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野草有感 > 地图 > 观野草有感

观野草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永远在路上》有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一)

丁凡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一经播出便"红"遍了大江南北,关注度之高足以说明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关注和期盼。

该片通过剖析反腐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深刻反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整治身边的腐败问题,对光大党员干部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而专题片中透漏出反腐调查过程中的细节和过程,更是引起了光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广泛关注。

看完前几集《永远在路上》,不禁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真切的从心灵深处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出生在陕西关中的一个偏远农村,外祖父是一名党员,听母亲说外祖父是陕西汽车厂的工人,很早的时候就加入了党组织,退休后他每个月总是会拿着他那有些破旧但是保存很好的党员证去缴党费,村里的人都笑他很傻,可现在看来老党员身上的品质,才是真正党性的体现。

交党费是外祖父对信仰的忠诚,不仅仅这样,他的生活和工作,每一条都会对照党章,这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品质。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时,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白恩培这样说到"没想到老了老了,对自己放松了警惕,思想抛锚了,犯下了大错".实际上这确实是党性的一种弱化,信仰的缺失。

表里如一,指内心的想法会表现在行动上,行动上的贪腐实际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缺失,是党性的动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讲的就是《以上率下》的道理。倘若领导干部偏出一尺,那下面的干部就会偏出一丈,1500万的手镯、800平的房子、几万元的一桌饭……这样的领导干部,还怎样为人民的幸福和平安保驾护航。

1945年7月,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饱经沧桑的黄先生这样问毛泽东主席:"‘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则回答他: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使得许多官员落马,其中不乏一些省部级乃至副国级领导,大老虎落网可谓是大快人心。但也有人对此产生质疑,贪官还有多少?为什么要反腐?反腐还要多久?等一系列问题。美国财政部原部长亨利﹒鲍尔森在采访中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为什么反腐?因为人心向背。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要一如既往地拥护和支持反腐倡廉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

该部专题片的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十余名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通过详实的案例,人们清晰的看到,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我们深感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更坚信通过人民的监督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反腐必将取得胜利,中国必将实现百年中国梦。

反腐,不仅要靠制度的完善,从机制上促进作风转变,更要把反腐倡廉纳入制度化轨道,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反腐倡廉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二)

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

浏阳市关口街道纪工委:李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从2016年10月17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作风建设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式开播,按照街道工委、纪工委的统一安排,我按时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

这部专题片共有八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通过这部专题片,全国人民都可以直接在电视镜头上看到那些高级干部的忏悔书,可以一窥白恩培、周本顺的住所,看到里面的奢华之物。更发人深省、令人震撼的是,片尾播放了落马后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在被审查时的画面,看到那些落马官员在没有权力养分的滋养下,共同的特点就是迟暮和衰老。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以听到那些迟来的忏悔之声,周本顺"从小就痛恨贪官,没想到自己最后成了贪官"、白恩培"我都到退休时候了,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李春城"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片中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定;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还有腐败分子身边的人、会所服务员、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角度,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的呈现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视听盛宴。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事。作风建设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一个政党在自我强化、自我调适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的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和执政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这既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勉励鼓舞,也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关爱提醒。面对改作风这场输不起的战斗,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创其业。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重要标准之一。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纪检监察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必备的基本素质。监督执纪问责不是迎来送往、说说笑笑,必然会触及和影响一些人的利益,容易产生不敢、不愿、不想得罪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考验,纪检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不害怕、不退缩,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

在新的时期,纪检监察干部更应牢牢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辱使命。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三)

王英

2016年10月17日开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永远在路上》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既以周永康、苏荣、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以上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又以"蝇贪"入手,通过剖析山东、广西、安徽、新疆、贵州等省区发生在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6起典型案例,说明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获得感,伤害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线",也要守住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要不忘初心,时刻反思自己,坚持修身养德、砥砺信念,对于思想防线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发挥标杆作用,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以"八项规定"为标杆率先垂范,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干净正派。"一把手"更要做好标杆示范,要率先垂范,切实负起责任,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让身边人员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以权谋私,以法谋私,执法不公,执法犯法等司法腐败问题,是对司法公正的致命残害,侵害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是对法律尊严和国家权威的严重挑战。

