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观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 地图 > 观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观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不忘血泪史_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不忘血泪史_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英雄不朽,而四节课的课名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则是朱成山叔叔提出的抗战精神。

节目一开始,何炅说了一句话,炮火虽然会摧毁他们的肉体,但却永远无法摧毁他们的精神。这让我不禁感慨万分,无数位不知名的革命先烈,因为战争背井离乡,也许永远无法再看见自己的妻儿,这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和平生活。我们现在所享受发生活都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而支撑他们这样做的是什么?是精神,是他们所具备的爱国精神!

秦怡奶奶给我们讲述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秦怡奶奶的丈夫金焰帮助《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在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金焰唱一句,聂耳写一句,国歌就是这样诞生的。没有钢琴,难度大吗?当然大,可聂耳还是把曲子做出来了,而且做得那么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我想,是因为爱国才催使聂耳有那样的动力那样的决心做好曲子吧。

1933年3月11日。日军将长城炸了个缺口,我国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抵住了缺口。这不就是国歌里写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吗!是什么促使他们有这样大的勇气,去为国家牺牲?是爱国,是战士们都具备的爱国精神啊!

1935年,东北抗日联军的赵一曼被俘,敌人用尽一切办法,赵一曼也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在临死前,一个日本军官问赵一曼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赵一曼把她写给儿子的信递过去,让日军官传给家乡的儿子。赵一曼的儿子当年才7岁,小小年纪便失去了母亲。在赵一曼写的信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母亲不用言语来教导你,而用行动来教导你。赵一曼没有和她的儿子说要怎么样爱国,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她的儿子,告诉了全中国人怎么样爱国!

左权将军写的家书,让我不禁热泪盈眶。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但在妻子、女儿面前似乎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左权将军所写的11封信,他的女儿左太北四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左权的妻子才将这些信交给她。我一口气就把所有的信看完了,一边看一边流眼泪,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我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爸爸。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上阵打仗的人,他其实非常想念我们。左太北真正没有见过她的爸爸,她只在照片上见过,所以在纪念馆里看见父亲的塑像,她会流泪,会想:这是我的父亲吗,我看见他了!所以当栏目组送给左太北一尊她父亲的塑像的时候,她哭了。她没有怨恨过父亲,左权为国家牺牲,他不爱国吗。左太北也爱着祖国,她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什么这些英雄会上战场奋勇杀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爱国的精神,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勇敢的精神,一颗勇敢的心!

记得小学时期我学过一篇课文,里面讲了一个13岁的小英雄为了保护乡亲们、掩护部队转移,自己却被敌人杀死。他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王二小,王二小是根据很多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改编的。其中和王二小的形象最为相似的就是儿童团团长阎富华。他的小伙伴史林山老爷爷讲述了他当年的故事。有一天,他和二哥正在放牛,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阎富华当即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自己去引开敌人,等他送信回来,却发现敌人用刺刀抵在二哥身后,二哥领着日军转了几个山头后将之带到一个包围圈里的悬崖边,突然抱住一个日军欲与其同归于尽时,被另一日军用刺刀刺进胸膛挑下山崖史林山老爷爷说他二哥是被日军的刺刀从后胸穿过胸膛,那时我震惊了,平时摔一跤的伤口都已经那么痛,从后胸穿过胸膛的痛苦,是我无法想象的。他当年才13岁,就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引开敌人,我们现在也和他差不多大,有些人却还离不开爸爸妈妈,不用功读书。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雄们吗?

1937年的12月13日,沉重的气压在南京徘徊,六千六百多个中国人被日军残忍的杀害了,他们有的被刺杀,有的被活埋。甚至有日本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在六个星期之内,三十多万中国人被杀害,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杀。他们手拉手排成一列,有180公里那么长。有人说,那时的南京城,就是一座现实中的炼狱。他们就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手无缚鸡之力,谁能站出来帮助他们啊,他们无力的喊着想着。这个时候一群外国人站出来了,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叫约翰拉贝。他们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内,使他们躲过了被屠杀的厄运。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国际安全区最多共拯救了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是什么使得拉贝站了出来,是勇气,让他勇敢的站了出来!

