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读书笔记 > 地图 > 读书读书笔记

读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弹子袋》读书笔记。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弹子袋》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弹子袋》讲述的是犹太人约瑟夫若福和他的哥哥莫里斯若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占领时期的历险经历,他们在当时纳粹对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下,被迫在法国一些还没被完全占领的城市躲避战乱。

一开始,若福一家住在法国巴黎,为了躲避沙皇的兵与德国人,并与在芒通的哥哥汇合,然后在那里躲避战乱。两兄弟不得不远走他乡,他们先是来到达克斯并在雷蒙的带领下成功穿越分界线来到自由区,然后到了马赛,最后在展转了数个城市后来到了芒通,与他们的哥哥亨利成功汇合。最后,在巴黎得到解放之际返回巴黎。在这段为躲避战乱奔波流离与各个城市间的经历中,他们的生活一波三折,遭遇了无数的意外。但在最后,这些坏事都被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成功化解。

我曾经疯狂迷恋过射击游戏,我总是想如果什么时候,只在射击游戏里才有的火爆的战斗场面能在现实中实际发生该多好;我还一度认为战争是一件就像打CS一样有趣的事情。但看了这本书,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恶毒:打仗不是玩CS,也不是像任何射击游戏一样好玩。战争的真实面目是恐怖的、是痛苦的、是邪恶的、是无情的。 :

在一个年级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幅图画:火车站里,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正坐在一堆由纵横交错的砖块与钢筋组成的废墟中绝望地哭,那是一幅真实的黑白照片。图的下方有一道题:请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当时老师让我们做了这道题。绝大多数的同学给出了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的答案,我的答案也是这个。的确,战乱一发,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老百姓,战争让这些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父母兄弟。这张照片使我对战争的恶毒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到后来,我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战争的资料,所有资料体现的都是战争怎么坏。

时至今日,战争仍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发生。而现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远大于以前的战争。但似乎战争并未停止它摧残人类的脚步。最近一次发生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离现在甚至只有7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小的武装冲突、暴乱等等不和谐的事情也一直没停过,甚至连昔日的同胞朝鲜和韩国都互相炮击了

虽然现在,我们不会像若福兄弟俩那样为了躲避战乱而被逼到远走他乡的地步,但真正的和平,又在哪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弹子袋》读书笔记500字


读了《弹子袋》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别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不过,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二战期间,乃至现在犹太人那身份卑微的象征。

二战期间,德国人大肆屠杀犹太人,并且不把它们放在眼里,这样的事情可谓之比比皆是。希特勒一直看不起犹太人,两者之间对立的关系在本书中表现的特别出众,比如说第三章:我必须被强迫带上那个犹太人的标签而这个带上标签之后,德国人怎么鄙视,怎么谩骂,甚至于殴打,犹太人都必须接受,这就是种族主义的法律条款。必须无条件接受,否则跨越了种族,就是死路一条。

我就在这个寒假,在报纸上看见了这样一则新闻:二战前的德国有人做过类似的调查。尽管犹太人仅占德国和奥地利人口的1%,但其医生、律师却占了50%以上。在商界、政界更是不用提了!对于犹太人占据了德国的经济命脉,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者的不满,他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归咎于犹太人,希特勒更疯狂煽动反犹情绪,二战期间保守估计有六百万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害。对于德国来说,他们这样做就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丝毫没有想到过,就算是身份卑微的犹太人也有人权,他们不是羔羊,让人任人宰割,而不能反抗。不过在当时社会,乃至现在,如果犹太人的权利大过了普通人,那么还会这样么?

《弹子袋》读书笔记800字


《弹子袋》讲述的是犹太人约瑟夫若福和他的哥哥莫里斯若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占领时期的历险经历,他们在当时纳粹对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下,被迫在法国一些还没被完全占领的城市躲避战乱。

一开始,若福一家住在法国巴黎,为了躲避沙皇的兵与德国人,并与在芒通的哥哥汇合,然后在那里躲避战乱。两兄弟不得不远走他乡,他们先是来到达克斯并在雷蒙的带领下成功穿越分界线来到自由区,然后到了马赛,最后在展转了数个城市后来到了芒通,与他们的哥哥亨利成功汇合。最后,在巴黎得到解放之际返回巴黎。在这段为躲避战乱奔波流离与各个城市间的经历中,他们的生活一波三折,遭遇了无数的意外。但在最后,这些坏事都被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成功化解。

