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 地图 >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3-25 来源:互联网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5篇)。

观看电影也能从一个方面使我们的身心更加成熟,当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要想让感动长久留在心中,我们应该认真写一份观后感,自己感受就来自于观看,而这些观后感的句子,就是观后的感受。今天栏目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电影《八佰》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1】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4篇

《八佰》这部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八佰的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1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电影片尾字幕模板 2020年高清视频模板 视频背景素材广告 电影片尾字幕模板,片头,倒计时,相册,特效,粒子,婚庆,快闪,字幕, 查看详情 >精校版 精品文档 2  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2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2】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3】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今年第一部电影,名字很怪,叫《八佰》。电影讲的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400多名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了壮大军心,四百壮士谎称八百人,最终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的故事。四行仓库原先是个金库,有着厚实的墙体,里面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储备,加上紧邻外国租界,导致日本人不敢使用重炮、炸弹等大型武器,从而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为了打下四行仓库,日本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爬墙翻窗进来,被喷火枪烧得满地打滚;他们用大型工程车撞仓库墙壁,车被煤气瓶炸毁;他们搭了盾牌阵要炸四行仓库,却被中国军人用身体扛着炸药包硬生生炸得撤退了;他们派飞机来扫射,但也被我们用机枪打了下来。虽然日本人被打退了,但每一次的胜利,我们中国军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人翻窗进来时,战士们措手不及之下伤亡惨重;用煤气瓶炸工程车的时候,爆破手也同时被火烧伤了;炸盾牌阵的时候,整个机枪队的战士一个接一个扛着炸药包从楼上就往下跳;再比如敌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扶着旗杆的那些人到死都不松开。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立正向大屏幕敬了一个礼,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英雄的保家卫国,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你们都是我们敬佩的榜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逆行者。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4】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5】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2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争电影《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动。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情压抑的。

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但是没有如果,战争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如此的近。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就像面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后来的后来,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一定挨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过。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3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4

还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记得大银幕开启的音乐声吗?记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泪吗?180天后久别重逢,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大幕开启,疫情后的第一电影约嘛?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这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这些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便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这支队伍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时,我已泣不成声,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5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弥漫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但这其中有一直忧心耿耿的民众,他们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这让所有人都看见,这场战斗不是这单单四百人的战斗,是全中华民族的战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时,他们面对弹雨无所畏惧;我坐在椅子上,看见他们身后溅起的血雾,脑中忽然浮现鲁迅先生的话:“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是的,在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见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燃烧在我胸口之左;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八佰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经过精心筛选,为您收集了一些与“电影八佰观后感”相关的知识点,供您学习参考。对于观后感的写作格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方面进行展开:首先是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接着可以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包括剧情、演技、视听效果等方面的感受;之后可以对作品中的主题、角色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最后可以给出自己对作品的总体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观影与阅读不同,影视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和思考。观后感是观众与影视作品的情感互动和交流的表达形式,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当然,观后感的写作方式和风格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本文仅供您参考,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些帮助。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20xx年看的第一场是《雪人奇缘》,8月21日上映了一部名为《八佰》的电影。有很多同学已看过,我看了预告片儿,感觉很有兴趣。

上午下了古筝课后来到奥斯卡影城,取票进场,进入了二号厅,发现人并不多,前四排只有我一个人。这倒与我预想的场景不同。后来想想,电影结束时正是饭点儿。所以人少也是应当的。

电影开演了,我逐渐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背后持续传来儿童哭声,真是大煞风景,破坏用户体验。我心想,小孩不敢看,就带出去,为什么要影响他人。

《八佰》改编于历史真实事件,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以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名为八百,实则只有420人。造就了这个奇迹。《八佰》历时230天拍摄,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当年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斤烟油和近五吨的报纸。设置相当于十部大战争剧总和的5万个地面子弹点,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

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左边苍夷满目、硝烟四起;右边则灯红柳绿,一片繁荣,曼妙女倚栏望,而这里却是时时有生命危险。

最令我震撼的是升国旗,升国旗会激怒日军,可是明明在自己的地盘上,凭什么不能升?那还有什么尊严?国旗升起来了,日军飞机来炸,人肉来挡,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四万万中国人在战争面前。竟不如那400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2

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抗日电影《八佰》。看后,我被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誓死护国的壮举所深深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东北、华北依次沦陷,上海也即将沦陷,蒋介石的军队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师希望得到国际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个军队的军人,被日军冲散。来到背靠租界的四行仓库,却意外被正在巡逻的八十八师的团长谢晋元抓了个正着,误以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仓库里经过了种.种磨难下渐渐成长为英勇的战士。后来,小湖北的哥哥因为扫射日军的飞机而受了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护众兵将牺牲。

