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乌啼词》读后感8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也许"《乌啼词》读后感800字"就是你要找的,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优美的文字,哀伤的曲子,喜欢这样静静品味着。。。 在中国古典的文学的文字里,宋词,是我的最爱。
在众多文人优秀的文字里面,我!却最是偏爱李后主的词,偏爱他那首《乌啼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南国的烟雨,旧国的水气,都是后主吟不完美好伤感的文字,那些文字化成历史长河里灿烂的星辰,在文学的天幕上闪闪发光。
他是属于历史的,他是属于历史故事的,他是属于历史文学宝库中的经典。
记得小时候,在不经意时候,爸爸经常教我一些唐诗宋词,并告诉我,这是中国的瑰宝。 那时侯,并不懂得他们都是些什么涵义,只是跟着爸爸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随着年纪的增长,虽然少年不识愁滋味,我微微懂得了词人或者滂湃,或者忧伤,或者含蓄的寓意。
开始去了解宋词流派的时候,已经是初中了,我喜欢上了婉约派,并喜欢上了李后主和李清照的词。
偶尔在一篇文章里看见这首词《乌啼词》,更被它吸引,从此,它就成了我的最爱。
后主的词是婉转哀伤的,是不是因为那种婉转哀伤更能打动我的心?
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亡国之君的心情,也不是因故国不堪回首而都被杀的悲凉身世,而是那些凄悲秀美,字字珠玑的句子。
落花流水春去也也好,无言独上西楼也好,万种风情萦绕着,却不及那句自是长恨人生水长东。
无奈的自是长恨人生水长东国愁家恨的字字无奈,身世沉浮的字字悲怆。
心情随着他词句里情感在走,走进了轮回,走进了历史。 在历史的故事里,我看见后主缓步走在台痕青青的石径上,略带愁容的叹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当生命的大门轰然关闭在他的身后时,我仿佛看见他略带苦涩的微笑看着我。
他的功名利禄,他的荣华富贵,他的亡国之愁,他的辱妻之恨,都化做一江流水,缓缓东逝。
只剩下历史的叹息声,化做南唐故土的一丝空气,生生世世,轮轮其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纳兰词》有感800字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乌塔800字读后感


当读到乌塔这个题目时,它令我惊愕,令我想不通。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介绍一座名塔,可是这能和我们这单元的主题:成长,有什么联系呢?读了这篇课文,我才知道原来乌塔是拥有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德国小姑娘。

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在罗马认识了年仅14岁的小朋友乌塔,在“我”与她的攀谈中,“我”了解到他今年暑假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当读到“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 …到陪小孩。”我的心中溢满敬佩。她一个人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3年,3年!她为这次旅行做了精心准备。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像乌塔一样,在家里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更不会去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指南和书籍,自己打工赚钱,而是叫爸爸妈妈替我打点好一切,再一个人毫无顾虑的旅行。当我读到“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张席梦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时,我不禁羡慕起这个小姑娘。她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强,生存能力强,她知道现在要干什么,等会儿要干什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当我又读到“乌塔对我的这番解释很不满意… …你的话不合逻辑。”时,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段话是说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去玩不存在因果关系。她敢于反驳大人,并没有一种大人说什么就是,我不用去反驳的想法。乌塔的话不多,但是逻辑严谨、条里清晰、观点鲜明,特别是她只有14岁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基础是她在思想、精神上的独立。

乌塔,她让我感受到她的独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要像乌塔一样,接受风雨的洗礼,雷电的磨炼,在这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乌塔读后感800字


导语: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乌塔读后感800字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购纪念品。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篇二:乌塔读后感800字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美好的心灵。本栏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和参考,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读后感范文,对于提升自己的鉴赏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本站时时更新,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现在,能独自出游的未成年人是少上加少,如果你能认识一位,你就可以称为幸运儿。我在课本中认识了一位名叫乌塔,在14岁就独自游历欧洲的女孩。

读完了《乌塔》,我既感动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乌塔是一位小学生,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平时她不满足从书本上或电视上学到的知识,她觉得那样认识世界是不完美的,于是她决定独自一人去周游欧洲各国,去认识真实的世界。

她为了这次旅游,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去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不仅如此,更了不起的是她每逢周末放弃休息玩耍,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牌;假期,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把挣得的钱作为游资。虽然,游资只能应付一半,另一半是爸爸付的,但她的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着我。

