明爱芬终于摸到了这张转正表.也许是过于兴奋的冲击,她带着满足与世长辞.

明老师的死使界岭小学的老师们有了顿悟和空前的团结.他们一致同意把这唯一的名额让给他们中间最年轻也最有前途的张英子.舅舅告诉张英子,当年就是他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夺取了唯一的转正名额,害得不服气的明老师落下了终身残疾.那个凤凰琴就是他怀着负疚的心情送给明老师的.这心情一直折磨着他.

张英子最后一次参加了全校师生的升国旗仪式,带着余校长的深情嘱托,让她牢记这个艰苦的地方,山区孩子的读书还需要人来关注,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界岭小学.

观后感:开学第一天下午,全体教师在会议室看了影片《凤凰琴》,剧中的民办教师、复式班等对于我们来说都略显遥远,反映了一个时期中国的教育状况,折射了山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拨动时代精神的琴弦。

影片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在80年代末的山区,教育状况看得人心酸,学校校舍破旧,师资严重匮乏,老师都是民办教师,没有工资,只有生活补贴,5人150元,平均一人才30元,可就这么点钱,却还要拖欠,已经9个月都没拿了。看到这,旁边一位老师说:拿不到工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是啊,若是换作如今这个年代,可能真就无法生活了,因为现在的我们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购买,都需要钱。而在那个年代,有土地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能生存下去,至于生活质量根本就考虑不到。

民办教师的唯一出路就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转正。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走出山区,摆脱贫穷。然而即使有这样的机会,却又是谈何容易?盼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很难轮到。需要有关系,有年龄限制,要参加考试等等。

山区的孩子享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少得可怜。家里穷,没钱供孩子上学,孩子凭自己的辛勤劳动(采草药)攒到的钱买书本,一旦家中出事,就得辍学回家,小小的肩膀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孩子上学的路更是辛苦,道路崎岖,坑坑洼洼,还有遇到狼的危险。

可即便是艰苦的条件,老师和孩子们都不失生活的正气和人性的辉煌。影片通过一个个平淡的、琐碎的情节,把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得很细腻。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和一份流淌自如的心理轨迹。每一个人物在各自的困境中,都有一个个的动机。然而正是这些老师,要走十几里山路接送孩子,要收留路途遥远的孩子寄宿在自己家中,要组织孩子用劳动所得购买书本文具,要用笛子和口琴吹奏国歌,领着孩子们每天在晨风中举行简朴而神圣的升旗仪式第一次升旗仪式时,英子因为不知道而迟到了,她解释:我迟到了。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张英才问:这些孩子能理解么?余校长说:最少长大以后会理解。是啊,五星红旗在山区的天空中飘扬。告诉人们,那就是学校,孩子们看到国旗就什么都不怕了,因为他们知道国旗的背后有祖国、有学校。可见国旗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现在的孩子呢?现在的老师呢?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是在进步吗?

围绕着民办教师转正只有一个名额该给谁这个问题,影片生动地描写了老师们由为己到为人的真实心态。表现了淳朴的山村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他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宽阔胸怀。

一部影片,一个年代的缩影。据说,李岚清用这部电影做文章,通过电影使各级领导对民办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较为形象的了解,从而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合格的民办教师转正,为他们能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助了一臂之力。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2000字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凤凰琴电影观后感20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1

《凤凰琴》、刘醒龙,都不是陌生的名词,而我仅仅知道它们与民办教师有关,只闻其名不得其详,直到看见下面这段话:

它不是那种时过境迁之后便让人觉得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陈旧、过时、没有阅读必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哪怕我是三百多年后才读到它,也会这么想。

这话有点斩钉截铁的意思,出自刘丽朵,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女作家。既然这样,叫人好奇了,谁知道三百年后的事呢,就看看现在会怎么想吧。

《凤凰琴》出版于1993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天行者》的前身,而中篇是最美妙的文体比例,骨肉亭匀恰到好处。确如刘丽朵所言,二十多年后我读到它,依然简洁轻快,没有时代的距离感,没有故纸堆的灰尘扑面,不得不叹服于作家的深邃远见和遒劲笔力。

一心向往城镇生活的农村青年张英才在任乡文教站站长的舅舅帮助下,去大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准备先吃点苦,再由舅舅找机会办理转正去更好的学校。年轻幼稚的他写信检举界岭小学在扫盲工作检查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学校失去了先进资格和等着用于修理校舍的八百元奖金,因此被孤立和排斥。为改变处境,他假装偷偷准备转正考试,包括余校长在内的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前来打听消息,为可能存在的转正名额处心积虑。张英才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悔恨,将所见种.种写成文章寄给省报,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了三千元专款和一个点名给他的转正名额。张英才决定将名额让给余校长,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每人一票,原来余校长也投了他。后来在余校长的恳求下,将名额给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让她安心离世。最后大家坚持让张英才转正,临行前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他。

神秘的凤凰琴贯穿小说始终,它是舅舅当年送给明爱芬的礼物,见证了那段为转正可以牺牲婚姻、舍弃健康的岁月。这种荒.唐和悲壮,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的,可它真实存在过,历史总是如此沉重,沉重到用一代人的青春和血肉书写铭刻。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正式退出讲台。其间几十年,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最高峰时人数达到491万。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启蒙于民办教师。

我的亲友中没有民办教师,但从小没少从父亲那儿听过谁谁从民办转正了,大人们的表情告诉我,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概除了考上大学没其他事比它更重要。我还知道那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谁是谁的外甥,谁的叔叔的同学在哪个部门当官,没有城里的过硬关系,转正比考大学还难。

我小时候不是城镇户口,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初中,每次开学报到都忐忑不安,唯恐学校不再收入。那本粮油证上的“商品粮户口”方章,于我而言像天山上的雪莲,唯它能解我饥渴疗我愁肠。我羡慕所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烂成渣,也是比我这个考第一的“黑人”光鲜的城里人,甚至为此怨怪父亲的位卑无能。我的焦虑源于与身边同学们的身份不同,民办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真正的教师队伍,哪怕在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也只是个代课的,随时会被各种原因清退。

人是群居动物,身份是每个人存在于群体社会的定位和坐标。一个人的命运常常与身份息息相关,高官和阶下囚,学者与农民工,军人和百姓,身份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地位,同时与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失去身份的人,将陷入惊慌、惶恐,为摆脱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势必竭尽所能寻求出路。而身份的长期不被认同,也会导致动摇、否定、绝望、放弃。知青们想方设法要回城,聘用工想考取编制,北漂想要落户安家,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为恢复身份或改变身份而做着不懈努力。

多么澎湃的热爱都无法与时间抗衡,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可能随时遭遇遗弃、背叛。一个小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和宠爱,仍然渴望妻子的身份,为此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妻子,是有资格逢年过节与他团聚的那个人,是证件上、表格里“ 配偶”一栏无可争议的坐拥者,是户口本上孩子的母亲。而民办教师对转为公办的渴望,绝不亚于小三对妻子这一身份的垂涎,滑稽的是,在当年和今天,这种转变都被称为“ 转正”.

转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好像今天的房产、股权,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纤毫毕现不堪一击。人甚至会丧失理智,做出有悖常情的行为,仿佛回到原始状态,如野兽为争抢一块肉而厮搏。为了转正,舅舅闪电般与离了两次婚但有个军官叔叔的女人结婚;明爱芬产后三天赴考,趟冷水过河导致长年卧床不起;邓有梅因无钱送礼找关系,去偷砍山上的树木被抓;孙四海为了抓紧时间复习,让学生李子独自回家半路遭遇狼群,而李子是他一生深爱的王小兰的女儿;连看起来无私无怨到近乎无欲的余校长,也因为转正的消息辗转无眠。

小说最后的结局依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余校长放不下孩子们,孙四海放不下挚爱,机会留给了更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张英才将通过这扇大门走向宽广的未来,从而过上他曾经向往的城市生活。蔑视命运坚持本心,这是小说的艺术升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倾轧,不知道在现实的无情面前,在雷锋和刘峰们也会被质疑的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么纯粹的理想,是否还会有这种不约而同的高尚。

刘醒龙说:“ 民办教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对孩子们的爱。” 支教贵州的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山里孩子们,用一首《苔》告诉了我爱的博大永恒。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教师们,不正如微小如米的苔花吗,用爱坚定信念播种希望,即使没有阳光,迎风沐雨也要绽放飘香。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2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的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据所以说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师,他们虽然一开始都是想要获得转正的机会,但是英子的到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们懂得他们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里需要他们,其实看着看着这部电影自己回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心有同感。不要以为现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山区,还是有着很多坚持教学育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虑着毕业之后要不要去支教,贡献一份自己的情意?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3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4

张英子第二年高考落榜后,当乡教委主任的舅舅给她在他呆过的山区界岭小学找了个代课老师的差事。她老大不情愿地来到界岭小学,心里却憧憬着城市里年轻人的浪漫生活。界岭小学除了她,已有四名老师:余校长、邓有梅副校长、孙四海教导主任,余校长的爱人、已经成了“废人”的明爱芬。他们都巴望着什么时候能从民办教师转成正式教师。

学校虽然小,且地处偏远,但每天早晨师生们都很正式地升国旗、奏国歌。邓有梅背后说张英子是飞鸽牌,当面却恭维她套近乎,还打孙四海的小报告,说他跟有夫之妇王小兰好,让学生帮着采草药。可是张英子慢慢了解到,为了能使班上的学生读上新课本,孙四海和王小兰吃了很多苦.使她对这一对未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充满了敬意和同情.

