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榴莲飘飘观看心得 > 地图 > 榴莲飘飘观看心得
榴莲飘飘观看心得

(共 416 篇)

  • 1、 《榴莲飘飘》观后感800字

    《榴莲飘飘》这是一部比较老的电影,通过榴莲故事反映了香港下层生活,引人深思。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榴莲飘飘》观后感8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补了一部老电影,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

    那是还没有北上拍片水土不服的陈果,喜欢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把残酷展现给我们看。影片中大多数演员是非专业演员,女主是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秦海璐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

    影片分上下两部分,上部里,女主阿燕用三个月的旅游签证,在香港卖淫赚钱。下部里,赚了钱的阿燕回到家乡牡丹江,发现大家都羡慕走出去的她,而家乡已不是那个家乡。

    我更喜欢影片的下部。

    跟随着阿燕的身影,镜头扫过牡丹江这座城市,和阿燕的家人。那是九十年代的东北,国企下岗仿佛抽空了城市的生命力,城市被改革的春风忽略了,在角落里荒芜。而阿燕的家人,看到阿燕拿回来的真金白银,认为阿燕出息了,赚钱了。父母甚至因为女儿回家大操大办了一番。而留在城市里的青年都蠢蠢欲动,纷纷要离开故乡。

    影片的镜头毫无美感,也没有渲染,只是展示。阿燕的前夫和她一样,学过多年的京剧,是科班出身,却为了谋生,在夜总会里唱着莫名其妙的歌,杂耍一般地又蹦又跳。阿燕的表妹,学过多年的舞蹈,却一心想去南方赚钱。最后他们都如愿离开了,剩下阿燕还在简陋的舞台上唱着京剧。这些用时间和汗水堆积起来的一技之长,曾经是年轻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却在时代的洪流里不堪一击,成为笑谈。家乡的城市不再需要文艺,它气喘吁吁,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输血,而这些,人们只能跳上火车,去南方寻找了。

    阿燕最后留下来了,还是又会离开,影片没有交代,只留了一个雪中的侧影,美的好似电影《情书》的剧照,谁曾想这几乎是本片唯一一处美好的镜头,而镜头里的人,心里还是犹豫、彷徨的。

    在香港时,阿燕面对各种客人的各种要求,都没有犹豫过,只希望客人多给一些小费。在家乡,她却各种犹豫,各种徘徊。香港的经历让她对家乡产生了水土不服,这可能也是榴莲的特征吧:外表坚硬,恶臭扑鼻,一旦吃习惯了,往往欲罢不能。

    这是秦海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她的演技在本片里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在非职业演员中显得不突兀,但是又能看出演技自然圆润,不出戏。

    这是很厉害的。

    非专业演员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然,虽然镜头里的生活是他们的日常,但这不是纪录片,而是剧情片,台词剧情是设计好的,镜头也是对着演员的,所以他们反而会局促、不自然。专业演员受到的训练就

  • 2、 榴莲,我的最爱——读《榴莲飘香的季节》有感

    榴莲,我的最爱读《榴莲飘香的季节》有感

    今天,我读了《榴莲飘香的季节》这篇散文,让我想到了我最爱吃的水果榴莲。

    《榴莲飘香的季节》讲了榴莲的味道、榴莲的样子、吃榴莲的感受,怎么选购榴莲,还有作者和卖榴莲人的对话。尤其是写到外地人第一次吃榴莲的样子,特别搞笑。一种人会飞快地奔向厕所,呕吐不已,另一种人会以极容忍的口气说:噫,味道很怪!这让我想到我第一次吃榴莲的经历。

    我第一次吃榴莲的时候,大概三岁。在超市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所以我就拿了一盒,然后我出去打开一尝,非常难吃,我都要把晚饭给吐出来了,我赶快把那一盒榴莲全都给扔了。

    过了好几年,我觉得我的口味也变了许多,以前不喜欢的东西也喜欢吃了。看到周围有许多人爱吃榴莲,一天,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盒。一尝,啊!真是太好吃了!闻起来臭臭的榴莲竟然非常的好吃,香香的,滑滑的,软软的,所以我就爱上了榴莲。妈妈一买榴莲,我就和妈妈抢着吃。为了每人都能吃到,就把它平均分开,每人一份。

