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 > 地图 >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1、概念:“三思而后言”

原文赏析: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

2、思考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这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先夸黛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紧接着就转入对姑妈去世的惋惜,对黛玉身世的哀叹。被贾母打断后,王熙凤迅即切换模式,由悲转喜,紧跟贾母的节奏。

王熙凤对贾母、姑妈(林黛玉的母亲)及黛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看得很透,她夸黛玉就是在夸贾母,她哀叹黛玉的母亲就是在替贾母伤心。虽然王熙凤是贾府实际的“大管家”,但她明白谁才是背后的大Boss。

3、应用:如何应用于社会活动

人际交往中,同理心是比较基础的一个要素,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说话办事,往往能够降低沟通成本,促进人际和谐、提升沟通效率。比如,想要给下属安排一个私活儿,周五下午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时间,人家很可能已经谋划好周末的约会了。

在公共场所,说话应三思,要能够顾及到绝大多数人的感受,尤其是有自己的上级在场的情况,切不可只顾自己嗨,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心直口快往往不是优点,而是不成熟的表现。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3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红楼梦》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裸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结长穗宫绦……”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说薛宝钗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如此描写真把人写活了,这是令我感受深刻的地方。

作者:英汉语言文学系 16应用英语 席诗

红楼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500字6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心得体会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或许“红楼梦”,真的只是红楼的一场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600字心得体会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到了《红楼梦》的第二十一回,平儿这个贾琏房里的填房丫头让我着实的钦佩,一个是贪婪,野心勃勃,挥金如土,淫逸无度的琏二爷,一面是泼辣刁钻,心狠手辣,心机算尽的凤姐,怎样乖巧八面玲珑的人儿才能周旋在这两个人中间呢?

且说贾琏送黛玉回扬州处理完林如海的丧事归来,正是凤姐刚刚协助宁国府料理完秦可卿的丧事,他们夫妻俩多日不见势必有许多话说,彼此诉说别后的日子怎样处理各自的份内之事,就听见屋外有人进来与平儿窃窃私语的声音,凤姐打听;“是谁”平儿进来回道:“姨太太打发香菱妹妹来问我一句话,我已经说了,打发她回去了。”然后琏二爷就开始和凤姐议论这个薛蟠因她而出人命官司的香菱如何的标志,给薛大傻做屋里人实在有些可惜,言语间流露出垂涎三尺之状,话还没有说完二门小厮传话说;“老爷在书房等二爷呢。”琏二爷匆匆离去,这回平儿进屋禀报,刚才是旺儿嫂子送过来的利银她帮着收了:“奶奶瞧,旺儿嫂子越发连个算计儿也没了。”说着走到凤姐的的身边耳语;“那项利银早不送来,晚不送来,这会子二爷在家,他们送这个来了,幸亏我在堂屋里碰见了,不然回了奶奶,叫二爷知道了,咱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还要捞出来花呢,知道奶奶有体己,他还不大着胆子花么?”平儿处处的为了维护凤姐的利益,但是在凤姐的心中:当琏二爷对香菱大加赞赏的时候随口就说出;“你要爱她,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她来好不好?”平儿怎样乖巧,怎样忠于主子她不过是一个奴婢,奴婢不过一样商品。而平儿明明知道自己在主子心中的地位还能无怨无悔的忠于职守,不得不让我钦佩她的忍耐力和包容性。

再说凤姐的女儿发热出痘疹时,需贾琏与凤姐隔屋,贾琏只得搬到外书房安歇,凤姐平儿都跟着王夫人日日供奉痘疹娘娘,贾琏在外书屋独居岂能忍受孤独寂寞,而且贾琏的心腹小厮也深知贾琏的心事,正遇上一个极不成才破烂酒头厨子,懦弱无能娶了一个妖调异常轻狂无比的“多姑娘”她也闻到琏二爷挪到外书房独住,就没事有事的走个三四趟,招惹琏二爷似饥鼠一般,可谓干柴遇到烈火,事后多姑娘剪下一缕青丝送给琏二爷。待大姐毒尽癍回,十二日送了痘疹娘娘,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完毕,琏二爷也搬回来与凤姐居住,平儿收拾他从外面拿回来的衣物和行李,却发现枕套里抖露出一缕青丝,平儿会意忙藏在袖子里,她在琏二爷面前拿着头发奚落他,取笑他,威胁他,而当凤姐进来让平儿找鞋样的时候,精明的凤姐查问平儿在收拾贾琏的行李衣物时“少什么不少”“多什么不多”时,贾琏都吓得脸发黄,平儿却自然大方的回道;“怎么我的心就和奶奶一样,我就怕有缘故,留神搜了一搜,竟一点破绽都没有,奶奶不信,亲自搜搜。”这是一个怎样八面玲珑的人儿啊!