如果只有拉贝一个人,是不可能拯救了那么多人的,他们的团结,是他们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1941年,100多架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飞机上画着大鲨鱼,他们被称为飞虎队。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所在的队伍,一共救了5名美国同盟国的飞行员。他们损伤了一百四五十人,主持人问孙九宏爷爷后不后悔,救5个人损伤一百多。孙九宏说:日本人却损伤了三百多人,这让他们骄傲。美国飞行员在中国遇到困难会去找新四军帮忙,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互相帮助,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这应该是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之一吧。

王伯惠告诫同学们,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懂得自强,国家才能强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阵打仗则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那到底什么是自强呢,我认为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勾践自强,他才得以抱了仇。中国人自强自爱,成功消灭了敌人。但如果中国人不自强,那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所以王伯惠爷爷说:老人已经完成了使命,现在我们把国家交给你们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自强。

为了祖国的将来,大家一定要自强,只有这样才能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离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再过一个10年,那些英雄还在吗?保卫国家的重担也会落在我们肩上,让我们一起宣读《少年自强宣言》,让它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不忘记祖国以前受过的苦与累,才能让祖国更好的发展。

陈一灵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我们十个年头了,它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新学期的标题是创新向未来。

首先是成龙告诉孩子们要创造,要有梦想,要敢于拼搏。并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一个互动。它讲述了一个遇强则强,以美克刚的道理,创造力也不简单。正是这样,大飞机C919才成功飞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成员向我们分享了飞机的各种趣事

创新,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个陌生的词语,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远。你也可以做一个无壳蛋生鸡的实验。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一个笔帽的固定,独特的削笔方式生活中的小事也算创新。千万不要把创新想得离你太远,因为它无处不在。你不要刻意去想它。因为你在需要它的时侯自会出现。而能不能紧紧地捉住他,可全靠你自已了。

实话实说《开学第一课》带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梦想?当然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阶梯。当然,梦想还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要凭那个人定的什么梦想了。曾经是乐观的人更容易梦想成真哦。但是,梦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实现。但我们可以在大目标前定下小目标,再依次实现小目标。那样,你就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近。当然,心态也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拼搏的精神,虚度年华,与自暴自弃又有什么区别呢?创新与梦想结合在一起,会使你蒸蒸日上,但是梦想是催人前进的动力,这将你自已变得自强不息!

创新不能没有目标,所以呀,得好好地利用它们,让自已不断前进,登上自己的高峰吧!

2020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又是一个九月一日,阔别已久的校园呀!我们终于见面了.久违的《开学第一课》呀!我们又见面了……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少年强,则国强”这个主题进行的,讲述的是发生在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在我们的大武汉爆发了,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有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放弃了阖家团圆,围炉话年的幸福时刻,冲锋在我们大武汉这座围城,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八十岁的钟南山爷爷在疫情期间连夜赶往武汉医院,以耄耋之身投入到疫情第一线,和众多医务人员,白衣天使一起抢救患者的生命。在“开学第一课”他说“人民生命在第一位,一个都不能少”时,.这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因为钟南山爷爷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而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她始终把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呀!我还知道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钟南山爷爷也冲在最前面的一个。

第一课中,我还认识了在这次抗疫保卫战中的英雄:身患渐冻症,不下一线的张定宇爷爷,驰援武汉,不忘督促女儿学习的的周国红阿姨,利用北斗及时传递疫情进展的谢军爷爷,海油普普通通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我们保驾护航。

窗外街道上再现华灯璀璨,车辆往来如织,小区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的人影。仿佛那段全城空巷,寂静如死城的情景从不曾出现在我们身边似的。这一切,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英勇的人民才能创造出的奇迹!第一课上完了,我想到了以后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多消毒.做一些防护措施。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在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现在开学了,我背着新书包,新课本,作业本去学校了.我一进学校又见到了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又听到清脆的上课玲声.还有那朗朗的读书声.还有校园那崭新的教学楼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大树.这美丽的校园我又回来了。(张凤仙)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400字


