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归来观后感 > 地图 > 归来观后感

归来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19 来源:互联网

《归来》观后感:云淡如烟话归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归来》观后感:云淡如烟话归来,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归来》观后感:云淡如烟话归来

看张艺谋的电影,无论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乃至于《三枪拍案惊奇》,无一不被他浓烈的色彩,震撼的视觉所感染,如果说这样的片子是烈酒,那么《归来》则是白水,清淡隽永。

看《归来》,看如烟岁月,似水流年,在平静中的震撼仍然能够让人在不事雕琢中沉醉,能把水变成酒是张艺谋的能耐,能让观众像傻子样的随着剧情的变化和人物命运的更迭而或悲或喜,这是电影的胜利,也是老谋子的胜利。他的《归来》如同《活着》一般,应该是能够写入中国电影史的教科书。

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的交替变化运用,让《归来》这部片子在咀嚼中多了些韵味和感染力。这部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虽然只是截取了小说最后30页进行了改编与加工,但却不失为一段中国文革历史的真诚回忆与思想,电影没有将光影停留在那段历史本身的悲剧意义和价值上,而是将水墨重彩落在了一家三口的团圆上,精神思想的回归上。陆焉识二十几年年年思家年年思,夜夜未归夜夜归,冯婉瑜归去来兮真不见,梦萦魂牵是归来的质朴念想,在面对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的最后归于平静的面对等等因素,都构成了这部片子的底色:在苦难中的重生,在绝望中的希望!

而陆丹丹,这个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亲身女儿,在遭遇家庭变故,人生抉择时候的决绝和后悔、反思和回归,都让观众为历史的阴差阳错而嗟叹,在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我们看到了丹丹的觉醒和思考,看到了她为修复失落的亲情所作出的努力。这种历史人文的思考和对人类终极情感的关注,让《归来》具有了不一般的情感和意义。

电影《归来》用做旧的影像展示了一段特殊的中国历史背景下的普通小人物生存的状态,两位教师和一位成长中的青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在解读《归来》时,我们也可以脱离这样的历史,而站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上解读这样的一部电影作品,在人类的电影史上,总是有些文化的符号具有共同性的,这样的感觉在解读相同类型如前苏联描写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我们的感受一样,或者在描写二次大战的一些历史题材的优秀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展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精神层面上予人思考的轨迹,这是中国电影的进步,也是中国电影人的进步!

姑且不论《归来》的票房,因为同行观影的家人对此有相左的意见。但就为看这部片子两位经典演员陈道明、巩俐的精彩表演,那一颦一笑,一哭一泪,不事雕琢,举重若轻,我也觉得走进电影院,看这样的电影是值得的。新谋女郎张慧雯的表演也很漂亮。当然还有朗朗弹奏的《渔光曲》,那回家的心思和迫切中的清净都是可圈可点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前天白天打球反被球打,觉得是好兆头,晚上要出去买彩票,彩票没买到,却看了一场电影,张艺谋的《归来》。之前并不知道电影情节,只听说看此片要从头哭到尾,于是买瓶水进影城以防眼泪不够用,直到结尾的字幕出现,眼泪也只是在眼眶内打转转,最终一滴也没有掉下来。

故事说的是文革的事,父母唯一的女儿和父母划清界限,告发了逃跑回来的父亲,重新使父亲锒铛入狱,母亲因此得了精神病,以至于父亲平反归来,妻子依然生活在即充满恐怖又充满希望和等待的阴影里,无论丈夫想尽各种办法,都不能唤醒失忆的妻子,妻子已经完全不认识归来的丈夫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叙述是极其压抑的,压抑的我都不愿意立即写观后感,前后画面的色彩是全程阴暗的,阴暗的我在观看的过程中要自言自语几句证明我还活着,讲故事的节奏又是非常缓慢的,缓慢的担心性急的年轻人不能忍受而早早退场,事实上是有少数年轻人没有看完,提前退场了,大多数年轻的观众(现在去电影院的恐怕清一色年轻观众)和我一样抱着出现奇迹的希望,看到了最后。

