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优秀的绵羊有感 > 地图 > 读优秀的绵羊有感

读优秀的绵羊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镇定的绵羊》有感300字。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读《镇定的绵羊》有感300字,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于动物的文章,是写绵羊的——《镇定的绵羊》。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有一天,一只绵羊厌倦了羊圈里的生活,想外出旅行。同伴们都劝它不要冲动,说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可是,绵羊实在是太固执了,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刚走到半路,遇见了一只公鸡。绵羊向公鸡诉说着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儿,公鸡感慨万分地说:“美丽的绵羊,我今天算是遇到知音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吧。”绵羊答应了。它们又走了一段路程,碰见了一只狼。狼几天都没有吃到东西了,看见有两只猎物向它走来,连忙上去跟他们打招呼:“你们好啊!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呀。”公鸡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狼说:“要不我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吧!”于是,绵羊和公鸡就跟随狼来到了森林里。狼说:“旅行该结束了,我的肚子饿了,让我吃了你们吧。”公鸡一听,害怕的哭了起来。这时绵羊却非常镇定地说:“你可以吃我们,但是能不能让我们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来再死呢?”狼想了一会儿,答应了。于是,绵羊领着狼往回走。因为在来的小路上,绵羊看见了农民留下来的捕兽夹。到了那儿以后,狼果然上了当,被捕兽夹夹住了,这时,绵羊和公鸡就趁机逃回了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畏惧,也不要退缩,一定要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镇定的女主人》有感400字


镇定是什么?镇定是一种面对困难危险时不慌乱的表现;镇定能带来什么?镇定带来的,是成功,是胜利,是生的希望。前几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叫《镇定的女主人》。

试想,当你请客人吃饭时,脚上却突然盘了一条眼睛蛇,你会怎么样是大声地告诉客人们来帮助自己吗?错!这样只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而文中的女主人,在面对这样的危险时,则是很镇定地叫来了女佣人,用热牛奶引开了它,保住了性命。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危险的时候,应该镇定,冷静地想办法解决。如果文中的主人公缺乏镇定,那么,故事的结局将被改写。

由这篇文章,我不禁联想到了另一篇文章——《半截蜡烛》。面对突如其来的德国官兵,参加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都十分镇定地与德军周旋。最后,小女儿杰奎琳假借上楼睡觉端走了烛台,这才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藏在其中的情报。正是因为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镇定,才急中生智,想到了办法,保住了情报站以及一家人的性命。由此可见,在危机关头,镇定是多么的重要!

还记得有一次,我早晨出来做早饭,正要拿切菜板时,只见切菜板的边上伏着一条软软的虫子——蚂蝗,我顿时吓了一跳,手脚都软了。像我这种见了菜里的虫子都会大叫的人,看见这么个会吸血的玩意儿,简直不知所措。不过我还是竭力克制自己,让自己尽快镇定下来。突然,我想到外婆在看到蚂蝗时,都会把盐撒上去,之后就不管了。于是,我拿了一勺盐,在距离远一点的地方“空中扫射”,第一勺,中了!不对,应该再多加一点。第二勺,没中。我又马不停蹄地“扫射”了几勺,解决!

从这几件事中,我深深地明白,面对困难、危险一定要镇定,然后运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因为,镇定就是希望,镇定就是成功。

读《长翅膀的绵羊》有感


李倩妮用心灵写了一本《长翅膀的绵羊》,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风景美丽的窗口,它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女成长的纯真历程和所有的小小秘密,也诉说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热爱祖国、自尊自强的热血情怀,它展现了异国他乡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中心的放任自流;严谨和刻板得近乎古怪的等级制度;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和鼓励自我奋斗、打造生存空间、实现自身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性格像绵羊一样温顺、外号也叫“绵羊”的中国乖乖女,如何在英国一家有400年历史的寄宿中学勇敢地面对世界,走向世界。本文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经历,虽然以一个个小故事为线索,但其中的主要人物贯穿始终,人物的个性鲜明,如柔弱却执著的作者本人、执拗坚定的篮球明星、美丽而自强不息的乔安娜……等等,人物着墨不多,却大都栩栩如生。本书笔法简练,洁净利落,描写、记叙和抒情都搭配得恰到好处,看上去是简单明晰的记叙文体,但洁净的文字总是透示着韵味和情臻,优雅的文学性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希望大家有空去看一下。

读《大灰狼和小绵羊》有感


读《大灰狼和小绵羊》有感
一个“好人”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完善人们的品格。然而一个“坏人”也能使人们思想坠落,品德败坏,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认清他人的本质才行。
圆通山动物园这两年经济不景气才。财政拨款有限,所以没有钱购进有趣的新动物,游客越来越少。园领导号召全体员工献计献策,开辟新鲜的游览项目,招揽游客,增加收入。
负责食肉兽研究和饲养工作的依腊娇提出,把一匹狼和一只羊关在同一个铁笼子里,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太荒唐,万一狼当着游客的面把羊吃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最后园领导病急乱投医,竟同意让依腊娇试试。

依腊娇挑选的狼叫黑泡泡。他的父母都出生在动物园的兽笼里,别说吃羊了,就连和羊都没见过。而羊,就叫一只毛绒绒的散养小绵羊,叫做一团雪。
当一团雪走进笼子时,黑泡泡不仅没有张牙舞爪的扑上去撕咬,反倒惊慌失措地逃到窝巢后边,缩在角落不敢出来。呜呜地哀叫,仿佛在说:“这是什么怪东西啊,头上还长着两只脚,真吓狼,我害怕。”
开始时,一团雪出于草食动物对肉食动物一种天生的畏惧,不敢靠近黑泡泡,但一星期后,它大概闻惯了黑泡泡身上那股怪异的狼气味,陌生感慢慢消失。又见黑泡泡丝毫也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畏惧感也日渐淡化。
时间一长,它们便彼此认同,不仅不再互相伤害和回避,还厮混在一起玩耍。它们比跟两匹狼在一起或两只羊在一起相处的更为和睦友好。
虽说黑泡泡是一匹从未跨出过动物园铁笼子一步,因而也从未进行过任何杀戮的善狼,乖狼,性情温顺,聪明听话,但从它外表来看,却仍是一头标准的大灰狼,嘴巴细长,尾巴蓬松,眼角上吊,满嘴犬牙,脚爪尖利,肌腱发达,嗥声粗俗,显得凶狠强悍,威风凛凛。
然而,好景不长,省里一位很有头脑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句话:有悖伦理纲常,建议取消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动物园只好忍痛割爱,把一团雪送回了原来的家
我不禁替一团雪和黑泡泡感到惋惜,同时也对一只羊和一匹狼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感到悲哀。
大约过了半个月,有人传来消息说,一团雪在山上被狼吃掉了。
原来是羊群们在山顶吃草时,山沟里钻出了一匹小野狼,就在这时,发生了让放了大半辈子羊的老羊馆目瞪口呆的事:一团雪不仅没跟着羊群一起逃,反而踏着欢快的步子迎着大灰狼跑过去……

