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电影绿皮书有感 > 地图 > 观电影绿皮书有感

观电影绿皮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观美国电影《法官老爹》有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观美国电影《法官老爹》有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永不消弭的法官尊严——观美国电影《法官老爹》有感

文·农群惠

汉克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职业律师,因与父亲不和,长期在外工作。一日,传来母亲逝世的噩耗,他踏上回乡归途。汉克的父亲是公正严明的法官帕尔默,备受人民的爱戴,而此次汉克回乡期间父亲被指控驾驶车辆谋杀年轻人马克。汉克作为代理人出庭为父亲辩护。通过剧情的推进,案件侦查阶段查明了死者马克是曾被帕尔默法官判刑两次的罪犯,第一次是因为马克威胁要伤害自已的女朋友霍普,帕尔默法官判他监禁三十天。出狱后马克真的把霍普杀害了,帕尔默法官判决其服刑二十年。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帕尔默法官一直声称自己是无罪的,他确信自己没有杀害马克,并不同意汉克以醉驾肇事而非谋杀进行抗辩。因为他在乎一个法官的声誉,不希望让人民认为他是一个酗酒的法官,从而质疑他的职业素养,坚持让汉克为自己做无罪的辩护。然而,在庭审时,一段案发当晚超市的监视录像在法庭播出时,帕尔默法官踉跄两步沉默了,汉克也发现父亲的异样。庭审结束后,帕尔默法官急病住院,汉克才知道在几年前父亲已确诊患了癌症,一直在接受治疗,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是出现失忆的状况。在医院,帕尔默向汉克坦言看到录像后他才想起当晚的事情,他确实用车辆撞死了马克。汉克作为一个出色的律师,他希望父亲保持沉默,因为在控方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帕尔默法官犯罪的情况下,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这场官司的胜算很大。

电影最高潮的部分,在最后的庭审,帕尔默法官当庭承认是他故意撞死了马克,全场哗然。而汉克仍没有放弃通过父亲的病情为父亲作无罪、罪轻的辩护的想法。汉克问父亲:"为什么第一次时判了马克三十天,以马克的罪行完全可以判一年。让他冷静也许就不会杀了霍普。"帕尔默法官说出了隐痛多年的想法:"因为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你,一样的叛逆,一样的轻率,看到他哭让我想到了我的二儿子(汉克),我只想抱住他并告诉他事情本不该这样。如果他迷失了,我想有个人能帮助他,正如我想有人帮助我的孩子一样。"听到这些,汉克问他:"为什么我的记忆中与你的不一样?"帕尔默法官回答到:"看到你我想到了他。"这时汉克流下了眼泪,他终于明白了这些年来为何父亲对他如此严苛及不近人情,皆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慈念没有重判马克而使年轻的女孩霍普受害。这份纠结于心的愧疚让他对儿子的爱变得很复杂,就如同自己的内心一样复杂,爱、悔、恨交集。

全场的旁听人员及陪审员们都沉默了、感动了。最后,陪审团的判决为一级谋杀不成立。当时场上所有的旁听人员都鼓掌了。其后陪审团认为帕尔默的故意杀人罪成立,法官判决其入狱四年。在场的旁听人员都为这位老法官感到惋惜。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在影片中通过对一起故意杀人案的侦查、庭审到宣判三个阶段情景的细微描述,向观众传达了两个主题:一是父亲与儿子分别为法官与律师,因职业的立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逻辑思维与职业特征。二是如何通过一个法官的内心、行为、态度作为媒介,让人们见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既基于法律准则也基于一颗仁慈的心。也让人们见证,即便是法律的实施者,在犯罪后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邪恶势力与私权利都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进而实现法律实体价值与程序价值的辩证统一。

朱苏力的《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中写到,美国法律训练属于职业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律师。法学院对学生的主要要求,是了解法律(判例),了解运用法律的必要程序和技巧。因此,在法学院,从教授到学生,所关心的都是"什么是法",而不关心"什么应当是法".电影中的汉克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观点,不管是他在影片开始时代理案件的表现还是他为父亲出庭时的表现,时刻都展现他十分娴熟追求胜利的诉讼技巧。他追求的是一个胜诉的结果,首先想通过醉驾为父亲辩护以助父亲逃脱罪责,再次在父亲自认其罪后仍希望能通过父亲的病情博取陪审团的同情以达到其为父亲减轻罪行的目的。他的行为淋漓尽致地将一个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表现出来,以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作为其终极目标,尽可能在程序上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胜诉机会。汉克如此巧思辩才,为帕尔默法官最后的认罪实现的正义效果设下了极大的反弹空间,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