"你不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解决你",作为法院纪检监察人员,深感责任重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用好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关键,只有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常态中让监督无处不在,才能阻挡党员干部一下子从"好同志"变为"阶下囚".这既是组织的最大关爱,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好保护,通过"治微病",让腐败知易行难。

人民群众的满意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追求,《永远在路上》显示了中央从上到下反腐的决心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正如同专题片头工匠们用打铁的精神铸成的党徽一样,像一枚鲜红的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每个党员干部心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监督执纪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希望永远在路上,民族的希望也永远在路上······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一)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领导干部更加坚持把严守纪律作为思维底线,努力在清正廉洁中永葆本色。管党治党成于严。唯有在"严"字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适应和习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发乎自然的好习惯、好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具体、抓深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因此,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就成了当下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

冲一线,是作风建设的前提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深刻阐释了领导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作为一名领干部导,就是要在干部中起到带头作用,要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干部当中树立起绝对权威,发挥出表率作用,才能激励、影响和带动基层干部职工,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动真格,是作风建设问责的关键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在目前大力提倡转作风、提效能的大前提下,少数干部依然如故地在那儿"作风问题上",这就警示我们,要改进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动真格。干部队伍中之所以存在"作风建设差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常说的"动真格"还有诸多疏漏。要实现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的目标,就必须施以铁腕、铁拳、铁律,动真格地予以整治,方能奏效。任何无关痛痒的处罚,无法让患有"作风建设庸懒散"症的干部得以醒悟,对勤奋敬业、克难攻坚的干部还是一种伤害,久而久之,还会产生更为可怕的耐药性和后遗症。因此,要想解决问题、根治弊病,关键就是要动真格。"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干"的情况,是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通病,大大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清理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出重拳,动真格,不走形式,产生一种震慑作用,让慵懒者不敢慵懒,只有真正抓起来、管起来,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作风庸懒懒"方能见真效。

强监督,是作风建设的保障

监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文明进步的基础。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它是一剂猛药,要始终将监督作为促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全过程。"庸散懒"最怕阳光,只有把领导干部的工作全部置于监督之下,"作风庸散懒"才能无地自容,无处藏身。柘荣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朱玉宝常常提一句话:"除了通过组建内部监督机构以外,还要加强群众监督、构建网络监督等形式,打造一个立体监督体系,只有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才能作风建设庸散懒问责的成功。"

抓机制,是作风建设的根本

建立作风建设的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进领导干部作风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也是制度机制上的变革,要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来保证问题不重现,确保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做到用好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活动成果长期保持并扩大下去。要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 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防波堤的作用。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扭亏增效是标尺。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这既是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职工群众的共同意愿。把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作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形成了万众一心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生动局面。当前,我们已踏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抓经营上来,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具体举措,体现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真正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扭亏增效的成绩来衡量作风建设的水平。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二)

近日开始观看网络上流传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有很深的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昭示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恒心,为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永久"扎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役。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展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进一步动员全党从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必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歇脚""不断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广受赞誉。人们普遍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四风"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直接。因此,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被称为"开在百姓家门口"的活动。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最朴素,也最直接。"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官贤则民安,否则民之困苦无所底止。"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但有的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当作了个人谋私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毫无忌惮地公开敛财,群众敢怒不敢言。如去年以来曝光的多起"亿元巨贪"案中,绝大多数居然是市县乃至镇村干部,这些人"靠山吃山",疯狂蛀蚀公家资产,教训极其深刻。也有的干部满足于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混日子,纯属"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群众意见很大。还有的干部在新的考验面前出现"本领恐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捉襟见肘,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瞧不上。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四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突出问题导向,就需要红脸出汗,需要洗澡治病,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决不走过场。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让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纤毫毕现、无处遁逃,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干部作风好坏最直接和最终承受者是广大群众,因此,第二批活动更要"开门"进行,让基层群众对干部作风有置喙的机会和权利。

