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当我遇见一个人的读后感 > 地图 > 当我遇见一个人的读后感

当我遇见一个人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25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以下“《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2500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2500字:

当我遇见一个人,我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她,她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她的家庭里面就会出现争吵,每年都会争吵一次,然后父母会找老人去调节自己的争吵,这好像是一种仪式,就好像老人有权力有能力来评判他们的生活一样。这个小女孩就经常看着这些事情发生,她看到的是母亲因为种种原因给一个年纪比她大很多的男人做情妇,而这种事情没有隐瞒。父亲因为这件事会殴打母亲,两个人会扭打在一起,然后没有人给这个小女孩做饭,没有人会关注到她。其实也对,对于她的父母来说他们正在处理自己焦头烂额的生活,又怎么会关注到她的感受,而且在农村很多人的心思没有那么细腻的,被忽视也是正常的事情。母亲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家庭,父亲应该是可以选择留住母亲的,但是母亲还是离开了。

母亲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家里所有亲,在这里没有像电视剧里面的剧情一样会有人问你,你是跟着爸爸还是跟着妈妈,因为你没有权利来选择,就这样我跟随在了父亲身边。当然了,母亲也是厌恶我的,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应该是厌恶我的甚至应该是根本不在意我的,因为她背叛了家庭之后还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其实母亲不怎么缺钱,毕竟她还有自己的情夫,那个又老又有钱,又有势力的男人。但是她还是带走了,那么剩下我和父亲两个人,只有家里的房子,农村的三间房子,然后什么都没有,父亲从零开始学习做生意,养我长大成人。其实小时候受的苦现在想想确实很苦,比如自己做饭,帮着父亲做生意,父亲当时什么都做,什么收鸡鸭鹅,皮毛,什么都做,这些活是非常脏的,但是我从小也会帮助父亲来做这些事情。别说什么做饭、喂鸡喂鸭,这都是小事,最难的是等待。我最讨厌的就是等,在风雨中等待,在大雪中等待,在黑暗中等待,因为你不知道你等的那个人是否会平安。

那个时候电话还是奢侈的,父亲很早或者很晚又或者是暴风雨雪都会去做生意,赚钱嘛,都是为了家庭里面需要多赚一点钱。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有钱了怎么不多消费一些,没办法,以前苦过,所以不懂得奢华。

后来更是戏剧性,父亲有机会让母亲回家,母亲的要求是可以让她的情夫来家里,父亲答应了,就是这个答应,让我不敢面对人生中的恶。母亲会在隔壁的房间和这个情夫做爱,毫不掩饰,她从来不会在意我的感受,父亲是默许的,而我是没有任何能力的,我不懂,我不懂人这个字里面的含义是什么。所以很多人和我说你的母亲可能有她的难处的时候,我不懂她的难处是什么,如果是爱情,那么何必要回来,因为你自由了而且得到了真爱。如果是性,那么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性而去做人做事,那么就是还在考虑繁衍这件事,这应该是其他除了人以外的动物需要去思考的。其他的动物可能只考虑两件事那就是活下去和我的子孙活下去,吃与性,生存与繁衍。

后来母亲死了,她死的挺好的,可能很多人面对我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感觉我是那么的冷血,我竟然面对一个人的死亡的时候是如此的坦然甚至放松与愉悦,我承认这是一种恨,放不下也不可能会接纳。她做爱的呻吟声可能依旧在我耳边,而另我在另外一个屋子里,蜷缩着在那里。读书笔记我不能认同我的父亲是伟大的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条路也是他给我指明的,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爱,所谓的家庭圆满,让我认为有一个家,所谓的爸爸妈妈,但是他没有想到家里还有一个情夫。死亡也是离奇的,妈妈怀孕了,情妇的孩子,父亲是默许的,他容忍甚至是希望这个孩子降生下来。一切的事情可能都是写好的,或者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医疗事故,母亲离世。

而这之后我断断续续上了几次法庭,这官司一打就很多年,我的姥姥,继姥爷都要求分夺妈妈的遗产,妈妈的情夫将我们全家告上法庭,说我妈妈的钱都是借用的他的,而妈妈的存折密码只有他知道,我们全家都不知道的,这就是我妈妈。这一年我16岁,法庭被告当事人之一。之后的官司是我们赢了,我们在村子里的同姓亲戚去给我们的敌人做伪证,这就是血脉亲情。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忘不掉的,家里出了事情之后全村人都在看你的笑话,甚至还会有同学的家长故意问你,你妈妈呢,怎么走掉啦,这就是人。所以我16岁走出村子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我不知道如何回去,如何面对这些人,现在大家都知道那个曾经家庭不好,学习不好,长相不好的人,居然在城市里生活的挺好,家庭也好,收入也好,一切都挺好,房子车子存款居然都有,而且现在从不手心朝上,节假日还能给父亲点零花钱。

