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3 来源:互联网

百草园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百草园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百草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的世界,接触到了新的生活。

在故事里我好像看到了在弹玻璃瓶的小男孩,头发乱乱的妇女、在演唱的夫妻、小巷里的盲人、贫困的穷学生生活是多么快乐且悲伤啊!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弹玻璃瓶小男孩和贫困的穷学生,我先说说弹玻璃瓶的小男孩吧。夏季的一个傍晚,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妇女在一片空地上玩。那个小男孩在弹玻璃瓶,总是弹偏了,我走过去想教他怎么弹,可没想到他是一个盲人。夜色笼罩下来,我准备回家了,刚走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的道理。

一位穷学生为了凑足来年的学费,决定推销一些商品。推销商品很困难,有时不得不向别人作文讨些吃的来充饥。有一次,他向一户人家要些吃的,开门的是个小女孩,他心想:天下男孩哪有向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小女孩知道他非常饿,拿了一杯水和几块面包给他。许多年后,小女孩生病了,没有医生可以治好她的病。她的家人听说一个医生医术高明,便把小女孩送到那儿,他们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小女孩病好后,护士把医疗费用账单给她,她几乎没有勇气打开,但最后还是打开了,只见签名栏下写着:一杯开水和几片面包已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了。她的眼里含着泪水,顿时明白了一切。

这个故事告诉我:你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帮他们度过难关,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助自己,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个世界充满了爱,让我们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镇江市桃花坞小学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百草园里“乐”无穷——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觉得那百草园的描写真是趣味无穷,乐意融融啊。

那里的一草一木在儿童的眼睛里都无不充满了生机,无不透着灵气。你看,百草园的描写: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样式分布结构,具有文学艺术中的建筑美。作为一个儿童由低处向高处一层层向上爬就象爬楼梯一样,逐一去欣赏真是乐于其中。

另外,本文的色彩美,也独具一格,譬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色彩鲜艳,红绿相间,将百草园勾画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将一个儿童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他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真是妙哉啊妙哉!

百草园里好吃的有桑葚,何首乌、覆盆子,这些吃的怎么不会激发天真的孩子极大的乐趣呢!好奇是作文儿童的天性,如他好奇去寻找人形何首乌根弄坏了泥墙,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百草园里的动物对鲁迅更有极大的诱惑力:由于好奇心引诱,他才在认真地观察之后,写出了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窜向云宵里去了。蚰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斑蝥从后巧喷出烟雾等优美的句子。并且鲁迅先生还在描写中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把百草园的行、色、味描写得一应俱全,怎能说不是一个乐园?这也足见他对这些动物有着多深厚的感情。

哪怕是生机灵性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的冬天,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也是个乐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后还可以去捕鸟,那个乐啊自然不必形容。

啊!百草园,真是一个儿童吃喝玩乐的理想天堂,这是其乐无穷啊!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即使是一本再简单的书籍,不同的人在读完之后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有不一样的看法时,这时就有必须要写读后感了!如何写才能让读后感细腻生动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1

百草园——儿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园。这里有草有树有花有果有虫有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农村的孩子在这里是可以“大显身手”的:上树爬墙是孩子的拿手好戏,捉虫捕鸟是孩子的最爱;鬼故事更是让孩子既爱又怕,欲罢不能。脏吗?土孩子土孩子,不脏不净,吃了没病;环保吗?没那个概念;动物权利的保护呢?连听都没听说过,玩腻了处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不论春夏秋冬,玩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谁都愿意玩,可问题是谁都得长大,即使一百个不情愿也不行,上学是每个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鲁迅对上学很不理解,作了很多猜测,一言以蔽之,上学是惩罚,并且满怀依恋的告别自己的百草园。每看到此,我不禁会心一笑,多么真实的描写呀,完全是一个孩子应有的表现。我们现在知道,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可是入学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都不认为是权利,被大人死拉活拽扔进学校,哭得天昏地暗的。

三味书屋是另一个世界,不能再无拘无束,而是要讲规矩了。这是不是摧残孩子的天性呢?也不能这么讲。

人类进化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文明、文化和规则,这是作为社会人的必然。如果谁想完全按天性行事,那他只能去到深山老林里去过原始生活。是古往今来的知识和成文不成文的规则让一个个小顽童和小吃货变成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味书屋是对百草园的深化提高和升华,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再去回忆上学前后的点点滴滴,一定会非常亲切,让学生时代为以后留下更多更美更充实的回忆。

——致渐行渐远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厉佳倪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曾几何时,童年已不再属于我,是那么地遥远。也许是因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复杂纷扰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样,不管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童心,人是永远不会老的。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宝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渐渐离去,留下来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记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之梦,我神往不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吴淑娴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鲁迅先生小时候能在百草园玩耍而感到羡慕,对他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感到厌恶,也对他能在课后与同学们游戏而感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能够在这样的园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也真可谓是一大乐事!

不过,在环境这样压抑的三味书屋里学习,听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肯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快乐。能爬上花坛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既学到了知识,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确实有许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许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就连去公园,也要等到家长有时间,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随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学的话,虽说气氛比三味书屋要活跃得多,上课老师讲的也远比寿镜吾先生有趣、生动,但是却要顶着考试的压力。

这样说来,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李舒韵

上了初中以来,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了这篇课文。现在寒假里,唐老师让我们读的《朝花夕拾》中又出现了这篇文章。再读一番,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老师管束着,这也是我们所有孩子的企盼。

现在,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学习,也少了许多自由。平日里,我们早上5:50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休息。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本来想趁寒假暑假休息休息,没想到假期里爸爸妈妈安排得更“紧凑”。