马克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在影片中,帕尔默法官所承受的愧疚感的源头是对儿子及年轻孩子们的仁爱,他的初衷只是希望轻判能让迷途的孩子拥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偏偏事与愿违。他所承受的沉重无法言明。他只能通过对儿子的严苛来减轻霍普受害带给他的愧疚感。但是马克说帕尔默死去的妻子与霍普的坟墓很近,并口出恶言,压垮了他累积成疾的道德防线。必须正视的是帕尔默法官开车撞死马克的行为是负面、恶劣的,是必须谴责、必须接受法律制裁的,他错在于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救赎自己的灵魂,寻求解脱。然而,作为一名资深的法官,帕尔默深知培根说的"一次不公正的审判相当于污染了整条河流"这句话的意义,更深知什么应当是法。在判例法体系的国家,一个案件的审判结果是举足轻重的,如同一条河流的源头,其正义与非正义将会影响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取向。如果帕尔默法官一直保持沉默,他便能在控方证据不足以及汉克高超诉讼技巧的帮助下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帕尔默法官四十年的法官工作,让其一直站在天平的正中央,定分止争,公平正义的彰显是他职业人生的核心价值。其职业特点、行为模式决定了在面对是与非上的抉择。为此,才有了他在影片中庭审时的自认其罪,还原事实真相,坦然面对公平审判的举动,最终使正义得到彰显,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溯本清源。

法律规范具有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法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其行为具备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人们的社会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使人们对于法律的理解与认识是不同的。然而法官的行为会演变成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灌输给人们,使人们在心中确立法律的信念,确信法律具有正义的价值。影片中的帕尔默,一位从事四十多年审判工作的老法官,一个手握天平与利剑的公平正义守护者,他比任何人都尊重法律、精通法律,他对于法律的法定程序的了解更甚于儿子汉克。他自认其罪,让人民看到了正义的光辉,一个把法律的公正性置于自身自由之前的法官怎会不公正?怎会偏私?又怎么会肥己自利?他所表现出的坦荡让人民确信了法律的公正,见证了法律的荣耀,其赋予法官职业的尊严,永不消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4篇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您也许正在观看《黑客帝国》,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可以说好的作品将我们和角色联系起来了,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那么该要如何写好《黑客帝国》观后感呢?我们收集并整理了“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 篇1

《黑客帝国》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片,虽然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魔幻式的创作,但是对于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的探讨非常贴近现代社会,给人极强的代入感,最早看这部影片还是在学生时代,对当中的很多细节都已模糊,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的枪战和动作戏,给我看的十分入迷,这次在课堂再次观看这部影片,以不同的角度观看这部电影又有了不同的解读,感悟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我们所接收到同样的外界信息,都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环境、情感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2、重视信仰、信念的力量。

3、相信自己也是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我,看到自己的潜能和力量。

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 篇2

记得第一次看黑客帝国,好像是在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很多年了。有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男主人公站在一个机器城市里。这次为什么选这个电影,有2个原因,一是男主人公很帅,动作很酷炫;二是题材很前卫,发人深思。

这系列电影总共3部,第一部上映于1999年,掐指一算是20年前。里面讲到因为人类对AI的过渡使用,导致后来机器主宰了整个世界,跟人类发起了战争。想想AI这个词,我还是近几年才听说。而美国人居然在20年前就已经把他们搬上了银幕。足见我们在这块还是相对落后,且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

本系列电影主要讲的是未来社会人类与机器抗争的事情。因地球环境破坏,整个地球笼罩在黑暗下,机器的主要能量来自于人工胚胎产生的生物电。而那些在培养皿中生活的人类生活在计算机生成的一个乌托邦世界里。

本影片主人公尼奥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墨菲斯的团队唤醒。作为救世主,从此走上和计算机抗争的道路。在自己女友的帮助下,最终进入机器城,跟主机对话,求得了人类世界和机器的和平。

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 篇3

影片中,墨菲斯问尼奥:“你是否曾做过这样的梦,梦中的一切真切得如同真实一样。要是你无法从这样的梦中醒来会怎么样?你怎么确定自己能分清楚梦幻世界与真实世界?”我同样也在问着我自己:我现在到底是在梦中还是清醒,到底是生活在现实还是生活在虚幻中?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佛教中的“空”的概念,佛教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是空性的,不仅是世界,连我们自身也是空性的。《黑客帝国》中的主人公原来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执迷于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就像佛教里说的,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觉悟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名利两种东西,一心只追逐名利,反而将自己遗忘。但电影中的主人公尼奥不愿一辈子在名利的追求中从生到死,他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一切。

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有感 篇4

看完《黑客帝国》,我既被片中震撼的打斗特效镜头所折服,又被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所吸引。电影中的“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可以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正在努力探究的哲学内含,而对未来数字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识的争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不得不赞叹这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电影。

