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跳出我天地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跳出我天地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跳出我天地观后感

这些天,我看了《跳出我天地》这部电影,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令我心痛不已。影片中那个追求“芭蕾之梦”的小男孩——比利,令我震惊,令我佩服。

他是一个像我这样大的男孩,生活在英国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们家生活很拮据。一开始比利是在学拳击的。有一次,一个舞蹈老师借用了拳击馆,偶然发现了比利有学芭蕾舞的天赋。比利学了芭蕾,可是不幸被爸爸给发现了,爸爸极力反对,面对这种困难,但是比利仍旧坚持去学芭蕾。

在比利的努力下,他终于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他把这点成绩展示给他爸爸看,爸爸终于同意他跳芭蕾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利被一所芭蕾学校给录取了。

我被比利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遇到过困难,也遇到过挫折。记得有一次,我学了羽毛球,因为我怎么打都打不好,我十分伤心,我就知难而退不学了。要是我有比利那样的精神的话,我一定能学好打羽毛球的。

让我们像比利一样,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天地玄黄观后感


天地玄黄观后感(一)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真的不觉得我能写出什么东西可以真实地表达出我的感受,我觉得我的思想达不到这部纪录片的深度。我也看不出这是一部反映你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高深哲学的纪录片,我看见的是这个所呈现的信仰。

信仰,这个看着就让人荡涤心灵的词,我觉得最能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眼睛,这部纪录片也似乎特别注意人眼睛的神态。

虽然看不出拉萨卓康寺的僧人的眼神,但是他专注的点蜡烛的动作就能看出他的心里住着一个伟大的神,一个可以守护整个西藏、喜马拉雅山的山神。

日本僧人虽然只是静坐在门口,但丝毫没有波动,好像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眼神中便可以看出智慧的光芒。尽管日本在现代是一个人潮涌动的地方,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匆忙,等待地铁的女学生的眼神呆滞甚至是有一些的挑衅的意味,但戴着斗笠摇一次铃铛走一步走的僧人却依然遗世独立,他仔细地走着脚下的每一步,像是要踏实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耶路撒冷的哭墙,白色的一片,沉寂,肃杀,看着的时候没有一丝想要哭的气氛,但是当音乐想起的时候,悲伤的情绪开始在每个人的心中游走,悼念每个逝去的灵魂。他们的虔诚似乎可以和那些逝去的英魂交流,只有真正信仰的人才可以吧。

原始的卡雅布族和玛塞族都跳着他们自己的舞蹈,眼神里没有一丝丝的感情,动作僵硬,虽然都觉得很原始,也会不停地想如果他们走出那些原始部落遇见现代文明,那会是怎样的情况?我想更大的一种情况是 难以融入这样的社会,他们所认为的文明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现在所呈现的。我也不知道他们部落的发展是不是会像所有的原始文明一样发生同样的历史进程,一年一年的历史重复,战争,贫穷,反抗,斗争?这是尊重历史的车轮还是固步自封?像是《疯狂原始人》当中的情节,因为死亡所以让人不敢前进,不敢走出那个窟。为了可以吃到东西,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是生命。但如果可以走出来,尝试不同的方法,有一点点的反叛精神,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我最感慨的就是欧洲在教皇时代几乎花费大量的资本在教堂上,几乎走进每一个教堂都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这个里面所展现的圣彼得大教堂可见一斑,难以言表。文艺复兴,让很多人解放了思想,不再受教皇的控制,但是当时代发展了,人又回到了信教的时代,因为那是人心里根本的东西,所谓的一些主和神是不存在的,但这却是只要你相信就会存在你的心里,别人的言语无法伤害到你,更没有办法拔出在你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东西,至少在一切都很困难的时候,它还在拉着你向前,给你看见曙光的可能。

沙特麦加的克尔白神殿里,众多的信徒穿着他们最神圣的衣服,叩首,拜见着他们心目中的神。这样的场面在中国是罕见的,尤其是在现代,去佛寺似乎都成了一件旅游的事,人们只是抱着一颗去游玩的心态,哪里还有虔诚,哪里还有对于神的敬畏?

当 日食恢复时,一个轮回似乎结束了,一切重新开始,那些美景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去哪?是继续这样丢失自我的活着,还是该找寻自我,找回自己丢失的信仰?

看了很多期的《开讲啦》,里面的最多一个话题就是理想与信念,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在这个丢失理想和信仰的年代里,大谈理想与没有理想都成为了这个社会最无力的辩白。那些在路上寻找理想踪迹的人声嘶力竭,但他们却总是形单影只,那种空洞与无力感难以支撑,但他们任然抱着那个大爱的心在散播,希望可以点燃我们油尽灯枯的理想与信念。我们会死灰复燃吗?

流沙河曾经在《理想》中呐喊要将失去的理想找回来,千万要当心,不能再丢失。我们离这样的时代还有多远?

天地玄黄观后感(二)

影片《天地玄黄》是一九九二年美国出品的着名记录片。英文名为《Baraka》这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人类和地球是伟大的,是高深莫测的,要为人类和地球祝福和祈福。中文翻译为《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滋养和哺育作用,所以我们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该影片无论从人、环境和音乐等角度来看,用“高深厚重。神秘莫测”来形容绝不为过。

作为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带给我的视听震撼超过了任何一部我所观赏过的记录片,那种几乎就要融入天地的感觉,简直难以言表。凡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碳基生命,都不应该错过这些让人感动的天地之美,也许那是终其一生都无法触摸的伟大风景。这是一部没有对白,也不需要对白的电影。气势磅礴的音乐与震撼人心的人文镜头,让人类的思维在静谧中无休止地撞击,所有的语言这一刻都成为多余。时空在电影中不断地变幻,前一秒钟你还在美国车如流水的马路上,这一刻你已经站在中国工厂里的流水线旁,而下一刻你却在澳洲的艾尔斯岩,欣赏着妙曼质朴的土着舞蹈。塔可夫斯基所谓“电影是时间的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苦难的脸、和美的笑、壮阔的山川、污秽的河流,在人与自然的混沌中一古脑地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你的视觉,来不得细细咀嚼,澄澈的心便已经被宇宙自然席卷而去。

影片的开始,是恢宏的寺庙,预示着人类文明初始的混沌不可知,默默守护这个秘密的,是寺庙两侧沉寂的石狮。人类起初的一切,玄秘,寂静,文明开始慢慢流淌……无神论者们,忠实的马列主义者们,看到这个场面时候是否能有一点点灵性的发作?