我曾经疯狂迷恋过射击游戏,我总是想如果什么时候,只在射击游戏里才有的火爆的战斗场面能在现实中实际发生该多好;我还一度认为战争是一件就像打CS一样有趣的事情。但看了这本书,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恶毒:打仗不是玩CS,也不是像任何射击游戏一样好玩。战争的真实面目是恐怖的、是痛苦的、是邪恶的、是无情的。

在一个年级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幅图画:火车站里,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正坐在一堆由纵横交错的砖块与钢筋组成的废墟中绝望地哭,那是一幅真实的黑白照片。图的下方有一道题:请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当时老师让我们做了这道题。绝大多数的同学给出了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的答案,我的答案也是这个。的确,战乱一发,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老百姓,战争让这些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父母兄弟。这张照片使我对战争的恶毒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到后来,我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战争的资料,所有资料体现的都是战争怎么坏。

时至今日,战争仍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发生。而现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远大于以前的战争。但似乎战争并未停止它摧残人类的脚步。最近一次发生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离现在甚至只有7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小的武装冲突、暴乱等等不和谐的事情也一直没停过,甚至连昔日的同胞朝鲜和韩国都互相炮击了

虽然现在,我们不会像若福兄弟俩那样为了躲避战乱而被逼到远走他乡的地步,但真正的和平,又在哪里?

弹子袋读后感


假期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弹子袋》这本书,它是法国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是作者十岁那年的童年回忆,简述了二战期两个小男孩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尽管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安和险情的故事,但是在小说的每一页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机智、诙谐和天真;它把作者童年的乐观和力量写的栩栩如生,以至逃亡的路途也变得令人神往。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感觉到了童年的味道,便深深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对他爱不释手。我们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游戏,生活得无忧无虑,可是,好景不长,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严重的种族歧视让他们精彩的有趣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躲避种族迫害,他们一家人不得不开始了常年的逃亡,从俄罗斯到英国,从英国到法国,他们在逃亡中的每一次历险都让我惊心动魄!我的心情也跟随着他们跌宕起伏,细细想来,虽然他们的生活是不安的,但是比起我们来要有趣得多,充实的多。有一次他们被抓了起来,他们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得以获救,我真的很佩服他一次次的逃亡磨炼出了他们的意志,一次次的自救显现出了他们的机智,他们在逃亡中寻求到了快乐,他们在逃亡中走向成熟。而我们这一代,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着,不正是缺少了他们这种与困难斗争,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吗?想想自己,何时才能真正的长大?

二战结束后他们一家人又团聚了,幸福的生活着,我真为他而感到高兴!我这棵温室里的花朵也会努力向他学习,磨练出坚韧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早日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好去搏击万里长空,领略美丽的彩虹。

《弹子袋》读后感


一开始,我读这本书的书名时感到疑惑与不解,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怪怪的题目呢?后来我才明白作者是要用旧社会的一种叫弹子袋的装弹子的东西来衬托对旧社会的回忆,那弹子可能就是一种旧社会儿童之间的游戏工具吧!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的回忆,让读者心头一热,去感受、去体会两个小男孩经历的坎坷与挫折,旧社会的腐败今日一去不复返,迎来的是崭新的社会,崭新的明天。

作者的小时候坎坷很多,作者用奇妙的手笔刻画出了两名勇敢、机智不怕困难的小男孩,他们从德国鬼子手里逃出,又开始自己的历险,历险途中,面对德国人而又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尽显示出了小男孩的机智,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作者把他的回忆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对自己童年的记载,还有对自己孩子未来的盼望。

我读这本书时,完全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让我有一口气想读完的冲动与喜悦,我觉得他们都拥有四种品质,那就是勇敢、机智、善良与坚强,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们在德国人的迫害下并没有退缩,之所以机智,是因为他们冷静面对德国人的种种问题,而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之所以善良与坚强,是因为无论是风沙还是雨学,困难还是坎坷,他们依旧坚持了下来,虽然他们的爸爸最后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读《弹子袋》有感500字


