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 地图 >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所谓读书笔记,就是在你看完一本书之后做的笔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一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

一是他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

其一,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

其三,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寥寥数言,一语中的。

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节,作者点明了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而成为一个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的爱国诗人成熟之由。

这一段的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辛弃疾在词作领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联想丰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二、以评带传

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而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却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写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人们都承认辛弃疾是个大词人,但能从他的出身到成业的发展史上判定辛弃疾的词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还在文中借郭沫若评说陈毅的将军本色是诗人来评说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说辛弃疾是词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断,而说辛弃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独见了。梁衡说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者还将辛弃疾的为政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为政作了比较,表明了辛弃疾为政的投入与积极。他能从人性的深层重新来诠释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在分析辛弃疾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必然性时就作了这样生动的评说: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谈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时说:我确信,作为一个勤于思想的人,梁衡对历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写出来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后来发表的《最后一位带罪的功臣》、《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思想一游到更远的历史中去,一与那些历史时期中的人物敞开心扉地对话,则就变得火花四溅了。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惋叹;时而叩问;时而调侃,姿肆张扬起来了

一般来说,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件、人物,写其思想容易,写出美感来难。常见的通病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梁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像一位烹饪大师,非弄出个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满意足。他的那些评说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瘪的教条,而是形象生动又充满美感的。像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像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还有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这些文字多美呀,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三、善用对比

对比手法是作家们常用艺术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处运用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第一处运用对比是在引用了《破阵子》之后,作者先将它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第二处对比是将他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他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东坡的豪放作比较。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连称的,但梁衡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弃疾的诗正是这样的诗。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他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二

五一假期,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想来,读梁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别样的文本,也为很多朋友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把栏杆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释手,通过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毕竟,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渊博的学识,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从中发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栏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笔下所绘的稼轩一颦一笑若隐若现。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对词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轩在世,也会有当年白乐天那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当然,更有知音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阅读此文时,时而为其绝妙的一笔而赞叹,时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把工作做好》读书笔记


《把工作做好》是一本花一上午时间阅读,确能让读者受益起码三十年的书。本以为只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书,但细细读来,这本书将死板的教条哲理与真实事例有机的结合,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它以朴实的语言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外界环境不是我所能掌控的,我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做法,要不断进取,为公司创造价值。
书中看似简单,寻常的事例,却使我们个人能否成功,企业能否屹立的关键。其中第一章的选择随便,就是选择淘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受人惰性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完成而完成,为了尽快的完成工作,不顾效益,退而求其次,而事实往往会证明这是不可取,重复的翻工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样做事,终将被淘汰。我们做事要有责任心,往大方面说,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对我们自己而言,勇于承担责任,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端正心态,为价值而不是薪水,工资是公司给人类力资源定的价格,是可以调整的:而价值却使我们可以创造,任谁也无法带走的。工作中,我们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在职场中慢慢成长起来,把工作做出色。在此,我有一点感悟:不要一直斤斤计较工资的高低,千里马总有一天是会遇到伯乐的,怀才就像怀孕,是藏不住的,一个有远见,有发展的公司是不会轻易让人才流失的,当然老板是只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的,遇伯乐前要先让自己成为千里马。
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对爱工作的人来说,生活就是天堂:对讨厌工作的人来说,生活久是地狱。我们走四方的员工服务宗旨:顾客至上,微笑服务,真诚待人,用心做事,团结进取。正是这一点的完美体现。其实做到热爱工作并不是很难。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自然就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这样 不管事客户投诉还是其他的难题,我们都能用积极的态度让他迎刃而解。
追求创新,努力学习,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创新都是成功的金钥匙,而我们就要努力的学习来获得创新的灵感。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客户对你的信心,直接影响到业绩。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不断的激励自己进步:任何时候,我都不能鄙视我的工作,那样如同鄙视我自己,这个世界,唯有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工作的人,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我要珍惜我的生命和荣誉一样珍惜我的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都影响不了我的工作激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动摇不了我努力工作的决心。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案例讲述管理时间的方法,这些管理时间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书中讲到,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性的劣根。我们的员工也确实是这样,但有的人能够克服惰性,有的人却只能浪费时间,这就是思想意识的差距。每个人只有克服了惰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综合修理厂近几年来一直规定员工下午提前半个点上班,也就是每天多工作的这半个点使我们在人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去年同期的产值收入,这就是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增加的效益。这是在我们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大家每天多工作半个点,还有一部分员工会自觉地中午、晚上加班,完成更多的工作,那就是更懂得了时间管理的意义。

每个人每天上班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能完成很多的工作,有的人却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完,这就是效率的问题。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我们车间也有那么一些人,每天都看着很忙,但却总遭到客户抱怨车修得太慢,这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没有效率。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些员工学会管理时间,和时间要效益。