电影的情节就是如此简单,简单的能用一条微信甚至一条微博就能说清楚,然而据说张艺谋却花了6400万,动用了巩俐陈道明这样的巨星苦心出演,光看后面的制作团队字幕名单就滚动了好几分钟,可谓庞大。庞大是值得的,有必要的。

文革过去了三十多年,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没有归来,还要让张大导演费老劲去期盼。文革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扭曲人性,从内心和表面都服从扭力的,活了下来,从内心和表面抗拒扭力的自杀或他杀了,活着的愚昧的活者,死了的潇洒的解脱,唯独表面服从内心抗拒的,如电影中的母亲,服从和抗拒的冲突在在她身上激烈的发生,激烈的程度让生命不能承受,于是她就疯了。

丈夫的各种爱的呼唤,企图唤回妻子的回忆,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些许感动,出了电影院我就不相信啦,满眼是现实世界的浑浊,爱与责任顽强的固守在小说和剧本中,不肯洒向人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某些该归来的东西没有归来,反而随着一代人的谢幕,比如我的父辈,越走越远了,三十年来走上前台的一代人,比如我的儿子,对文革的事无动于衷,更关心的是未来的工作机会,仿佛那一段扭曲的历史是虚构的,是电脑游戏,并没有真实存在过发生过。看到电影的最后一幕,粗重的铁门阻挡住了的举着牌子的夫妻二人,他们等待的将永远不会归来,终于有了流泪的冲动,然而没有留下来,因为我又认为为他们夫妻实际上是幸福的,毕竟终于可以厮守在一起,都说有希望的人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至于张大导演竭力煽情呐喊的归来,恐怕要和电影男主角的努力一样,徒劳无用了,这一点我是绝望的,不抱希望的,我流哪门子的眼泪!

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读过小说《陆犯焉识》的人就会知道,根据这部小说去改编电影有多难。太多的细枝末节和心理活动,放到影片中去表现难免琐碎不堪。而张艺谋的新片《归来》却用出人意料的回溯方式,讲了一个与小说相较似是而非的故事。从改编的角度来看,老谋子交出的答卷并非十分准确,但以一部电影来说,《归来》无疑是感人的。

理解不一样

一百个人看《归来》会有一百种理解。年轻人看到的或许是无望的爱情长跑,平反归来的陆焉识急于进入爱妻混沌的记忆世界,苦苦守候的冯婉喻坚持自己的回忆和等待,两条相互守望的爱情轨道注定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合,辛酸而令人揪心;年长者或许能读出故事背后的隐喻:浩劫后的重生,苦难中的希冀,不幸的往昔以千百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被碾碎的过去紧紧啮合着普通人的当下与未来。故事呈现的只是小说的冰山一角,却因两个人互相的不离不弃而呈现出极强的张力,足以在2个小时里把人摁牢在座位上,直到结束,都会因沉浸于剧情而久久无法起身。

含蓄不张扬

和张艺谋以往的张扬镜头不同,《归来》的叙述和场景极尽朴素:没有观众熟悉的“中国红”,没有想象中的花前月下,主人公连形体接触都很少,但平静内敛的表象下,是张狂汹涌的情感暗潮。一个背影、一次拥抱、一个凝视、一段《渔光曲》,都让人耸然动容。最典型的桥段是在最后,面对缓缓关起的铁门,夫妻二人在雪中默默等待。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一个时代的残酷和荒诞,成就了片中人物的无奈和承担,就是这份承担下的坚持和忍耐让人肃然起敬。

片中唯一的一次尖叫,是丁嘉丽扮演的“老方妻子”发出的。陆焉识拿着“饭勺”去复仇的结果,是看到仇人妻子哭喊着质问“专案组什么时候能放了他?”略带诙谐的调侃,好像是在一棵大树上嫁接了一朵花,令人有些意外。在“报应不爽”的默契中,温良之外的爆发让人回味良久。

表演不含糊

和饰演陆焉识的陈道明比起来,扮演冯婉喻的巩俐更令人印象深刻,她把自我打成粉末,揉捏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的人——一个平静、忧伤、克制的中国传统妇女。她身上似乎总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淡淡的,毫不张扬,但一蹙眉、一转身都是戏。那个严歌苓笔下“安静本分、精巧细气、偶尔一瞥又‘艳丽大胆’”的冯婉喻,在她身上活起来,跳出来,所有的深情和刻骨的伤痛,不动声色地尽情挥洒出来。她的表演好像蚕丝织就的细密茧笼,缠绕住自己和观众的情感,密封发酵,内劲十足却毫不张扬。银瓶乍破水浆迸,情感便发酵成观众的眼泪,影厅中不时能听到吸鼻子和抽纸巾的声音。张艺