【第1篇】

2 0 1 1年,是重要、特别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共产党成立了90周年的一年。今年的主题是:

幸福,这这个颇耐人寻味的词语,看起来很深奥,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其实不难理解。但,幸福却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错,这就是幸福,金钱,名利,还是地位?都不是。在你渴了的时候,别人给你了一杯水,就是幸福,在你失败的时候,得到了鼓励,也是幸福。

流畅的钢琴音从一个小男孩的手中传出,这个小男孩叫刘浩,今年10岁,4岁开始学电子琴,7岁开始学钢琴,也许你觉得这没什么稀奇,但是,刘浩,看不见!虽然是个盲童,但是他很自信、自强不息、不自卑,他这么坚强是因为有个坚强的妈妈。刘浩的妈妈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一针一针中释放出母爱的伟大!

在众多老师的评论中,我最喜欢于丹老师的评论,成长也许比成绩更重要,真正欢欣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的确有很多家长把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可是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美德。拥有好品质的人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成绩并不是你的经纪人,长大了,是没有考试这一职业的,成绩不能代表真正的你,品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意义上的好成绩!

令我最感动的是孟佩杰姐姐,她那么辛苦的照顾养母,令我留下了两行热泪。

开学第一课使我学会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我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第2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父母教会我”。节目以各种形式诠释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孝、爱、礼、强,感人至深,其中对我最有触动的是孝和爱。

节目的最后一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歌手的故事。十三年前,他是一个知名乐队的主唱,现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他儿子在四岁时,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感统失调症”,从此他告别了充满掌声和鲜花的舞台,毅然选择去陪伴他的儿子。因为得了这个病,孩子连系鞋带这种事情都要学上三个月,但他从未放弃,用父爱陪伴孩子一起长大。最后,他的孩子用一年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他前行,因为有爱为他保驾护航!

孝敬不在钱多,而是要趁早。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我的爷爷、奶奶远在甘肃,父母每年总要抽时间回去看望,平时经常打电话问候他们平安。爸爸经常教导我,要孝敬长辈,要为老人让座。这一切已经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从呱呱坠地之时,父母们就对我们倾注着全身心的爱。下雨了、回家晚了、生病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牵绊着父母的心。那是爱!父母在爱我们的同时,也教会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正义。

让我们带着《开学第一课》的感悟,一路前行吧!

【第3篇】

美,在哪里?美,就在身边。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最深感触,就在此。

美,就在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看,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展现着一种轻盈之美;沙漠中傲然挺立的白杨,展示的是一种刚毅之美;风中摇曳的芦苇,则显示的是一种柔韧之美……可我认为,这些都只是“小美”,真正的“大美”来自于心灵。

在《开学第一课》上,我们又再次见到了我们身边美的人,他们做得美的事。有最美妈妈——吴菊坪,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随着血液流遍全身。也许,灵魂、肉体终有一边会散去,但一个人做过的美的事,却不会被人忘记。美的名字,美的故事……

我们也见到了平凡的人如何用心来演绎身边的美。一个普通的农民,竟能用任何东西吹出美妙的音乐。小到花生壳,大到下水管,还有竹筒、梳子、叶片,都可以成为他心灵的乐器。叶笛吹出了山间的鸟鸣;梳子吹出了家的温馨;针筒吹出了白衣天使的细语;下水管是吹出平民劳作的最好乐器;花生壳像老人,唠叨着家庭里的点点滴滴。那是——乐声?心灵的声音,心灵之美。

叶诗文,焦刘洋……这些奥运健儿,大家熟悉的是他们在赛场的美,成功之美。但在本期《开学第一课》上,我们还看见了他们的另一种美:坦诚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之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勇于坚持不放弃,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航天女英雄刘洋,既有大将之美,她是中国第一个走进太空的女航天员;又有亲和之美,她俨然就是一位和蔼的老师,向我们娓娓讲述着太空的美好与神秘,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开学第一课》,最有用、最精彩的一课!