李雪老师说,事情过去了,你可以不接纳,而你与那些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是因为痛,那么你可以再感受这种痛,我将这些东西写出来确实很痛,还是会委屈的哭。而这些事情导致了现在的我,这就是原生家庭,我从小就不怎么喜欢孩子,可能很多原因是来自我的母亲,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得到关注的爱,所以我不会去尽力的去爱别人,尤其是对孩子的爱。但是因为我读过很多书也做过自我的分析所以我会理智的去爱我的孩子,更多的可能就会是责任。现在的自己是去感受孩子,感受这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更多的是去尊重他们,当他们的生命力自然的生长。

我看到过很多家长的焦虑,当然也会包括我自己,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各方面是优秀的,你要考第一,你要会英文会背古诗,或者你不一定考第一但是也别给我垫底,我就是那个垫底的学习。昨天有朋友问我,你认同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么,我当然认同,但是我不认同学校里的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且知识也并不一定是必须在学校里学习的书本的知识。我更多的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当然我给予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很多人说那具体方法是什么,没有方法,就比如爱,我爱你,但是如果让我教会你如何爱别人的具体方法,我不会,你也别学,学的都是表面,我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就比如李雪老师说的你可以感受孩子的哭声,你为何见不得孩子哭,她的哭声中有很多情绪,释放情绪也是一种疗愈。

当我遇见一个人,我真的很想对你说,我知道你苦,我知道你委屈,但这都是命运给予你最好的选择,请你珍惜!

罗曼罗兰: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一个人的奔跑》读后感作文


我今天看了一篇很有志气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一个人的奔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来自坦桑尼亚的马拉松运动员——艾克瓦里。在比赛中,因为他的腿受伤了,所以他被其他的马拉松运动员一一超过,被落在了最后。但是他背后有祖国的凝望,尽管他身上沾满了血迹,在其他人的比赛结束后,他依然一个人一瘸一拐地在夜里跑到了终点。尽管没有记者为他照相,也没有人为他颁奖,但他抵达了自己心灵中的目标,所以他成功了。虽然跟其他的马拉松运动员一样,都到达了终点,但是他比其他人的胜利更值得赞扬。这篇文章让我学到了一个道理,人生就像一座山,一座能插入云霄的高山,那些胆小的人爬到半山腰就开始走下坡路,摔了一跤就不肯再往上爬,这样的人长大以后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我们要像那些胆子大的人学习,不轻易放弃,跌倒了要站起来,坚持爬到山顶,这样的人长大以后必定会有出息。有的活动不是要分输赢,而是重在参与。我懂得了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输赢都是值得骄傲的。我认为艾克瓦里是一个坚强而充满毅力的爱国主义者。我以后如果要做一件事或者参加任何活动,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充满胜利的信念,而不会半途而废。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4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400字:

成长:必经痛苦与磨难!

一个人的朝圣不但要有开启新旅程的自信,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期间要忍受孤独、寂寞、困难、疾病等许多未知因素。正是这诸多的未知因素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遥远的600多里的路程,哈罗德决定徒步跋涉,他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路途中经历了脚受伤、腿受伤、生病晕倒等,他都一一咬牙坚持了下来;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挖苦,他也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记忆侵蚀,幼时在家庭受到的伤害,还有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之情一直缠绕着他。

身体上的疼痛可以忍受,挺一下就会过去,可心灵上的疼痛却无法逃避。“他弓起双肩,更加有力地迈步,仿佛不仅仅是为了赶到奎妮身边,更是为了逃避自己。”哈罗德坚定地走向远方,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自我救赎。而他的每一份“痛”和“苦”的经历,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或许,并非每一次努力都能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离不开努力。成功与苦难从来都是孪生兄弟,一脉相承的。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8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800字:

我在一个个人情绪比较低迷的春日早晨,打开这本书,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让自己心灵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宁。

故事从一个平凡的早晨展开,一封突如其来的信掀动主人公哈罗德沉闷无聊的生活。来信人是二十年没联系的,如今罹患癌症,去日无多的旧日好友。简短回信,准备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罗德从挂衣钩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门的时候,恐怕自己也没想到会由此而开启一段改变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邮箱时,他没有做出那个简单的动作,改变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个邮箱。后来,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箱,他都没有投信。却有一个想法,逐渐在心里清晰起来,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离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疗养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来。

没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后期,从哈罗德给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儿子戴维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郁症自缢身亡。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相爱的妻子自此与他渐生隔阂,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对悲伤的,责难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怜人!