看电影的时候,我时不时就会掉下眼泪。尤其是将士们眼看仓库即将失手,奋不顾身的在自己身上绑好炸药,边大叫着:“中国万岁!”边跳下去炸死敌人时,以肉身捐躯护国,我完全就哭了起来。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间变没了。这是多么强的民族意识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电影,我不禁沉思起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将士们换来的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很强大。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3

周六,受到朋友邀请,去看了场电影《八佰》。

坐在黑压压的影院里,荧幕上跳跃出了画面。宽广的灌木丛中,一群新兵蛋子,背着枪,扛着箱,快速地前行。长时间的奔走,他们早已疲惫不堪。前行的目的地,硝烟滚滚,是上海。

到达目的地不久,毫无防备的队伍就被日本人打散,叔叔老葫芦,侄子端午和小湖北,成了逃兵。

一队人将四处散落的逃兵收拢起来,将他们领到了租界对面的四行仓库。在几乎全面沦陷的上海,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把守森严的地方。即使没有支援,没有足够的物资,他们却仍然具有一颗金子般的军人心。但是逃兵们,不全是逃兵,说是散兵更合适,有的没上过战场,只想逃跑。有的厌倦了战争,不想打仗。夜晚,大批难民涌入租界。老葫芦混入其中,却因为穿着军服被赶走。灯红酒绿的租界,与黑灯瞎火的仓库。天堂,与地狱。

第一日,几声枪响宣告了日本人的到来。四行仓库门洞大开,没有一人防守,日本人在几番侦查下,鱼贯而入,大门突然落下,枪声,喊杀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关在地下的逃兵吓得瑟瑟发抖,很快,战斗接近尾声,大批尸体倒在地上,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逃兵被拉出来清扫战场,谁料,日本人投射了毒气弹。

仅隔着一条河的租界,挤满了看热闹的众人,摩肩接踵,议论纷纷。他们安全地生活在租界,仿佛与河对岸的战场是两个世界。此刻毒气顺着风,来到了这片“桃源”。顿时,人们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街上的店铺纷纷关上了门,阻挡住了门外想要进来避难的人。

毒气,再一次地加大了伤亡。战斗后的仓库,全部将士陷入了忙碌中。突然,对面传来喊话,不投降,这些人,就是你们的下场!端午定睛一看,其中一个,正是叔叔老葫芦!

吊在杆上的老葫芦撕心裂肺地喊:“端午!看好小湖北!好好活着!带他回家!”这声音撕扯着喉咙发出,随风撞进端午的耳朵。端午知道叔叔老葫芦必死无疑,对死亡的恐惧,对故乡的怀念。一股脑涌上心头。感到脑袋一片空白,流下泪来。

……

恐惧是勇敢的前奏,恐惧过后是勇敢。你看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入敌阵,视死如归。你看老铁,主动留守,上到楼顶,护卫大旗,唱起了《定军山》。

电影《八佰》,让人颇多感慨。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4

《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个温暖千万家庭的成长故事。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妈妈自学。当他小学五年级时,奥吉进入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学校上学。在这里,奥吉将与校长、老师以及性格迥异的同学相处,他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也给他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难题。幸运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奥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在他们的支持与关爱下,奥吉凭借自身的勇气、善良、聪敏影响激励了许多身边的人,并收获了友谊、尊重与爱,最终成长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议的“奇迹”。

在观影之前,一行人都认为,《奇迹男孩》应该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奇幻片。但它不是,甚至里面的故事,平常到不能再平常。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却用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构建了一个不平凡的奇迹。这是多么难以想象,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因为面部畸形而被同学嘲笑、讽刺,甚至受到了无限的排挤和背叛,那些充满恶意的眼神,一个孩子怎么能承受?可奥吉不一样,他坚持了。他有最美好的家庭,又收获了朋友,赢得了学院最高荣誉的徽章。当他站在台上领取徽章,望着台下为他欢呼的人们,我不禁为他曾经的经历作了对比。那些充满恶意的眼神,就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变化,直到充满了鼓励、赞许。小小的奥吉,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他的善良、朴实、正义。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无故他的面容如何,坚持下去,也许能创造奇迹。

今天,我重温了一遍电影《奇迹男孩》,看完,依然感觉心潮澎湃。

小男孩奥吉一生下来就很丑,他做了二十七次手术,面孔还是很难看,他每天都戴着一个头盔过日子。为此,他没有上过学,他的知识都是妈妈教他的。终于有一天,妈妈觉得他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了。