我想一团雪既非勇敢赴难,也不是要慷慨就义,更不是神经错乱想要和狼一决雌雄,是因为它弄不清动物园的狼和野外的狼根本是两码事。
它幼稚的羊脑根本无法想象,人们出于某种需要,会扭曲事实,会偷梁换柱,会张冠李戴,会制造假象,会撒下弥天大谎。
正如现在的社会风气,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特别是像一团雪这样年轻单纯,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缺乏常识而又自以为是的一岁龄的小绵羊,是极容易被假象蒙骗的。
很多时候,看起来是铁的事实的背后,往往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可以让我们增强生活阅历和常识。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60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6000字

这里强调的并非是要求每个人拥有高智商,并非强调天资,而是需要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以诚信和伦理的方法实现。我们不需要顶级的学生,只需要拥有质疑能力的学生。“质疑”的原意是“去审察”,因此质疑者就是会审视的人。倘若一个人真的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首席的位子,但没有质疑的能力或习惯,他虽然头顶领导头衔,也不过就是一位平凡的附庸机会主义者。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纪念烈士也是这个意思

之所以你我能够享受生活的稳定,有一半的功劳归结于那些不为人知、踏踏实实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生活的先辈”。我们现在之所以比之前更自由,更快乐(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如同乔治·艾略特一样,依赖个人的巨大想象力和勇气,承担了种种风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可能是通过公开的集体式运动(比如民权运动),需要的是超时代的想象力,构思出与现状不同甚至有冲突的未来;这也需要勇气,愿意用行动说话。这也可能是通过个人行为,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社会的血液中并改变了它的性质。

◆ 第三部分 我们到底应该在大学里得到什么?

十年淘汰出局这个速度还在加快

“大学毕业生普遍在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上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够从多角度对待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1/4的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而这些软实力恰恰就是博雅教育所致力培养的。

论证溯源探究思辨对任何信息加以鉴别真伪等

博雅教育定义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简单来讲,博雅教育追求学识的目的是学识本身,即一种纯净的求学理念。引用哈佛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路易斯·门纳德的语言:“博雅教育并不为职业技能、经济回报或某种意识形态而服务。”与它相对立的是应用学科或职业技术类学科,如护理、师范、商科、法学、医学等。博雅教育是探究和追求真理的教育,而非为了任何形式的实用性回报。

博雅教育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面对任何信息,我们要判断它的真实性;我们要思考信息背后的其他问题;不论是学习生物化学、政治学还是美国文学,我们要了解各自的假设框架,并清楚如何进行进一步分析。更确切地讲,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大学的教育是熟悉并掌握论证能力的过程: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必将是艰难的、缓慢的,而大学4年仅仅是个开端。

经济收入衡量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真正的教育则是为大众服务能力。技术好学社会治理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攻读你所热爱的专业会帮助你变得富有,但不一定有钱。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以起薪论成败绝对是一个陷阱

一九年清华大学超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亚洲第一

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耶鲁大学联盟,创建了博雅教育特色的新式学院。印度理工学院(相当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课程的比重中加大了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国长久以来盛产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且经常在国际性测试评估上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中国的教育界开始越来越关注到,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缺失。有些人把美国近些年来的经济滑坡同亚洲经济的持续性成长进行对比,把其比喻成新一轮“与苏联的太空竞赛”。当我们获得胜利之后,我们把苏联抛在了脑后;但是如今,我们面对亚洲,缺乏这样的信心。

艺术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

既然绘画的过程如此,其他类型艺术的要求也大同小异。在文学世界里,读者所观察到的主要对象并非物质世界,而是人类的心理和社会现象。一位诗人所观察的是,他对自己身体或者家人的主观真实感受,绝不是客观的感受。小说家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相处:斤斤计较的、麻木无情的、单相思的

看电影找自己的影子。寻求解决办法照镜子正衣冠横向纵向比较不同阶层之间差异形成大同的观念视角弥补人生经验的不足

我们在阅读文章或者欣赏艺术品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我是否看明白了,而是该篇文章或该件艺术品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从而帮助我更懂得自己。这也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作用。为什么要读经典文学作品?弗吉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埃德蒙森一针见血地解释道,“这些作者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难怪会有心理咨询师将文学作品用于咨询治疗

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之前篇幅中我提到过,描绘一件物品必须看透它,就如同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马修·阿诺德所言,你要看到“它真实的内在”。“内在”并非指人,而是个人欲望。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观察物品,也适用于观察人。我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或他物视为自己的延伸或附属品。体验艺术就是允许自己在最亲密的氛围下去体验他人,不论是阿基里斯,安娜·卡列尼娜,还是艾米丽·狄更森。从中我们获得最根本的收获在于:我们知道了自己并非世界中心,他人并非为我而存在。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尊严和对世界的认识。

不好理解

过去给予了现在生命,但又不同于现在,如同母子关系。

过去真正的体验才能共鸣,如今虚拟空间网络游戏让我们隔空对话穿越时空沟通无限。信息爆炸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典人文课程的建立,的确是为了帮助当时移民后代(主要是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犹太人和天主教徒)更好地融入。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这种说法(针对移民或者下层阶级)已经不能成立。在主流的鸡尾酒会上,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再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或者法国哲学家卢梭;达·芬奇或者莫扎特也并非所有人都熟悉(当然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倒是家喻户晓)。在酒会上,没有人知道或在乎你是否十分了解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哲学家蒙田,但是你得知道HBO(美国付费电视节目)、NpR(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及REM(美国摇滚乐队)。