《归来》剧情梗概

陆焉识与妻子冯婉喻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他。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

大圣归来观后感


大圣归来观后感(一)

或许是“归来”两个字碰触了内心深处的悸动,恍惚的选择了这部电影,尽管是动画。而电影最感染我的,不是唯美的布景,也不是精致的画工,甚至不是炫丽的特效,而是主题。

王者归来,是多少落寞骑士自始至终不断为之涅槃的梦想。我们,曾有过夺目耀眼的过去,有过引以为傲的岁月,头戴皇冠,身着华服。而天道无数,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日子转瞬即逝,留给我们的竟是时光的残骸,我们就像被封印的孙悟空,法术尽失,曾经轻而易举的事,在今天却寸步难行。于是,我们一次次的努力,努力冲破封印,冲印回到我们本该达到的高度。

然而,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每一次的尝试都会比上一次更加虚弱,也许,我们会恼怒,我们会绝望,我们开始迷茫,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摇摇欲坠的梦想。但无论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苦痛挣扎,我们都不该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拥有着怎样灿烂的过去。头顶的王冠应该踩在脚底,但心中的王冠却必须经常擦拭。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大圣,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就是大圣,皇冠生锈,华服破碎,法术尽失,被牢牢的封印着,在我们一次次的尝试冲破封印又一次次失败时,在我们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能力时,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那是我们能力的徽记,也许,我们这一次失败了,下一次也失败了,下下次还会失败,但不要停下对梦想狂热的追求,总有冲破封印的一天,也许,就是下次,王者就会归来。

那时,我们所失去的,要,亲手,一件一件地,夺回来。

待我归来。

大圣归来观后感(二)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在我刚开始学会思考的年岁里,我读了《悟空传》。那个用五百年时光却依旧逃不过命运的孤独的小猴子让我心碎,至此那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形象在我心中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细细品味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角色。

86版《西游记》中他无往而不胜,叛逆不羁却被紧箍咒套牢走上了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尽管最终取得真经,却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而他要的只是在花果山跟那些猴孩儿们吃喝玩乐自由自在逍遥天地间而已啊。

99年的《西游记后传》这部神作中,悟空作为最后一颗舍利子,最终杀身成仁,悲剧色彩更加浓重。这里说这部剧是神作并非讽刺,除去它不断重复的特效动作,抛弃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的观点去看,这部剧非常颠覆非常惊艳,善恶一念之间,编剧功力深厚,整部剧具有极其完整的世界观,在这里顺便推荐给大家很值得再看一遍,重新体会那个更加放肆颠覆的西游世界。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了。天生的宿命让人无法抗拒,他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盖世英雄,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可是最后……

“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像一条狗。”

对啊,最后,就是仅仅像一条狗而已。

纵观国内这么多孙悟空形象,纵然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悲剧色彩却也总是他逃不开的符号。各种放弃各种挣扎,最后总是逃不过宿命两个字。

而即将在7月10日上映的《大圣归来》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变得更趣了起来。他没了法术,他不会飞,他不再火眼金睛,不再身如玄铁,而是变成了一个八百年没洗过澡的没用的臭猴子,他被击倒他无能为力,他羞愤他痛苦,当他沉入压抑黑暗的海底深处,江流儿像一道光把他唤醒。

还没有变成唐僧的江流儿顺流而下,天真勇敢,对世事好奇不肯好好念经。他没有唐僧的无能懦弱,也没有唐僧的迂腐伪善,唯一的相似之处可能就是电影致敬《大话西游》里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江流儿与孙悟空的搭档像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奶爸的孙悟空更加趣味横生。孙悟空的形象被设计得和我们印象中的美猴王非常不同,电影中孙悟空刚一亮相,身边的人就惊呼:“天啊,这孙悟空是马变的吗?这脸长得跟李咏似的。”猪八戒呢,还是那副模样,好吃懒做的那一点小出息。打酱油的土地公公也浑身是戏,呆萌可爱。傻丫头的角色只负责卖萌,略显单调。和尚师傅莫名其妙得消失,最后又莫名其妙得出现。人物设定存在一定缺憾。反派角色里,山妖们依旧是又笨运气又差的设定;那个反派大BOSS刚出场时酷似化了妆的无脸男。