第一天,全家人送他到校门口,妈妈亲了亲他,亲切地对他说:“你可能会感到寂寞,不过没关系,我们大家都爱你。”姐姐也弯着腰对他说:“别人想看你,就让他看,有一些人注定生下来是与众不同的。”爸爸搭着他的肩膀温柔而坚定地说:“我们只能送你到这里,剩下的路你自己走。现在,把头盔拿下来吧。”于是,他摘下奥吉的头盔,自己彷徨地走进了校门。

在学校里,他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歧视,回到家,他发了脾气,甚至戴着头盔哭泣,不肯吃饭,父母用心地安慰他,鼓励他,告诉他,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印记,它记录的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美丑无关,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他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鼓起勇气,继续去上学。

之后,他上课大胆发言,主动做科学实验,还帮助同学杰克,请他到家里做客和补习,所以他有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后来,面对其他同学们种种嘲笑,甚至是嘲笑他身上有病菌,接触到他的人,也会感染病菌,他都不去理会,渐渐地,他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身边的人,交到了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还帮助他教训其他嘲笑他的人。

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他获得了学校的最高荣誉奖章——一枚代表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化为力量去感染影响身边的人的奖章。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奥吉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是啊,我们选择不了容貌,选择不了出生,但却可以选择怎么活着,做好自己。不要被别人的看法左右,就能活出一个充实快乐的自己。做一个像奥吉一样,拥有者丰富的知识、无限的勇气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人,更值得让大家为你鼓掌。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患病的五年级小男孩的上学经历。

在去学校之前,都是由他的母亲给他上课,为了照顾他,母亲放弃了自己做老师的梦想。男孩看透了妈妈的心思,决定到学校去学习。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家人惊讶极了。母亲尊重他的决定,送他去一所学习读书。他在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喜欢上了学校。

可他的校园生活一开始并不怎么样,因为有的小朋友说他是怪物,都像看动物一样看他,小男孩感到很伤心,好几日都垂头丧气地回家。爸爸问他的校园生活如何,小男孩勉强的说:“还行!”可是他心里并不这样认为。

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跟同学们友好相处,获得了学校里的第一个“朋友”,可那个孩子并不是看着起来的那样友好。后来,他用的他的实力收获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他由一个自卑、自闭的孩子变成开朗自信的少年!他通过努力获得了学校颁发的荣誉勋章,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要学会爱护自己,珍惜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我和父母一起去看了电影《奇迹男孩》,爸爸说这部电影在外国很受欢迎,所以,我也是满怀着期待。

奇迹男孩就是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家里的第二个孩子降临了,由于父母基因问题导致了脸部畸形,还好父母没有放弃他,母亲放弃了事业陪伴着,直到五年级的时候决定让他走进校园,面对残酷的现实,小男孩是幸运的,有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很疼他,姐姐也很溺爱他。

在学校,一开始收到了同学们带有异样的眼光,伙伴的欺骗跟远离,但是小男孩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热情,依然乐观,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友谊,获得了勋章,成为了一个奇迹。影片很感人,情节不拖沓,看到最后的时候不由得为男孩鼓掌。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完整的来到了世上,有着一手好牌却打烂了生活,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有家人,有朋友,何愁过不去。18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我们奋勇向前,创造出自己的奇迹人生。

天生脸部畸形的男孩,《奇迹男孩》以他在家人的帮助下融入校园,面对成长为展开,但电影却并不仅是单用男孩的毅力艰辛来动人以情,导演巧妙的透过不同人物视角为切入,由此营造了一股更为真挚纯朴,诱人共鸣的暖流,令人性的真善之美成为了电影奇迹的源泉。

《奇迹男孩》是一部与我所预想的励志片截然不同的电影,在这部作品中,其故事的原点虽然是天生面部畸形一直受到家人保护,没有去过学校的小男孩奥吉,但一面他其实并不是电影的绝对主人公,另一面电影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拿奥吉的缺陷来煽情励志,而是令人真切的走进了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在奥吉走进校园后的生活里,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凝聚着善良的力量。

电影除了对奥吉有着尤为细腻的人物刻画之外,也让我们走进了奥吉的父母、姐姐、姐姐的闺蜜、以及奥吉的同学,在以他们为展开的故事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这些人物身上其实都有着自己的苦恼,母亲因为奥吉失去了事业,姐姐因为奥吉心生妒忌,同学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挫折等等,《奇迹男孩》里的每个人物其实同样都在经历着自我的成长,透过宽容理解所够了的脉络,电影在不断转换的视角中构建出了尤为丰富的内在层次,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展露如此动人。