我读到这里不禁赞叹:好独立的小姑娘啊!你真棒,你这样做,不仅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而且在生活中也锻炼了自己。想想自己真惭愧,在学校里整天捧了本书,连书本上的知识也没念出什么名堂来,更说不上主动学习课外知识。在家里娇生惯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一旦摆在外面,就经不起风雨。而乌塔呢,就像外面那傲然挺立的小草,风吹雨打全不怕。虽然我们年年也有春游或秋游,按理说也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可我们没有,我们只是走马看花,凭兴趣玩,不仔细去看,去想,只知道吃或大把大把地花父母挣的血汗钱,回来以后,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们一窍不通,因为我们在玩中没有联系实际去欣赏去观察风景或去思考展览馆中的成果,作文也只能文不对题地乱凑一通。乌塔呢?她是用心去观察研究,体会各国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从中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乌塔更可贵的是独立自主能力强,她不仅到各国观光,而且研究市场,研究如果遇到危险怎样解救自己这些我们跟她比科有天壤之别,相差十万八千里啊!我真希望学校、家庭,赶快放下包袱,让我们去闯,不要处处设卡,多加责备。

啊,乌塔,我真羡慕你,我要向你学习,改变过去裹足不前的思想,平时有意识地去磨炼自己,去锻炼自己,支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篇三:乌塔读后感800字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当我第一次读时,有点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游历欧洲,那没有别的说法,只能说明这个孩子独立性超强!

同学们,我相信当一个孩子对大人说:哎哟!求你了,就让我一个人去玩吧!而大人总有那么一大堆理由告诉你:你找死啊!现在外面那么多坏蛋,咱们家就你一个宝贝,把你弄丢了怎么办?我告诉你,你去哪我们都会跟着你的,不然我们不放心,还有而这句话传入同学耳中时,同学总是用手摸着他的头怀疑:他是不是精神质疾病呀?他不怕坏人吗?其实这在国外是屡见不鲜的。

外国小孩自己能旅行,而中国孩子却做不到,甚至有一些从小就是在大家闺秀的人已经成年了做完了一件事,还得问一下妈妈:妈,我这样对不对?这说明西方教育与东方教育截然不同。

在西方,父母把孩子教会走路就不管了,即使孩子摔了一跤,得到的也只是一句简单的安慰。最终,孩子必须自己爬起来。到了吃饭的时候,父母就让孩子抓饭吃,不会用叉子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东西,就算孩子掉的满身都是饭,父母也决不喂孩子吃。这标准是老鹰式的爱。

而到了中国就大不一样了。父母就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护在翅下,不让一阵风吹在孩子身上,不让一滴雨在孩子身上。鞋带要家长系、饭要喂、衣服要父母帮忙穿简直与老母鸡没啥区别。

不过在我们还很小很小的时候,由父母来教我们做事。现在长大了,就用不着了。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如果你不能独立,那就别提为社会做贡献了。

父母按照自己母鸡式的爱为孩子设计了将来的路程,并以为手把手的教孩子,不厌其烦地陪孩子就够了。其实家长们忽略了独立。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考上了一所名牌学校,几个月后,又回家了。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不会剥鸡蛋。

要知道,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时,不能陪孩子一世,早日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孩子必需要两条腿走,不要以为学习好就够了,你还缺一第独立的腿。

大家经常看见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孩子玩时,家长说:别摸脏东西!别走远。然后孩子绊了一跤,但并没有哭,而家长却又拍又哄:可恶的地!让宝宝摔了一跤。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只要孩子离开自己的祖母就想出可怕的事:什么孩子被撞了,孩子游泳呛水了世上没有怕孩子摔跟头而不让离子学走路的妈妈,但有的父母就给孩子设了禁区。

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不行,而是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前面的路很长,但要自己走。

