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1500字读后感 > 地图 > 活着1500字读后感

活着15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互联网

读活着读后感15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读活着读后感1500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政府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活着》有感1500字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x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读《活着》有感_读后感1500字


这篇读后感是我两年前写的,而《活着》这本书是四年以前看的。记得当时先是看了张艺谋拍的《活着》这部电影,眼泪也从头流到尾。后来又看了余华写的《活着》这本书,心一直是在抽涕中收缩。不经意又看到了两年前我写的这篇读后感,觉得有发布在网络日志上的需要了。每次接触《活着》都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活着》作为一部电影,张艺谋是成功的:《活着》作为一部小说,余华是成功的!

两年以前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不知怎的,今天才写下了读这部小说的读后感!可能是因为小说的感人,也可能是因为自从读了《活着》以来,到今天它才让我从小说中醒过来,从读了小说以后的窒息中缓过来,让我直到今天才能平静的,一如以前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一样平静的去呼吸!

《活着》是一部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用语句去记录读后感的感人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福贵的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小说是朴实的,感人的!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记得当时读这部小说时是在深夜,我曾用一个通宵的时间读完了它!深夜读书总是很好,旁人都在熟睡之中,是那么的安静,安静得我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安静得自己仿佛成了小说的作者,正坐在福贵的身边,听他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小说的画面就在我的面前,画面只有我和他,我是那样安静地听着,听着他继续讲下去。我的心也随着福贵的讲述,有着一种和主人翁同呼吸,同命运的默契!故事是那么的感人肺腑,使我的心随着福贵的讲述,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难过。可以说我是含着泪听他讲完他的故事的!

《活着》这部小说的词藻并不华丽,语言也不优美,对人物的心理和外貌描写并不细腻,但就是因为这些,该小说是那么的朴实,因为它的朴实,使你不得不为作者对小说的选材,对人与人之间亲情,对人的命运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对人命运的主宰和影响等等,有一种抽心的痛!看这部小说时,我能听到我的心在动,看完这部小说后,我能感觉到我的心在痛!对我个人的影响从我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减退,更没有消失过!一部小说用平实的语言去表达作者的感受往往比用华丽的语言去表达更难,但这部小说的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一个农民坐在田埂边,用农民特有的朴实向作者讲一个故事,而作者用转述的手法把这个故事告诉我!我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地听着,仿佛也成为了福贵家的一员,只是幸运的一员而已,因为我还活着,还在思索着,我不清楚在思索什么,也许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思索什么,所以就一直这样的思索下去吧!

看完《活着》后,并没有去谴责,控诉这个社会,因为我已经没有力气了,更多的是对福贵的尊敬和仰慕,社会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主人公是如此的高大!曾经看过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当时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触已经很大了,但当阅读了《活着》以后,那种原本对《老人与海》的感触却荡然无存,转而为之的是对《活着》的痛楚,痛得是那么的深,那么的惬。我惊叹的是主人公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里的生命力不是指主人公在沙漠或雪地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坚强地活了下来,这里的生命力是指主人公在失去了全家以后,依然这样地活下来,活得这样的乐观。有时精神上的生命力顽强比物质上的更可贵,更艰难!福贵不是不爱他的家人,他太爱了,因为他们,他一直这样地活着。家人一个一个在他的身边惨死,他痛苦过,哭泣过,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放弃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叫《活着》的原因吧!

主人公的家人都死了,他依然活着。他买了一头老牛,也叫福贵。福贵同人性,福贵为福贵耕地,福贵给福贵讲他以前的故事,福贵和福贵一样的老,但他们一直这样的活着!我仿佛在深夜看见,福贵和福贵渐渐的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方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而漆黑的深夜象风一样飘荡,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知道黑夜正在转瞬即逝,黎明从天而降了!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所在吧!

为活着而存在——读《活着》有感1500字


为活着而存在——读《活着》有感1500字范文:

“我知道黄昏正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将了”,《活着》是这样结尾的。生命的消亡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不舍而停止,连黄昏都太过短暂,黑夜终将熄灭你眼中跳跃的火焰。但,跌跌撞撞的人们仍然在夕阳中祷告,祈求抓住大地上残余的阳光,不论以何种姿态,只为了活着。

活着,是一个永恒且沉重的话题,这种对生命的深度叩问注定了《活着》一书的重量。读它,似身处无边的黑暗,心中有绵绵山川在倾压,倍感窒息。小说的主人公名为富贵,“富贵”一词的含义世人皆知,但拥有了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就是真的富贵吗?我认为《活着》的主人公带着这样一个名字在生命接踵而至的玩笑中告诉了世人,何为富贵真谛,何为一个人穷尽一生追逐的根本。

富贵,是一个富家浪荡子弟的典型代表。在一个兵荒马乱的灰色时代,作为地主儿子的他在家境阔裕时尽情挥霍,好堵贪色,玩世不恭。每每读到富贵不顾父母的颜面及妻子的感受在城中大街上背着妓女疯疯癫癫地乱跑时,我就感叹,这之后的故事中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手段鞭笞这样一个纵欲放荡的人,让他顿悟痛悔?

