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穹顶之下观后感。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穹顶之下观后感(二)

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炒作能力打10分,科普能力打7-8分。(个人评分)

北京今天恰好又有雾霾了,刚查了一下p2.5:271,重度污染。刚好符合柴静说的情况。

但是我很淡定,该干啥干啥,因为以前看过一个文献,环境因素对个人健康影响很小,大概5%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肥胖、缺乏锻炼对健康生育的影响更大。

除此之外,我很淡定的原因是我占了雾霾很大的便宜。中国是分税制,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制度,使得北京人占了很大便宜。这其实挺不厚道的,好比一群人凑了一堆钱开公司,管钱的人把钱拿回家花了。北京的发展迅速,为啥河北污染严重?实际上河北那是给北京配套的。为了给北京生产廉价的钢铁、水泥、电力、石化。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盯住空气污染。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则留在当地。

这就好比有一年北京发大水,淹死78个人,但是大家把目光都聚集在淹死的中产车主上,从排水设计到怎么破开车窗研究了一星期。而剩下的77个人要么是外来务工的,要么是农民,转发者寥寥无几,关键是没有代入感。

北京没有河北那么严重的污染。要感谢河北,把污染留在河北省内,让我享受了一个低生活成本污染又低的生活(预计要被喷?)。

前面大半段还不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都是别人科普过很多次的知识了。比较有新意的是她把这些知识用动画拟人的方式动画化了,让人有了直观的印象。另外一个就是央视和她利用自己过去的知名度,集中的报道,看评论不少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知识。

比较差的地方在于,里面洋溢着一丝小清新气息:

1级致癌物的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比如雾霾和吸烟,都是肺癌的1级致癌物,这只是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戴口罩防pm2.5更有好处。

比如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但是又要求小政府。说煤炭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小煤窑,给石化企业开的药方是放私有化进入。中间还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的蓝天碧水,但是那时候人的预期寿命远不如现在,却没提及。

引用了习近平的一段话让apec蓝永驻,明朝就有雾霾的记录了,即使去掉全部的工业也依然有雾霾,政治口号看看就行了别认真。最后看了一下我们能做什么,是最让我失望的地方。

道德宣传,经济调节,行政命令这些选项里面。柴静果断选择道德宣传,实际上这是最圣母这也是最无力的。如果继续从道德角度宣传,最后可能和潘石屹结果一样,开着5.0排量的车拍摄雾霾,微博上热闹一阵也就过去了。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人真的会和河北人同呼吸共命运么?怎么可能,与其喊口号,不如给河北人民一点补偿吧,将来要干什么再说,现在已经欠河北省太多了。建议征收环境税以补偿河北人民的付出。

实际上整个纪录片,都绕开了"雾霾与生活成本降低"这个话题。

凸出的2个亮点是用动画可视化的方式科普,用自身的影响力推广了这个科普。雾霾须治理,但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熬夜)和身为高龄产妇有关。另外,她的女儿出生在美国,是不是与产地有关?这也需要调查。冷静、不煽情,让事实说话是调查记者必备的品格。

柴静女儿在美国出生,在美国做的手术,她什么时候享受了中国的雾霾。2013年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但2014年的整个北京冬天,只有几次雾霾,整个北京环境改善了不少!反观她自己,开着4.0大排量的霸道越野车,一边高喊反对建pX核电站不让国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一边回家骂雾霾,也真是精神分裂连!

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也在积极努力,很多中国企业基层为了治理环境也在牺牲!为何我们看不到进步的,非要抹黑政府有意义吗?!

我们看一条有意思的信息链条吧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被美和欧盟以反倾销打到不死不活。随后几年,px和核电的工程被屡屡以污染辐射的谣言所迫下马。与此同时,美国大使馆公布了中国pM2.5.随后日韩以本国污染来自中国为由在国际上提出高额索赔。额度之高可以吃尽中国改开30年红利。然后柴去美国待产生孩子,并做了这个专题片,而且获得大量的美机构的帮助甚至包括NASA.

好吧我是阴谋论。但愿我的阴谋论能给我的祖国和政府一点小小的警示:别上国内外反华势力的当,走自己的路,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势不可挡!