接踵而来的片段,预示着人类疯了。都市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红男绿女对着口诵经文的僧人视若无睹;都市火柴盒般的高楼里禁锢着蜕变后的物质男女,窗口飘扬的衣服仿佛人类一张张的遮羞布;雪山上的猴子眯着眼睛聆听着天籁之音,人类在车间的流水线上机械地劳作;山窝里的土着人欢快地歌唱,地铁中的人潮汹涌澎湃地争道。这里,到底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原始?剧烈的映衬让心忍不住颤抖……

自然界中,飞瀑直下三千尺,山川俊秀明丽,火山熔岩蠕动,自然的丰神俊朗妙不堪言。骤然,满目疮痍的河水汩汩奔流,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着魔的世界。印度恒河里的女人们正笑容璀璨地迎接着新的一天,她们弓着腰舀起一勺水欢快地梳洗,而河流的那边,是漂浮的死尸,在垃圾堆里渐渐西去。此岸与彼岸,今生与来世,在这里巧妙地相遇。我想,上帝的眼睛是否也会流泪?此情此景,上帝会流泪么?

到底人类的文明是进步还是沉沦?我们是时间中的存在,还是为了时间而存在,还是存在的幻觉?厂房里流水线边麻木的眼神,竟然比不上绿意盎然草坪上那条蓝色眼睛的狗,它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时总是流露着一股惬意的神气。人类毕竟只是动物,物性斐然。当文明在伪构筑中分崩离析,所谓的人类将会何去何从呢?

影片最后又一次回归宗教,庄严肃穆,僧人喃喃念经,朝拜者五体投地,祈祷、祈祷……但过于膨胀的喧嚣文明似乎无法在此地寄居。人类文明的辉煌尽处,将是虚无。

《天地玄黄》会让你躁动的灵魂安静下来,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身体好像和灵魂开始分离,身体在无限的缩小,灵魂则在疯狂的膨胀,这是宗教徒可能会有的感觉,美的“宗教”让人认识到自我的渺小,认识到生命本身的伟大,那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可以让人走得更坦然。

回归宗教的本源,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

天地玄黄观后感(三)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冲突的过程,并留了一个问题,我们选择何种方式与自然相处?

开始的箫声(假定是萧)宁静、祥和、自然。在雪山的温泉中,几只猴子在其中,整个画面中融合在一起,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宁静的生活。根据进化论,人类的始祖就是猴子,这代表了人类最初与自然的和谐。

然后就出现了人,一个僧侣面对着门外禅坐,然后从这个僧路的脑海中出发,展现了一片星空。说明人的创造力、智力的无穷,创造出了一个现代的世界。从宁静禅坐的僧侣,逐渐到现在的世界。这个僧侣静坐的画面与猴子泡温泉让我影响极深

各式各样的宗教仪式,向菩萨、上帝、阿拉真主、基督或一些土着族的天神等等祈祷,祈求福佑。这时候的人,是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的。在自然的环境下生活,接触自然。

现代化城市,快速的音乐节奏,一辆一辆的车驶过,从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街上、商场里的人流川流不息,忙忙碌碌,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源是来自哪里;相对比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一只一只的小鸡经过工业生产过程,鸡蛋装箱,孵化生出小鸡,检查、注射、高温弄弯鸡喙、集装、在狭窄的在笼中长大,不见天日,他们可能想不到,外面的自然有多么的美好,他们的祖先以前就生活在自然中,如此的融洽协调。

现代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一棵一棵在原始森林的古树,随着切割机的轰鸣黯然落下,当地的土着人用惊惧、忿怒、悲痛、不解、无奈的眼神看待这一切。一个土着的小孩藏在树叶后,露出迷茫、无助的眼神。砍啊!挖啊!用啊!这就是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

但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记录片的后部分,提醒我们是可以与世界和谐相处的。

《天地男儿》观后感范文


 《天地男儿》是久闻的一部经典之作,当初因二小姐知道了这部戏也因为她戏份太少、此剧太老而选择忽视。65集较韩剧不长但比起现在普遍的40集剧又显得不短,由于如今事情日渐繁多且目的只在宣萱身上,所以65集我只看了宣萱、张可颐部分,讲的未免不全,以下只是这些天熬夜煲剧的些许感受。

雪凝和家立第一次交往时,雪凝还给我一种妹妹的感觉,不是说她不够成熟,而是觉得相比家立的稳重冷淡起来她显得较为活泼主动。家立的爱并不比雪凝来得深,甚至他将财富地位摆在了爱情之上。为了攀上豪门,他提出了分手。当他面对她的苦苦哀求在明知不该还有任何纠葛时还是与她发生了关系,当他在跟她真的不能再在一起时将藏于抽屉里她买来的小饰品放于脸上,那种深深不舍和渴望再次得到她温暖的神情才让我开始觉得他爱着她。

她为了他痛苦不已,醉酒、自杀,可是都没有换来他的丝毫关心,子健的出现和关怀让她逐渐清醒过来。多年后,家立主动联系她,可是在她决定回到他身边时他又再次因为财势放弃了她。这种一来一往、一进一退的剧情让我不禁更进一步看透了她的痴情和他的自私,说明纵使时间流逝,他们依旧没变。

