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 > 地图 >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2024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范文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相关栏目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热门栏目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推荐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

(共 708 篇)

  • 1、 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

    篇一: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

    篇二: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

    篇三:红楼梦第十五回赏析

  • 2、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五回

    吴用在本回里,我想能够使读者学到的是他的智慧。下面是由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五回,欢迎查看。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五回【一】

    吴用向晃盖,刘唐介绍三阮。并连夜起程行百二里地,来到梁山泊边的石碣村。阮氏三弟兄充满对官府之满;而对梁山泊好汉则生羡慕之情。吴用因势利导,说转三阮。六好汉在晃家庄设誓化纸;公孙胜强求会见晃盖,与晃盖说知取不义十万贯之财的事。

    看来热血常有,识货的不常有。更何况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光阴过往,一切又皆忽然之事耳。故平生卖不尽的是热血,更何况阮氏三雄,都是磊磊落落的好汉子,宁可风霜自挟,拼尽胸中侠气,也不愿蝇营狗苟,与草木同朽耶!

    今夜石碣村里,科差之下,说醉无鱼;草莽之中,弹指有泪。问天地何处有真极乐,大快活?殊不知许多极乐,许多快活多是在别人的眼里看来。所谓指天喝日之盟,不过泛焉人生若戏,如果是自己真正领略了,却又徒然见笑于田夫野老,寒树昏鸦。

    但是这腔热血,不安分却是很久了。从夏人的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再到上个世纪某个年代,非要搞得红旗插遍全球不可。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五回【二】

    在本回中,最为经典的人物莫过于吴用。吴用在本回里,我想能够使读者学到的是他的智慧。那吴用这个智多星在本回的智慧是什么呢?我认为归结起来有两点:第一,攻心而上。吴用在与阮氏兄弟见面的时候,起初不说生辰纲的事,而是通过买鲤鱼的事,来一点点的套出阮氏兄弟心里话,然后根据他们的心里程度进行对症下药,使得阮氏兄弟答应了劫生辰纲。

    《孙子兵法》的《谋功篇》里这样记载: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我想多半是通过心里手法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战。吴用使用的就是这个战术,使得知道了自己,也知道了阮氏兄弟的心,所以将阮氏兄弟拉拢过来便成了定局。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常常被人算计,这都是很正常的。有些人会坦然地对待,或许反攻之,但是有些人却逃避,说对方怎么这个样的。人总是在利益中和另外一个人交道,就算是友谊,它也是个利益品。有时候,我们利益品一旦没有达到心中的要求,我们就埋怨,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人玩心计很正常,但是自己当理智的想想。自己要不要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呢?假如在理智的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还至其人之身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学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这样,我们才不会吃亏。

  • 3、 西游记前20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小编整理的就是西游记前20回读书笔记,请看:

    西游记前20回读书笔记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 4、 红岩第十五章读后感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红岩第十五章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红岩第十五章读后感【一】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题记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它是一本红色经典作品。它描述了1948年处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面对敌人的胁迫和酷刑,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伟大壮举,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我喜欢《红岩》,因为它描写了许多革命英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受尽酷刑却不畏惧的江姐;出身地主家庭却有着坚定革命信仰的刘思扬;可爱而又机智的小萝卜头……。他们是如此真实、如此伟大!特别是江姐,当她看到城楼上挂着丈夫的头颅时,她强忍悲痛,擦干眼泪、挺起胸膛重新投入战斗。面对十指连心的竹签酷刑,她坚定地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她冷静自如,紧闭牙关,绝不透露党的秘密。她有一个坚定信念:光明将会到来,革命一定成功。

    我喜欢《红岩》,因为它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面对艰苦的环境,生死的折磨,他们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有家庭,有子女,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敢于担当,即便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惧。在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痛苦,他们依然乐观面对,毫不动摇。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我们应当为中华复兴和中国梦有什么担当呢?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与先烈们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这难道不需要我们深思吗?

    六十年前,革命先烈用他们的一腔热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六十年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够忘记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所做的一切吗?不!我们不能!我们要将《红岩》精神永远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国旗永远骄傲地飘扬。

    你看到了吗?那开在红岩上的红梅花正在向着阳光昂首怒放!