穹顶之下观后感(三)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穹顶之下》观后感(四)

今天下午我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有朋友说我现在看太晚啦!意思是说环境保护概念股今天暴涨,不,不晚!我看这专题和股票无关。环境保护概念股先知先觉资金在3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抓住大底买进了,好多上涨近十倍。绝大多数粉丝都知道现在价位的环保股不是我的菜。反而,环保股的对立面那些高污染行业是我现在的持仓,比如煤炭、造纸,石油,有色,钢铁,电力等。投资是很内敛很个性的活,你追高也好你抄底也好;你搞技术分析也好你研究基本面也好;你听消息也好你搞量化也好;你什么都搞也好~~~只要你的方式能长期在这个市场盈利你就坚持下去,别管什么是投资还是投机?那些都是伪命题。我无数次说过:投资里赚钱和亏钱才是真实的,其它都是浮云。"记住!一定要长期的时间来验证你的投资方式,别几百年搞到一个涨停板就来跟我说,我鄙视你然后再拖你出去。哥我以前每年十几个涨停板,去年开始已经不止了,但我并不需要涨停板,我要的是总净值的上涨幅度。每一次买股票从来不是冲着可能出现的涨停板去的,但却很多时候我就遇到涨停板,而且从头吃到尾。就好像我从来屏蔽消息面,但很多次我买了股票不久就出现利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秘密。OK!这篇不是写股票分析的,到此为止。我们还是回到柴静的《穹顶之下》~~~

这专题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震撼。我倒没有,因为环保和我的关系很奇怪,我天生就对环境有很大的爱心,我非常的热爱大自然。青山绿水,一草一木都能给我带来很轻松很安定的感觉。一直觉得这地球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我们只是一个暂时的使用者。我很小很小开始懂事时我就从来不浪费东西(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可以作证),并且对别人的浪费行为很憎恨,尽管是浪费他自己的东西。浪费是可耻的!

专题里面的一组组的数据大家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触目惊心,无可救药,千疮百孔,腐败,麻木,堕落,无奈,无助,认命~~~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究竟有多严重呢?这些数据给我们量化了出来,不再让我们只停留在想象,确实也超出我的想象。我觉得大家不要只停留在看,不要震撼、讶异之后就忘了。我们要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我们能做好自己,你做好自己了你就改变了一点点现实。

来说说我自己,不是要人家都学我,只是一些榜样一些参考。下面这张图左边是三张电费单,每张一个月,各42元43元46元,也就是说我每个月的电费不到50块;右边这张图是我最近三个月的水费单7元,9元,10元,每个月多数时候水费不到10元,这里面还包含1.5元的垃圾费。这可是352平米的居所,这可是我的工作在家里也就是说我长时间在家里消费的数据,惊讶吧?专题里面建议人们5公里之内尽量不开车坐公交,我太多时候5公里以内是走路。在广州生活工作时更经常。当然,如果我说我只是为社会节约能源可能大家要拍砖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要锻炼,另外我觉得散步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同时被动节约了能源。现在在澄海在农村,我也是经常走路,人家都觉得怪怪的。一个无比正常的朴素行为多数人都觉得很奇怪是不是社会的悲哀?几年前人家看电视云南干旱,发出很大的感慨,甚至流下了泪水,然后我观察这些人没有几天还是依然习惯性的浪费着水资源。请问?你那泪水怎么解读?人的劣根性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人很奴性于自己的习惯,即便是错误的习惯,人不喜欢改变,改变的不确定性总给他们带来不安全感~~~

有些人总是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有些人总是不断的保护着大自然;有些人觉得来到这世上是来消费的,有些人觉得来到这世上是来付出的。一种力量的存在同时也就存在了力量的对立面,制衡。

这是一篇说教的文吗?可能是吧!文于有缘人,看得懂得人会看懂。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穹顶之下》观后感2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代丝雨 五.三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我看完这个片子最想说的是:和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同时,也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尾气,带来污染环境。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一)

近日,一部由前央视记者柴静自掏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引起了剧烈反响,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

一部环保记录片居然能引来如此大的争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就在网上认真地看了一遍,并且把网友们赞美与批评的意见都大致地浏览了一下。对此,我觉得对此部记录片有了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那就是:对于帮助国人认识雾霾的成因与危害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科普片。但对于如何治理,柴静开出的对能源产业市场化的药方却绝对是极其片面和肤浅的!

一、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苍穹之下》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记录片开篇就点面结合,以自己得肿瘤孩子的遭遇实写,再以中国大地虚描。一片恐怖而又肆虐整个中国的雾霾就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据柴静介绍,2013年初她怀孕之后,未出生的孩子就被检查出患有肿瘤。这让她对空气污染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使她不能回避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个调查。为了一探究竟,柴静实地探访了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她还查阅文献,拜访各方面专家,并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通过这不纪录片,柴静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就是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环保和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大家都希望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显然,面对无视环境保护,面对违法排污,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作壁上观。对于环境污染,不存在整体解决方案,为了自己与孩子的健康,我们只有挺身去制止,我们只有及时去举报,才能维护我们的共同权益,才能永远拥有"ApEC蓝".

应该说,作为一名知名记者,柴静知道如何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切入和适度的煽情,激发了每一个观看者内心的共鸣和对雾霾污染治理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这部记录片是成功的。

二、市场化绝不是治理雾霾的良方"

雾霾--人民公敌,怎么声讨都不错。

怎么办?柴静给出的药方是市场化!呵呵,怎么会这样南辕北辙?

