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 地图 > 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叶圣陶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8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叶圣陶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800字,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是思想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再次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读书笔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对学生光有爱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信任有时会创造奇迹。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教师读书笔记:爱的教育读书笔记800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写的是意大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除了大爱,爱还有其它形式吗?带着这个思考,我试图从《爱的教育》中去寻找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是什么?有多少种?

《爱的教育》一书记录着安利柯的生活和同窗的故事,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的笔触反映出同窗同学的品格、为人和经历。---这是同窗密友间的友情之爱

安利柯的父母会不定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和安利柯的感受,或鼓励安利柯的美好品德---这是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之爱

学校的先生不仅在学校课程知识上倾其所有教授学生,还特别关照学生的生活与精神成长。---这是一种师者传道授业之爱

另类的爱!我以为我爱你!

多少父母独断专权地为儿女决定生活决定未来,选择一切方向,做好所有决定。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pS:源头是爱,但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有的人以男女朋友为生活的中心。当对方去做自己的事情,就会表现出被冷落的委屈。pS:这是自私的不给予对方空间的无尾熊一般的爱

真的只有爱就够了吗?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无影无形却总被我们忽略。我们的认知总是以为关心客人是爱,体贴客人是爱,但是什么样的爱才容易被接受呢。

“有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李红岩

似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以工作为例:不仅仅是付出,适合客人的,客人需要的,可能就是最好的爱了。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让我们深入的去了解爱,懂爱的人才会被爱。

感谢《爱的教育》,这本书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但又好像不仅仅是这些。爱是什么?其实见仁见智,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还是感谢《爱的教育》,它让我深刻的分析爱,思考爱——爱是无法言说的,但却是博大,无穷,伟大的力量,我向各位同仁推荐这本《爱的教育》!

到底爱赋予了你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将爱付诸于行动?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800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方法,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灯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思想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育学生,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包含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 笔记800字(读书笔记范文)


提到陶行知先生,不自觉就会想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这句话彰显了陶行知先生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反映了他的教学态度与办学理念,也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给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求回报。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不仅是诗人、教育家,更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行动理论家,他凭借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研究,倡导教育应该贴近人民大众、贴近生活。

这本书反映出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就是我们熟记于心的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同,陶行知的三大基本教育思想贴近生活且富有时代特色。“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作为老师,更要认真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反映在教学上。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才是成功的教育。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他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转过来,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过程中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用合理的情境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反映了新课标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光在当时,放到现在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读完《陶行知教育文集》后,我对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密切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生活,认真做好教育。

工作之余,反复翻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m.dhb100.com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与当今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实践课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理念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禁锢于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而生活无时不在改变,那么生活中就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的观察,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的做出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那学生就如同一个机器般被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联系我们的教学,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在关键地方给予学生提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告诉学生。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印象,相信在以后碰到同类型问题的时候,一定也能迎刃而解,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对照一下自己,当然与陶先生所言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陶行知的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800字3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篇1

《叶圣陶小说散文选》是译本中英对照的现代文学作品。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作品描写了很多个短篇故事。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战争的年代。例如:>、>和>。

这三个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练习生的遭遇很像我们的生活。他是一个初中生。由于爸爸失业。就被迫停学了。在当时的环境中,温饱成问题,还谈什么上学。当我看到他被迫停学,父亲在家为他找工作而着急。我就想起了,我中国的朋友。我的朋友的遭遇就比他好多。毕竟,是生活的年代不同,所遇到都是有不同,但同样的.困难。由于金钱问题,他也是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找到工作,换担心要交保证金之类的。我的朋友的母亲就把积储交了保证金。而“他“的父亲就把全家之宝给买掉,才够钱给保证金。不同的年代,总是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初中生什么也不会,就离开家人到远方给人打工。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来到美国。在这里我们有的是机会,只要努力我们肯努力就有好的明天。我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是一知半解,好的作品中,一定会有什么修辞手法,才会令文章更精彩、生动和形象。在阅读过程中,我没有专心的去注意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我只一心一意地运用老师教我用的阅读4种方法来阅读。这是一本中英对照的作品,对想学习英文的我就更好的帮助我。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篇2

