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 地图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相关栏目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热门栏目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推荐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共 899 篇)

  • 1、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4 三国纠纷,战火纷飞—读《三国演义》有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4 三国纠纷,战火纷飞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诉了我战国时期三国的历史,让我明白打仗时的艰辛。

    我最喜欢的几篇故事是《刮骨疗伤》、《三顾茅庐》、《蒋干盗书》这三篇小故事。

    《刮骨疗伤》的关羽因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只毒箭,关羽的儿子关兴知道父亲不愿退兵,只得到处寻找名医。有一人到了关羽的大营,说自己名叫华佗,因为敬重关羽,所以前来医治。华佗看了看伤口,说:毒已透到骨头,再不医治这条胳膊就要废了。关羽问题他怎么医治。华佗说了一遍,关羽却说不用如此。关羽让人摆上酒菜,连喝了几杯酒,继续与马良下棋,并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华陀医治。华佗让一个小兵拿着盆子,便开始医治。华佗拿刀割开皮肉,一直割到骨头,那骨头已经变成青色的了,华佗继续用刀刮骨,吱咯有声。周围的人无不脸色大变,唯独关羽继续喝酒吃肉,神态自若。过了一会儿,华佗刮尽中毒的骨头,又用线把皮肉缝上,关羽大笑着站起来,动动胳膊,说已经可以运动自如了。华佗惊叹道,自己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关羽这样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伤,关羽要赏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却不要,说自己是因为仰慕关羽而来,不是因为黄金,让他千万不要发怒,否则不利于养伤,随后便又离开了。

    而《三顾茅庐》写出了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和尊敬。如题目一样,刘备去了三次诸葛亮的家。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时碰见诸葛亮的朋友,听他朋友说话十分有道理,便想请他出山,他不愿意;第二次带礼物去时,路过一家酒店,听里面有两个人在说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并很有见识。刘备进去一瞧,一个是诸葛亮的弟弟,一个是诸葛亮的岳父。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诸葛亮家时,诸葛亮在睡午觉,过了好久才起床,见是刘备,忙来行礼。两人对谈许久,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他三分天下。

    《蒋干盗书》中,曹操打东吴,初战有些吃亏。这时蒋干站出来愿意说服周瑜投降。蒋干见了周瑜,两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请蒋干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带蒋干参观军营,蒋干连连说好。后来周瑜大醉,拉蒋干与自己同寝。蒋干睡不着,半夜他悄悄起来看桌上的书信,发现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谨封的信。江干看完,两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写信给周瑜。快到天亮时,有人进来对周瑜说江北有人来了。周瑜一走,蒋干便带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斩了蔡瑁张允两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告诉了

  • 2、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这三个政治势力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下面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一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二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

  • 3、 四大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吴、蜀、魏三个政治团体之间的军事斗争,同时也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网为大家提供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水镜先生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终于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后来他们都死了,但是他们很勇猛,但是他们的后代都是昏君,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历史,后占未知。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死后,还用计下退了司马懿,正所谓“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曹操,我却不太喜欢。尤其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杨修、孔融、华佗。尤其是华佗的被杀,使我国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医疗技术。我也不太喜欢张飞,虽然他很重义气,而且还粗中有细,但他性情爆燥、喜欢酗酒,而且还经常打骂士兵,最后也因此脑袋搬家。

    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充满豪迈,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姓却因战争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大家肯定看过许多书,比如狼蝙蝠,小河男孩,狼王梦,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其中最喜欢的是董卓疲帝兴风云这个故事。

    主要内容是董卓掌握了朝中后,想废了刘辩,于是收买了吕布,后来吕布去了丁原的房间,一下子砍下了丁原的头,然后又废刘辩,有一位叫袁绍的热逃到了翼州。袁绍到了海渤后,马上跟朝中反对袁绍,王允接到袁绍的信后决定和他一起对抗董卓,在交战时袁绍上前杀敌,对抗几回合后袁绍逃回军中。

    袁绍和军队逃向了一个谷,吕布的手下带兵追杀,突然王允的军队杀出。包围了吕布的军队,后来吕布的军队全军覆没。

    我的感受是,有时做事一定要想一想后果或者

  • 4、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篇】

    导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终于把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看完了。我合拢了书,回忆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

  • 5、 四大名著读后感10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这样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故事慢慢地拉开了序幕。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关于这些人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映入我的眼帘,我能感受到十常待之乱里何进的无谋,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寻兄心切,官渡之战袁绍的好谋而不断,三顾茅庐中刘备的耐心。

    为什么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高,而对曹操的评价低?因为诸葛亮是汉室宗亲刘皇叔的忠臣,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同时还足智多谋;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次打猎,曹操用皇帝的箭射中了一头鹿,大臣们看见是皇帝的箭,就高呼万岁,而曹操却一手挡住皇帝。就这一点在古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而且他奸诈无比,被世人称为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当时也令现在人都无法想象,也无法超越的计谋,有时真让人不寒而栗。比如:董国舅拿着御带诏,刚出宫就遇上了曹操,那个气氛哪!啧啧,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开的话,那可是拿脑袋开玩笑;再如当徐盛、丁奉、陈武、潘璋追上刘备和孙夫人的时候,名位看官基本上都会豆大汗珠接二连三地从背上滚落下来,或者鸡皮疙瘩瞬间从四处爆炸似的蔓延开来。那真叫紧张!