片子对雾霾成因的分析,煤燃烧和汽车!定位也应该是准确的。但在定位煤为什么这样肆虐燃烧和汽车暴发性排放时,柴静却从多角度将矛盾引向两桶油。发改委、环保部,人大、标准委员会等等都对中石油石化无可赖活,这样多的部门都是无辜的,只有两桶油可以为所欲为。这同几年来媒体舆论导向何其一致?

记录片最后通过英美历史导出了降低煤开启油汽化时代才能减排,应该说方法也是不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柴静通过专家数据证明中国有大量的油气没有探明,而探明的也由于两油的垄断而无法开采,她说美国有几千家油气公司,上百家燃气管道公司,而中国基本只有一家,那就是中石油。这个结论出现在严肃的纪录片里,未免太过肤浅。

整个记录片子逻辑出来了,就是整个中国出现严重致人肿瘤的雾霾,就是两油的垄断,不仅垄断标准,而且垄断开采,导致排放标准低,导致清洁能源油气不能大量使用。要解决雾霾,就必须全面开放市场,引入外国企业竞争。柴静所谓自费百万的记录片终于说明了她的用意!

"只有把能源交给市场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开放这个市场的话,我们天然气的产量(每年)可能翻一番,我们的探明储量(每年)可以翻一番。"

柴静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声情泪下宣传了半天,最后落脚点原来是"市场化万能".可惜柴静的煽情代替不了严酷的现实:

问题一:中国大规模空气污染是无序的市场化造成的还是两油垄断造成的?市场化解决了毒大米、毒奶粉、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大规模泛滥的问题吗?这些可都是市场化之才后出现的。为什么?

问题二:中国真的只探明了22%的气38%油吗?都不知道在哪儿,你们凭什么说还有78%的气62%的油就存在?一个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怎么会跟"市场化"扯到一起?怎么一开放市场,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每年)可以翻一番"?难道天然气储量是活的,会打游击?会势利眼?会哪里市场化就往哪里跑?中国历来是个贫油国,目前进口原油占实际需求量的64%,难道垄断企业会放弃低成本的国内油气不开采而非要高价从国际市场购买?(真要是这样,那才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呢)。

问题三:美国有几千家公司,中国去美国开几家可不可以?之前曾有多家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能源企业,结果无一例外被美国ZF封杀。所谓美国有几千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是蓄意误导。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就那么几个,其他都是大财团下面的小分店,完全被垄断财团控制。就象媒体一样:美国报刊杂志电台无数,但全部掌握在几个传媒大王手里。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全部是由少数大财团垄断的。避开这些大财团,把其底下的小店铺数量拿来跟中国的"两桶油"对比是把不同量级的东西搅到一起,存心误导。

对柴片提到的治理雾霾,保护环境,我想所有中国人都会支持,但柴静赴美生子,按美国的法律,这个孩子就有了美国国籍,那柴静这个"美国人的妈妈"专程回中国来自费一百万拍这样一部关于中国环境的记录片,并称是为了那个美国孩子的未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这是其一。

其二,柴静将女儿的肿瘤归罪于雾霾,就有点蛮不讲理了据称柴静是一个生活习惯不良的老烟民,柴的女儿生下来就不幸患有癌症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多因一果,雾霾是有可能导致癌症,但肯定得癌症就牵强了!癌症大部分都是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全怪雾霾的话,雾霾也会很委屈很受伤的!

其三,柴片提出两筒油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不但证据不足,而且认为采油市场化才是解决雾霾的根本手段,这更是胡说八道了。谁都知道造成中国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正是过度市场化,过度市场化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纪录片将矛头引向中石油、中石化,固然迎合了一般民众的心理,但就事论事的说,如果真的按照纪录片的潜台词,彻底放开油气生产行业,那绝对是中国环境不可承受之重。证据根本不用再找,纪录片大力批判的煤炭和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山西的煤炭行业过去全面放开,民资引入可谓彻底,结果呢?矿难几乎成了中国ZF的耻辱 ,在安全掩盖下的环境问题更加触目惊心。最近几年,煤炭行业全面整顿,国企收购小煤矿,才有所好转。有哪个煤炭企业的环保做的比神华这样的央企好?钢铁放开了,结果怎样?遍地钢厂,产品基本都是劣质钢,同时产生大量烟尘。纪录片中的环保官员也承认,河北的钢铁产业已经大到了关闭不了的地步,那些关闭不了又污染严重的钢企都是民营企业,谁都可以去做个调查,对比一下宝钢这样的央企做的如何?