电影3D效果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不知道是不是我观看的影院的问题。情感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剧情略显单薄,最后在剧情高潮处戛然而止,没能让情绪发酵到顶点就沉寂黑暗实在有点让人失望。但从电影精致的美术,契合的配音,惊艳的配乐绝对能看出片方的良心之处。

个人感觉电影最后可能是为了照顾低龄群体在创作思路上做出了一些不必要的妥协,毕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齐天大圣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可为什么呢?却唯独守护不了这个声声喊着“大圣”的小人儿呢?

这样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太残忍了。

可我宁愿是这个残忍的结局。

这样我就可以执着得相信,这是一个关于来世今生的故事。

这样那个放弃了把酒言欢逍遥天地的毛头泼猴,这样那些被压在五指山下的五百年蹉跎时光,这样那西天取经无奈苦痛的漫漫长路,亦或者那些被伤害被误解的委屈恼恨,是不是就显得不那么悲伤了呢?

所有的无怨无悔,所有的牺牲付出都有了来路与归途。

因为一切都是他所愿啊。

我齐天大圣孙悟空,法力无边,说了要护着你的!

今生没能护你周全,来世只为你鞍前马后。

“别跟着我,小屁孩!”

“别赶我走,师傅!”

看,那有只孤独的猴子

我这个人是不相信影评的。

在一开始看见《大圣归来》潮涌般的好评的时候,我是拒绝承认的。我对国产动画的最好印象停留在《龙之谷》的技术上。虽然看过预告片,觉得质量还不错,但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让我不敢对什么电影抱有太高期待了。

直到我坐在座位上,影厅里的灯暗了下来,第一个镜头,我鼓起掌来,内心直接炸裂。

大圣归来观后感(三)

1940年,中国动画始祖万籁鸣制作了西游记为背景的动画故事片《铁扇公主》,一个日本医生看了后惊为天人,放弃医生这个职业,画起了漫画。这个日本人叫手冢治虫,日本漫画之父。1961年,万籁鸣导演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问世,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当时的伦敦街头甚至挂满了孙悟空的电影海报。此后的几十年,日本动漫蒸蒸日上,成为国民产业,中国动漫,却在8、90年代之后,逐渐走向没落。

有些事情总会过去,有的轮回总会走完,而有些荣耀,总会归来。

前段时间蓝胖子电影在内地上映,我也去看了,说实话很不错,很多人说,嗯,童年记忆,伴我成长。可是,你仔细想一想,伴你成长的人,到底是谁?

“在中国,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他不是超人,不是钢铁侠,不是蜘蛛侠,他叫孙悟空,他是美猴王,他是齐天大圣。”

而我今天想说的,和这一切都无关,情怀是情怀,电影是电影,并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我去看了《大圣归来》的首映,我想写些什么夸夸它,我想安利更多的人,我恨不得每个人都进影院看一看。

那么,就从电影本身来聊聊吧。

这部电影成本6000万,导演拒绝了赞助商,自己掏腰包用五年时间做完,说实话,除了最后结尾略显仓促外,其他任何细节都看不出这部动画片有因为缺钱而应付了事的迹象,那山,那水,那云,每一帧都可截图做桌面,小白龙更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看见的真正的中国龙,它飞上云霄的那一刻,真美啊。难怪好莱坞制片人看完后说这质量的影片在好莱坞,起码是1亿成本。画风不再是不伦不类的仿欧美或者仿日漫的风格,所有景致包括房屋人物妖怪,都是真正的中国风。

