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高祖本纪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高祖本纪有感800字

读高祖本纪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高凰本纪观后感_高凰本纪心得体会。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高凰本纪观后感_高凰本纪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首先必须要夸一波立绘,太精致了。尤其是老吕,完完全全戳中了本宝宝的萌点,妈耶,世间竟有如此绝色男子,哪怕性转了,老吕也依然是我的挚爱。只想和他一生一世一双人了。当然,薄夫人也是很棒的!

三次元转二次元了哈,也是,真人游戏总有很多的问题,主要现在作者勤劳更新了,这才是重点呀!!!

这个游戏出奇吸引我,不仅是剧情,还有人物什么的。自己也是比较喜欢历史的人。嗯......虽然那个什么楚汉那段时期的人物都记不太清楚了,就记得刘邦、吕雉、项羽、虞姬还有韩信了。游戏虽然是女尊,却是个慢热型作品,并非是男主莫名就会往女主身上扑的那种,非玛丽苏的设定着实吸引我。这不是一个只有男女主戏份的游戏,每一个配角(炮灰)也有着自己的性格与色彩,在历史框架下,大概每个人物可能都无形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缺一不可。

女主以刘邦为原型,没有强大的主角光环与金手指了。哈哈()~我觉得女主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说话粗俗,却知进退,懂时势,也非良善之人同样庸俗追求名利追求出人头地,行事毛躁却也大胆,哈哈逛逛北街玩乐也是常有之事。时事造人,直白的说就是走了狗~运哈!这样一个混混头子,在一众金兰姐妹的拥护与帮助,最终揭竿而起,一开始我以为拿错了剧本。但是仔细一想却很真实,也十分切合故事背景。女主本就生于市井,也是家徒四壁,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虽然没啥文化,但是能豁的出去干大事。

虽然一边吐槽女主,却也欣赏她,生逢乱世,虽是狐朋狗友,却是重情重义,运气还好,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哈!人物又很有魅力,都有自己喜欢的点。

对这个题材一直很感兴趣但貌似并没有多少类似的,从起初开始玩到现在都没有那种乏味的感觉,反而越发的期待,在某些方面处理的真的很棒了。

关于这个游戏并没有太长时间的接触,但关于这个游戏真的是很喜欢了,首次接触游戏是在b站上看到视频评论,所以才下载了橙光, 怎么说呐,刚开始玩也就是抱着看看脸的心情,但是关于剧情方面以及他这个真的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翻看群中的记录也就明白太太是一位非常用心的人了,很期待下面的剧情呐。

起初开始接触游戏的时候只是觉得题材与形式比较新颖,为了封面虞美人玩下去的 . 当时太太因为三次的一些变故貌似停更了,以为是个坑但还是刷了好几遍

就,当时更新有一段就是老吕所说的那个有些性别歧视的意思的那个剧情,选了反驳他之后真的很喜欢老吕的性格了,意外的觉得可爱。

翻看过以前的评论没有了解以前的剧情觉得有些可惜 . 但太太既然选择这样那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很期待下面的剧情。

真的觉得后宫的美人们性格上的差异以及心性上什么的意外的可爱从霁的视角来看 . 就。他们真是太可爱了。

觉得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比较突出了,以及小习惯什么的地方,太太在人物刻画方面真的是非常的优秀了

希望这个游戏更加出色,太太在忙于工作与制作的时候要照顾好身体,翻看群众记录之后就希望以后太太尽量不要那么晚的睡了

加油呐.这个作品真的很令人喜欢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学习校长爸爸莫振高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一位平凡的校长一生坚守了一件事,也感动了一座城。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10年“化缘”3000多万元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是瑶乡师生的“化缘校长”。

身后,一公里的队伍,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465个花圈,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举行“停电”仪式,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时间长达3分钟,他们这样做只是为莫校长默哀。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生前曾获诸多官方的荣誉,但对于他来说,身后来自学生的如潮哀思,或许才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2016年3月15日早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数千人自发前来,人们抹着眼泪,送别离世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

一双拖鞋穿7年工资微薄却资助近300名贫困生

1954年16月12日,莫振高出生在都安县高岭镇加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2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高岭担任初中民办教师,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就读。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都安高中任教。1979年担任都安高中团委书记,1996年起担任都安高中校长。

出身贫寒的莫振高经常说,贫穷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品格,可以锻造一个人的毅力。

莫振高的家,位于都安高中后面,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居民楼。他的家里,装修得很简单,记者没有看到一件值钱的家什,一些家具看起来还非常老旧。他的卧室只是简单地批灰刷白,摆放着一张简易床,对着床头的,摆放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木柜,柜门已经损坏。

高铁安全十年行心得体会观后感12篇


高铁安全十年行专题片是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吧,这是一个关注高铁安全的电影,安全一直是一件大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回去重视的,高铁安全十年行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12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希望对能够对你有帮助!

01

前后两次观看了《高铁安全十年行》专题片,鸿篇巨制,对七万名铁路公安民警守护中国高铁十年风雨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让人心潮起伏。

十年的砥砺奋进,谱写了高铁安全的不朽传奇,彰显了铮铮铁警的侠胆柔情,定格了铁路公安机关的璀璨华章。

灰撒江河涛澎湃,骨落青山峰崔巍。我们是一支对党忠诚的队伍,听党指挥,听党召唤,十八大安保、十九大安保、G20杭州峰会、中非北京峰会每一场战役,从未缺席,冲锋陷阵,勇敢亮剑,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气势,经受住了党的考验。

舍我其谁挑重担,为观奇景上高山。我们是一支人民放心的队伍,面对暴恐分子血淋淋的屠刀、随时引爆的爆炸装置,面对劫持人质的匪徒、伸向旅客腰包的黑手每一起案(事)件,一招制敌,干净利落,不法者闻风丧胆,老百姓拍手称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是一支真抓实干的队伍,从千里冰封的雪域高原到挥汗成雨的北部湾,从铁路公安机关的最高决策层到在站车线摸爬滚打的一线民警,一步一个脚印走,一点一滴认真抓,开出了幸福花,结出了平安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是一支无私奉献的队伍,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杜斌以工作的姿势牺牲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警帽还没来得及摘下,警服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掸去,高铁平安,只因有类似于杜斌的七万铁路公安民警在日夜坚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是一支继往开来的队伍,乘改革之潮,扬新时代之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句话、十六字为指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接续奋斗,书写新的传奇!