无疑,作为活着的对手,死亡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富贵败光家产后,死神一一夺走他的亲人,他从富贵天堂跌入了贫民窟,只得苟延残喘。每一个生命都在长途跋涉,沿途的风景不断更迭,当你为突然闯进苍茫荒凉的沙漠而痛哭流涕时,上天并不会因此赐你一片绿洲,或许等待你的是更可怕的沙暴。富贵在父母离世后,又流亡于战争。他幸运的从硝云弹雨中捡回一条性命,从此丢掉了昔日的富人病,学会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但对他不离不弃的伴侣还是撒手人寰,儿子因为他人输血过多而离开,勤劳善良的哑巴女儿与最后相依为命的小外孙“苦根”也相继惨淡离世。死亡的重复让活着的生命一步一步陷入命运的漩涡,人求富贵,但终是苦恶更多。你想要踩着脚下坚实的土地奔向遥远的风景,然而一路上草垫下的陷阱往往会让你措手不及。

活着,是一个永恒且沉重的话题,这种对生命的深度叩问注定了《活着》一书的重量。读它,似身处无边的黑暗,心中有绵绵山川在倾压,倍感窒息。小说的主人公名为富贵,“富贵”一词的含义世人皆知,但拥有了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就是真的富贵吗?我认为《活着》的主人公带着这样一个名字在生命接踵而至的玩笑中告诉了世人,何为富贵真谛,何为一个人穷尽一生追逐的根本。

富贵,是一个富家浪荡子弟的典型代表。在一个兵荒马乱的灰色时代,作为地主儿子的他在家境阔裕时尽情挥霍,好堵贪色,玩世不恭。每每读到富贵不顾父母的颜面及妻子的感受在城中大街上背着妓女疯疯癫癫地乱跑时,我就感叹,这之后的故事中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手段鞭笞这样一个纵欲放荡的人,让他顿悟痛悔?

无疑,作为活着的对手,死亡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富贵败光家产后,死神一一夺走他的亲人,他从富贵天堂跌入了贫民窟,只得苟延残喘。每一个生命都在长途跋涉,沿途的风景不断更迭,当你为突然闯进苍茫荒凉的沙漠而痛哭流涕时,上天并不会因此赐你一片绿洲,或许等待你的是更可怕的沙暴。富贵在父母离世后,又流亡于战争。他幸运的从硝云弹雨中捡回一条性命,从此丢掉了昔日的富人病,学会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但对他不离不弃的伴侣还是撒手人寰,儿子因为他人输血过多而离开,勤劳善良的哑巴女儿与最后相依为命的小外孙“苦根”也相继惨淡离世。死亡的重复让活着的生命一步一步陷入命运的漩涡,人求富贵,但终是苦恶更多。你想要踩着脚下坚实的土地奔向遥远的风景,然而一路上草垫下的陷阱往往会让你措手不及。

投稿人:文学院2017级6班尹玲

活着的领悟_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这个问题,但真正理解的也不过是寥寥无几,也许活着就是一份信念,一份支持,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也许福贵不过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人,他的故事也许是在这大千世界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这本《活着》不仅是讲述了极端情况下的不幸, 更是描述了活着的信念意志,余华的语言并不优美华丽,但正是这样质朴语言让我感同身受。他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福贵的苦难,但让我的心却悲痛万分,也许这便是我们口中所谓的命运。

《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述说福贵的苦难,但如果用心感受,他的经历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欢乐,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曾让他欣喜万分。他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他永远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他是位普通的人,没有高尚的品质,年轻时,他也曾败落家产,不思进取;他也曾在炮火下体验生活的艰辛,也终明白家的温暖;当身旁一位位亲朋好友的逝去, 他才悔恨,他才不甘,最后的夕阳下那与老牛依偎的背影,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的无奈,或许是他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吧!

我曾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生命,在天使的指引下从名望爱情、富贵、享乐、死亡中挑选一个,但他将所有的一切尝试过后,没有欢乐,没有愉快 留下的不过是恣意亵渎的老年。 我们这一生,就像徘徊过这个世界的流浪者,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方向,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平凡,但却从未实现。 我从福贵的身上看到了许多的闪光点,他从未拥有过我们追求的东西,但却永远热爱生命,还相信也许下一秒便会有转机,试问在世间有几位像他一般的领悟生活。

活着一词是多么充满力量,它像一句指引,又像一句教导,它让我们生活下来,去感受去领悟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磨难、失败以及惆怅。让我们面对一个巨大的苦痛时,忘记绝望,化作我们心中最闪亮的光,指引我们生活的方向,让们拥有坚强的理由。

也许我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看到福贵身边最爱的人一位位的逝去,我的泪水便会模糊了我的眼眶,那种送走亲人痛彻心扉,像小刀在雕刻我的心。 为何生活要充满了离别的苦痛,而所有的一切,都要让生者来担当?但我也从这本书中明白,活着,团圆在一起,哪怕是富是贫,是福是祸,笑脸也随处可见,而那些逝去的生命,也将永远活在爱的人心里。