柴静小姐的声情并茂也为推销--推销"把能源交给市场才能解决问题".但私有化不是万能的,万能的也不是私有化。出一篇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可以提醒ZF尽快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把雾霾归咎于没有私有化,就大错特错了。

雾霾,是大自然对人类贪婪索取的警示,绝不是柴静所称的引进外企加速索取!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二)

昨天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多,刚看后还觉得这个人真有勇气,很敏锐,能够击中时弊。但是后来想想里面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总的来说就是她也许讲了99%的真话,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却讲了100%的假话。如下: 她讲了中国的油品等级为什么那么的低,原因是中国只有3家石油公司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自己指定的标准过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同时,她又说美国却有上千家。暗示和引导人们以为,只要打破垄断,全面开放就万事大吉了,石油问题就解决了,排放就更清洁了,雾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实果真如此么?

地球人谁不知道,美国早就在石油行业完成了自由竞争阶段,早就形成了以洛克菲勒为首的寡头垄断时代!所谓的美国有上千家,其他的那么多公司占有市场份额有多少?这个她在罗列了一大笔数据后却选择性掩盖起来。让人感觉证据不充分。要是按照她的逻辑,中国也有不止几十上百家,去各个大油田的附近看看,也有很多私营的炼油厂啊。那么倒回来讲,既然美国的可以垄断,为什么中国的不可以垄断,难道就是因为美国是垄断在私人手里,而中国的垄断在政府或国家手里就不行了?

话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全面放开石油行业,交给市场竞争然后形成私人寡头。问当今世界,有哪个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有这个实力搞得赢西方的大财团大寡头?如果真的全面放开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资本家垄断。也许放开初期老百姓会有点甜头,但是长远来看,一旦西方大资本垄断了中国的能源市场,那才是苦日子的开始。 如果真的像她说的一样放开油气开采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看看前几年放开的煤炭行业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板更关心环保呢还是国有企业更加负责任?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可是她为什么要误导民众呢?而且有选择在两会前的敏感时期搞出这个题目?估计背后是有推手的,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编99%的真话和1%的绝对谎言的,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被所有媒体发布,形成轰动效应。 固然,国有企业是有问题,而且很大,但是解决的手段绝不是所谓全面放开,那样的结果就是全面被国际大资本给控制,给吃掉。没有了能源命脉,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就丢了。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国企真正地为人民所监督,完善其管理职能,真正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将其摧毁。现在中国28个关键行业,据说有23个都被外资完全控制了,要是将来再全面放开铁路、军工、电信、石油等等命脉,将所有命脉行业私有化,那我们的立国基础还在哪里?我们还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么 ?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核心的政治问题,立国的基础动摇了,性质改变了GCD离最后的倒台恐怕也就不远了。到那时就是胡汉三又回来了。

所以,想来想去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国企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加强国企在整个经济成分里的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让这些国企真正地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让他们的的权力得到监督和制衡的问题。国企不是哪个官僚的,不是哪个利益集团的,它应当是真正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并且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只有做到了这点,整个国家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人民才能真正的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三)

2月28日,一部名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出现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其播放量及下载量早已破亿。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柴静,以"私人恩怨"介入公众话题。

3月1日,刚刚上任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与媒体见面,这是刚刚上任48小时的环保部部长的首次对外活动,他表示,已经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并对讲述了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

此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在《苍穹之下》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来看我们天空的中的雾霾。运用大量的数据、事件及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看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性、无奈性……无论出发点如何,柴静的举动值得点赞。

在记者见面会上,陈吉宁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该书由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在1962年出版,唤起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一切,提出了"向大自然宣战"、"发展压倒一切"等口号,在那个时候,几乎没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而环境保护被经济发展有意识的忘记掉。如今,环境污染却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环境保护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我国早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在1989年12月就已颁布。但环境保护年年提,环境污染仍存在。"我现在不敢笑,怕别人看到我没有牙齿"在面对柴静的提问,环保部一位官员如此说道,道出了无奈,也道出了环保执法的尴尬。

《苍穹之下》道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现实,也道出了环境保护的无奈。有法难执行,正如某些媒体报道中国法律就像TXT文本文件一样,只能打开浏览,却无法像EXE可执行文件一样,可以在实践中运行。

执法为何"过松过软"?其还是执法手段单一,主要是靠现场检查、责令停产、进行罚款,没有强制执法权,不能直接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也不能扣押、查封排污设备;甚至开出的罚单,也因为环保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法权,还得申请法院等机构执行。另一方面,过去很多地方唯GDp论,重发展清环保,甚至放纵污染。这又进一步使得环保部门成为"弱势衙门".

党的十八会议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体系之中,并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举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它赋予了环保部门多件执法利器。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设备的权力,环保执法有了质的飞跃,让环保执法"长了牙齿".