雪凝与子健相处时简单快乐,两个同是情场失意的人日久生情。子健极尽所能地呵护、保护她,给予了她从未有过的安心快乐生活。她爱子健,但比起给家立的爱来说远远不够,或许她对子健的那份爱更多是感动和依赖。子健也爱她,甚至一度比爱蓉蓉更多。他深知雪凝在爱情方面的脆弱,所以尽量给她最好的一切、不去伤害她。在面对雪凝时,他是专一的,有场戏让我惊讶他竟然当着蓉蓉的面向雪凝求婚,且毫无尴尬。他将蓉蓉深埋心底,一直不愿触碰那块地方,所以给了自己和他人一种错觉他已经放下了。其实,逃避正正说明在乎,你不察觉不代表它不存在。

家立对雪凝来说始终有种诱惑力,比普通的爱情更具魔力,只要他主动她便很难拒绝。她愈挣扎愈逃避,往往陷得愈深。他已经融入了她的心里,所以后来神经失常时即使家立并不在她也会幻想他就藏匿在某个角落,她逃不过的其实是自己心里那个徐家立啊!记得她重新和家立在一起后,被子健撞破,她给子健留言说希望他能听她的解释、只要他忘了那晚看到的事她还会回到他身边很多人责怪子健没有给她解释的机会,其实,有这个必要吗?

家立做的坏事,雪凝不在乎,一是不愿相信二是与己无关,失而复得的爱情再次蒙蔽了她的理智。她以为把他带到国外一切就会平息,可是她还是高估了爱情对徐家立的作用。我曾经有过同情徐家立的想法因为雪凝确实不是他故意推下山的,但随之打消了念头因为在雪凝摔下山后他本可以去救她但为了自己他还是起了让她就这样死去的念头。重新追雪凝是因为他的念念不忘和希望弥补多年前的遗憾,现在期盼她醒来是因为只有她无条件地支持、爱他,她仿佛就是他黑暗内心里的一盏灯,那是光亮和温暖的象征,他发觉他已经无法永远失去她了。雪凝恢复记忆后精神失常,因为她内心世界的崩塌,死亡让她突然清醒,原来最爱的人为了自己连她都可以牺牲。他就像一个恶魔,她想逃逃不了想忘忘不掉,他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她的精神世界,他的忽隐忽现更让她惊慌。

被关起来时她无法下手杀他便选择自杀,在他表白承诺痛苦哀求时她抬眼看了他,于是我们知道她还爱着他。也许正是这段时间也让她明白自己对徐家立的感情,她深知即使肉体远离徐家立她在精神上还是无法忘记,于是她选择决绝地和他一起死去。

张雪凝之于爱情,就如同飞蛾扑火,盲目而又奋不顾身。也许,她会让人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她本来可以和子健幸福快乐地生活,不该又选择徐家立),但是最后还是不禁让我敬佩起她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即使我并不认同她的做法以及爱情大于一切、没有原则的爱情观)。

蓉蓉过于完美,晓冰最后是幸福的,只有雪凝,为爱痴狂的张雪凝,让我怜惜与感叹!

蜉蝣——《天地玄黄》观后感


蜉蝣 ——《天地玄黄》观后感

鲁鲁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我有时候在想,经常性的不知所措,像是在本该上课的日子翘课出去浪,背着书包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外,看人流奔向他们早已定好的目的地,公司也好,学校也好,家也好,就觉着像是在看一部很真实的电影,我在屏幕之外,世界在屏幕上。记得很早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题目,“一个人吃火锅是什么体验?”。因为穷所以基本没这么干过,不过我猜那些独自吃火锅的人,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吃着火锅唱着歌,看一部主角配角都在吃火锅的电影?

大概是因为,在工作时间出去玩儿,以及排开众人独自吃火锅这些事,在其他人看来,相当于对“大家“都认可的行为模式的否定,或者叫,脱轨。

我在《天地玄黄》里看到的是秩序感——日出日落风云变幻,红灯黄灯交替亮起秩序井然的车流,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和跳着极富韵律感舞蹈的土著。其中有两个镜头印象很深刻,一个是原始部落的土著老人,坐在石头上,慢慢地用绳子穿起来不知道什么材质的珠子。应该是某种传统的装饰品吧?但是仔细想想,原始土著重复自己每天熟悉的劳作,似乎和现代人每天重复自己熟悉的工作,本质上并什么不同。

另一个是平行蒙太奇的镜头——在流水线上不停重复相同动作的工人,排队移动的昆虫,养鸡场的鸡群。人,鸡,昆虫,三种完全不同的物种,却都按照极其相似的生存模态在这个星球上活着。我在想,如果流水线的一个工人突然停下来手中的活计,抬头看看周围依旧忙忙碌碌的同伴,又或者有一只昆虫开了小差离开了队伍,一只小鸡飞出了鸡笼,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答案很明显,工人会继续低头干活儿不然会失业,昆虫会跑回自己的队伍,小鸡如果自己不愿意回去的话很快会挂掉。

所以第一个镜头在说,人真的是进化很慢的一种生物。虽然科技水平早已天翻地覆,不过人的生存模式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从第二镜头来看,也许对于生物来说,生存模式不发生改变才是常态。因为虽然世界很大,但是单个生物实在是太渺小,虫群,鸡群,人群,渺小的个体结成了相对庞大的群体,才会让个体有了生存下来的机会。倒是也不是说单个个体无法生存,而是,谁也不知道,脱离了那一条狭窄而单一的,跟随群体的生存模式之后,个体又该如何生存。这也许应该叫认知的局限性,或者说,我们只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想象更多的可能性。

又想到之前看过的 “胚胎彩票论“——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的出身。也许这个理论根本就是扯淡,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命运。而大多数时候,习惯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生存模式之后,甚至连从那个模式里跳出来想法都不会有。