住在余校长家近邻的张英子,一来就发现屋里有一把不知什么人送给明爱芬留念的凤凰琴,她没事儿就爱弹一弹.明老师又犯病了,差点儿把张英子借给他们家的止疼片连瓶吞下去.张英子帮着有风湿使不上劲儿的余校长一通折腾,回到屋里发现凤凰琴的琴弦被人弄断了.

县里扫盲工作检查验收的紧急通知下来了,满打满算还有10 天时间.余校长轻车熟路地进行了布置,先垫钱备了桌酒菜宴请村长和会计.村长满口答应先支付5 个月的拖欠工资,如果获了奖全部奖给学校.张英子发现每个学生都在替不上学的孩子做冒名顶替的作业,这样舅舅带着检查团来到界岭小学时,它的入学率居然达到了96.3% .

张英子对如此弄虚作假感到气愤,她到县上告了状,使界岭小学的先进和余校长已经打到为学校修房预算里的几千元奖金泡了汤.气愤已极的舅舅扇了她一耳光,学校停了她的课.张英子眼见自己的告状给学生们安全过冬造成了困难,知道犯了众怒,心里充满了歉疚.

为了摆脱困境,张英子装出复习功课的样子,几位老师果然或向她套近乎,或到乡上去打听是不是又有了转正的新消息.

邓有梅偷着上山砍树被派出所抓了起来.余校长以这是他给学校砍的为由好歹把他保了出来.王小兰的女儿李子在独自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狼群,要不是她爬到树上险些被吃掉,这使一向对她有父亲情感的孙四海陷入了沉思.

张英子怀着歉疚和对余校长们的敬意,写了篇《大山·小学·国旗》的文章投给省报.省报派了个记者悄悄来了解情况,拍了不少照片.这篇文章和照片在省报上发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县里给界岭小学特批了3000元专款,还给张英子特批了一个转正名额.

张英子决定把这个名额让给其他老师,舅舅也同意了.不记名投票表决时,张英子投余校长,余校长投了张英子,孙四海和邓有梅都投了自己,一人一票.余校长谈起明爱芬的情况,她是在刚生了孩子的第三天,趟冷水河去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落下残疾的.大家一致同意把这个名额让给明爱芬.在盼了多少年之后,明爱芬终于摸到了这张转正表.也许是过于兴奋的冲击,她带着满足与世长辞.

明老师的死使界岭小学的老师们有了顿悟和空前的团结.他们一致同意把这唯一的名额让给他们中间最年轻也最有前途的张英子.舅舅告诉张英子,当年就是他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夺取了唯一的转正名额,害得不服气的明老师落下了终身残疾.那个凤凰琴就是他怀着负疚的心情送给明老师的.这心情一直折磨着他.

张英子最后一次参加了全校师生的升国旗仪式,带着余校长的深情嘱托,让她牢记这个艰苦的地方,山区孩子的读书还需要人来关注,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界岭小学.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5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的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据所以说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师,他们虽然一开始都是想要获得转正的机会,但是英子的到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们懂得他们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里需要他们,其实看着看着这部电影自己回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心有同感。不要以为现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山区,还是有着很多坚持教学育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虑着毕业之后要不要去支教,贡献一份自己的情意?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6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是凤凰琴,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凤凰琴,到底是个啥模样?而这凤凰琴,却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得在69年的夏天,广阔的田野上,由青黄色逐步转换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有节奏地前后左右地扭摆着修长的身体,广阔的罗坝大峡谷里,到处都散发着稻穗即将成熟的清香。秋收即将要开始了。

这天赶场,我从罗坝场街上返回生产队,途中经过了友谊大队的一个社员家门口,那个社员一看见我,立刻从他的堂屋前赶到大门前的路口,伸开双臂拦住我。非常热情地邀请我,要我到他家坐坐。看看天上的太阳,时间还早,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在这个社员家里,和他在闲聊中,我无意间往他家的衣柜顶上瞟了一眼,竟然发现,柜顶盖上露出一个彩色的长条物件,便站起身顺手把它拿下来,端在手上,上下一打量,原来竟然是一把凤凰琴。

这把凤凰琴很普通,琴身有一尺半长,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扁扁的木制盒子,琴身上面用五颜六色的线条,构画着一个临空翱翔的凤凰,故称为凤凰琴。这把琴的音键是齐全的,其他零件一个也不缺,只是上边的那组钢丝琴弦不完全,断掉了一根,就剩下三根了。

我两手平端着这把凤凰琴,十分惋惜地摇了摇头,那个社员站在我身旁无意地说着,这个是因为他的小儿子太调皮,用小刀把琴弦挑断了,还差一点儿整伤到人,以后他再不让小孩子去碰它,这把凤凰琴后来就一直放在这柜顶盖上。上面已经积满了一层淡淡的灰尘。

我转悠到他家的厨房,找出一块已经润湿的抹布,擦掉凤凰琴上面的尘土,用手反复抚摸这把凤凰琴的琴身,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把经过擦拭发着亮光的凤凰琴,一直舍不得放下来,用十个手指反复掂着琴弦的断点,频频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可惜了,实在是可惜了。”

那个社员站在我旁边,用五指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接着我的话头,小心翼翼地小声问我:“你看修不修得好?”

我回答道:“修倒是能修好。问题倒也不大,实际上。只要再换上一根琴弦就可以了。你家有没有琴弦?如果有,我马上给你换。”

那个社员回答道:“这把琴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也弄不明白,也不晓得这琴弦该到哪儿去买,小娃儿给弄坏以后,我就一直把它扔在柜顶上了”

过了一阵,那个社员又说:“这个琴,你肯定是要比我明白得多,那就麻烦你搭把手,帮帮忙吧。”

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心中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立马接着他的话,谨慎地回答道:“虚劲我是不敢提,话也不能说得太过头了,我也只能说,试试看吧。能修好,别感谢我。修不好,你别怪我。”

现在,我就能手里拿着这把凤凰琴,大大方方地离开了这个社员家。

我双手托着这把凤凰琴,信步返回罗坝街上,在街道旁的那家国营商店里,遇上一个售货员,这个售货员与我们平时不大熟,也就是平时在街上见面,相互点点头,就算打招呼的那么个关系。

这回也就只得麻烦他了,也多亏了这位商店里的售货员,他很爽快打了一声口哨,没说二话,就一头钻进了库房。

他在库房里翻腾了好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包能配这把凤凰琴的琴弦。马上就在柜台下面的一个矮凳上,帮我把这琴弦安装好。接着就摆放到玻璃柜台的台面上,颇有兴趣地弹奏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最后,这个售货员拍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说:“话要说明白,我们是熟人了熟人,帮忙归帮忙,材料费你总还是得要缴的,请缴费,人民币一元四角。”

交完款,我拿着这把凤凰琴回到生产队,高高兴兴地回到我的小木屋。

从那以后,没事就来拨弄这凤凰琴。队里的那几个知青,晚上经常会在我的小木屋集中。除了这把凤凰琴,邓成义拿来一把二胡,吴乾刚拿来一把口琴。说实话,在这间小木屋里,我们的合奏很不高明,水平都不咋样,但是这毕竟能打发一些时间。

谁知这一下,时间倒是能消磨,寂寞也的确减少了许多,但这不大协调的音乐声,却把本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孩子们,都吸引到我这个小木屋里来了。屋里挤不下。我们就把乐器搬到屋子外面来。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我的小木屋周围,已经变成了本队里孩子们的聚集地,一旦哪家要找孩子回家睡觉,用不着走远,就在我这小木屋周围转转,准能一个不少地找到。

在我的小木屋里,我们合奏最多的曲子是《远飞的大雁》《抬头望见北斗星》。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凑在一起,一边弹,一边唱着这两首歌。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本队里那些个来看热闹的孩子们都会张着小嘴,有板有眼地跟着我们唱歌了。还有的孩子带着作业本来,不会做的作业题,就来问我们几个知青。问完了以后,就趴在我们的床铺上写作业。看到这些个一面唱着歌,一面埋着头写作业的农村孩子,我们曾经在那里自我解嘲道“现在这个小木屋,居然变成音乐学院了。”

是啊,我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洪雅县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这个四川省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山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过去在学校里受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个阶段它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时间年限,过去称之为学制时间。那么又有谁能告诉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这个学制时间大概应该是多久呢?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望着夜空中的北斗星,遥望着北京的方向,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毛主席他老人家,能不能抽时间再给我们发布一个最高指示,郑重地向全国宣布,说上一句话:这些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结束,可以从农村全部抽调回到城市里当工人了。

随着悠扬的曲调,忧郁的凤凰琴声飘飘撒撒地飞向了夜空,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都把焦虑期盼的目光转向了夜空,在满目夜空中,搜寻着我们心目中的北斗星。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广阔的天地里奉献着热血与汗水,浇灌着广阔无垠的原野,磨练着青春岁月,历炼着无情岁月的蹉跎。

拿到凤凰琴的几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在罗坝街上赶场,被那个社员意外地把我堵在公社大院门口,他在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小儿子非要他把凤凰琴找回来。再三央求:要我在方便的时候,一定把凤凰琴还给他。