同在一个屋檐下既得讨贾琏的欢心,又得讨凤姐的欢心,既是贾琏的红颜知己,又是凤姐的贴腹知心,贾琏背着凤姐办的事平儿替贾琏瞒着凤姐,凤姐背着贾琏干的事平儿替凤姐瞒着贾琏,而她心中藏着那么多的秘密,承载着两个主子的强权淫威从不感到疲倦,而且无论帮着凤姐对付贾琏,还是帮着贾琏对付凤姐,对能够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最可贵的是她能做到帮着贾琏对付凤姐的时候呢,凤姐认为平儿时自己的心腹,帮着凤姐对付贾琏的时候,贾琏还认为平儿是自己的知己,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很难做?但是平儿做到了!根深蒂固的源于她忍耐力,包容性,还有守口如瓶。作者:山叶子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

年少时曾读过《红楼梦》全本,但除了语文课本选入的章节之外,其余部分都是囫囵吞枣,仅把重点关注在宝黛爱情的主线上,此外并未关注过多。由于原书甚厚,之后数年也未能鼓起勇气再重读一遍。

当然,只是凭我个人疏浅的认知,即使重读红楼梦,也未必能有太多收获。刚好遇见了这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便饶有兴致的读下去。白先勇从小说的角度,仔细的解读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整体感受篇:

过去停留在我头脑中的认知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乃是高鹗续写。连张爱玲也说过,很不喜欢后四十回的续作。此外还有众多人指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风格差异。

白先勇则从小说的角度,指出由于前半部分为贾府的兴盛,后半部分为衰,自然风格调子不可能相同。并且从书中前前后后各种细节线索的连贯性,人物形象,说话口气的一致性,推测出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同时,白先勇仔细对比了“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这些都是自己阅读红楼梦不可能注意到的,也就无法明白“程乙本”用词用句美在哪里,“庚辰本”某些地方为什么可能是抄书之人的修改或者评论。

小说主要情节篇:

红楼梦是小说,小说必然就在讲述故事。本书有两条主要的故事线,一为宝黛的爱情线,一为贾府兴衰线。而我少年阅读此书时,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宝黛爱情线上,并未关注作者如何一步步道来贾府兴衰。

即使是自己特别关注的宝黛爱情线,通过阅读白先勇的解读,也加深了认知。比如过去只关心了宝玉、黛玉二人,未曾意识到作者描写一个人物并不是单一的,比如黛玉好像一个星座里的主星,她旁边有好多卫星人物,如轻吻、龄官、柳五儿,这些人在某方面是一个类型。这么多分身,合起来是一个型。

因此,在黛玉死时宝玉失了玉没有为她做悼词,很多人觉得不解。毕竟晴雯作为一个丫鬟,宝玉还为他写过《芙蓉女儿诔》。白先勇就告诉我们,芙蓉女儿诔明面上是写给晴雯,实则写给黛玉。因为宝玉生日那一回里,黛玉的签是芙蓉签,她才是芙蓉仙子。而《姽婳词》有主仆之分,才是悼念晴雯的。在贾府兴衰线上,贾府抄家之前,书中也是埋下了千丝万缕的线索。因此抄家并不是作者想写就写了,是小说故事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

比如书中没出现过几次的那个老仆人焦大。他一出场就在批评贾府里的年轻一辈,说他们如何不检点,就是一种暗示。

其中也数次提到过贾府家业这么大,元妃省亲那么大场面,祭祀,过生日等等都要有排场,还要打点宫中太监,生活奢侈,花钱如流水。这些都是为之后的衰做铺陈和准备。包括前面写兴盛写到了极致,后面才能有所对比。

深刻理解了这两条线,才能顺着这条线拎起来书中的种种细节,并且去思考作者的妙处,而不是仅仅读个故事梗概。

结语:

当然,这本书和原著的厚度也不相上下了,细致的解读了每一回每一处。而我这篇读后感也只是从整体概括的角度,大略谈谈罢了。

对于书中具体的章节,其实还可以拿出来再作一读后感,或者比对《红楼梦》原书,或者找出同一主题的其他书籍做对比。比如王熙凤治理贾府的那一章,如何管理众人,就有人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给出了评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而这些就又是个大工程了,先有个整体的印象,待后续择机慢慢来。或者后面读其他书时,想到了本书的某些内容,再拿出来说上两句,也未尝不可。真是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认知的浅薄,越觉得需要多花时间在学习和实践上。

一起努力,共勉!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