虽然如果我们去比照现实生活,《奇迹男孩》所营造的这个环境是带有一定乌托邦色彩的,但这并不妨碍于电影对人性之善的诠释,在多角度的展现中,每个人面对生活都会有着不为人知的挣扎困境,这成为了电影走入人心的共鸣所在,而电影真正所令人有感“奇迹”的,则是每个人面对挫折问题都仍旧不失的是那颗淳朴善良的本心,充满善意的世界如此温暖,深切的人文关怀所照亮的并非仅是像小男孩奥吉这样的特定人群,而是每一个观众的心。

这是一部并不需要同情来博取观众泪水的佳作,其对多人物叙事娴熟的驾驭,甚至于让人看不到何般蓄意的煽情,但在那关乎人性真善美的“奇迹”里,《奇迹男孩》却足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愿善良能被温柔以待,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善待善良的人。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5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在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较量,这就是著名的813事变。也称淞沪会战。然而仅仅几天,上海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蒋介石为了保住南京,从他的精英部队八十八师中抽取了一个团做垫后的任务后,便让国民党大军撤至南京,电影中八百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苏州河岸边的四行仓库中。

电影开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仓库保卫战开始的时候,她还年幼,对战争的记忆,只是好奇欢吃那一年的酒酿圆子。在电影里,我们听到一个小女孩,喊着吃酒酿圆子的声音。隔着苏州河的另一岸,战火连天,这个细节动人真实,也有些残酷。不过,当时对岸的营长谢晋元说过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总要有人在地狱做抗争,对于普通人来说,吃到酒酿圆子的甜,是因为有人在拼尽全力去守护。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守军有400多人,为了迷惑敌军,谢晋元对外宣称八百人。在以前,谢晋元率领的五二四团一营作为加强营,确实有近八百人的兵力。可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这已经是第五次补充兵力了,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八佰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一匹白马,从刚开始的慌乱逃跑到之后的驰骋战场,它代表的,就是在战争中逐渐成长的年轻人。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还是那场跳楼戏。在及时洞察到日军爆破的企图后,机枪连的士兵在身上绑着炸弹从楼上跳下去,实现自爆,打乱敌人计划。当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爆炸时被炸得血肉横飞,说实话,我当时泪目了。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临危不惧的勇气让我泪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唤醒了民族的斗志。

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这些将士们个个都是主角。让我们为这些八佰英雄致敬!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6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项死亡任务。

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

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

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

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

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7

8月21日,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人们有理由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历史上的八百壮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壮的真实大片: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1937年惨烈的淞沪会战中之细节。历史细节,唯有放在历史中观察,才能让人更加真实地理解。

当时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1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看看,我们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蒋介石满心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了,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沪会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在南京就即将召开的国联大会回答《巴黎晚报》记者提问时,说过如此一段话:

“若列国仍又不采取及时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则不但各国对中国原有之贸易为之消减,即各国在东亚之领土,亦必受严重之威胁。故对日制裁,非所以独助中国,亦所以保护国联会员国及相关非会员国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国远大眼光之政治家,必当有见及此,遵照会章制裁日本,以尽其义务矣。”

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

这又是弱国的悲剧: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国联大会11月3日如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

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

这份报告书,形同一张废纸。而这份报告书出炉之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兵锋,直指瑟瑟寒风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时3个月之淞沪会战的尾声。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介石耗费心血训练的20个德械师全部葬送在黄浦江畔,中国雏形的空军也折损了大半战机,海军舰只几乎全部自沉封锁长江航道,抗战初期库存的弹药装备全部耗用在淞沪之战……

从史料中能够读出:中国军人的血气之勇与武器装备、战术理念、战略思想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缺乏步兵与炮兵、战车的协同作战训练,不适应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

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弱”——系统性的弱。

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事实上,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外国人靠不住。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八百壮士的结局,同样悲壮。

血战4个日夜后,他们受命退入租界,却被英军缴去武器。这支孤军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他们照样出操和训练,但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的升旗仪式中,遭到租界军人的袭击,4死11伤。他们却只能通过绝食来抗议。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远的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士们有些逃脱,有些死于折磨……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刻画专业军人的形象,强敌来临,从不退缩,自杀式防止敌人进攻,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哽咽。逃兵老算盘、老铁,从开始瓜怂,变成一个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士,值得我们学习。谢团长、齐家铭对老兵的教育,对一堆逃兵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每个管理者学习。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仓库四天四夜,特派员来劝说为了保存火种,谢团长才放弃四行仓库。