人活在世上也许只是为那一口气,只要活着才有拼搏的资本,青春的小路上也许有许多失败、迷茫、成功、喜悦,但只活着,才不会辜负爱的期望。笑看明天,也许才是真谛。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福贵的一个信念,也是《活着》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每次看他在困难面前坚强的站起来,我的心就为之感动,在今天的社会,人面临的压力,那些自以为遭受失恋、失职后的万念俱灰,相比于福贵亲手送走爱人的苦痛不过是冰山一角。看着新闻里面报道的一位位生灵亲手扼杀自己的生命,为何他们的心如玻璃般一触就碎,那一张张遗书,难道里面的只言片语便是你们放弃的理由?你可知道你给予爱人的苦痛,那是无法用岁月磨平的伤口。亲爱的人,这世上那些想要生存的人的意志,哪怕只有一秒,他们也渴望贪婪的看也这个世界,听一次亲人的呼唤,望一次希望的晨曦,感受一次迟暮的黄昏。你们可曾明白,那可用力跳动的心脏,充满着希望的血液。所以我们要活着,才有美丽的明天。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那么无情,无论少了谁,它都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我们要明白,不能因亲人的逝去而一蹶不振,我们的身上还承载他们的爱、信仰与寄托。 所以我们要活下去,好好的活。

美丽的夕阳下升腾起希望的炊烟,那人与老牛依偎的背影,刻画了多少生活的无奈。我知道黄昏即将来临,但生活仍在继续。

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假期读《活着》有感1500字


假期读《活着》有感1500字

湖口县第一小学 刘洋

这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完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是余华写的《活着》

黑色的封面上,白色的“活着”两个字特别抢眼,让人感到沉重、压抑。可我随意翻开两张却看到了这样一位生动有趣的田间老头:他赤裸着脊背扶着犁,对老牛的消极态度极为不满,便嗓音响亮地对老牛说:“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疲倦的老牛听到主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随后老人自鸣得意地唱起了旧日的歌谣——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此时,可能是牛又放慢了脚步,老人又吆喝起来:“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其实这不过是老人编出来的。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牛,老牛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带着对老人的好奇我废寝忘食地啃起这本书来。

富贵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家族衰落,我刚开始看的时候的确是痛恨富贵的冷漠无情,以及高高在上的姿态。也许是家族败落,他开始成长。从未把父亲当回事的儿子第一次听见了父亲的呻吟叹息,开始自责;一直对妻子不屑一顾的丈夫第一次看见了妻子的幸苦劳累,开始忏悔。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后,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开始努力的干活,可以想象一个总是鼻孔朝天的人突然对人低声下气的心酸,命运就是这样,当我们知道忏悔,认识到错误的时候,却再也不会有重来的机会了,他能做的,就是承担自己犯错后的后果,努力地重新生活。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即使你努力让生活不特别糟糕,还是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就像亲人的生命、社会的动荡、权力的争抢,还有让人不安的人心。作为儿子,因为自己使得家族衰落导致父亲一病不起,身体每况愈下,给母亲上街买药却因为跟仆人争斗被抓去充军,导致母亲的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天人永隔;作为父亲,因为被抓去充军使得女儿生病没能及时治疗,导致她再也不能说话;作为父亲,他没能及时阻止儿子救人导致儿子这么小就失去了生命;作为父亲,他阻止不了女儿因为生孩子导致失血过多,香消玉殒;作为丈夫,他只能看着妻子瘫痪在床,生命越来越微弱,最终离他而去;作为岳父,他依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因为工作而被水泥板压扁的女婿生命逐渐流逝;作为爷爷,他还是只能看着最后一个与你相依为命的孙子因为吃了太多豆子而被活活撑死……我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经历过这么多的痛彻心扉后,还是这样精神抖擞地继续努力生活。

刚读完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责怪余华对福贵太残忍了,同时又无法理解福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什么还活得那么坦然呢?后来仔细一想,旁人眼中的福贵的确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可是福贵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是充满了幸福和欢乐的。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他的母亲,一直维护着他。他的父亲,虽然怒斥他纨绔的行为,但即便他败掉家产,仍然为他收拾残局。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当福贵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简直不敢坚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痛打痛骂的妻子竟好端端地站在门前,带着那份执着的微笑,福贵最后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的浅薄。他开始疼爱自己的妻子了。他们的感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难夫妻。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福贵子女双全,凤霞的所作所为,足矣说明她的乖巧。有庆在他短暂的人生里,足矣证明是个正常懂事的孩子。还有他对朋友的宽容,如: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为了救他战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开始家珍不肯原谅春生,但大家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文革后,命运悲苦的他们还是重归于好,因此遭遇不幸却依然懂得宽容的福贵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宽容和忘却来清除痛苦,让内心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幸福。他一直都有梦想,他曾几次说到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他已经养过鸡,也拥有过两头羊,如今还拥有了一头牛,人生梦想完成一大半,离实现只差100亩地而已。他还活着,所以梦想还是有的。

慢慢地,我明白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活着本身”就包括本身所存在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梦想吧,活着就得为这些有所付出,否则活着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福贵说“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福贵给老牛取了所有亲人的名字,我想既是对亲人的怀念又是对生活的感激。

活着,执著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词汇,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活着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心底,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们每个人,即使人生路上有骤雨狂风,不都应该好好地活着吗?