有道理。原本有机结合的学科被四分五裂专业分割独立,思维也人为割裂开来。

即使是来自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的学生,他们选择的课程所体现的也是极其狭隘的专业范畴,这是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不能自如地跨领域、全方位分析原因……我们的大学培养了一批认知狭隘的精英。

周恩来革命实践何尝不是如此

在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全然忘记了这是一份学校试卷。他已经不是为了成绩在答题,而是在思考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身边同龄人一直以来共同挣扎的矛盾和未知。虽然笔下明明在引用蒂利希和海德格尔等人所阐述的观点,但是浮现在他脑海里的是自己和他的朋友们……虽然论文论点趋向理论,但是他的答案出现了不少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他在思考他的存在以及如何过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完美的状态。大学毕业之际,4年的经历终于开启了生活的旅程。这难道不是对大学教育最完美的诠释吗?

◆ 第9章 教师的本职与学生最核心的能力

律师教育有点类似

我们不要忘却,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最核心的能力是学会分析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掌握一项技能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那么培养思考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本科、硕博士以及工作时间的总和。如果要压缩一万小时到本科四年,那么一个人必须做到每周不间断地思考50个小时,一年保证50周。

练习思考的过程严谨并有深度:首先,你要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另外,你必须经历书写观点清晰的论文,并且邀请老师逐条逐点讨论逻辑上的含糊,结构上的错误,论证证据的不足,驳论的机会以及对反对观点的成功预见等。

这个人不存在

哈佛教授哈里·R.路易斯认为,真正的导师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勇于面对抉择,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同时,当学生受到外界的声音影响而做不到真我的时候,导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来解救他们”。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寻找的是一位有先见之明的前辈,能够给予连他们的父母都无力顾及甚至反对的理解和许可的人,即支持他们走自己的路,并肯定他们选择的人。

在学校讨论真理碰撞火花没有形成理性氛围,担心无人回应少数真理师生距离,说言不由衷的话表示悔恨。建立友谊真正的友谊也不可能

活就是一场悲剧;你想警告大家,我们的生活时刻处于千钧一发的状态;你想呼吁,我们在读的每一本书或讨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是在关注生命。但是你会觉得学校捆绑了你的手脚,甚至连你的嘴都变得被动,自己讲的话只能是引用二手的信息。你可能担心自己讲的话落地无声,根本没人理睬,因此你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在课堂上所讲的可以是你自己不相信的。而师生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地帮助我们避免了这些尴尬!

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

唯独本科生不在大学教授的视线之内。

这些教授也顺藤摸瓜成为政府官员,电视节目常客,两栖部队校园阵地不放弃政协委员妇联代表

竭尽其能招聘善于吸金的明星教授,

教学不必太出色成为教授评选的平衡点

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副会长厄恩斯特·博伊尔(Ernest Boyer)所言:“赢得‘最佳教学奖’对将来申请终身教授职位是具有严重打击性的。”一位在一流大学工作的教授回忆,当年自己作为年轻的教授获得如此殊荣时,在领奖现场,学校的副校长轻声细语地冲他说了一句:“不必担心,这个奖项是有作为的。”之后那位教授领悟并总结出,申请终身教授一职,如果教学水平太差,肯定不利;但是如果太出色,会引起学校的怀疑(学校担心你对研究投入不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教学不必太出色。

大学慕课在此被否定。还有四十万点击量的慕课教授得到教学嘉奖呢。

难怪2005年的一份大一新生的调查问卷显示,不到1/6的新生对教学表示“非常满意”。另外一份大四学生的问卷显示,超过1/3的学生表示课堂很无聊。

许多人把MOOC这类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看成大学教学的救星。是的,这种形式的确廉价,但是它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雪上加霜。教授们本来就不容易接近,网络课程则更进一步隔离了老师和学生。

创收慕课的销售梯队的目标。巩固教授等级排名,打压年轻的学科学院

MOOC所致力推广的并非教学质量最大化,而是学校知名品牌最大化。

当知名大学开始为网络课程授予学分的时候,它们会更严肃地对待此事

◆ 第10章 隐藏的常春藤

有意思就是学生来源不同种族国家社会制度和经济阶层

我一般不习惯为多元性而吹嘘“多元性”的价值,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多元背景在公立大学课堂上的贡献和美妙之处。在我教授的一门研讨课上,其中有位女生来自巴基斯坦,有位来自孟加拉,有位是黑人,有位是坐轮椅的,还有一位是以色列人,该群体的多样性彻底影响了有关东方文化的学术讨论。在这种氛围下,没有人敢以抽象的概念或引用他人的分析结论滥竽充数。

社会工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另外,由于少了学术研究的强调,人文学科至少与科学学科平起平坐。文理学院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开小差儿,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研讨中。

如何利用好大学而不被大学利用

这里还有一种更大胆的选择:放弃大学。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辍学后成功创业的故事不知道激励了多少新人,如今的年轻人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地去模仿两位前辈的事迹。著名的风险资本家彼得·蒂尔(peter Thiel)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哲学专业和法学院,他长久以来一直鼓励20岁以下的年轻人放弃大学,提供资源支持他们创业。当然,如果你是一位计算机天才,这可能是值得考虑的选择,否则这将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就经济回报而言,不论是个人薪酬、就业竞争力还是长线上升空间等,拥有大学学位都是一项很好的投资,甚至是一项最好的投资。

我们不能放弃大学,我们更不能忽视大学教育更高的目标。历史上总有了不起的自学成功的人物,如作家弗兰·勒波维茨(Fran Lebowitz)。她很庆幸自己被高中开除,因此她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像她这样的人物,给她一座图书馆,她将获得整个世界。美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梭罗,以标新立异的个性著称于世,但也是因为大学的教育成就了他。大学总是有瑕疵的,在最理想的条件之下也在所难免。培养一个人的灵魂肯定不能完全依赖于大学的教学大纲或固定的学期制度;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勇气与教学大纲严格的框架也并非完美兼容。大学所提供的教育也许并不理想,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基础,之后才能在基础之上腾飞,因此放弃大学教育并非明智之举。