    《三国演义》和现在的社会有关系吗?我认为是有的,如:美国现在监听各国的情报与三国里各派间谍打探消息一样。或如日本没有理由地把中国故有领土,称作是自己的地盘,就像孙权称荆州是自己的领土,因为孙权认为赤壁之战是自己的功劳大,但实际上要不是诸葛亮不记前嫌,治好了周瑜的心病,万一弄出个什么,把周瑜给挂了怎么办。内事不决问张召,外事不决问公瑾,要是周瑜挂了,孙权该问谁!

    《三国演义》里的一些人物,与现在的一些政治人物有相同之处吗?答案是确定的,因为《三国演义》基本上囊括了各种人的性格,比如:安倍就像祢衡,因为他们都十分骄傲,安倍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侵略国竟大胆地对道嫌一字不提,让世人嘲笑,也包括了日本人!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最受欢迎的是谁?对我而言,首选是诸葛先生,他的故事老少皆知、家喻户晓,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比如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而且足智多谋,有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的美誉。当然刘皇叔数第二,为什么呢?当陶谦将徐州相让,皇叔不要;刘表也曾想将荆州让之,他也不要。刘备让人们感觉十分仁慈,而且礼贤下士,尤其是极重情义,当义弟关羽和张飞挂了之后,他一心想把仇人处理掉,

  • 6、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00字:三国纠纷,战火纷飞—读《三国演义》有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纠纷,战火纷飞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诉了我战国时期三国的历史,让我明白打仗时的艰辛。

    我最喜欢的几篇故事是《刮骨疗伤》、《三顾茅庐》、《蒋干盗书》这三篇小故事。

    《刮骨疗伤》的关羽因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只毒箭,关羽的儿子关兴知道父亲不愿退兵,只得到处寻找名医。有一人到了关羽的大营,说自己名叫华佗,因为敬重关羽,所以前来医治。华佗看了看伤口,说:毒已透到骨头,再不医治这条胳膊就要废了。关羽问题他怎么医治。华佗说了一遍,关羽却说不用如此。关羽让人摆上酒菜,连喝了几杯酒,继续与马良下棋,并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华陀医治。华佗让一个小兵拿着盆子,便开始医治。华佗拿刀割开皮肉,一直割到骨头,那骨头已经变成青色的了,华佗继续用刀刮骨,吱咯有声。周围的人无不脸色大变,唯独关羽继续喝酒吃肉,神态自若。过了一会儿,华佗刮尽中毒的骨头,又用线把皮肉缝上,关羽大笑着站起来,动动胳膊,说已经可以运动自如了。华佗惊叹道,自己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关羽这样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伤,关羽要赏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却不要,说自己是因为仰慕关羽而来,不是因为黄金,让他千万不要发怒,否则不利于养伤,随后便又离开了。

    而《三顾茅庐》写出了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和尊敬。如题目一样,刘备去了三次诸葛亮的家。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时碰见诸葛亮的朋友,听他朋友说话十分有道理,便想请他出山,他不愿意;第二次带礼物去时,路过一家酒店,听里面有两个人在说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并很有见识。刘备进去一瞧,一个是诸葛亮的弟弟,一个是诸葛亮的岳父。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诸葛亮家时,诸葛亮在睡午觉,过了好久才起床,见是刘备,忙来行礼。两人对谈许久,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他三分天下。

    《蒋干盗书》中,曹操打东吴,初战有些吃亏。这时蒋干站出来愿意说服周瑜投降。蒋干见了周瑜,两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请蒋干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带蒋干参观军营,蒋干连连说好。后来周瑜大醉,拉蒋干与自己同寝。蒋干睡不着,半夜他悄悄起来看桌上的书信,发现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谨封的信。江干看完,两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写信给周瑜。快到天亮时,有人进来对周瑜说江北有人来了。周瑜一走,蒋干便带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斩了蔡瑁张允两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告诉了我

  • 7、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模板

    一本好书给人带来的收获和感悟是无穷尽的,作品里精彩的文字打动了无数读者,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你是否不知道如何写作品读后感?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当我三岁时,我就坐在爸爸身边的小凳上,用小手托着小腮帮,听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爸爸滔滔不绝地讲着,我津津有味地听着,父女俩沉浸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

    小小的我,满脑子都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小嘴里,经常喃喃地念着:我是“好哭佬”刘备;我是“鬼点子”诸葛亮,我是“小美女”貂蝉......有时,我的小脑瓜里想:我要认识字的话,自己能看《三国演义》那该多好啊!