天地悠悠悬秤杆,百姓芸芸秤砣心。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三)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2014年12月15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正式开播。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我按时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司法战线上的宣教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一方面把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普法教育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开展司法宣教工作的激情和源泉,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百姓、回馈盐湖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转变作风,根子在思想上,为期一个月全局的纪律作风整顿,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理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思考,如何在科长带领下做好宣教岗位工作?司法宣传团队如何助推全局发展与建设?宣教科工作如何在新时期建立好长效机制?这些都是我需要认真面对的基本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在司法宣教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仅有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工作方向,如何做好普法、学法、执法、守法、懂法宣传教育活动,就是我们基层司法干部转变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转变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司法干部,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争当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将是我毕生不懈的追求。坚决抵制"四风",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进行一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我反思,坚决纠正不良之风,真抓实改,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四风"自查自纠力度,严格上下班工作纪律监管,以严格过硬作风积聚清风正气,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队伍,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1500字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1500字

沈迎光

七月,正值盛夏。人心燥热的季节,清风凉意难得,静心思悟最宜。

2017年的七月,党96岁了。这一路风雨征程,筚路蓝缕,每个人都该为今天而感到自豪,然而世界风云变幻,国家人民的事业兴亡,匹夫有责。最近看完了中央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四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内容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为我党执行八项规定以来的作风纠正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也为这样一部真诚的直面自我的专题片点赞。这不仅是一部给群众看的纪录片,更是所有党员干部要看的一部警示教育片。对群众而言,面对典型案例现场的还原,幕后细节的披露,当事人不避镜头的直言忏悔,让群众看到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信心,看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看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转变的希望;对所有党员干部来说,观影过程就是一场思想洗礼,就是一堂真实生动的吹风照镜听警钟的教育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正是因为我们党作风过硬,才能履险如夷、转危为安。在专题片中,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重温革命战争年代,从雷打石上铮铮誓言开始,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那六条简明扼要的规矩,通俗易懂,却又条条扣中要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建设不仅仅是党本身的建设,更是带动社风民风的有力抓手,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郑重承诺。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警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作风建设的本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展示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保持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的延续。

今天,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正扬帆起航,我们要在急难险滩中乘风破浪,要在困难挑战中排云而上,就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需要加强作风建设。在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作风建设也要一刻不懈地抓起来,打好、打胜作风建设这场持久战,就越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就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以更好的作风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游山玩水曲线开会,痴迷玉石忘我忘公,酒场豪饮无所顾忌,奢华会所大吃大喝,婚丧嫁娶规模浩大,节庆送礼歪风盛行……剧中这些案例细节,可以一窥作风问题的内在规律。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央的规定不以为意,见缝插针,顶风作案,忘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改进作风久久为功,“打虎拍蝇”毫不手软。即使如此,依然有人我行我素、无所顾忌。“逆潮流而动”的种种案例警示我们,作风问题顽固难治极易复发,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那么改进作风也应该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决心。不管是遏制饭桌宴席上的腐败,还是狠刹会所酒楼里的歪风;无论是革除办事要送礼的潜规则,还是拔除形式主义不作为的软钉子。唯有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才能让四风问题的土壤失去营养,才能树立正气,永葆我们队伍的纯洁性,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终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能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从改四风、守规定开始,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发,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我们从中看到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必须抓早抓小抓常,抓早防患未然,抓小防微杜渐,抓常防止反弹。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时刻铭记入党誓词。既然入党,我们就是党的一部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的行动助推着中国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沿着党规定的路径前进,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党领导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900字


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900字

百花苑社区 徐佩佩

8月份,我与社区的老党员们一起认真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观看,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专题片带观众进入众多第一现场,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了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被组织调查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大量这样的细节都在专题片中呈现给观众。