篇四:乌塔读后感800字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乌塔才14岁,上小学,可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让我敬佩的是乌塔独立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小孩呢?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护,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我呢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不仅细心,独立性很强,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说她独立性很强是她为了要计划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给家人报平安。读到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依靠父母接送,就连作业都要依赖父母,特别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我就觉得无从下笔,惭愧啊!还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经约好了楼沁菲、金玲云几个同学去爬塔山,也准备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妈妈说了,结果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说没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办?万一出事了咋办?外公外婆也急着说就是,就是!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谁再给我们捶背啊?别去了别去了宝贝!。哎,不就是去爬个山吗!后来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还是没用,最后还是泡汤了唉!就像现在我在学校里寄宿,爸妈也是只要一有时间就绝对往杭州赶,现在我爸爸还为了能在礼拜天在杭州陪我,连妈妈上班都不让去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放我手,让我大胆的独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可现在我国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心却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过分溺爱,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我们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讲一个故事,名叫《夏令营中的较量》,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1992年8月,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77名日本孩子到中国,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故事大致分为四部分: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鼓励孩子,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3、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4、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的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800字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购纪念品。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乌塔》读后感 (800字)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购纪念品。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河东实验小学四年级:王晶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800字


明月照积雪,夜深千帐灯——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清晨,微微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的凉意,起身推窗,窗前书桌上一本书吸引了我,随手翻开,念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词人。不知为何,瞬间被这个有灵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风,午后的雨,深夜的灯;一页、两页、三页……贰百四十三页。

读完此书,心疼纳兰。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主要记载了纳兰容若短暂而芳华的人生,后部分精选了他的经典词作百余首。虽然有些词作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书中附有注释,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来。

读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我仿佛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的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有点忧郁,我真想穿越过去告诉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胜春朝。你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天生富贵,仕途亨通,名满天下,为何独念西风独自凉?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这是对好友顾贞观深切的怀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暂的相处,纳兰是快乐的。然而,因纳兰文武双全,晋升一等侍卫需随同康熙外出,不得不与友人分别。官场职位怎敌知心人三杯两盏?我揉揉眼睛,眼前仿佛就立着一个有高洁品行,散发着纯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的行当。虽然他想过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生活,但为了让才华不负国家,毅然随皇帝出了山海关,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点起了灯……

读纳兰的词,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确确惊艳到了我,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脸红心跳。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这么多婉丽隽秀、明净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飞扬起来,我的心神一下子飘逸起来,我的文字似乎也变得有了灵魂,情难自禁,让我也抒发一下满怀的心事吧:

读遍纳兰,最难释怀。古韵藏琴心,剑胆犹快。历尽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归寒。问清风才子多情客,容若当自来。

关于纳兰容若词之真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纳兰词》,真好!

《乌丢丢》读后感800字


读完书后,我深深喜欢上了书中的那些可爱的人物。我喜欢热情、冲动、不服输的草上飞;我最喜欢渴望理解,有着美好梦想的善良的种鸡蛋的小姑娘芸儿,她相信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成功的;我喜欢那只美丽的蝴蝶,那只坚毅勇敢,对友谊很忠诚的逆风而行的蝴蝶,虽然这只蝴蝶死了,但它的灵魂肯定还会带着一个约定、一个信念飞去和蔷薇花见面的;还有那一群可爱的蘑菇人: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可是他们得到了一颗心每一个都让我那样的喜欢,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一个看不见的爱的光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爱,妈妈爱我们:每天很早很早就起床做好热乎乎的早餐,再把我们从床上哄起,看着我们吃饱,再送我们到站台等车;老师爱我们:每天为我们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跟不上的同学所以,我们也应该像乌丢丢学习,学会感恩,学会用爱去回报爱;像逆风的蝶、蘑菇人、种鸡蛋的小姑娘学习,学习他们的忠诚、努力和善良。让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享受爱、付出爱的过程中成为美的化身,爱的代言人!

《乌丢丢》读后感800字

据我知道很多人都应该认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金波爷爷写的书都非常好看。其中,一本叫《乌丢丢的奇遇》的儿童小说也是他的作品。

这本书每章开头的引子就是十四行诗花中的一环。刚好这本书一共有十四章,正好配上十四诗花环。

这个优美而又忧伤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脚丫,它的名字叫乌丢丢,它原本耍木偶戏的布袋爷爷的木偶。布袋爷爷在一次演出后回家时丢了一只小脚丫,那脚丫就是乌丢丢。它被残疾女孩珍儿捡到了。珍儿给它第二次生命。后来它因为惦记布袋爷爷,逃出去了。它遇到了老诗人吟老,它到了吟老家。吟老给了它第三次生命。乌丢丢因为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后来吟老知道了乌丢丢的身世,而乌丢丢也惦挂珍儿和布袋爷爷。就和吟老去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