此刻我不能再说什么,这没啥方便不反方便的,凤凰琴本来就是人家的。我只不过是帮忙给他配一根琴弦。我也实在找不到,找不出长期占有别人东西的理由,是别人的东西,迟早总是要归还的。这个基本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只不过就像在心里头割肉,是有点舍不得而已。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公社门口堵住我,人家肯定早就有想法,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他多半是怕我赖账,如果我一旦要赖账耍横,他马上就去找公社干部告我的状。要让公社的领导马上处理我,同时还可以搞臭我的名声,好让我下不了台。我就是想耍赖张,也不能在熟人面前干赖账的事,更不可能在公社大院门口撒泼耍赖。

回到我的小木屋以后,我用单手托举着那把凤凰琴,来到那个社员家门口,小心翼翼地交到了那个社员手里,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社员,把那个凤凰琴捧在手上,拿进了屋以后,我这才依依不舍地转过身离开。

离开了那个社员家很久,我还在想着那把凤凰琴,没有了它,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手里总得抓弄点儿啥东西,好打发时光。顺着贯穿生产队的石板路,我盲目往前走着,鬼死神差地竟然又转悠到了罗坝街上,在街道旁边的那家国营商店里,还是那个售货员,他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把当时算是最好的《国光牌》口琴。这把口琴,当时的价格可不低,70年的时候都要6块多。那是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从好几个月的伙食费里硬抠出来的。

以后这把口琴,每天陪伴着我,心里烦闷时就吹几下,高兴地时候也吹几下,闲着没事的时候拿来吹几下。也别管我水平如何,只要能吹出个调调就算数。后来这把口琴又陪着我,来到崇山峻岭密林深处的中秋院水利工地。伴随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知青生涯。

再后来,这把口琴又跟随着我,回到了大都市,走进了工人宿舍。我还曾经戴着这把口琴登上了文艺汇演的舞台,参加过全公司的文艺汇演。

《凤凰琴》、刘醒龙,都不是陌生的名词,而我仅仅知道它们与民办教师有关,只闻其名不得其详,直到看见下面这段话:

它不是那种时过境迁之后便让人觉得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陈旧、过时、没有阅读必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哪怕我是三百多年后才读到它,也会这么想。

这话有点斩钉截铁的意思,出自刘丽朵,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女作家。既然这样,叫人好奇了,谁知道三百年后的事呢,就看看现在会怎么想吧。

《凤凰琴》出版于1993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天行者》的前身,而中篇是最美妙的文体比例,骨肉亭匀恰到好处。确如刘丽朵所言,二十多年后我读到它,依然简洁轻快,没有时代的距离感,没有故纸堆的灰尘扑面,不得不叹服于作家的深邃远见和遒劲笔力。

一心向往城镇生活的农村青年张英才在任乡文教站站长的舅舅帮助下,去大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准备先吃点苦,再由舅舅找机会办理转正去更好的学校。年轻幼稚的他写信检举界岭小学在扫盲工作检查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学校失去了先进资格和等着用于修理校舍的八百元奖金,因此被孤立和排斥。为改变处境,他假装偷偷准备转正考试,包括余校长在内的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前来打听消息,为可能存在的转正名额处心积虑。张英才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悔恨,将所见种.种写成文章寄给省报,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了三千元专款和一个点名给他的转正名额。张英才决定将名额让给余校长,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每人一票,原来余校长也投了他。后来在余校长的恳求下,将名额给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让她安心离世。最后大家坚持让张英才转正,临行前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他。

神秘的凤凰琴贯穿小说始终,它是舅舅当年送给明爱芬的礼物,见证了那段为转正可以牺牲婚姻、舍弃健康的岁月。这种荒.唐和悲壮,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的,可它真实存在过,历史总是如此沉重,沉重到用一代人的青春和血肉书写铭刻。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正式退出讲台。其间几十年,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最高峰时人数达到491万。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启蒙于民办教师。

我的亲友中没有民办教师,但从小没少从父亲那儿听过谁谁从民办转正了,大人们的表情告诉我,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概除了考上大学没其他事比它更重要。我还知道那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谁是谁的外甥,谁的叔叔的同学在哪个部门当官,没有城里的过硬关系,转正比考大学还难。

我小时候不是城镇户口,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初中,每次开学报到都忐忑不安,唯恐学校不再收入。那本粮油证上的“商品粮户口”方章,于我而言像天山上的雪莲,唯它能解我饥渴疗我愁肠。我羡慕所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烂成渣,也是比我这个考第一的“黑人”光鲜的城里人,甚至为此怨怪父亲的位卑无能。我的焦虑源于与身边同学们的身份不同,民办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真正的教师队伍,哪怕在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也只是个代课的,随时会被各种原因清退。

人是群居动物,身份是每个人存在于群体社会的定位和坐标。一个人的命运常常与身份息息相关,高官和阶下囚,学者与农民工,军人和百姓,身份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地位,同时与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失去身份的人,将陷入惊慌、惶恐,为摆脱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势必竭尽所能寻求出路。而身份的长期不被认同,也会导致动摇、否定、绝望、放弃。知青们想方设法要回城,聘用工想考取编制,北漂想要落户安家,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为恢复身份或改变身份而做着不懈努力。

多么澎湃的热爱都无法与时间抗衡,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可能随时遭遇遗弃、背叛。一个小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和宠爱,仍然渴望妻子的身份,为此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妻子,是有资格逢年过节与他团聚的那个人,是证件上、表格里“ 配偶”一栏无可争议的坐拥者,是户口本上孩子的母亲。而民办教师对转为公办的渴望,绝不亚于小三对妻子这一身份的垂涎,滑稽的是,在当年和今天,这种转变都被称为“ 转正”.

转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好像今天的房产、股权,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纤毫毕现不堪一击。人甚至会丧失理智,做出有悖常情的行为,仿佛回到原始状态,如野兽为争抢一块肉而厮搏。为了转正,舅舅闪电般与离了两次婚但有个军官叔叔的女人结婚;明爱芬产后三天赴考,趟冷水过河导致长年卧床不起;邓有梅因无钱送礼找关系,去偷砍山上的树木被抓;孙四海为了抓紧时间复习,让学生李子独自回家半路遭遇狼群,而李子是他一生深爱的王小兰的女儿;连看起来无私无怨到近乎无欲的余校长,也因为转正的消息辗转无眠。

小说最后的结局依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余校长放不下孩子们,孙四海放不下挚爱,机会留给了更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张英才将通过这扇大门走向宽广的未来,从而过上他曾经向往的城市生活。蔑视命运坚持本心,这是小说的艺术升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倾轧,不知道在现实的无情面前,在雷锋和刘峰们也会被质疑的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么纯粹的理想,是否还会有这种不约而同的高尚。

刘醒龙说:“ 民办教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对孩子们的爱。” 支教贵州的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山里孩子们,用一首《苔》告诉了我爱的博大永恒。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教师们,不正如微小如米的苔花吗,用爱坚定信念播种希望,即使没有阳光,迎风沐雨也要绽放飘香。

这是影片《凤凰琴》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一个小小的场面感动了。因为有这国旗,群山不再寂寞;因为有这国旗,孩子们心里就有了寄托;因为有这国旗,才有那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这里,国旗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爱国旗,对国旗有一种圣洁庄重的感情。所以,用不着什么人要求,用不着谁来提醒,每天早晨,他们便自觉地站在旗杆下,等待乐声响起等待国旗高高飘扬。

而许多暂时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他们最能体验国旗的力量,看到了国旗就似看到了祖**亲。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伤痕累累,也不曾流泪,但在异国他乡听到雄壮的国歌响起,看到庄严的国旗升起,就会热泪盈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5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见面活动,当她看到50多个国家的国旗悬挂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唯独不见中国国旗时,便急切地找到活动组织人员说:“我怎么没看到我们中国的国旗,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几经周折,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高高飘扬在诺维克上空。多么纯洁高尚的赤子之心,多么难能可贵的国旗精神!

因此,那些在国旗下却对国旗没有任何特殊感情的人,那些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而对升旗仪式不屑一顾的人,当他们面对界岭小学的孩子们,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应当低下惭愧的头,流下忏悔的泪。

主角英子带着山里人的期望离开了界岭小学,影片结束了,而国旗依旧在连绵群山中高高飘扬。《凤凰琴》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它让我们懂得了国旗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摆正了国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忘记许多,但永远不该忘记大山中的那一所学校,校门前的那一面鲜艳的国旗。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7

在大山的深处,有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几十名孩子都会在两位老师用笛子和口琴吹奏出的国歌声中举行升旗仪式,老校长亲自把五星红旗升起来,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所山区里的小学叫界岭小学,这儿很穷,孩子们上学很困难。仅有的两位任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学生们失学,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而他们的工资也被一拖再拖。知道《凤凰琴》还是去年作家刘醒龙来到我们山大做客“恰同学少年”论坛时,此后一直念念不忘这部小说。到现在,小说没有看到,而是看完了这部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有人说表现农村民办教师的电影不少,可是像《凤凰琴》这样的经典却很少。片子拍得很真实,比如电影并没有避讳老师们为了转正所采取的努力,甚至是玩弄小把戏。但是愈是这样,愈是显出国家在这方面责任的缺失。影片拍摄于1993年,而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却仍然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有很多贫困山区的教师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维持着一所小学,默默透支着自己的身体来保证孩子们的未来。即使我们以为已经做了很多,但是现实仍然很严峻。缺少对贫困地区基层教师的关爱,是我们的现状,也是我们的悲哀。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8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是凤凰琴,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凤凰琴,到底是个啥模样?而这凤凰琴,却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得在69年的夏天,广阔的田野上,由青黄色逐步转换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有节奏地前后左右地扭摆着修长的身体,广阔的罗坝大峡谷里,到处都散发着稻穗即将成熟的清香。秋收即将要开始了。