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加强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社区工作,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一个解决一个,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认真观看,我从中感受到了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了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作为社区监委会主任,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监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文明进步的基础。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始终将监督作为促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说明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启示我们:只有持之以恒的锻造好作风,才能形成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让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以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观《群众工作督导永远在路上》有感800字


观《群众工作督导永远在路上》有感800字

3月30日下午,全厅干部民警集中观看了《群众工作督导永远在路上》电教片,我部全体在家全体民警参加。该片讲述了2017年以来,自治区纪委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选派精兵强成立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组,在南疆率先开展群众工作督导,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社会稳定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片中督导组干部不畏艰险,昼夜奋战,扎实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的镜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干部民警。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懈努力,聚焦总目标、贯彻总目标、落实总目标,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作风。我们全体党员民警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甘于奉献,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竭尽全力、忘我工作,赤诚于心、奉献于行,自觉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全身心地投入到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投入到公安本职业务中,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自治区党委和厅党委的工作要求,只争朝夕、雷厉风行,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抓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好,坚决防止工作棚架、浮在面上,确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一心为民、服务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基层的困难。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保持同"亲戚"的密切联系,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亲戚"所想,切实为"亲戚"解难事,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几天,好多人一直在看CCTV综合频道《永远在路上》,该剧以纪实的手法,真人访谈和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了违法犯罪分子内心的独白及犯罪的全过程。该剧的主人公都是我们熟悉的身影,还有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领导干部。而今都身陷囹圄,孤独终老。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枉费了卿卿性命。自古以来,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想他们在牢中,如今作何感想了?而我们这些作"壁上观"曾经的同仁是不是要引以为戒了?

掩卷长思,常常夜不成寐。我们党从雪山草地一路走来,何其不易?曾经经历了那么多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而能坚贞不屈,不改初衷,而使江山变色,天下为"共".而今,为了一己之利,私欲膨胀,最终为人所不齿。落得如此之下场。时也?命也?非也。自始之终,他们都是从一些蝇头小利开始,最后导致私欲膨胀。最终划向罪恶的深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想,当初入党的时候,他们也是有坚强的信念的吧?为什么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在金钱和利益的面前败得体无完肤。这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所说的糖衣炮弹。是的,毛泽东以他洞察千年的慧眼,早已预见今天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他在解放初挥泪斩马谡,严惩张庆山、刘子善。而换来了共和国长达数十年的风清气正。想当初,前总理朱镕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惩腐败的决心和雷霆行动,换来今天的风清气正,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法不严则不治,令不行则不严。

但另一方面,从建国以来,或者说,古往今来,腐败分子为什么络绎不绝,赶不尽,也杀不决呢?当然,这里有人的私欲作祟,更有法制的漏洞。我们不但要打击腐败,更要加强法制建设。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法制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都是要把破碎的窗子及时的修补好。我辈更应该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才不会像这部片子的反面典型,在铁窗中度过余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法制国家的建设,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视之,戒之。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二):腐败,我们忍受不了

近几日,我们的身边是否出现了一股新的"追剧潮",单位领导和同事茶余饭后谈论的是否也是这部"潮剧",那么究竟是一部什么剧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如此着迷呢,如果你仔细打探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大家最近在"追"的是中纪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这部纪录片反映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李春城、吕锡文,蒋洁敏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人,我并没有把看这部纪录片当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而是和其他党员干部一样满怀期待的用心"追剧",看过后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当苏荣由一名"地方大员"变成"家庭权钱交易所所长"的时候,他的内心还有一丝为官的初心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被他变成了"为官一任,祸害一方",江西,一个国家的革命老区,被苏荣因一己之私,一家之私祸害成腐败的灾区;当周本顺住着两层16间的别墅,付给保姆和厨师百万年薪时,他是否想到了当前一批批年轻的大学生和创业者拿着微薄的工资,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辛苦打拼,廉洁从政、以上率下,对于这样的省委书记而言,简直就是笑话,这也难怪中央八项规定在河北形同虚设;当张建津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开怀畅饮时,他是否想到了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群众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到,规避中央八项规定,暗度陈仓搞吃喝,败坏的是党风,更败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的口碑;当王天普用公款宴请同学,一餐饭就花了4万多元的时候,他是否想到了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上学还需在悬崖边爬"天梯",这样的大吃大喝吃掉的是国家的根基,喝掉的是百姓对未来的信心。