他们在路上遇到许多趣事和伤心事。其中第八章《逆风的蝴蝶》最令我感动。一只彩色的蝴蝶为了见去年为它挡过雨蔷薇花,不惜冒生命危险。(因为当天不能见面那蔷薇花就会凋谢)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在吟老想把它放到帽子里,不用逆飞时,一阵大风把它吹到了大海里。他被淹没了,它死了。但是,虽然他是了,可是它的灵魂还是继续寻找蔷薇花。这种精神真令我佩服。说起这只蝴,蝶我就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是说:有依个人他一个快乐的家庭,但他们生活的很贫苦。有时候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天他到山上去建柴火是遇到了一个小伙子,他的脚受伤了。他把小伙子领到家里,让妻子悉心照料。因为小伙子的病,他的压力大了很多。但他都没有放弃医治小伙子。数月后小伙子康复了,他答应他一定会来报恩。十年后小伙子带着人到这人上山去找他,可惜没找到。经历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小伙子好穷人一样,立定一个目标后就一定要完成。

蝴蝶也一样,可被可恶的大风吹落大海了。

故事中的吟老和乌丢丢告诉我们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

《乌丢丢》读后感800字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幼儿园那段快乐的时光,那幼稚的话语、纯真的笑声都值得我们去回忆。

其中,我最喜欢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一篇:蘑菇人。

这篇故事主要讲得是乌丢丢和吟痴老人一起帮蘑菇人寻找它们的心,在路途中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蘑菇人变成了蘑菇伞和蘑菇亭帮小动物们和乌丢丢、吟老遮风挡雨。风雨过后,蘑菇人已被风雨打成了碎片,大家都为蘑菇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打动,含着悲痛把蘑菇碎片掩埋了。然而,就在这时,不仅了一批蘑菇人,而且它们还有咚咚的心跳声。哈哈,蘑菇人终于找到了那颗心!看到这儿,我被蘑菇人的那种为他人着想、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

我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刚学过的那篇《永远的白衣战士》,里面的护士长叶欣为了抢救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她却毫不后悔,她心甘情愿。在她的遗像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微笑。我觉得蘑菇人和叶欣阿姨一样舍死忘生,尽管蘑菇人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可是它们仍然顽强地挺立着,直到雨过天晴。

我也很喜欢乌丢丢创作的那一首新的《蘑菇人之歌》

我们是蘑菇人,我们是蘑菇人,

不怕太阳晒,不怕暴雨淋,

我们找到了一颗心,一颗心!

因为这使我明白了友情的可贵。

《乌塔》读后感作文800字


《乌塔》读后感作文800字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她每到一地,就查国外的报警电话号码,购纪念品。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世人都知纳兰容若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词相似的惆怅男子,拥有一段三百年来引无数后人折腰的传奇故事。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对纳兰容若的好奇,让我下定决心从咪咕中信书店买下纳兰容若词传。打开书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迟疑,慢慢的跟随笔者的脚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想到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木兰花令》,没想到竟是出自纳兰容若的手笔。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见道尽前人所未到,倾倒众生。现在被无数少男少女引用的爱情诗,被无数言情小说拟定为标题。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涩的。

而《长相思》这首词,与以往纳兰容若温婉凄迷的词风大不相同,他将关外风光描写的如此旷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真切自然的描述漂泊在外、身处异乡的骚客,梦回家园的意境。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温婉心地,均彰显了纳兰容若对生活细致观察,以景色传递浓浓的思乡情怀。

试想这样一位才情万种的少年郎,是如培养成长成才?众人皆知纳兰容若的父亲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经常读书,但对藏书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兴趣。他并不没有给儿子太多时间读书,而是每日督促儿子学习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亲的书房像是五彩缤纷的糖果乐园。那些汉人的史书深深的吸引着他,历史总会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而纳兰容若将自己的疑惑与见解书写成一首又一首的咏史诗。现实中的父母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让自己孩子读书,而忘记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位挚友;读一本好书,胜似领略大好河山;读一本好书,胜似穿越时空;读一本好书,胜似找到一位良师益友。

