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罪与罚读后感 > 地图 > 罪与罚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罪与罚》读后感5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罪与罚》读后感500字,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罪与罚》读后感500字:

天道好轮回,人皆有宿命。也许,在某些世界的角落,有人背负着罪与罚,在尘世苦苦地挣扎。

刚开始接触到《罪与罚》时,我为它的长而感慨。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它的故事并不冗长:一位原本是大学生的落魄青年拉斯科利尼科夫,罹患了精神病,在生活的重压和诸事不顺下,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愤慨_他杀死了一位七等文官的老太太。后来,他因现实的原因,选择去自首。乍一听,这个故事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应该是经历了什么感人肺腑的事情,让主角幡然醒悟,决定通过自首来赎罪。可罗佳(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爱称),并没有认为自己有罪。他只是认为,自己成不了如同拿破仑一般的英雄,所以才去自首,其中并不掺杂任何赎罪的想法。

为何会如此呢?这得追溯到刚开始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犯罪》,此文在结尾时曾暗喻:一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人物,即使杀掉一些人,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这篇文章中,他将人类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普通人,他们用来繁殖;另一种是智商超群的人,他们有着反抗精神,被允许打破社会规律。而罗佳正是因为不甘心做第一种人,所以走上了第二种人的追求道路。

他原本是个大学生,虽然家里贫穷,但有着深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后来也找到了教书的工作。他原本只要用尽全力,执着地去挣脱命运的枷锁,便可以打开那一扇美妙生活的大门。但是他只是拘泥于自己所租赁的那间只有沙发的房屋,每日每夜精神恍惚,丝毫不信教,只愿与人隔绝。他傲慢,自尊,为何能允许自己手沾鲜血?因为他其实非常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不能变成拿破仑,但因为傲慢和自尊,他不允许自己自杀,所以他就开启了“投射”机制,杀了一位老太太。而在他看来,他不过是杀死了一只虱子。

那么,罗佳真的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吗?《罪与罚》中,对罗佳的心理描写十分真实:他不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也不是冷血动物。他只是人,只是一个病态又偏执的人。他亲手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他也会恐惧,也会厌恶,也会在内心中在道德和行为上做一番争执。他害怕他要永远背负上罪恶,害怕被制裁,所以他开始疑心周围的一切,以至于出现了幻象。其实,罗佳只是个无助的青年,过早地蹚了浑水,一步步地被自己的深渊裹挟而不自知。他惘然若失,却忘却了躲闪。

那么,直接促成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他遇见了所爱之人爱索尼娅,至使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仰。其次,是因为他所认识的地主斯维德里盖洛夫。斯维德里盖洛夫也是一个傲慢而病态的人。他和他的妻子法尔玛结合后,喜欢上了罗佳的妹妹,并对她展开了追求攻势。后来法尔玛死后不久,他就来到了彼得堡,与罗佳相识。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指代,但凭着他如此傲慢的性格,

他选择活着,那么就应该承受命运的审判。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门,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身边还有深爱他,又用一生去救赎他的索尼娅。遇见索尼娅之后,他的心如同坚冰遇见暖阳一般开始消融,露出年轻人应该有的一面。虽然不够热情洋溢,但他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出深渊,摆脱桎梏。

这时,想起尼采的箴言: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们也应该避免踏入深渊,背负上罪与罚。作者:谢乐怡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欢迎阅读赏析!

1、贫穷不是罪恶,这是真理。我知道,酗酒不是美德,这更是真理。可是赤贫,先生,赤贫却是罪恶。贫穷的时候,您还能保持自己天生感情的高尚气度,在赤贫的情况下,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都做不到。为了赤贫,甚至不是把人用棍子赶走,而是拿扫帚把他从人类社会里清扫出去,让他受更大的凌辱;而且这是公正的,因为在赤贫的情况下,我自己首先就准备凌辱自己。

2、“要不,就完全放弃生活!”他突然发狂似地大声叫喊,“顺从地听天由命,一劳永逸,放弃行动、生活和爱的一切权利,扼杀自己心中的一切!”

3、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在临刑前一小时说过,或者是想过,如果他必须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活着,而且是在仅能立足的那么狭窄的一小块地方站着,——四周却是万丈深渊,一片汪洋,永久的黑暗,永久的孤独,永不停息的狂风暴雨,——而且要终生站在这块只有一俄尺见方的地方,站一千年,永远站在那里,——他也宁愿这样活着,而不愿马上去死!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多么正确的真理!人是卑鄙的!谁要是为此把人叫作卑鄙的东西,那么他也是卑鄙的。

4、庸俗的人们哪!他们爱,就像是恨……我是多么……憎恨他们所有的人!