也许这些"大老虎"们的腐败我们基层没有确切的感受,但是发生在我们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却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君不见我省淮北市烈山村书记刘大伟因"小官巨腐"而"上榜"纪录片,记者采访当地群众时,群众都说对这个腐败的"小官"恨之入骨,却举报无门,而当刘大伟被抓时,群众欢呼着燃放鞭炮来庆祝,这充分说明老百姓看到了中央"打虎"的决心,更希望地方能够延续中央精神在群众身边"拍蝇".

腐败,无论是发生在高阶层的领导干部之中,还是基层群众身边,我们都不能容忍,也忍受不了,反腐败工作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就像纪录片中说的一句话:"你不去解决问题,问题最终就会解决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之所以进行从严管党治党,坚持抓反腐败工作,对腐败分子零容忍,就是想用中央的决心和行动重拾老百姓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和支持。

反腐永远在路上,我相信我们基层纪检人会继续筑牢"反腐败"防线,守住最前沿的"防火墙".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三)

在说我的观后感前,我需要向组织坦言关于观看本片我犯的问题。

首先,在得到组织下发观看此片并认真写好观后感的通知后,我迟迟未看,以至观后感迟迟未交。为了孩子学习家中没有装有线电视和宽带。

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在没有认真观看后随意在网上下载一篇范文简单修改糊弄组织,信念让我不能这么做。

现在正是我年休假期间(为家事才休的假)今天我找了个有网的地方,从早上8:00到晚上8:00,在同看一遍完又反复调看重点部分后,我终于把这个系列片看完了。

里面的内容结结实实的给我们的全体党员干部敲了一记响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其实作为一名占不到经济在基层生产岗位上的普通党员,我既没有贪腐的可能,也目击不到贪腐的第一现场。只能从工作生活体会中逻辑推理一番,再说些自己的感言。既然这是写给组织看的,没有外人,我应当直言不讳的向组织坦言。如果在思路上有错误,还请组织及时给予矫型。毕竟我是基层党员,视角和知识量的限制我没法达到很高的高度,思路非常简单,些许谬误在所难免。不过我的心是永远属于党的,也是一心向着组织的。

第1集《人心向背》中提到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看到的场景,后又感慨提出的问题:将来会怎么样?

是啊,纵观历史中每朝每代开朝都是励精图治的,寿命长久的朝代中途还会出现中兴励志的好领导,力排众议大力反腐,给国家动手术,以此朝代的寿命得以绵延增长。但,没有一朝反复出现中兴之主,也没有哪朝可以将励精图治的志向和反腐持续下去的。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若这些贪官在监狱中看窗外云卷云舒,将来未可知……那又如何?

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使命也有所不同,所以每届领导人的工作重心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如何确保反腐进行下去?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能求证出正确性。所以请允许我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将来国家的某一届首席领导出了问题还能查吗?古时有答案,叫法不加于尊。

不过,世界上现行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类还有很长的摸索道路要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独创性的开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相信我们也一定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破解亘古难题,实现前无古人的功勋。这,我从不质疑。

第5集《把纪律挺在前面》中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鲁·魏德安说的:"只要人还有贪欲,而他们又有机会能够让自己更富有……只要人是这样的,腐败就不可能消除。"

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神,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人难逃脱的诱惑,我们的党员干部想轻松过关也似乎不可能。当我们把一个硕大的金库钥匙交给一个人,且要靠他自己自觉时,后果可想而知。

第8集《标本兼治》中武钢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的话:"当了一把手以后就没有制约了,没人管你了……"

多么霸气!

记得过去的电视广告中常出现摔证书的镜头:省优、部优、国家免检、信得过企业……

现在这样的广告都消失了,还敢免检吗?一个个不光彩的事实和刻骨铭心的教训告诉我们"自觉"真靠不住!