河对岸枪林弹雨,河这岸声色犬马。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能保护自己,反而让侵略者保护,可悲之极。现在的中美关系恰恰就像八佰,不能寄托于他国周旋,我们要自己争取合法利益,绝不能妥协。在国际交往中,强权才是真理。强权需要强大的国力,因此在中美谈判中,要保护华为、字节跳动,不能牺牲企业利益,换来暂时的和谐。中美之争,是谁做老大之争,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妥协代表着新的广场协议。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8

其实,我有点不想去看《八佰》,果真,声音震耳,战斗的血腥和激烈。好几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妈妈问我,你害怕,靠着我,我摇头耳朵捂得更紧了,我才不靠呢,都初中了,我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胆,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过,看着看着就完全被电影的战争场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这是一场政治博弈的战争,仅仅只搁着一条苏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绎着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边的`纸醉金迷,另一边的奋勇抗敌,中国的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对岸的同胞。

如果没有强大和统一的国家,就必然会遭袭外敌的侵袭;如果没有军人不计牺牲的奋勇杀敌,就没有对岸和平安稳的生活。

八十八军最后的坚守,虽然仅仅只是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但此一役打出了国军的壮烈,也激发了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就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对岸军人行一个敬礼,无数国人涌向栅栏,手伸向在战斗中的军人……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很值得观看的一部国产大片呢!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9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改编自历史故事《八佰》的历史电影上映了,钟爱以抗战题材为主题电影的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和爸爸就去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遥,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这一场被围观的战争。记者采访时谎称自由八佰人,实际只有四佰人,租界的百姓见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便不断的送去补给,使这些战士们坚持了许久,但日本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双拳难敌四手,只能撤退进租界。

我在看的时候,心中充满愤怒和热血,恨不得自己就是里面的一位战士,能够杀倒几个日本鬼子。这是中国的耻辱,并且让我记住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和八佰壮士的英雄形象,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日本对中国无情的侵略,以及无数的受难同胞。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0

大概五六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是被低估的。至今,国际公认的二战起始日期还沿用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而不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所以,从年初听闻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有机会在年内上映起,我和朋友们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的,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通用


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新的感受,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了作品之后内心有什么感悟,我们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的观后感呢?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八佰的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1

这里是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人民拼死反抗,史称淞沪会战。

10月26日中国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余400人,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当时为了保护大部队撤退,这400人留了下来,上面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一年前原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战争残害,变得死气沉沉,因有英租界的存在,这是地狱,那边是天堂。因为是断后,所以他们没有援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死。

10月27日,日军大肆进攻,投毒,凿墙来势汹汹,战士们抵抗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要休息,日军又突然进攻,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有人送来一面旗子和补给,也决定了明天要升旗,日军飞机不惜代价要击倒旗子,而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洋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威严”。

这是历史上千万战争的一场,最后虽然失败,但也证明我们国家有希望,让外国知道,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2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诗级的国产大作,它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这就是《八佰》。一部热血的战争大片。一开始,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中国的军队遇上日本人以后,疯狂的逃窜。最后所有的逃兵都被当场枪毙,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几个侥幸逃脱的逃兵。

逃兵来到了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最后一批抵抗日军的士兵们。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来阻止他们。不惜动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顿时,这几百个人的生命,被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在经过第一天的磨练以后,所有的正式开始经历了血性。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杀死。所以,没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仓库的另一头,就是法租界。那你对比喻这里来说简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战士们的信念。

四天过后,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但是一只冷眼旁观的其他国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后,奔向法租界。在最后出壳的过程中,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们啊!他们不怕牺牲,就好像是其他战士们的缩影,就是为了守护着每一个人们。难道他们没有怕过吗?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地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4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5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战场,对面租界则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形成鲜明的对比。国民革命军为了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以相差许多的日本军队进行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部队就要面临30多万的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就是影片开头,用鲜血染成的两个字“八佰”,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四百多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心,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主角,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比如,陈树生,当时在敌军的猛攻下,渐渐的,部队就要战力不支了,他毫不犹豫地在身上绑上不下七八个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他自己,别无选择,自己的牺牲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他以为他只是来上海清理战场的,只想着能够跟着弟弟小湖北好好的活下去,一起来上海拍照,等和平之后再去英国旅游,可是他为了让国旗升起,他也冲到战场与敌人大战,可最终中弹而亡。还有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他带领部队要冲过桥到租界,可是中途不幸中弹,在他倒地前还撕破喉咙地喊着“全体冲桥!全体冲桥!”