相较于到底是去哪所大学,更重要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在计划想上的大学名单以及访问校园的时候,你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也许你会被豪华的学生宿舍或一流的体育馆设施所吸引,但是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和老师的质量。了解一所学校最理想的方式是到课堂试听,而大多数大学申请者做不到这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就“本科教学质量”做了排名,依据的是他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即印象

成为你希望遇见的自己直觉告诉我们帮助我们成人是大学的任务。

不论就读于哪所大学,一定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来支配你

◆ 第四部分 社会

居者有其屋,年轻人到老年人都有可以吸取的知识营养开放无墙大学,可定制服务个性化教育能动起来由受教育者决定该接受何种教育,再由专业人员来满足这种需要

我们真的要继续维持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吗?我们真的要继续人为地让教育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同时让我们的孩子为有限的空间相互厮杀,并进而陷入绝望和恐惧吗?我们真的要继续浪费我们共同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动员所有人的才能来实现更大利益吗?我们真的要成为一个帮派社会,每个人都袖手旁观,听任整个社会慢慢毁灭吗

◆ 第12章 精英教育的自我救赎

招生注重高中阶段有勤工俭学经历曾经低分数低收入家庭孩子努力的证据。凭借父母的财力获得课外活动应减少加分比重,输血为新旧动能交替做准备。

大学招生部门应当限制申请人在简历上列举的课外活动数量。他们应该更加注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在高中阶段参与的志愿工作——那些高分学生几乎从来不做这些。千万不要太在意申请人凭借父母财力而得到的经历或机遇。当然,他们必须立刻停止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之间的合作。

坏脾气的失败者,企业家破产的原因正是应该让学生们懂得的道理。曾经入狱的贪官很能很好的上政治教育课用血淋淋的事实说话。

申请者们还应当提交一份“失败履历”。大卫·布鲁克斯指出,我们的社会不会认可那些“坏脾气的聪明搅局者”,在我看来,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要认可的人。

培养国家机器的螺丝钉不懂得国家是如何运作的。服务公众利益是要每个人各取所需得到扩展视野丰富灵魂的经历。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了融

《优秀的绵羊》的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决定辞去耶鲁大学教授的职位,随后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引来10万次的点击量。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本书的第二章主要讲了大学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学生应该在大学里面做什么。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和渴求成长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作者的观点。在我们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没想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义无反顾的走上成长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成长是为了什么?

以下是我对第二章节的摘抄和归纳。

大学的使命

01

教给学生如何思考——思辨和质疑。每当学习之前,先把自己“放空”,而不是接触到一个话题,个人的意见会迅速反应,给话题披上一层膜(偏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里的导师促使学生检查自己“最根深蒂固的一些理念”是错的,“令自己最振奋人心的新发现”,大部分将会是错误的。

02

最具有特殊意义的思考对象是你自己。博雅教育为公共利益服务只是一个层面,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为个人服务——建立自我——至于建立自我是否令他人受益,那并不是主题。

只有在经历了反思、内视并建立起思想和内心的交流及理 想与现实的桥梁,我们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灵魂的个 体。

博雅教育(liberal art)将质疑所有事物,因此它要求学生 愿意接受推翻现前所有认知的风险。大学教育鼓励为自己而 想,勇于发现新的理想和新的追求,避免掉入他人哺喂给你 的思想以及为你设计梦想的“二手生活”。

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其私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能找 到自己的力量、安全感、自主、创造力和快乐。

创建自己的生活

方向

职业是你的天命。

找到自我的前提是解放自我,去熟悉干扰我们的声音是什么。

除了我们常说的创新,还有一种“生活的创新”,依赖于“精神想象力”,与“精神想象力”相关的是个人品质,而非想象力。

核心问题是: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使命呢?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惧。

风险

面对失败的风险.

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他才可能达到顶峰。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你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

强调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同样强调为之付出的代价。追随热情的定义包括懂得放弃。如果你未曾放弃什么,那根本谈不上精神勇气。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痛,是真实的。

不能不面对的现实

金钱从表面上看是决定因素,但事实并非如此。在20多岁所能够承受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以及能够管理的财富取决于你是谁。重建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特权,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热情是每个人最终应得的权利。对于穷人,不要贱卖了自己。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家庭环境下的“不忠”正是每个人生活的本质质疑。成为自己就是对他人的忠诚相对。坚定的表达“我是谁”是任何语言里最强烈也是最具风险的语言。

不会一蹴而就

做出决定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并非仅仅是个答案,而是一系列问题的开始。寻找答案的唯一途径就是付出行动。“让激情找到你,而不是你去寻找激情”。这个前提是,你为此付出了很多艰辛,而且要接受,你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并非是你所热爱的。

一定要选择一个方向,而放弃其他的选项?

我不是要选择一项事业而要放弃其他的事业,而是,当我不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将什么都不是。你不需要担心自己一辈子只能选择一次,不需要在第一次就做终极选择,即使做了这样的选择,你应该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你选择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克服千辛万苦徒步前进,你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现新鲜未知的世界,从而你会思考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带来什么,以及你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通过这个过程,遇到更好的自己。

不意味着理想的工作

创建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会成为一名艺术家、前卫的积极分子或创业者,而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饿道路。

创建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成就任何的事情,所以要选定一个方向。

创建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世界围绕着自己转动。工作感觉起来总像工作。工作中你会经历焦虑、挫败、羞辱等等,但因为我们为自己的理想或热爱去忍受这些繁杂无聊的事情。

创建自己的生活并非不思进取,你还是要努力工作,尤其在起步阶段。只是当你所做的事情有强大的使命感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无比的成就感。

聪明人的道德和责任

顶尖的高校学府秉承着培养未来领导者的使命。在大学校园里“领导者”是一个常见词汇。如今当人们谈及“领导者”时,是实实在在的“追随者”,像是一群寄生在鲨鱼身上的小鱼。

与其培养领导者,不如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公民和思想家。最好的领导者是思想家,能够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组织和社会人士,他们能够把批判落实到实处。

最核心的元素是勇气和想象力——所谓勇气就是愿意用行动说话,所谓想象力就是构思出与现状不同甚至有冲突的未来。最核心的任务是,筹建一个有能力与这个社会现状对抗的个体——这也可能是通过个人行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社会的血液中并改变了它的性质。

哲学家艾默生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发动个人革命,把自己从现实的意识形态中解救出来。

因为这本书,我又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活......

