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繁星有感500字 > 地图 > 读繁星有感500字

读繁星有感5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梁山好汉排座次》有感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梁山好汉排座次》有感500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梁山好汉排座次》主要描写了宋江遵从晁盖的遗言,拥立卢俊义为寨主,但众人不服,他们都要求兄长宋江来当这个首领。宋江最后决定两个人各带一部兵马与将领,由宋江打东平府,卢俊义打东昌府,以此来决定首领人选。宋江利用自己的诚意,让守城大将董平把城门骗开,从而攻占了东平府,而卢俊义那边还没有任何进展,反而被张清连胜两阵。最后宋江用计,帮卢俊义将东昌府攻克了,由此确定了由宋江做梁山的头领。后来公孙胜用法术找到了一块奇石,把梁山的一百零八员大将分别排好了各自的座次。

通过这个故事,我了解了“呼保义”宋江原来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仗义、广结朋友的人。他率领兵马不仅攻克了东平府的预定目标,还将本是由卢俊义负责的东昌府给攻克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江战术运用以及用人的巧妙,他能掌握每个人的特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并且他本身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和很高的号召力,能够把这么多的英雄豪杰召集在一起组成了一支替天行道的强大武装力量。虽然后来宋江投靠了朝廷并征讨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方腊,但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无辜的平民百姓以及梁山众多兄弟着想,想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不受战火的牵连。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故事带给我这样的启示:想要过上幸福生活,就得让老百姓当家作主;想要当家作主,就得组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替天行道,消灭黑暗的危害人民的一切力量。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水浒传》有感500字:为民除害的梁山好汉


自从妈妈从上海为我带来《水浒传》这本书后,我就喜欢得了不得,一有闲暇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里面那一个个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传神,特别是那礼贤下士的宋江,武艺高强的林冲,神机妙算的吴用,重情重义的鲁智深等梁山好汉更是栩栩如生。

书中的宋江本是一个小吏。与晁盖是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因晁盖劫取了生辰纲,知县令宋江带人去缉拿晁盖,而宋江却有意放走晁盖。晁盖当了梁山之主后,以重金感谢宋江。不料这一举动被宋江的蛮妻知道了,宋江为保性命将蛮妻杀死。很快岳母也知道了,她上报知府,宋江因此被刺配江州。读到这里,我的心快提到嗓子眼了,幸好宋江被晁盖接上山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梁山中的林冲可真让我佩服,他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他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只因遭到高球高太尉的陷害,刺配沧州,一路上的困难、险数数不胜数,种种原因让他一怒之下上了梁山。怪不得人们常说“逼上梁山”,原来真的如此啊!

梁山上的好汉们,他们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竿而起,替天行道,他们这种敢作敢为的铁汉精神令人惊叹不已,我很佩服他们,若我也生在那个时代,我想我也会做一位为民除害的梁山好汉。"

名著读后感:梁山好汉有血有肉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着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着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读《水浒传》偶感:我眼中的梁山好汉


读《水浒传》偶感:我眼中的梁山好汉

看过了央视98版《水浒传》电视剧之后,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便成为我识字2024后必读的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历程的不断丰富,我对水浒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替天行道

相信看过水浒的人都对这四个字2024不陌生。一杆杏黄大旗立于广场正中,是梁山的形象代言,李逵砍了杏黄大旗还险些被杀,可见其地位。然而梁山好汉都是这样做的吗?只怕不尽然。

梁山好汉的出身良莠不齐,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其中也不乏几个在当事人眼中颇为让人瞧不起的小商小贩,例如开店的、跑船的。孙二娘、张青、李立几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店可谓是远近驰名。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商品特殊人肉包子。不仅如此,船火儿张横还改成了流动经营,时常问客官是要吃馄饨还是吃板刀面,当然不是真的请客,而是十分绅士地请你自选死法。

梁山好汉除了有人肉情节外,对其他坏事也是十分热衷的。五虎上将之末的双枪将董平可谓是个奇葩。只因向上司求亲不成,便投入了梁山温暖的怀抱。里应外合成功后,不但把人家的女儿强抢而去,还把自己的岳父岳母给杀了。这也是好汉行径?这心理,也太阴霾了。再有好汉武松,你杀了张都监报仇且不说,可是人家丫鬟招你惹你了?如果你是怕她们认出你便也罢了,可你还在墙上留下了杀人者武松的犯罪证据,你嘛意思?唯一的合法解释就是在武松眼中,她们的命贱如草芥,只配给自己泄愤而已。这也是好汉?更有甚者,阮小七几人在征方腊时,想一户人家问路借船,事后为不泄密,将一家老少七口尽皆杀死。天啊!还有天理吗?这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行径?

读水浒离不开一个义字2024。风水轮流转,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但始离不开义字2024。可是他们骨子里也是义吗?