这天赶场,我从罗坝场街上返回生产队,途中经过了友谊大队的一个社员家门口,那个社员一看见我,立刻从他的堂屋前赶到大门前的路口,伸开双臂拦住我。非常热情地邀请我,要我到他家坐坐。看看天上的太阳,时间还早,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在这个社员家里,和他在闲聊中,我无意间往他家的衣柜顶上瞟了一眼,竟然发现,柜顶盖上露出一个彩色的长条物件,便站起身顺手把它拿下来,端在手上,上下一打量,原来竟然是一把凤凰琴。

这把凤凰琴很普通,琴身有一尺半长,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扁扁的木制盒子,琴身上面用五颜六色的线条,构画着一个临空翱翔的凤凰,故称为凤凰琴。这把琴的音键是齐全的,其他零件一个也不缺,只是上边的那组钢丝琴弦不完全,断掉了一根,就剩下三根了。

我两手平端着这把凤凰琴,十分惋惜地摇了摇头,那个社员站在我身旁无意地说着,这个是因为他的小儿子太调皮,用小刀把琴弦挑断了,还差一点儿整伤到人,以后他再不让小孩子去碰它,这把凤凰琴后来就一直放在这柜顶盖上。上面已经积满了一层淡淡的灰尘。

我转悠到他家的厨房,找出一块已经润湿的抹布,擦掉凤凰琴上面的尘土,用手反复抚摸这把凤凰琴的琴身,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把经过擦拭发着亮光的凤凰琴,一直舍不得放下来,用十个手指反复掂着琴弦的断点,频频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可惜了,实在是可惜了。”

那个社员站在我旁边,用五指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接着我的话头,小心翼翼地小声问我:“你看修不修得好?”

我回答道:“修倒是能修好。问题倒也不大,实际上。只要再换上一根琴弦就可以了。你家有没有琴弦?如果有,我马上给你换。”

那个社员回答道:“这把琴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也弄不明白,也不晓得这琴弦该到哪儿去买,小娃儿给弄坏以后,我就一直把它扔在柜顶上了”

过了一阵,那个社员又说:“这个琴,你肯定是要比我明白得多,那就麻烦你搭把手,帮帮忙吧。”

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心中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立马接着他的话,谨慎地回答道:“虚劲我是不敢提,话也不能说得太过头了,我也只能说,试试看吧。能修好,别感谢我。修不好,你别怪我。”

现在,我就能手里拿着这把凤凰琴,大大方方地离开了这个社员家。

我双手托着这把凤凰琴,信步返回罗坝街上,在街道旁的那家国营商店里,遇上一个售货员,这个售货员与我们平时不大熟,也就是平时在街上见面,相互点点头,就算打招呼的那么个关系。

这回也就只得麻烦他了,也多亏了这位商店里的售货员,他很爽快打了一声口哨,没说二话,就一头钻进了库房。

他在库房里翻腾了好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包能配这把凤凰琴的琴弦。马上就在柜台下面的一个矮凳上,帮我把这琴弦安装好。接着就摆放到玻璃柜台的台面上,颇有兴趣地弹奏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最后,这个售货员拍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说:“话要说明白,我们是熟人了熟人,帮忙归帮忙,材料费你总还是得要缴的,请缴费,人民币一元四角。”

交完款,我拿着这把凤凰琴回到生产队,高高兴兴地回到我的小木屋。

从那以后,没事就来拨弄这凤凰琴。队里的那几个知青,晚上经常会在我的小木屋集中。除了这把凤凰琴,邓成义拿来一把二胡,吴乾刚拿来一把口琴。说实话,在这间小木屋里,我们的合奏很不高明,水平都不咋样,但是这毕竟能打发一些时间。

谁知这一下,时间倒是能消磨,寂寞也的确减少了许多,但这不大协调的音乐声,却把本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孩子们,都吸引到我这个小木屋里来了。屋里挤不下。我们就把乐器搬到屋子外面来。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我的小木屋周围,已经变成了本队里孩子们的聚集地,一旦哪家要找孩子回家睡觉,用不着走远,就在我这小木屋周围转转,准能一个不少地找到。

在我的小木屋里,我们合奏最多的曲子是《远飞的大雁》《抬头望见北斗星》。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凑在一起,一边弹,一边唱着这两首歌。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本队里那些个来看热闹的孩子们都会张着小嘴,有板有眼地跟着我们唱歌了。还有的孩子带着作业本来,不会做的作业题,就来问我们几个知青。问完了以后,就趴在我们的床铺上写作业。看到这些个一面唱着歌,一面埋着头写作业的农村孩子,我们曾经在那里自我解嘲道“现在这个小木屋,居然变成音乐学院了。”

是啊,我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洪雅县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这个四川省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山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过去在学校里受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个阶段它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时间年限,过去称之为学制时间。那么又有谁能告诉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这个学制时间大概应该是多久呢?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望着夜空中的北斗星,遥望着北京的方向,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毛主席他老人家,能不能抽时间再给我们发布一个最高指示,郑重地向全国宣布,说上一句话:这些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结束,可以从农村全部抽调回到城市里当工人了。

随着悠扬的曲调,忧郁的凤凰琴声飘飘撒撒地飞向了夜空,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都把焦虑期盼的目光转向了夜空,在满目夜空中,搜寻着我们心目中的北斗星。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广阔的天地里奉献着热血与汗水,浇灌着广阔无垠的原野,磨练着青春岁月,历炼着无情岁月的蹉跎。

拿到凤凰琴的几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在罗坝街上赶场,被那个社员意外地把我堵在公社大院门口,他在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小儿子非要他把凤凰琴找回来。再三央求:要我在方便的时候,一定把凤凰琴还给他。

此刻我不能再说什么,这没啥方便不反方便的,凤凰琴本来就是人家的。我只不过是帮忙给他配一根琴弦。我也实在找不到,找不出长期占有别人东西的理由,是别人的东西,迟早总是要归还的。这个基本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只不过就像在心里头割肉,是有点舍不得而已。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公社门口堵住我,人家肯定早就有想法,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他多半是怕我赖账,如果我一旦要赖账耍横,他马上就去找公社干部告我的状。要让公社的领导马上处理我,同时还可以搞臭我的名声,好让我下不了台。我就是想耍赖张,也不能在熟人面前干赖账的事,更不可能在公社大院门口撒泼耍赖。

回到我的小木屋以后,我用单手托举着那把凤凰琴,来到那个社员家门口,小心翼翼地交到了那个社员手里,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社员,把那个凤凰琴捧在手上,拿进了屋以后,我这才依依不舍地转过身离开。

离开了那个社员家很久,我还在想着那把凤凰琴,没有了它,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手里总得抓弄点儿啥东西,好打发时光。顺着贯穿生产队的石板路,我盲目往前走着,鬼死神差地竟然又转悠到了罗坝街上,在街道旁边的那家国营商店里,还是那个售货员,他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把当时算是最好的《国光牌》口琴。这把口琴,当时的价格可不低,70年的时候都要6块多。那是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从好几个月的伙食费里硬抠出来的。

以后这把口琴,每天陪伴着我,心里烦闷时就吹几下,高兴地时候也吹几下,闲着没事的时候拿来吹几下。也别管我水平如何,只要能吹出个调调就算数。后来这把口琴又陪着我,来到崇山峻岭密林深处的中秋院水利工地。伴随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知青生涯。

再后来,这把口琴又跟随着我,回到了大都市,走进了工人宿舍。我还曾经戴着这把口琴登上了文艺汇演的舞台,参加过全公司的文艺汇演。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能够触动人心的。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回忆作品情节,保留当下感受。观后感写法可以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怎么判断自己写的作品观后感是否符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感谢您的参阅。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1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的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据所以说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师,他们虽然一开始都是想要获得转正的机会,但是英子的到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们懂得他们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里需要他们,其实看着看着这部电影自己回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心有同感。不要以为现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山区,还是有着很多坚持教学育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虑着毕业之后要不要去支教,贡献一份自己的情意?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2

在大山的深处,有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几十名孩子都会在两位老师用笛子和口琴吹奏出的国歌声中举行升旗仪式,老校长亲自把五星红旗升起来,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所山区里的小学叫界岭小学,这儿很穷,孩子们上学很困难。仅有的两位任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学生们失学,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而他们的工资也被一拖再拖。知道《凤凰琴》还是去年作家刘醒龙来到我们山大做客“恰同学少年”论坛时,此后一直念念不忘这部小说。到现在,小说没有看到,而是看完了这部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有人说表现农村民办教师的电影不少,可是像《凤凰琴》这样的经典却很少。片子拍得很真实,比如电影并没有避讳老师们为了转正所采取的努力,甚至是玩弄小把戏。但是愈是这样,愈是显出国家在这方面责任的缺失。影片拍摄于1993年,而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却仍然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有很多贫困山区的教师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维持着一所小学,默默透支着自己的身体来保证孩子们的未来。即使我们以为已经做了很多,但是现实仍然很严峻。缺少对贫困地区基层教师的关爱,是我们的现状,也是我们的悲哀。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3

张英子第二年高考落榜后,当乡教委主任的舅舅给她在他呆过的山区界岭小学找了个代课老师的差事。她老大不情愿地来到界岭小学,心里却憧憬着城市里年轻人的浪漫生活。界岭小学除了她,已有四名老师:余校长、邓有梅副校长、孙四海教导主任,余校长的爱人、已经成了“废人”的明爱芬。他们都巴望着什么时候能从民办教师转成正式教师。

学校虽然小,且地处偏远,但每天早晨师生们都很正式地升国旗、奏国歌。邓有梅背后说张英子是飞鸽牌,当面却恭维她套近乎,还打孙四海的小报告,说他跟有夫之妇王小兰好,让学生帮着采草药。可是张英子慢慢了解到,为了能使班上的学生读上新课本,孙四海和王小兰吃了很多苦.使她对这一对未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充满了敬意和同情.