租界那边的爱国人士也尽心帮他们:杨慧敏游过苏州河给军队送国旗,赌场的老板给他们送药,热心的市民也捐赠物品……瞧,桥对面最突出的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向对面的战士们敬礼,四行仓库这边的战士们看到纷纷站起来立正向小女孩敬礼,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6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7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今年第一部电影,名字很怪,叫《八佰》。电影讲的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400多名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了壮大军心,四百壮士谎称八百人,最终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的故事。四行仓库原先是个金库,有着厚实的墙体,里面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储备,加上紧邻外国租界,导致日本人不敢使用重炮、炸弹等大型武器,从而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为了打下四行仓库,日本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爬墙翻窗进来,被喷火枪烧得满地打滚;他们用大型工程车撞仓库墙壁,车被煤气瓶炸毁;他们搭了盾牌阵要炸四行仓库,却被中国军人用身体扛着炸药包硬生生炸得撤退了;他们派飞机来扫射,但也被我们用机枪打了下来。虽然日本人被打退了,但每一次的胜利,我们中国军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人翻窗进来时,战士们措手不及之下伤亡惨重;用煤气瓶炸工程车的时候,爆破手也同时被火烧伤了;炸盾牌阵的时候,整个机枪队的战士一个接一个扛着炸药包从楼上就往下跳;再比如敌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扶着旗杆的那些人到死都不松开。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立正向大屏幕敬了一个礼,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英雄的保家卫国,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你们都是我们敬佩的榜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逆行者。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8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9

电影《八佰》在正式上映了,上映首日票房突破三亿,影片中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都给人很强的代入感。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10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11

《八佰》是导演管虎的作品。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中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故事、凌厉的剪辑以及热血的画面而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次的新作《八佰》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那是每次想起都会让全体中国人灵魂震动的1937年,日本侵华行动极尽疯狂,中国国民革命军与其对阵的正面战场残酷而又屈辱。而当时淞沪会战已近尾声并全面陷入颓势,为了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国民守卫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八百勇士”,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打响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守卫战。这是一场全无胜算的战斗,几百名国军战士面对的是武器精良、整备齐全且人数碾压的日军精英部队,而他们能拼上的,就只有热血和生命。《八佰》所呈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一张拼图组成的油画,它由一个个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组成。这些人并没有超能力,甚至有些人连个军人的样子都没有。怯懦的老算盘,窝囊的老铁,牢骚超多的军油子羊拐,糊里糊涂的乡下小子端午,他们操着天南地北的方言,各自有各自的小心思。守卫四行仓库的战斗,于他们而言就是阴差阳错的一场劫数。电影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强调他们正面和英勇的形象,反而表现的是他们的卑微、自私、贪生、怕死。然而,在战争真正开始之后,观众却看到了那种根植于国人灵魂之中的坚定与血性。

似乎很少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直白的战争场面描绘,断肢、鲜血、枪弹、爆炸,很多镜头甚至可以说会让人产生不适感,那是一种真实的残酷,即使身在画面之外,都仿佛能切身感受到疼痛。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个年轻的士兵身绑手榴弹排队跳入日军的盾牌阵地,他们高喊着家乡和自己的名字,以血肉为国家与人民铺垫着通往胜利和自由的道路。

《八佰》是一部残酷的作品,不仅仅在于对于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更重要的是其基于历史而呈现的故事张力。一道苏州河所隔开的仿佛阴阳两界,英租界的歌舞升平与四行仓库的尸横遍野两相对照,让这个电影的内核更加深刻与悲凉。守卫仓库的四天四夜,填进去了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却并不能改变国军在抗日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结局。甚至连这场护旗之战斗本身,都是面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场表演。电影的剧情让人分外无力,而更残忍的是,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

看完这场电影,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虽然从一开始围绕着这段历史、这部电影以及导演的争议就很多,但是作为一部脱胎于真实历史的作品,它确确实实地感动到了我。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团长谢晋元与每一个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热血,都是鲜活而澎湃的,那是冰冷的政治所浇不熄的。

经历了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更加能够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那种深入骨髓的血性和坚韧,每每在民族遭遇危难、人民陷于苦痛之时,都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而与当年相比,而今我们不再需要向国际社会呈上我们的苦难,以寻求其施舍的帮助。我们完全能够依靠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与一切困难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底气,我们必须感谢曾经的先烈,他们为抗击外族侵略付出的鲜血,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我很喜欢《八佰》中那匹白马的意象,它那么神圣而绚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每一个士兵乃至每一个国人心中最纯粹、最美好的向往。历史总会有曲折,要流汗、更要流血,但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那是我们所共同守护的最后的家园。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 篇12