我多么盼望大人们能带我到海边、郊外玩耍。每当海水涨潮时,我就光着脚丫,卷起裤脚,在沙滩上挖螺、捡贝壳、捉小鱼、放风筝……春天,去郊外踏青,去享受春日的阳光;秋天,迎着习习的凉风,在田野上四处奔跑……那种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定然和在“百草园”里玩耍的鲁迅先生有着同样的快乐。

再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心中不由得想要以后建立一个像“百草园”一样的园子,还孩子一个像鲁迅一样绿色自由的童年。

:品味鲁迅先生的童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嘿,终于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快乐在流动,只不过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写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快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童年的快乐时光——读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王韬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杰作。散文记叙了令鲁迅先生难以忘怀的百草园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孩童读书生活。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跃然纸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优美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先生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神异的百草园给了他纯真的快乐,而规束的三味书屋给了他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成长。

我们也想和老师共同拥有一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只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成长中的我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

这样的一个园,若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像斑蝥、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惋惜之情。

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作者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文笔十分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

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逝去的童年时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他在这区区一篇散文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鲁迅描写他捕鸟的时候,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如“扫”、“支”、“撒”、“系”、“牵”、“拉”……在曾学过的《风筝》疑问中,鲁迅在描写“我”毁坏小兄弟风筝时,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不仅能够形象生动描绘出情节中人物的动作,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文章丰富多彩。

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称绝佳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一组连词写出了百草园中十多种景物,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抓住形态和色彩写景物;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写动物,栩栩如生,给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觉。后来作者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两大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即符合条理而又不显生硬,这样的过渡无人能比啊!

在鲁迅到三味书屋后,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从中寻找乐趣,如寻蝉蜕、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羡慕鲁迅啊,现在的学生哪里还有这份玩的心?绕口的英语,深奥的数学,难懂的文言,复杂的历史……虽然这么多的任务都要做,但还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偷点闲,适当放松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时代的回忆中“上点色”。

好好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吧!青年人会引起共鸣,中年人会勾起回忆。这大概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妙处吧!

:梦中的“百草园”——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和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就地打几个滚儿;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带着快乐去学习、伴着浓厚兴致在书海里遨游……

这个暑假,当我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蓦然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是我梦想的地方。

在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在百草园里,有高大的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百草园里,有鸣蝉的长吟,肥胖的黄蜂,有轻捷的云雀……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作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拔出牵连不断的何首乌,甚而毁坏了邻家的泥墙;可以感受长妈妈讲述的惊险而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和伙伴们在下着雪的冬天,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开心的捕鸟……这该是一种多么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在这里,童真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在这里,孩提的梦想自由飞翔。

然而,这份美好在进入三味书屋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仅有的快乐就是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绣像和课余在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了。除此而外,就是单调,枯燥的学习了。

在三味书屋里,整天面对的是先生严肃而冷漠的面孔,耳朵里充斥的是同学们杂乱无序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不准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虽然老师不像鲁迅老师那么的严厉,但是也不会对我们放松要求。如果我们出现像逃课这样的情况,是绝不会骂我们几句就可以罢休的。我们每天要按时到学校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学习任务,课后还要去补习班上课,还有的同学要抓紧点滴时间去学钢琴、绘画等。在双休日里,也不能自由的休息,不是去上补习班,就是埋头写作业。而且,这样的日子随着年级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体会了百草园的欢乐与自由,三味书屋的单调与枯燥。我真的很想每个像我一样的学生能有一片梦中的“百草园”!

:爱在人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纪昕怡

妈妈为我买了一本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书里,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许多孩子的穷苦生活。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一些身无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独自在那繁华、广大的大上海里谋生,要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他们的生活,我像吃了还未成熟的草莓,心里——酸极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纪本应睡在软绵绵的床上听妈妈给他讲故事,本应在烧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应吃香喷喷的饭菜和伙伴们一起上学……可是,他没有,他没有过这个年纪本该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没有温馨的家,没有挚爱的家人,没有名字……他只有别人吃剩下的残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这多么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口含金汤勺的小公主、小少爷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们却不珍惜,浪费粮食、挑食、不满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举旗保卫祖国,发扬爱国精神。我就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当大鼻子把钱袋拾回给那位学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变得懂事了!于是,我就相信,他们一定能反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我感受到了人间里的爱!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爱,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爱的河流,他们都为自己的爱起来反抗,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竞争!他们流血流汗,他们的遭遇惨不忍睹,他们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亲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们坚持、反抗,虽然被“拒绝”时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泪。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反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爱世世代代传承给我们!

我不仅看到了人类的爱,我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爱。

童话中美丽的仙子与鸟儿吟唱,与花朵舞蹈,与小动物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景象,在碧草如丝的原野画出一道优美精致的风景线,与悦耳的音乐交融,这是多么如诗如画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欢乐的爱。

合上这本书,我久久地感受,藏在书里的,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丝滑醇厚的爱。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3

这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他小时候的家有个后院,相传叫百草园,里面有很多草,却是他的乐园,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也很调皮。他把后院的景色写的很生动,仿佛我亲眼看到似的;他写的动物也栩栩如生,瞧“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他写的很逼真,巧用拟人句写出了油蛉、蟋蟀、黄蜂、鸣蝉的特点,如同大合唱一般。

书上还写了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有一条“美女蛇”。刚看到这两个词我就有些毛骨悚然,谁都知道蛇是很危险的,鲁迅先生巧用“美女蛇”来涨高我们的情绪,让读者想往下看,“美女蛇”是什么。