住在余校长家近邻的张英子,一来就发现屋里有一把不知什么人送给明爱芬留念的凤凰琴,她没事儿就爱弹一弹.明老师又犯病了,差点儿把张英子借给他们家的止疼片连瓶吞下去.张英子帮着有风湿使不上劲儿的余校长一通折腾,回到屋里发现凤凰琴的琴弦被人弄断了.

县里扫盲工作检查验收的紧急通知下来了,满打满算还有10 天时间.余校长轻车熟路地进行了布置,先垫钱备了桌酒菜宴请村长和会计.村长满口答应先支付5 个月的拖欠工资,如果获了奖全部奖给学校.张英子发现每个学生都在替不上学的孩子做冒名顶替的作业,这样舅舅带着检查团来到界岭小学时,它的入学率居然达到了96.3% .

张英子对如此弄虚作假感到气愤,她到县上告了状,使界岭小学的先进和余校长已经打到为学校修房预算里的几千元奖金泡了汤.气愤已极的舅舅扇了她一耳光,学校停了她的课.张英子眼见自己的告状给学生们安全过冬造成了困难,知道犯了众怒,心里充满了歉疚.

为了摆脱困境,张英子装出复习功课的样子,几位老师果然或向她套近乎,或到乡上去打听是不是又有了转正的新消息.

邓有梅偷着上山砍树被派出所抓了起来.余校长以这是他给学校砍的为由好歹把他保了出来.王小兰的女儿李子在独自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狼群,要不是她爬到树上险些被吃掉,这使一向对她有父亲情感的孙四海陷入了沉思.

张英子怀着歉疚和对余校长们的敬意,写了篇《大山·小学·国旗》的文章投给省报.省报派了个记者悄悄来了解情况,拍了不少照片.这篇文章和照片在省报上发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县里给界岭小学特批了3000元专款,还给张英子特批了一个转正名额.

张英子决定把这个名额让给其他老师,舅舅也同意了.不记名投票表决时,张英子投余校长,余校长投了张英子,孙四海和邓有梅都投了自己,一人一票.余校长谈起明爱芬的情况,她是在刚生了孩子的第三天,趟冷水河去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落下残疾的.大家一致同意把这个名额让给明爱芬.在盼了多少年之后,明爱芬终于摸到了这张转正表.也许是过于兴奋的冲击,她带着满足与世长辞.

明老师的死使界岭小学的老师们有了顿悟和空前的团结.他们一致同意把这唯一的名额让给他们中间最年轻也最有前途的张英子.舅舅告诉张英子,当年就是他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夺取了唯一的转正名额,害得不服气的明老师落下了终身残疾.那个凤凰琴就是他怀着负疚的心情送给明老师的.这心情一直折磨着他.

张英子最后一次参加了全校师生的升国旗仪式,带着余校长的深情嘱托,让她牢记这个艰苦的地方,山区孩子的读书还需要人来关注,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界岭小学.

凤凰琴电影观后感 篇4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凤凰琴观后感


凤凰琴观后感(一)

--平晨昊

星期五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凤凰琴》,影片讲了一位高考两次落榜的农家女因不愿随父辈下地种田,在舅舅万主任的介绍下到大山中的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她被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所震惊。老校长每天给几十个学生娃娃做饭,仅有的两位教师不仅上课,还要天天接送学生。尽管如此,清晨竹笛演奏的国歌还是会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回响在山区学校的操场上……

在界岭小学经历了种种的主人公,以亲身感受写了篇题为《大山;小学;国旗》的文章,并将文章发了出去。引起强烈反响,学校还获得了一个转正指标。但她却执意不要,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老校长的妻子,但最终老校长的妻子也没能如愿以偿地转正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看到于校长对转正的老师说:“只要你记住,在这里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学生。”的时候我潸然泪下。看到那里的学生在那么恶劣的学习环境中认真地学习,再想想自己,有着比他们好几百倍的学习条件却不懂珍惜,整天只想着玩,中午吃饭还东挑西拣,把不喜欢的菜随意扔掉。看到这里我很羞愧。

在这部影片中我还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工作者——老校长,在他身上有着最质朴的东西,忍住寂寞、忍住贫穷,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依旧坚持着,守着孩子们!让他们快乐成长。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像老校长一样能为山区孩子做出牺牲的老师。

《凤凰琴》观后感(二)

《凤凰琴》是一部讲述了山村学校的电影,我看了,感触非常深。

故事是这样的:女主角张英子因为考了两次大学都没考上,只好去给山里的学校当老师,一开始,她看着这么差的生活环境,非常不情愿,但渐渐地从一系列的事情上看到了这个学校的好,还写了一篇作文上传,让城里人知道了大山的苦,最后,她到名校去进修了,校长还送了她一把她弹过的凤凰琴,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大山里的环境真的非常差,可山里的孩子都比我们要好学多了。他们吃饭,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他们烧饭,柴也是他们自己捡的;他们上学,都是要越过几座山的,他们却也自己走。有一个小女孩都差点被狼吃了呢!不像我们,都可以坐在父母的车里上学……而且,山里的老师也很难当,一所小学,一共只有五个老师。一个老师都要分担好几个老师的工作。早上要去半路接孩子,晚上又要送回去……非常辛苦。

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没法和我们比的,可他们却比我们勤奋许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凤凰琴观后感(三)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看了电影,电影的题目叫-----《凤凰琴》。

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本是可以去县里很好的环境参加工作的,可是她跟着舅舅去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了老师。学校在山顶,因山村贫穷,学校的设施也不完备。连教室的窗户也破烂不堪,冬天下雪了,雪都吹进了教室。

学校里学生众多但课桌又太少,根本不够用,于是老师们只有想了一个办法,上午一半学生来,下午另一半的学生再来。这个女孩度不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山风小学当了一名普通的老师。每天给同学们上课,每天跟同学们玩耍。她每天都弹学校中的凤凰琴,她弹得十分好听,悠扬的琴声带给孩子们很多快乐。

后来这个女孩写了一篇关于山区学校的文章,领导十分重视,拨款给了学校,而且还请她去县中当教师,可是她放弃了这个机会,离开了学校,她要去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临走前校长将他们学校的珍宝———凤凰琴赠送给她,她十分感动,她依依不舍地和同学们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我看了这部电影后,深受感动。她是那么的爱学生,爱自己的事业,而且她每天很快乐的面对那些孩子,这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敬爱的老师,她们每天都教我们知识,可是我们还经常闯祸,惹老师生气,以后我们要听话,不让老师操心。

《凤凰琴》观后感550字


《凤凰琴》观后感

《凤凰琴》这个影视相信名很多同学看到肯定会以为是一部跟音乐有关的影视,或者是其他的类型。谁会想到这是一部这写在贫困山区的几名民办教师的故事。如果不是先看了简述,我根本不知道以一个乐器命名的影视里却有着如此感动、现实的故事。
影视里的女主人公叫张英子,她两次考大学落榜,她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靠双手农作。用她在影视里说过的一句话说,就是:就算死在城里,也比活在农村强。于是当乡教政委的舅舅给她在他待过的山区界岭小学找了个当代课老师的差事。她很不情愿,但无奈,没有文凭,还是去了。
随着张英子的脚步,在影视我看到界岭小学。不用说,那里的环境非常贫困,我想是不是因为这部影视是1994年拍的,所以才会有那么艰苦的教学条件,还是说现在也存在相同的事实,只是说我不知道而已,不管怎样,我非常敬佩这些教师。一眼望去,只有三间土墙围成的界岭小学躲藏在大山腰上,唯一有点学校气息的是那面用木杆子撑起的国旗,已经被风吹雨打的没有那么鲜红,即使国旗的颜色渐渐褪去,但国旗的意义永远深刻在那几名民办教师和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没有录音机,只能老师们自己奏乐。孙老师(教导主任)用笛子吹奏国歌,邓老师(副校长)口琴伴奏,简简单单的两种乐器吹奏的国歌依然响亮清晰,每次余校长伴着国歌将国旗缓缓升起。
界岭小学一共只有五个老师,实际上只有四个,因为一个老师已身患重病,一直在床上躺着。学生也很少,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条件非常的艰苦。经过一些日子,英子被眼前的现实所感动,她写了一篇文章《大山.小学.国旗》交到省报。上级非常看好这篇文章,派记者偷偷的到界岭小学了解实况,后来给学校发了3000块钱的资助。
看完这部影视,我的感触很多。不管是现在的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太幸福了。对于那些在大山里艰苦工作的老师们,我向他们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大山里的孩子才能受到教育,才有机会走出深山。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他们会一直在我的记忆力。不管以后我面临的教学条件如何,我都会欣然接受,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身在何处又有何用?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谁?我们是干什么的?然后,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推荐给同学们去看,真的很感动、很励志。

凤凰琴观后感4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般来说观看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感悟。想要将想法表达出来,就要着手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时,应该将“感”与“观”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如何规范的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内容“凤凰琴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凤凰琴观后感 篇1