《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后感1500字

这辈子想起来就这样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这样的命。年轻的时候靠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差点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余华《活着》

《活着》是一篇读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翻开书页的不忍,那种合上书本后的隐隐不快,我很想知道一个人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撑他在遭遇到一连串的打击后还能顽强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双亲的痛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终于的落单与那头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福贵是生者的赞誉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淡然而心生丝丝敬意他用平静的面容掩饰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况是活在幸福当中。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样貌,平凡的日子波澜不惊,也曾幻想过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轰轰烈烈,然而父母告诉我,平凡点好,平凡了就会淡然,就会宠辱不惊学会独立学会坚强;老师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读书,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淀、成长;朋友亦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开心得没心没肺。平凡好吗?我对着镜子问那满镜的平凡,镜子里的朦胧玻璃后的水银说,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别人是一种幸福。

于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阁楼,我在散发微微霉气的书架上寻觅的时候,那本薄薄的小书兀自闯入我的镜片,泛黄的书页,向我倾诉着它的不简单,那个叫做余华的人,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正常却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贵于是闯进了我的生活,情绪在那娓娓叙说的过程中起了涟漪,《活着》就是这样,用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的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纵使余华不是一个擅于煽情的作家,然而与平常之处的发掘,那漫不经心的笔触却直击读者的心灵。

人之处总是单纯得像杯白开水,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平凡什么是轰烈,那时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目的,也许是一时的好奇也许是一时的氛围让自己有了瞬时的冲动。于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总与半途而废相伴,也总会为了搭几块积木而拒绝吃饭这一切,全看兴趣的大小。在现在看来小时候的行为是那么的脆弱,因为背后支撑这一行为的唯有兴趣,全没有什么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个时候的自己也从不会迷茫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感慨万千,于是,那时的生命也是最有韧性的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很多时候,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日子里,感觉幸福一下子远行,孤独与寂寞,伤心与难过,许许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来,有过快乐的忧伤,也有忧伤的绝望,扬起的嘴角,是那么的倔强,没有泪水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心痛。一个人的坚强,那种超负荷的难捱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然而所有的悲观在遭遇到福贵时变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贵时变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乐,而是还没有适应快乐。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候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着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没有资格难过,我还可以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点滴,好好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关心自己的人,为了这更长更远的明天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

即便是柔和了结局,由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至今仍因敏感的政治问题未能够通过广电审批,无法进入影院公映。

这是作为电影的悲哀,却是作为小说的幸运。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国民党残兵抓了壮丁;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同生共死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国的***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没想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几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相依为命;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终,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归奔波于田间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当作孕育苦难的生存环境,一个磨练人性的炼炉。如果没有这条不可否认的环境线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馆里拍一寸照,换来换去都是一抹色单调的背衬。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挣扎在这样一个炼炉中,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震荡与困窘,目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逝。

许多评论家认为,《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无门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新路。然而作者自己似乎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走下去,这从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就可以体现。任何读者都会觉得小说开头更像是孩子信手的涂鸦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与同时代的苏童、莫言风格类似。

就像作者在小说前言中所说,人是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钟情煽情的作家,因此他在创作中也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为了叙述而叙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入人心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小说主人公福贵过往的一生是痛苦的,然而,他淡然地讲述了他无法想象的经历。福贵以死去亲人的名字称呼老牛,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到了老牛身上,而老牛似亲人般给予了福贵继续活着的希望。福贵与亲人之间本能、朴素、温暖的亲情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并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如果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贵活着的希望依然不会破灭,他还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会好好地活着。因此,在小说的末尾,福贵郑重其事地对他自己的后事做出妥善安排:他在枕头下放上十元钱,以便发现尸体的人能够好好安葬他。善待自己也是慰藉亲人的一种方式。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活着》读后感1500字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叫福贵的老人悲惨的一生。福贵曾经是一个阔少爷,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这一代,家道开始衰败,他爹爹生活奢侈、挥霍。而福贵比起父亲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终于在一次赌博中,上当受骗,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输给了别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从此,他和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起了自力更生的农家生活。母亲由于过于劳累,生病在床,一次,福贵去给母亲取药,被国民党抓住,作为庄丁送上前线。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亲人,渴望能够活下去。两年后,他幸运的回到了家,母亲原来已经死了。悲伤之余,唯一能让他高兴的是他有了一个儿子,但是,他不幸命运这时候才刚刚拉开序幕。福贵家庭虽然贫穷,一家人却生活的非常幸福,儿子有庆也在健康的成长,一次学校组织给县长的太太献血。有庆由于先天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抽血过多竟然死去。福贵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种悲痛的氛围之中。一直到又聋又哑的女儿出嫁时,全家才有了一点欢乐。然而,上天并不怜悯这可怜的人,仍旧一次一次的把难以忍受的苦难向他降临。先是自己的女儿难产而死。接着是自己的妻子难以忍受丧子、丧女的双重打击而去世。福贵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然而更加让人难以意料的是,二喜却在劳动时,不慎被两块水泥板夹死。自己的唯一一个亲人--外甥苦根最后也意外的离老人而去!!最后,和老人相依为伴的只有一头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贵不紧不满、平静宁和的叙述出来的,该长哭当哭时,他无动于衷,该唏嘘感慨时,他不肯多谈半点。老福贵把所有汹涌的情感都潜进了冷漠的叙述之中,我的心中却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谁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换作是我们,我们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但老福贵却活了下来,而且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老福贵是这样说的: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我真的不想折腾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但是面对着这样欲哭无泪、欲叹无声的叙述,谁的感情不像一锅煮沸的水呢?