这本书中所有管理时间的方法中,我认为“事件-时间日志”是最直观最可行的,通过每天记录自己做不同事情花费的时间,让自己更精确的感知时间,调整时间,确定合理的工作量,避免浪费时间。

时间都是规划出来的,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时间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为我们带来效益。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由来是源于上一本《MacTalk-人生元编程》中池老师给推荐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养成读书,锻炼,跑步,学习,冥想等自律的习惯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好我们仅有的那一点儿时间,因此这本书被我列我转变过程中必须要拜读的一本。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先来说说初识这本书的感觉:类似于通俗心理学的读物,记录作者在15年的教书生涯中对人性的思考,并通过一些经典心理学家的著作来证实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本书虽然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但实际上跟时间管理没有半毛钱关系,作者没有写那么多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教你怎么制定时间计划,怎么利用时间高效的实施计划;

常言道“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底层基础就是我们的心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到计划的可实施度,进而影响到这件事物的完成度,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本书的宗旨就是通过认识心智,开启心智,开拓心智,磨砺心智,最终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样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你的一生。

01、认知心智

作者通过在新东方教书期间的所见所闻并结合自身的一些心得体会,重新定义了心智,即:一个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处理抽象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简单归类为情商,也不能归类为智商,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集合。作者用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心智受基因的影响甚微,而受后天的环境影响巨大;

02、开启心智

开启心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在接受一些知识和讯息的时候要有主观辨识能力,在遇到难题和问题的时候要有主观能动性。里面有一个观点我特别的赞同,作者提到的“别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当你的行为已经造成别人不满时,你是不知道的,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我的亲身经历:我之前有个同事吃饭特别的慢,每次我们一起吃饭的几个人在吃完饭以后还要等着他在那里慢慢悠悠的细品,这就是他不自知了。当然每个人都可能有灯下黑的地方,不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在那个地方,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03、开拓心智

我的理解是自律,在了解到认识心智和开启心智的重要性以后,就要循序渐进加强知识的获取力度,并从中抽取充足的养分供给心智来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更加有效的手段是“试错”,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在入行初期就被人传授六字真经“动手,动手,动手”,只有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体验代码的美感,感受调试bug的快感,这就是程序员入门的箴言。

04、磨砺心智

我的理解是沉住气,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当唐僧收服了四个徒儿以后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要经历重重险阻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汲取,汲取,再汲取,磨砺,磨砺,再磨砺。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笔记


刚读完郑立平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一个还字,我也考虑很多付出很多。班级本应该是学生的班级,但细想起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班级视为个人所有,一人背负着几十号人的大小事,喘着粗气向前进。班主任很累,很多时候真是我们班主任背上了好多好多的东西,有好多自己本可以放手的东西,而又随手放开了本应该常抓不放的东西。这种颠倒的抓与放,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在读的过程中,不由在心中回顾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切都只能算是在起步中。
大学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就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去开了第一节班会课。现在已回想不起自己上了什么,但一定傻得可爱。那时的班干限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认识,习惯性地用自己在学生时代做班干时的方式班干终身制,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好岗位,自己指定的班干部!一段时间的兴奋与新鲜之后,班干的优越感与独断成了很多学生造反的主要因素。做学生的确思想工作、调整班干心态,双方都比较给我面子,没有过分地闹腾。但,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在内心难以认可对方,他们虽是同班同学,但有的心里半已是陌路人。学生的隐忍换来了我班级管理上的第一个我特征表面很是风平浪静。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做了不少难,费了不少心,但是效果非常的差,曾经我都怀疑过我的能力,怀疑过我是否是班主任的料,在自己彷徨中第一年的工作以失败告终,我有时在想在困顿之时总想着改变学生的思想,却没想到根本在自己,自己的思想没有从旧的体制中走出,自己又如何适应得了新时代新学生的要求?
现在回想起我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困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可能是个缩小了的大人,他们总是那么容易喜新厌旧。爱玩贪玩的孩子,定性与耐性也很欠缺。于是,制定出的班规与班级管理方式慢慢淡出了孩子们的兴趣中心,他们群体的聪明又逼着我不得不去探索学习以求创新。学习探索中,开始学会了去思考人心与人性思考制度思考世事的变迁,学会了与学生沟通,学会了与任课老师沟通。
在我未来得及变化之时处于一种半民主半专制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和学生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内心期待着变化,但实际操作中却总难以拔开遮眼的云雾见到灿烂阳光如郑立平老师一样,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个决定一句话,却需要步步预设、层层思考、环环推敲别人眼中的轻松摇控管理,却是班主任内心与思想上无数次辛劳的付出。
把班级还级学生,一个目标,一个可行方向。只是,路得一步步走

喜欢《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