资本家的经典名言:当利润大于300%时就可以冒着杀头的危险。

我想追问一句:"如果还不杀头呢?"可惜那句话的原著早已不在人间,我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肯定不是一个好党员,也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他算是个好爸爸吗?

一夜梦中,我梦见一男子带着妻儿一家饿得奄奄一息。这时他得知只要他肯贪腐,他一家可以享受很长一段时间的极尽奢华,贵极人臣,子女还可以移民,彻底改变一家命运,只需自己坐牢。那人开心的去做了,且义无反顾……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交规。土豪跟普通百姓车相碰,如果是普通百姓的责任,虽然他拿的是贫民收入依然要负担土豪处罚力度。反过来是土豪的责任,虽然他拥有土豪的收入依然享受普通百姓的处罚待遇。在这样的处罚方式下土豪跟普通百姓比风险太小,违规的底线就模糊了,我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在交规上让我们看到的刚好相反……

贪那么多,如果仅仅是抓还不杀,坐的牢房待遇也优于百姓。对前赴后继望眼欲穿的后继者来说,这是个好消息,终于腾出了一个好"贪"铺……

第1集《人心向背》中采访的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贪官,没想到自己成了贪官。"表情里看出他似乎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稍微翻阅一下历史书籍,就不难发现自古贪官多如是。

历史中很多贪官污吏原本都曾书生意气且意气风发。胸怀报国的豪情壮志。但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一二十年后,当自己拥有了真正报国能力时早已成了冷于事故,江湖老道,圆滑交际的官油子。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已被自己定性为"幼稚"!

整剧中反应出的问题党员干部有两个规律,基本是贫寒出身,基本是党务工作者。得到权利后奢靡成风,与百姓拉开距离,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出身,甚至耻于残留的出身烙印。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属下,和入党时的誓词。刚成了官就立即跟百姓划清界限。这样口是心非的领导对党员干部的后续力量有多大影像不是我能总结出来的,但可以感觉一定会有。这不由的让我想到,贪腐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

如第4集《利剑出鞘》中所描述的,山西塌方式贪腐现象,一下打出那么多老虎,勾连结党、结党营私。不送钱的干部不提拔,也许他在想,你不送钱给我,不给我个小辫子抓我怎么放心用你?既然不愿意跟我上同一条船,我又怎么能带上你呢?当然这只是我假设的心理活动,真实心理动向我无从稽考。这些人用利益在中央领导和百姓之间编织了一张盘根错节的网互相留着辫子,大家都很"放心".把中央领导跟百姓隔开,让我们彼此不能直视。领导还面临换届,而这层网日积月累,愈发的树大根深且根深蒂固……我们是不是能绕开这张网?

第3集《踏石留印》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党建研究专家黄苇町面带笑容说出的一句话:"对很多人来说他最怕的是被曝光,我们的很多党员干部还是很要面子的……"笑声在整句话中不绝于耳。从做了有损党的行为知耻确实难能可贵,值得欣慰。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似乎又让我们笑不出来。好面子正是这些党员干部最终被被腐蚀的弱点。他们因为好面子才攀比,因为碍于面子才被关系拉拢,因为绝得面子过不去才身不由己误入歧途。如果不好面子,像包拯一样拉下脸来铁面无私,还会背离组织脱离出轨吗?腐蚀我们党员干部的行贿者正是利用了这一人性弱点,才屡试不爽的拖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下水。这正是令这么多党员干部病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6集《拍蝇惩贪》中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说道:"老百姓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干部的实际行为。如果基层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话,实际上动摇了党执政的基础。而且会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这种信任……强调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相当必要的。权力太大,过于集中,而他相应的领导责任太小……改变权责不对等,就是既要减少公共权力,压缩规范公共权力,还要明确权力对应的责任,一定要严格追究这个责任,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是啊群众们看见的是这些基础领导的行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就像一面镜子把党和国家的执政形象折射给百姓。问题出现了,他们是哈哈镜呢?