旅行的意义之一,应该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吧。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罗德行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他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见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圣之旅被记者报道,之后陆续有一大堆追随者之后。镁光灯,鲜花,惹人泪水的拥抱,鼓舞人心的演讲。千万不要是这样。

还好,最终繁华虚无散去。连那只半路执意跟随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动离开。老友带着笑容离世,哈罗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开在旅途中逐渐打开的心门,接纳自己,接纳对方。

被契机改变的人生。其实我觉得不应该称之为朝圣,更准确的,是一个人跳开惯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边无形的壁垒后,对自我的认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义上对别人的理解及包容。作者:张淑华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30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3000字:

我非常讨厌写读后感,因为第一:不同的经历促使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感知能力,让我心潮澎拜思潮起伏的句子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第二:我没有勇气对作者行云流水的文笔和构思缜密的情节妄加评论。如果说之前读的那些对我有各种启发的小说像是博物馆里的精品文物,让人在赞叹之余也敬而远之,《一个人的朝圣》则像外婆手上戴着的上了些年头银镯子,在经历岁月的沉淀后显得是那么平易近人和亲切可爱。没有我偏爱的战争背景和宗教争端,故事也不是以少数族裔为主角,但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因为我能从每一个角色上找到了一部分自己,骄傲的,纯真的,上进的我;自私的,懦弱的,平庸的我。这些美好与不美好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独一无二的,不以你的意志而转移的我。

最初注意到这本书纯粹是被它很网红的名字所吸引,在朝圣与去西藏被画等号的现在,我想这不过讲的是一个职场白领不堪重压跑到布达拉宫感悟生活意义的故事。自认为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参透了生活认清了自己,实际收获的只有高强度紫外线带来的晒伤和稀薄空气引发的高原反应。然而我的预想与书不能相差得再远。《一个人的朝圣》没有滥俗的故事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装腔作势,就像倏然绽放的茉莉花,你不会在意小小的,青色的花骨朵什么时候绽放,但是满屋的香气告诉着你,花的确是开了。

并不只是心血来潮:

哈罗德弗莱是一个酿酒厂的退休工人。他资质平平,相貌平平,家境平平,总之什么都平平。在酿酒厂兢兢业业地干了四十年,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退休后和妻子莫琳住在英格兰南部的金斯布里奇村。表面上哈罗德和妻子风平浪静,实际上他们两个之间存在了二十年的隔阂像一道深渊一样将两个人远远地分开。一天哈罗德收到了一封来自前同事奎妮的信,信中奎妮说自己得了癌症,医生也已经束手无策。虽然已经二十年没有任何往来,哈罗德还是想为这位昔日的同事做一些什么。在去邮局给奎妮寄回信的路上,他突然决定要走到奎妮所在的贝里克去,尽管这样并不能延缓奎妮的死亡,但是他觉得自己亏欠奎妮的实在是太多,如果仅仅以一句“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很抱歉,祝好”来回应的话未免太无力。他不能允许自己在奎妮生命的尽头让二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悄无声息地溜走。就这样,70岁的哈罗德在没有任何准备和徒步经历的情况下,朝着英格兰最北的小镇贝里克行进了。

“等我。H.”哈罗德扔掉了先写好的那封信,将这一封郑重其事地塞进了邮筒。

加油站女孩/从医学院毕业的清洁工:

尽管哈罗开始了自己的徒步,他最初的信念却被右腿的疼痛和肚子里翻滚的饥饿一点点地消磨着。“我做的这一切其实毫无意义,奎妮还是会死。”哈罗德想。在加油站他结识了一个在那里工作的女孩子,女孩子听完哈罗德徒步的原因告诉他自己之前有一个得了癌症的阿姨,但是因为自己坚信阿姨不会死,她最终真的就没有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女孩子眨了眨眼睛。女孩子的话给了哈罗德莫大的鼓舞,他更加相信如果自己能走到贝里克,奎妮就一定不会死。他谢过了女孩子,给奎妮所在的疗养院打了电话,就继续上路了。

但是他毕竟七十岁了。长时间的行走给他的双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双脚也因为鞋子的不合适长满了水泡。一个好心肠的清洁工看到了在路边痛苦万分的哈罗德,她把哈罗德带到自己家并处理了伤口。“你怎么会这些?”哈罗德问。“我在斯洛伐克读了医学院,但是在英国我能找到的最好工作是清洁工。”清洁工说。临走时她还给了哈罗德一些徒步的装备。

“这是我男朋友的,他永远不会回到我身边来了。”

哈罗德想到了十三岁时母亲离开自己的那天,没有拥抱没有亲吻,只有母亲的一句“我看起来是不是很丑?”和自己十六岁时被父亲喊叫着赶出家门的那天。

世界上有太多潦草的离别,潦草到对不起相遇时的小心翼翼和满心欢喜。最初我们都有向对方讲不完的故事和罗列不清的美好畅想。过去见到的每一次彩虹,每一次引我们捧腹大笑的小事,每一家美味的小吃店都想拿出来分享,以此来弥补这个人当时不在场的遗憾。我们会一起计划未来的旅行,会想着要一起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承诺给彼此写长长的信。但是这样的畅想最后都变成了深秋干枯的叶子,在空中不舍地打了几个转儿落到了地上,这时一辆鸣笛的出租车呼啸而过,将叶子更深地碾进了泥土里。

为什么人们不能好好告别?