“NEO”、“矩阵”、“母体”、“锡安城”、“人机大战”……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用一堆玄之又玄的名词构造成的冷峻世界中,无论是重感官刺激还是重理性分析的人,都在《黑客帝国》中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毫无疑问,黑客的“母体”世界比星际空间和中土世界更吸引人,让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我看来,《黑客帝国》并不只是几句关于枪的台词和可以炫耀的动作场面。当有一天我们站在热闹的街头,忽然发现过往人群都是一身长衣墨镜的黑客服饰,嘴里吐着满是数码味道的黑客词语,我们是不是也会怀疑身边世界是否真的只是“被设计好的”?深刻、超前的思想,辩证的思维,是“黑客帝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第一集中小女孩的那把汤勺,你看着它,总会像NEO一样悟出点什么。

观影《美国往事》有感


岁月沉不下往事

——观影《美国往事》有感

事情的意义在本身,往事的意义在面对。——题记

《美国往事》也许是我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了(长达229分钟)。虽然这可能会令人有些不耐烦,但是我想我还是应该稍稍体谅,毕竟好电影的题材与体裁总是相称的。倘若我拒不接受将近4个小时的长度的电影,那我也要拒绝一切的微电影了。

影片分两条线叙述。第一条线是“面条”的回忆。举报麦克斯抢劫银行阴谋后的“面条”沉浸在痛苦中,回忆起少年出道,杀人入狱,重操旧业,再到举报同伙的过程。第二条线虽是现实,却通过现实中的人讲述了麦克斯如何通过金蝉脱壳独吞巨款,变身政客的经历。最后,麦克斯与“面条”相聚,共同回忆往事。表达他的忏悔,希望借“面条”的手向他开枪,一死了之,幻想赎罪并逃脱法律制裁。遭到拒绝后,他绝望地跳入垃圾粉碎车自杀。

这部电影用很长的篇幅,在大层面上真实地反映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而这部具有独特视角的历史却是从麦克斯与“面条”的人生经历这个小层面去切入、展现的。麦克斯和“面条”都是黑帮成员,都打拼过一番大事业。但是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麦克斯果敢独断、野心勃勃;相较之下“面条”则保守谨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历史之神的指挥棒下运转,演绎出同发而殊途的命运。果敢独断的性格固然能够使得麦克斯在黑帮领域打拼出一片比“面条”更加辉煌的事业,也足以让麦克斯在面对其他团伙成员时利令智昏,对其斩尽杀绝。相较之下,“面条”虽然更加保守谨慎,但他保护朋友的初心也确实使他避免走进更深的歧途,及时回归正轨,坦然面对生活。

盗当有道,匪亦如之。人性是不可能彻底泯灭的。即使是曾经作为黑帮领袖如麦克斯,对曾经的伙伴痛下杀手以后,也会有幻想赎罪的一天。岁月如梭,往事亦如烟。当麦克斯与“面条”四目相对,他们何尝不知面对的不仅彼此,还有数十年的尘封往事。黑帮生涯留给麦克斯的,是致他自杀的痛悔;然而对于“面条”来说,也曾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就像纸张,折皱了,就再也抚不平。两种结局背后,都指向一个归宿,那就是黑帮再不可能成大气候了。而这,不正是历史的进步吗?

我们总说“愿往事无可回首”,但是,有些往事即使是漫长岁月也沉淀不下的。我们不可能对往事采取一种非常决绝的态度。即使有所不满,有所失望,甚至要像麦克斯那样忏悔,但其实是忘不掉。勇于面对往事,固然可能增加折磨,但毕竟自证一种勇气。在往事沉寂之前,时间已经指出一条歧途。如果没有人肯答应“余生请多指教”,那么我们除了相信时间,还能怎么办呢?

观美国队长2有感


观美国队长2有感

影评就不写了,我也不是专业的人士,就写篇观后感吧。我向来只看网上免费的电影,今天这是第一次进影院看,选的是漫威影业的超级英雄电影《美国队长2》。不知是因为开场是中午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趁暑假第一天出去旅游了,又或是保利影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缘故,整个1号max厅400多个座位就坐了30多个人,而美国队长2这部电影是昨天刚刚开始在国内上映。

由于是第一次进影院看电影,所以也不知道其他地儿是怎样,总之那个1号厅的屏幕挺巨大的,音响效果很震撼。电影是3D的,进去后领个眼镜,也许是不习惯,我戴上眼镜感觉很头晕。传说中的3D效果也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想象中的3D效果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自己身处在电影的场景中间,而真正看到的效果就像是往屏幕后方延伸了一个很大的房间,最靠近屏幕的人和物立体感最强,远一点的则比较模糊,不过有个画面我的确仿佛看到那个坦克的炮筒好像真的伸出了屏幕之外。难道是因为我坐的离屏幕有些远了,我坐在第八排正中间,还是在网上搜的网友推荐的最佳观影位置。