又想到了”随大流“——在合适的时间上学,合适的时间结婚,合适的时间工作,合适的时间退休然后进医院等待去见马克思。也不是说随大流好或者不好,只是不随大流很难。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会逼着去打破之前生存模式的局限性。而偶然的突发奇想,就像那次,翘了课,背起书包,站在人群之外的时候,单个个体站在而一个巨大而陌生的世界面前,一瞬间会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真是他妈的好迷茫啊。

不过,那天的红叶,真的很漂亮。

以上。

《天地玄黄》观后感800字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地玄黄》(BARAKA)观后感

Baraka是希伯来语中祝福的意思。
影片的开头,宏伟浩荡的喜马拉雅,亘古不变的存在,似乎象征着天地自然间的最高权威,神的领域,威严,圣神,超脱凡尘。然后镜头转到日本长野的温泉,一只泡温泉的猴子,像一个老者般的沉思,闭幕凝神,宇宙洪荒。万年以前的人类,是否也是如此,兽性初化,脑中凝思着一些,自我就产生了。


宗教的产生大概是和人性的产生一样悠久的。尼泊尔的石质建筑,古老的东方文明,墙面塔尖刻画着佛眼;耶路撒冷的白墙;土耳其加拉达梅芙莱维寺的宗教仪式,信徒虔诚地旋转舞蹈;清真寺的拱顶下,信徒的跪拜;教堂中烟雾缭绕;身着红袍的西藏僧人点燃一排排的酥油蜡烛;日本老尼的背影。。。这些不同文化的宗教,行行种种,似乎象征着一种渴望,对不属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境界的一种追求。


影片花了四分钟来展现巴厘岛的凯卡克舞,一大群青年人环绕着一个石头遗迹而坐,一边摇晃着身驱, 一边发出宗教式的呼声,似乎也将观众逐渐带入远古的传说之中。凯卡克舞依据印度史诗《罗摩耶纳》故事撰写,描写王子得到猴子军队的帮助, 企图从邪恶之王手中夺回爱妻的故事。伴随着有节奏的号令声,人们发出模仿动物的呼号,人类最初的状态大概就是如斯。

一直都在思考着:吾何以存在?宗教教育人类信仰,信仰这世间存在着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力量。造化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而人类也是如此伟大,或许两者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的密不可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生灵的一种。飞溅磅礴的瀑布;澳洲土著在皮肤上勾画出图腾;湖面倒映与天色衔为一体;肯尼亚玛塞族孩子跳跃的仪式;云层积压大雨倾盆而下;这些都是我们,都是一体的,联系的,轮回的。

然后,人们伐倒了参天古书,炸开了金矿,人类的种族是如此庞大,人类的群居发展出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导致了生产。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依山而建,堆积叠垒;香港的水泥森林,堆叠在一起,蜂巢一般却又庞然臃肿;白城的墓地,一格一格如集装箱一般;东京的街市中,匆忙熙攘的人群中,一名僧人摇铃缓行,铃声空灵,让人不由的思考,人类发展到这般,是不是遗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物质的空前发达之下,人类对于现世之上的那种追求还在吗?

工业化的大生产,流水线上的重复动作在快进加速下,显得呆板,机械,冰冷。匆匆而行的人流,加速流过电梯、地铁、街市,就如生产流水线上的商品一般,就如生产线上的养殖鸡一般。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那么匆忙迅速,现代化的高度文明把我们人的因素压榨殆尽,每个人似乎只是一架庞大机器中的一部分,麻木,机械,贪婪。随之而来的贫穷,饥饿,痛苦,性欲。然后是武装,战争,杀戮和死亡。

死亡,燃烧,人类与生俱来地畏惧着。镜头在空无一人的纳粹集中营游移;墙上挂满遗像的S-21监狱;黑白照片中是已经死去的人,生前的音容;还有荷枪实弹的军人,靠着堆着放的机枪子弹和炮弹,表情肃穆。

然后镜头又转换到秦陵和金字塔,象征着死亡,安息的古代坟墓,残垣断壁中,碎落在地的王像头颅以及被丛林覆盖的吴哥窟废墟,这些古代盛极一时的文明现在却颓败残破。让人不禁胆寒,千年之后我们的文明又会是如何面貌,我们现在的一切,为之所沾沾自喜的,会不会也都消亡,连同我们所存在过的证据一起随风而逝呢?

我们为什么存在呢?为了什么存在呢?在自然造化之前,星移斗转宇宙洪荒,人类浮夸的两百年现代文明是那么苍白,脆弱。我们难道不应该时刻怀有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虔诚地去活着吗?

纪录片《天地神舟》观后感


壮歌激荡天地间

——纪录片《天地神舟》观后感

纪录片《天地神舟》终于在中央电视台九套和观众见面了。五天,五度让人心潮澎湃,十集,集集让人感慨万千,回顾整个剧集,仿若一曲铿锵的壮歌激荡在天地之间,也激荡在人们心里。

该剧用十集的篇幅,多角度、多方位,全景记录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始末,真实再现了各系统航天人大力协同、迎难而上、确保成功的伟大精神和良好形象。与其说它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一曲赞歌,是千万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的人们无私奉献的见证,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重音!