    这榴莲真是越吃越好吃。

  • 3、 ——读《榴莲飘香的季节》?
    坐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忽然闻到一股勾人魂魄的异香,这是新加坡的尤今带来的奇特气息。? 尤今这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去看、去闻、去品尝、去体会了榴莲这种热带奇特的水果。为了将榴莲的奇特深深烙进每一位读者心中,尤今用性格泼辣的妇女、该斩而斩不断的情丝如蛇绕喉而下的香味、爬满蛆虫的垃圾、腐烂的鼠尸等两种极端而奇特的比喻来勾画榴莲的性格。这些不拘一格、灵动幽默的比喻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让我们充满恍恍惚惚般迷醉的感觉。这样复杂的感受,是品读其他散文时很少见的。? 这篇文章读来既轻松又从容,又不乏充斥着热带气息的鲜活透亮的激情和冲动。跟着尤今趟在榴莲飘香的季节,有趣又刺激,绝不同于一般的游山玩水,更是和逛街看电影打游戏机有天壤之别。在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到鲜活的气息、别具一格的景色,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乐观、流动的精神和翠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和生命力是每个人都渴求,而又不能都达到和拥有的。真的希望每一位朋友都长驻在《榴莲飘香的季节》。
  • 4、 《榴莲》读书笔记
    《榴莲》是我一年多以前就看过的一本小说,而最近闲来无事我又开始翻翻它,实在它也不是什么名著,只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而已,只是在我就觉得它很好。 故事的第一个女主人公,让我觉得很佩服,庞欣欣,一个胖胖的没有上过大学的女孩子,高中毕业就开始在社会摸爬滚打。呵呵!别以为这是什么励志小说,就像那些别的故事一样,女主人公到最后非得从一个不起眼的女子变成什么企业家啊之类的让人景仰的铁娘子!不是,这个故事让我最喜欢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平常,就是生活的琐事,却写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来!庞欣欣,让我觉得她的世界很快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欣欣向荣,她很胖,所以很不讨人喜欢,可是她却不自卑,让我觉得很佩服,她的家境也不优越,可是她却很满足,这也让我欣赏,换我却做不到她那么好。 生活永远就是这样,有很多很多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有时候我经常会想起以前的好多事,快乐的,悲伤的,害怕的,可笑的,热和的,好多好多,可是很多时候我都会在晚上睡下后哭泣,由于我想起的总是最不快乐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一个坏习惯,我很想改掉,可是好难!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外人永远无法走进,不是不想让外人走进,也不是外人不愿意走进,而是这个世界没有门,没有钥匙,就像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可以看得见里面的东西却没办法把手伸进往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一样!所以很多人都在说,我很想找个能了解我,懂我的人,可一直都找不到,就是这样,由于那个世界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就算你想让别人了解,别人也无法能明白,由于别人永远不会变成你,也永远无法体会你能体会的那种悲伤! 《榴莲》将女孩子分类成四种水果,而像庞欣欣这样的胖女孩只能是榴莲,一个有着特殊味道的水果,不会有很多的人喜欢这种怪怪的味道,可是只有懂得品尝的人,才能吃出那种独特的感觉。呵呵,榴莲,我也没吃过,但是有机会我一定会往尝试一下!