配乐很贴合,除了突然出现的汪峰的《勇敢的心》,虽然有什么鬼……这样的吐槽,但放在那个场景也不算特别出戏,不过要是没有就更好了。

3D效果非常好,完爆很大一部分所谓的3D特效大片,真的,出屏效果非常好,当然,推荐选择好一点的影院,否则你懂的。

然后就是剧情。

这部片子,如果是国外动画我打7.5分,是国产的我打8.5分,一分就扣在剧情上,剧情稍稍有些简单,不过主要是面向孩子的作品,也不可能太复杂,而场景的过度有些生硬,如果真像导演说的有五部,希望这方面可以加强一下。再就是,结局太快啦!刚刚燃起来!大圣那么帅的变身没有看够啊!不过可能真的是经费撑不住了,叹气,还是那句话,期待第二部。

最近刷了很多地方,大圣归来的口碑都非常好,可惜,网络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影院排片是票房的主导因素,排片少,地面宣传为0,所以,我对票房并不乐观。可还是希望,片方的回报可以多一点,我希望,努力的人就应该得到回报,认真的作品也应该得到尊敬,而不是埋没在影院的角落,静静上映,默默离开。

仔细想想,这部动画片和现实也真像啊,动画里,大圣失去了法力,没有金箍棒,可依然不认输地和妖怪打斗,现实中,《大圣归来》没有排片,没有地面宣传,只能靠口碑默默支撑。

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剧中江流儿那样对大圣说:“不是说好了,要一起走的么?”

大圣,这次,我们陪你走下去,一定可以走得更远的。

拜托大家了,谢谢。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看张艺谋的电影,无论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乃至于《三枪拍案惊奇》,无一不被他浓烈的色彩,震撼的视觉所感染,如果说这样的片子是烈酒,那么《归来》则是白水,清淡隽永。

看《归来》,看如烟岁月,似水流年,在平静中的震撼仍然能够让人在不事雕琢中沉醉,能把水变成酒是张艺谋的能耐,能让观众像傻子样的随着剧情的变化和人物命运的更迭而或悲或喜,这是电影的胜利,也是老谋子的胜利。他的《归来》如同《活着》一般,应该是能够写入中国电影史的教科书。

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的交替变化运用,让《归来》这部片子在咀嚼中多了些韵味和感染力。这部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虽然只是截取了小说最后30页进行了改编与加工,但却不失为一段中国“文革”历史的真诚回忆与思想,电影没有将光影停留在那段历史本身的悲剧意义和价值上,而是将水墨重彩落在了一家三口的团圆上,精神思想的回归上。陆焉识二十几年年年思家年年思,夜夜未归夜夜归,冯婉瑜归去来兮真不见,梦萦魂牵是归来的质朴念想,在面对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的最后归于平静的面对等等因素,都构成了这部片子的底色:在苦难中的重生,在绝望中的希望!

而陆丹丹,这个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亲身女儿,在遭遇家庭变故,人生抉择时候的决绝和后悔、反思和回归,都让观众为历史的阴差阳错而嗟叹,在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我们看到了丹丹的觉醒和思考,看到了她为修复失落的亲情所作出的努力。这种历史人文的思考和对人类终极情感的关注,让《归来》具有了不一般的情感和意义。

电影《归来》用做旧的影像展示了一段特殊的中国历史背景下的普通小人物生存的状态,两位教师和一位成长中的青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在解读《归来》时,我们也可以脱离这样的历史,而站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上解读这样的一部电影作品,在人类的电影史上,总是有些文化的符号具有共同性的,这样的感觉在解读相同类型如前苏联描写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我们的感受一样,或者在描写二次大战的一些历史题材的优秀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展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精神层面上予人思考的轨迹,这是中国电影的进步,也是中国电影人的进步!

姑且不论《归来》的票房,因为同行观影的家人对此有相左的意见。但就为看这部片子两位经典演员陈道明、巩俐的精彩表演,那一颦一笑,一哭一泪,不事雕琢,举重若轻,我也觉得走进电影院,看这样的电影是值得的。新谋女郎张慧雯的表演也很漂亮。当然还有朗朗弹奏的《渔光曲》,那回家的心思和迫切中的清净都是可圈可点的。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昨天去看了《归来》,本来是没有报太大希望去的,可是等看完之后才发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影射出的整个社会的悲凉,感觉要是不写点什么真是对不起我流的那些泪了。

