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600字。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_《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600字:

最近沉迷于《明朝那些事儿》不可自拔,《未来简史》又被我放下了,几千页的书,不知不觉也看了三分之二了。

历史书中不乏名将,天分很重要,基本功更重要。虽然戚继光生来便是将军(继承祖上),还有一定的军事天赋,但如果没有后来的饱读军书、勤练武艺,再加上战场上的实操,也很难名留青史。

历史中也不乏蠢蛋,将有才之士长久的谋划毁于一旦(王本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也对也不对。遇到胡宗宪之前的俞大猷是金子,但是没有伯乐的赏识,千里马跑不起来;但是因为遇到了胡宗宪,金子开始发光了。

隐忍,成大事之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待最好的时机,再一举歼灭。徐阶就是这样对严嵩的,一等就是二十年,忍辱负重。然后他接着挤掉了高拱,实现了他的抱负,布好了棋局,心满意足的退休养老。读后感

·

可最终因为他未能赶尽杀绝,翻身的高拱利用徐阶提拔的海瑞,让想要安享晚年的徐阶在晚年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大功告成的高拱开始实现自己的抱负,明朝又一次恢复了生机,然而欲望惹怒了对手,年老的高拱被自己的老同事好朋友张居正和恨他入骨的太监冯保联合斗垮,灰溜溜的再次被辞退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位置只有一个,人人都想要。纵观到张居正为止的首辅(只看到这),几乎没有安然退休或者自然死亡的。或许,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吧。看了千百页的勾心斗角、你争我斗,有一点点无聊,还有更多的好奇与坦然。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类社会吧,只要有人,只要有欲望,斗争就必然存在。

或许,这就是历史规则吧。作者:田小田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家当朝明月(石悦)的成名作,此书从发行至今销量超过千万册,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认真一字一句读完此书,个人认为这本书不负盛名。

这是一本用当下语言描写纯正历史的书籍。它以直白、诙谐、甚至还夹杂着流行网络词汇的笔法,以明代正直历史的发展为线索,还原了整个明代近三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以真实的历史资料,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明朝的认识。

小时候,学历史课本,得到对明朝的认识大多是:奸臣当道,朝廷昏庸,闭关锁国,严重制约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及至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明朝不仅不闭关锁国,还相当的开明,开化。朝廷不是皇帝老子说了算,需要大臣们的认可才能执行政令。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率无敌舰队,九死一生,促进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使很多国家前来依附朝贡、相互交流,是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当时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细读此书,发现明史人物有三类:好到极点的人,如于谦、海瑞;坏到极点的人,如严嵩等;特立独行的人,如徐阶、张居正。而撑起大明江山的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人,因为有本事,不容易受他人控制。明代的正直体系有点接近于现在西方的三权分立,权力被分别掌握在皇帝、内阁大臣、言官的手中。不管上报、下传,必须要这三方一块儿认可,虽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数如此。皇帝、内阁大臣负责政务,言官负责在这些政务里挑毛病,弹劾大臣,甚至皇帝。

之所以大明出名臣,还是因为明朝皇帝不专权,基本上都能做到全面放权,重用能人,还让大臣们相互制约,不至于独权。崇祯亡明,是因为他事必躬亲,不信任任何人,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导致臣子顺从皇帝意志,一言堂,君臣离心离德,再加上内忧外患,最终致使明朝灭亡。

在整个明代,特别是明中后期,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说,明朝是可以与盛唐相提并论的一个朝代。文学方面,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明代占了三个:《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经济方面,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边境相对安宁,名将辈出,国库充足;读后感m.simayi.net

科学技术方面,李时珍编篡了《本草纲目》,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些明朝科学家几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总之,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这不能不说明朝是一个进步发展的朝代。

纵观明史,跟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兴衰过程差不多,由盛至衰,所谓创业艰难守业更难。而明史跟其他朝代又不同,明史中的人物除了为数甚少的极好和极坏的名人,其他人说不上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个复杂的人。他们不怕丢官丢命,敢于直言,为了权力利益也不择手段,在爬上权力顶端之后,务正业,干正事,这也是明朝得以延续兴盛的原因。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6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600字:

带着对明朝历史的好奇,翻开了这部本书。七本书,七段故事,凝聚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书一页页向我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犹记得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我的心疼,和讽刺。犹记得读杨涟赴死的时疼哭,被东林党人最后的骨气震撼到。犹记得对于明朝最后皇帝的气愤与无奈。犹记得对于明英宗--朱祁钰与他皇后爱情的感动。

当时明月真的很厉害,他用他那幽默的笔风,从客观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带着我去品明朝。我特别喜欢她那幽默的笔风,犀利的笔格。她的文笔总能让我意犹未尽。

一个王朝的兴起,在于前一个王朝的腐败,一个王朝的灭亡,在于这个王朝的无能。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打打杀杀,从大人物被打倒,到小人物赶上去。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王朝诞生,这像是在轮回,但其实是在进步。这样的轮回,这样的想法让我感叹。

这部书让我懂了很多道理,如当读到“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这句话的感叹,当读到“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的惊叹很感谢当时明月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让我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作者:陈文静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学习与兴趣的结合,可以让爱玩的人学习,还可以是书呆子找到乐趣,世界就是那么神奇。单独对待某件事物事物,也许你会觉得它很无聊,但是当许多事物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它很有趣了。

历史是一个充满色彩的故事,但是却被人们用文字描写的如此单调,也许也只有史学家才会去看了。那岂不是可惜!