古人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如今,我中国环保执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现在就需要中国的环保执法者就要顶上去,守住环境的阵地、法律的底线,不能重复之前的"过松过软" 只有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让生产经营者敬畏自己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敬畏各项环境保护法规的权威与尊严,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2015年新春伊始,随着柴静的《穹顶之下》风靡整个互联网、朋友圈,引起前所未有的全民关注,其实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穹顶用大量的篇幅扒开了中国雾霾的真面目,也提到了发达国家在治理雾霾时用过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美国,不得不说,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上,美国做得明显优于其他国家,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教学质量,美国环境类专业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很多国内环境专业的学生都选择去美国进修。

在北京,5月入夏早,臭氧多,雾霾重。当天气又雾蒙蒙了,大街上会看到很多蒙面大侠出没,霾,又来了,自从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对霾的认识更多,这种天气,出门还是不出门成了他们最纠结的问题。老人,小孩,或者自由职业者可以选择宅在家,关门关窗开净化器,等雾霾散了再出去;可是上学族,上班族就没那么幸运了,雾霾再大,也不能不上班、上学啊,为了防护雾霾,佩戴口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了。大家不要觉得戴口罩麻烦,看着很奇怪。你戴两天口罩出去,回来就会发现滤芯全黑了。为了健康,口罩一定要戴起来!

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这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甚至是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不管不顾。柴静的《穹顶之下》被人们广泛传播,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环境的恶劣,在我们对大自然不断的索取与破坏下现在它也开始回报我们了,面对这样的现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政府部门更要加大力度整治环境,不要只为了发展经济而断送了子孙后代的活路。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开学第一天,我坐在乡村学校简陋的宿舍兼办公室里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耗费掉一节半课。之后,又整整发了半节课的呆。一一打住!你一定要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教师,上班期间不好好备课改作业写教学反思,上网发呆还堂而皇之地召告天下!

好吧,我先承认,我不是个好老师,但我一直努力做个好老师,只是教育天空里的"pM2.5"让我这等草根老师眼前一片迷雾,不知自己该向何方前行。

暂撇开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称职与否前行方向如何不说吧,说说我看完《穹顶之下》后发呆的内容。

对柴静的勇气魄力社会责任感的钦佩我就先不说了,对雾霾的骤然间发生的巨多认识先也不说了,估计这几天说的人多,说的人比我专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柴静、或张静李静王静,来帮我们拔开教育的雾霾,让我们老师更让我们的孩子一一特别是农村的师生们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看见蓝的天白的云?

我很自私。我的感慨更多源于我自己的孩子,他今年上初二,随我在这个不算偏远的农村学校,离小城不过十五公里。今天开学第一天,第一天我就得知我的同事把他同样读初二的孩子转到城区上学了。这个消息让我自责不已:这件事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早想过,为了孩子前程,肯定不能让他待在这里的!可我又左右为难,没能把转学的事办成。现在,我只有自责,外加茫然。

是的,农村学校已经没有教育了。如果就我看到的我的周围的事实来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我们以及与我们相似的农村学校的办学隐性宗旨就是:安全!不出安全问题一切OK!以至于,学校设备落后,教师流失,在职的绝大部分老师"升级"成了大学老师:上几节课走人的、甚至一周上两三天班完事的;作业没人改,甚至有些老师上课只上二十分钟,还有二十五分钟学生升级为"大学生"一一自习…… ……

凡此种种,让人心寒,无论作为一个家长,还是作为一名教师。

可是,这样的事实并未遮遮掩掩,老百姓知道,教师最清楚,家长也明白,甚至私下里我听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聊天,他们对此也是一清二楚的。但,即便有人质疑,却没有人寻根问底。

农村教育一片乌烟瘴气,而放眼整个教育界,最大的城市也好不到哪儿去。中小学一方面说教改,一方面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生训成"做题机器";大学教育盲目扩招、盲目升级,只有大楼没有大师,只有毕业没有就业;学生要么读书把自己读"废"了——没知识也没德行,要么读书把自己读"残"了——有知识没素养没能力;教师待遇低门槛低,要么谁都拿本教材都能在课堂上站一节课连"匠"也算不上,要么"追名"——上托下欺努力"领导"一方,或是"组团"一级一级赛课赢一堆证书当"名师",到么"逐利"——顶着骂名办各种辅导班努力"自力更生"过上让人看得起的日子……

种种怪象,大家竟都视若无睹!我是一名草根语文老师,最近恰巧读了《民国风度》《民国语文》,对比之下,悲哀无比。我不敢说我有忧国忧民的悲哀,我至少,为我的孩子生不逢时而悲哀:他现在没能逢着那样优秀的教育,将来也极少有机会逢着优秀的大师,优秀的大学……

千千万万个学子,千千万万个家长,千千万万个媒体记者……那些千千万万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中,为什么没有站出来一个柴静,或是张静王静李静,来追问教育的蓝天白云在哪里:教育的pM2.5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怎么办?