有人说历史的书篇,总是蘸着鲜血一页页被写下的,很有道理。那些血书记录着无数苦难和死亡的故事,故事背后总是一片片废区,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一样,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和痛苦,在垂死暮年让岁月的残骸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一声不吭,平静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文革,就像蛰伏已久的一场血雨,一下十年,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也许并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的年华老去。那个时期的感觉就像是每个人都走在街道上,迷失了自我,只是机械在走着,革命的天光照亮了整个街道,可是人们内心的灯火早已熄灭。

历史的巨潮中,人实在太渺小了,许多人都是在年幼无知、经验尚且不足的情况下被外界所诱惑,做了一些疯狂的事,可是当他们有能力看清楚事情真相的时候,结局却早已无法改变,这真是那个时代悲剧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些苦楚又从来不允许被呐喊出来,一切只能默默承受,每个人都成了命运的受害者,丹丹也是这些可怜的人中的一个,不禁感慨那时年少轻狂的代价也太大了点儿。

然而终于有人发现这场雨下的太久了,也是人们终于疲惫了,于是一声令下,闹剧就此收场。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就好像交响乐进行着进行着却没有了收尾符,人们还没来的及在盛宴的狂欢中醒悟过来却发现一切已经结束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无所适从的人,在黑暗中待久了,适应不了黎明的到来,宁可永远的黯淡下去。

其实电影中最虐的就是陆焉识想尽千方百计到最后也没能够唤回他的妻子,而冯婉瑜更是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丈夫的归来,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也莫过如此,琴声依旧悠扬动人,一切透着熟悉的味道,弹琴的还是当年的那个人,只不过岁月如歌,年华易老,抚琴人脸上早已刻满岁月的痕迹,而听琴人的思念却永远留给了过去的那个人……

归来,其实是两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对于过往美好的追求,就好像一个人在受了太多苦难之后总想从老天那里讨回一点补偿一样,但命运有时偏偏不让你如愿以偿,最后谁也没有等来期望的结局。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陆焉识接受了现实,选择了向前看,选择了用剩下的岁月来默默守候,哪怕到最后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正是人世凉薄才让人间真情显得伟大,经历的越多就越看到人心的可贵。人潮聚散,得到与失去,到最后能够保留下来的一定是最纯最真的东西,因为人世间诱惑太多,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东西并不多,不禁感慨他们能遇见彼此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啊。一个风流兼才子,一个佳人颜如玉,在及笄并发之年,对着一棵树默默地许下年轻的誓言,从此成为彼此牵绊终生的人。然而在乱世中,两个本该相依为命的人却相隔千里,孤独地迎接了每一场命运的风雨,承受了每一个时间制造的灾难,直到每一寸身躯再经不起命运的摧残,却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爱可以继续相互搀扶着走下去,如此浪漫,令人感动,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想要讴歌生命了……

他们之间是爱情吗?是亲情吗?我觉得都不是,这份感情已经因为经历的太多而变得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偿便人生苦难后还能彼此陪伴的幸福吧。就像一杯陈年老酿,浓烈、苦涩、难以入口,唯有懂酒之人方可品出其久经沧桑的沉静与香醇,享受乐在其中的幸福感。

懂酒的人,何尝不是懂人生的人。

诗人艾青在游新疆的时候留下这么一句话“活着的人都好好活着吧,别指望大地会留下什么记忆”。要是他现在还能重游故地的话也应该发出相似的感慨吧。也许苦难真的能够教会我们一些平常学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变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因为生命真的很脆弱,一不留神你的世界就会轰然倒塌;而偏偏人性又是这脆弱生命中顽强的部分,它总能在乏味中发现乐趣,于绝望中发现希望,甚至可以把苦中作乐也变成一件浪漫的事,这不能不说是造物主对人类的偏爱了。

高中时期珍藏的一段话,写在这里最合适:人生是一条顺流而下的河流,不可能不携带泥沙,尘埃和沿途的漂浮物。但人性中应该有种种强新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不停地接纳,沉淀,洗涤,不停地自我净化,从沿途的水源中吸取透明,让浩荡的清风吹拂出层层波浪。经历了浑浊而拒绝浑浊,携带着泥沙又放弃泥沙,让他们化作两岸的沃野,生长葱茏风景,而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条划过大地闪着波光的动人河流。这是我至今为止看过对人性最真挚的赞美了,每每读来不禁感慨万千。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那些说不完的苦难的故事,其实早已在喧嚣中落定。寂静即是情感,平淡也是爱,生活仍在继续,2014,祝大家幸福……