在我大学的第二个年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浩劫——由于过度的思考,我得了神经衰弱睡不着觉、抑郁症随之而来,身体也出状况了,体重掉到80斤以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无助,因为我无法专心的学习,甚至无法安心的在路上走。我害怕见到人,回避和同学接触,我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我曾经在乎的东西,安全感彻底瓦解。

我一直以为我不研究物理就什么都不是了,可恰恰因为这次挫折,我开始关心以前我不曾关心的问题——探索自我的世界。从困扰我的问题入手,我涉猎了大量心理、哲学、宗教方面的读物,我开始修习瑜伽学习气功。那些如灵感般来到我跟前的洞见,让我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我为神秘的未知而着迷,虽然身心备受痛苦困扰,却沉浸在探索未知的生命能量的快乐之中,专注又笃定。

那段经历如今回顾,却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那段似乎不会结束的孤独和绝望中,我感受过灵魂的温度。

读后感大全:读《大灰狼与小绵羊》有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沈石溪写的《大灰狼与小绵羊》,里面一共有八个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关于羊的。有的显出了头羊的威风,有的突出了羊羔的弱小,有的写出了羊母爱的伟大。
当读到第五个故事《大灰狼与小绵羊》时,我和妈妈发生了争论。故事的内容是:因为动物园游客太少,负责饲养食肉动物的工作人员让一头名叫黑泡泡的大灰狼和一只名叫一团雪的小绵羊住在一起。日子久了,他们产生了感情,但因为遭到游客投诉,一团雪不得不要到草原去。在草原上,他遇到了一头凶恶的狼,他误以为是黑泡泡,走过去,想和狼玩耍,结果却被狼咬死了。
我带着责怪的语气说:一团雪真愚蠢,都不想到黑泡泡与野外的狼根本不同!
妈妈耐心地跟我说:一团雪年龄太小,又和狼相处了几年,它闻惯了狼的气味,而且又由于很挂念黑泡泡,所以才会扑到狼的怀里。
可它看到别的羊群逃跑,应该也跟着跑啊!我疑惑不解地问。
因为只有一团雪对黑泡泡有感情,别的羊见了黑泡泡只会知道它是一头狼,狼是羊的天敌,羊见到狼当然会跑了!
我被妈妈说的心服口服。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让动物改变天性,就是害了它,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如果出于某种需要,会扭曲事实,会撒谎,会张冠李戴,我们应该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初一:林诗雯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5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500字

叶开

一本书凝聚着作者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耗一番心血,成一家之言。作为读者,角度不同、认知不同,读后感悟也不尽相同,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日品读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作者从美国高校教育切入,对教育内在的本质、人生应有的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等进行剖析反思,列举了大量事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值得思考的观点。阅完小思,有这么几点感悟。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方式","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出思辨的习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警觉,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同时,作者也指出,目前的教育"虽然培养了不少高智商、有成就的年轻人,但却没有教会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作者写的是美国的教育,反观我们国家,何尝不是如此,教育产业化带来了教学功利化,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弱化,学校某种程度上成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流水线。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不应当仅仅以分数为衡量指标,也不应当单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是制造"考试机器",也不是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认知社会,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探索创新精神。

其次,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究竟学什么、为什么而学?作者在文中提到"整个教育系统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态度:盲目的野心,对风险习惯性的回避,霍布斯式的物质唯上的野蛮性竞争""学生们之所以会参加体育、艺术或者领导能力的活动,其动力并非源自内心对这些精神的信仰,而是因为这是通向名校的必经之路。这些活动原本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在被简化成一种手段:体育竞技讲究的是体能训练;音乐不过是技术上的娴熟;服务他人等同于做慈善;领导能力无非就是追求位高权重".看来,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东、西方面临同样的问题,青少年时期为了分数、为了能上一个好的大学(在中国可能是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在美国是以常春藤名校为代表的),上了大学又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都在你追我赶,以能直接满足现实需要为标准,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等,而这些牺牲恰恰又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一直在路上拼命的跑着,唯恐自己落后于他人,但是自己的目标究竟在哪里却不得而知,忽视了对内心的探寻、对人生的审视。

再者,教育该如何发展?

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来推动的,人是要靠教育培养的,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但教育系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既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作者在文中谈到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主要面向精英阶层,通过设置教师推荐信、校友面试等录取环节,以及偏好运动员或者有"领导特质"学生等等,基本上将普通大众的孩子排除在外。"普通大众确实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担忧,社会流动性停滞不前,竞争已经全球化,中产阶层艰难生存,资本阶层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在这样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环境之下,唯一可靠地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赢家之一""要么你是‘最棒的’,要么你什么都不是,没有其他选择".一方面,所有人都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只针对少数人开放,这是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的影响,反过来这种教育模式又进一步加深社会的焦虑与隔阂。回归教育本质,建立更加公平、更加普惠的教育,以此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应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洛阳小学五(1)班 王俊
最近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书里的人有禹、谢安、李时珍、林则徐等等,主要写了中华上上下下五千年来所发生的的主要事情。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谢安镇定自若》这篇文章。故事主要叙述了在公园383年,有一个人叫谢安,他天资聪颖,特别喜欢下围棋,且他是个围棋高手。而当时,荷坚正率领七十万大军进攻晋朝。谢安听说后镇定自若,立刻号召了五千精兵,有推举侄子谢玄,弟弟谢石当将领。然后八面围攻荷坚的大部队,谢安在指挥军团作战时,就像他下棋那样有条有理、步步稳当、绝不马虎。最后运用计谋让敌军缩成了一个圆,用火烧将敌军一举奸灭。这个故事描绘出了谢安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精神。
谢安的这种精神值并不是只有伟人身上才有,我的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王建文。有一次,我和他到下过雨的公园里去玩,而我一不小心腿就陷进了一个小泥坑里,腿几乎动弹不得,就跟陷进沼泽地里一样。我当时紧张、害怕得不知所措,差点就哭了。而王建文却镇定自若,冷静下来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几根柳条捆在一起,再把一根木棒放进坑里来回搅动。土质变松软之后,他让我抓住柳条,然后用力一拉,我成功地逃脱了惊险的“沼泽地”。差不多的年纪,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当时我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从谢安和王建文身上,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冷静下来想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要慌张、逃避,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困境,战胜困难。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000字