“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纳兰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很多人在纳兰身上读到理想的自己。读纳兰词传,读到的纳兰自然不可能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纳兰,我想,我所读到的是经这本书的作者诗化了的纳兰,更是我心中的独一无二的纳兰。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m.dhb100.com

我没有去读多少文学典故,也没有去读多少修辞特色,单是细读文字背后纳兰的一颗真心,便已足够我消化。这本书也编得极有特点,所谓“词传”,是词,也是传,是以纳兰词来传纳兰一生传奇。作者的本意多少与我相合,不为文字为性情。这也是我从众多关于纳兰的书中选择了这一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的传记,总是将人物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详加叙写,一板一眼,娓娓道来,又或者加些戏剧效果以显示人物的神奇。而这本纳兰词传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纳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词为主线,展开一幕幕词中景,剖析一缕缕词中情,以细腻而又如诗如画的笔触带我们恍然入梦,入纳兰缁尘京国的繁华生活、见纳兰饮水自知的真情真性。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超逸才华。读其词,自然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一直认为,词不同诗,它本该是温婉的,可以不如诗那般为国为民、豪迈大气。因此我固执地认为苏辛词太过豪壮,尤其是辛词,豪而生悲,欠缺韵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柳永词,俗则俗矣却是真情真性。可是,词之路越行越窄,到后来,空有辞藻华丽,满目典故,少有真情。这大改变是王国维所说“汉人风气”。读纳兰词,便如在狭窄的词路中寻到一抹亮光。纳兰这清初第一词人,也是词路上继往开来之人。除填词外,纳兰还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更将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与渌水亭诸友的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这“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诸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缠绵情怀。词传中写纳兰与表妹、与妻卢氏、与妻颜氏、与才女沈宛之间的缠绵情爱。其实何必纠缠考证,考证历史过头了就变成了挖古代明星的八卦,何必如此。只看其词其情,一个:“真”字能感动读者就是好的。最忘不了的是那首《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

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在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情真性。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交布衣文人,与他们纵谈文史。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等,皆是品格与才华并重之人。只为顾贞观两首金缕曲,救吴季子生离宁古塔的事更是其真情真性的流露。这个性情中人,只道自己是缁尘京国一狂生,只慨叹“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其文记其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可堪一读!(陆逸)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一)

最近读纳兰容若的词,又激起我的感叹:好一个翩翩贵公子,好一个多情少年郎,好一个传奇人物啊!

纳兰的人奇。纳兰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在天生贵胄的家族中纳兰家族在当时显赫一时,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富二代,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已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富贵唾手可得,而他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纳兰的才奇。词这门艺术发展到清代,出众的词人并不多,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年纪轻轻就可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可小觑。更奇的是,他是满清贵族,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这也让同时代的文人情何以堪哪!

纳兰的词真。读他的词,如阵阵清风吹拂,字2020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他的真情流露,也能窥见他的哀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隐隐痛楚。欢乐后隐藏的苦涩心情又有几人真正能懂。和花间词的华丽相比,他的词多了一份清秀。明代哲学家张岱说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对世间对万物有情有爱才算人。有了深情,在面对心灵的选择时才会走向善的一边。真、善、美是一起的。试读纳兰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淸霄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三百年来,多少人还是会用这句话说出心中的感叹。无论这首词是在咏叹爱情还是描写友情,这一句代表了纳兰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那样真,那样快乐,该多好!一个渴望着真,憧憬着真的多情男子形象跃然于纸上!再看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的往事,在当时看来,很平常,只是,世事难料,人生际遇风云变幻,当日的寻常已是今日的不可得了。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之所以如此推崇纳兰,是因为纳兰是真性情的人。

纳兰的情真。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纳兰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他与妻子卢氏伉俪情深,可惜,爱妻早亡,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为亡妻写下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二人曾经的深情。读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其满心凄苦,满眼迷离,哀怨缠绵而又发自肺腑,真切自然,虚实相间,绝无刻意雕饰,极为质朴感人。此词是容若悼亡词中的绝唱。堪比苏轼所做的同样感情真挚、笔力深沉的《江城子》一词。又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反复回味,百味杂陈,作者心中波涛汹涌的愁绪仿佛弥漫开来,把读者的心也弄湿了。思念无法停止,相思痛彻骨髓。容若的心被痛苦浸染得太久、太苦,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无人能懂。没有经历过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恋与痛失吾爱的悲伤,无法明了纳兰的苦。

纳兰的传奇人生,让人感叹;纳兰的词,让人欲罢不能。


纳兰词读后感(二)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2020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后感(三)

初读纳兰词,不禁感慨,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看似得到了世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回?