    红岩第十五章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红岩》的关于革命战争的书,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

  • 5、 写作模板: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怎么写

    中国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已经圈粉了一大群人,相信绝大多数人只是看了四大名著电视剧,而没有阅读过书籍,看完四大名著影视剧再读名著,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了。每个人在阅读名著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这便是读书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写作模板: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篇一】

    这一回继续写唐僧和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但是重点在浮屠山唐僧受《心经》。李卓吾先生认为,学者着意《心经》。方不枉读《西游》一记,孤负了作者婆心。不然,宝山空手,亦付之无可奈何而已。

    二是师徒三人要走时,唐僧又问乌巢禅师西去路途多远?禅师说:“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三藏不解其意,老孙却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三藏见了,又批评悟空惹事,悟空说:“他骂了我兄弟两个一场去了。”你知道他是怎么骂的?原来那野猪不是别人,正是猪八戒;那多年老石猴也不是别人,正是孙悟空。这正是《西游记》幽默滑稽富于童趣处。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篇二】

    上回书说的是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这三藏他们倒是从观音院脱难了,可是在高老庄,这大圣除魔还真的说不上,故事的中心在第十九回呢。大圣充其量是把猪头给赶跑了,而且这猪头到还真的不是魔,他只是给高太公的歪心眼充当了一回魔而已、虽然猪头迷恋高家老三,但是他作为魔的角色纯属客串,谁叫那高太公心术不正呢。

    如果这呆子真的是魔,那之前三番五次的道士和尚前来做法,肯定都不是被老猪给揍得鼻青脸肿了。那些喜欢通过作法、符咒的手段来降妖伏魔的和尚道士,他们所能搞定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另外空间的低灵鬼道之杂碎生物。如果稍微再厉害点的妖魔,这种术类的手段就够呛了,为什么?因为擅长这种术类手段在人世间降妖伏魔的道人们,通常都是没有神通的,差不多也就是天眼开了,能看到点阴间的东西、甚至大多数这样的人他们连看都看不到。也就是说他们档次不够,才需要借助外法、符咒来召唤其它生灵来替自己搞掂那些小鬼小魔小妖的。可是如果他们能招来的东西,要去对付很厉害的妖魔,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篇三】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

  • 6、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仔细阅读作者的作品,您一定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了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妨写一写读后感。您是否想起写作品的读后感就大脑空白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 篇1

    我好不容易才在前几天看完西游记,趁热打铁,顺便就把这篇作文写了吧!

    看完西游记的头一反应是:厉害,十万八千里,被吴承恩先生写的如此之详细,如此之传神,怪不得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

    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书中的孙悟空个性鲜明:桀骜不驯、爱憎分明、为人仗义等等。不过有些回的标题中有心猿,这就让我很疑惑了,不过,我思来想去发现这个心猿很有可能就是悟空体内的心魔。

    从石头缝而出,到水帘洞称霸,再到大闹天宫,我们大名鼎鼎的孙悟空这坏事没少干过,此时的他是一个毫无耐心,无恶不作的弼马温。当他与如来对决之时,仍然满不在乎,骄傲不已,却惨遭如来一掌,500年的五指山开始了,他从一个天下都是我的的心智,逐渐成熟。

    唐僧奉命西行,中途救出了孙悟空,孙悟空一路西行,可这性格还是没改掉,一路上与八戒偷吃人参果,大闹五庄观。渐往西走,三藏又收了沙和尚做徒弟,孙悟空的心智又成熟了不少,唐僧屡屡被凶神恶煞的妖精捉去了,八戒就嚷嚷着散伙,沙僧默不作声,毫无主见,这时,还是沉着冷静的悟空,技艺高超的悟空,想出办法,成功解围,让唐僧化险为夷。

    记得三打白骨精的那个片段,悟空被唐僧执意赶出,悟空悲痛欲绝,只好返回花果山,这说明悟空已与唐僧产生了感情,他多次说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真的很真诚。可每次唐僧被捉走时,孙悟空仍然义无反顾地竭力救出唐僧,没有一丝怨言。

    即使是去求天宫的将领时,他也总是面上带笑,让天兵天将们将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这也可以说明,孙悟空在一步步地战胜心魔,实现自我。他懂得了与人交际,他懂得了为人谦虚,他懂得了学会感恩,他也懂得了坚持。

    他本可以一个筋斗云就可以从大唐翻到西天的,却要陪唐僧一步一步走过九九八十一难,这段艰辛的路程,一定能够在他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十万八千里,悟空终战胜心魔,实现自我!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 篇2

    出门远行者比宝斗富自取其祸,而谋财害命者必有报应。

    比宝斗富遇到贪心之人必会千方百计谋取财宝。远行之人身居异地,对所处环境的不了解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如当地的社会习俗、民风善恶和身边人员的成分

  • 7、 西游记十九回读后感

    《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西游记十九回读后感,欢迎查看!