最终,鲁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书屋里去读书,结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过起了无趣的读书生活。“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读完之后,我觉得鲁迅先生没有我们自由,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玩,或干什么,而他只能偷偷的玩。我们的确幸福多了!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我原以为近代孩子的娱乐很少,可没想到,单是作者家后面一个普通的长满野草的“百草园”,就能为“我”带来无限的乐趣。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词语,写出了景物带给他的安宁以及昆虫带给他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朴实的、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小草作背景,是少年鲁迅爱它的原因。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而“三味书屋”也并非那么无趣: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好一个生动地童年生活场景!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满是作者对童年的向往。正当童年的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记得三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做了一个小碟子,装上了小米,放在阳台栏杆上。因为我们发现,最近有许多鸟儿像是找不到吃的似得,在天空中有气无力地飞着,看见小虫子就“哄抢”,一定是虫子少了。我们只想给它们喂食,可没想让它们在这里安家。几天后,鸟儿们陆陆续续地来吃小米了,而我就像少年的鲁迅,偷偷滴看着来吃食儿的小鸟儿们。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一只鸟儿落在了栏杆上,吃了食儿后却不走了。也许是它挑中了这块遮风挡雨的“宝地”吧。我正要去轰走他,爸爸却说:“别忙!”看了一会儿,说:“这只麻雀腿上有伤。我们把它放到花架上去吧!”我走过去,它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却又无力飞走。我捧起它,它却挣扎着要飞。最后,我在花架上选了一块舒适的地方,给它安了家。

经过几天的休养,它终于能跳跃了!又过了几天,它完全康复了!但这也意味着要分别了。一个晴朗无风的日子,我捧起它,站到阳台栏杆后,像文中的鲁迅一样,惋惜地望着它,说:“小鸟儿,再见!”它彷佛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望了望我,接着又扭头望着蓝天,眼中射出渴望的光芒,张开翅膀,振了振,朝着万里无云的蓝天飞去……

这真是一片好文章!我不但在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明白了“要抓住时间,别荒废了童年”的道理。古人曾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让自己长大后,空悲切,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这篇文章吧!一定会有不同的、新的感悟的!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5

鲁迅先生,一位奋斗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位伟人写出的文章,当然也是思维缜密,十分谨慎的。文章中总是十分巧妙地运用那些看起来毫无杀伤力实则充满火药味的语句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我也总是理解不了某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鲁迅先生对自由与美的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却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里枯燥死板且又严厉的学习生活十分厌恶。我想,这样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多少儿童天真、善良、活泼的天性啊。

不过,也许只是饱含着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厌恶吧,我相信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老师寿怀鉴先生还是有着极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样和蔼博学,总会在读书时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虽然对学生很严格,却不会严厉地打骂,顶多是瞪几眼,这在当时的社会下,是多么难得啊!12岁到17岁,相当于一个人的中学至高中阶段,鲁迅先生全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着,这也为他后来那些犀利却有内涵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寿怀鉴老先生也是鲁迅先生一生当中十分重要的几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这一则小故事,应该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抨击,寄托着他希望光明与善良有朝一日能够战胜黑暗的美好愿望。这则故事与百草园的联系,也让我对百草园里那片长草丛多了一种神秘与不安的感觉。

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他所付出的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让我们把这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份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6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的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我家在农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总去那里享受着春天的阳光,秋天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7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今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仿佛认为他就是神一般地聪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务.他很苦恼,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地和那些同学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说他快乐呢,他的快乐也没有延续多长的时间。他想念他的百草园,却不得不捧起那难懂枯燥的书。他这只风筝被一根长长的线给束缚着,不能高飞。

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

[推荐]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现在你是否对作品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作品这本书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被他的细节所感动。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受,我们特别编辑了“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

读了一遍又一遍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中有感慨万千,仿佛我读着读着也回到了那个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的童年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走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曾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一天让自己快快乐乐的,这不是也很好吗?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比以前要好得多,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好好学习吧!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3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里行间品出儿童那份天真浪漫的感情,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幅让人陶醉自然风光画。

我不禁回想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直窜云霄、蟋蟀在树上低声吟唱。还有那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高大挺拔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形状各异的何首乌。那简直是自然的游乐场。小鲁迅就在里面徜徉逍遥。

但是若把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相比的话三味书屋未免显得枯燥无味了。而且上课的内容极其深奥什么“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之内的那怪鲁迅小时候上课也开小差画画,玩指甲游戏。有时用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随着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受封建教育的拘束,或许儿童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消磨时间。

整天就是学习,去消遣娱乐都不允许,好像学习才是正道。毕竟游乐是儿童的天性,过早的接触书本只会让孩子失去童年本该得到的快乐,封建思想就如腐骨蚀心的毒药,毒害了成千上万个国民。封建教育更宛如铁链束缚了儿童的身心。随着时代变迁到了如今,这种现象仍是屡见不鲜。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天到晚就是逼着子女学习。家庭作业,学校布置的作业加起来如五指山,即使有孙悟空通天的本事都难逃一劫。我也亦是如此,

因而不得不靠200°眼镜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儿童天真、活泼、热爱玩乐请放过孩子一马,让他自己创造一个本属于他的快乐童年吧!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厉佳倪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曾几何时,童年已不再属于我,是那么地遥远。也许是因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复杂纷扰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样,不管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童心,人是永远不会老的。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宝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渐渐离去,留下来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记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之梦,我神往不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吴淑娴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鲁迅先生小时候能在百草园玩耍而感到羡慕,对他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感到厌恶,也对他能在课后与同学们游戏而感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能够在这样的园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也真可谓是一大乐事!