提起“犹太人”这个字眼,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们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在二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所仇视,并遭到血腥屠杀。今天,我读完了犹太作家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弹子袋》,了解到烽火岁月里一个犹太人所遭受的欺压与种种不幸。

故事叙述的是犹太男孩若福兄弟在沙皇的追杀下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在法国自由区自谋生计,当酒吧服务员、小贩。后因盖世太保的疯狂迫害而辗转去法国自由组织“新丰收”里干活,逃避追捕。但不幸的是,他们还是落入纳粹之手。不过凭着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他们最终逃出了纳粹的魔掌。二战结束后,他们与幸存的父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完《弹子袋》一书,我由衷地敬佩若福兄弟。因为他们即使面临被关进集中营的厄运,也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坚信盟军一定能够打败德国法西斯,黑暗一定会过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世事艰难,他们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获得良好的收益,改变了食不果腹的生活。在集中营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他们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与他们相比,我们平日的表现可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八字概括,做点家务都不大情愿,可以说很懒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能是生活中的废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己打理生活,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过好每一天!

《弹子袋》读后感 (350字)


约瑟夫?若福、莫里斯?若福、亨利?若福、阿贝尔?若福一个个勇敢的人物,在战争的逼迫下,一次次的用勇气与智慧化险为夷。

约瑟夫?若福不仅是主人公,还是这本书的作家,他在这次二战逃亡中度过了童年。他勇敢又聪明,面对德国兵的搜查,他神态自若的应对,当巡逻兵追来的时候,他假装把对时员当做自己的父亲,问其几点了,逃过了一劫。真是聪明!

莫里斯?若福是约瑟夫的哥哥,他与约瑟夫一起逃亡,他也十分聪明,来回八次越过分界线,一晚上就赚了两万法郎。

还有那位神甫先生,他与约瑟夫、莫里斯只见了一面,却出手相救,他的那句孩子是和我一起的令我记忆十分深刻。

虽然结局是他们终于团圆了,但他们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只有经历了酸甜苦辣,才算真的长大了。

六年级:韩冰洁0921

《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窝鸟》读书笔记350字


这个故事讲的是,袋鼠蹦蹦撞到了路边的一棵小树,小树上鸟的一家的房子就给袋鼠撞破了,鸟的一家失去了家。只好临时住进了袋鼠的袋袋里,袋鼠的生活也从此少了自由,多了麻烦。

直到有一天袋鼠又撞翻了蜂窝,在蜜蜂的追赶下,袋鼠掉进了泥潭里,成了泥巴袋鼠,鸟的一家受不了这臭味的家,鸟的一家搬到了树洞里。袋鼠重新获得了自由,按理,袋鼠应该非常快了,可是,它反而觉得变得冷清了许多。袋鼠体会到:鸟的一家带给它的热闹和快乐是独自生活无法得到的。在习惯了热闹生活的袋鼠看来,自由变成孤独,麻烦反而变成了快乐。故事读好后,我和妈妈一起讨论故事的读后感。妈妈问我为什么袋鼠的麻烦反而变成了快乐。我说:因为袋鼠他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乐。它对鸟的一家付出了关爱,因此,它获得了与人相处的快乐。

《一袋甜饼》读书笔记400字


我读了一则叫做《一袋甜饼》的故事,我读完后很有感触。

有一天晚上,一名妇女来到候机室,准备等待飞机,她买了一本有趣的书和一袋甜饼,正当她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一位男人却走过来,做在了她的身边,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人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就吃起了自己的饼干,妇女原本想,他可能是吃错了,等会儿说不定会给我道歉呢,结果,这个男的并没有道歉,还越吃越大声,这名妇女终于忍受不了了,每当这个男的拿走一块饼干,她也拿一块饼干,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一块饼干,这个人把饼干分成两半,一块给自己,一块给妇女,这名妇女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可是,他连谢谢都没有说,这让妇女很生气,就在妇女坐上飞机时,在自己的包里,竟然发现了自己的饼干,她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自己才是厚颜无耻的偷饼贼。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两个人是很极端的人,一个是心胸宽广,一个却是心胸狭窄的人,总把矛头指向别人,我也领悟出了以个道理:要想和别人处理好关系,只能严律以己,宽一待人这才是关键。