【第4篇】

梦想,有人曾说过,没有梦想的人,就没有理想的将来。梦想,伟人也有多样的梦想,鲁迅有着强国梦,钱伟长有着桥梁梦……今夜,我将追随梦想走进《开学第一课--我的梦 中国梦》。

“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在第二节课中,一个名叫刘伟的小伙子说的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有人相信命运,有人埋怨命运,但这位双臂截肢的大哥哥却没有,他坦然的去面对命运,并且与命运做起了斗争。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健全人所拥有的东西。他依靠自己的脚趾去弹奏专门为手而制造的钢琴,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不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寒,他都能做到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练就了一手让世人惊叹的好本领。他告诉世人,只要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刘伟大哥哥面前,我变得如此卑微,如此渺小。“坚持”两字说说很容易,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妈妈给我取了个外号叫“金豆王”,为什么呢?因为我很爱哭,只要碰到一点困难,哪怕只有芝麻豆点大,也会打开匣门,任我的眼泪决堤。

有一次,我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盒橡皮泥,我当时乐得一蹦三尺高。起初,我把橡皮泥看作是稀世珍宝,整天废寝忘食地摆弄它,可后来,我要做一个小泥人,腿捏好后,试了好几次小泥人都站不起来,我气急了,丢下橡皮泥,放声大哭,谁也劝不住,从此再也没动过橡皮泥,爸爸说我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唉!现在想想真惭愧,当初自己要是多坚持几次,或许就成功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实现梦想的金钥匙就是坚持,让我们一起放飞我们心中的梦想,从中也学会坚持!

【第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对长征的概括,从这儿我读出了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们歌颂英雄,学习长征精神,那什么是长征精神?无论是红军叔叔们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还是翻雪山、过草地,无不体现出英雄们在面对各种困难、险境时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我们小学生,长征精神就是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难题,就等着老师或父母讲,从不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难而上。红军长征之路坎坎坷坷,我们青少年的学习之路也并不平坦。长征虽然结束,但长征精神却永存。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努力学习知识,不怕困难,勇于翻越学习中的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为自己的理想持续不断地努力,像长征一样,直达完全的胜利。

学习是一座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我坚信我能做到!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400字


父之恩比山高,母之爱似海深。在人生波澜起伏的旅途中,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是谁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是谁为我们的琐事而烦恼?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它的意思就是顺从侍奉老者长辈。

怎样才能回馈父母之恩?有人说,等我长大了,一定挣很多钱,让爸爸妈妈享福;有人说,等我长大了,要买一栋大房子给他们住,让他们住得安逸舒适;有人说,等我赚了钱,要带爸爸妈妈周游世界,让他们的心不再沧桑。

可是,几十年后,等你挣到钱了。爸爸妈妈还能吃得动想吃的东西,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心中要怀着感恩,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刻刻感谢这父母的养育之恩。早在古代,就有子路借米、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感恩父母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住父母的生日,记得给父母说一声“生日快乐”,献上一句祝福和一张卡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礼物。

尽自己所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劳累后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

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每天都生活中在爱的海洋中。父母的爱,就想一座山,博大而宽厚;父母的爱,就像树根,坚定而深沉。 不要觉得父母对你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当他们为你做了某件事时请说声谢谢,这句话会让他们很温馨。

常怀感恩之心去爱父母,爱他人,让感恩之花的芬芳永驻人间!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500字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10)班 周学涵
开学第一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
首先,我们欣赏到了TFboys的精彩歌唱。随后,主讲人请出了我们第一位主讲老师——“童话大王”郑渊洁。我们熟知的《舒克和贝塔》就是郑渊洁伯伯写的。他给我们讲了他的父亲为了不让他的童话创作因钢笔没有墨水而打断,每天晚上都给他吸墨水。接着,我们又看到了骑摩托车带父亲去旅行的何红涛叔叔。然后,主持人又请出了王铮亮哥哥,他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在节目现场人的心弦。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为了儿子放弃事业的前黑乐队主唱秦勇和他的儿子大珍珠……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深有感触,我想起了自己。以前,我总是会向爸爸妈妈发脾气。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也很不容易。他们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天都要去辛勤地工作,而我有时却还误解爸爸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写完家庭作业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可正当看到精彩处时,爸爸却上楼关了电视机,让我不要看电视,下楼洗澡睡觉。我很不情愿地下了楼,却发现爸爸在看电视。我十分气愤:“哼,坏爸爸,不让别人看电视,自己却在看!”后来听妈妈解释了我才明白,原来是爸爸最近发现我眼睛一眨一眨的,猜测我肯定是没休息好,所以才叫我洗洗睡觉。而爸爸看电视是因为工作一天累,想放松放松。那时我才明白是我误解爸爸了,于是我向爸爸道了歉。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平时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父母少操心吧!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600字