  • 5、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6、 ——读《榴莲飘香的季节》
    坐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忽然闻到一股勾人魂魄的异香,这是新加坡的尤今带来的奇特气息。 尤今这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去看、去闻、去品尝、去体会了榴莲这种热带奇特的水果。为了将榴莲的奇特深深烙进每一位读者心中,尤今用性格泼辣的妇女、该斩而斩不断的情丝如蛇绕喉而下的香味、爬满蛆虫的垃圾、腐烂的鼠尸等两种极端而奇特的比喻来勾画榴莲的性格。这些不拘一格、灵动幽默的比喻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让我们充满恍恍惚惚般迷醉的感觉。这样复杂的感受,是品读其他散文时很少见的。 这篇文章读来既轻松又从容,又不乏充斥着热带气息的鲜活透亮的激情和冲动。跟着尤今趟在榴莲飘香的季节,有趣又刺激,绝不同于一般的游山玩水,更是和逛街看电影打游戏机有天壤之别。在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到鲜活的气息、别具一格的景色,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乐观、流动的精神和翠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和生命力是每个人都渴求,而又不能都达到和拥有的。真的希望每一位朋友都长驻在《榴莲飘香的季节》。
  • 7、 -读《榴莲飘香的季节》?
    坐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忽然闻到一股勾人魂魄的异香,这是新加坡的尤今带来的奇特气息。? 尤今这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去看、去闻、去品尝、去体会了榴莲这种热带奇特的水果。为了将榴莲的奇特深深烙进每一位读者心中,尤今用性格泼辣的妇女、该斩而斩不断的情丝如蛇绕喉而下的香味、爬满蛆虫的垃圾、腐烂的鼠尸等两种极端而奇特的比喻来勾画榴莲的性格。这些不拘一格、灵动幽默的比喻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让我们充满恍恍惚惚般迷醉的感觉。这样复杂的感受,是品读其他散文时很少见的。? 这篇文章读来既轻松又从容,又不乏充斥着热带气息的鲜活透亮的激情和冲动。跟着尤今趟在榴莲飘香的季节,有趣又刺激,绝不同于一般的游山玩水,更是和逛街看电影打游戏机有天壤之别。在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到鲜活的气息、别具一格的景色,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乐观、流动的精神和翠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和生命力是每个人都渴求,而又不能都达到和拥有的。真的希望每一位朋友都长驻在《榴莲飘香的季节》。
  • 8、 读《榴莲飘香的季节》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榴莲飘香的季节》这篇散文,让我想到了我最爱吃的水果榴莲。

    《榴莲飘香的季节》讲了榴莲的味道、榴莲的样子、吃榴莲的感受,怎么选购榴莲,还有作者和卖榴莲人的对话。尤其是写到外地人第一次吃榴莲的样子,特别搞笑。一种人会飞快地奔向厕所,呕吐不已,另一种人会以极容忍的口气说:噫,味道很怪!这让我想到我第一次吃榴莲的经历。

    我第一次吃榴莲的时候,大概三岁。在超市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所以我就拿了一盒,然后我出去打开一尝,非常难吃,我都要把晚饭给吐出来了,我赶快把那一盒榴莲全都给扔了。

    过了好几年,我觉得我的口味也变了许多,以前不喜欢的东西也喜欢吃了。看到周围有许多人爱吃榴莲,一天,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盒。一尝,啊!真是太好吃了!闻起来臭臭的榴莲竟然非常的好吃,香香的,滑滑的,软软的,所以我就爱上了榴莲。妈妈一买榴莲,我就和妈妈抢着吃。为了每人都能吃到,就把它平均分开,每人一份。

    这榴莲真是越吃越好吃。

  • 9、 榴莲的自述作文汇集

    在本文中,我们会讨论关于“榴莲的自述作文”的主题。撰写作文可以反映我们的思想,记录我们的心路历程。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知识。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我们需要多读多写多练,掌握好写作的技巧。

    榴莲的自述作文 篇1

    身穿黄黄衣,长满尖尖刺。有人闻着臭,有人说它香。营养很丰富,称作水果王。你猜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我——“香”飘十里的榴莲。

    我对生活环境要求也是极高的,必须生活在热带地区,要终年高温的气候才能生长结果。我外壳坚硬,满身是尖刺,犹如一只只金色的刺猬。想要吃我可没有那么容易,如果我不裂开,你就别想吃我。我中间咧开一个口子时,好像一个正在咧着嘴笑的大姑娘,头上还扎着一个六公分的“小辫子”。此时,你就可以拿起水果刀,朝开口的缝里戳进去,把我扳开了。我的“香气”常常会吸引一些小虫伙伴,嘻嘻,我就是那么让人喜欢。我的颜色没有苹果那么好看,外表颜色成淡黄色。打开我坚硬的外壳后,隔着

    3-5个小房子,里面静静的躺着一个个淡黄色的“弯月亮”,每个果肉里面都有一个酒红色的核。用勺子挖下我一小块来,滑滑的软软的,像一块不会融化的雪糕,又香又甜,可好吃啦!