纳兰容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深情,风流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给世人的却是说不清的惆怅。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纳兰容若这样一个才子为何会怠惰于仕宦生涯,直到读了《减字2020木兰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

纳兰容若家世显赫,但在皇权的压迫下,他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去选秀,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形同陌路,无法相见。他感受到了刻骨的无助,他无法留住表妹,他深知自己爱的人就在那红墙之后,但他却无法迈进那个守卫森严的院落。只能仍由爱情的花朵在皇权下枯萎

在买通喇嘛进宫后,却因为怕被人发现。只能相逢不语。轻轻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玉钗轻响,你知我知。就这样,千言万语,化作钗头脆响。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相见。如果纳兰容若早些预料到这个结局,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冲开人群,与她说一句话呢?

当他日后随着百官三跪九叩时,定会想起他儿时的玩伴,终生的爱侣就在这宫闱深处。诚然他亦会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痛苦,又怎会对仕宦生涯用心呢?

纳兰容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写词,文如其人,神秘莫测,让人说不出究竟是喜还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可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收获良多。

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饮水词》读后感


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有着清初第一词手的美誉,第一次邂逅纳兰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人们所说的缘分也不过如此。

我见到他时,已是百年之后,在书的香气中相遇,在词的华美忧伤里结合。纳兰的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抹忧伤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在嘴里反复咀嚼着他的词,咀嚼着他的华美的忧伤,为他的痴情而落泪,为他的才情而折服。

有时候我会想,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异时空,要是有的话,我就能去见见他,见见他的人,听听他的情。人生里的回眸一笑,都不过是红尘里滚滚烟沙,迷失了的只有你我而已。我在纳兰的词里面徘徊,在纳兰的词里面低吟浅唱,见证了纳兰短暂的三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啊,这样世界上将会少了许多的怨怼。那华贵的词伤,深深地触动了我心头的朱砂。多情如纳兰,聪慧如纳兰,他的名,他的词,都是脑中的画面,阵阵回放,激起了我心上的涟漪。

冬夜里的小冬郎,不负天才之名,写下了千古绝唱。

滚滚东逝的流水,愿你能捎去我的祝福

读《纳兰词》有感800字2024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情与谁共?

纳兰容若,诗般的名字2024。毛晓雯先生言: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21克是灵魂的重量,纵观纳兰的一生,高昂的开端,悲怆的过程,无奈的结局那是纳兰身处尘世喧哗,却以他渐弱羸弱的肉身抵御灵魂的寂寞荒凉。如诗如画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剩下些什么?也许在他的词作中,我们能窥见他灵魂的一斑。

不是人间富贵花

初闻纳兰,是源于高中时无意寻得的那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细品此句,只识得它底中的孤冷、执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于眼前,人间富贵不落于心。

翻阅《纳兰词》,惊叹于纳兰的出生,震撼于纳兰的才华,成德一名,纠结于他的一生。纳兰成德,在我国的文人史上,又有几人能堪称人间富贵花?又有几人能拥有比他更优渥的出生?

《易经》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成德之名便来自于此。又,《仪礼》中却是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难道除却君子的言行能成就自己的德业外,还得抛却自己的童心?然,纳兰并未除却自己的童心,终其一生,他放弃自己的现实逻辑,听从心灵的指引,但却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短短三十一年,他远离了唾手可得的高贵,远离了深厚积淀的血脉,执着地沿着脱线的轨道,似乎在越行越远。一个没有童年的权臣父亲,一个拥有显赫出生的乖戾母亲,纳兰的血脉中融合着当时最为高贵的两大姓氏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但是他似乎无意于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道尽了他在汉文化的洗礼下,自己的血脉中仅遗留了一处原始的痕迹,那就是单纯,亦或,我们称之为童心。