关于电影本身,是美国队长的第二部,漫威影业的英雄系列电影之一,与其他的英雄电影都有一定的联系,看这部之前最好把以前的看了,不然剧情可能接不上。这部电影也是典型的美国科幻大片,狂暴的追车,激烈的枪战,壮阔的场面,各种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各种爽快华丽的肉搏战。狂拽酷帅的盾牌哥,在电影中是男神一般的存在,黑寡妇的身材也是非常的nice,在3D效果的呈现下极具立体感。

而对于电影的剧情方面,只能说没有什么新意,在其中可以看到其他电影的套路,看到中间就已经猜到结尾了,具体剧情在此就不剧透了。结尾第一个彩蛋出现两个超能孩,听说是万磁王的儿子和女儿,看来是想向《X战警》的模式靠拢了,看来下部《复仇者联盟2》应该会是英雄军团对抗反派超能军团。最后还有一个彩蛋,因为要看完演员和制作人名单所以没看就走了。

总的来说,28元的团购票价还是值回了。出来时正好看到候场区的大屏幕正在播《极品飞车》的预告片,这款着名的赛车游戏终于出了真人版电影,看场面应该不输于《速度与激情》,值得一看哈……

观《美国队长2》有感


观《美国队长2》有感

下午,我偶然路过电影院,看到电影院的海报上的《美国队长》的炫目的盾牌,它提醒了我,今天是《美国队长2》上映的日期。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儿子渴望的眼神,兴奋的表情。这部电影是儿子所期待的。我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说服妻子,满足儿子的小小心愿呢?正想着,猛一抬头,已经到了父亲家门口了。很快,我和儿子回到了家里。妻子正在厨房弄菜。儿子跑客厅玩去了。我则到了厨房。我悄悄告诉妻子《美国队长2》今天已经上映了,希望儿子今晚能去看。妻子最先是不同意的,因为她不喜欢美片。经过我和妻子的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同意儿子去看电影。当儿子得到这天大的喜讯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当然,我也沾光,得到陪同儿子观影的特许。和我们一起到影院的还有儿子的好朋友都都以及都都的父亲。

《美国队长2》展现了三位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沉睡70年之久,已经九十多高龄的美国队长依然雄姿英发,体格强健,动作敏捷。当然美国队长不仅仅是肌肉发达的好汉,也是有头脑有主见的英雄。黑寡妇外表靓丽,实则是招招置人于死地的冷酷间谍。山姆猎鹰除了有矫捷的身手,还能像小鸟一样飞翔。

整部电影以邪恶的红头怪的邪教组织的惊天阴谋为背景,美国队长们有惊无险的经历为导线将故事不断的推向高潮。眼花缭乱的格斗,冲击眼球的飞行器,匪夷所思的剧情,三位英雄的力挽狂澜让我们忘却了现实的存在,和美国队长们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二战,又一起来到未来,为世界和平而战。

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和儿子说到了超级英雄们,如蜘蛛侠、蝙蝠侠、雷神、绿巨人、钢铁侠儿子问我,为什么这些侠客都在美国,而不是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国呢?我无言以对。之前,我们看了花费数亿的《大闹天空》,再之前我们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颜色炫丽的《英雄》,我们看了多部高票房的冯小刚导演的由明星堆叠的耍嘴皮子的冷幽默贺岁电影,我们也看了《黄飞鸿》系列,我们看了世界着名的影星成龙主演的一系列动作电影。但,电影里却缺乏穿越古今未来的想象,惊天动地的音响,匪夷所思的剧情。现在而今眼目下,中国艺人们除了以各种绯闻吸引国人眼球,无聊的粉丝们除了在网上谩骂,我们的影视圈还有什么呢?感谢狗仔队们舍生忘死给我们爆出的猛料。感谢明星们自导自演的各种丑态。感谢粉丝们的痴迷。

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呢?当然,宁浩导演的《无人区》冷幽默式的救赎是我所喜欢的。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山海经》的怪诞,有《聊斋志异》的惊艳,更有《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有史诗巨着《红楼梦》的爱情,我们有无穷谋略的《三国演义》,我们也有千古绝唱的《史记》,我们亦有《水浒》的武侠世界,但我们却无法通过电影来展现这些巨着的魅力。

我最喜欢好莱坞的科幻片,我也喜欢好莱坞的动作片,甚至警匪片,但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指环王》系列让魔幻片风光无限,《加勒比海盗》系列让良民们也渴望干上海盗们的勾当,《《谍影重重》系列让人知道了间谍的冷酷、政治的丑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邦德无疑是招男人恨,讨女人爱的传奇人物。《指环王》里的游侠的无所畏惧是我这位剑客所喜爱的。