梁山新老两任寨主:晁盖,宋江。两人是生死之交,相互救过对方的性命。可是遇到权利及归宿问题时,兄弟情谊就靠后站了。宋江上山后,晁盖发现自己被架空了,故而强行出兵曾头市。但他只带了五千人马,要知道梁山现在的实力已不容小觑,只待五千人马难免寒酸了点儿。可宋江也太不地道了,竟也不客气客气。再者,晁盖是中计撤退时面门中箭而死,难道他是倒着撤退的吗?且从始至终史文恭都没承认杀晁盖的是自己,所以近年来有一种学术观点很流行:宋江算计了晁盖,史文恭是顶包的。

再者,在排座次时的种种不公也给义字2024抹了黑。晁派的好汉统统遭到打压,像孙新。顾大嫂、孙二娘、张青之类的小生意人,被人看不起,排名靠后,特别是在破连环马时有大功的时迁,因飞贼出身排名倒数第二。林冲上山许久,论功劳远在关胜之上,可为什么位居其下?只怕是关胜祖上显灵吧!再者,投降梁山的将领们,主将排名越高,副将排名就越高。想想就明白了,面子工程。

这些,也许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也许是在成书过程中,作者经历了什么事,掺杂了些什么东西。只是,我还是儿时眼中那群单纯的梁山好汉,如今看来有些不一样了。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我看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兴盛的时候,他们有一百零八人,可是,当他们招安进京时候,只剩下了二十六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朝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所致的。

宋朝的腐败是因为重用奸诈小人,排斥有识之士。像高俅那样只会踢球和巴结皇上的奸诈小人被重用,而像林冲这样有胆有识的忠义之士却被拒之千里。梁山好汉那一个不是朝廷被逼上来的,他们个个都是人才,像林冲可以当武将,吴用可以当军师,卢俊义可以当文臣.梁山上的好汉得不到重用且不说,还被沦为草寇。

由此可见,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之士,碰上了一个昏庸的国王,只会是奸臣挡道,自己报国无门. 对自己来说是人才的扼杀,对国家来说是腐败和灭亡的标志.反之,碰着了一个开明的皇上,不仅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国家也可以国富民强.所以人人都向往开明盛世,那些开明的皇上都被千古称颂。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梁山好汉的不足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初次看《水浒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浒传》,想重温儿时的记忆,没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水浒传》却让我很失望。我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但这本书,在思想方面却显得很不足。

一、无是非观。我总结了一下,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杀人,而且有些是无辜的人。史进杀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时,杀了后槽、两个丫鬟、张都监的两个亲随和其他一些人。石秀杀死了和杨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帮助和尚通奸的头陀,杨雄杀死了丫鬟迎儿和自己的妻子。还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庄寨时,都要把长官一家良贱杀尽。

为救宋江,劫法场时,李逵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李逵嗜杀成性,在血洗扈家庄后,宋江斥责他说,扈成已经投降,何必杀他一家人。但念在李逵有功劳的份上,权且将功折罪,李逵却说:“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杀人竟然还杀得快活,骇人呐!

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里,有这样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似乎杀人是为了报个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什么是善,就是因为给梁山好汉指路了,典型的“对我好就是好人”的论调。

攻打完北京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寻著,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伤的可是无辜的百姓啊!

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设计让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

为逼朱仝入伙,设计杀死了小衙内——沧州知府亲子,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亲恶贯满盈,孩子也是无辜的呀。

放火。例如,鲁智深火烧瓦官寺、晁盖上梁山时烧了自己的寨子、武松在蜈蚣岭烧了坟庵,穆弘上梁山时,也把庄院一把火烧了,这样的情节就更多了,不知道这样做用意何在?

此外,攻打祝家庄,实为借粮,并非义举,可宋江却说:“……祝家庄那厮,好生无礼,平白欺负俺山寨,因此行兵报仇,……”其实,祝家庄门上的标语(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和抓了时迁只不过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而已。

在被迫上梁山前,许多英雄好汉本就是打家劫舍的或者是一方恶霸。就连晁盖也是打家劫舍的,虽说是“劫富”,可却没怎么“济贫”。穆春本是揭阳镇一霸,只因为薛永私自在他的地盘上卖艺,便吩咐人不要施舍他钱,他把宋江给了薛永五两银子视为对他权威的挑战,便吩咐客家和店家不许接纳宋江他们,可当知道此人是宋江时,便扑翻身便拜。看过《水浒传》的人都晓得,这样的情节不少。

书中很多英雄人物确实是被官逼得上了梁山,象林冲、武松、宋江,那时的吏治确也有些残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原来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了残生性命,……”吏治的严酷与不合理可能是导致反抗最直接的原因。可也有很多人如阮氏三兄弟却不是如此,也有一些人是被这些好汉们逼上了梁山的,如秦明、萧让、金大坚、黄信、李云、李应、徐守、卢俊义等。

二、乱世的志士往往有些无赖(老舍语),鲁智深到处赊帐,只说,先记上,改天再还,从店小二等对他的态度来看,他估计也是一霸,就连镇关西见了他,也是慌忙出柜身来唱诺道:“提辖恕罪。”这鲁达到处打人,而且有时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打人,如在旅店救那父女俩逃走,店小二阻拦时,鲁达大怒,打了那小二一巴掌,只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了两颗门牙,其实店小二何错之有?到后来大闹五台山,更是流氓行经。杨志在生辰纲被劫后,也吃过霸王餐。

