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2024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范文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推荐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

(共 6780 篇)

  • 1、 红楼梦读后感20字

    篇一: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我觉得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一样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表了中国士人两种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悲剧。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悲剧的写照。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腻优雅的生活态度;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说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理解,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树大招风,那些嫉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么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融在历史中。

    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悲剧不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悲剧。

    林黛玉是天上的飞鸟,命运却把她牢牢锁在海底,要她眼睁睁地被海底的暗波汹涌吞没,生不逢时不自由,是千万孤高者的写照,他们明明比时代站得更高,却不得不接受这时代的潮流;薛宝钗是海底的游鱼,命运却在她有生之年,一点一点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千万权谋者的悲哀,他们真挚的热爱自己的时代,他们为之努力过,却无力改变,只得消融。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

  • 2、 红楼梦读后感20字2020

    红楼梦读后感20字2020(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里描述了十二金钗的悲惨命运,机关算尽的凤辣子王熙凤、封建家庭叛道逆子贾宝玉、洁身自好的悲剧典型林黛玉,《红楼梦》里讲述了宝玉和黛玉的情感悲剧,并以他们的爱情,生动的讲述了多姿多彩的世欲人情,淋漓尽致的说明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这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这一章。刘姥姥那种毫不做作的性情讨得贾母的欢心。在大观园里设宴时,她说的一句话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把大伙都逗笑了。刘姥姥幽默的话语让我看了,笑得合不拢嘴。

    我希望我长大以后把《红楼梦》改写,让王熙凤不再令人厌恶,林黛玉不再弱小,贾宝玉可以放心的与林黛玉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 3、 红楼梦第20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20回读后感范文一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是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骂袭人,众人劝不了,凤姐来用花言巧语(四字妙)把李嬷嬷哄走了。妒意,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李嬷嬷忌妒花袭人被宝玉宠爱。二是:贾政的妾,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赌博输了耍赖,被宝玉训了哭,回家告诉了妈妈。赵姨娘忌妒宝玉,在发牢骚,被凤姐听了,用正言把赵姨娘母子教训了一顿。这是嫡庶矛盾。

    贾母娘家的小姐史湘云出场,如暗中出日;大笑大说,4字概括性格。宝玉正在宝钗处,听说史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跟了来。黛玉因宝玉来迟了,说他被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这话当着湘钗面说出,太剌人了。宝玉回了一句,黛玉便走了;宝玉急速赶去,用了万般温态,千句柔言,都不能使黛玉回心。后来是用亲不间疏,先不僭后8个字,说明他绝不会爱宝钗,只爱妹妹,方和好了。唉,你林黛玉这种性格,只有贾宝玉才耐得,也说明贾宝玉是真心爱她,林黛玉有福。

    宝黛爱情有三大特色:其一是思想观点相投,林妹妹从不说混帐话,二人都不和统治阶级合作。(评:政治挂帅古来有之)其二是因爱得专一而求全,求全不得而发生误会,而扯皮拌嘴。其三是由这而派生出来的,误会扯皮和好。这三特色中贯穿着林黛玉的小气,贾宝玉的千般温存与体贴。

    来了史湘云,热闹,情趣,矛盾,又多了一层,戏更好看了。史湘云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活现湘云一副娇态。林黛玉就跟她开玩笑。这就是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爱哥哥,也为后来宝湘成婚伏笔。

    《红楼梦》第20回读后感范文二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是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骂袭人,众人劝不了,凤姐来用花言巧语(四字妙)把李嬷嬷哄走了。妒意,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李嬷嬷忌妒花袭人被宝玉宠爱。二是:贾政的妾,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赌博输了耍赖,被宝玉训了哭,回家告诉了妈妈。赵姨娘忌妒宝玉,在发牢骚,被凤姐听了,用正言把赵姨娘母-子教训了一顿。

    宝玉正在宝钗处,听说史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跟了来。黛玉因宝玉来迟了,说他被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这话当着湘钗面说出,太剌人了。宝玉回了一句,黛玉便走了;宝玉急速赶去,用了万般温态,千句柔言,都不能使黛玉回心。后来是用亲不间疏,先不僭后8个字,说明他绝不会爱宝钗,只爱妹妹,方和好了。唉,你林黛玉这种性格,只有贾宝玉才耐得,也说明贾宝玉是真心爱她,林黛玉有福。林黛玉有小气的性子,而且在他与别人对话时的语言里总是

  • 4、 红楼梦前20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20回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有四大名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则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前20回读后感范文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