叹哉,纳兰;赞哉,纳兰。

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付诸一切,去换取心中的安宁?你是否愿意摒弃一切,去保留心中的那最后一抹纯真?纳兰啊,纳兰!你心中的情思能与谁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时,高考的压力,我已无心亦无暇去品读他的诗,去品味他的人。囫囵吞枣,我直觉其诗幽怨中不乏干劲,但又为何,吾不懂,亦无知。时光荏苒,当我终于收拾行囊,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终可静心与之相会。彼时,翻阅《纳兰词》,落于心间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人生若能后悔,若能回归,那能多好。带着希冀,我吟着全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着这首《木兰花令》,我无法想象纳兰是在怎样的情景把这样的字2024词落于笔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低吟此句,将它当作爱情诗来读吧!几百年来,它拂过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新湖,他们又用它来诉说过多少次自己心中的不为他知?请与谁共?纳兰的情又能与谁共享?是悲苦的初恋?是早亡的发妻?是离愁的红颜?还是他身侧的她们?

情与谁共?也许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发妻卢氏吧!我读懂他诗中的典故,也许,我也读懂了他的爱情。班婕妤收扇入箱,是啊,再华美的团扇也敌不过秋风的来临。唐玄宗泪雨霖铃,是啊,再坚贞的盟誓亦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情与谁共?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我,闲暇时,再次翻阅《纳兰词》,我想,大学时的我还读不懂他的爱情。我发现,纳兰在词牌下还有这样的一个词题《拟古绝词柬友》。原来,是赠与友人?是以彼身的感慨劝解他人?还是想与他们缓化心中的凄苦?他是否后悔曾经的错过?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啊,纳兰,我懂得了你笔下的爱情,却不懂了你的心。直到,我看到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个人千万不要体悟此中的真意。爱情的失意,让纳兰一头扎进书堆,以书中景回忆惋惜温馨,以书中情抚慰心中烦思。这其中以易学为最,纳兰深处其中,决然昏花,超脱现实。因为现实中只剩下了那正在嘶哑的寂寞。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我们不禁低语这一句时,也许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情与谁共?我想在纳兰的肉身重量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有与灵魂共存的爱和童心。但,我呢?我的重量中,又是什么比例呢?常扪心自问,现在的我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读懂了自己的心?我是否知道要该做什么?站在教师的讲台上,我知道底下的孩子是我的责任;回到温暖的家庭,我知道我的家人是我的牵挂;来到我知道我知道埋首于一句纳兰词,我读懂了词中告诉我的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如纳兰般泪眼相望,抱憾。纳兰病弱于床榻,在抱憾中离开了人世。是啊,是无奈,是抱憾,是愧疚纳兰,在世匆匆三十一年,最终无法挽留自己心中所愿。朋友们,千万,别道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其词,细细品来,唇齿留香,悠思深远。情与谁共?手握一手,暂且远离人间富贵,仿似初见人生,不言当时只道是寻常。与书共享。

《纳兰词》读后感600字


【不负如来不负卿--读《纳兰词》有感】

第一次读纳兰词在何时,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词深深感染我却是记得颇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收拾妥当,乔迁之际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无聊,随手拿来一本书,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看到纳兰性德的那首《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华,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矫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边踱边吟;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誊写,轻声低吟,便感觉自己真的受了词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痴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的女子。来到了这里,再也听不见旧友的低低呼唤了,眼前时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认知和此曾相识的人群。于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词好在哪里,却是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气了。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诗词有事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剑直指人的内心和魂灵,与我们的内心最微妙之处相互牵扯。我们每个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杨柳之依依。这种韵律看似相互矛盾,实则不然。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之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韵律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高明。仔细来说,诗人本来的风流韵事,爱恨痴缠反而更能打动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拉扯,灵魂之间的交谈,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于纳兰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这种无名的喜欢中,我买来了纳兰词,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六月就要过去了,词也按着译文摸索了个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了:这位公子究竟在何处呢?是在他魂牵梦萦的江南寻他那位沈氏才女?之时在轱轳金井处,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黄昏里,萧瑟的秋风中,怀揣一卷诗词····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就是喜欢。就像前两天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的评论:喜欢就甘愿。

相遇总是太美。三百年后,我与纳兰相遇,隔着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与纳兰结缘······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边盘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粲然一笑,提笔写来: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喜欢《《乌啼词》读后感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纳兰词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