三、义气、人情大于法,宋江得知官府要缉拿晁盖,便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宋江杀了阎婆惜,知县却一味护着宋江,只想把事情朦胧做在原本无辜的唐牛儿身上。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后,知县也一心要周全他。说到人情,宋江惯会使人情,发配到江州府,到处使银子,因此无一不喜欢宋江。戴宗因宋江没送例银,大怒,喝道:“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且打这厮一百讯棍。”当知道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宋江时,戴宗马上便和其称兄道弟。人情在中国可真是源远流长。

且说好汉——《水浒》有感


且说好汉——《水浒》有感

郑沁怡

且说好汉(外貌篇)

不知是从什么开始,国人对"好汉"的定义多变为了"身高八尺,肌肉强健"的壮汉,而对于那些相貌秀气、身材纤长却被冠以"好汉"之名的男子表示质疑。

虽然这仅仅是片面之词,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但是毫无疑问,人高马大、身材壮硕的男子总要比一副文弱书生样的男子更能给人以安全感。

在《水浒传》中,绝大多数的好汉都是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也许在当时的人的心目中,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彰显出"保家卫国"的大气与力量, 才能使所有人信服。

当然,要混得开,不仅需要肌肉发达,更需要的是俊朗容颜。

比如武松,早在第二十回,就有对他外表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直引得宋江看后"心中甚喜",这不也是人物外表给人以信服感的一种体现吗?

当然其中例如燕青、花荣等人,则是梁山泊中有名的帅哥。像燕青,居然能勾搭上李师师,与宋徽宗争抢女人。这些人,个人都是感觉是与梁山泊粗犷风气格格不入的。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凶神恶煞的面孔在一定程度上也颇具杀伤力。如有"丑郡马"之称的宣赞,有"鬼脸儿"之称的杜兴,估计在战场上能让敌军一见心惊。

在《水浒传》中,令我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把每一个贼都写成"贼眉鼠眼"的样子。现在又要说到时迁了。我呢,比较钟爱时迁这个人物,也不知是为什么。能被套上"鼓上蚤"名号的神偷,显得十分神秘,令人心生向往。看看施耐庵所写的时迁——"骨软躯健,眉浓眼目鲜".光凭这句"眼目鲜"就可以推断大约是个帅哥。所以,我对《水浒传》有些插图甚至是电视版《水浒传》中的时迁演员的模样是有些不满的。施耐庵的这些描写,令我感觉他在大体上还是一个很公平的人,至少没有什么职业歧视。又或许在那个年代,什么样的职业都有存在的理由。而"偷",似乎也成为了被当时社会逼迫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并没有贵贱之分。不过,至于"行窃"甚至"剪径""劫道"是正或邪,下回再做详解。

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因为某一人的立场是正是邪而对他的外貌进行刻意扭曲。这大概就是经典著作和流行小说的区别之一吧。

且说好汉(结局篇)

《水浒传》这个故事,依个人所见,整个是一场悲剧。

天罡地煞,星坠的星坠,隐居的隐居。

明明,初衷的初衷,只是想要一个太平盛世而已……

为何,最终的最终,却还是化为了一抔黄土?

梁山众人结局各有千秋:有逍遥世外,浪迹天涯;也有策马扬鞭,战死沙场;或是忠心效国,奸臣窃命;又有病亡床榻,坐化而终……

其中多数则死得出人意料。

就拿扈三娘来说吧。她为了给王英报仇,被一砖拍中面门而死。可怜一个女侠,竟死得如此轻而易举!作者这么写,恐怕是哀叹"人命脆弱",亦或是感慨"乱世人命如草芥"?

说实在的,《水浒传》这部小说,越往后看,心里就愈发难过:眼看着昔日叱咤风云的好汉们一个个死去,有时甚至一晃神间,四五颗星便就此陨落。而你却无力去做些什么,只能无助地随着书页的张张翻过而恍然若失。

天上众星闪耀,地上人影重叠;

天上星辰失光,地上尸横遍野。

岁月的砂轮磨净了曾经墓上石碑的粗糙;蓼儿洼前是何人用云笛奏出那一曲《渔家傲》?

"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整本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这句话,似是诠释了所有人的结局,也成为了他们的终极。

悟禅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心;一切红尘随世迁,皆有因缘注定。

突然想起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有人对时迁名字的解读:时迁时迁,时过境迁。

而真相是:时过了,境却不迁。

徒留历史空空荡荡,一纸叹息。

有时又会思考:

如果我永远也不翻开七十一回以后的部分,是不是就什么都不会发生?

那么,我不若合上这本书。

梁山众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他们一直都在一起,前世今生的缘分,今生来世的交集,是怎么也抹不掉的。但若是那洪太师不去"误走妖魔",是不是他们的因缘,会一直持续,直到现在?而任凭水泊梁山荒草丛生寂寞如初?

生死与共,不过梦一场。梦醒后,我们形同陌路。

身前身后,只牵挂着天罡地煞间沉重的羁绊。

江山如画,夕阳似血。

秋雁悲鸣,墓草荒芜。

一世喜忧,乱世如旧。

相信《读《梁山好汉排座次》有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繁星有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