《天地神舟》与去年同样在央视九套播出的《龙舞九天》所选的题材同为航天发射,那么,如何既真实又艺术地再现整个发射过程?如何让观众没有重复之感,从中看到新的东西?该剧除以小见大、以细微见精神、以细节见宏伟,再现一个历史场景的同时,把镜头拓宽到了整个发射任务的各个系统,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在局部之上展现了一个庞大的整体,即载人航天工程。这种"小"与"大"的对比和结合,给该剧增加了不小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在表现手法上,它用一个个普通的"小岗位"、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一次次不为人知的"小插曲"来折射神舟十号发射的全过程,反映载人航天工程道路的曲折。比如火箭控制系统指挥邓晓军的三轮检查六个签字依然挨批,比如临危受命的雷测站工程师鲁述康短时间适应新岗位,比如五院技工王颖练瑜珈增加柔韧性以适应小空间作业,比如开舱手李涛手被锤子砸破了却不知道等等,这些人物,这些故事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相比可谓小之又小,而观众从这些小故事中看到的,从这些小人物身上领悟的,却是那种忘我、严谨、无怨无悔的大精神!

内容上,该剧囊括了火箭、飞船、测控、航天员、发射场、着陆场等众多分系统和进场、组装测试、联试联调、合练演练、实施发射、太空授课、飞船回收等众多环节,内容可谓纷繁复杂,但本剧却丝毫没有给人凌乱感。它像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以其神来之笔描写了各个分系统的"冲突",以一横一纵两条线把这些矛盾冲突巧妙整合,有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这种大容量的剧集中感受任务的一波三折,在矛盾冲突的解决中放眼波澜壮阔的中国航天。从发生故障时与会人员的激烈争论,到为了选取合适的测量点,远望六号测量船船长凌元与高级工程师李红艳的争论,从暴风雨突袭岗位人员检查测试装备,到远望六号突发漏油故障高级技师喻健康冒险排故,从控制飞船五次变轨追赶天宫一号到告别天宫返回地球,这一个个"冲突"和"矛盾",把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恰如以散落满天的颗颗星斗照亮一片星光灿烂的夜空。

《天地神舟》作为一部纪录片,其创作团队继承了他们在《龙舞九天》中对"情"字的运用,并且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得该剧充满着激情,散发着活力,饱含着情谊。也许是因为同为航天人,对这份事业本身就有着深厚感情的缘故,也许是在片中隐约看到自己影子的缘故,观看过程中,几度挥泪感叹,几度激情满怀,为这些平凡的人们,为这个伟大的事业,为这股浓浓的情!

航天员王亚平为了准备太空授课苦学相关知识,苦练试验技巧;高级技师陈为检查测试签名就签了两万多个;船长凌元提到自己即将调离远望六号时几度哽咽无语;崔吉俊出厂房忘记换鞋子;喻健康排完故障时脸上的汗水;零号指挥员周晓明任务前准备的小纸条;发射成功时人们脸上的笑容……这一个个镜头,无不彰显着广大航天人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事业的崇尚之情,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解决,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是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接受采访时说的几句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千千万万航天人正是凭着讲大局,明大义的精神,凭着精诚团结,大力协同的兄弟之情,伙伴之情和战友之情,才能共同搭建起中国征服宇宙,飞向太空的天梯。而与对事业和祖国的大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个小家里甜甜的爱情和暖暖的亲情。雷测站工程师王成语与丈夫黄杨俊相识在戈壁大漠,相恋在发射架下,一个一线冲锋,一个后勤保障,不同的岗位,相同的步伐,不同的工作,相同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种爱情似乎比寻常的爱情少了些许浪漫,但却多了几分担当。与他们相比,远望六号测量船胡金辉与妻子的爱情似乎只有聚少离多,鹊桥相望了。而王成语和黄杨俊爱情的结晶却因为任务只能托付给父母照顾,这其中的不舍和愧疚,又怎是一个"情"字了得!同样,因为任务离家三百多天,女儿高考不能陪伴的愧疚,也藏在高级技师陈为的心里,而当女儿突然出现在面前时,这个有些失职的父亲竟难掩内心的惊喜和激动!虽然这样的爱情和亲情因为航天事业缺少了很多,却也因为航天事业被绘上一抹特殊的颜色。大与小,情与爱,这其中饱含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都让观众深思许久。

另外,该剧在音乐和镜头的使用上也非常值得一提。它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内容,在配乐风格上,添加了一些民族气息,使剧情更加贴近,任务更加鲜活。一些特殊场景,使用了鱼眼镜头进行展示,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进一步增强了剧集所要突出的效果。

该剧已经播完了,剧中的一幕幕为我们展示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光辉历程,呈现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国航天,作为祖国航天事业中的一员,我不能不被影片所激励和感染。感谢该剧的制作团队,让我们有机会如此翔实地回顾这次任务,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一个个镜头依然在脑海里翻转,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合着此刻的心跳,我分明感觉到,脚下充满力量!

《天地大冲撞》观后感250字


《天地大冲撞》观后感:彗星撞地球

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面对灾难我们能做的是有限的,但是依然不缺乏英雄,敢于牺牲自我保全众人,非常感人。爱情和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经典灾难片,推荐。

电影简介:

毕德曼慧星正朝着地球飞奔而来,给人类致命一击。当局紧急行动,研究出一个最佳方案由宇航员坦纳(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饰)驾驶弥赛号飞船飞往慧星,把预先准备好的核弹放置到慧星上面引爆,以令它化成碎片或是改变轨道。坦纳英勇地完成了任务,却发现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慧星碎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向地球步步逼近。
当局迅速采取最后的行动,用诺亚方舟计划保住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地球物种。这是一个秘密的地下庇护所,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在这里避开大劫难,等灾难散尽后方重建世界。较小的那部分慧星已经撞向地球,引发山崩地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跟随其后的大慧星给地球带来的毁灭程度,将远远超乎人们想象,力挽狂澜的人类进入了倒数时刻。

《天地英雄》观后感600字


《天地英雄》观后感

第一次听到《天地英雄》这部影片的名字是在寺庙,听人讲解佛祖舍利的故事,我是带着好奇的心理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制作有好莱坞的参与,档次不低。影片讲述了盛唐时期发生在一位逃犯与一名捕快之间互为对手又互为英雄的传奇故事。拍摄的西域风情画面很美。