不过,在环境这样压抑的三味书屋里学习,听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肯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快乐。能爬上花坛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既学到了知识,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确实有许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许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就连去公园,也要等到家长有时间,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随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学的话,虽说气氛比三味书屋要活跃得多,上课老师讲的也远比寿镜吾先生有趣、生动,但是却要顶着考试的压力。

这样说来,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李舒韵

上了初中以来,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了这篇课文。现在寒假里,唐老师让我们读的《朝花夕拾》中又出现了这篇文章。再读一番,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老师管束着,这也是我们所有孩子的企盼。

现在,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学习,也少了许多自由。平日里,我们早上5:50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休息。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本来想趁寒假暑假休息休息,没想到假期里爸爸妈妈安排得更“紧凑”。

我多么盼望大人们能带我到海边、郊外玩耍。每当海水涨潮时,我就光着脚丫,卷起裤脚,在沙滩上挖螺、捡贝壳、捉小鱼、放风筝……春天,去郊外踏青,去享受春日的阳光;秋天,迎着习习的凉风,在田野上四处奔跑……那种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定然和在“百草园”里玩耍的鲁迅先生有着同样的快乐。

再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心中不由得想要以后建立一个像“百草园”一样的园子,还孩子一个像鲁迅一样绿色自由的童年。

:品味鲁迅先生的童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嘿,终于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快乐在流动,只不过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写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快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童年的快乐时光——读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王韬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杰作。散文记叙了令鲁迅先生难以忘怀的百草园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孩童读书生活。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跃然纸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优美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先生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神异的百草园给了他纯真的快乐,而规束的三味书屋给了他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成长。

我们也想和老师共同拥有一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只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成长中的我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

这样的一个园,若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像斑蝥、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惋惜之情。

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作者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文笔十分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

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逝去的童年时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他在这区区一篇散文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鲁迅描写他捕鸟的时候,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如“扫”、“支”、“撒”、“系”、“牵”、“拉”……在曾学过的《风筝》疑问中,鲁迅在描写“我”毁坏小兄弟风筝时,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不仅能够形象生动描绘出情节中人物的动作,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文章丰富多彩。

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称绝佳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一组连词写出了百草园中十多种景物,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抓住形态和色彩写景物;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写动物,栩栩如生,给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觉。后来作者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两大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即符合条理而又不显生硬,这样的过渡无人能比啊!

在鲁迅到三味书屋后,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从中寻找乐趣,如寻蝉蜕、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羡慕鲁迅啊,现在的学生哪里还有这份玩的心?绕口的英语,深奥的数学,难懂的文言,复杂的历史……虽然这么多的任务都要做,但还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偷点闲,适当放松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时代的回忆中“上点色”。

好好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吧!青年人会引起共鸣,中年人会勾起回忆。这大概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妙处吧!

:梦中的“百草园”——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和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就地打几个滚儿;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带着快乐去学习、伴着浓厚兴致在书海里遨游……

这个暑假,当我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蓦然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是我梦想的地方。

在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在百草园里,有高大的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百草园里,有鸣蝉的长吟,肥胖的黄蜂,有轻捷的云雀……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作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拔出牵连不断的何首乌,甚而毁坏了邻家的泥墙;可以感受长妈妈讲述的惊险而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和伙伴们在下着雪的冬天,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开心的捕鸟……这该是一种多么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在这里,童真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在这里,孩提的梦想自由飞翔。

然而,这份美好在进入三味书屋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仅有的快乐就是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绣像和课余在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了。除此而外,就是单调,枯燥的学习了。

在三味书屋里,整天面对的是先生严肃而冷漠的面孔,耳朵里充斥的是同学们杂乱无序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不准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虽然老师不像鲁迅老师那么的严厉,但是也不会对我们放松要求。如果我们出现像逃课这样的情况,是绝不会骂我们几句就可以罢休的。我们每天要按时到学校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学习任务,课后还要去补习班上课,还有的同学要抓紧点滴时间去学钢琴、绘画等。在双休日里,也不能自由的休息,不是去上补习班,就是埋头写作业。而且,这样的日子随着年级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体会了百草园的欢乐与自由,三味书屋的单调与枯燥。我真的很想每个像我一样的学生能有一片梦中的“百草园”!

:爱在人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纪昕怡

妈妈为我买了一本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书里,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许多孩子的穷苦生活。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一些身无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独自在那繁华、广大的大上海里谋生,要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他们的生活,我像吃了还未成熟的草莓,心里——酸极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纪本应睡在软绵绵的床上听妈妈给他讲故事,本应在烧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应吃香喷喷的饭菜和伙伴们一起上学……可是,他没有,他没有过这个年纪本该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没有温馨的家,没有挚爱的家人,没有名字……他只有别人吃剩下的残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这多么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口含金汤勺的小公主、小少爷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们却不珍惜,浪费粮食、挑食、不满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举旗保卫祖国,发扬爱国精神。我就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当大鼻子把钱袋拾回给那位学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变得懂事了!于是,我就相信,他们一定能反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我感受到了人间里的爱!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爱,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爱的河流,他们都为自己的爱起来反抗,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竞争!他们流血流汗,他们的遭遇惨不忍睹,他们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亲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们坚持、反抗,虽然被“拒绝”时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泪。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反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爱世世代代传承给我们!

我不仅看到了人类的爱,我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爱。

童话中美丽的仙子与鸟儿吟唱,与花朵舞蹈,与小动物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景象,在碧草如丝的原野画出一道优美精致的风景线,与悦耳的音乐交融,这是多么如诗如画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欢乐的爱。

合上这本书,我久久地感受,藏在书里的,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丝滑醇厚的爱。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5

记得小学三年级那时候,童真无瑕,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滔滔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感觉作者小时候玩乐点点滴滴乐趣其中,在那时我们富有同感。抓耳牢骚,心痒痒的恨不得也一起融入当中和作者嬉戏玩耍。在老学究的私塾中学学古诗词、四书五经。看看民国时候学习和我们当下究竟有何不同差异。

岁月如梭,一晃23年过去了,我已经从天真浪漫的夭夭少年步入到而立之年,经历岁月的蹉跎,再重温鲁迅先生的大作《朝花夕拾之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时此刻的我才品出其中作者那潜藏人世间悠然的心态和陶然的情操。