人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是,我却觉得作者余华说的更有道理。

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妻子家珍,她对人活着的意义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诉福贵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这不是对余华这种活的哲理的最好诠释吗?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读后感1500字《活着》


让今日以怀念拥抱过去,以渴望拥抱未来。

纪伯伦

朋友推荐了一首林俊杰的新歌《裂缝中的阳光》,歌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等到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等到海啸退去之后,只是潮起潮落。心脏没有那么脆弱,总还会有执着,人生不会只有收获,总难免有伤口也许是偶然,也许是缘分,当我听着这首歌徘徊在书架前时,我发现了余华的《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是关于福贵一生的故事。整部书通过福贵第一人称的自述,讲述了主人公自己从民国到共和国的一段生活。

福贵在赌博中输光了家业,从富家子弟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浪子回头打算勤勤快快地跟家人重新生活,却因为内战不幸被拉去当壮丁。经过两年枪林弹雨的惊恐生活,几番周折回到家中,得知母亲在自己失踪的两个月后就离开了人间。自己的女儿凤霞也在这段日子中,由于发高烧变得又聋又哑。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在大跃进中,刚懂事的的儿子有庆,因为救人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无辜死去。不久之后,女儿凤霞嫁给了城里一个偏头建筑工二喜,还怀了身孕,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苦难已经过去了的时候,凤霞生下苦根自己却因生产大出血而死在医院里。福贵的妻子家珍由于接受不了打击,加上身体常年劳累,不久之后也离他而去。随后,女婿二喜也因为建筑施工意外不幸身亡,只留下自己和小孙儿苦根辛苦过活。可是,苦难似乎偏爱这一户人家,没几年,可爱的苦根也因为吃撑了平时无法吃到的豆子而死去了。

福贵的人生几乎是时间无休止掠夺的演绎。可是福贵却淡淡地说;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亲手埋的。他甚至没有露出哪怕一丝的绝望。

《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太多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或许很多人觉得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也没有,是苦熬的一生,是经历了无数悲伤的幸存者。可是对于富贵自己,我从他的叙述中,感受到了幸福。

在极端的环境中,福贵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幸存者,他要的是生活。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甚至还有那头叫做福贵的老牛,曾经在战场中一同受苦的兄弟朋友苦难的经历中,他一直相信有幸福,有欢乐。即使这些幸福和欢乐是短暂的,可这就是富贵活下去的理由,他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成为过往。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遭遇许多转折。愁苦只因没有看透,困惑皆是没有放下。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荒凉,才能抵达心灵的繁华。

现实没有为福贵怎样活着留下选择的余地,因而他必须选择自己活着的态度。他在别无选择时,选择了活着,即将苦难看做活着的组成。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智慧的人绝对不会为过去而更改现有的生活轨迹,每一次遭遇不愉快,他们都会把过去的不快乐尘封,用最乐观和豁达的心态迎接下一刻的到来。所以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都应该放下,应该忘记,把生命的力量留给现在。

的确,福贵的生活实在有太多难以承受的苦难,所幸我们不必体会如此巨大的一系列丧失。其实苦难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对我们的奖赏。艰难活过来的今天,就是明天活下去的希望,活着就是幸福。

生命是为生活本身而活,不是为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生活就是要经历失去﹑惋惜和释怀。

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让今日以怀念拥抱过去,记住爱。以渴望拥抱未来,铭记时光。瞧,头顶阳光正好,且让,阳光在每个生命的裂缝中散落。

《活着》读后感1500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今天为大家搜集两篇《活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阅读。

《活着》读后感1500一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

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

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他的母亲说。

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

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

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

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

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

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

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

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

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那到底该怎么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

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

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

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么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

原来,他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

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相信。

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它。

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么又能说的清呢。

我只是在看完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们去多言。

我们还是像福贵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然后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跟一个路过的人一起翻阅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忆,最后拍拍屁股,在夕阳下抽着烟斗回家去!

《活着》读后感1500二

用了三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当时真是感慨良多,现在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略记一下我的思绪。

对余华的关注也是因为别人,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余华的笔下的世界让我认识了另一种人生。

对于这本书,早就想读了,只是当时没有找到,于是先读了《许三观卖血记》,不同的故事却又有着某种相似。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

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

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8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等。

现为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

这本书以一个故事的讲述作为脉络,我作为一个旁听者,和观众一起聆听着故事亲身体会者的讲述。

主人公叫做福贵,典型的中国古老的名字。

以前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代表着自己和祖辈的寄托。

福贵的家人当然也是想他能够大福大贵,可真的是这样,就不会有接下里的故事了。

如果名字能够决定一切,那么中国会减少多少悲剧啊,可是寄托只是寄托,和现实还是有很多难以企及的差距。

年轻的福贵生活放荡,纨绔子弟可以说,家境优越,地主父亲。

可是越是这样的家庭就越难有优秀的儿女,福贵的眼中,生活就是享受和挥霍,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妻子的心伤终于有一天,他把家业败光了,输在了赌博上,输给了龙二。

