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千年之叹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千年之叹读后感800字

千年之叹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2018年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篇一: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

只要有惩恶扬善心愿包公形象就不会消失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包公执法如山,无所不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违法必究,铁面无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清官。

包公的正气、勇气和灵气,已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老百姓心灵的寄托。因此,包公,这个形象的核心内涵和价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义在。只要人们有维护正义、惩恶扬善、渴望公道的心愿,包青天的价值和魅力就不会衰弱,包公形象就不会消失。

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还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灵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学识越高、技巧越丰富,对社会的危害则越大。

有了法律的规则,司法运作的全部过程需要法官的行为来展示,法官要在与公众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确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孕育滋养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国家公仆,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人民法官必须致力为公、甘于奉献,职业尊荣感与价值感要靠不断完善专业素质与提高个人情操来予以保障。

舍去社会风气中的浮躁虚华,静以修身,耐得住寂寞。当明镜高悬、法槌高举之时,法官的灵魂深处要有一尊静默的独角兽,公正是它的身体,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经络,为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献则是它不断运转的动力。

篇二: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即将于5月25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2018年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


2016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1】

今天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包公是为民、公正、严明、廉洁司法的化身。包公司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引领社会道德、社会风尚和社会良知的重要作用。看完专题片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当代的包公――朱f基总理。

朱f基总理是一个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性情中人。在查出陈希同贪污腐败案后,他极为震怒地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朱f基总理厉言反腐、忧国忧民,表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他在总理任期内,防治腐败始终处于优先位置。他严词表示,要彻底查处走私案件,狠狠打击走私犯罪分子,要依法杀一批人,杀一儆百。他亲自督办厦门远华走私案,其间600多名涉案人员被审查,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多名罪大恶极的腐败官员被判处死刑。对震慑犯罪、抑止腐败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的古训鞭策自己,从来不搞特权。他外出考察轻车简从,常常与随行人员一起吃自助餐,自己拿盘子去盛饭菜。他作风务实,反对浮夸,告诫下级要“不做假账”、“做清白的人,做干净的人,说老实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朱f基总理虽然退了,但他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居安思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和增强对腐败的忧患意识。

2018年结合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


结合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1)

包公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经过百姓传说及文人加工的艺术人物。作为特定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与功用。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艺术形象,而且不断增加其戏说成分。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在中央9频道播放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按照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成功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公历史形象。

拍摄一部好的纪录片,重要的标准是真实与生动。这部片子根据史实,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迹,如家风家训、辞官尽孝、拜师交友、清心直道、严格执法、直言敢谏、惩治腐败、智慧断案,关心民瘼、减轻赋税、打井退砚等,都有历史依据。但毕竟历史跨越千年,所存真实资料不多,如何使其生动,使人耐看,是一大难题。我认为编剧导演解决此难题,主要采取了三种手法,即古今穿梭、点面结合、画龙点睛。

关于古今穿梭。民间流传很多包公故事,又有一些纪念活动和历史遗迹,由此与历史事实巧妙关联穿梭。如,讲现实合肥包村、包公祠引出包公家世祖先及尽孝,讲开封府、包公墓引出包公科举、从政及家训,讲肇庆、池州等地遗迹引出包公在本地的从政业绩,讲包公的祭祀及被神化、戏化引出包公历史原型。通过古今穿梭,波浪起伏,动人心弦。

关于点面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及宋代历史为背景,以包公历史事迹为主线,联系今天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突出包公为官26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形象,同时分片三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比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身律己、刚直不阿、治国爱民的生动事迹与思想。

关于画龙点睛。该片一方面运用影视剧手法再现包公历史形象,另一方面安排了阵容较大的水准较高的专家学者点评,边演边评,夹叙夹议。有十几个从事文学、历史、哲学、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结合社会背景与包公事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评说、引申、提升,加上包公后人的现身说法、解说文字凝练、解说语言铿锵,为本片增色不少。

千年包公观后感两学一做


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1篇

包拯知端州时,曾赋《书端州郡斋壁》一首以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清心才能寡欲,进退不失其正,故谓“治本”。直道而行,光明坦荡,是其“身谋”。包拯本来不以诗作著称,但这首诗却写得正气堂堂,风骨凛然,实可视做包拯立身处事的宣言书,也是其始终不渝的行动指南。

包拯服丧期满,在京城听候派遣官职。当时的官场上,拉关系、走后门的风气甚盛,宰相吕夷简的官邸更是门庭若市。包拯和吕夷简有同乡之谊,吕夷简以为他一定会登门求见,却久等不至,后来才知道,包拯到吏部报到后,就直接到天长当知县去了,这让吕夷简很感了一阵意外。从此,包拯在仕途上就沿着这条直道走下去,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共计25年。

25年间,包拯从知县、知州、转运使,直到枢密副使,成为一名执政大臣,跻身于国家最高领导核心,全靠自己闻名朝野的政绩,当然,也离不开比较开明的仁宗皇帝的赏识与支持,正如他的门人张田在《孝肃包公奏议题辞》中所说:“愚谓非会仁宗皇帝至明上圣,有不可惑之聪,公欲必行其道于时,难矣乎!”