品着淡淡清香的绿茶,在皎洁月光下我慢慢翻着书籍,再次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感觉心境莫名的安静和宜然,平时的那种浮躁在文章的洗涤中渐渐平复,这时候我感觉这文章不光是重述小时候那种乐趣,它还是一种抚慰心灵的良药,平日里所有的压力和烦恼在读文中消之一去。这时候才感觉小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让我们多么珍惜,在文中描述的百草园绿油油的良景,满色的田园风光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尤其在现如今的城市喧嚣中让人产生赶紧去文中小草园小憩陶冶的心情。

书中在百草园描述的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覆盆子,又酸又甜,让你忍不住回味那甜香。恨不得立马去百草园里面摘下好好尝尝,解解馋。回转之间那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碧绿的菜地,伴随着油蛉的低唱,蟋蟀们在弹琴。字里行间把我吸引的恨不得去穿越书中好好享受那惬意的秀色。在三味书屋中那古色古香的牌位和挂在中间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暮然立在堂前,在书堂中摇头晃脑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拿着戒尺和堂下一帮挺着胸膛小书童一声苍老的引读下然后是一众童稚之声,各种唐诗宋词七言绝句滔滔不绝于耳,遐想之余,我也想去哪三味书屋坐在其中,好好跟着一帮小小夫子跟老学究好好把中国的古文化好好回味。想起那时那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滋味和感受,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味道。

虽然是短短的一个中秋之夜,但重温此作让我感觉焕发出不一样的精神和感受。在细细的品味中那平时的压力和颓废的心态立马让我扫然一空。书中让我心中孜然出超越一切清静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凡之种种,各种味道,让人流连忘返。在喧嚣的当下,此作可以当我的良师益友,可以当我的心灵鸡汤,可以当我的人生指引,可以当我的知音慰藉。我也谢谢公司墨香社有机会让我能和此书相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振奋精神,在人生的画作上勾画完美的颜色。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6

在寒假中,我读了:《朝花夕拾》、《柳林风声水孩子》、《边城雪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朱自清的散文》几本书。

其中《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欢的书,因为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全是鲁迅写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充满了童趣,和我有共同的“语言”。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百草园一直是小鲁迅的乐园,里面有菜畦、皂角树、桑椹,还有乌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那里就是小小鲁迅的整个世界,即便百草园已经荒废了,但是在小鲁迅的眼中依然充满了生机、神秘和无穷的乐趣。

百草园再有趣,小鲁迅还是要告别他的乐园。因为他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小鲁迅猜想着: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大家才会把他送到学堂里读书?这种想法只有小孩子才会有,十分有趣。

在三味书屋里,小鲁迅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有淘气、有趣的同学;有上课挨板子的担心;也有趁着老师分心,偷偷用“荆川纸”蒙着画画的乐趣。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童年鲁迅的两个重要世界。百草园是自由、充满乐趣的“天堂”。那里有有趣的植物、千奇百怪的昆虫。读了后,我自己觉得,自己都可以在那里一直玩下去,而不会生厌。在百草园里,充满了童年快乐的氛围。我非常羡慕小鲁迅有这样一块自由自在的乐土。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而言,百草园里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日子,真让人向往啊!

去三味书屋上学了,意味着无忧无虑日子的结束。虽然如此,看到这里,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看到小鲁迅的同学,就像看到我的同学一样。我们也会此起彼伏的大声朗读课文;互相淘气,在老师眼皮下悄悄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看来古往今来的同学都差不多啊!

整个文章读完,我简直不敢相信,严肃的鲁迅先生会写出如此有趣的地方、如此好玩的事。那肯定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充满童趣、童心的美好童年。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7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风,冬日的玩雪,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8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今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仿佛认为他就是神一般地聪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务.他很苦恼,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地和那些同学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说他快乐呢,他的快乐也没有延续多长的时间。他想念他的百草园,却不得不捧起那难懂枯燥的书。他这只风筝被一根长长的线给束缚着,不能高飞。

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

百草园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9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里,便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有趣的昆虫,奇特的植物,长妈妈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在下雪时捕鸟……这,构成了鲁迅多彩的童年。通过初读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百草园对鲁迅的吸引力。

鲁迅后来去三味书屋读书,他的先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先生博学、质朴、方正,对学生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如此开明的教书先生又有多少呢?正是有先生这样的人的教导,鲁迅才会成为如此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看到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同玩乐的情景:我们到处跑来跑去,爬树、疯闹,有时还拔一些小草撕成碎丁“炒菜”或磨成末捣成“草药”,抓蝴蝶,互相讲故事……多么美好的童年!想想都觉得好玩,我想:若干年后,我估计也像鲁迅先生一样,对这段童年生活仍能记忆犹新。

看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我忍俊不禁,想起了小学时早读的场景:同学们各读各的,稀稀拉拉,而当老师走近,就扯起了喉咙大声读,我觉得这场景莫名地有趣、亲切……

看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小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下面由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写作之前参阅一下范文很有必要,优秀的范文可以增加我们的写作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1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完美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欢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欢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欢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样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终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完美的,可怎样去感受,怎样去理解这些完美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完美的,就算是以往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完美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2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我原以为近代孩子的娱乐很少,可没想到,单是作者家后面一个普通的长满野草的“百草园”,就能为“我”带来无限的乐趣。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词语,写出了景物带给他的安宁以及昆虫带给他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朴实的、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小草作背景,是少年鲁迅爱它的原因。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而“三味书屋”也并非那么无趣: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好一个生动地童年生活场景!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满是作者对童年的向往。正当童年的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记得三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做了一个小碟子,装上了小米,放在阳台栏杆上。因为我们发现,最近有许多鸟儿像是找不到吃的似得,在天空中有气无力地飞着,看见小虫子就“哄抢”,一定是虫子少了。我们只想给它们喂食,可没想让它们在这里安家。几天后,鸟儿们陆陆续续地来吃小米了,而我就像少年的鲁迅,偷偷滴看着来吃食儿的小鸟儿们。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一只鸟儿落在了栏杆上,吃了食儿后却不走了。也许是它挑中了这块遮风挡雨的“宝地”吧。我正要去轰走他,爸爸却说:“别忙!”看了一会儿,说:“这只麻雀腿上有伤。我们把它放到花架上去吧!”我走过去,它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却又无力飞走。我捧起它,它却挣扎着要飞。最后,我在花架上选了一块舒适的地方,给它安了家。