02

当《高铁安保十年行》恢弘的序幕拉开,即便是每日行走于在建工地、高铁车站、动车径路的我,也不由得深深震撼。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治安岗位和动车径路的铁路警察,我深深震撼于影片中展现的这十年,自2008年1300余公里的京沪高铁动工,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高铁和动车纪元。到如今2.2万公里,雄踞世界的高速铁路总里程,是国家综合实力鼎盛的名片。高铁的出现,换了人间!

成都局的高铁时代,来临的稍晚一些,以达成、成遂渝既有线改造和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设为号角,十年间,成绵乐(后分划为成贵、西成)、成渝、西成(江油以北)、成蒲等一系列路网逐渐拓开,将四川、成渝经济圈乃至西部5小时经济圈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影片中出现的特写镜头,让我深深地震撼,高铁客专,是现代生活的钢铁脐带,是经济脉搏的有线连接,它的出现,咫尺了空间!

我还深深地震撼于,十年间一路走来的铁路警察们,付出了多少艰辛血汗。影片中我们的战友们,或者冒着严寒,或者顶着酷暑,或者浴血拼杀,或者默默坚守每一个形象都是我们这个群体的缩影,每一帧画面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写照!回想2009年,成遂渝开通安保期间,我作为亲身参与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沐风栉雨真不算啥当时的首创者们,住的真的是窝棚帐篷,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刮大风,里面刮旋风,外面下起雪,里面起冰凌当时的治安环境也相当复杂,电缆电线说被盗就被盗了,防护设施说破坏就破坏了,诚如影片中讲述那样,迫不得已,上级调集力量,采取大兵团作战,苦熬坚守,只为了高铁平安!我不禁泪湿了双眼,影片的镜头和我记忆的情境仿佛融汇为一体,昨天和今天或许只是一瞬间,十年高铁,穿越了时间!

震撼之后是感谢,感谢铁路公安局决策层,将各条线路建设的安防经验集于大成,将铁警队伍中的你我他的智慧凝聚成结晶,十年磨剑,一朝剑成,三十多份高铁建设的安防标准文件、高铁防控和反恐的系列规章、隐患排查整改的督导利器不断提升的安防建设标准,不断向硬件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最大限度地用有限的警力配置,将高铁安防筑的越来越牢。是铁警中的高铁参与者们和上级机关决策者将思维放出了笼子,才造就了今天把影响高铁运行的隐患问题装进了笼子,才有了今天我们可以在荧屏之前,去感受,去回味、去体悟、去奋进!

十年磨一剑,剑自北方来!

03

十年,我国的高铁从基础建设开始,铁路公安关于高铁的线路的安保从零开始,高铁的防护体系逐步完善,防护网和检测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贵州山区铁路的安保和北方平原铁路安保工作有不一样的地方,贵州山多,全程开展巡线工作最好的方式依靠的是登乘机车,但是有局限性,如果重点区段采用监控,不定时进行后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在高铁安防中还应该与工务段、电务段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联系,让他们的职工在开展工作时候,发现问题及时通告。

04

2014年12月,我调到榕江所,见证并保卫了贵州省的第一条高铁--贵广高铁的通车运营,从此与高铁结缘,高铁安全无小事,高铁安全大如天。没有安全就没有可信度,没有安全就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作为一名高铁卫士,我深知,稍微一疏忽,后果就不堪设想。为此,确保高铁安全就成为了我工作的全部,很荣幸我通过担任警务区民警、线路民警、警务区警长,最终走上了所领导的管理岗位,每一步都()坚守着高铁,不离不弃。高铁发展的十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高铁,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直至今天的中国品牌、中国速度,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名铁路警察来说,这是一项引以为傲的伟大工程。

十年高铁,我们是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就身边而言,我们毕节东站派出所地处乌蒙大地的毕节试验区,虽然目前管辖是以普铁安全为主,但前期成贵高铁建设,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这里还将引入昭黔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形成四线共廊的格局,届时贵州省内1小时高铁网将全面铺开,蓝图更加宏伟。

作为一名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知高铁安全建设历程的艰辛,但我们七万铁警人,十年风雨,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我们就是七万颗安全的螺丝钉,每一个坚守的夜,每一个步履蹒跚的背影,每一次的亮剑出击,都践行着忠诚誓言。

在新时代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赋予了铁路警察新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践行忠诚誓言,做交通强国的先行者。

06

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作为渝贵线线路民警,我深知高铁的安全与每位铁路民警的工作息息相关,日常的治安巡查,排查隐患,入村宣传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高铁事无大小一直都是我们所秉行的原则,高铁专题片中的铁警也是一样,他们把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构筑成高铁安全的铜墙铁壁。

《高十》观后感600字


《高十》观后感

主人公,唐尚珺出生在广西一个贫穷农村家庭, 2006年读高中,2009年第一次高考没过三本线,被父亲送到南宁一所技校就读。不屈服的唐尚珺悄悄退了学,瞒着父母开始复读。2014年,唐尚珺毕业一年,回家过年给母亲掏了500块钱,让妈妈买菜用,按照当地习俗给自己的侄儿们发放压岁钱。
2014年高考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立志要去中科大,没去报道。2015年被吉林大学录取,因为不是理想专业放弃。2016年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此时,父亲已肺癌晚期,生命仅剩几个月,唐尚珺取得的成绩意义已不大。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助学岗位,唐尚珺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了一段时间,为给父亲筹钱治病退学去某高中拿2万块的奖金。2017,2018好像还在复读。
有人赞扬唐尚珺身处逆境,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有人批评唐尚珺糟蹋光阴浪费生命,执念太深;有人站出来抨击时下的高考制度教育制度。
我的看法是:唐尚珺年复一年地复读反映了其内心的空荡精神的空白。他积极上进,意志坚强,能忍受了十年的艰苦清贫生活。可他思维局限太大,眼界太小,不能跳出自我来审视自己。人总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唐尚珺无人指路,自身的思维水平又不能突破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给他带来的局限,所以这些弯路必须要走。其实,唐尚珺现在应该做的是放缓脚步,慢下来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什么导致了自身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人生该如何度过。
出身富足,父母皆有见识的孩子经济基础雄厚,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父母可以提供人生建议,正确引导。他们资源丰富且优质,自身再努力,肯定是要比唐尚珺这类人有捷径可走,更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下的成功。
苦难不是财富,苦难带给你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才有意义。人是渺小的,茫茫人海,宛若浮萍。生命是脆弱的,有时候,经不得一点风浪。那些从底层爬上去的人除了机遇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与脆弱。
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唐尚珺的经历,也不能感同身受他的感受,不能对这个事情做任何评价。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快乐与苦恼,不应该因一时的执念把这个阶段的痛苦延续到下一个阶段甚至下几个阶段,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因一时的得失成败而荒芜整个人生,种一棵树的时间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从现在开始,最坏也不过是大器晚成嘛,大不了大器不成就好了。
希望像唐尚珺这样的人能够领悟人生真谛,幸福真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一)