我喜欢想象,但我却无法将它变成电影。名导演们能挥金如土,但是却缺乏想象。我们怎样才能从电影中长出翅膀,怎样在观影后励志成长,又怎样在《救赎》中得到震撼呢?我无从知晓,我也是无从回答。

孩子们在《美国队长2》的电影里看到了美国队长的坚忍不拔,看到了山姆猎鹰的自由翱翔,也从黑寡妇的表现上知道了女人并不是弱者。当然,孩子们的幼小的年龄并不适合看这样宣扬暴力的影片,对于影片中的接吻戏,我们这些坐在一旁的大人更是感到尴尬。但是,我们该让孩子们看什么呢?看《喜洋洋》,狼永远吃不到羊;看《猪猪侠》里猪的神力;看《熊出没》里光头强的狼狈。神啊,告诉我吧,孩子们该看什么呀?《大闹天宫》特技是炫目的,但有剧情吗?

我希望儿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希望中国式的教育不会让儿子水汪汪的大眼变得木讷。我希望儿子多看国产的儿童电影,希望儿子常常和我讨论孙悟空的自由自在,梁山好汉的打抱不平,希望中国的英雄人物也能像《美国队长》一样走向世界,带来传奇。


观电影《魔兽》有感


观电影《魔兽》有感

李浩宇

6月8日深夜,全国各大影院被一群身穿红蓝T恤的人们占领。他们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口中嚷嚷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英语,分成两派,甚有决斗之势。不过,请不要惊慌,他们仅仅是来自于一个叫作"魔兽玩家"的群体,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讲情怀的时代里,《魔兽:崛起》这部由经典游戏改编的影片,勾起了许多80、90后的青春记忆。

记得我上高中时,《魔兽》电影的拍摄计划就已在网上流传,谁知由于导演更迭、剧情重塑等众多原因,竟让众多粉丝苦苦等待了整整十年,很多玩家已从青葱少年变成了成熟大叔。

要说将《魔兽》系列游戏拍成电影,可以说是"易又不易".容易的是,《魔兽》游戏题材众多,随便拎出一段都会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史诗巨作".不易的是,游戏中剧情脉络复杂,且粉丝众多,每个粉丝心中各有一段难以忘却的剧情,可以说是众口难调,拍摄方向不易把控。

电影上映之前,网络上的讨论就已铺天盖地,在诸多的讨论话题中,影片的导演——邓肯·琼斯是热度较高的讨论点。

邓肯·琼斯,是一名热衷拍摄科幻惊悚电影的导演,由他拍摄《魔兽》,是诸多粉丝始料未及的。虽然他的电影作品《月球》《源代码》等也曾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过较高的评价和认可,但因为他从未涉足过魔幻电影题材,很多粉丝担心他不能很好地掌控魔幻风格,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广大粉丝心目中的那个神奇的艾泽拉斯大陆。

然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邓肯·琼斯也是一名忠实的魔兽玩家,他热爱魔兽,通宵游戏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拍摄电影《魔兽》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对于电影拍摄,邓肯·琼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且他非常善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影像风格,他的影片不但在视觉上有迷人的特质,而且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悠长,这便是暴雪公司找他拍摄《魔兽》的主要原因。

暴雪公司与邓肯·琼斯经过多次研讨,共同确立了电影剧情的大致方向及内容——人兽之战,这段故事可以说是《魔兽》系列电影的开篇之作。

叙述剧情时,邓肯·琼斯巧妙地将这段故事从繁杂的背景中剥离出来,十分清晰、流畅,让很多不是游戏玩家的观众也能看得明白。兄弟、战争、家庭、爱情,剧情紧紧围绕这四个关键词逐步展开,条理清晰,感人肺腑。

不是所有的兽人都心怀恶念,也不是所有的人类都正义善良。电影中,人物性格迥异,有的暴力,有的善良,有的狡诈,有的睿智,但每个人物都有独具一格的闪光点。例如半兽人迦罗娜,她身世悲惨,内心坚韧,为了对抗邪能力量游走在部落与联盟之间,尤其是她出于无奈刺死联盟国王莱恩的时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同时也让我的眼中充满热泪。

在视觉方面,电影大量地展现近景和战斗的场面,造成了强烈的代入感。这些动作场景很写实,动感十足,让人热血沸腾。魔法场景的特效也做得非常好,比很多奇幻大片更强调"施法过程",尤其是在麦迪文施法保护国王的那段戏中,闪电特效的运用让我甚为震撼,令人记忆犹新。

不过,对于游戏忠实玩家的我来说,电影中有一处让我略感遗憾。电影重点叙述了人与兽之间的矛盾,而真正的幕后黑手——燃烧军团首领萨格拉斯却只字未提,即使是麦迪文被邪能完全操控时,萨格拉斯的身影已部分显现,但依旧未对这部分进行具体的交代,让很多观众对邪能的来源有点儿摸不着头脑,这或许是导演为续集埋下的伏笔吧。

首映结束后,已是凌晨3点,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依然不停地回放着电影的一些情节,不由生出诸多感想。

我觉得看一部电影,不单只是从影片的开头看到结尾,我们更应结合电影中故事、情节以及背景等,去揣摩电影试图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魔兽》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打打杀杀的魔幻电影,但实际上我认为它所展示的是一种勇于拼搏、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一种品格,是我们无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时都不要轻言放弃的一种精神。

看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就是与"高人"的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平日里,大家不妨忙里偷闲,走进影院,享受视听盛宴,交流观影感受,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吧!