经过几天的休养,它终于能跳跃了!又过了几天,它完全康复了!但这也意味着要分别了。一个晴朗无风的日子,我捧起它,站到阳台栏杆后,像文中的鲁迅一样,惋惜地望着它,说:“小鸟儿,再见!”它彷佛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望了望我,接着又扭头望着蓝天,眼中射出渴望的光芒,张开翅膀,振了振,朝着万里无云的蓝天飞去……

这真是一片好文章!我不但在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明白了“要抓住时间,别荒废了童年”的道理。古人曾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让自己长大后,空悲切,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这篇文章吧!一定会有不同的、新的感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故乡》里其中一篇散文。此篇散文写于1953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正值暑假,学生还没

这是一篇描述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他小时候的家有个后院,相传叫百草园,里面有很多草,却是他的乐园,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也很调皮。他把后院的景色写的很生动,仿佛我亲眼看到似的;他写的动物也栩栩如生,瞧“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他写的很逼真,巧用拟人句写出了油蛉、蟋蟀、黄蜂、鸣蝉的特点,如同大合唱一般。

书上还写了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有一条“美女蛇”。刚看到这两个词我就有些毛骨悚然,谁都明白蛇是很危险的,鲁迅先生巧用“美女蛇”来涨高我们的情绪,让读者想往下看,“美女蛇”是什么。

最终,鲁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书屋里去读书,结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过起了无趣的读书生活。“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读完之后,我觉得鲁迅先生没有我们自由,我们能够光明正大玩,或干什么,而他只能偷偷的玩。我们的确幸福多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杰作。散文记叙了令鲁迅先生难以忘怀的百草园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孩童读书生活。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跃然纸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a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优美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先生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神异的百草园给了他纯真的快乐,而规束的三味书屋给了他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成长。

我们也想和老师共同拥有一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只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成长中的我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5

最近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是记录鲁迅先生童年的文章,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过的最快乐的地方,里面有着紫红的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还有着有趣的斑蝥等等这些都是所有的小朋友所都向往的,可见他在百草园里的生活是如此的快乐啊。

而下文中鲁迅的童年生活发生了转折,他的家人把他送到了全城中最严厉的私塾,他从此永别了他的虫子朋友们,植物朋友们开始了严厉的私塾生活,不过也不缺乏生活中的小趣味。他和同学们在后园里折腊梅话,寻蝉蜕。在下问中他是多么的向往着以前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啊!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透出了他对快乐生活的向往,热爱大自然和对私塾教育的不满。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是百草园,还是到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想象空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摘抄精选10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0篇

20xx年读书笔记及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五篇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摘抄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

20xx年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精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6

对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讲十分趣味。的确,初读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趣”。

渐渐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气息,“鲁迅式”的写作手法的确巧妙,我竟有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种是:鲁迅认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一样欢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鲁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爱恋。

可是,当时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种就是:鲁迅用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封建,从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更相信第二种,鲁迅,这位民主战士不就是用笔当武器,一向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奋斗吗就手法而言,这种反衬、暗讽的手法更贴合鲁迅。

可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我期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科学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欢乐。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人们回味的。

当然,鲁迅先生描述“百草园”的方法却让我获益颇多。例如:鲁迅对百草园的描述不仅仅细致入微,但却不显得“散”,因为他是按层次描述,使人理所应当的进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种感官,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问到的。正是这样,人们不仅仅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更赞叹鲁迅先生的高明。

经过读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有文学上的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洗掉现代的虚伪,重新听听最真诚、最感人的东西;重新感受人类的智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7

嘿,最终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构成鲜明比较。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欢乐在流动,只可是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仅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述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构成鲜明的比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欢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篇8

星期四,我看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诗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讲了:屋主寿镜吾是绍师兴城里有名的塾。他20岁中秀才,在自我家中设馆授徒,以教书为业。他制定学规,从严治教,每年收学生不超过8人。他对学生要求严而有度,待人以宽和为怀。发现有学生不认真读书,到后院去玩时,他只是大声叫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待到大家陆续的回来时,他也只是瞪几眼,督促大家读书而已。他也备有戒尺,但不常用,学生有违反塾师的也只是在学生手心上轻轻地打记下以示惩戒,不像别的塾师,要把学生的手心拗弯,将手背顶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师威。教学之余,他常以读书自娱。每当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时,他便吟诵自我心爱的古赋,并且摇头晃脑,显得十分投入,也很有点幽默感。放学时,他会亲自把学生送出大门,站在石桥上观察良久,看学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闹的情形,直到学生走远,他才放心地踱回书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期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有空时我还要看看《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还有什么趣味的童年乐趣。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在读作者的作品时我陷入了忘我状态。写好一篇读书感是对读过的文章的的一种印象的加深。怎样才能领会优秀读后感的内涵呢?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1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风,冬日的玩雪,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厉佳倪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曾几何时,童年已不再属于我,是那么地遥远。也许是因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复杂纷扰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样,不管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童心,人是永远不会老的。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宝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渐渐离去,留下来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记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之梦,我神往不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吴淑娴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鲁迅先生小时候能在百草园玩耍而感到羡慕,对他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感到厌恶,也对他能在课后与同学们游戏而感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能够在这样的园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也真可谓是一大乐事!