25年间,尤其任职台谏期间,包拯弹劾过不少官员,有时也不免因愤激而措词过当,忌恨者自然大有人在。但他依然在官场上破浪行舟,我行我素,甚至扮演了顶风船的角色,原因就在于自己如清水明镜,个人品格上白璧无瑕,连看不起他“素少学问”的欧阳修,也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赞美“拯性好刚,天姿峭直”,“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包拯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选拔官吏,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深深懂得“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其奏议中具名推荐的,便有孙甫、张环、吴奎、范祥、韩贽、张田、吴及、赵尚宽等人。需要强调的是,他光明磊落,正直无私,没有一个被推荐的人是出于个人关系,更不要说拉帮结派了。所以他才敢于在《请复韩贽等台官》中向仁宗保证:“或不如举,臣甘当同罪。”真称得上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2018年千年包公观后感两学一做4篇


《千年包公》此片是由中共安徽省纪委、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如下是相关的观后感。

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1篇

包拯知端州时,曾赋《书端州郡斋壁》一首以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清心才能寡欲,进退不失其正,故谓“治本”。直道而行,光明坦荡,是其“身谋”。包拯本来不以诗作著称,但这首诗却写得正气堂堂,风骨凛然,实可视做包拯立身处事的宣言书,也是其始终不渝的行动指南。

包拯服丧期满,在京城听候派遣官职。当时的官场上,拉关系、走后门的风气甚盛,宰相吕夷简的官邸更是门庭若市。包拯和吕夷简有同乡之谊,吕夷简以为他一定会登门求见,却久等不至,后来才知道,包拯到吏部报到后,就直接到天长当知县去了,这让吕夷简很感了一阵意外。从此,包拯在仕途上就沿着这条直道走下去,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共计25年。

25年间,包拯从知县、知州、转运使,直到枢密副使,成为一名执政大臣,跻身于国家最高领导核心,全靠自己闻名朝野的政绩,当然,也离不开比较开明的仁宗皇帝的赏识与支持,正如他的门人张田在《孝肃包公奏议题辞》中所说:“愚谓非会仁宗皇帝至明上圣,有不可惑之聪,公欲必行其道于时,难矣乎!”

25年间,尤其任职台谏期间,包拯弹劾过不少官员,有时也不免因愤激而措词过当,忌恨者自然大有人在。但他依然在官场上破浪行舟,我行我素,甚至扮演了顶风船的角色,原因就在于自己如清水明镜,个人品格上白璧无瑕,连看不起他“素少学问”的欧阳修,也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赞美“拯性好刚,天姿峭直”,“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包拯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选拔官吏,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深深懂得“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其奏议中具名推荐的,便有孙甫、张环、吴奎、范祥、韩贽、张田、吴及、赵尚宽等人。需要强调的是,他光明磊落,正直无私,没有一个被推荐的人是出于个人关系,更不要说拉帮结派了。所以他才敢于在《请复韩贽等台官》中向仁宗保证:“或不如举,臣甘当同罪。”真称得上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2018年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4篇


为了开展两学一做,5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该纪录片力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形象。

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1】

5月20日,央视网连续发布了两段时长分别为15秒、30秒的《千年包公》宣传片。这两段宣传片将包公称为中国良吏贤臣的代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

不同于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纪录片《千年包公》力图真实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根据安徽省纪委宣传部的消息,《千年包公》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

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其中,“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曾被《检察日报》于2013年4月9日刊载:“相传,包拯离开端州,一块端砚也没有带走,连自己在衙门里用的端砚都上交了。可当他坐的船开到西江羚羊峡时,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够行驶。包拯想,这是不是为官不廉所致?于是,命仆人检查,发现船舱里有百姓送的一块端砚。包公把端砚抛到江心后,风浪立刻停止了。”

2018年结合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优


结合两学一做千年包公观后感

参观结束后,宣教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交流参观学习感悟。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宋海萍,政治部副主任齐守文参加讨论。

通过参观和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建设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发掘保护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司法文化。包公经过民间传说、艺人塑造及文人加工,已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理性精神,是清官代表、公理与正义的象征。包公司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司法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推进了中华民族优秀司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是提升了我省法院文化建设水平。最高法院要求,要“开门搞文化建设”,利用司法机关旧址、法律名人故居等,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省法院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以开放的理念发展法院文化,增强了法院文化面向社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提高了开封的文化知名度。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弥补了开封没有系统介绍包公的文化载体,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开封参观学习,从而推进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充分展示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宋海萍指出,宣教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带头落实院党组和院长张立勇关于组织参观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的要求,做得很好,应给予肯定。包公司法文化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引领社会道德、社会风尚和社会良知,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包公的品格,弘扬包公的精神,就要像包公那样忠诚敬业、担当奉献,亲民爱民、关爱百姓,严于律自、清正廉洁。要从法院几个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相信《2018年两学一做之千年包公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千年之叹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