为了还债,父亲卖了家业,搬出了祖宅。

然后父亲去世了,或者说是被他气死的,接连的不幸还在继续

一个人只有有所经历才会有所成长,仿佛福贵也就一夜之间长大了。

他向龙二租了五亩地,然后开始了未来的生活。

所谓祸不单行,岳父带走了妻子家珍,只留下了自己,母亲和幼小的女儿。

不久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来了,一家人团圆。

其实无论多么不幸,只要有爱就还是会有幸福的。

又过了不久,母亲病了,妻子安排福贵到城里请医生,可是意外又发生了。

阴差阳错间他进了军队,开始了几年的胆战心惊,后来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福贵。

回到家里的福贵,母亲去世了,可爱的女儿也因为一场病而又聋又哑

生活还在继续,此刻的福贵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明白了自己的生活。

那段中国的历史,真的不是我们正常人可以承受的。

生活如果没有了信仰和追求,就算是苟延残喘,无异于行尸走肉。

虽然没有了物质财富,但还有天伦之乐,还有妻女相伴左右,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贫苦的生活困扰着每个普通中国人,包括福贵一家。

儿子有庆,到了一定的上学年纪,他们为了有足够的钱,决定将女儿凤霞送给别人抚养,后来给了别人当佣人。

但是与凤霞的爱,还是让他们决定留下凤霞,一家人一起,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

很快到了大跃进时期,此刻的妻子因为常年劳累得了软骨病,妻子本是大家小姐,因为他却又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

有庆和凤霞都是懂事的孩子,这或许也算是不幸中的有幸吧!可事情很少有绝对的,因为善良,有庆为县长夫人输血结果因为医生的自私和想要邀功,让年轻的有庆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当然最早知道这个噩耗的是福贵,虽然他极度忍受不了,但为了妻子和女儿,他还是把有庆埋在了村西的地里,找个借口安慰还在病中的妻子。

可夜夜的脚步还是暴露了事实,妻子还是知道了真相。

一度,他以为妻子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可奇迹还是发生了,妻子竟然好了,能正常生活了。

没有了儿子,女儿还是他们的牵挂。

因为又聋又哑,到了出嫁年纪的凤霞只能在羡慕中和别人的闲话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终于有一天,女儿迎来了她的春天。

虽然这个女婿是个偏头,但是女儿与他两情相悦,这就足够了。

而且这个女婿还真的是个好人。

女婿名叫二喜,风风光光地娶走了凤霞,两个人生活还算不错。

福贵和家珍都很满意,有一天女儿女婿告诉他们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可是凤霞的生产却带走了她的生命,还是在那家医院,那个夺走有庆生命的医院。

家珍不久之后也去世了,因为病魔,因为伤心,因为无牵无挂。

只剩下他,女婿,还有女儿的孩子,苦根。

二喜带着苦根每天工作,怀念凤霞。

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二喜被石板活活夹死了。

当他赶到那家小小的医院,已经见不到二喜的最后一面了。

带着苦根,生活还是要继续。

苦难已经经历太多,就不会因为苦难的深入而有所难以承受了。

苦根真的是个苦孩子,没见过母亲的芳颜,不久父亲又去世了。

可是命运还是没放过他,因为贫穷,苦根竟然被一碗很难吃到的豆子撑死了。

这种死法,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可是透过表面却有难以言尽的凄凉。

于是,就只剩下他了,孤独的存在这个世上。

最痛苦的不是死去,而是留下来承受所有的痛苦,可是他已经不再痛苦了,因为他所爱的人都已经远离痛苦了。

后来,他的伴侣变成了一头牛,至少这样他就不会孤单了。

读《活着》有感1500字2篇


读《活着》有感1500字

——曾捷

1、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4、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5、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这部作品是一位年过岁甲的老人对自己以往经历的回顾,从呱呱坠地到青春年少再到老当力壮最后到白发苍苍,他活在一个残酷孤独的年代,见证着中国革命发展,从战火硝烟到卸甲归田,他历经了沧桑坎坷,看透了人世悲凉,却依然坚强的活着,和他唯一的亲人福贵。