5、她终于走了,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她低着头,急急忙忙地走着,好尽快走出他们的视野,尽快走完这二十步路,到达转弯的地方,往右一拐,到大街上,终于只剩下她一个人,于是匆匆忙忙地走着,既不看任何人,也不注意任何东西,只是在想,在回忆,思索着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情况。她从来,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感觉。一个全新的世界神秘地、模模糊糊地进入她的心灵。

6、这观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人一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低级的(平凡的),也就是,可以这么说吧,仅仅是一种繁殖同类的材料;另一类是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有天赋或天才、能在自己的社会上发表新见解的人。当然,这样的分类,可以无尽止地划分下去,但是区分这两类人的界线却相当明显:第一类,也就是那些材料,就其天性来说,一般都是些保守的人,读书笔记他们循规蹈距,驯服听话,也乐于听话。照我看,他们有义务驯服听话,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对于他们来说,这完全不是什么有伤尊严的事情。第二类人却都会违法,都是破坏者,或者倾向于违法和破坏,这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而定。这些人的犯罪当然是相对的,而且有很多区别;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各种不同的声明中要求为了更好的未来,破坏现有的东西。但是为了自己的思想,如果需要,哪怕是需要跨过尸体,需要流血,那么在他内心里,凭他的良心,照我看,他可能允许自己不惜流血,——不过这要看他思想的性质和规模而定,——这一点请您注意。仅仅是就这个意义来说,我才在自己的文章里谈到了他们犯罪的权利。(请您记住,我们是从法律问题谈起的。)不过用不着有过多的担心:群众几乎永远不承认他们有这种权利,总是会处决或绞死他们(或多或少地),而且这也是完全公正的,这样也就完成了他们保守的使命,然而到了以后几代,这样的群众又把那些被处死的人捧得很高,把他们供奉起来,向他们顶礼膜拜(或多或少地)。第一类人永远是当代的主人,第二类却是未来的主人。第一类人保全世界,增加人的数量;第二类人则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引导它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这一类人,还是那一类人,都有完全同等的生存权利。

7、“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因为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

8、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明天的生活能否配的上今天所承受的苦难。

9、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

10、只要一有必要,我们就会压制我们的道德感;我们就会把自由、安宁、甚至良心,把一切、一切都拿到旧货市场去拍卖。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只要我们热爱的这些人能够幸福。

《异类》读后感500字


读书|《异类》读后感500字:

读完之后感觉特别悲观呢,家庭出身不好,所以人生有固定的路子,这不就是妈妈之前说的命吗。之前母亲常说的就是要人命,你信命吗?我从来都是回答,我不信命,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活了30年,我也只能承认,我自己只掌握了部分的命运。但是我如果可以成为作家、知名医生、知名政府官员,会是很难的。我只能做一个还算不错的白领,能在北京买房,那我也就改变了命运了,起码我的孩子的命运被改写了。

可是人生短短百年,而且前25年都是在懵懂中度过的,我怎么能利用这么短的时间来改变从农村家庭出身的背景呢?

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瓶颈,我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我的方向在哪里?我如果去读MBA,会不会被人认为是华而不实,一个普通的农民孩子花那么多钱去镀金值得吗?如果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孩子去读MBA那是非常正常的,一点都不浮夸,但是如果是我去读,就显得浮夸了。性价比高吗?我读完后会得到什么呢?

我的家庭,我出生的地方,大部分的决定了我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遇到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终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但是我还是不甘心的,我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希望我可以过得比别人好,也希望给父母带来好的生活。不过现在我如果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总之,读完这本书,很丧气。

也更加坚定了,要留在北京买房子。作者:有点丧的耿耿

皮囊读后感500字


皮囊读后感500字:

前言:月亮与六便士里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我想——确实如此。

人心杀人,不见血,还痛苦百倍,还理所当然,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就是不要拿自己的三观和思想贴到别人的身上,否则就是道德绑架,就是不知所谓,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力都有追求美的权力,但是世间最美的东西又有多少人可以悟的出来呢?

孩子们天真烂漫,什么都不懂,分不清对错,大家只是跟风一样的去崇拜电视剧里的生活。但是电视剧里是不是对的,他们分辨不清。所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印在脑子里的时候,就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等到他们去到了向往的地方的时候,感受到的却只有冰凉。

打败自己的终究还是自己,文展很努力,小镇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到了大城市经历了什么,但是肯定是他控制不了、反抗不了的现实。但是最终选择放弃的是自己。

能真实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摘自原文。

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摘自原文。作者:伸路

《诗经》读后感500字


《诗经》读后感500字

从前的日子过得缓慢,三月嫁娶,七月耕作,九月裁衣……日子就这样悠悠淌进诗里。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太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如此,《诗经》也便流传至今,虽失了旧时的曲调唱法,却也保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字材料,在这样荒芜的冬日给以真挚与温暖。

桃花灼灼盛开的时候,衷心祝福出嫁的女子,说是“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可以想象吗?千年之前的一片春日,就在三月桃花开得最盛的时节,纵使是不相识的人,看到这十里红妆,听到这锣鼓喧天,也从心底寄予最诚挚的祝福——祝福这位美丽的新嫁娘啊,愿你夫家和顺、美满、幸福。穿着绿色衣衫的时候,想到她曾亲自理过,绿色的衣裳黄的里,是你日日夜夜一针一线亲手织来的呀。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你是样样都合我的心意,如今你却不在了,我空对着这一件衣裳想你,万般愁绪何处得解,何时得解?才有了——“我思古人,曷维其已”、“我思古人,曷维其亡”此番真言,读来实在叫人唏嘘。站上城楼翘首待人的时候,心烦意乱到来来回回踱步。一个女子,面对自己的心上人可以做到这样的等待,可以坦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其中的真情可见一斑……

凡此种种,这一首首短小的乐章,这一份份沉重的情意,全部记录进一本名叫“诗经”的小书里,像是能把心都融化。

作者:2016级针灸推拿学二班 朱泽文

相信《《罪与罚》读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罪与罚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