其中一条主线就是迎请佛祖舍利。故事发生在丝绸之路上,佛教已传入中国。西域各国纷争不断,西突厥人想要抢夺佛舍利,想凭借佛舍利的功德利益来统一西域。唐朝派出的一支驼队护送佛祖舍利和十万册经书行走在丝绸之路的大漠之中。路上遇上沙漠暴风,校尉李为答谢驼队的救命之恩,决定护卫驼队到达长安。在这过程中朝廷捕快和校尉李的几个部下也加入其中,与响马子和西突厥军队展开了一场厮杀。

佛舍利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个地下坟场,当时驼队为了躲避响马子的追杀,进入地下坟场。死了弟兄,大伙起了疑心,后来朝廷捕快的出面让小师父说出了真相。佛舍利一打开立马放射出巨大的光芒,照亮整个洞穴,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所以历代皇帝争相供奉。佛舍利具有灵验性,是佛门圣物。我有幸参拜过佛祖金刚舍利塔,的确有不同寻常的震慑力和加持力。有人虔诚礼拜过后,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佛光,用手机拍下了佛塔周围的七彩光,我看过照片比影片中好看的多,更殊胜。

佛舍利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中的小孤城,一场恶战过后,佛舍利落入西突厥人手中。再一次验证佛舍利的神秘力量,安大人被死而复生的小师父杀死,西突厥将领被火箭自动射死。我想那些阵亡的将士也已被当场超度,最终佛祖舍利平安运回长安。在佛舍利的庇护下,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开始。佛教是源于印度,昌于华夏。

通过影片可以看出中印文明交流的不易,付出多少先烈的鲜血。这部影片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多少不为人知的人和故事早已被黄沙掩埋,随风而逝。最后录入一首《题取经诗》: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所以经文字字皆血泪,焉敢将经容易看。愿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英灵能够安息。

《扫毒2天地对决》观后感


毒品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但没有触目惊心的感受。社会上,有些禁毒的理念走偏了,进入了一种误区:怕现实镜头太冲击,吓坏人。毒品为什么泛滥?为什么吸毒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因为利益链的因素,正是由于许多人不知道怕。回避问题无助于改变现实,如果人们内心不震撼,恐怕这毒只会越来越多,势必侵蚀到每一个人。

看了港产电影《扫毒2》,那些聚众吸毒乌烟瘴气,行尸走肉幻觉疯癫的现象;那些母亲吸毒出生婴儿天生有瘾,哭闹不止的现象;那些吸毒少年自暴自弃自残自杀的现象不仅不是幻想出来的,现实中的状况远比电影里更恐怖。要扫除毒品,迫在眉睫,非雷霆行动不可,但是,禁毒,又谈何容易!靠法治?靠江湖黑吃黑?

电影《扫毒2天地对决》由邱礼涛执导,刘德华监制并携手古天乐、苗侨伟、林嘉欣领衔主演,张国强、陈家乐、卫诗雅、恭硕良、欧阳靖、李赏主演,郑则仕、林家栋、应采儿特别主演。影片描述余顺天(刘德华饰)和地藏冯振国(古天乐饰)本是黑社会同门,由于余顺天幼时父亲因毒品去世又亲眼目睹自己儿子也因毒品坠楼身亡,对毒品深恶痛绝。警员林正风(苗侨伟饰)带着他的扫毒行动组全力追缉毒犯,后林警官的女儿因朋友被毒品害死而向慈善家兼金融巨子余顺天求助,背负着丧妻之痛的他悬赏一亿追杀香港最大毒贩,此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当法治显得苍白无力,对付毒贩,以黑治黑、以暴易暴、以毒攻毒,可取吗?知法犯法、血债血偿,别无选择吗?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看这部电影,笔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别以为毒品离你很远,别以为谁可以永远置身事外;毒品充斥的世界,谁都可能没有明天。

禁毒这场战争一直在进行,但巨大的牺牲一直在延续。吸毒者固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执法人员是时时刻刻冒着人身生命危险,和犯罪分子作殊死的搏斗的,这种伤亡是非常残忍的。比如同为警察的林正风的妻子,刚刚放完产假就参与扫毒行动,在执行缉毒任务时被吸毒者残忍杀害,以致林警官要忍受悲痛,一边在枪林弹雨中舍命工作,一边要父代母职独自抚育女儿长大。林正风的一对男女同事,在出生入死中建立深厚情谊,表白心意准备谈婚论嫁了,女的却在执行任务时在混乱的枪战中被毒贩枪弹击中,男的掏出那枚藏在糖果盒里的没有送出的戒指悲痛欲绝

正义与邪恶的交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毒品不扫,祸害无穷。为了扫毒,背负保护人民使命的执法者经常是血染衣衫,命丧黄泉。此刻在指挥若定,神勇冲锋,下一秒就可能流血牺牲,不再醒来了。

对于毒品,深受其害的人们,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即便自己不是受害者,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不能完全侥幸不成为牺牲品。电影中最惨的余顺天,眼睁睁目睹自己最亲的人一个个因毒品而死,他无法不用非理性办法去铲除毒贩。与毒贩的较量,与毒贩的生死对决,就此展开。

毒品的世界是疯狂的,以黑治黑的扫毒行动更是疯狂。与港产片打斗片、警匪片一直给人的印象有所不同,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疯狂,固然有飙车、横冲直撞,固然有驳火、枪口无眼,固然有复仇、你死我亡,更令人震撼的是,飙车、驳火的地点不是在闹市、在街道巷战,竟然是冲进地下铁轨!据说,为此,剧组还耗时3个多月,上千人专业团队在香港著名地标启德邮轮旁1:1搭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中环地铁站。片中这场地铁飙车戏在香港地铁中环站里展开,最大手笔的这场戏解禁,惊险、刺激,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带来更有层次、更为逼真的观影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地铁大战,叫人惊心肉跳、大呼过瘾!