观电影《今天》有感


《今天》观后感

《今天》是来自韩国的一部电影,本片讲述了宋慧乔饰演的纪录片导演多惠在生日当天获悉噩耗,自己的未婚夫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身亡,而肇事者是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泰浩。多惠并没有过多地责备他,而是用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力量原谅了对方。在多惠看来,宽容可以救赎所有受伤的灵魂,包括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一年后,多惠准备做一部关于宽容的纪录片,讲述那些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情感现状。在这一过程中,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证多种人性的展现,令她倍感意外的是,这个当初被宽恕的少年却并没有像多惠预想的那样生活,而是再次杀人,进了少年院。

多惠完全没有原则地原谅了杀人犯,并不断劝诫被害者宽恕加害者,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恶果。片中被泰浩杀死的同学而是间接死于多惠手中,如果当初没有轻易原谅,或许也不会有更多的被害者。这样的原谅反而会伤害更多的人,是毫无意义的原谅。

多惠的未婚夫翔宇在一年前被一个未成年学生骑摩托车连撞两次导致死亡,多惠在教父和修女的指引下很快原谅了那个未成年学生,并且还帮他写了请愿书,翔宇的姐姐不能理解多惠的行为,但还是在一年后的今天翔宇的忌日同样也是多惠的生日送了一份礼物给多惠,并且对她说:当你能理解我现在的感受的时候,就打开它吧。

多惠生日当天晚上,池敏离家出走来到了多惠家,她没有告诉多惠她脸上的伤是怎么弄的,也没说出她来的真正目的。多惠和池敏躺在沙发上聊天的时候,池敏说自己的头很硬,但是因为老被父亲打同一个地方所以头骨有一块地方都凹进去了,多惠却以为池敏是因为叛逆心理才污蔑自己父母的。池敏只好开玩笑地扯开话题:我十岁的时候,在村子里的撞头比赛中,打败了所有男生,得了第一。姐姐要不也来试试。然后池敏就开心的笑了起来,这个镜头大概持续了有8秒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故事后面的情节,但莫名地就是能感觉到这个笑容里的痛苦。

多惠和池敏的关系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是池敏带领着多惠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的痛苦和懂得了不应该不明不白地去原谅,而多惠则给予了池敏仅有的疼爱。

多惠辞了电视台的工作,去给教堂拍纪录片,在采访受害者家庭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一些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最终就像她对修女说的,我觉得自己一路都是被蒙着眼睛走来的。

宽恕和原谅需要发自内心,而非没有任何深刻反省就给予的原谅;那不叫原谅,那叫懦弱。

另外,片中也讲到了家庭暴力事件。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当这份爱的表达方式出现错误的时候,儿女是否还能体会到这份爱呢?遭受了这么严重的家庭暴力,池敏恨她的父母,可是没有杀害他们,这是作为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是道德的约束。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也有不少。

总而言之,主不是万能的。发自内心的原谅才是对别人的宽恕,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影片导演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镜头一直在一年前多惠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和一年之后多惠现在的生活之间穿插。

故事的前半段给人的感觉是疑惑、不理解和隐隐的愤怒。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最后多惠理解了池敏的痛苦,理解了其他受害人家庭的痛苦,以及终于能正视自己的痛苦之后才得以摆脱。

这部影片里的修女和教父的角色是我最讨厌的,比池敏的父母哥哥更令人讨厌。后者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得憎恨,甚至总有一天可以惩罚。而前者却是打着上帝的名义,打着正义的名义,既没有真正感受受害人家人的痛苦,也没有了解施害人是否真正对自己的过错忏悔,却只是一味地要求受害人家庭的原谅。(观后感 )苏菲亚女士对修女说:这里的气氛太冷了,你让我感受这么冷的气氛,却让我温暖地对待他们。池敏对多惠说:原谅这件事是自觉性发自内心的,周围人凭什么逼着原谅凶手。

影片还有一个令人喜欢的地方就是细节,比如翔宇送给多惠的黄色雨伞;比如池敏在公交车碰到一个讨厌的学生,但还是把他拉下的手机还给了他;比如翔宇的死池敏的哥哥池锡也有一定责任,但是他却隐瞒了真想等等,这些细节不会影响主要内容,但是又被恰当地安排了。