一听到这个书名,我心里是茫然的,打开首页,才知道绵羊原来指的是那些名校中的高材生,出校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读完过一本书啦,而且很多时候也就是读过就忘过啦,所以vilma一发出书单约读我迟迟都没敢报名。

这次约读,我心里是既紧张又迫切,紧张的是一拿书就打瞌睡的人20天能读完吗?更何况还要记笔记,写读后感(从小最怕的就是这些,看看故事情节可以,写读后感头疼);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跟书店朋友们接触以来,迫切的觉得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太少,更觉得货源的缺乏。

《优秀的绵羊》是一位耶鲁大学教授对美国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一本颠覆美国中上阶层价值观的警世之作!

全书围绕需要思考什么和想要思考什么展开。其实很多时候不光是大学生,就是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一样很迷茫。大部分人都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我。

作家拉拉加林斯基倡导以寻找意义为出发点,询问自己什么事情会触动你?或者什么能让你产生共鸣?

他说意义在于你在做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就像游泳教练这个工作,我一直引以为傲,真的,很多人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医生告诉他们游泳可以帮助恢复,还有好多孩子从怕水、不敢放手到最后突破自我,开心快乐的在水中嬉戏玩耍!更何况游泳同时还是一项求生技能呢!

还有就是加林斯基的那句话让我重新定义了我分享汉后阿胶糕这件事。我当初的本意是自己和家人调理身体,而现在我觉得我在分享的同时更需要做的是传递我们中国传统中医的养生理念。咱们的父辈们,或者就我们这一代人吧,很多人熬夜,加班,每每等到有病了,或者说是身体已经出现种种迹象了才想起来要去医院,才悔不当初,我深有体会。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毁于陈旧的观念。妈妈20年前由于肺癌早早离我们而去,她的起因就是一个小小的感冒症状,爸爸因为胃癌10年前也撒手人间,当初我每天跟他电话沟通,结果后来劝通了却也晚了,所以预防大于治疗,治未病,这是我们国人目前比较急于转变的一个观念。

非标抱歉,我的书还没读完,今天就分享这些,不过我也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不但这本书我会坚持读完,而且以后我也会坚持每一期书单都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哪怕一页一页的啃那也值,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_10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1000字

这几年我越发有一个困惑:高中时进了所谓四大名校,周围同学几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时我们的英语老师也毕业于我校,在我周围同学口中,他几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oser——我们学校出去最后就混了个高中老师。本科进了北大,我自知有很多侥幸之处,但是从一体的新生开学典礼,到北大课堂上一位位大师,到每年的校庆是恢弘的“我是第xx个转发的北大人”朋友圈刷屏,周围人似乎反复陷入一场无休止的自我陶醉,他们不断提醒你、你应该是领导者、是个优秀的人。
但大学的教育让我感到失望、甚至有一点背叛,一切的努力通向的是迷茫。如果说一开始是茫然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厮杀,那么到了最后,我甚至迷茫到底应该选择去哪一条路厮杀,竞争的意义又是什么。
《优秀的绵羊》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他对名校的学生有个洞见:那些习惯竞争的精英(或者说做题小能手们),往往将理想职业定为咨询或投行,不仅是因为那是被无数人验证的康庄大道,更是因为这条路困难——那些精英已经习惯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安全感、只有自己付出很大代价拿到的东西、才能给他们安全感。
德雷谢维奇把精英教育比做是一场游戏,玩家们拼命刷自己的资历让自己脱颖而出,而竞争的结果是录取标准的水涨船高,并且这个游戏还会惩罚那些不愿意进入这个游戏的人。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优秀的绵羊,那些精英学生们焦虑的来源,这场游戏规则的形成与演变;第二部分给了一些指引,告诉你应该从大学里寻找什么;第三部分介绍了博雅教育、教师的作用并对MOOC进行了批判;第四部分讲教育公平,认为藤校体系本身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精英大学不断自我繁衍,最后导致“理所当然的平庸”。
这本书提供了审视高等教育的一个视角。为什么top学生们繁忙却焦虑,为什么在顶尖高校你糊弄一下还是能取得好成绩(文章中所说的即使你不努力也能拿“A-”),为什么出了学校会有落差,努力吸引生源的学校在各种宣传中给了你怎样的(优秀)错觉…
作者所探讨的,是这个精英教育游戏,已经在伤害场内的学生、努力奔赴这个游戏的学生、以及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参与这场游戏的阶层。教育并非社会不平等的始作俑者、但它强化了不平等的状态。
所以作者提问:
“我们真的要继续维持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吗?我们真的要继续人为地让教育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同时让我们的孩子为有限的空间相互厮杀,并进而陷入绝望和恐惧吗?”