    篇一: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第十九回。在这一回中,“男二号”——猪八戒终于也皈依佛门,成了唐僧的弟子,悟空的师弟。唐僧又多了一个“贴身保镖”。但是,猪八戒的降服经历却不像悟空——帖子一揭,完事。降服猪八戒主要还是靠悟空和多年前就料到此事的观世音菩萨。我猜,结尾的“水怪前头遇”就应该是“男三号”沙僧了吧!唐僧的西行队伍眼看要集齐了,好期待啊!

    篇二:《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这一回继续写唐僧和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但是重点在浮屠山唐僧受《心经》。李卓吾先生认为,学者着意《心经》。方不枉读《西游》一记,孤负了作者婆心。不然,宝山空手,亦付之无可奈何而已。

    二是师徒三人要走时,唐僧又问乌巢禅师西去路途多远?禅师说:“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三藏不解其意,老孙却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三藏见了,又批评悟空惹事,悟空说:“他骂了我兄弟两个一场去了。”你道他是怎么骂的?原来那野猪不是别人,正猪八戒;那多年老石猴也不是别人,正是孙悟空。这正是《西游记》幽默滑稽富于童趣处。

    篇三:《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九章中,唐僧因为不相信孙悟空而被孙悟空抓了。我们与同学、朋友、家长相处时一定要互相信任,同时也不能欺骗对方。一开始我还以为猪八戒挺笨的。但从他用激将法让悟空回到师父身边,还是让我刮目相看。

    篇四:《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上回书说的是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这三藏他们倒是从观音院脱难了,可是在高老庄,这大圣除魔还真的说不上,故事的中心在第十九回呢。大圣充其量是把猪头给赶跑了,而且这猪头到还真的不是魔,他只是给高太公的歪心眼充当了一回魔而已、虽然猪头迷恋高家老三,但是他作为魔的角色纯属客串,谁叫那高太公心术不正呢。

  • 8、 西游记读后感20字2020

    西游记读后感20字2020(一)

    《西游记》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与其的接触,原来仅是在电视剧中,而直至看完了这厚厚两本书,我才对其有了深深的感触。

    孙悟空的英勇大胆,猪八戒虽然好吃懒惰,但他也很善良,沙僧忠诚可靠,唐僧心地善良、真诚热心,一心向佛。他们师徒四人,一起走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不懈,将一个个困难踏于脚下,终于取得了真经,获得了成功。曾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我从未看过这个故事的结局,不知道他们终会坚持到多久,直至拿起书,跟著师徒四人的脚步,我才看见了那个令人欢喜的圆满结局。

    读了《西游记》,我才彻底领悟坚持的真理与原因。我们是向著目标,向著那道光前进的坚持,不愧又被称为胜利。

    孙悟空也许是这一部经典名著中最会感恩的人物了,它虽然只是一只石猴,但却能俯无愧于天,仰无憾于地。为求长生,它走名山,访大川,拜师学艺,终于在菩提老祖处习得七十二变化,得长生不老之术。后来只因贪图炫耀自己本领。被师父逐出师门。在临走时磕三个头,以报师恩。以后虽三番四次经历磨难,也遵师命不说出师父之名。后大闹天宫,只为报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为报大恩,它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虽有顽性,但忠心不改,历次遭贬,却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边。当唐三藏遇到危险,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它走三山,访四海,遍寻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师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动天地。师徒二人虽有离隙,却始终不离不弃,终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见一斑。

    读完整部《西游记》,我满脑尽是孙悟空的感恩之情,细细想来,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师父,而我不就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吗?父母生我养我,不正是师父助悟空脱离苦海吗?细细想来,父母的每一次帮助都是一份爱,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帮助都是发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内心的。我也才曾有几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认为这只是他们应该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时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难忘。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有生动有趣的文字2020,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