【第1篇】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至亲之人,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说话,教会我们走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如果老师是在学校里教我们知识的老师,那么父母就是在家里教我们生活、道理、知识的全面老师。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父母教会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有人的父母都像孟郊所写的《游子吟》一样关心孩子、爱孩子。我们既然受到了父母的关怀,就要用孝来回报。

“孝”,是每个子女都必须做到的,也是这期《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我的第一堂课。主持人与这堂课的班主任用动画片的形式告诉我们“孝”字是有半个“老”和一个“子”组成,其意就是儿子(晚辈)一定要顶住(孝顺)父母(长辈)。

这堂课还 请来了郑渊洁。郑渊洁首先讲述了他父亲为了不让灌墨水影响郑渊洁的写作思路而半夜起来给郑渊洁灌墨水这件事给他带来的感动;之后还 讲述了一件他儿子郑亚旗从他身了学到孝事。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在国内还 很少,郑渊洁获得了一个难得的购买电视机的机会,他却把买来的电视机送给他父母看。郑亚旗表示疑问时,他解释道“我们以后的时间比爷爷奶奶还 长得多,看原子弹电机机都有可能”。之后一次,他把当时算是珍贵的对虾剥给郑亚旗吃,郑亚旗却说:“不要!你自己吃吧,我以后吃原子弹对虾的可能性都有”。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爸爸这么孝顺,儿子也这么孝顺。后来细细品味,觉得是郑渊洁的言传身教导致了郑亚话旗的孝顺。

哥哥在吃东西上一直是尊老爱幼,孝顺长辈的。一次剥虾,哥哥把虾剥了好几只,我以为他是给自己吃的,他却给了外婆,说外婆太辛苦了,要多吃点。当时外婆很感动,我内心也很有触动。

【第2篇】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个不同主题的课堂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次有四个著名的“班主任”:董卿姐姐、撒贝宁哥哥、王小丫姐姐、何炅哥。开场是王子韬哥哥演唱新版主题曲《第一课》。

我们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爱国!在热烈的掌声中,秦怡奶奶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和国歌的故事。国歌其中的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不是编的而一个真实的故事。原来为了保卫长城,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挡住了长城的缺口……听到这我已泪流满面了。接下来TFBOYS带领大家唱国歌,当嘹亮的歌声响起时,电视机前的我不由自主地敬着队礼、唱起了国歌。这节课,我又进一步的理解了爱国,不过现在的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报答祖国了。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勇敢!说到勇敢,估计很多人会想到王二小。史林山爷爷儿时的伙伴就是王二小,史爷爷又带着我们回顾了那个动人的故事。在史爷爷的讲述下,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二小在为敌人带路等一些情景……曾经有多少这样的英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而我们的勇敢要用在勇于创新和勇于克服困难上。

第三节课的主题是:团结!这节课上孙九宏爷爷让我们了解了“飞虎队”:1941年,100多架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飞机上画着大鲨鱼,他们被称为“飞虎队”,孙爷爷还向我们讲述了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这一节的主题是大家都熟悉的团结。现在团结对我们而言就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努力!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团结起来,没有什么事办不到的!

第四节课的主题是:自强!TFBOYS带领我们宣读了《少年自强宣言》: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先辈的旗帜。从现在起竖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的接班人!