《凤凰琴》以逼真的事件和场景描写了几个山村民办教师的近乎琐碎的生活。

影片实写了这几个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精神境界、生存状态,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为了几件事:央求村里兑现拖欠的菲薄薪水、争取“民转公”的指标、动员村民送孩子上学(因入学率与薪水是挂钩的)、设法通过乡里的评估达标、筹钱修缮破漏不堪的校舍。为了这几件事,他样甚至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请客送礼。里面的人物没有崇高之美,但观众却深深打动了。每天简朴的升国旗仪式十分严肃庄重地例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也未曾消失,还有那张象征着青春、爱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凤凰琴。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个尴尬问题,这些民办教师既兢兢业业又有封建陋习,他们的问题也似乎是环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情况县里都知道”,楼里学校简陋不堪村长的家里缺比较体面(特指是她姑妈出镜的时候),欺上瞒下的情况在中国素来司空见惯,这里却只有心酸和无奈,关于英子举报说了实话备受排挤现实中的确如此,但往往并不是影片的情况里瞒上是给学生弄点好处,关于学校请酒时会计要陪酒的丑恶嘴脸也不少见,不过中国历来所反映的问题从来都是无济于事,几十年前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这可能是看老电影能打动我们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所知大部分学校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变成赚钱的工具,各种补课的费用是老师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天是连这样能够老师陋习的问题的影片是彻底没有了,有时只能在新闻看到他们的问题和面目。

在琐碎和混浊的视听情境中,可以体验到影片纯净的精神气质。

凤凰琴观后感 篇2

——《凤凰琴》观后感《凤凰琴》是一部现实电影,他直面山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和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张英子的视角,影片再现了以余校长为代表的山村民办教师不畏清苦生活和严重滞后的教育设施环境,想方设法保证山区孩子有书读,读好书的山区教育现实。为不让山区儿童失学,山区教师默默地做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牺牲。从而歌颂了山区教师热爱祖国,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影片初期,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辛苦,余校长等三名山村教师也各有自己的算盘,都想摆脱这样的物质条件,都想转正,所以他们为了药材钱让学生放学后采草药,为了奖金在扫盲调查中弄虚作假。可这些没有一项是为了他们自己,药材钱是为了给学生交学费,奖金是为了修缮学校。他们除了上课还要接送、照顾学生,工资长期拖欠,生活十分清苦,然而,他们仍然尽心尽力为着山区的教育事业。他们已经把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恪尽职守,凭借自己满满的爱和教师的责任感,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好山区教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平凡的教师,艰辛的工作,清苦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撑起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到转正名额真正来到学校的时候,他们又互相谦让,最终给了殷雪梅老师------她当年因为参加转正考试落下病根,多年疾病产生,需要人照顾,最后殷雪梅老师为了教育奉献的精神得到了肯定,她终于转正了,人生也因此圆满终结。

电影给了我启示,现如今教育改革不断加快,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日益加大,学生学杂费全免,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我想如果你是个合格的教师,你必将付出全部精力于教育之上。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升华自己的思想,师德的形成离不开积极地自我反省。尽管电影中几名老师争着转正,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师职责,最后通过反思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成长为师德高尚的教师。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珍惜所有,关爱学生,提升自我,努力拼搏,书写壮丽的教育人生。

凤凰琴观后感 篇3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是凤凰琴,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凤凰琴,到底是个啥模样?而这凤凰琴,却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得在69年的夏天,广阔的田野上,由青黄色逐步转换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有节奏地前后左右地扭摆着修长的身体,广阔的罗坝大峡谷里,到处都散发着稻穗即将成熟的清香。秋收即将要开始了。

这天赶场,我从罗坝场街上返回生产队,途中经过了友谊大队的一个社员家门口,那个社员一看见我,立刻从他的堂屋前赶到大门前的路口,伸开双臂拦住我。非常热情地邀请我,要我到他家坐坐。看看天上的太阳,时间还早,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在这个社员家里,和他在闲聊中,我无意间往他家的衣柜顶上瞟了一眼,竟然发现,柜顶盖上露出一个彩色的长条物件,便站起身顺手把它拿下来,端在手上,上下一打量,原来竟然是一把凤凰琴。

这把凤凰琴很普通,琴身有一尺半长,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扁扁的木制盒子,琴身上面用五颜六色的线条,构画着一个临空翱翔的凤凰,故称为凤凰琴。这把琴的音键是齐全的,其他零件一个也不缺,只是上边的那组钢丝琴弦不完全,断掉了一根,就剩下三根了。

我两手平端着这把凤凰琴,十分惋惜地摇了摇头,那个社员站在我身旁无意地说着,这个是因为他的小儿子太调皮,用小刀把琴弦挑断了,还差一点儿整伤到人,以后他再不让小孩子去碰它,这把凤凰琴后来就一直放在这柜顶盖上。上面已经积满了一层淡淡的灰尘。

我转悠到他家的厨房,找出一块已经润湿的抹布,擦掉凤凰琴上面的尘土,用手反复抚摸这把凤凰琴的琴身,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把经过擦拭发着亮光的凤凰琴,一直舍不得放下来,用十个手指反复掂着琴弦的断点,频频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可惜了,实在是可惜了。”

那个社员站在我旁边,用五指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接着我的话头,小心翼翼地小声问我:“你看修不修得好?”

我回答道:“修倒是能修好。问题倒也不大,实际上。只要再换上一根琴弦就可以了。你家有没有琴弦?如果有,我马上给你换。”

那个社员回答道:“这把琴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也弄不明白,也不晓得这琴弦该到哪儿去买,小娃儿给弄坏以后,我就一直把它扔在柜顶上了”

过了一阵,那个社员又说:“这个琴,你肯定是要比我明白得多,那就麻烦你搭把手,帮帮忙吧。”

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心中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立马接着他的话,谨慎地回答道:“虚劲我是不敢提,话也不能说得太过头了,我也只能说,试试看吧。能修好,别感谢我。修不好,你别怪我。”

现在,我就能手里拿着这把凤凰琴,大大方方地离开了这个社员家。

我双手托着这把凤凰琴,信步返回罗坝街上,在街道旁的那家国营商店里,遇上一个售货员,这个售货员与我们平时不大熟,也就是平时在街上见面,相互点点头,就算打招呼的那么个关系。

这回也就只得麻烦他了,也多亏了这位商店里的售货员,他很爽快打了一声口哨,没说二话,就一头钻进了库房。

他在库房里翻腾了好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包能配这把凤凰琴的琴弦。马上就在柜台下面的一个矮凳上,帮我把这琴弦安装好。接着就摆放到玻璃柜台的台面上,颇有兴趣地弹奏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最后,这个售货员拍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说:“话要说明白,我们是熟人了熟人,帮忙归帮忙,材料费你总还是得要缴的,请缴费,人民币一元四角。”

交完款,我拿着这把凤凰琴回到生产队,高高兴兴地回到我的小木屋。

从那以后,没事就来拨弄这凤凰琴。队里的那几个知青,晚上经常会在我的小木屋集中。除了这把凤凰琴,邓成义拿来一把二胡,吴乾刚拿来一把口琴。说实话,在这间小木屋里,我们的合奏很不高明,水平都不咋样,但是这毕竟能打发一些时间。

谁知这一下,时间倒是能消磨,寂寞也的确减少了许多,但这不大协调的音乐声,却把本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孩子们,都吸引到我这个小木屋里来了。屋里挤不下。我们就把乐器搬到屋子外面来。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我的小木屋周围,已经变成了本队里孩子们的聚集地,一旦哪家要找孩子回家睡觉,用不着走远,就在我这小木屋周围转转,准能一个不少地找到。

在我的小木屋里,我们合奏最多的曲子是《远飞的大雁》《抬头望见北斗星》。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凑在一起,一边弹,一边唱着这两首歌。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本队里那些个来看热闹的孩子们都会张着小嘴,有板有眼地跟着我们唱歌了。还有的孩子带着作业本来,不会做的作业题,就来问我们几个知青。问完了以后,就趴在我们的床铺上写作业。看到这些个一面唱着歌,一面埋着头写作业的农村孩子,我们曾经在那里自我解嘲道“现在这个小木屋,居然变成音乐学院了。”

是啊,我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洪雅县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这个四川省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山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过去在学校里受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个阶段它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时间年限,过去称之为学制时间。那么又有谁能告诉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这个学制时间大概应该是多久呢?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望着夜空中的北斗星,遥望着北京的方向,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毛主席他老人家,能不能抽时间再给我们发布一个最高指示,郑重地向全国宣布,说上一句话:这些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结束,可以从农村全部抽调回到城市里当工人了。

随着悠扬的曲调,忧郁的凤凰琴声飘飘撒撒地飞向了夜空,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都把焦虑期盼的目光转向了夜空,在满目夜空中,搜寻着我们心目中的北斗星。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广阔的天地里奉献着热血与汗水,浇灌着广阔无垠的原野,磨练着青春岁月,历炼着无情岁月的蹉跎。

拿到凤凰琴的几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在罗坝街上赶场,被那个社员意外地把我堵在公社大院门口,他在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小儿子非要他把凤凰琴找回来。再三央求:要我在方便的时候,一定把凤凰琴还给他。