不过,在环境这样压抑的三味书屋里学习,听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肯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快乐。能爬上花坛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既学到了知识,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确实有许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许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就连去公园,也要等到家长有时间,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随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学的话,虽说气氛比三味书屋要活跃得多,上课老师讲的也远比寿镜吾先生有趣、生动,但是却要顶着考试的压力。

这样说来,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李舒韵

上了初中以来,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了这篇课文。现在寒假里,唐老师让我们读的《朝花夕拾》中又出现了这篇文章。再读一番,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老师管束着,这也是我们所有孩子的企盼。

现在,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学习,也少了许多自由。平日里,我们早上5:50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休息。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本来想趁寒假暑假休息休息,没想到假期里爸爸妈妈安排得更“紧凑”。

我多么盼望大人们能带我到海边、郊外玩耍。每当海水涨潮时,我就光着脚丫,卷起裤脚,在沙滩上挖螺、捡贝壳、捉小鱼、放风筝……春天,去郊外踏青,去享受春日的阳光;秋天,迎着习习的凉风,在田野上四处奔跑……那种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定然和在“百草园”里玩耍的鲁迅先生有着同样的快乐。

再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心中不由得想要以后建立一个像“百草园”一样的园子,还孩子一个像鲁迅一样绿色自由的童年。

:品味鲁迅先生的童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嘿,终于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快乐在流动,只不过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写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快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童年的快乐时光——读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王韬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杰作。散文记叙了令鲁迅先生难以忘怀的百草园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孩童读书生活。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跃然纸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优美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先生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神异的百草园给了他纯真的快乐,而规束的三味书屋给了他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成长。

我们也想和老师共同拥有一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只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成长中的我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

这样的一个园,若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像斑蝥、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惋惜之情。

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作者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文笔十分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

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逝去的童年时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他在这区区一篇散文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鲁迅描写他捕鸟的时候,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如“扫”、“支”、“撒”、“系”、“牵”、“拉”……在曾学过的《风筝》疑问中,鲁迅在描写“我”毁坏小兄弟风筝时,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不仅能够形象生动描绘出情节中人物的动作,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文章丰富多彩。

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称绝佳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一组连词写出了百草园中十多种景物,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抓住形态和色彩写景物;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写动物,栩栩如生,给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觉。后来作者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两大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即符合条理而又不显生硬,这样的过渡无人能比啊!

在鲁迅到三味书屋后,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从中寻找乐趣,如寻蝉蜕、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羡慕鲁迅啊,现在的学生哪里还有这份玩的心?绕口的英语,深奥的数学,难懂的文言,复杂的历史……虽然这么多的任务都要做,但还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偷点闲,适当放松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时代的回忆中“上点色”。

好好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吧!青年人会引起共鸣,中年人会勾起回忆。这大概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妙处吧!

:梦中的“百草园”——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和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就地打几个滚儿;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带着快乐去学习、伴着浓厚兴致在书海里遨游……

这个暑假,当我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蓦然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是我梦想的地方。

在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在百草园里,有高大的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百草园里,有鸣蝉的长吟,肥胖的黄蜂,有轻捷的云雀……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作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拔出牵连不断的何首乌,甚而毁坏了邻家的泥墙;可以感受长妈妈讲述的惊险而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和伙伴们在下着雪的冬天,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开心的捕鸟……这该是一种多么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在这里,童真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在这里,孩提的梦想自由飞翔。

然而,这份美好在进入三味书屋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仅有的快乐就是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绣像和课余在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了。除此而外,就是单调,枯燥的学习了。

在三味书屋里,整天面对的是先生严肃而冷漠的面孔,耳朵里充斥的是同学们杂乱无序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不准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虽然老师不像鲁迅老师那么的严厉,但是也不会对我们放松要求。如果我们出现像逃课这样的情况,是绝不会骂我们几句就可以罢休的。我们每天要按时到学校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学习任务,课后还要去补习班上课,还有的同学要抓紧点滴时间去学钢琴、绘画等。在双休日里,也不能自由的休息,不是去上补习班,就是埋头写作业。而且,这样的日子随着年级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体会了百草园的欢乐与自由,三味书屋的单调与枯燥。我真的很想每个像我一样的学生能有一片梦中的“百草园”!

:爱在人间——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纪昕怡

妈妈为我买了一本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书里,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许多孩子的穷苦生活。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一些身无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独自在那繁华、广大的大上海里谋生,要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他们的生活,我像吃了还未成熟的草莓,心里——酸极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纪本应睡在软绵绵的床上听妈妈给他讲故事,本应在烧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应吃香喷喷的饭菜和伙伴们一起上学……可是,他没有,他没有过这个年纪本该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没有温馨的家,没有挚爱的家人,没有名字……他只有别人吃剩下的残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这多么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口含金汤勺的小公主、小少爷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们却不珍惜,浪费粮食、挑食、不满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举旗保卫祖国,发扬爱国精神。我就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当大鼻子把钱袋拾回给那位学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变得懂事了!于是,我就相信,他们一定能反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我感受到了人间里的爱!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爱,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爱的河流,他们都为自己的爱起来反抗,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竞争!他们流血流汗,他们的遭遇惨不忍睹,他们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亲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们坚持、反抗,虽然被“拒绝”时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泪。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反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爱世世代代传承给我们!