    我不仅果肉很好吃,营养价值也很高,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维他命a及b比其它的水果含量都高,可以活血散寒,健脾补气等。你们是不是想马上来尝一尝?那就赶快来买我呀!可别一下子买太多哦,因为我太贵了,我可不想你因为我太颇费哦!也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因为我很热,容易上火,吃多了会流鼻血,我可不想你为了吃我而生病呀!

    虽然我不能苹果那样让人一见就起爱慕之心,也没有桃子那么美丽,可是希望大家也能喜欢上“独特”我。

    榴莲的自述作文 篇2

    你们好,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我自己,我是一个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的水果。我身披黄金甲,浑身带刺,你知道我是谁吗?没错,我就是人见人爱的榴莲!

    我出生五天时,我就像长在树上的苔藓,十天后我稍微大了一点,十四天时我的枝就像人们常吃的又细又长的金针菇。

    到了大约四十五天时,有些积极分子就开始吐出花苞,像一个个棉花球似的。四十七天时,花就开始慢慢落下,落得满地都是,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花衣。

    五十天时花都落了,长出了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球,穿着一些好像透明的小刺儿,就像一些苍耳贴在一起,大约有十几厘米的样子,是绿色的。

    六十一天左右时,和苍耳差不多的小球开始边落边结出果实,这时有枇杷大小了。再过几天果实

  • 10、 《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读书心得 (900字)

    接过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个鲜红的大字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不错,我们就是在国旗的照耀下长大的。

    在升旗仪式上,每当我们听到国歌渐渐响起,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烈士精神就在我们心中慢慢燃起。

    题目上还有两面鲜红的旗帜,一面是国旗,一面是党旗两面旗帜相交并列,说明了共产党和中华人民是分不开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就是共产党一步步创建出来的。

    知道红旗渠是怎么挖出来的吗?他是林县人民在十分困苦的情况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年劈开的;知道河南省兰考县的三害是怎么除掉得吗?是焦裕禄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全县人民努力而成的;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如何创建出来的吗?它是由无数中华民族的生命换来的……

    中国是如何从从前的中国发展到现在的东亚大国,是方志敏、陈树湘、小董、李玉胜……他们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是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他们从国外带来的知识创造了现在的中国。

    他从一只坚硬的蛋壳,变成了雄壮的雄鸡,他从干枯的土地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这些都是爱国主义者的功劳。程开甲说过:“我不回国或许成就更大,但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我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方志敏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46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1991年,第一座核电站发电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这些成功说明中国正一步步的跨出亚洲,跨入世界,我们大中国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一齐改变。

    继续顺着书的封面往下看,那是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并列,第一个一百年是要在2021年实现小康生活,第二个一百年是要在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也是实现我们的梦,“梦想有了翅膀,我们的心就有了飞翔,有了飞翔,我们的梦就不再遥远。”

    黑板上还画着长城、火箭、卫星和天坛。黑板前的书桌上,有这着四位小朋友,四张天真可爱的脸蛋,看到他们就像是看到刚入学的我们,第一次面对着五星红旗,不由得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中国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有了今天这美好的生活的,祖国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在国旗的照耀下把中国变得更加美好,在现在美好生活的基础上,为中国增添一笔色彩,我想大声地对祖国母亲说一声:“我爱你,中国!”

  • 2019-11-06

  • 2023-05-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9-23

  • 2019-09-20

  • 2023-04-19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7

  • 2023-02-03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19-09-23

  • 2021-09-09

  • 2023-02-09

  • 2019-09-20

  • 2021-10-13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03-02

  • 2021-08-23

  • 2021-08-31

  • 2022-09-13

  • 2019-10-28

  • 2021-08-20

  • 2022-03-11

榴莲飘飘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榴莲飘飘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榴莲飘飘观看心得、2024榴莲飘飘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