此刻我不能再说什么,这没啥方便不反方便的,凤凰琴本来就是人家的。我只不过是帮忙给他配一根琴弦。我也实在找不到,找不出长期占有别人东西的理由,是别人的东西,迟早总是要归还的。这个基本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只不过就像在心里头割肉,是有点舍不得而已。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公社门口堵住我,人家肯定早就有想法,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他多半是怕我赖账,如果我一旦要赖账耍横,他马上就去找公社干部告我的状。要让公社的领导马上处理我,同时还可以搞臭我的名声,好让我下不了台。我就是想耍赖张,也不能在熟人面前干赖账的事,更不可能在公社大院门口撒泼耍赖。

回到我的小木屋以后,我用单手托举着那把凤凰琴,来到那个社员家门口,小心翼翼地交到了那个社员手里,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社员,把那个凤凰琴捧在手上,拿进了屋以后,我这才依依不舍地转过身离开。

离开了那个社员家很久,我还在想着那把凤凰琴,没有了它,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手里总得抓弄点儿啥东西,好打发时光。顺着贯穿生产队的石板路,我盲目往前走着,鬼死神差地竟然又转悠到了罗坝街上,在街道旁边的那家国营商店里,还是那个售货员,他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把当时算是最好的《国光牌》口琴。这把口琴,当时的价格可不低,70年的时候都要6块多。那是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从好几个月的伙食费里硬抠出来的。

以后这把口琴,每天陪伴着我,心里烦闷时就吹几下,高兴地时候也吹几下,闲着没事的时候拿来吹几下。也别管我水平如何,只要能吹出个调调就算数。后来这把口琴又陪着我,来到崇山峻岭密林深处的中秋院水利工地。伴随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知青生涯。

再后来,这把口琴又跟随着我,回到了大都市,走进了工人宿舍。我还曾经戴着这把口琴登上了文艺汇演的舞台,参加过全公司的文艺汇演。

凤凰琴观后感 篇4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是凤凰琴,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凤凰琴,到底是个啥模样?而这凤凰琴,却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得在69年的夏天,广阔的田野上,由青黄色逐步转换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有节奏地前后左右地扭摆着修长的身体,广阔的罗坝大峡谷里,到处都散发着稻穗即将成熟的清香。秋收即将要开始了。

这天赶场,我从罗坝场街上返回生产队,途中经过了友谊大队的一个社员家门口,那个社员一看见我,立刻从他的堂屋前赶到大门前的路口,伸开双臂拦住我。非常热情地邀请我,要我到他家坐坐。看看天上的太阳,时间还早,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在这个社员家里,和他在闲聊中,我无意间往他家的衣柜顶上瞟了一眼,竟然发现,柜顶盖上露出一个彩色的长条物件,便站起身顺手把它拿下来,端在手上,上下一打量,原来竟然是一把凤凰琴。

这把凤凰琴很普通,琴身有一尺半长,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扁扁的木制盒子,琴身上面用五颜六色的线条,构画着一个临空翱翔的凤凰,故称为凤凰琴。这把琴的音键是齐全的,其他零件一个也不缺,只是上边的那组钢丝琴弦不完全,断掉了一根,就剩下三根了。

我两手平端着这把凤凰琴,十分惋惜地摇了摇头,那个社员站在我身旁无意地说着,这个是因为他的小儿子太调皮,用小刀把琴弦挑断了,还差一点儿整伤到人,以后他再不让小孩子去碰它,这把凤凰琴后来就一直放在这柜顶盖上。上面已经积满了一层淡淡的灰尘。

我转悠到他家的厨房,找出一块已经润湿的抹布,擦掉凤凰琴上面的尘土,用手反复抚摸这把凤凰琴的琴身,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把经过擦拭发着亮光的凤凰琴,一直舍不得放下来,用十个手指反复掂着琴弦的断点,频频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可惜了,实在是可惜了。”

那个社员站在我旁边,用五指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接着我的话头,小心翼翼地小声问我:“你看修不修得好?”

我回答道:“修倒是能修好。问题倒也不大,实际上。只要再换上一根琴弦就可以了。你家有没有琴弦?如果有,我马上给你换。”

那个社员回答道:“这把琴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也弄不明白,也不晓得这琴弦该到哪儿去买,小娃儿给弄坏以后,我就一直把它扔在柜顶上了”

过了一阵,那个社员又说:“这个琴,你肯定是要比我明白得多,那就麻烦你搭把手,帮帮忙吧。”

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心中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立马接着他的话,谨慎地回答道:“虚劲我是不敢提,话也不能说得太过头了,我也只能说,试试看吧。能修好,别感谢我。修不好,你别怪我。”

现在,我就能手里拿着这把凤凰琴,大大方方地离开了这个社员家。

我双手托着这把凤凰琴,信步返回罗坝街上,在街道旁的那家国营商店里,遇上一个售货员,这个售货员与我们平时不大熟,也就是平时在街上见面,相互点点头,就算打招呼的那么个关系。

这回也就只得麻烦他了,也多亏了这位商店里的售货员,他很爽快打了一声口哨,没说二话,就一头钻进了库房。

他在库房里翻腾了好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包能配这把凤凰琴的琴弦。马上就在柜台下面的一个矮凳上,帮我把这琴弦安装好。接着就摆放到玻璃柜台的台面上,颇有兴趣地弹奏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最后,这个售货员拍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说:“话要说明白,我们是熟人了熟人,帮忙归帮忙,材料费你总还是得要缴的,请缴费,人民币一元四角。”

交完款,我拿着这把凤凰琴回到生产队,高高兴兴地回到我的小木屋。

从那以后,没事就来拨弄这凤凰琴。队里的那几个知青,晚上经常会在我的小木屋集中。除了这把凤凰琴,邓成义拿来一把二胡,吴乾刚拿来一把口琴。说实话,在这间小木屋里,我们的合奏很不高明,水平都不咋样,但是这毕竟能打发一些时间。

谁知这一下,时间倒是能消磨,寂寞也的确减少了许多,但这不大协调的音乐声,却把本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孩子们,都吸引到我这个小木屋里来了。屋里挤不下。我们就把乐器搬到屋子外面来。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我的小木屋周围,已经变成了本队里孩子们的聚集地,一旦哪家要找孩子回家睡觉,用不着走远,就在我这小木屋周围转转,准能一个不少地找到。

在我的小木屋里,我们合奏最多的曲子是《远飞的大雁》《抬头望见北斗星》。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凑在一起,一边弹,一边唱着这两首歌。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本队里那些个来看热闹的孩子们都会张着小嘴,有板有眼地跟着我们唱歌了。还有的孩子带着作业本来,不会做的作业题,就来问我们几个知青。问完了以后,就趴在我们的床铺上写作业。看到这些个一面唱着歌,一面埋着头写作业的农村孩子,我们曾经在那里自我解嘲道“现在这个小木屋,居然变成音乐学院了。”

是啊,我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洪雅县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这个四川省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山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过去在学校里受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个阶段它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时间年限,过去称之为学制时间。那么又有谁能告诉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这个学制时间大概应该是多久呢?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望着夜空中的北斗星,遥望着北京的方向,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毛主席他老人家,能不能抽时间再给我们发布一个最高指示,郑重地向全国宣布,说上一句话:这些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结束,可以从农村全部抽调回到城市里当工人了。

随着悠扬的曲调,忧郁的凤凰琴声飘飘撒撒地飞向了夜空,我们队里的几个知青,都把焦虑期盼的目光转向了夜空,在满目夜空中,搜寻着我们心目中的北斗星。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广阔的天地里奉献着热血与汗水,浇灌着广阔无垠的原野,磨练着青春岁月,历炼着无情岁月的蹉跎。

拿到凤凰琴的几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在罗坝街上赶场,被那个社员意外地把我堵在公社大院门口,他在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小儿子非要他把凤凰琴找回来。再三央求:要我在方便的时候,一定把凤凰琴还给他。

此刻我不能再说什么,这没啥方便不反方便的,凤凰琴本来就是人家的。我只不过是帮忙给他配一根琴弦。我也实在找不到,找不出长期占有别人东西的理由,是别人的东西,迟早总是要归还的。这个基本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只不过就像在心里头割肉,是有点舍不得而已。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公社门口堵住我,人家肯定早就有想法,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他多半是怕我赖账,如果我一旦要赖账耍横,他马上就去找公社干部告我的状。要让公社的领导马上处理我,同时还可以搞臭我的名声,好让我下不了台。我就是想耍赖张,也不能在熟人面前干赖账的事,更不可能在公社大院门口撒泼耍赖。

回到我的小木屋以后,我用单手托举着那把凤凰琴,来到那个社员家门口,小心翼翼地交到了那个社员手里,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社员,把那个凤凰琴捧在手上,拿进了屋以后,我这才依依不舍地转过身离开。

离开了那个社员家很久,我还在想着那把凤凰琴,没有了它,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手里总得抓弄点儿啥东西,好打发时光。顺着贯穿生产队的石板路,我盲目往前走着,鬼死神差地竟然又转悠到了罗坝街上,在街道旁边的那家国营商店里,还是那个售货员,他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把当时算是最好的《国光牌》口琴。这把口琴,当时的价格可不低,70年的时候都要6块多。那是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从好几个月的伙食费里硬抠出来的。

以后这把口琴,每天陪伴着我,心里烦闷时就吹几下,高兴地时候也吹几下,闲着没事的时候拿来吹几下。也别管我水平如何,只要能吹出个调调就算数。后来这把口琴又陪着我,来到崇山峻岭密林深处的中秋院水利工地。伴随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知青生涯。