    上三年级了,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儿童版的《三国演义》。那天,我高兴地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本书我先后看了三遍,书中的人物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我最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连环计,空城计......计计巧妙,招招领先,使对手难以猜透,不知所措。比如空城计:原本手下无兵,却装出有雄兵的样子,大开城门,并悠闲的在城楼抚琴,使身带十万大军的司马懿不敢贸然进攻,并带兵退走。

    我最崇拜关羽的尽忠尽义。关羽红脸,丹凤眼,五虎大将之首。他因战败降敌,降汉不降曹;得知故主消息,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前往投奔。“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的刮骨疗伤都体现了一种忠义,而且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义。古城斩蔡阳,华容道释曹操,这也是种做人的大义!

    我最欣赏张飞的豪爽大气。他黑脸,大眼,名列五虎大将。虽简单粗鲁,但也威武雄壮,他气势过人,在刘备兵困长坂坡,岌岌可危时,他单枪匹马立于当阳桥头,大吼一声,天崩地裂,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终于使刘备反败为胜。

    我最喜欢聪明可爱的小曹冲。小曹冲虽六岁,但智力过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重量,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终知巨象重量。

    在《三国演义》中值得我佩服、崇拜、欣赏、喜欢的人物太多了,说不尽,写不完。俱往矣,他们永远在书中,也深深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中!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

  • 8、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

    最近金牌导演高希希力作《新版三国》刮起了一阵三国热,使无数人重温《三国演义》,我也不例外,重温三国,重温一位位乱世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书的扉页,试着重新复制那个时代,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位位英雄

    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众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况,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部队,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经典推荐:红楼梦读后感(汇总)

    经典推荐:水浒传读后感(汇总)

    经典推荐:西游记读后感(汇总)

    经典推荐: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

  • 9、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2019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三国,不管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些人物,都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群雄逐鹿,展示才华的大时代。《三国演义》正是这样一部对于三国时代故事加以演绎修饰的书籍,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了《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2024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2024,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翻开历史的长卷,多少英雄人物为我震撼,多少历史事件使我诧异。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如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三国演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战而胜,为什么诸葛亮不费力地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只

  • 10、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字数太多,也没有意思。可是,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里面好词好句数不胜数,而且语句精美,意思简单易懂。

    花了几周时间,我将这本书看完。那里面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七擒孟获,借东风,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沉醉其中,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人难以忘怀,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敬佩不已……

    而我觉得里面的“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更加深入我心。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刘备得知诸葛亮博学多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是想去请诸葛亮做军师,一起建功立业。于是一大早他就起身拿起礼物,带着关羽,张飞骑马向卧龙岗奔去。到了孔明先生的家门口,才得知孔明先生一大早就出门了,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

    不知道,于是他们败兴而归。第二天,刘备派一人去打听看孔明先生回来了没有,一听到孔明先生回来了,便连忙骑马去拜见,果然见到一个少年在读书,为怕打扰他读书,便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待,直到里面读书的声音停了,他才恭恭敬敬地走进草堂拜见,说明来意。不料他并不是孔明先生,而是孔明先生的弟弟,刘备十分惆怅,只好留下一份信,告辞离去。

    刘备时刻惦记着诸葛亮,新年刚过,就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没有答应,刘备急的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心里十分感动,觉得天下战乱,百姓苦难深重,想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只有刘备可以办到,于是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才能呢?而诸葛亮七擒孟获便是很好的证明。

    孟获一直等到第七次被擒的时候,终于心悦诚服。七擒孟获将诸葛亮的谋略胆识,以及对汉室的忠诚表露的淋漓尽致……

    虽然时间流逝,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具已化成尘土。但是刘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孔明先生的博学多通,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当然,《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故事数不胜数,您不妨也来一读。(贾梓恒)

  • 2019-10-20

  • 2023-03-10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07-31

  • 2021-10-1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1-02

  • 2021-07-07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09-23

  • 2023-04-11

  • 2019-09-21

  • 2022-11-20

  • 2021-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1-26

  • 2019-09-20

  • 2023-02-12

  • 2019-09-20

  • 2021-10-29

  • 2019-09-23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范文,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大全等,希望在您写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