《拍蝇惩贪》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蝇级巨贪。一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就贪1.2亿,乡党委书记受贿达9000余万,村会计能挪用公款1.19亿。一个副处级水官就靠自己掌握的供水权贪腐成果令人咋舌,光家里搜出现金就达1.2亿,加之68套房产和37公斤黄金。

广西北海银海区征地办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伙同村镇干部、社会人员监守自盗、无中生有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

包括埇桥区小学领导和教体局由一个荒唐的举动开始,又拉出一连串的各级荒唐做法。

这些基层官员在百姓眼里为我党翻译了一个怎样的执政形象?

而这些蝇级正是竖在百姓面前的哈哈镜。他们勾结上面寻求庇护,欺压下面谋取私利。在百姓面前扭曲着国家的执政形象。为什么百姓看党和国家非要通过镜子折射?

我更关心那个"背叛"领导,得罪众多上级,坚持把事情报导出去的记者。他会得到打击报复吗?即便不会,在后续继任的领导眼里,这个人还敢用吗?这是个不听指挥的危险分子,当然面子上还是要赞扬的。他的前途……毕竟我也爱说不随大流话,我们似乎臭味相投又同命相连。

更有甚者,宁阳县民政局福利办原主任张士龙,把低保户每月600元儿童福利救助金的活命钱都克扣了。

受害的小静一家会怎么看我们这个执政党?同情她们母女俩的左邻右舍又如何看国家?

百姓渴了,中央体恤民情欲倒一杯水,可惜这水要通过中间一层厚厚的吸水海绵,如此上面一杯下面仅两滴。上面反复倒水,下面还是解不了渴,下面一直埋怨上面,你说这怪上面吗?记得一则纯净水广告"整整27层过滤……"还有一则卫生巾广告"全面吸收,防侧漏……"为什么非要经过这层海绵?

截流上面的恩泽,屏蔽下面的声音,这层绝缘层的质量决定着国家和百姓的命运。

若基层也像国家主席选举一样有任期。且群众打分决定是否有权留任。淮北烈山煤矿给个别人持续中饱私囊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权利好用,诱惑巨大,缺乏监督机制,这三剂猛药足以像班车一样准时准点持续接送很多人进牢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会永远在路上……

想靠开个会,让这样一些问题党员干部在上升风头正劲时自我检讨自毁长城,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除了说些敷衍了事的毛病,紧跟着拿绰绰有余的抵消材料敷上?你指望他自己说出自己真实重大问题,自废大好前程?这现实吗?不到走投无路,谁会自杀?还是要外力把他逼到走投无路的。

我总是认为反腐是消极的,就像灭火是消极的,防火才是可取的。能不着火比火烧起来再去灭要好。说到"打虎拍蝇",我根本没有打虎的经历,但说到拍蝇我们都颇有经验,你是把苍蝇放进屋里再拍,还是装上纱窗让苍蝇根本进不来?当你频频出手拍蝇时就应该检讨你之前防蝇下的功夫了。与其旷日持久反腐,不如用智慧和勇气打造一副无缝的制度天衣,才是令我们百无禁忌的上上策。方法是人想出来的,想不出来一定另有原因……

做好防护营造良好的环境让苍蝇老虎根本进不来,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如果苍蝇满屋跑,你想一口不被沾那不可能,如果老虎跑了进来,想不受伤也很难。

事实告诉我们只靠党员干部的自身免疫力,这似乎儿戏了点。

若空气是浑浊的,让人不呼吸去保护自己那是无济于事的。

无论你用多大的力气将一滴水往西抛出丢进一江东逝之水中,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往西流的,你埋怨那滴水或是责怪自己不够用力都于事无补……

有时我甚至在想,是我们害了这些领导干部们。把他们当成了不沾烟尘的圣贤。当我们把如此大且基本靠自觉的权利交给他们时,组织已经把他们送到了危险的境地。

若制度漏洞百出,指望自觉,无数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能面临失败。制度还有漏洞只有两种可能:

1.制定制度者没有用心;

2.制定制度者别有用心……

有些政策出台时感觉就有漏洞,但为什么留着,其间的高深奥义是我这个知识量匮乏的基层党员所不能参悟的。

其实好官就一种,佞官岂止贪腐?