  • 9、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读《西游记》第十四回有感

    说实话,如果我们没有无数次看过电视剧《西游记》,要想读懂原版西游记是很难很难的。而现在就比较轻松了,因为当我们一打开书,那鲜活的人物,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最近,我刚读完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我一边看书,一边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场面:高耸入云的五行山下压着曾大闹天宫,威名四扬的孙悟空,五百年的春夏秋冬,雨雪寒暑,孙悟空靠着路人和儿童施舍的水果、食物度日,大唐高僧陈玄娤受观世音菩萨的指点,救出了孙悟空,收为高徒。但孙悟空劣根未改,秉性难移,获取自由后就大开杀戒,除了六贼,当然也会伤及无辜,陈玄娤一点也奈何不了他。这时观世音菩萨送给了孙悟空一顶嵌金花帽金箍儿。从此,孙悟空完全在唐僧的掌控和制约下,再不敢老子天下第一,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我读后的体会是: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能出轨、出格,就像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干涸了一样。联系到我们学生更是这样: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长本领,为了是将来更好地效祖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谆谆教导,实际上就是金箍儿,在不时的提醒我们,规范我们的言行,让不良习惯,不文明的行为远离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古今中外,一个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10、 西游记第13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13回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西游记》第十三回,我已经慢慢感受到了唐玄奘前往西天取经的执着精神和所遇到的艰难困苦。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和两位长行的从者在法门寺里住了下来。法门寺里的长老和这里的和尚们热情的招呼了他们,吃完斋饭后,天色渐渐晚了,和尚们聚在一起,讨论着西天取经的原由。大家都说西天取经的时候会遇到种种艰难困苦,可唐僧却点点头,指指心,什么话也不说。大家都不知道唐僧的意思,他告诉大家: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磨灭。看来什么艰难困苦唐僧都不怕,他一心就想早点把真经取回来,他的这种执着精神令我们敬佩,这种不畏难的精神令人们夸赞不尽。

    由于唐僧取经着急,早早地起来赶路,谁知路崎岖拿走,不小心掉进了恶魔的洞穴里,把唐玄奘和两位从者一网打尽。洞里尽是些妖魔鬼怪,差点把唐玄奘吓个半死。妖魔鬼怪把唐僧和二位从者绑了起来,洞里的魔王让那些夜叉把二位从者的心、首级、心肝、他们的四肢都奉献给了洞里的两位魔王和自己,其余的骨肉都让那些夜叉吞噬了。这简直是太可怕了,好残忍呀!这可是唐玄奘出长安的第一场灾难呀!

    没有了从者,唐僧孤零零地向西天取经的方向走去。当他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峻岭时,饿了没有吃的,渴了没有水喝,二则路又凹凸不平。突然,唐僧的正前方出现了两只猛虎在咆哮;身后又有毒蛇盘绕,左右两边到处是毒虫和怪兽,苍天呐!大地呐!竟然有这么多的妖魔鬼怪,实在是太恐怖了!看来唐僧小命不保了。他的那匹白马腿都吓软了,屎尿都出来了,卧在地上站也站不起来,唐僧无路可逃,只好等着送死吧!看来前往西天的路上真的是困难多多呀!

    虽然唐僧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却不畏艰难,没有放弃前往西天取经的执着,而是一直前行,他的这种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游记》第13回读后感范文二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想必大家都看过。这部名着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四人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大家都十分熟悉。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身怀绝技拥有72变的孙悟空了。因为他不但聪明过人,火眼金睛,而且喜欢助人为乐、打抱不平、疾恶如仇等。有时候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他们。在《西游记》这部书中,讲述了两件与孙悟空有关的事:一是他在花果山称王;二是他护卫唐僧去西天取经。

  • 2022-12-1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31

  • 2019-10-09

  • 2019-11-11

  • 2022-11-24

  • 2019-10-09

  • 2021-10-26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21

  • 2019-10-29

  • 2022-11-24

  • 2019-10-19

  • 2021-10-04

  • 2023-01-04

  • 2022-12-24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19

  • 2022-12-17

  • 2019-10-09

  • 2022-11-18

  • 2022-12-16

  • 2023-05-15

  • 2023-05-02

  • 2023-01-21

  • 2023-01-01

  • 2022-11-23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11-12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
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范文,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大全等,希望在您写西游记第十五回读后感20字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