3月9日,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因病离世。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微信朋友圈,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当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呢?他的离世竟然让这么多人为他送行!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莫振高校长生前的先进事迹。通过浏览网页了解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产生了许多思考。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 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二)

莫振高,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学生亲切的称之为“校长爸爸”.他在从教30多年来,以“帮助一个贫困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的人格魅力,资助300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以仁爱的方式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不渝,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用辛勤、汗水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和一个教育工作者“传道、受业、解惑”的真谛,树立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更用责任和爱心铸就了一面“丰碑”,树立了一面鲜活的德育“旗帜”,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翻开莫校长的一生,“责任”是其最为显著的“烙印”.触及人们内心情愫的,在于莫校长有如山的“父爱”.从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有很多,我个人的体会是:

一是学习他的博大情怀。一声声的“校长爸爸”,道出了莫校长在学生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我们服务的对象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同的,我们应该把用电户视为自己的亲人,象对待家人、朋友一样的为他们服务,把用电户的需求时刻放在心里,忧用电户所忧,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二是学习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莫校长对工作入火般的热情,爱生如子的博爱胸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作为电力企业,我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但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是相同的。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应有“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我为企业增效益”的坚定信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宏伟蓝图的“平乐供电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学习他的干劲韧劲。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莫校长连续39年用自己微博的工资资助300名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先后多方“化缘”筹集善款3000多万元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梦大学。绢绢细水长流不息汇成大海。我们电力企业,更应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例如:今年的5月份洪灾抢修保供电,电力抢修突击队员顶风冒雨、不分昼夜的抢修线路,与时间赛跑的干劲尽快恢复线路供电,为用电户重新点亮光明等等,这种社会责任与担当、急用户所急的行为一直持续下去,这样,我们的企业优质服务的品牌才会提升!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真真正正地为用电户所认可!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被群众点赞,百姓才会为企业叫好!

四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思想境界。淡泊名利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志存高远是一种远大的志向。人才蔚起国运兴。莫振高多次婉拒上级推荐、外地聘请。他心中,教育这方神圣的净土,贫穷县每走出一名大学生,就意味着多一份改变贫穷家乡面貌,建设繁荣昌盛祖国的力量。我们,就应要拥有这份淡泊的心态、宁静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严格践行“三严三实”、用爱与责任铸就心中那盏“廉政心灯”.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三)

莫振高,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被孩子们唤作“校长爸爸”. 他将毕生的精力投身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激情和满腔的爱奉献给学生,心怀大爱、诲人不倦,用 60 年的岁月,彰显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光辉精神,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每位基层干部都应该见贤思齐,向他学习。

学习他爱生如子、爱民如亲的博大情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 是人之常情,把全校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却需要胸怀大爱。一声声“校长爸爸”, 道出了莫振高在学生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校长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基层干部服务的对象是群众、百姓。对象不同,但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同的。一位好的基层干部就应该将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像对待家人、亲人、朋友一样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里挂念着、惦记着。

学习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基层工作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废寝忘食、奋力拼搏是基层工作的常态。莫振高火一样的教育热情,爱生如子的博爱胸怀,使他始终手执教鞭、站在讲台,始终和最爱的学生在一起。工作岗位有不同,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应该相同。基层干部就是要有铁一样的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矢志不渝、鞠躬尽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能力魄力。创新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核心,是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莫振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艺超群精益求精,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基层干部打从参加工作起就应该立下一个志愿,刻苦钻研,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冲破旧有藩篱、打破固有框框推陈出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干出一番事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学习他长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干劲韧劲。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莫振高连续 39 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先后多方“化缘”筹集善款 3000 多万元资助 1.8 万名贫困生圆梦大学。绢绢细水长流不息汇成大海。

基层干部干工作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用非凡的毅力,凭一股子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只要坚持每天为群众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持之以恒,不懈怠、不折腾,群众就会为你点赞,百姓就会为你叫好。学习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思想境界。淡泊名利是一种崇高 的境界,志存高远是一种远大的志向。莫振高多次婉拒上级推荐、外地聘请。他心中,思的是教育这方神圣的净土,念的是关乎国家百年大计的基础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贫穷县每走出一名大学生, 就意味着多一份改变贫穷家乡面貌,建设繁荣昌盛祖国的力量。人才蔚起国运兴。基层干部就是要拥有淡泊的心态、宁静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甘于清贫、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用爱与责任铸就丰碑。

高文毓事迹观后感


高文毓事迹观后感(一)

"刚开始别人认为我是胡折腾哩,但就是凭着对荒山绿化的热爱,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坚持绿化守护山林10余年,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今后要朝着建设经济林方面发展。绿化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总之,我要生命不息,荒山绿化不止。"

3月28日,南卫乡山底村条山山麓,翠柏覆盖的山坡,一位老人应邀给大家讲述着荒山造林的经历。

随后,在卫家滑村后南卫乡义务植树基地,来自全乡九个行政村、乡直单位、乡机关的一百余名党员干部挥镐抡锨,栽植柏树1000余株。这是南卫乡党委组织的"学习高文毓精神,做生态文明创建带头人"系列活动。

讲述造林经历的老人叫高文毓,南卫乡山底村人,现年76岁,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退休干部,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1997年退休后,放弃机关舒适的环境和生活,毅然返回家乡,为家乡荒山绿化,改变生态环境,默默地做着无私的贡献。从1998年开始,踏遍全乡所辖的荒山秃岭,进行科学调差研究。1999年11月承包虎庙路以西的荒山绿化使用权。为了能给树木及时浇水,在林地道路两旁修建了蓄水工程30多处。为了防火,建造了3条共计长达5000多米的隔离防火带。10余年年,高文毓老人带领全家绿化荒山8300多亩,栽植苗木百万余株,还给了大山一片绿色,保持了水土资源的良性循环。2011年,北京召开"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基金奖"大会,全国受奖5人,高文毓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南卫乡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是南卫乡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楷模。《中条山上圆梦人》、《十年栽树百万株,绿化荒山八千亩》、《老同学眼中的高文毓》、《乡亲们眼中的高文毓》、《亲人眼里的高文毓》等文章相继在人民网、黄河新闻网、山西日报、运城日报、芮城电视台、芮城信息等媒体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退休高工高文毓带领全家"愚公绿山"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令人鼓舞。