没有人质问。

于是乎,年年照旧"教育形式一片大好",年年农村学校都在"改善"、教育都在"均衡发展",年年名师倍出"教改"新名词雨后春笋般变着花样地涌出,年年大学都在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式"更乐观"……

好吧,算我杞人忧天,算我无事生非。——我只是一个草根老师,一个在教育快消亡的乡村学校里挣扎的草根老师。

所以,我看《穹顶之下》时,心里有泪。所以,我如此深挚地喜欢上了柴静。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二):万众一心 捍卫环境文明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道德文明促使环境文明,只有环境好了每个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享受阳光雨露,才有好心情。自己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大家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雾霾这个可怕的苍穹,还中华大地一个美丽清新。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三)

昨晚,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整整103分钟,中间有3次,我落泪了。一直都非常喜欢柴静,这次,我为她的真诚与勇气点赞。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敢于站出来说出真相的人了,而这次之所以它触动到了我的心灵,不是因为站在上面讲着这些真相的是一名记者,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中国公民,也是一位母亲。

也恰恰是昨晚,我听到一个即将去美国留学的高中生,说着自己未来的打算,他喜欢的是历史和政治,偏偏准备学法律,因为法律在美国很吃香,他说他以后要留在美国,因为中国的政策、环境等等都不好,他还计划着买房,以后要能进入美国的大的公司,收到offer,还说着拿到美国绿卡最快的方式就是与一美国人结婚……我听着他所说的话,我不禁感慨道,天啊!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种价值观、这种思想吗?我们那时候想的也顶多就是要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其他这些从来就没想过。这么些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例子,这似乎跟柴静的《穹顶之下》毫无关系,可是就是在《穹顶之下》的背后,我似乎看到了比环境更严峻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穹顶之下》中有几个部长、领导、老总、普通工人,每个人都很无奈,每个人都推卸着责任,他们仿佛都在说着"我混口饭吃我容易吗?",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反而变成了经济的发展,说俗点,都是钱惹的祸。追求经济的发展本没有错,我们中国落后了那么多年,穷怕了,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是什么,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的是什么去灌溉,靠的是教育。

那位高中生,最美好的年华,想的东西却是如此现实与世俗,小小年纪我已经在他身上看到了急功近利,这让我觉得可怕。我想在他的身边,他的班级,乃至他的学校,甚至是更多的中国学校,出来的都是一个个急功近利的孩子,而这些孩子背后,有着一群同样急功近利的家长与老师,而家长与老师为什么又那么世俗与功利呢?放眼望去,其实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浮躁、世俗不堪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只谈利益,不谈内心的感受,似乎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减肥的人看到别人减肥成功了立马去问别人是怎么减肥成功的,如果别人说是靠每天坚持运动,立马就没劲了,为什么?因为寻求答案的人多么希望对方告诉他一个不靠运动也能快速减肥的方法。踏实、勤奋、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这些老祖先传下来的真理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了。我们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好,经济是快速发展了,科技也是发展越来越迅猛,可是,这些并没让我觉得人类有多么伟大,反而让我觉得人类有多么愚蠢,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让我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敬畏,我们可以不相信上帝、神灵的存在,但是我们不可以不敬畏自然,头上的天空,脚下的大地,呼吸着的空气,这些孕育着地球上所有的一切万物。各种杀人事件、拐卖儿童、滥杀动物等社会实事,都反映出了人们对生命的不敬畏,难以想象,当我们对生命都不心存敬畏了,这是多么可怕又悲哀啊!有因必有果,今天为了经济高速的发展而忽略的一切,未来都会偿还。

只重视经济、不重视教育,这是愚蠢的。智慧的人,目光总是会放的长远,并且他一定不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而且他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看到本质,便抓住了问题的根源。《穹顶之下》一播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网络上对于柴静也是各种声音响起,柴静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喜欢的人自然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当然也有很多。可是社会上总有那么些人就是喜欢评价别人,随便看了几条评论,有说的非常难听的,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你可以不喜欢,但是最起码要学会尊重,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可现在很多人却没有。这背后,当然就是教育的问题,我们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功利,这种教育价值观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未来。而我慢慢发现,真正的伟大与智慧,起源于一颗纯真、向善的心,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大部分人民都是功利的,连基本的尊重、正直、敬畏、踏实、勤奋都没有,那么,我们怎么不为它担忧呢?眼前的繁荣有何之用,我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再不改变,一切都将变得越来越恶劣……