《镇定的女主人》读后感400字


一个女主人,请来了很多客人一起吃饭、说笑,女主人突然把保姆叫来,保姆赶紧走到厨房,端来一碗热牛奶,客人们很奇怪,她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阳台上,然后,把阳台的门关上。客人们迷惑不解,问女主人发生了什么事?女主人说:“刚才我们的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不过现在已经被关在门外面了(因为眼镜蛇喜欢喝牛奶,被阳台的牛奶味吸引到了阳台上)。”一位客人问:“你为什么不叫我们帮忙呢?”女主人说:“我一喊,你们必定慌乱起来,眼镜蛇就受到了惊吓。只要咬一口,我就没命了。”

我很佩服女主人的镇定、勇敢、机智、冷静。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遇到事情会想办法解决,不慌乱,这样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了。还有,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不要想遇到什么事情就要求助别人,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做一个真正的聪明的人。我还要学习她知识渊博,因为,如果她不知道眼镜蛇爱喝牛奶的话,就坐在那里镇定是没有用的,要学习很多知识,这样逃生的机会会多一点。

《长翅膀的绵羊》读书笔记500字


长翅膀的绵羊这一本是讲述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英国留学的故事,她在留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甜的和苦的,也认识了一些要好的朋友,那是:903dj、胖胖、篮球明星还有音乐人, 可是,在一些时候,她也是会和903dj抄家的,她们都是来自香港的,所以,她们可以用中文来交谈很多很多的事情。

这一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独立,也是要大方,在某一个陌生的俄城市的话,在你要问别人路的时候,一定要大大方方的和别人打招呼,然后再恭恭敬敬的问别人到哪一个地方的路线怎么走,在我们小朋友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如果到了国外来留学,自己还不会照顾自己,这一样子的话,今后怎么办呢?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报道,中国的小孩子和日本的小孩子一起夏令营,中国小孩子的家长都在自己孩子的身旁,烧饭啊、洗衣服啊,这一些事情都是家长来弄,刻是日本的小孩子呢?家长都不再身边,自己洗衣服,自己来做饭,还有一个小孩子,发着高烧,自己背这东西,还在爬山,一声也不叫苦,夏令营结束了,再往车子里面看一看,只有日本小孩子了,一个中国的笑孩子也没有了,她们去哪里了?她们其实全部回家了。

长翅膀的绵羊是我最喜欢的书,她告诉了我,做人要吃的起苦,也要大大方方的。

身处险境,仍镇定自若--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是一部响誉古今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故事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至睿平吴结束.

这本书中的人物个性都很鲜明,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机智勇敢的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周瑜要求孔明按期交箭,违期问斩,诸葛亮用计让曹营借箭给自己,完成了周瑜的任务.从这个故事看出诸葛亮的从容不迫,面对违期问斩的危险,诸葛亮镇定自若地想出了妙计,缓解了危机.

由此我想到了半截蜡烛里的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得一家.伯诺得夫人把情报藏在蜡烛里,瞒过了许多前来搜查的德军.可是这次前来搜查的德军却点燃了蜡烛,伯诺得夫人知到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德军就会发现秘密,情报站将会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的性命不保......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还能从容地与德军周旋,瞒过了德军饿狼般的双眼,他们的临危不惧令我敬佩.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冷静,镇定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化险为夷,如果一味地去担心,害怕,紧张,那问题一定不但解决不了,而且还会更严重!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4000字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杜旭岩

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人问过我,我自己甚至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刚到大学的时候,我有些迷茫。以前自己有一个目标: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至少高中三年,这个目标很清晰,这也成为我奋斗的动力。大学开学周的时候,我觉得突然间没有了方向,只是有一种很习惯的想法:我要好好学习,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主要是在上海好好玩一玩,然后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选完课以后,听一些学长学姐说有些课程很难,我便放弃了社团,想自己先适应一个学期,感觉一下,如果课业负担比较重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了。没有参加社团其实还是自己的兴趣不够,说到兴趣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兴趣。从小到大,我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兴趣:一来,我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二来,我父母都不看好学什么特长,只是教育我好好学习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其实,我父母算是农村最重视教育的家长了,和我一起长大的很多孩子仅仅上到初中就不再上学了。当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上兴趣班的孩子,因为我小时候特别想学钢琴和电子琴。当然,这个愿望要以后去实现了。所以我长这么大都没有什么特长,这也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这本书写了美国的精英教育,很多孩子参加了好多课外活动,有很多特长,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也不知道同时学很多特长,同时参加很多课外活动是什么感觉,应该挺累的吧。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不能做到精透。其实我还是很相信做什么事情要做精就必须付出时间的。当我们的时间被很多活动分割得支离破碎,是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好的。还有,这些孩子都来自精英阶层,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和条件,这是我没有的,所以有一些建议对我不太适用,这在下面会提到。

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是反思的前提。我很赞同这句话。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系。虽然我生长在农村,但是由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我初中是在县城读的,升高中时我放弃了县一中的通知书,到了市一中就读。在市一中的英才班里,我的成绩不再像初中那么拔尖,各种学神,极其聪明。我只能排在班级中游,每时每刻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我有两个同桌,每次参加什么活动或者吃饭我们都一起。后来因为文理分班,我的两个同桌都去学了文科,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去学了文科,我的两个同桌都走了!两边的人都走了,后来班主任就只调来了一个同桌,我们两个关系还不错,有什么话都说,一起吃饭,一起玩。可是后来,她顶不住压力,转去了普通班。没错,我就是这么悲催,同桌都走了,连一起吃饭的人都没有了,呜呜。我自己独桌一直到高考。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真的不适应,总感觉一个人怪怪的。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对近期生活的总结,自己有什么问题等等。我越来越享受独处的时间,自己一个人真心感觉不错,在某些事情上效率也会提高很多。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一些事情。在我们班里,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多,特别是女孩子。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情,受不了自己一个人,我想如果不是我那三个"弃我而去"的同桌,我也会这样吧。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我那三个同桌呢?哈哈。

其实,再后面提到的那些优秀学生身上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我都感受过。其中最多的还是焦虑。其实我自己也很奇怪,自己以前高中的时候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成绩而焦虑恐惧,还有很多老师方面的原因。到了大学,本来就很自由了,也没有老师管,自己应该会放纵一些,不会再有焦虑恐惧的心理,至少不会再因为担心成绩而这样。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我还是会因为成绩而焦躁不安;或者说,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习惯。第一学期,我的绩点达到了4.9,感觉第一学期挺轻松的;虽然第一学期成绩很好,或者说就是因为第一学期成绩比较好,第二学期我觉得压力很大,时常焦虑恐惧,担心自己会做不好。我也总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每个学生都会这样吗?理智告诉我不是的。恰巧第二学期我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选修课,我就带着自己的疑惑咨询了这门课的老师。我大致讲了一下我的心理问题,老师说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但是持续时间会不一样。其实我的焦虑也只是暂时性的,属于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期末考试期间。而且老师建议我在学习之余找一些其他的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乐趣。其实我也很想,可是我一看书学课本,总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还不够,自己学的还不够精,总是想反复多看几遍,让自己理解更透彻一些,我不想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自己所收获,特别是一些理科,这样会有一些心理安慰。没什么事的时候就喜欢出去玩一玩,赏赏风景, 散散心。