【第3篇】

马上就要开学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要看开学第一课,今天也不例外。我最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画面:那是1945年,上海火车站,被日本侵略者炸成废墟,有一个可怜的小孩坐在废墟里,脸上还有血。这在我们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也出现过。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英雄不朽”。现场请了很多抗日的老战士,给我们讲英雄故事。

第一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百团大战中牺牲的左权将军的女儿----左泰北奶奶,给我们讲他父亲的故事。她父亲在她两岁前牺牲了,她了解她的父亲都是从别人的嘴里和教科书中知道的,而她也因为抗日战争,跟着部队过着集体生活。她从父亲留下的11封信中,知道了父亲对她的爱,让我们感到了钢铁般的军人对自己家人的爱。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

第二课中,讲的是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实际上是抗日时期,许多抗日儿童的形象。有一个老爷爷讲述他身边的“王二小”,他的二哥,为了把生命留给别人,牺牲了自己。我的感受是要做个勇敢的人,勇于面对困难。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还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有当时的幸存者讲述了自己和家人的遇难经过,她的身上至今还有被留下的伤痕。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

第三课,讲的是团结。讲了美国的飞虎队和中国军民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和抗日侵略者斗争。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

第四课,是自强。全场所有人一起朗诵“少强自强宣言”。

【第4篇】

今天是9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里面有许多故事,特别感人。

第一课讲的是孝心。通过一个片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一段对话,告诉我们:要有孝心,要学会尊重长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个是关于一个伯伯和他的爸爸的真实故事:他把旧摩托车改造了一下,就带着他的爸爸在全国各地旅游,还拍了许多照片,贴在了墙上。这个伯伯觉得他的爸爸没出过远门,所以,趁着他的爸爸身体好的时候,为了表示孝心,就带着他的爸爸去全国各地走走。而我每年放假,爸爸和妈妈都要带我出来旅行,让我学到好多知识,等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带着他们到处旅行。

还有一个关于秦勇叔叔的故事。他的儿子大珍珠因为身体有病,3岁还不会说话,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we, 教了三个小时都没学会,而自行车学了一年才学会,但是秦勇叔叔和他的儿子大珍珠一直坚持再练,没有放弃。而秦勇叔叔以前是个出名的歌手,为了大珍珠,他放弃了自己事业。我觉得特别感动,也为大珍珠感到高兴。我觉得我的爸爸和妈妈也很爱我,为了我也付出了许多,我也要想大珍珠一样,做什么事情要坚持到底。

还讲了一个关于礼仪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讲礼貌,要学会谦让,要学会说:“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

最后,讲的一群藏族的孤儿,他们没有爸爸妈妈的爱,教他们武术的老师就是他们的“阿爸”,他们表演的武术非常精彩,他们自信,自强,自立。

开学第一课,让我想起了《三字经》里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所以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和讲礼貌的好孩子。

【第5篇】

成长路上的繁星数不清,但最亮的那颗无疑就是梦想。因为只有有了梦想,它就会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使我们走得越来越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梦想。

前两天,我在开学的时候,看了央视一套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感触很深,同样,也让我更坚信:我要坚持梦想。

《开学第一课》主要是讲述一系列的人们为了自己所谓的梦想,是怎样付出艰辛的汗水的。有些人从少年起,就走上了梦想的道路。傅俐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她是个女孩,虽然训练真的很辛苦,但是,她为了能早日实现那个梦想,她心甘情愿付出了一切。这种精神,我们难道不该学习吗?

是啊!坚持梦想!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能说到做到又是哪些人呢?要知道,这几个字里,蕴含着那些人多少的心血啊!一旦走上梦想的道路,路上的坎坷·曲折,能有谁可以克服!只有一个人的决心不动摇,凭着自身的努力,挥洒汗水,才能朝梦想跨进一步。所以说,坚持梦想谈何容易?毕竟,梦想这条路是陡,是弯,还是平,谁都不知道。只有用自己的毅力去挑战它,竭尽全力地去维护梦想并实现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成功因此,坚持梦想吧!梦想来得不容易,想要实现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未发生的事都是未知数,可能性是大是小,谁也不知道。即便是为了梦想去拼搏一番,也是可以的。

其实说到梦想,我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但是,我却知道,一旦认准了一个梦想,就要发挥最大的可能性,尽力把它做到最好。即便有再困难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坚持,毫不畏惧地朝前走。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不忘血泪史_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