——艾沫漓

2015.03.02

《穹顶之下》观后感2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2015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静在网上公开了这段视频,我认认真真观看了一遍,这段视频是关于雾霾正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痛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了,如果再迟疑,那么中国死于肺癌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村子100多户人家,仅2013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于肺癌夺去生命的。我总是无可奈何的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就像鱼儿生活在污水里一样,苟延残喘。
柴静103多分钟的演讲,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她采访时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弄明白雾霾产生的原因,她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采访过很多管理者。柴静为了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只身来到伦敦,找出伦敦当年的资料,我们才得以看到伦敦当年的情景,交警手拿电筒在路上指挥交通,可想当年的雾霾多么严重。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这两天,前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因为推出雾霾空气污染深度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后称《穹顶之下》)而成为焦点人物,虽不乏争议贬损的声音,但对她的赞誉刷红了各大网站网页。

在完整观看这个时长103分钟的专题片《穹顶之下》之后,我深为该片表现的诚意、理性、担当所感动,应当说,它的确向我这个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观众,普及性地解答了这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毫无疑问,《穹顶之下》在今年两会之前推出,也势必成为两会焦点话题,它对于我国治理雾霾决心和决策的推动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作为《穹顶之下》的一位观众,我认为,柴静的意义是远不限于促进雾霾治理的。柴静的意义,应当从公民精神建设的层面来理解。

【中国社会的良知】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专题片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费约100万元,并动用自己资深媒体人的社会资源,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中国媒体的勇气】观看《穹顶之下》,柴静作为媒体人的追究意识和批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她始终表现了新闻监督的问责立场。她追根溯源,对无论来自企业、还是官方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责任的推诿,是不留情面的质询和展示。对于非环境专业人员,柴静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既有专业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她令人敬佩的勇气表现在,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课题,而且她成功地完成了。由此,我看到中国媒体的勇气。

【中国公民的理性】今天的中国社会,面临公共问题,情绪表达多于理性追求,借此国情,便有某些社会良知不仅得意于自我无知无畏、以讹传讹,更以危言耸听、谣言惑众作为代言公众的常态。《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不仅竭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向国内外专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险充当实验对象。《穹顶之下》是求理、讲理,以理服人的。这个专题片的力量,是牢牢的建立在对真相的渴求、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真理的敬畏之上的。《穹顶之下》表达的是一个普通公民对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的诉求,但这个诉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它基于深刻的公民理性。

【中国母亲的希望】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国人绝望的名词,它不仅现实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而且威胁着将出生的孩子。在雾霾穹顶下,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因此,逃往大洋彼岸或者放弃生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梦想或选择。但是,通过《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爱心和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切实认知雾霾危害,放弃我们的食欲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就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活在干净的蓝天下。中国母亲的希望,是唤醒社会的公益精神,是激发从我做起的对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爱惜和维护这就是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怎么写


我们将观赏一部影片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在看完作品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会在生活不是永远相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怎么写”,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见度低不知道是雾还是霾的原因,肺炎的高发也不知道是体质还是空气的问题,首都春天的黄沙四起更不知道是天灾还是人为……总之,工厂的污水还在无休止的流进河道,烟囱的白烟还在没完没了的排入大气,GDP的增长也在靠煤燃量的第一而带动…没有高度制约必然没有好的环境,穹顶之下观后感。

大家知道前段时间热播的《穹顶之下》在短短的几天就被封杀,既然能够引起舆论问题,那么政府为什么深入调查,了解背后的真相,向公民解释怎样燃煤才科学,什么样的汽油才合格,怎样地汽车才算符合标准……让公民切实行驶自己的知情权,知道柴静是否在夸夸其谈,让人们知道政府的可信度还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政府的做法却是不解决问题而无情的将其封杀,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然而政府的封杀又有什么意义呢?倘若环境问题存在,即使看不到那些视频又能怎么样,我们看到的必然是更可怕的灾难;倘若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即使有这些冠冕堂皇的数据和视频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政府应该严格调查监控,而并非封杀。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氛围需要政府制度的制约。

对于柴静的这段记录视频形成了赞成与反对的两种势力,倘若你细心观察,你自会发现虽然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有一个核心的共通点就是都认为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那么既然如此,一个个都绞尽脑汁想着怎样击倒对方,一个说对方被柴静洗脑了,一个说政府不懂民意。那么请问你们费尽心思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会有环境改善的可能性吗?没有,那绞尽脑汁还不如去想想怎样改善环境。更有甚者看到这段视频都大肆说自己从明天开始每天戴口罩,那么请问你罩得住你的嘴,罩得了你的食物吗?罩得住环境吗?倘若中国人都各顾各,都如此自私,那这个民族早都灭亡了。所以,即使有再好的环境保护心,如若认知有问题,一切保护都是空谈。

记得在该视频片段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柴静姐姐问环保主管领导这刺鼻的是什么气味,这位领导笑着说我没有你那嗅觉,观后感《穹顶之下观后感》。