最近,电影《八佰》的上映引发网友热议,对于这部有争议的战争片,大家的评论似乎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赞赏者认为这部电影制作精细,又有家国情怀,而批评者则认为这部电影许多地方违背真实历史,甚至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历史。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样一个故事?现在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37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在日本舰队、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猛攻下,国民部队最终放弃了上海,于10月26日下令后撤到苏州河以南区域,而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之战正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斗。只是这场战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时正值11月初准备召开九国公约国际会议之际,为了向欧美展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惨烈搏斗的景象,同时博得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蒋当局命令留下少许兵力坚守苏州河北。在此情况下,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另外,为了能够多撑一会儿,谢晋元将军对外号称自己这边共有800人。这便是电影《八佰》讲述的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这场在电影里被描述得十分惨烈的战斗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日本海军陆战队对此事曾有简略的记录,档案中记载说日军在27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开始向闸北进攻,先后占领铁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到27日夜间日军将四行仓库周围建筑全部占领,使得四行仓库彻底孤立无援。但是在日军的记载中却并没有28-31日的攻击记录,直到31日凌晨才开始对四行仓库进行炮击,然而在凌晨两点多后日军便完全占领了四行仓库。

虽然对日军记载的档案我们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从中方亲历者记录(四行仓库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日记)中我们发现和日军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其他可靠消息来看,日军攻打四行仓库的兵力远非主力军队,只有下辖的一支海军陆战队,并且双方均未使用重武器。至于电影中最为煽情的送国旗那一段,杨慧敏同志在自己的《自述》中明确说了,当时她身负国旗前往垃圾桥附近,被一名英国士兵阻止,在多番辩论后,终于得到许可,在历经两小时左右的路途后,杨慧敏同志终于将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

在固守战进行到第四天后,蒋当局迫于英方施压,将八佰士兵撤退,当然,此时的420余名士兵能够撤下来的只有390余人,在将伤员转移到医院后,剩下的350余人被英军缴械,困于孤营。

至于后面的故事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打死。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向英国宣战并攻入英租界,将剩余将士抓了罚为苦役。直到抗战结束,这些历经坎坷的中国军人才得以被解救,然而最终八佰勇士也只剩不到150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集锦(12篇)


以下内容“电影《八佰》的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收集整理的,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不同的人在观看同一部作品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写观后感时最好描写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如何写出有新意的观后感呢?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1)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2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争电影《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动。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情压抑的。

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但是没有如果,战争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如此的近。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就像面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后来的后来,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一定挨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过。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3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4

还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记得大银幕开启的音乐声吗?记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泪吗?180天后久别重逢,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大幕开启,疫情后的第一电影约嘛?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这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这些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便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这支队伍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时,我已泣不成声,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5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弥漫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但这其中有一直忧心耿耿的民众,他们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这让所有人都看见,这场战斗不是这单单四百人的战斗,是全中华民族的战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时,他们面对弹雨无所畏惧;我坐在椅子上,看见他们身后溅起的血雾,脑中忽然浮现鲁迅先生的话:“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是的,在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见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燃烧在我胸口之左;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2)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诗级的国产大作,它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这就是《八佰》。一部热血的战争大片。一开始,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中国的军队遇上日本人以后,疯狂的逃窜。最后所有的逃兵都被当场枪毙,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几个侥幸逃脱的逃兵。

逃兵来到了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最后一批抵抗日军的士兵们。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来阻止他们。不惜动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顿时,这几百个人的生命,被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在经过第一天的磨练以后,所有的正式开始经历了血性。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杀死。所以,没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仓库的另一头,就是法租界。那你对比喻这里来说简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战士们的信念。

四天过后,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但是一只冷眼旁观的其他国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后,奔向法租界。在最后出壳的过程中,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们啊!他们不怕牺牲,就好像是其他战士们的缩影,就是为了守护着每一个人们。难道他们没有怕过吗?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地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4)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5)

《八佰》是导演管虎的作品。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中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故事、凌厉的剪辑以及热血的画面而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次的新作《八佰》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那是每次想起都会让全体中国人灵魂震动的1937年,日本侵华行动极尽疯狂,中国国民革命军与其对阵的正面战场残酷而又屈辱。而当时淞沪会战已近尾声并全面陷入颓势,为了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国民守卫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八百勇士”,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打响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守卫战。这是一场全无胜算的战斗,几百名国军战士面对的是武器精良、整备齐全且人数碾压的日军精英部队,而他们能拼上的,就只有热血和生命。《八佰》所呈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一张拼图组成的油画,它由一个个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组成。这些人并没有超能力,甚至有些人连个军人的样子都没有。怯懦的老算盘,窝囊的老铁,牢骚超多的军油子羊拐,糊里糊涂的乡下小子端午,他们操着天南地北的方言,各自有各自的小心思。守卫四行仓库的战斗,于他们而言就是阴差阳错的一场劫数。电影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强调他们正面和英勇的形象,反而表现的是他们的卑微、自私、贪生、怕死。然而,在战争真正开始之后,观众却看到了那种根植于国人灵魂之中的坚定与血性。