乡党委书记林波感慨地说:"高文毓老人退而不休,用汗水改变家乡面貌的事迹,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去除浮躁,更加爱岗敬业,他是一种标尺,让我们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工作,榜样是旗帜,模范是引领。"南卫乡党委做出在全乡开展向高文毓同志学习的决定,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用高文毓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乡创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引深学习活动的开展:即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开展一次义务植树、进行一次事迹宣讲。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他愚公移山、百折不饶的毅力;学习他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学习他科学植树,扎实肯干的做法;学习他热爱家乡,造福家乡的精神。

高文毓事迹观后感(二)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高文毓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8月26日,市委组织部邀请高文毓先进事迹报告团为机关全体人员作报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雅文出席报告会。

高文毓,芮城县南卫乡山底村人,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退休回到家乡后,他倾注毕生所学,发扬信念坚定、科学求实、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用16年的时间绿化荒山8300余亩,实现了播绿万亩荒山的"绿色梦".报告会上,高文毓用朴质的语言,讲述了他16年来扎根深山、开荒造林的艰辛和心路历程。报告团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高文毓感人至深的事迹,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使在座的每一名组工干部近距离的感受先进、接受教育,从而牢记宗旨、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忠诚履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会议要求,全体组工干部要像高文毓那样,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严字当头、实字为本,以绝对忠诚的党性原则、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展好各项工作;要像高文毓那样,谋事要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掌握工作的规律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人人争做"政策通""多面手""全把式";要像高文毓那样,把做好平凡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来追求,在日常工作中忠于职守,崇尚实干,以过硬的作风履行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职责使命;要像高文毓那样,做人要实,说实话、办实事,用实功、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久久为功。

广西莫振高事迹观后感


广西莫振高事迹观后感(一)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举办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通知》(桂组明电〔2015〕8号)精神,自治区党委定于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举办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由广西卫视现场直播,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在职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

2015年6月12日下午三点,终于迎来了让人激动的时刻,观看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观念,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铸造良好社会风气。

学习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后,得到了很大启发。

一是要端正态度,从自身做起。莫振高同志作为一名高中校长,其高中建设成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华成功教育样板学校,并且还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殊荣。他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和帮助许多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被尊称为“校长爸爸”.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杜绝“不以善小而不为”.

二是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莫振高同志数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区教育战线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近段时间以来,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三严三实”的主要内容,向莫振高同志学习、向党的“三严三实”靠拢是作为基层干部应该具备的认识,亦是我学习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坚定的想法。

三是树立目标,勇往向前。“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考上大学是最好的怀念”他把持着这样的信念把成千上万的山里娃送出大山,送进他们梦想的大学。走进都安高中大门,一块大理石上,“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9个烫金大字格外耀眼。这是都高的办学理念,也是莫振高的毕生心愿。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费尽思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诠释了莫振高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向莫振高同志一样,树立目标,勇往向前,在并不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为群众掏心,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铭记。

广西莫振高事迹观后感(二)

3月9日,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因突发心源性疾病离世。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微信朋友圈,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为何能赢得如此爱戴?

他30多年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考入大学,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莫振高,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100%”

“校长爸爸”把千万山里娃送出大山,却把自己一辈子“锁”在瑶山

在学生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振高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学生们进教室。

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如果学生们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振高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根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他做这些事,分明怀着一颗父亲的心。学生们亲切地称他“校长爸爸”.

“都安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素称“石山王国”的都安,地处广西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以种玉米为生,全县人均年收入1600多元,特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唯一出路。“学校至今仍有约40%的学生是贫困生,虽然已免学费,但书本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每年仍需4000元左右,不少贫困家庭不堪重负。”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说。

每年学生报到时,总有一些缺钱的孩子没有勇气进校报到,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会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他还亲自为贫困生办理优先入学手续。多年来,每逢开学,莫振高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动人的一幕在当地传为美谈。

“一个孩子只是学校的几千分之一,却是每一个家庭的100%!”“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35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300名学生上完了高中、大学。

“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走进都安高中大门,一块大理石上9个烫金大字格外耀眼。这是都安高中的办学理念,也是莫振高的毕生心愿。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费尽心思。

早年,都安高中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

莫振高担任校长后,如燕子衔泥筑巢般一点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如今,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相继拔地而起。

建设要投真金白银。县财政局副局长黄泳迭介绍:这些年来,县财政“勒紧裤带”,加大对都安高中的投入,但对都安高中的发展而言仍远远不够。钱从哪儿来?“抠”出来。

一次,黄道锋和莫校长到南宁出差,筹备新建学生宿舍楼。县里建筑公司报价,一栋3000多平方米的大楼要150万元。为了省钱,莫校长决定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购钢筋、水泥等建材,一趟趟地到南宁各大建材市场,货比三家。最后,宿舍楼建成,才花了90多万元。

抠归抠,可该花的钱,莫振高从不含糊。学校科技大楼落成,莫振高“大手笔”地给教室里配了两台29英寸的闭路电视、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和100台电脑。几年前,他拍板挤出资金,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1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唯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知识,改变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运。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目标正慢慢实现。

由于治校有方、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党政机关任职,也有外地学校抛出高薪橄榄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执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待就是30多年。

“考上大学是对校长最好的怀念”

用担当与责任树立的丰碑永垂不朽,激励数代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近来,黄道锋一有空儿就会到南教学楼的施工现场转转。“莫校长心里还惦记着这栋楼,一定要保质保量建好。”

读书时,韦景煜没少到校长家蹭饭。校长对他说得最多的是“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所以要拼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韦景煜说,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校长留给自己的财富。

蓝涵正计划和校友们一起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弟、学妹们。“让一代又一代的都安高中学生相互帮扶下去。”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莫校长走得放心。2007——2014年,广西累计资助学生达2472.6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的资助资金264.05亿元。8年间,财政投入的资助经费和受助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资助经费从2007年的7.5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7.37亿元;资助人数从57万人次增加到463.7万人次;资助项目从7项增加到22项。

3月底,从都安高中毕业的韦丹丹,通过腾讯公益的乐捐平台,发起了一个名为“为化缘莫校长圆遗愿”的项目,试图募捐70万元,资助都安高中的贫困学生。项目的备注上写着:校长走了,他的心愿,我们来圆!让瑶山子女走出山坳!