"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并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其实中国的教育系统也是如此的。至少我是这样的。我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而且不愿意去打破这个规律,很多人都说我过着老年人的生活。我喜欢健康的生活。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准时地睡觉,绝不熬夜。这也是一种习惯吧。"按部就班",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我就是这样的,不敢去冒险,做什么事情总是想要有绝对的把握,当然,我也愿意去尝试一些事情。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曾经和我说:"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除非有绝对的把握,我比你差远了。"我很诧异,我也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啊,有时候是不得已或者禁不住诱惑。慢慢地,如果持续下去,我们只会迷失自我,在预定的框框里生活,不敢尝试,畏畏缩缩。多尝试一些事情还是很好的,哪怕最后失败了。或者说,很少有人一次就成功。只有我们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框框,才会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就像柏拉图的"洞穴神话",我们不能只看到影子就满足了,而要走出洞穴寻找更美好的世界。洞穴就是束缚我们的条条框框,自己不敢走出的牢笼,而很多人情愿在牢笼里终其一生。从影子到投射影子的人,再到洞穴外面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而这是很艰难的。

其实,我很崇拜"机器人学生".他们很厉害,是现实生活中的学霸学神,是每个学生崇拜的对象。他们很努力,同时参加很多活动,同时学习很多课程,而且全A.我们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老师也大力吹捧这样的学生,提起这样的学生,我们的眼里全是敬佩与羡慕。我没有努力尝试过那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可以想象很累很累,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哈佛大学的学生会住在图书馆了。当美国大学教授在质疑这种教育系统的时候,我们还在羡慕和努力发展中,不禁让我觉得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些落后。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一直想要创新,一直想要全面发展,其实和美国现在的教育系统差不多,甚至我们做不到美国学生那么优秀。

还有一点,在名校的大学生会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点嘛,没有亲身经历,不好说。我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吧,自以为是的背后是自卑与恐惧,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表面上很骄傲,其实是不想让自己显得很卑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内心深处是自卑的。想一想,在名校很多人都是极其优秀的,身边都是一些很优秀的人,一定会有自卑的感觉,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我高中的班级里都是大学霸,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那些很优秀的人在优秀的氛围里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吧。

最后谈一下最重要的话题:寻找自我。大学,首先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之前也没有考虑过,报志愿的时候才想了几天。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工科,我更喜欢理科。我开始有一个很普遍的想法:大学就是为就业做准备。特别是经常和我一起的一个女同学,她就一直想在大学里学一些职场的技能,比如谈吐、化妆。这一点,我就做不到。我开始也挺羡慕她的,这么早就考虑工作的事情了,我还生活在学生的世界里,呵呵。我说话做事非常直接,很多时候会让人不开心,但那些就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总是不会伪装自己,总是会被好朋友说"傻"、"情商低".可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反而会更加信任我。各有利弊吧,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我也是这样,但是我更愿意说真话、听真话。学校可能是我们最后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地方了,我想珍惜这个地方,珍惜这段时间,珍惜这种机会。等到步入社会,自己可能会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各种迷失。大学是塑造自我的时间,我不想让自己很早地去接受社会那些潜规则,或者说那些比较阴暗的东西。我想让自己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享受这段时光。等我在大学养成了满满正能量的习惯,以后可能会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我知道自己是正确的,至少会有抗拒负能量的意识,再加上坚强的意志,一定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其实重点是怎么找到自我。我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或者说我好像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去发现自我。我没有精英阶层家庭的经济条件,我几乎没有机会去尝试,没有犯错误的空间和余地,我一旦犯错,基本上就挽回不了啦,而且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沉重。这也是我说有些建议对我不太适用的原因。我的目标很简单,本科毕业读研(争取出国的机会),毕业以后好好工作,让我的弟弟妹妹有寻找自我的机会,至少有尝试和失败的机会。我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我不想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活得很被动。我一直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可大可小。其实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贡献可以大一点呢,最好可以做一些惊天动地的改革之类的,哈哈。机会总是有的,我相信自己可以抓住有限的机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我一直都觉得学习很重要,学的多了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多读书也会拓展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为了改变我一贯的理科直线思维,我决定多读一些文学书籍,感觉哲学类的还不错,虽然有时候不太懂。以前读的书不是很多,以后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内涵。我还要多听一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拓展知识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了。幸运的是,我选到了"星期音乐会"这门选修课,哈哈,下个学期就有耳福了,想一想就觉得自己很幸福。到了大学我挺满足的,校园环境很不错,走在小路上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这是高中的我做不到的。大学也很自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老师不再管学习(对我来说都一样)。唉,我还没有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美国的那些优秀的"精英",就被这本书敲了一下。我真的想成为学习的机器吗?不不,当了那么多年学习的机器,真的不想了,可是自己还是很羡慕崇拜那些学生,明明就很厉害嘛,现在,他们的能力很让我佩服,但是他们内心的承受能力就太差了。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有时候我还是很相信命运的,当我遇到挫折、很痛苦的时候,我就会想:我的命运是很好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只要永远相信这一点,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有些焦虑恐惧的心理和"精英"还是很类似的,但是抗打击能力应该比"精英"强,能力方面自然就差远了。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每个人应该都希望吧。我有一个很坏的毛病,太注重结果,往往会因此忽略过程的美好,最后只要结果不好,自己就会很郁闷,我要努力改正这一点。对于大学的发展,我还是想多通过书籍寻找自我,很多时候都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应该就找到一些自我了。还有就是多运动,我喜欢羽毛球,新的学期我要多打打羽毛球,我选到了羽毛球课也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英语,我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养成每天听新闻的习惯,背单词。以前总是想多看一些专业书,现在想想,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很难看懂,课外书是很好的选择。

总之,多读书,好好学习,好好享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分享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

A楼之巅

2017级经济二班

读后感《读《镇定的绵羊》有感3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优秀的绵羊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