近年来,港片已死的质疑声音不断,今次,这部电影会不会成为票房毒药?我想,不会。《扫毒2》作为警匪片,并不是纯粹以枪林弹雨营造感官刺激那么简单,更有着人性复杂的写照。阴险、扭曲,温情、爱意,都有,都有。毒品是社会的毒瘤,吸毒的人格分裂,贩毒的凶残刻毒,扫毒的爱恨交缠。凡是跟毒品有关的,好与坏,善与恶,人与魔,胜与败,都恐怖交缠。

《扫毒2 天地对决》观后感800字


《扫毒2 天地对决》观后感:当邱礼涛迷上了大阵仗


继2018年港片的超级小年之后,今年的港片再度回归警匪对决,枪火横飞的大阵仗,半年来已有《廉政风云》、《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这四部大卡司大制作的港产警匪片先后问世(接下来的八月份还有《使徒行者2》),让萎靡许久的香港电影一下子硬了起来。虽然《廉政风云》延续了《寒战2》的办公室政治、烧脑智斗和文戏至上,但接下来的《反贪4》、《追龙2》以及《扫毒2》却在强化监狱片、枭雄片和黑帮片的类型元素,不断追求感官刺激,营造火爆场面,将拥有亚洲安全系数最高都市美誉的香港再度打造成地下交易遍布,各类犯罪横行的罪恶都市!

《扫毒2》又名天地对决,看了之后才知道这原来是刘德华饰演的余顺天和古天乐饰演的地藏之间的对决。影片一开始便将时间设定为十五年前的2004年,颇具年代感的画面设置让人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黑帮江湖岁月,那个时候的余顺天还是古惑仔打扮的帮派骨干分子天哥,跟同为帮派分子的地藏因为一次执行家法而结下了恩怨,而此事件的导火索便是毒品。作为香港电影三十多年来屡试不爽的元素,毒品一向是区分黑帮社团中好人与坏人之间的重要标记,在社团的传统价值观中,社团成员可以制造伪钞,走私枪火,经营赌档,收保护费,开设夜总会,但他们做人的底线就是不碰毒品。于是社团的老大不准碰毒品,而身为其侄的余顺天更是因为其祖上三代深受毒品危害而对此深恶痛绝,十五年后其私生子因为吸毒而亡命天台的悲惨遭遇更是为他接下来疯狂的地下暗杀行为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正所谓概念先行,让一个曾经的帮派分子背负如此大的家恨,接下来所作的就是不走正常法律程序,化身为地下执法者,跟香港所有的毒品贩子死磕到底!

其实除了刘德华和古天乐这两代杨过外,影片还有杨康苗侨伟饰演的铁血警官林正风作为警方的全权代言人。邱礼涛本想将影片更为宏大的黑白灰三雄对决,并以正片开始前一组平行蒙太奇分别ppT般播放了这三人十五年间的各自发展:余顺天由于结交了白富美女友摇身一变全盘洗白成了商界精英金融巨子,地藏则满怀怨气彻底黑化以猪肉商人的身份作为掩饰发展成为香港本地最大的毒枭,唯有林正风痛失爱妻后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生活过的波澜不惊。而在接下来愈演愈烈的扫毒风暴中,林正风所率领的港警部队除了被牵着鼻子疲于奔命外,其个人神采也完全被刘古两大男神所遮盖。无论是余顺天面对公众媒体喊出悬赏一亿除掉香港最大毒贩的豪言壮语,还是地藏申请警方24小时全方位保护后的嚣张快活,都尽显港片黄金岁月的潇洒豪情,而在双雄天地对决的光芒万丈下,警方的强行参与反倒显得有些多余。作为一个曾经的cult片导演,近年来的邱礼涛却迷上了大阵仗,继《拆弹专家》花了两个月特地搭建一条1:1的红磡海底隧道之后,《扫毒2》再度耗费三个多月,采用上千人专业团队1:1打造了香港中环地铁站的实景,为的就是呈现出最后一场地铁站追逐狂飙大戏的燃爆场景。然而除了这最后一战有些创意外,其他的几场枪战戏都拍得凌乱不堪,有的时候甚至分辨不出谁打谁,比起当年《扫毒1》中金三角一战的气势恢宏和结尾一战的浪漫写意来实在是差之甚远,毕竟那可是出自枪火大师陈木胜的绝妙手笔。而从女警被刺中颈部血管大动脉,到社团刑堂一刀剁掉三根手指,从屠宰场冷库里私刑伺候一对偷情男女,再到夜店中那一众琳琅满目身材火辣的香艳女郎,邱礼涛更擅长的还是血腥、暴力和情色这样的cult风格!

《扫毒2:天地对决》观后感600字


《扫毒2:天地对决》观后感

老公的评论:

有的时候,很难说清楚偶像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无论是从年纪还是性格来说,我认为自己都不能算是追星一族,但是,在我看来,有苗侨伟、刘德华、古天乐出演的一部电影,无论拍的怎样,都是值得我去看的。

苗侨伟越老越有味道,刘德华还是自己那幅正邪通杀、老少咸宜的感觉,反倒是古天乐,明明比片中的几位大佬小了很多,看上去怎么像是年纪差不多的样子?

就这部电影来说,有两点在观后让我联想了许多:

第一是如果地藏真的是被冤枉而被砍掉一只手,之后才赌气走上对抗原有帮派的道路,那么他的所做所为,是不是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呢?

第二则是阿天为什么不动用力量去对付菲律宾的毒贩,为自己的儿子报仇,反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香港呢?

片中有个小细节很有趣,就是地藏幻想着自己砍下了阿天的一只手,从而快意地报复,但一切只是想象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想这部电影还是在说明着这个道理吧!