  • 5、 红楼梦15回读后感

    红楼梦15回读后感(一)

    这个片段刻画了王熙凤狡猾奸诈、玩弄权术、嗜财如命的性格特点。王熙凤听了原委后,觉得有利可图,心里痒痒的,但外表却装作心不在焉: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可老尼失望后的一叹一语,激起了王熙凤的兴头。她立即撕下伪装,一口应承,公然索贿三千两银子。当老尼喜出望外时,王熙凤顿感过于露骨,又马上掩饰。可见她的狡猾奸诈和权术机变。为了一饱私欲,她勾结官府,倚仗权势,一纸书信送到长安府衙,要替张财主出气。结果,事没办成,反逼得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王熙凤白白得了三千两银子。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至城外宁、荣二公修造的铁槛寺中。因此,这一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常。宝玉不仅随着父兄谒见了仰慕已久的北静王,而且趁着这难得的出城之机领略了许多村野风光。在乡村见到农具、纺车以及村姑二丫头,宝玉感到新鲜有趣。停灵在铁槛寺后,风姐、宝玉及秦钟并未立即回城,而是住在不远处的馒头庵中。庵中老尼告诉凤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另一家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这种事对风姐来说易如反掌,但她仍索要酬银三干两。王熙风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

    宝玉与水静王相见甚欢,水静王将皇上所赐念珠一串赠予宝玉,并劝贾政不可溺爱宝玉,以免荒废学业。出殡队伍经过农庄休整,宝玉、秦钟遇见村姑二丫头,率性可爱。后众人到了铁槛寺做法事,下榻歇息。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到馒头庵(水月庵)歇息。庵内老尼将张财主先把女儿许配守备之子,后又贪财再度许配给李家之事告诉凤姐,凤姐开价三千两,答应出面助张家摆平此事。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偷情,被宝玉撞破,成二人笑谈。又逗留了一日,众人方辞水月庵,秦钟与智能难舍难离。

    我本人非常喜欢凤姐这个人物,不过关于她的读后感已经是写过好几次,这次也就轻描淡写一下带过。

    这几回看点当然不只有凤姐,其中贾珍的表现值得一说。

    首先要说说他对秦可卿的死的反应,一是,悲痛到哭得泪人一般,甚至伤心到得了病,而且还病得不轻。第二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大办丧事丧事办了49天,闹得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

    刚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贾珍是因为媳妇的逝世而痛心,但越认真地看,就越觉得他的这些表现,分明就是诉说着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么暧昧。

    说回秦可卿的丧礼,王

  • 6、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

  • 7、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

  • 8、 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

    前些日子得到了一本牟润孙先生的《海遗从稿》,从而对探佚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前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一目十行地读过就算看完了,可是现在再次捧起这本文学着作,就会顿生许多的感受与体会。这都得益于这段时间对红楼梦的探佚。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对于高鹗的续写,不少红学研究者都提出了质疑,因为通过研究分析高鹗的结局,似乎与原着不太相符,而且其中还有多处违背原着的败笔。例如:若根据高鹗所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九十五回)康熙十四年乙卯正月初九立春,于《红楼梦》九十五回所说不合。清圣祖(玄烨)即位时,康熙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岂能有四十三岁的妃?曹雪芹原着决不能如此写元春之死。

    经历史记载和历史考证,曹雪芹所着的后三十或四十回并非因他病逝而未完成,而是自己焚毁或遗失了。那么《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专业派都比较赞成周汝昌老先生的观点和他撰写的结局《红楼梦新证》。在这个结局中,黛玉并非因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而是因赵姨娘和刑夫人的陷害而死;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又出家,最终在危难中又与湘云结婚,而宝钗则受不了家进境落败而自尽。这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真实想法。但牟润孙先生(已故)却在《海遗从稿》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因为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探佚红楼梦结局不过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则是对曹雪芹即作者的分析考实。说到曹雪芹,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且往下看下面这段分析,也许你会对曹雪芹产生更进一步的印象。

    曹雪芹最初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仔细阅读,你并不会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旦看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是:真事隐和假语存。心思慎密的曹寅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这两个人物的命名,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初衷假借贾家的兴衰来影射曹家的结局。由此,曹雪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之路。我们现在甚至怀疑第八十回就是结局,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不是有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

  • 9、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我为林黛玉牺牲了太多眼泪,就是她那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目光。黛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是注定的悲剧。黛玉瘦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生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的。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对世俗的愤怒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感情,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这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着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花,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昨晚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最终也归结红楼。

  • 10、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1)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
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范文,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红楼梦15到20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