归来观后感笔记


归来观后感笔记

归来自5月16日上映以来,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热议。本人学生党,一直没机会去电影院,昨天晚上无意间找到了一个不太清晰的链接,连夜看了一遍,深受震撼。今早上完课,忍不住又看了一遍,因为电影确实回味无穷,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看到了对《归来》各方面的解读,想印证和体会一下。

《归来》是一部在文革特殊时期背景下的以爱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取材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由大编剧邹静之操刀改编,并由陈道明、巩俐、张慧雯领衔主演(陈道明饰男主角陆焉识,巩俐饰一号女主角冯婉瑜,张慧雯饰二号女主角丹丹)。剧情讲述了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他的行为给怀有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带来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冯婉瑜与父亲陆焉识相见,最后将父亲行踪上报组织,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经过多次努力陆焉识还是没能唤起妻子对他的记忆,最终只能以一个“读信同志”走入冯婉瑜的生活,默默地照顾她。影片以多年后陆焉识陪冯婉瑜去火车站接“自己”的画面结束,结局不算圆满,却使爱的主题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

影片以特殊时期为背景,从头至尾色彩基调暗淡朴素。“归来”一方面指的是冯婉瑜对丈夫“归来”期盼和无数次的早起接车,是影片情节的主线;另一方面指在黑暗时代背景过后人性的回归。文革时期女儿丹丹大义灭亲,邻里之间相互默视,文革结束后女儿认识到之前的错而在积极弥补,陆焉识回家后受到了组织和邻居的帮助。当然“归来”最重要的是反映主题对爱和人性宽恕、谅解包容的呼唤。

看到好多网友称赞的同时,对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进行抨击甚至谩骂,个人觉得后者是绝对的商业电影,本来就是突出视觉冲击效果,没有去刻画更深层次的主题,虽然不能说非常成功,但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很值得称道的。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绚丽奢华与宏大不同,蓝色、灰色和白色,构成了《归来》的世界。火车站出口铺天盖地的蓝色制服、蓝色自行车、蓝色水杯构成的画面令人回想到计划经济的时代,灰色和白色,更是石灰地面和木头家具的颜色。这些寡淡、朴素的色彩,与相依相守的情感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影片整体呈现的基调很平和。

还有好多人对影片提出意见。有人说影片对“文革”抹杀人性的刻画太浅,没有达到彻底揭露黑暗时期的丑恶的目的。实际上电影本身只是选择了一个特殊时期作为情节背景,目的在于突出主题,而主题更多的是爱,而并非是揭露文革的黑暗。影片没有过多描述迫害过程和及众家庭不幸程度,“迫害”主要是通过丹丹的大义灭亲间接反映,当然还有巩素珍(陈小艺饰)的一句话“他(大卫)自杀了……”影片只是选择了一个不幸的家庭,却没有反映人物对黑暗时代环境的怨恨,足见影片目的不在于揭露文革的黑暗。(文革是当时领导团体在错误扭曲的意识形态下的必然产物,在当前中国迅速发展的敏感时期,揭露文革的政治题材电影是很不合适的,更应该宣扬人性,积极向上的主题有利营造好的舆论氛围,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电影中叶赋予了人物一些可笑滑稽元素,石头爹郭涛摇身一变成为带着毛主席像章义正辞严的工宣队队长,告诫冯婉瑜和丹丹要明确立场,划清界限。萌叔张嘉译此次饰演一位医生,刚想拽一句法语专业医术用语,就被比“都教授”还要迷人且低调的“陆教授”纠正了发音,张叔叔面带窘色,萌到极致。还有陆焉识毅然去郊区“方师傅”家寻仇,人人以为他要“大打出手”,然而镜头一闪,他手里只不过握着一把汤勺,不知是胆小还是讲理的小道具,我当时是笑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归来》观后感:云淡如烟话归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归来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