我不仅看到了人类的爱,我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爱。

童话中美丽的仙子与鸟儿吟唱,与花朵舞蹈,与小动物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景象,在碧草如丝的原野画出一道优美精致的风景线,与悦耳的音乐交融,这是多么如诗如画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欢乐的爱。

合上这本书,我久久地感受,藏在书里的,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丝滑醇厚的爱。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3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的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我家在农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总去那里享受着春天的阳光,秋天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4

在寒假中,我读了:《朝花夕拾》、《柳林风声水孩子》、《边城雪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朱自清的散文》几本书。

其中《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欢的书,因为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全是鲁迅写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充满了童趣,和我有共同的“语言”。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百草园一直是小鲁迅的乐园,里面有菜畦、皂角树、桑椹,还有乌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那里就是小小鲁迅的整个世界,即便百草园已经荒废了,但是在小鲁迅的眼中依然充满了生机、神秘和无穷的乐趣。

百草园再有趣,小鲁迅还是要告别他的乐园。因为他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小鲁迅猜想着: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大家才会把他送到学堂里读书?这种想法只有小孩子才会有,十分有趣。

在三味书屋里,小鲁迅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有淘气、有趣的同学;有上课挨板子的担心;也有趁着老师分心,偷偷用“荆川纸”蒙着画画的乐趣。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童年鲁迅的两个重要世界。百草园是自由、充满乐趣的“天堂”。那里有有趣的植物、千奇百怪的昆虫。读了后,我自己觉得,自己都可以在那里一直玩下去,而不会生厌。在百草园里,充满了童年快乐的氛围。我非常羡慕小鲁迅有这样一块自由自在的乐土。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而言,百草园里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日子,真让人向往啊!

去三味书屋上学了,意味着无忧无虑日子的结束。虽然如此,看到这里,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看到小鲁迅的同学,就像看到我的同学一样。我们也会此起彼伏的大声朗读课文;互相淘气,在老师眼皮下悄悄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看来古往今来的同学都差不多啊!

整个文章读完,我简直不敢相信,严肃的鲁迅先生会写出如此有趣的地方、如此好玩的事。那肯定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充满童趣、童心的美好童年。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5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今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仿佛认为他就是神一般地聪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务.他很苦恼,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地和那些同学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说他快乐呢,他的快乐也没有延续多长的时间。他想念他的百草园,却不得不捧起那难懂枯燥的书。他这只风筝被一根长长的线给束缚着,不能高飞。

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6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里,便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有趣的昆虫,奇特的植物,长妈妈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在下雪时捕鸟……这,构成了鲁迅多彩的童年。通过初读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百草园对鲁迅的吸引力。

鲁迅后来去三味书屋读书,他的先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先生博学、质朴、方正,对学生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如此开明的教书先生又有多少呢?正是有先生这样的人的教导,鲁迅才会成为如此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看到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同玩乐的情景:我们到处跑来跑去,爬树、疯闹,有时还拔一些小草撕成碎丁“炒菜”或磨成末捣成“草药”,抓蝴蝶,互相讲故事……多么美好的童年!想想都觉得好玩,我想:若干年后,我估计也像鲁迅先生一样,对这段童年生活仍能记忆犹新。

看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我忍俊不禁,想起了小学时早读的场景:同学们各读各的,稀稀拉拉,而当老师走近,就扯起了喉咙大声读,我觉得这场景莫名地有趣、亲切……

看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小学生活……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最新《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8

我们的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我国文学、思想、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这篇文章使我改变了对鲁迅的想法。

在上学期学的《风筝》一文中,我看到了鲁迅对弟弟精神伤害的一幕。当人们一提起鲁迅,我就会想起他严肃、庄重。但是,在百草园,鲁迅的样子完全变了。鲁迅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百草园的动物、植物,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虽然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可我不觉得这句话是他构思出来,而是在他儿时他自己的细心,就像《童趣》的作者沈复,可以明察秋毫。

儿时的鲁迅当然也有可爱活泼的一面,“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根像人样。”

我觉得鲁迅小时候真快乐,也好幸福,有一个那么大的园陪他一起,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那时也一定不像现在的孩子要跑到梧桐山山顶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也挺羡慕鲁迅在书塾时的快乐时光。但说到书塾,这是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损害。

的确。当鲁迅问先生‘怪哉’这虫怎么一回事,但先生确极其不满意地敷衍了一句:“不知道!”我也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不可以问这些问题,连书本上的句子意思也不可以问。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都问问题,可现在确少了好多,这使我联想到外公说的话:“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要通过学来解决。但学习过程一定要问才能弄懂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所以要学就要问。”瞧,现在的思想和以前的比较起来真的是天壤之别呀!

《朝花夕拾》读后感: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邓子熙
将《朝花夕拾》读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这一部分,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生活的地方。

记得文章第一句说了,现在的百草园早就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而在那之前却是鲁迅玩耍的乐园。

这百草园有鲁迅描写的碧绿的草鞋,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直穿向云霄里去。”但鲁迅笔下这短短的泥墙根有“。油蛉在浅唱低吟,蟋蟀在这弹琴。”

鲁迅还总是在这里将何首乌根连根拔起,因为他听说何首乌根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长妈妈还在百草园中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在冬天的百草园中,鲁迅还用他的儿时伙伴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捕鸟。

鲁迅先生将自己玩耍过的百草园化作成乐园,文中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将何首乌连根拔起,听说吃了就能成仙这段。看出了儿童的最大的特点――好奇,由此也知道泥墙坏掉的原因,鲁迅小时候一定是拔了许多何首乌。还有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无一不是孩子们对昆虫们奇特语言的好奇想象。

冬天不下雪的百草园,鲁迅则认为是无味的,雪一下就和之前大不相同了。鲁迅可以在这里补鸟,“扫,支,撒,系,牵,拉,罩”这一系列的动词,写了如何在雪天进行捕鸟,如张设机关,鸟儿又是如何被捕住的?文字不多,却让人身临其境,这又是一幅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童趣画”。

我想,鲁迅小时候一起最深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百草园了,因为这里留下过他的笑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篇一: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篇二: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喜欢《百草园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