皇帝的榜样再好又如何?大清三朝宰相曹振镛。知道皇帝喜欢清廉他就把朝服打补丁,结果满朝流行起打补丁装清廉的时尚。一个投其所好装清廉,实际工作不作为,巧言符合讨欢心的"巧官"死后还被追封了个"文正"实则把一蹶不振的晚清推上了寿终正寝的路……

话头接回蝇级巨贪。他们的上面要是没有睁只眼闭只眼不作为的巧官,怎么会猖狂至此?

不作为的行为同样危害党的执政形象。

实例1:

政府明文规定生活区中、楼栋内、电梯间、这些业主公摊面积内的广告收入归业主。可业主不集体出面,这钱就这么一天天赖着,进了物业的腰包。物业反复打脸我们的政府,我们出面维护自己的尊严了吗?

实例2:

基层党组织、党小组是党的最基本单位,他们担负着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把好关。

让我们扪心自问一句:我们认真完成这个任务了吗?我们真的把党的健康放在心上了吗?更有甚者会不会明明知道是带有病毒的血液还依然把他输送到党的体内了呢?这追责制度如果不建立,如果不够严厉,此处差之毫厘日后失之千里啊……

党小组会上发展党员,评优创先,会不会出现唯业绩或唯关系问题呢?个别党员不同意影响结果吗?一句话少数服从多数,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最终改变不了决定,还得罪发展党员的同事又得罪了领导。谁会做这么蠢的事?怪不得当事人,是制度的问题。

记得某年热议新闻。河南某城管支队个别干员久不上班,不参与集体行动。后来的热议话题直接是,对领导有意见可以成为不上班的理由吗?舆论几乎一边倒。后来再传出。城管领导组织集体受贿、分赃,个别人不愿参与,结果被排挤,不安排出勤,评先创优没有份(评先创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句话"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意见可以保留嘛。"这样服从的意见有多少,这样又保留了多少"少数"意见,我不得而知。

其实想出一个可以避开这个缺陷的方法,不是难事。难得是,想出方法的递不上去,递上去的没想出亦或是没心思想?关键是上下的声音如何直达,而不需要透过那张网,那层海绵,那个绝缘层,那面哈哈镜……

近期的社会热门话题中很多是被网络曝光得到重视的。如果监督部门还没有网络有效,国家又何必花人财物力去组建他们?

在曝光中"有关部门"和"临时工"反复出现,却源源不绝,已是公害为何不能根除?当我们发现人手不够时,正说明我们把权利抓得太紧……

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兴起的这场反腐斗争,可谓轰轰烈烈震惊世界。如此宏大的战争如果只派出将军和高级军官参战就太浪费资源了。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党,我们拥有令人敬畏的8800万党员。而这些党员不是摆设,不是组建统一步调唱东方红的合唱团,就像我没有跟着统一步调写这份心得体会。我们也不是只会按月缴党费,插不上手帮不上忙的闲人。我们是党的执政基础,我们是党在群众中的触须,我们也想为党为国效力。

我们也许无法目击贪腐第一现场,但佞官形形色色。在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有录音的当下,只要一个上传的App.我们可以为党将不作为和胡作非为逼的无以遁形。政策出台了不监督执行?我们可以监督反馈。敢不遵守公共秩序肆意违规?我们可以监督反馈。不光是党员干部中的问题,社会中的一切不轨都将无处藏身。整个社会风气都好了,还能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力量将令罪恶瑟瑟发抖,我们的力量将让世界汗颜。把我们这些基础党员都互动起来吧,让我们把党中央沉稳有力的心跳直接传达到百姓那里;把我们都发动起来吧,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喜欢《观《永远在路上》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