试问如果每个人都将问题归咎于条件,都用嗅觉谈问题,那么还会有什么可能走向成功呢?作为政府领导人员不知道为成功找方法,却只懂得为失败找借口,这样,政府的宗旨还会不变吗?也有这样一个镜头:当环保部门查加油站时,惊人的是加油站老板说你是环保局,你无权扣留我的执照。我好奇的是你的加油站已经破坏到环境,为什么环保局就无权呢?我真不知道有口无牙的环保部门会有多么尴尬。既然无权,这样的部门存在不知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政府官员和政府部门管理结构是决定环境优良的主导因素。一位曾经当选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央视十佳主持人的美女记者,一位思想锐利、口齿伶俐的女子既然都能放弃自己如此优越的工作走此道路,足以说明问题了,若依旧如此,“霾也许就不仅仅是她的个人恩怨”了。

醒醒吧,亲爱的人们,别让这空气的雾霾里飘散着的全是利益的铜臭味。请还我们碧水蓝天好吗?

《穹顶之下》观后感1500字


最近柴静概念在网络迅速火爆起来,在网络和股市几乎无人不知,在这个视频发出后几天时间环保B 股票连续涨停,相比与降息这种重大利好,柴静概念完胜之,也因此让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就是雾霾。

什么是雾霾呢,我们生存的这个大气中悬浮着许多颗粒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这种颗粒物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就是pM,一般当pM>2.5微米以上的,人的鼻孔和呼吸道绒毛能够阻挡过滤,但对于pM<2.5微米的细微颗粒,我们将直接吸入肺泡,这种细微颗粒物是各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组合,是强致癌物,人体吞噬细胞无法消灭它,就积淀在肺泡内,阻塞氧气顺利进出,而更小的0.5微米的颗粒物则直接可以进入血管,形成血栓,而雾霾就是指pM2.5的颗粒物,过去我们一直没太关心他,总误以为就是雾,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0万人死与因雾霾引起的慢性疾病,我们不要简单的把它看作一个数据而已,他其实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累积而来的。

雾霾的源头,60%来源与燃煤,燃油,这些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发电,炼钢,暖气,汽车排放物,等等成为雾霾的主体,工业化革命以来,大多数的研发创新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

从演讲学角度来看柴静的这次主题演讲,绝对堪称经典佳作,他从切身体验来开场,朴实不娇做,瞬间引起人对信息的认同感,而在表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言简意骇,整个演讲时间不足1/3,却通俗易懂,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表述,而口语化的演讲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亮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数据,访谈,动画的完美结合,让这场演讲更具说服力,其实多媒体真的是非常棒的讲道辅助工具,却经常被传道人排斥,他们总用不属灵作为理由将这个工具束之高阁,工具其实是中性的,是否属灵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属灵,和工具无关,在圣经中,当参孙被捆绑在非利士营盘内,神甚至使用一个驴腮骨作为兵器,帮助参孙大大击杀非利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传道人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呢,作为工具,多媒体对讲道时视觉化的传递信息有很大帮助的,听和看同时接收信息,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真的不应该盲目去反对,旧约时期神让何西阿先知去取一个将来会成为妓女的女子为妻,向以色列人传达信息,告诉以色列,你向假神行淫,如果愿意回转,神也愿意接纳,这种视听例子圣经有很多,包括亚哈王,大卫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从这场演讲中看清了人性。

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里大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后的不到两百年时间,整个自然界已经被人破坏的千沧百孔,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这种破坏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人的智慧已经开始发挥到极致,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人开始骄傲的以为,自己将主宰大自然,开始否定神的主权,高举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无神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来满足自己那已经被激活的无止境欲望,人追求享乐,抗拒神的约束,人性也因此变得更加残暴,历史上唯一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人开始狂傲不拘,目中无神,但是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神真的嗤笑人的愚昧,因为人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不是主人。人肆意挥霍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必将遭受自然的强力报复。

工业化革命的一个标志就是大烟囱,煤炭成为这个时期的能源主体,炼钢,发电,取暖,都需要大量煤炭,燃烧过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还有一种叫褐煤的,燃烧过后有一半的废弃物将以颗粒物状态悬浮在空中,为此十九世纪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的酸雨,雾霾。至少有几万人因此死亡,随后每一个开始工业化国家,几乎都要经历这个污染,无法避免,而发动机的出现,促使另一个能源的大量使用,石油,飞机,汽车,轮船,都在使用石油,石油燃烧过后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苯并芘,对空气的污染更加严重,并且是强致癌物。

古代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形同与死刑,而汽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的出行,偏远地区的流放变成了潇洒的旅行,但是汽车的排放物却在默默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冰箱的出现,大大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但是冰箱内的氟利昂,却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核子裂变的发现,带给人们清洁的电力,也让人好似睡在一个炸弹上,完全没有安全感,人在享受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却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种子。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大自然的管家,我们无权主宰一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家吧。

喜欢《穹顶之下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