《叶圣陶读本》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叶圣陶读本》分为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中学三卷。小学低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小朋友写的儿歌、生活故事、童话、散文等一共44篇。小学中高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同学们写的童话、散文,一共31篇。这些篇章在他创作的儿童作品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读的是中高年级的,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有心肠好的稻草人,它甚至情愿牺牲自己,也要救那些不幸的人,但它也同样不幸,它挪动不了身体,连句同情的话也说不出来,除了一再责备自己的无能,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有一直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他滥杀无辜。有天真可爱的芳儿,一直期望能送母亲独一无二的礼物,好让母亲高兴。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地方的人们发现了许多金子,一夜之间他们都变成了富翁,于是他们也不做工,要不种田,什么都不干,只想着金钱,可没人做工,没人种田,什么都没有了,金子也买不到东西,最后,金子便成了没有用处的东西了。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像皇帝那样不愿承认错误而杀害了那么多的生命;不要贪财,即使成了富翁,如果不做工、不种田,纵使有再多的金子都没用,自己动手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恨不得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埃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荆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篇3

这些记录一概属于对二手资料的再读,因此很难说有什么高的价值,如果说有些什么意义的话,可能就是被多拍一些板砖。

突然,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荆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教育专著教师读书笔记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专著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1《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2《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3《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读书笔记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而这也恰恰一直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说组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木偶配音、图片、简笔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课堂学习的厌倦,紧张或疲劳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应灵活,并有所创新。在练习、作业设计方面可以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提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作业,比如制作英语贺卡、制作手抄报、收集英文包装自我录音、积累感兴趣的课外单词等作业。也可以把较枯燥的练习形式改为游戏、智力竞赛等进行。比如,设计Bingo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练习的效果,一举两得。学生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学习就不会是负担。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愉快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压力。师生良好地沟通,减少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情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如果经常训斥、批评批评孩子,他们肯定会厌恶感老师,甚至讨厌上英语课,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这对于克服学生自卑,虚荣,利己等消极心理与情绪有重要作用。一些学生学英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应多关心、帮助他们,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也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给学生欣赏的表情、眼神和话语,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 You did a good

job有时给他们贴一个小贴画,而且我还将自己的邮箱号码告诉了学生,一些学生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想法通过E-mail告诉了我,我也及时鼓励他们,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进步很大。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减负之后,学生能全面发展,并有所成,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要运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学中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4《我的教育苦旅》读书笔记

1 大爱陶子,大德陶子

在作者的心中,陶行知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所谓大爱,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热爱之心以及由此衍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大爱陶子。

给作者印象极为深刻鲜明的是陶先生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作者在学校倡导爱心教育,呼吁教育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大德陶子

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

用生活的力量改造生活。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作者的影响也至大至深。

2他从故乡走来

人类精神的高地

为了迎接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校长哈依鲁莲娜女士和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团长萨芙琴卡女士这两位苏氏亲人的到来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讲习班这一活动,作者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题目是《做一个真正的人》的辅导报告。作者提出,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伟大教育思想,解读帕夫雷什中学培养真正的人的伟大教育实践,应抓住如下要点:

1.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2. 做一个具有精神力量的人。3.做一个信仰神圣的人。4.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5.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6.做一个酷爱读书的人。7.做一个懂得合作的人。8.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9.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10.做一个知道羞耻的人。10.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5《陶行知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三点我非常赞同。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 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吗?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借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如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可以这样说:“刚才某项活动表现很好,奖励你去读会书吧!”孩子就会珍惜这个机会,爱上阅读,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教育教学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我们阅读书籍名著时所留下的痕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教育教学教师读书笔记1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教育教学教师读书笔记2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 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 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教育勇气》教师读书笔记


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怅,在你我的教学生涯里,这样的疲惫,迷茫偶尔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有继续的勇气。

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毫无疑问,《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掩卷沉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117)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 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153)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读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极大的激发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陷入了另一种沉思。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成员不能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另一个人所问问题的答案。而且除非这个人发自内心的领悟,否则任何的建议也会收效甚微。所以,只问问题好了,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帕尔默不浅的心理学造诣。他的观点甚至对于我们帮助学生也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地充分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在那开放的空间里,接受学生也接受自己。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款款掸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读书笔记《《叶圣陶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8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师教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