再后来,这把口琴又跟随着我,回到了大都市,走进了工人宿舍。我还曾经戴着这把口琴登上了文艺汇演的舞台,参加过全公司的文艺汇演。

《凤凰琴》、刘醒龙,都不是陌生的名词,而我仅仅知道它们与民办教师有关,只闻其名不得其详,直到看见下面这段话:

它不是那种时过境迁之后便让人觉得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陈旧、过时、没有阅读必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哪怕我是三百多年后才读到它,也会这么想。

这话有点斩钉截铁的意思,出自刘丽朵,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女作家。既然这样,叫人好奇了,谁知道三百年后的事呢,就看看现在会怎么想吧。

《凤凰琴》出版于1993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天行者》的前身,而中篇是最美妙的文体比例,骨肉亭匀恰到好处。确如刘丽朵所言,二十多年后我读到它,依然简洁轻快,没有时代的距离感,没有故纸堆的灰尘扑面,不得不叹服于作家的深邃远见和遒劲笔力。

一心向往城镇生活的农村青年张英才在任乡文教站站长的舅舅帮助下,去大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准备先吃点苦,再由舅舅找机会办理转正去更好的学校。年轻幼稚的他写信检举界岭小学在扫盲工作检查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学校失去了先进资格和等着用于修理校舍的八百元奖金,因此被孤立和排斥。为改变处境,他假装偷偷准备转正考试,包括余校长在内的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前来打听消息,为可能存在的转正名额处心积虑。张英才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悔恨,将所见种.种写成文章寄给省报,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了三千元专款和一个点名给他的转正名额。张英才决定将名额让给余校长,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每人一票,原来余校长也投了他。后来在余校长的恳求下,将名额给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让她安心离世。最后大家坚持让张英才转正,临行前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他。

神秘的凤凰琴贯穿小说始终,它是舅舅当年送给明爱芬的礼物,见证了那段为转正可以牺牲婚姻、舍弃健康的岁月。这种荒.唐和悲壮,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的,可它真实存在过,历史总是如此沉重,沉重到用一代人的青春和血肉书写铭刻。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正式退出讲台。其间几十年,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最高峰时人数达到491万。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启蒙于民办教师。

我的亲友中没有民办教师,但从小没少从父亲那儿听过谁谁从民办转正了,大人们的表情告诉我,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概除了考上大学没其他事比它更重要。我还知道那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谁是谁的外甥,谁的叔叔的同学在哪个部门当官,没有城里的过硬关系,转正比考大学还难。

我小时候不是城镇户口,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初中,每次开学报到都忐忑不安,唯恐学校不再收入。那本粮油证上的“商品粮户口”方章,于我而言像天山上的雪莲,唯它能解我饥渴疗我愁肠。我羡慕所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烂成渣,也是比我这个考第一的“黑人”光鲜的城里人,甚至为此怨怪父亲的位卑无能。我的焦虑源于与身边同学们的身份不同,民办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真正的教师队伍,哪怕在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也只是个代课的,随时会被各种原因清退。

人是群居动物,身份是每个人存在于群体社会的定位和坐标。一个人的命运常常与身份息息相关,高官和阶下囚,学者与农民工,军人和百姓,身份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地位,同时与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失去身份的人,将陷入惊慌、惶恐,为摆脱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势必竭尽所能寻求出路。而身份的长期不被认同,也会导致动摇、否定、绝望、放弃。知青们想方设法要回城,聘用工想考取编制,北漂想要落户安家,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为恢复身份或改变身份而做着不懈努力。

多么澎湃的热爱都无法与时间抗衡,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可能随时遭遇遗弃、背叛。一个小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和宠爱,仍然渴望妻子的身份,为此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妻子,是有资格逢年过节与他团聚的那个人,是证件上、表格里“ 配偶”一栏无可争议的坐拥者,是户口本上孩子的母亲。而民办教师对转为公办的渴望,绝不亚于小三对妻子这一身份的垂涎,滑稽的是,在当年和今天,这种转变都被称为“ 转正”.

转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好像今天的房产、股权,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纤毫毕现不堪一击。人甚至会丧失理智,做出有悖常情的行为,仿佛回到原始状态,如野兽为争抢一块肉而厮搏。为了转正,舅舅闪电般与离了两次婚但有个军官叔叔的女人结婚;明爱芬产后三天赴考,趟冷水过河导致长年卧床不起;邓有梅因无钱送礼找关系,去偷砍山上的树木被抓;孙四海为了抓紧时间复习,让学生李子独自回家半路遭遇狼群,而李子是他一生深爱的王小兰的女儿;连看起来无私无怨到近乎无欲的余校长,也因为转正的消息辗转无眠。

小说最后的结局依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余校长放不下孩子们,孙四海放不下挚爱,机会留给了更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张英才将通过这扇大门走向宽广的未来,从而过上他曾经向往的城市生活。蔑视命运坚持本心,这是小说的艺术升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倾轧,不知道在现实的无情面前,在雷锋和刘峰们也会被质疑的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么纯粹的理想,是否还会有这种不约而同的高尚。

刘醒龙说:“ 民办教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对孩子们的爱。” 支教贵州的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山里孩子们,用一首《苔》告诉了我爱的博大永恒。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教师们,不正如微小如米的苔花吗,用爱坚定信念播种希望,即使没有阳光,迎风沐雨也要绽放飘香。

这是影片《凤凰琴》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一个小小的场面感动了。因为有这国旗,群山不再寂寞;因为有这国旗,孩子们心里就有了寄托;因为有这国旗,才有那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这里,国旗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爱国旗,对国旗有一种圣洁庄重的感情。所以,用不着什么人要求,用不着谁来提醒,每天早晨,他们便自觉地站在旗杆下,等待乐声响起等待国旗高高飘扬。

而许多暂时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他们最能体验国旗的力量,看到了国旗就似看到了祖**亲。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伤痕累累,也不曾流泪,但在异国他乡听到雄壮的国歌响起,看到庄严的国旗升起,就会热泪盈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5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见面活动,当她看到50多个国家的国旗悬挂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唯独不见中国国旗时,便急切地找到活动组织人员说:“我怎么没看到我们中国的国旗,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几经周折,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高高飘扬在诺维克上空。多么纯洁高尚的赤子之心,多么难能可贵的国旗精神!

因此,那些在国旗下却对国旗没有任何特殊感情的人,那些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而对升旗仪式不屑一顾的人,当他们面对界岭小学的孩子们,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应当低下惭愧的头,流下忏悔的泪。

主角英子带着山里人的期望离开了界岭小学,影片结束了,而国旗依旧在连绵群山中高高飘扬。《凤凰琴》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它让我们懂得了国旗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摆正了国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忘记许多,但永远不该忘记大山中的那一所学校,校门前的那一面鲜艳的国旗。

观《钢的琴》有感


观《钢的琴》有感

闲来无事整理一下电脑,看到一个几年前的电影《钢的琴》,已经忘记剧情了,拖着鼠标快进的了解一下,影片中有秦海璐出演的,出于对她的喜欢于是又重温了一遍。

剧中里面小元的母亲找了个卖假药的有钱人结婚了,想给小元更好的环境,把她接走,而小元的父亲想把她培育成为一名钢琴家。因生活条件所限没有办法给小元买钢琴,在多方想办法后,决定给小元做一架钢琴,召集了自己所有的朋友,义无反顾,想做木架钢琴,却因木料所限而改做钢架钢琴,从琴弦到琴键,自己和一位钢琴厂的工程师研究苏联文献,虽中间有些许曲折,但最后还是成功的做出一架钢琴,在影片的最后,当那架浸透着所有人希望和汗水的钢琴慢慢由破旧的工厂中移动出来时,桂林拿着一把破旧的小椅子,放在钢琴前,对小元说:"来,试试。"

破旧的凳子、破败的工厂、一架纯钢制的"钢"琴,如果你的父母将这些摆在你的面前,你是会开心的坐在上面弹奏一曲自己最擅长的音乐,还是一脸嫌弃的走开,告诉父母自己同学家的钢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时代很多人都遗忘了艰苦、汗水、节约,只知名牌、享受、浪费。在拿出自己送给小元的礼物时,桂林脸上并没有送给女儿礼物时的骄傲感,更多的是沉淀、是沧桑,还有一丝诀别,小元用那架无论是声音还是外形并没有很出色的钢琴弹奏时,桂林脸上终于出现些许动容,在我听来尽管声音并不十分悠扬,但那钢琴声会使人永远铭记。小元是幸福的,虽未得到一架正规德国制造的钢琴,却可以收到童年最珍贵的礼物,试想在我们小时候,有谁收到过父母亲手制作的礼物,并且又是如此贵重,这架钢琴细节上可能并不精致,但它却永远留存在音乐扬起时在场所有人的心中。桂林是成功的,他虽然没有钱,但是却有着一帮铁哥们,无论是偷琴还是造琴都跟着他义无反顾,他够义气、够敞亮、够朋友!

这部影片当年他它打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不时想起悠扬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在炼钢厂这样一个纯工业化的地方也有音乐家、歌唱家、手艺人,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任何人都拥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人在衣食无忧时只把兴趣当爱好,闲时拿出来玩玩,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会发现兴趣能成为饭碗。无论身处何地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身处泥淖,我依旧有像百合一样高洁的人格,身处城堡,我依旧也不会荒废人生,人生要过的充实一些,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心灵上的空虚、无归属感,需要依靠外物填补自己内心,挨过时间。

文/怀远项目公司采购部 余慧

相信《观电影《凤凰琴》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凤凰琴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