其实影片本身的内容要比我讲的更深刻,我知道我不能够把导演想表达的全都说出来,可我就是想写一些,即使杂乱无章也好。

面对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以及它们给予的伤害,我们除了原谅,应该怎样才能抹干净它们在我们身上心上留下的印痕,一句对不起吗,但至少这是最起码的。


观电影《弱点》有感


电影《弱点》观后感

黑人奥赫自幼父母离异,无家可归。不过,木讷的他却因为极强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孤儿院。虽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细节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一次排球比赛后,他主动收拾垃圾的行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于是,陶西太太决定收养奥赫,并把他培养成橄榄球选手。陶西太太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时,陶西的儿子还帮助奥赫训练,使他很快地融入了橄榄球队的生活,不断激发运动的潜能。终于,在一次比赛中,他因出色的表现崭露头角,开始获得了球探的关注,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甜蜜和麻烦。

看完《弱点》有一下几点感受

1. 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陶西收养奥赫后,观看他的第一场橄榄球赛,非常失望,内心很着急。赛后,肖恩用调料瓶当作队员来和奥赫一起商量战略和战术,这样直观形象进行引导他,他进步很快。这是的一种很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

2. 用爱和智慧引导孩子进步。奥赫参加训练的时候,教练总训斥他,越训斥他,他表现得越不好。这时,陶西太太走近奥赫,引导的大概内容为,你把队员看成我们陶西一家,保护其中A队员像保护肖恩一样;保护B队员像保护陶西一样,。简短的指导后,奥赫表现很好,进步非常快。陶西太太用爱和智慧来引导奥赫,这是他进步最快的原因。而教练伯特只知要成绩,一味的训斥,结果适得其反。如今,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佳的学习成绩,你是怎么做的呢?又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

3. 自己的决定,自己的人生。当奥赫有机会申请去名校读大学时,奥赫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去密西西比大学。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列出一系列陶西一家利用他证据,如陶西夫妇毕业于密西西比大学,陶西一家向陶西西比捐款等等。此时,奥赫一时接受不了,痛苦后离家出走。陶西内心无比难受,静下来后内心十分担心奥赫,到处寻找他。找到奥赫后,心平气和与奥赫谈,谈话内容是这样的,帮他分析上哪所学校的利弊。经典对话内容:我想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这是你的决定,奥赫,这是你的人生。 奥赫说:如果我想做低贱的工作呢?陶西回答:这是你的决定,这是你的人生。

初高中学生处于逆反期,不想上学,想出去打工。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又是怎么做的呢?自己的决定,自己的人生这是最好的回答。

每个人都有弱点,这是我们难以避免的,我们不必为此惭愧而逃避,打开自己的心扉,接纳自己的弱点,坦然的面对弱点,才终有一天能把它放下,去做我们自己。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价值观而活,给自己一个信念,告诉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观电影《云图》有感


电影《云图》观后感

《云图》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看完后让人很有倾诉欲,一时却又受制于言语的匮乏,不知从何说起。坐在电脑前思绪混乱,慢慢地把想要说的话敲出来。

影片《云图》中六个世界六个故事被剪碎,以马赛克的形式再拼凑到一起。这就是这部电影和其他的影像化作品相比显得很与众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也是成为它遭受诸多口诛笔伐的理由原因。无非是批评它叙事混乱,结构奇怪,内容晦涩。但是只要认真看,就能发现电影的叙事方式其实杂而不乱,六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彼此之间又相互呼应,场景的转换非常流畅自然,毫不突兀,波波叠加累积的小高潮也使得电影虽然时间长节奏却并不拖沓。分解原有的结构之后重组产生类似交响乐的通感,恰好契合《云图六重奏》的idea。电影的剪辑花了很多心思,虽然并非每个观众都能接受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却不能否认导演在这方面出色的能力。

观后产生了些语无伦次的杂乱想法:

1.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甚至可以穿越不同的时空。个体的善行和恶行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相应影响和后果,这些后果和影响又通过诸多途经反过来作用到我们自身。

2.对奴隶制的反抗,对命运的反抗,对世界阴暗面的反抗,对敬老院独裁的反抗,对公司制的反抗,对野蛮的反抗。不论在什么时代,压迫和弱肉强食总是存在。但与此同时,反抗也永不止歇。

3.对命运表象的怀疑,对爱、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永不过时的主题。

4.一个角色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也可能是其他故事的重要配角,还会是另外故事的龙套。