短短56小时内,捐助者达到8600多人,捐款很快达到70万元。这让韦丹丹很是诧异,也很是感动。

“这70万元,10万元将用于今年高三毕业且考上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每人2000元大学路费和生活费,共资助50名学生;60万元将帮助100名今年9月考入都安高中的贫困新生,资助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费,资助3年。”韦丹丹说。

如今的都安高中校园。师生恸哭、挽幛如云的悲痛场景,已然淡去。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传出。高三356甲班的苏宝尧同学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是对校长最好的怀念……

心得体会观后感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心得体会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

我们来看一个消极解释风格: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

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数学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啊!”

注意!这种解释就是消极的,将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很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在中国,不缺乏擅长数落、嘲讽孩子的家长。仔细回想一下,在孩子失败或犯错时,我们的解释风格是什么?解释的话语,是否有建设性意见?因此,孩子变得悲观,是父母的责任。所谓悲观,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有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2

抑郁症是到20世纪60年代才频繁出现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妇女。20世纪60年代早期,抑郁症开始流行。如今,抑郁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的普遍“感冒”,而它的最年轻的牺牲者常常是初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彼得·卢因森博士,美国著名的抑郁症研究者,他与同事随机选取了美国俄勒冈西部的1710名青少年,进行诊断访谈。出生于1972-1974年的一批人,在14岁时,有7.2%的人有过一次严重的抑郁症;而出生于1968-1971年的,有4.5%有过重度抑郁。此外,另一项研究在美国东南部,3000个12-14岁的青少年中,患重度抑郁症的普遍性达到9%,9%的儿童患有抑郁症。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车祸。全球共3.5亿名抑郁症患者中,中国就占了1亿多,患病率为6.1%。而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最多的就是少年和青年,抑郁症是15-34岁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学校的学生因为抑郁而跳楼自杀。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3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的姿态》一书,本书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作者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大学里,曾经听教育学的老师说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现在,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当我们用永驻的痛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消除“火爆”和“急躁”,代之以“温柔”的方式去启发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手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我们爱他们,他们才会爱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身边,聚集在你的周围,送出你的真心,发挥你的人格魅力,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能够让你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多少年来,很多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工作、对于学生,都在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甚至是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奉献,把自己的一切都无偿地奉献给教育事业,不能要求回报,更不能因为想要得到回报而奉献,就只是单纯的奉献就好。

虽然我还只是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多的新老师,但是我会在今后把我在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4

看了法布尔著作的《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界有这么多的奥秘,让我对昆虫界有了新的了解。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昆虫写得活灵活现。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非常多!它不像其它的书很无趣,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而这本书有图有文字,当我阅读的时候,仿佛走进了昆虫的世界里。

我记得,过去的我特别讨厌昆虫的,因为总觉得它们的样子很让我害怕,特别是蜜蜂,蜜蜂的刺使我不敢靠近它,我曾经被它刺过。以前家门口有一个蜂窝,觉得好奇,拿了竹棍把蜂窝给捅了个小洞,突然无数只蜜蜂飞了出来,只听到了“嗡嗡嗡”声后,它们朝我身上飞了过来,吓得我拔腿就跑,结果我还是被叮了,但读了《昆虫记》后,我不再对昆虫们那么反感,反而觉得它们变得可爱了。

《昆虫记》里面,有好多昆虫的名字,我都没听过,尤其是蜂的名字。以前我只知道两种蜂的名字:竹蜂。马蜂。但没有听过什么采绵蜂。采织蜂。

竹蜂和采织蜂的居住之地特别有趣,它们是住在蜗牛壳里。采织蜂选择蜗牛壳中大小适合的一节做它们的巢,它们用细沙嵌在树胶上做成有图案的膜,在用树脂和沙砌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沙粒。细枝等做的壁垒。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有两间房间,一间大的给雄蜂住,一间小的给雌蜂住,因为采织蜂的雄蜂比雌蜂大。

昆虫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啊!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5

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制定了学期读书计划。计划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已读完)和《教育的美好姿态》两本书。学生则读《小王子》(已读完)和《青铜葵花》两本书。计划如期进行,读书的姿态我感觉是最美的。

最近,一直在拜读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它如春夜绵绵细雨,淅淅沥沥润物无声,又如四弦一声裂帛般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捧着它,读着读着,闭上眼,仿佛坐在肖老师的课堂上,跟着他的思路和引导,对课文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我开始思考,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去追寻那美好的姿态。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书中,跟随肖老师的脚步去寻找教育的美好姿态。

肖老师在封面中写到: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全书共五辑,已读完两辑。在第一辑《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中,肖老师说,“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 “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庄的,你的课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养,你的课堂就隽永悠远;你朴素又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爱语文,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就丰富、发展、超越自己。”无论是阅读的姿态、写作的姿态,还是反思的姿态,我们都要有勇气回归真实的自己,保持一颗不变的初心,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葆活力与激情。当我们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读书时,当我们在课后批评学生不写作时,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好了表率,我们批评学生时是否有足够的底气?

在第二辑《语文的表情与眼光》中,肖老师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收到家长的短信,短信中写到:“老师,昨晚女儿作文课回来很是兴奋,说是受到老师肯定了。她是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从小到大老师对她的学业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她对老师的情感往往直接决定了她对课业的喜好……恳切拜托老师能够继续给予孩子关注,作文成绩能够提高多少倒是其次,我是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如果有您的阳光,我想孩子一定会变得灿烂和自信起来。谢谢老师了!”没想到淡淡的一句评价“你对语言文字很有感觉,我觉得很好。”,竟然成了一场滋养孩子心灵的春雨。

肖老师说,语文的表情,是阳光的。语文,最和生命关联,它不仅成就并持续滋养着我们的听说读写,还滋润了我们的精神生命,让我们朝向健康、美德和崇高,让我们的内心与黑暗丑陋绝缘。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它们的语言的同时,会受到范文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学生离开学校多年,追怀学生时代时的点点滴滴时,很多时候是想不起语文课堂具体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但生命旅程中,却必定会镌刻住语文老师的人文情怀和教学魅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因为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肖老师还谈到:语文的眼光,则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女孩的母亲,说“作文成绩能够提高多少倒是其次”,她看重的是“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这“表达的乐趣”是什么?我看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可见,教语文,必须基于语言的教学,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必须在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