一袋干粮读后感


一袋干粮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篇长征的故事《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小心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不让大家发现,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读完这篇故事,我想了很多小兰,一个只有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顽强的意志。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宁愿自己受苦。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没有那种经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一种顽强的精神。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什么事都能做好。两年多的学琴经历,有时真觉得很苦很累。每当吃过晚饭坐在钢琴前练琴,听到窗外小朋友的嘻闹声,我羡慕过,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看着一个个和我一起学琴的小朋友大多半途退出,我心里又多了一份力量,虽然我没有多少学琴的天赋,但我至少比他们多一份勇气和毅力。学琴的过程,是一条起伏的曲线。有段时间总感觉自己练琴不进步,我哭过,烦恼过。但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针对问题反复练,过了这段时间就会感觉到自己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又赢了。学琴更多的时候让我感受到快乐,每当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从我的指尖流出,每当一次次从老师那里听到学钢琴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的话语,每当一次次小朋友们投来羡慕的眼光,我有了更大的动力。

我还是相信一句话:只要坚持,铁棒也能磨成针。


一袋干粮读后感(二)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叫《一袋干粮》的故事。它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小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好不容易的拿到了一袋干粮,却被小兰在照顾一个伤员的时候弄丢了,后来小兰也发现了。读到这儿我本以为小兰会向集体汇报一下,但是小兰并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去给集体汇报,而是一路上不停地拔野菜,并把拔的野菜放到干粮包里,于是她的干粮包也就变的鼓鼓的,可是野菜的营养实在是太少了,没过多久,小兰就病倒了,当大家发现小兰没有干粮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她吃,这样她的身体才好了起来。

有一次,我和奶奶同时想看电视,可家里只有一台液晶电视,于是我就和她你争我抢,最后奶奶让了给我,可我并没有感到快乐。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也是同时想玩电脑,可店里只有一台笔记本,于是我们开始抢占电脑,最后妈妈也让给了我,但我也没有感到快乐。嗨!这就是不照顾他人的结果。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悟,因为一个缺乏物质条件的小女孩都能有那么关心他人的心,而我虽有那么多物质条件,可是我却一点也不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不让以上事例再次发生。


一袋干粮读后感(三)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叫《一袋干粮》的故事。它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小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好不容易的拿到了一袋干粮,却被小兰在照顾一个伤员的时候弄丢了,后来小兰也发现了。读到这儿我本以为小兰会向集体汇报一下,但是小兰并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去给集体汇报,而是一路上不停地拔野菜,并把拔的野菜放到干粮包里,于是她的干粮包也就变的鼓鼓的,可是野菜的营养实在是太少了,没过多久,小兰就病倒了,当大家发现小兰没有干粮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她吃,这样她的身体才好了起来。

有一次,我和奶奶同时想看电视,可家里只有一台液晶电视,于是我就和她你争我抢,最后奶奶让了给我,可我并没有感到快乐。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也是同时想玩电脑,可店里只有一台笔记本,于是我们开始抢占电脑,最后妈妈也让给了我,但我也没有感到快乐。嗨!这就是不照顾他人的结果。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悟,因为一个缺乏物质条件的小女孩都能有那么关心他人的心,而我虽有那么多物质条件,可是我却一点也不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不让以上事例再次发生。

《围城》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里,作者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类人,只是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人类。

《围城》的主角方鸿渐,买了假文凭的他由乘船回国,到与苏文纨、唐晓芙、没见过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远,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闾大学,再到方鸿渐与孙柔嘉这间为家庭和事业而发生种种争吵最后分开,不经意的使人对方鸿渐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他与苏小姐、唐小姐这间的纠葛,是他身陷爱情的围城的时候所经历的,最终他与孙柔嘉结婚可又闹得不欢而散,方鸿渐面对的爱情的围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闾大学的经历可谓是方鸿渐事业上的围城了。在这一城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方鸿渐也受到了不少的倾轧,最后还是离开了三闾大学,可见,方鸿渐面对的事业上的围城也是失败的。在整个故事中,方鸿渐先是在周经理银行工作,而后在三闾大学任教,接着在报馆资料室上班,每次都没有混得出人头地,也与他带着点玩世的态度处世有关吧。

确实,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弹子袋》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