5.轮回并非线状的,基于当下的时间点梦见未来和过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这个时空过完一生,又去到另外的时空。可能是久远的过去,可能是杳渺的未来。要经历多少轮回才能遇见之前人生里遇见的人?在循环的轮回中当一个灵魂再一次回到之前的时空,有没有可能以另一个身份遇见之前的另一个自己?灵魂的轮回是没有完整的记忆的,却又被各个时空的因缘绑在一起,很类似佛家的观点。

6.文明是电影中的一个谜团,也是诸多科幻题材作品的一个巨大谜团。它匍匐在一个莫比乌斯圈上,不断前进,却也不知道终点。未知变为已知,已知又隐藏到未知的阴影中。人类的进化,是下一个轮回的结束和开始。死亡不过是一道门,当另一扇门打开的时候,那个人在下一个时空里等你。

观电影《服从》有感


电影《服从》观后感

《服从》由安唐德、德瑞玛沃克、帕特希利、马特索维托领衔主演Becky和Sandra并不是最好的朋友。Sandra是一家快餐店的经理,而Becky是一个希望得到收银员工作的年轻女孩。一个忙碌的日子,一个警察来电,指控Becky从一个顾客那里偷了钱,但是Becky强烈的否认。Sandra以她作为经理的责任感,遵从警察的指使拘留了Becky。这个选择开始演变成一场噩梦,通过电话操纵,Becky由被搜身直到遭受了Sandra男友伊万的性侵害。

不评论电影本身,只就事件本身收集了观后感。

1.电影改编自04年肯塔基州麦当劳假警察电话遥控性侵案。此类案件在美国30多个州发生了70多起。不用替美国人民的智商捉急,也不要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在你的周围发生。就好像我们中国的电话诈骗,说你非法洗钱,得把你银行卡里的钱都转到公安局的安全账户;说你的家人被撞了/受伤了,需要你给医院汇款等等。

犯罪的目标不同,但是这些案件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这不在于被害人的智商高低,而是人性的丑即你面对诱惑的能力,和发生巨大变故时的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强权的承压能力。

2.案件都发生在快餐便利店之类的场所,长期机械化劳作,形成思维惯性;虚构的权力,很快让角色失去了正常思维能力;不断加深对个人的侵犯。人和环境,权力和服从,耐人寻味。

电影中伊万最终对Becky实施了性侵犯。一个好人是怎样变成犯罪者的?其实,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就是路西法效应。

美国的菲利普津巴多曾在1971年主持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当年的实验是让招募的志愿者在一所模拟监狱中扮演囚犯和狱警,原定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因为发生流血暴力形势失控而中止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9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虐囚的看守警察。到底什么原因呢?

津巴多教授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开始时,拥有绝对权力的实验指导者就指定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看守警察与囚犯。坏人是社会的败类、是人渣、不配被当作人来看待, 他们的名字不仅被剥夺,由数字取而代之,而且对待他们可以像动物一样被铁链束缚相反,好人则被授予了武器和权力。一旦你穿上制服,就好像开始扮演一个角色,你不再是你自己,你的所作所为要与这身制服所代表的职责相匹配。其中一个看守如此说道。

作为无权势者的囚犯面对权势者所建立的监狱与狱规(可以延伸至类似监狱情境的社会结构),囚犯们只能回应这种回应只能遭致两种选择:反抗或是顺从。前者,带来的是惩罚;后者导致的是自主性和尊严的丧失。就在试验的第三天,罪犯们竟然开始相信看守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

3.电影大致呈现了一种人在有限选择下渐渐判断力失调,容易被洗脑的过程。对Sandra的心理转变和事件发生后的内心描摹不够,在心理学上的探讨有所局限,但确实呈现出了事件的荒谬。很多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都尤其压抑,因为你以前不知道人能愚昧残暴无知至此。但这种行为并不仅止于此。

在风俗尤重的国内,你可以看见的更多的愚昧无知的服从者和残暴无知的权威,以及类似监狱情境的社会结构。

你可以看见中学生为求得体面的学校复读数年。你可以看见毕业生为考公务员一宅在家多年。你可以看见文革中妻子亲人间相互揭发批斗。你可以看见不孕不育的夫妇为了延续香火借种、包养小三乃至乱伦。你可以看见同性恋服从家长或者社会环境而结婚、假婚乃至骗婚。

服从。这个词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在这些现象中,权威用来指摘、指导他人的行为准则是自己肤浅的社会认知?还是认真思辨过的?抑或是蓄意?

这种对人的诱骗迫害,放大百倍千倍就是法西斯。法西斯主义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受过正常教育的人都知道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性,但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服从者,却忍受了他人或规范要求对自身的迫害。自我意识已经缺失,或者自我意识变态,服从即犯罪。

而服从者让人警醒却并不值得同情。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人就是一坨屎,不论你依附的理由多么崇高。


喜欢《观美国电影《法官老爹》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电影绿皮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