让孩子拥有“表达的乐趣“,是在提醒我们教的必须是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应意识并去实践的。曹勇军老师说:“我们不仅教语文,而且寄居在语文之中,以个人的方式体现语文,让自己成为这门学科。”寄居在这样的语文课里,师生彼此都有了阳光有了乐趣。

我们要有阳光,语文的阳光。一路寻找教育的美好姿态,怀着一颗希望之心去做教育。最后,再次吟诵肖老师写在封面的这句话:走上讲台,我是学生的阳光;走出学校,我是自己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享受语文,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是我们的选择。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6

薛书记推荐给大家一篇好文章《我的单位观》。静下心来的时候,细读了几遍,全文语言朴实,但句句哲理,就像一位长者在真诚地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01、正确看待“家”

文章对单位进行了明确定义,单位是我们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是我们美好家庭的后台,是我们提升身价的增值器,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客栈。认真想想,的确如此。我们在单位待的时间最长,这里是我们个人能力提升所在地;单位给予了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这里是我们回报收获主要来源地;单位给予了我们有尊严的社会身份,这里是我们社会支持所在地。如果没有单位,自己就没有体现价值的平台,就没有锻炼成长的舞台,就变得什么都不是!

02、真心爱护“家”

文章说,“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既然我们认识到单位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真心地去爱护单位,爱护“家”。

如何爱护“家”?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人对我们所在单位的从属感觉,也就是一个人在思想上、感情上、心理上对单位产生的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使命感、成就感。我们对单位有了“归属感”,才会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单位的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相关,真心地关心单位、热爱单位。我从20xx年参加工作到今天,换了好几个单位,但无论在哪个单位我都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家”的一分子,我总是骄傲地说我是县一中的,我是县纪委的,我是县委办的,我是发改局的……作为单位的一个分子,要始终做到听从指挥、服从领导,遵守纪律、维护团队,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单位增光添彩!

03、努力建设“家”

如何建设好单位?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一个单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职责所在,而单位的职能发挥需要靠单位的每一个人去努力工作来实现。所以,我们作为单位一分子,都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商务局承担着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商业管理、电子商务、成品油监管等多项职能,如果没有人去管,没有人去做,那么这些职能就不能发挥,单位也就失去意义;也正是靠着商务局每一个科室、每一位职工的担当负责、努力工作才换来全县商务工作的发展进步。

其次要珍惜在一起的缘分。商务局在职员工40人,下岗及离退休职工1500余人。这么多人能在一起工作,真的是一份难得的缘分,我非常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经常与年长者一起谈心,征求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建议,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也常到特困职工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的生活,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单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确比较困难,但单位的同志无论年长者还是年少者,都始终保持着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相互补台、和谐融洽,如同一家人,每每让我感动不已。

第三要创新发展。商务工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做好新时代的商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拼搏进取,努力创造成安商务工作的新辉煌!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7

应该是前几个礼拜的事情了,因为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今年学校的暑期干部读书会。

读书会定在余姚四明湖旅游度假村,开会前半天,我便随着校管处姜老师、办公室另一女同事来到会场打前战。挂好横幅、摆好桌签、定好房间,各项工作都有利、有序、有效地展开。

中午前,陈院长因为下午有自己的报告,便独身一人先来到会场,中午,我们和他一起吃了饭。午餐中,发现这位平时看来严肃万分的领导却也显得不拘此束,尽管不知他是否为了赢得些许气氛的缘故,但是每个人的心情却都不错,似乎为下午精彩的报告埋下一支伏笔。

下午,所有与会同志来到了四明湖。我和沈老师仍然住在一个房间,当时感觉越来越能适应他了,这是个好现象。下午,陈院长引经据典,深入阐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给学院下一段时期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时在做会议记录的我,觉得这次的听讲特别有感触,特别在大方向、大思路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附近的旅游点畅游了一下。先去**司令遗址,不过没什么特别的。然后去了较为有名的丹山赤水旅游景区。所谓丹山,那是秋日独有的风景,深秋红枫之时,才有真正丹山的气魄,然而现在正值炎夏,丹山是无缘一见了,但是赤水却格外引人一观了。

沿途山路十八弯,让许多老师不晕头作恶,呵呵,真是养尊处优惯了。我和胡同志一起走在前头,算是领军的前锋了。下了车,来到一个貌似独特的孤村,仿佛陶渊明所谓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描述意境。我拍下当时俯拍的角度:

走进村子,飘过历史祠堂,发现这里的古阡陌、古巷子、古灯笼、古石碑特别让人觉得历史的犹存、文化的淳厚。

看,还有余秋雨的到此一游的题词:

树林,郁郁葱葱,夏日的光线穿透在深绿的树叶间,仿佛生命的养息,人间的一副美图!

终于看到了赤水,赶紧取水采点凉吧~~

和领导的一张合影,呵呵。

早上玩爽后,下午便进入分组讨论阶段。

我安排在党群工团组做记录。此次分组讨论,是我觉得最有收获的一次会议。各干部讨论的十分精彩,对我的工作也有不少的指向意义。

之后,大会又邀请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教授作报告,最后一天下午,大会发言。我上司沈老师发言独树一帜,思路清晰,赢得广大干部和领导的一致认可。(ps,发言前一天晚上我们一起筹备至晚上1点左右,怎么说,我也出了一点力哦,嘿嘿)

这次大会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工作具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与意义,我深知沈老师带我来此不仅仅只是为了工作帮忙的意思,更多的是为了非让我能够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掌握工作经验,用心良苦,在此,我要感谢他!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8

近几天,我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的姿态》一书,文中阐述了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在于漪老师看来,教育应有自己的样子,中国教育应有中国自己的样子。正因为如此,于漪老师在《教育的姿态》一书中多次强调“中国人一定要说中国话”、“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话语权”等。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于漪老师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我们爱他们,他们才会爱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送出你的真心,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就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今后,我会把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9

《教育的美好姿态》不仅仅是一个语文人在谈语文谈教育,它更是美好的心灵絮语。散落散见于书中的是一个个美好的自然意象:秋天的落叶,悠悠的流水,夏日的鸣蝉,铺满大地的野草,洁白的雪,悠长的巷……从文章的题目便可见一斑:《请给春天一点时间》《喊向月亮的声音》《杂草的语文之旅》《每一片雪,都是一片灵动的思绪》《穿越群体,你却不是孤岛》……