一部标准的警匪片,没有无间道的主线,反而多了地下法官,值得一看!


老婆的评论:

最近看了很多的国产电影,大部分时候我都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而拍,到底要给大家传递的是什么?在我即将放弃对国产电影的期待时,看完这部电影,总算是拯救了我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以毒攻毒,以杀止杀,我以为也没什么问题。但这种真的能完全解决毒品问题吗?我以为这是不能的。只有有需求,只有有利润,有些人就可以出卖一切和践踏一切。

本片的男主角余顺天(刘德华饰)那是一个从黑转白的金融巨子兼慈善家,他曾是毒品的受害,对毒品有天然的厌恶,他设立专门灭毒的慈善基金。当他知道他还有一个儿子时,他儿子又成了瘾君子,并在他找到的那一刻因吸食毒品意外死了,那一刻毒贩更被他迁怒了,他对于毒贩的手段也再次升级,直接悬赏杀死最大的毒贩,直面所有的毒贩。

本片的另一个男主角香港最大毒贩地藏(古天乐饰),曾经和余顺天在同一个社团,并是余顺天的手下,当年因为他贩毒被社团剁掉了几根手指作为惩罚而后送警方,执行人是余顺天。再出现时,他已经是大毒贩之一了。

这两个好兄弟的对决,犹如天崩地裂,最终到了你死我也死的结局。谁的错?

在这部电影中男配角缉毒警察林正风(苗侨伟饰),戏不少,但是在这场对决中,其实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什么作用都没起到。至于本片的女主角邹文凤(林嘉欣饰)其实也是一个花瓶的存在,只不过她的死,最终点爆了余顺天。

一部电影,有完整的情节,有冲突的剧情,有可看的场景,有一堆熟悉的演员,我终于看了一部不错的电影。

为此,我再也不嫌弃那些越来越不年轻的老演员们,事实证明他们选择演的电影是真的不错。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观后感800字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观后感

按故事展开顺序,张子游牡丹小莲的感情分为三段看待。首先,初期的张子游和牡丹是走不到一起的。(按牡丹的话说,有缘无份,其实这不过是她甘愿认命的说法)我个人认为他们硬要在一起也是不合适的。他们门不当户不对,世俗地位身份悬殊异常,日常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融合。而且,他们都很迂腐,一个三从四德,一个三纲五常,双方都深受封建礼教束缚,他们本身也是对爱的一种阻挠。最重要的是,他们双方有一方并没有到达把爱当做灵魂支撑的地步。这个人就是牡丹。用牡丹自己的话说,就是爱得远不如小莲深刻。事实也正如此,牡丹生前选择认命,接受婚姻安排,死后也仍不抗争,甘愿在地府为父亲赎罪,撇下其它。张子游后来爱上了活泼可爱的小莲,绝非偶然。

接着说小莲在变成人之前与这段时期的张子游的感情。这一段争议很大。有人说小莲横档夺爱,骗婚,害人精,有人说张子游是渣男。我只能说这些人都没认真看懂。不想一一解释。我个人觉得小莲唯一做错的地方,就是她不应该心疼张子游在失去牡丹后会痛苦余生,从而代替死去的牡丹,给他牡丹的爱。(她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可嘉,但是,这事真帮不了。正如春花所言,能做的都已经做了。。。)爱只属于个人,是代替不了的,还有,爱,没有假扮,只有真来。她要爱子游,她就必须给予他小莲的爱。再次,爱是相互的,一开始她还可以安慰自己,说她爱子游她开心;子游爱牡丹,子游开心;子游开心,小莲就开心。但事实是,她开心,也不开心。爱的快乐从此伴随痛苦,尽管子游确实是爱着小莲(尽管他自己不知道,或不愿承认,尽管小莲后来得到这个答案)但是,爱是自私的,是排他的。除非拿掉牡丹,双方的爱情被以真面目示人,否则无解,注定子游一方快乐,小莲一方痛苦并快乐,或谎言被迫揭穿后,双方都痛苦。这时期的张子游,没有一点改变,还是迂腐的,思想没有解放。宏观上讲,小莲不断保护他,痛苦的爱着他,痴心不改,不止一次救他,而张子游呢,出卖自己娘子,背叛自己本心,见死不救(感觉那只青蛙比他都有情义),害怕,逃避,不听,不相信,爆粗。。。要不是牡丹再次出面澄清规劝,谁能救得了小莲??????他确实如他自己后面所说,当时薄情寡义,辜负了小莲。其实,爱就爱了,他偏要拘泥于爱的不是牡丹,爱的不是凡人。唉,夫妻缘分就这样早早结束了,着实可惜。

最后一段,双方才算是为了爱抛开一切,勇敢去面对,去追求,甚至浴血奋战。小莲为了和张子游再续夫妻情缘,付出极大代价,承受巨大痛苦,变成凡人(这位母亲好伟大,比起牡丹的父母,更显差距。春花在飞升之际,甘愿成全女儿的幸福,她的死真不能怪小莲啊!!!怪就怪剧里的那几个坏人太可恶)。爱此刻成了她小莲生命的唯一支撑。张子游呢,这时候已经顿悟了,他爱的就是小莲,他想念她,想向她忏悔。直到这,任谁也会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再回过头看看,整部剧里,多少神人仙妖动物帮助过他们俩,成全过他们。牡丹,花仙子,蚌精,青蛙,小蛮,堂本刚,春花,山神,张天师,铁牛母子,洞庭湖仙子。。。

小莲一直想变成人类,感觉还是受张子游是人类的影响,我能理解,其他的对错不好说。。。

想起春花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你看这几千几百万年,天何曾老过?!

不想继续多写下去了,总之,我理解的这部剧的主旨是,要解放思想和观念,更要成全自己和他人。

谢谢这样一部好剧,它启迪了我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观后感《跳出我天地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