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动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龙灭绝后,人类就承包了这个舞台。亿亿万万个人都在台上出演过,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呗刻在了历史长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这急流漫无目的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但他们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个演员,历史的参与者,至少,他们活过。

这天,我终于一个与历史色彩媲美的书了。

《明朝的那些事儿》,一本运用小说手法写出来的史书。书很厚,有五本,但是我读了,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读完这么多的书,只因为我感兴趣。

也许,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多么详细的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书写的不好,就没人会去欣赏,只有好书才会被人们细细品味。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800字


徐阶是嘉靖时期的首辅,是明朝诸多人物我最喜欢的一位。究其原因,就在于通过作者当年明月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乖乖大学生是如何成为一个更狡猾、更善于与他人周旋、敌对的人的。

徐阶是高考中的探花,也就是当时的全国第三名。全国第三名对徐阶未来的人生来说,就是意味着荣华富贵。但从后面的史实上来看,徐阶没享受过几天好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隐忍低调、卑躬屈膝的状态。

徐阶可以说是圣贤书读的滚瓜烂熟的人,当他第一次进入官场的时候,笔者仿佛看见了同样刚进社会的自己与同学们一样。大家相信真理,相信仁义道德,相信刚直不阿,但进入社会久了,才发现这些在读书时期被捧为圣经的理念与思想在他人看来一毛不值。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学的仁义礼智信,学习的仁义道德以及各种知识真理都看来这么无用呢?老师很少给我们传授学校以外的事情或知识,在现行教育制度或老师的应试任务下,我们显得如此一无所知。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发现社会好残酷,发现社会好现实,怎么社会是这个样子的?一点都不通人情,一点都不仁爱,一点都没有人情味?相对于甜蜜而言,我们可能品尝更多的是苦闷、无语、尴尬或者痛苦。有人说,成长就是把闹铃调成静音的过程。笔者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哭闹泪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永远是在知道规则情况下的技能和关系最大化。

同样,徐阶也和我们这些刚出社会的大学生们一样,同样面临着现实的困惑。怎么真实的社会与我们书本上学到的社会是这么不一样呢?聂豹(徐阶的老师)曾经告诉徐阶心学的真义就是四个字---知行合一。当时聂豹问徐阶懂没有?徐阶说懂了,关于知行合一的真实含义和内容自己已经全部理解了。聂豹会意地一笑,说你还没有懂。徐阶说知行合一不就是知与行的合一吗?从后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徐阶刚开始没有懂得,当他想跨入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时,他才学到了读书时期所学不到的东西,才理解了什么是知行合一。

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书中圣贤和各位名人所言的理想与愿望看起来都是这么诱人,催人奋进。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徐阶后来才发现,真正理想的实现,愿望的达成从来不是靠正直、一五一十做事来完成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法则是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徐阶在权力仕途中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堪称明朝第一奸臣的严嵩。严嵩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的人生方向是这样的:只要能够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背叛所有的人,背弃人世间的所有道德。看到严嵩的人生准则,让我想起了曹操当年那句著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不过曹操较严嵩好的地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曹操做事不是完全为了私利,他爱才惜才,希望恢复东汉统一的盛世。相较于严嵩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精神不知强出了多少倍。二是曹操是真君子,有真性情。曹操敢于说自己是小人,敢于直接说出自己不是好人,敢于说出自己的野心。从某方面来说,他有真性情,不做作。而严嵩了,则是满口仁义道德、圣贤要义。这也是曹操超过许多人的地方,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太多,但真小人太少。而曹操就是那个具有真性情,敢作敢当的人。

这个世界的主题是利益,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太多,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话,那么社会就没办法发展。对于徐阶这类真正的政治家而言,本身是无所谓坏,无所谓好的,关键是他们所做的行为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是考虑更多数人的利益的。严嵩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徐阶是一个胸怀天下、懂得隐忍的人。要对付老奸巨猾、混迹官场数年的严嵩,徐阶看起来毫无胜算。但徐阶不愧是徐阶,经过了时间的淬炼,他掌握了权术的规则,通晓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她知道,仁义道德、胸怀天下是战胜不了老奸巨猾、自私无比的严嵩的,同样也不能真正赢得皇帝的信任的。真正能打败严嵩的从来不是书本上的胸怀天下,也不是理想愿望,能打败严嵩的是妥协、隐忍、时间、谨慎,是不恪守绝对的仁义道德,用利益打到利益的经典反击。

世界的发展前进从来都不是革命理想主义的主观臆断,而是革命现实主义的步步为营。正如陈云老先生所说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有真正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提升,而个人的提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也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送礼拉关系。而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利益的面前从来都是充满残酷的斗争与牺牲,在利益的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妥协与抉择。一步错步步错,人生就是一出戏,看你如何演。要想进入舞台,就要遵守舞台的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人迟早要被规则所惩罚。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赏析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