其实老人的名字就叫福贵,出生于地主家庭的他,富贵无边,是沈家二少爷,只是家中人丁稀少,他的哥哥妹妹早年夭折,爹娘那边的亲人也都去世,只剩他一根独苗。可年少的他整日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沉迷于赌博。好景不长,万贯家财也被他挥霍一空,家里的房子也被赌输抵押了去,还欠了不少的债,最后他爹活活被气死。忘了介绍他的妻子,家珍,也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温柔贤惠,在他赌博之前生了一个女儿凤霞,输光家产之后被家里执意带了回去,但是她依旧死心塌地要跟福贵,无奈和父母断绝来往,不久又跑了回来,生下儿子有庆。于是他们从没干过粗活的一家子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可他母亲终是年迈又经过丧夫之痛,不久便得病去世了。而他也被抓去国军抗日,只留下家珍和一双儿女相依为命。几次从鬼门关擦身而过,他终于熬到解放,回到了家中,这时凤霞因为生病嗓子哑了,为了让儿子有庆有书读,只好把女儿卖了,于是家里三个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土地革命,又到人民公社,最后家珍撑不住病倒了,有庆被抓取抽血抽死了,唯一高兴的就是凤霞跑回来了。不久,凤霞找了个淳朴的好男人嫁了,可却死于难产,留下儿子苦根撒手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家珍终是承不住这打击,也去了。凤霞他男人为了养活孩子,出去干工活,不料出了意外,竟被两水泥板活活夹死。而最无法让人接受的是苦根了,一出生就营养不良,后来因为贪吃,给吃豆子撑死了。后来,福贵用他所有的积蓄从屠宰场买了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牛,取名福贵,于是俩福贵走走歇歇……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福贵悲苦的一生,可在这样悲苦的日子里,一个个亲人离去,衣食毫无着际,他却依然坚强的活下来了,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每天都有着无数的人病死、饿死甚至自杀,可福贵还是勤勤恳恳活到最后。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福贵自己的角度,他苦难的经历里却充满着欢乐,他有过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有懂事的儿女,还有不离不弃的黄牛…"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却依然活着"说的就是福贵这种精神,尽管最终他和他的老牛也会死在哪块田埂上,但他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延续的。如今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们,衣食无忧,却有人因为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抑郁或者跳楼自杀,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呢?这是值得人反思的,现在多少孩子过着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娇生惯养,遇到一点点困难就轻言放弃,万一哪天时过境迁,失去依靠,走向社会的他们又将会怎样?从未经受过风雨洗礼的他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住打击,坚强的活下去呢?

福贵一生为什么这么悲苦呢?也许很多人会说因为他年少赌博?不,土地改革,勤劳致富,他后来改过自新,一直勤勤恳恳却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我想这其实也是当时的那个年代不少人贫困的一生,福贵只是一个代表罢了。旧中国多年外战内战,好不容易有点发展,却又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倒退几十年,而当时人们深信并坚持毛泽东的思想,没有人来反驳,导致一错再错,让旧中国贫上加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人也是会犯错的,我们应该有着辩证的思想活着,盲目的跟从只会将真相掩藏,就想当时强大的苏联,就是因为人们对苏联的领导人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错的也是对的,才会导致苏联解体,被迫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所以不要一味听之信之,有错误就要勇敢的指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中国才能不断强大。

然后这部作品整个都是以主人公福贵第一人称在自述,没有华丽的词藻,不带入其他任何情感,看似只是在平淡的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然而读者内心却已波涛汹涌,这远比用那些夸张的修饰词要感人得多。

选择坚持

-----读《活着》有感

董华钰

这本书是刚开学时我在手机上看完的,书架上有很多书籍,但也许是缘分吧,让我选中了它。书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只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初读觉得平淡乏味,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竟忍不住地熬夜到凌晨将其读完。

文章从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出发,讲述的是在历史大背景之下一个普通农民福贵身上发生的故事,一叶而知秋。

早先的他是地主家的公子哥,吃喝嫖赌,不负责任,目无尊长,一切纨绔子弟的坏习气都能在他身上找到。最终正如读者想象的那样,福贵败尽了家财,沦落成为了一个穷光蛋。这样一来,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这并不稀奇。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们的改变竟有原则有标准,界限明确,是那么的明显而迅速,连个过渡都没有。福贵一筐筐地还钱,当最后一筐放在债主手上时,他的世界便在那一瞬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他的称呼不同了,看他的眼光不同了,对他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人们前后不同的嘴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触目惊心但却无可奈何。

文章只不过是在简单地讲一个故事,但却处处将社会的伤疤剥开来,把最丑陋却又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看,是控诉,但更像是第三者在无奈的感叹。

世事无常,即便潦倒,生活仍得继续,为了活着,福贵也不得不改变。变成了农民的福贵开始了他的新生命。他将拥有的是努力、忙碌、洒满汗水的一生,却也是苦痛、悲惨无奈的一生。书中人物的生活变故与历史发展始终紧密结合。刚刚开始新生活的福贵,便赶上了抗战,不幸得被军队强行拉走,被逼上战场、当炮灰,军官蛮横无礼,战争血腥残酷,好容易死里逃生。解放后,终于与家人相聚并分到了田地,可还没开心两天,却赶上了斗地主。当年取代福贵成为地主的龙二,在他眼前被活活斗死。人生的境遇真是捉摸不定,若当年没有被龙二骗尽了钱,也许现在上法场的就是自己。可还未来得及庆幸,大炼钢铁、公社运动便开始了,随后又是数不清的饥荒与动荡。世道沧桑,人生艰难,只有拼尽全力,才可勉强度日,日子艰辛得令人落泪,可又是无比的无奈,好容易有些开心的事,却又总是好景不长。尽管拼尽全力,也只不过能维持生存,到最后连生存的权利甚至都被暗暗地剥夺,家人一个个的去世,最后还是一个人,只不过留下了一身伤痛,和黑白色的回忆。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了哥哥的霸王别姬,同样是在那个多事之秋,时代不停地在变,人也在变,不变的是伤痛,和那悲惨的结局。

但也却正是因为悲剧,它才更加深刻,给人以深思。

在一片黑暗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在闪闪发光,这光芒虽然微弱却足以给人以安慰和希望,家人的宽容奉献,相依为命,劳动者老实勤奋,任劳任怨,都让人感动敬佩。但有时现实却无比残酷,连这为数不多的美好,都会被毁灭。