颗颗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道道河水流成了诗意的生活:我看着小鸟在空中轻捷的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舞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衣领,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花瓣一样的晶莹,等待空中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

诗意的生活不是空中楼阁,有哲思,更有语文:走进山水,山水给你语文的灵感;融入森林,花树给你教学的指引;看落叶,金黄的脉络里有语文的气息;读天空,广阔无垠中自有一个课堂。你把父亲的脊梁看成诗歌,你把母亲的白发写成散文,你用爱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蚂蚁叩首。语文教学的感觉,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头书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个行走于滚滚红尘却不染世俗之气,恣肆地将自然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的人,怎能不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大爱之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刻,我想起了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切。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0

放假有一个多月了,趁这个假期也认真读了几本书。谈不上收获良多,但也确实开阔了眼界。很多人都说:看一本书,好像经历了另一种人生。确实颇有感触,现写下一份心得,记录所读书的感受。

首先来讲讲《重返狼群》,这本书被极力推荐给我看的。一本真实记录由成都一位美女画家在城市抚养,后经过训练的小狼―格林重返大草原的纪实故事。书里详细的描述格林和画家的生活点滴,小狼如何从大草原获救,如何在城市里生活,如何在獒群里斗智斗勇,如何重返草原的历程。

狼的天性不会变,画家始终不愿意将狼训化成没有野性的怪物。她是真正爱狼的人,她始终坚信狼的天性不能磨灭,即使他长在水泥森立的大城市里。最让我好感动的是画家的精神,不管她和男友带着小狼处境多么艰难。她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将小狼重归草原的决心。在她身上不仅能看到母性的光辉、慈爱,还能看到一种狼的“狠心”.一种不同的韵味在她身上体现。原来,一个女性能顾坚强到这种地步,我想这便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点,永远敢从头开始,不惧艰难。另外的柔情就是体现在小狼的反哺行为,在人妈妈在高原生病时,它会将自己藏匿的食物挖出来给妈妈。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人与动物相识相伴的故事,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小狼的智慧和勇气,以及画家李涟漪的母爱和坚毅。

第二本书我想讲一讲《我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看着书名我以为是个爱情故事,其实不然他是讲家庭教育的一本心理读物。(买的.时候为了凑单买的)。读完竟然感觉这么贴切生活。我们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养成的性格也就不同。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仅限于一生,更多他还会延续下去。因此家庭的沟通氛围非常重要。

书里会提到一个概念: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目前,我们恰好也是这个状态,待在父母身边。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困难。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沟通,不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而是我们从小,就害怕与父母交流,以至于现在也没能找到一个沟通的平衡点。书中提到许多案例,交给我们很多沟通的技巧,一切的前提都是互相尊重,彼此坦白。这样我们才能敞开心扉,做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暑假里也读了几本书,感觉好的印象深刻,同时看着不太舒服的,也留下了一些印象。不能说书写的不好,只是作者的描写和故事让人看了确实不舒服。或许我们的价值不同,才会产生反感。总之,每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或许是我经历太少,或许是作者笔触太浅。

看一本书,或多或少对自己都有所影响。我始终觉得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闪光点值得我学习,那就是我的收获。以后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在书本里学习,在书中反思。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1

静静地品读于漪先生《教育的姿势》,其实这本书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教育的姿势”这个论题,但“椎心的忧思

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势”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青的教育作业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作业的无限酷爱和崇高的任务感,在言外之意我更深深感触到了老一辈教育作业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和生命开展的诚心。

柏拉图曾用他的教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窟窿中把囚犯的魂灵引出来往上升,到达实在之境地。”我想这是对教育对崇高的界说,这会使每一个教育作业者对自己从事的作业肃然起敬。前几天在广州参与生命教育的训练,在旅途翻看《教育的姿势》,于漪先生也说:“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是啊,从前的咱们是“人类魂灵的工程师”、咱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作业”,但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却并没有那么的“崇高不可犯”,不夸大的说教师成了“高危”作业,咱们甚至在自己的权益被损害时也无法得到合理的维权,咱们有了少许诉苦,咱们开端对那些因原生家庭出现问题而无法救赎的的孩子感到无力与苍茫,咱们开端考虑真的是“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吗?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思研讨的郭教师闲谈,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忧虑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会儿清醒不少,郭教师说:“一切的心思教导都是建立在信赖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窘境时,咱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别的个别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马到成功,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单的魂灵,但此时经郭教师一提示,我忽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势》中写到:“教育本是源源不断的作业,最忌讳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便是告知咱们,教育不是一蹴即至、马到成功的……咱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分,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许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日种子撒下去,明日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原本便是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要教授常识,培养能力、开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伪装随意的说:“张教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住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问,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咱们的教育便是要翻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作业,不知己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细小的当地下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现在我能做的就只要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刻吧,希望在源源不断的韶光里,我能收成到小高对我的信赖,渐渐翻开心门。但在这儿咱们需求切忌的是,于漪教师所说的“源源不断”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于漪教师以为,一个人常识的缺点能够用品德补偿,而品德缺点是无法用常识来补偿的。所以咱们在教育中需求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从他们的生长规则施以切合身心开展的教育。小高此时的心里是关闭起来的,假设咱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老练的自己知道中会歪曲对国际的了解与知道,所以我希望经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绝望的国际从头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己,知己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效果,可是我想此时的我便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日还不能收成,但一天天的堆集,一次次的尽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方昨日课堂上她那仔细的容貌,比方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时,我坚决地以为:“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把握其生长规则,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实在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干实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势》让咱们愈加坚决“积极耕耘,以期收成”的教育抱负。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咱们每一位教育作业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久坚持行走的姿势。

大山之子高文毓事迹观后感


大山之子高文毓事迹观后感(一)

近日,多次报道了退休干部高文毓13年绿化荒山的事迹,之前我先后两次听了高文毓先进事迹报告会,每次都深受感动。他造福后人、倾力生态建设的创业精神和他热爱家乡、献身生态、人老心不老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甘于清贫不图荣华的党性风骨和他伟大的人格力量、执着的人生追求,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和领略到他事迹的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他的执着与坚守,让我感受了他有大山一样朴素的胸怀;他的无私和奉献,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愫。他不仅是我们农委班子成员的典范,还是全委党员干部的楷模,更是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以高文毓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作为一面旗帜,掀起学习高文毓同志的热潮,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赶先进"活动,传递正能量,扎实有效推进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导向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委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一、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搞好党建工作前提