新闻效应和朝圣者们:

哈罗德在一路上遇还到了很多人,不知从哪一天起他就开始出现在电视上,到处都是关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徒步去贝里克的报道。人们对于他徒步的目的猜测纷纷,有人说这是朝圣,有人说这是伟大的爱情,更多人叫嚣着自己被哈罗德启发,纷纷加入他的徒步。读书笔记哈罗德和他的跟随者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贵宾般的接待,但是他自己却并不喜欢这样。有时为了决定路线大家会经常争吵,不断地出席宴席让整体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跟随者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哈罗德觉得自己离出发时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他并不想将这场徒步搞得这样隆重。他只是想和奎妮好好道别。

矛盾终于在哈罗德想绕远路去看望一个路上认识的朋友时被激化了。大部分人认为以目前的速度来看,奎妮很有可能撑不到他们到达的那天,因此大家觉得离开哈罗德,自行去贝里克。这群人后来在贝里克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他们不是为了奎妮去贝里克的,他们说哈罗德启发了他们但是又抛弃了他。哈罗德又恢复了一个人上路的自由。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笑。梵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追随者们以自己的眼光给哈罗德贴了一个又一个标签,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他的出发点到底在哪里。他们的确更早地走到了贝里克,得到了更多的报道,可是在这一次的徒步之后他们的生活并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因为他们将这场徒步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来进行。对于哈罗德来说,这场徒步是他对自己的救赎,是逼迫他直视自己弱点的利剑。除了肉体上的痛苦,他更大的痛苦来自于内心对直视自己弱点与缺陷的抗拒。

那些不明就里就声称自己被激励被感动的人,多么可笑呀。

第八十七天:

627英里,87天,70岁的哈罗德终于走到了贝里克。他到达疗养院的那天,没有新闻记者,没有欢呼簇拥的人群,只有和他一直在路上联系的护工和一句“弗莱先生,你来了”。哈罗德反而感到无比的平静,似乎这就是他预想里和奎妮相见的场景。在一间病房,他见到了奎妮。没有喜极而泣,没有执手相望,奎妮的右脸已经长出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就像一个脑袋长到了另一个脑袋上一样,她已经听不到哈罗德的说话了。哈罗德看着病床上躺着的,与自己记忆中大相径庭的奎妮,突然感到无比的泄气:自己最终还是没救的了她。哈罗德妻子莫琳在他离开的87天里,深切地意识到了即使他们夫妻都不愿意去正视二十年前的那件事,最终她还是爱哈罗德的。她可能还没办法原谅他,但最终释怀,理解了。故事的结尾两个人站在贝里克的海边回想起了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她是舞会上羞涩的女孩子,他是风趣幽默的男孩子,他们已经不记得当时都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彼此都很开心。

二十年前的那件事就像一道巨大无比的,丑陋的伤口,在任由它发脓溃烂二十年后,哈罗德和莫琳终于决定给伤口割掉腐肉涂上碘酒。这个过程自然是痛苦万分,但是哪一个愈合的开始不是呢?

我们将一个人身上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地方叫缺点,这些改不掉的缺点我们称之为弱点。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哈罗德就是一个有些懦弱不擅表达的人。但是他不是个坏人。这些弱点就像沉积在河床上的泥沙一样,时间久了河床就会被抬高,在暴雨的侵蚀下酿成洪水,淹没房屋和农田。好在哈罗德在最后为自己的弱点做出了弥补,尽管他晚了二十年。

我从哈罗德和莫琳的身上看到对弱点的逃避,在加油站女孩身上看到乐观,在朝圣者的身上看到可悲的盲目性,在奎妮身上看到美好的善良。所谓人生百态,每个人都走在自己朝圣的路上,只是一些人最终没有走到罢了。

哈罗德没能救得了奎妮,但是他救了自己,救了莫琳,救了自己和莫琳在儿子戴维自杀后岌岌可危的婚姻。在七十岁的年纪,哈罗德的生活有了第二次开始。作者:小鸣

相信《《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2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当我遇见一个人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