可人总要生存,我们还是会选择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无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难。"

虽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有时作出选择就意味着胜利。纵然要担当众多难以承受的苦难,但是依然要坚韧顽强。就像是福贵,尽管风雨飘摇,但他从未倒下,带着已被时间冲刷成黑白色的回忆,牵着那条新买的老黄牛,仍能从容的漫步与夕阳下,淡然地讲述过往。我想,这应当便是坚持的结局,生命的力量吧。

《活着》有感1500字


今天是迎新日,早晨出门见处处亦是青涩的脸庞,写着憧憬。似乎两个多月的休整已经足够让他们沉淀下来,从他们脸上再也窥探不出其他情绪,外人也不得知,当他们手握录取通知书时,或喜或悲。过去总要成历史,无论如何,四年的大学还是要在这儿度过,失败者也应承受这样看似巨大的磨难。

迎新总归是忙乱的,志愿者的辛苦从他们被汗水浸湿的衣裳便清晰可见。中秋假期道路想来也是混乱的,我便来茶谣躲了清静。这地儿安静,除了偶尔会有人来喝茶聊天,大部分时间还是清然自得的。茶与书是绝佳的组合,茶的醇香和书的墨香真真是让人身心怡然。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现在的记性不如从前那般好了。常常读一本书,读到临了却怎么也记不得前文写了些什么,甚是苦恼。便渐渐地养成了读半本就拿文字稍稍记录,也不枉费品一本书的时间和精力了。大半天断断续续读了半本余华的《活着》,他的文字还是让我感动的,特别是在某个地方会特别触动人心。书不如影视剧那样给人最直接的心灵冲击,没有情感充沛的言语,也没有略显浮夸的动作,更没有恰到好处的配乐。书不容易催泪,但读《活着》是活生生地让我眼里总是噙着泪,我知道,要是流下来,那,一定是苦的。

余华是纯粹地写这本书的,纯粹地写巨大的磨难下也从来不会有绝望充斥,没有加杂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越是朴素的文字,越是有力量。我很欣赏想书中福贵这样的人,一生磨难,年少轻狂虽也浪荡得令人发指,暮年之际还能这般清楚自己的经历,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和盘托出,没有任何遮掩。余华说,他是那种能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人老了,什么都明白了。福贵父亲在知晓福贵败了家后的言行令我感动,年轻时自己浑浑噩噩骄奢度日,让原本家底厚足的徐家元气大伤。不想,坏基因也注定是要遗传的,徐家终是在福贵的手中消失殆尽了。因此,没有过多责骂,苦苦嗟叹之余也再三嘱咐福贵要尽了还债的责任。这是活了大半辈子的感悟和释然吧。

福贵年轻时,赌博、嫖娼、打女人、骂老子,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也当要背上千刀万剐的罪名了。古说严父慈母,福贵的母亲正如大多数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母亲形象,即使面对这样混球似的儿子,终归还是溺爱的。

母亲的伟爱让我念家。这是第二个不归家的中秋,想着家里应是团圆的,除了几个小辈在外求学。一个人的时间愈发难以打发,只能看书聊以度日,花了一日便看完了整本书。福贵的妻子家珍是极善良的,本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竟也能逆来顺受。常理来说,这样破碎不堪的没落家庭,加以不会疼爱她的丈夫,就算她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也是不会遭来怨言。然而,她非但没有逃离,反而千方百计地回到这个家庭。在苦难的袭击和病魔的侵扰下,她是那样的无坚不摧,像一块生锈的似得渐渐润了色,增了韧,泽了钢。

福贵的一双儿女都命途多舛,最后死在了医院。儿子有庆自打生下来就没过过好日子,就连好不容易上的学也都在拔草放羊的匆匆里捱过了。想来也是,在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所谓纯真的童年的。有庆的死是高尚的,倘若在当今时代,献血而逝的人是要被称作英雄的,赞赏褒扬这些尚且不谈,光是慰问金那也是相当可观的。可,有庆死了,什么都没得到。福贵的女儿凤霞是个令人心碎的人儿,幼年高烧让她丧失了说话的权力,家庭的负担剥夺了她的人生自由,儿子苦根的出世消耗了她最后的生命。

福贵的女婿万二喜和外孙苦根像福星一般地出现,但最终这两颗星还是陨落了。

于是,只剩了福贵一人。这一生,命运跟他开了无数个并不好笑的玩笑。一生与命运抗衡,直至老了没了气力,与老牛相伴相守在田野,靠最后的一丝信念活着,为活着而活着。

为活着而活着,这容易,也不容易。活得纯粹,但谁能活得纯粹而心甘;绝望不存在,那也是在所有的绝望消磨了你所有的希望之后;眼泪的宽广能包容一切,释怀一切。巨大的灾难后,生活还是要继续。因为没有资格抱怨命运,更没有权利抛弃命运。

也读到不少人写《活着》的感悟,大多雷同,都是在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下剖析福贵一家的悲剧,强调的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视角,时势能造英雄自然也能毁灭不幸的人。我没有什么全新的视角,也只是在泛泛而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可我觉得,写内心深处的感受远比批判冰冷的社会现实更动人。

相信《读活着读后感1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活着15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