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和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农委机关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驾驭复杂局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树立农委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在抓党建工作中,农委制订机关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班子成员提前拟定课题,人人撰写党性修养学习材料,每周一、周五组织全体人员辅导学习,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全委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及时掸去思想灰尘、祛除作风积习,校正行为偏差,从内心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通过学习举一反三,人人写心得体会和观(读)后感,真正在思想上自省,对自身言行进行深刻的审视,与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保持距离;在行为上自律,警钟长鸣,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与道德准则;在工作中时刻系群众于心头、知民情民意、晓民忧民愿、解群众之难。

农委班子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抓党建工作从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入手,要求全委党员干部在党纪国法面前,"高压线"碰不得,"警戒线"闯不得。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订了《关于开展"工作秩序涣散、纪律松弛"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农委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我作为"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亲自抓、带头抓,层层抓落实。针对作风建设,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委机关制定了办公用房、出勤、财务、公车管理等相关规定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各类乱作为、不作为、不廉洁、不守纪等问题发生。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纪律约束,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领导干部带头模范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这种监督约束,并不是束缚党员干部的手脚,而是为了防止干部犯错误,这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和最真诚的帮助。

二、提升服务水平,党建工作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

农委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从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做起。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贴近群众,联系群众,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坚守服务群众无休止符。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起,对照县委要求,结合农委实际制定出更具体的细则。通过开展"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和全委机关及农技人员"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以"下乡就是上班,岗位就在田间"的思想理念,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下情上达,传达群众的心声,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开展"为民办实事"竞赛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农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百名农技人员进百村联千户"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着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技术跟进服务,及时地解答指导农民技术方面的问题,为农民朋友提供服务"三农"的政策信息。农委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活动,全委党员干部分批次深入全县帮扶点逐户走访群众,发放征询意见卡,包联全县78个行政村或经济专业合作社,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现代农业,党建工作是做好农委中心工作的保证

围绕发展这个核心,农委以党建工作拓展延伸开来,深入下去,以党建引领机关工作、业务工作的开展,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地做好工作创新,在争取项目立项、立项项目抓出成效,抓出亮点,做成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农委承担全县粮食安全生产、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一村一品"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训工作等六大重点项目工程。农委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对项目进度,完成效果,全线跟进,全程监管。全委党员领导干部紧紧抓住粮食高产创建,在面临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下,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采取农耕补贴,扩浇保墒的有力措施,确保种粮面积不减。同时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加强粮食作物后期管理,保障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今年我县粮食总量有望实现"十一"连增;全县超额完成了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目标,加快推进南卫万亩循环示范区和高效农业建设;实施发展22个具有特色主导产业的专业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实施对全县233户900人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全县600户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辐射带动10000户;组织全县600户种植业示范户和100户养殖业示范户进行技能培训,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和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有力地推动农委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大山之子高文毓事迹观后感(二)

一场秋雨过后,山西芮城县中条山南麓的虎庙山上满目翠绿。沟崖边,一丛丛侧柏长得郁郁葱葱;山路旁,酸枣、柿子挂满枝丫,像一盏盏小红灯笼……而眼前的这一切,浸透了高文毓老人15年的心血。

今年78岁的高文毓,15年来靠着一双胶鞋、一把镢头、一个蓝背包、一顶草帽,绿化荒山万余亩,栽树160多万株,硬是把一座座光秃秃的山梁变得林丰草茂。村民们夸他是中条山的"新愚公",干部们称赞他是芮城的"杨善洲".

芮城县东山底村是名副其实的"山底村",村北的虎庙山,山坡地一片连一片,沟壑梁峁,纵横交错。带着绿化家乡荒山的想法,1956年,成绩优异的高文毓选择了北京林学院林学系水土保持专业。大学毕业后,高文毓被分配到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从事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工作。

1999年,62岁的高文毓婉言谢绝了原单位的续聘,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承包荒山栽树,让家乡的光山秃岭绿起来。1999年11月,高文毓与芮城县南卫乡政府签订了虎庙山1万亩荒山绿化治理任务,承包期限是70年。

虎庙山位于中条山的南麓,阳坡光照强烈且时间长,土壤里含水少,大多数时间处于干旱状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就年年组织人上山栽树,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虎庙山还是光秃秃的,水土流失反而比过去更严重,只要刮风,满山遍野都弥漫着尘土。

凭着几十年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高文毓认为在荒山上栽树,最要紧的一是要坚持科学植树,二是要有守望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虎庙山这样贫瘠的山上植树成林。

"在山上种树不像在平地上种树,每一次种树都是精细活,容不得马虎,更不能蛮干,要讲究方法,还要有一种耐力,和大自然比耐力。"高文毓说。

遇到多是石头的地方,高文毓就用钢钳在石头层上凿出个坑,然后从山下运些土填上,再栽树,他把这形象地称为"客土栽培法".上山的15公里通道上的侧柏树,就是这样一棵一棵栽上去的。如今这些柏树已经长到两米多高,翠绿挺拔,沿着山岭蜿蜒曲折。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高文毓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氏栽树法",在海拔800米到1300米之间的阳坡栽植侧柏最适宜;油松要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阴坡及半阴坡的地段;沟底适合栽核桃树;缓坡适合栽杏、梨等经济林;山洼平地适宜种黄芩、柴胡等药用植物。

为了提高栽植树木的成活率,一开始高文毓带着家人一车一车地把水往山上拉,每种一棵就灌一棵。最近几年,他开始在山上打旱井(水窖)蓄积雨水。高文毓说:"在干旱贫瘠的荒山上造林,要讲科学,要和老天爷比韧劲、比耐力。"不怕慢,单怕站".只要树苗能成活,荒山早晚要成林。"

15年来,为了上山栽树,光他家的三轮车就换了6辆,轮胎不知换了多少条;家里的镢头、钢铣不知换了多少茬,胶鞋不知换了多少双……

经过多年连续栽植,如今的虎庙山上侧柏成林,早年栽的一些核桃、山杏、山梨树,现在都挂了果。高文毓告诉村里乡亲,山上的杏、核桃大家都可以去采摘,想要多少摘多少。就是一点,不要把杏树、核桃树弄坏了。高文毓经常告诉家人,虎庙山不是咱家的,咱们只是在给国家护山,虎庙山是大家的,永远是国家的!

喜欢《高凰本纪观后感_高凰本纪心得体会》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高祖本纪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