似乎很少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直白的战争场面描绘,断肢、鲜血、枪弹、爆炸,很多镜头甚至可以说会让人产生不适感,那是一种真实的残酷,即使身在画面之外,都仿佛能切身感受到疼痛。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个年轻的士兵身绑手榴弹排队跳入日军的盾牌阵地,他们高喊着家乡和自己的名字,以血肉为国家与人民铺垫着通往胜利和自由的道路。

《八佰》是一部残酷的作品,不仅仅在于对于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更重要的是其基于历史而呈现的故事张力。一道苏州河所隔开的仿佛阴阳两界,英租界的歌舞升平与四行仓库的尸横遍野两相对照,让这个电影的内核更加深刻与悲凉。守卫仓库的四天四夜,填进去了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却并不能改变国军在抗日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结局。甚至连这场护旗之战斗本身,都是面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场表演。电影的剧情让人分外无力,而更残忍的是,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

看完这场电影,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虽然从一开始围绕着这段历史、这部电影以及导演的争议就很多,但是作为一部脱胎于真实历史的作品,它确确实实地感动到了我。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团长谢晋元与每一个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热血,都是鲜活而澎湃的,那是冰冷的政治所浇不熄的。

经历了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更加能够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那种深入骨髓的血性和坚韧,每每在民族遭遇危难、人民陷于苦痛之时,都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而与当年相比,而今我们不再需要向国际社会呈上我们的苦难,以寻求其施舍的帮助。我们完全能够依靠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与一切困难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底气,我们必须感谢曾经的先烈,他们为抗击外族侵略付出的鲜血,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我很喜欢《八佰》中那匹白马的意象,它那么神圣而绚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每一个士兵乃至每一个国人心中最纯粹、最美好的向往。历史总会有曲折,要流汗、更要流血,但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那是我们所共同守护的最后的家园。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6)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虽然这些战士被称作“八佰壮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绚烂的爱国之曲,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也有几个画面让人记忆犹新,潸然泪下。

绑 紧 点 儿

四行仓库外,战火喧天,日军将坚固的盾牌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路闯到了仓库的围墙,在盾牌的掩护下,日军开始疯狂地砸起了墙。“队长!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弹打不穿!”陈树生在心里暗暗地咒骂了一声,回身拿起几包炸药“娘!孩儿不孝!”说着便冲着奔向窗户,失去了遮挡,他的身体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下,子弹射穿了他的身体,可是他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了。他奋力一跃,紧紧抱着炸药,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铁盾,伴随着陈树生的一声怒吼,炸药火光冲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拿起炸药包,一个山东兵抱着一大捆炸药跑到一个小战士面前笑着对他说:“孩子,绑紧点儿。”日军退去了,这是由无数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试问这样的场景谁能不泪目。

升 旗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三天早晨,团长,对着四百多名身负重伤的战士们说道:“战士们!昨夜河对岸的租界为我们送来了一面旗帜,你们说,我们是升还是不升?”“升!”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长谢晋元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升起 军旗便是对日本人极大的挑衅,这会使本就十分困难的防守难上加难。

众人来到楼顶,看着 军旗缓缓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对罪恶的侵略者的藐视,是对英勇抵抗者的赞扬!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显然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派来了一架飞机来轰炸,楼顶的战士们立刻进行隐蔽并开始防御,可随着一声巨响,旗杆断了,就在 军旗即将倒下落地之际,一名士兵冲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撑着旗杆,可飞机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体。还没完!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抵住了旗杆,直到飞机被击落,战士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冲 桥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四天傍晚,一纸“总裁手令”使战斗提前结束,所有的战士被命令于当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号灯亮了,战士们开始分组过桥,敌人罪恶的子弹疯狂地舔舐着战士们的鲜血“不要恋战!一口气冲过去!“可是情况并不明朗,战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奔去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地上,还没有倒下的战士不顾自己安危,拼尽全力想将受伤的队友拉入安全区。“活着就是胜利!”谢晋元拖着自己满目疮疾的躯体,扯着沙哑的嗓子吼道:“我们的民族病了,只有我们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们背后四万万国人的心!”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落后就要挨打。”“活着就是胜利。”历史往事历历在目,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懈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使新中国紧随时代的洪流,让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7)

最近,电影《八佰》的上映引发网友热议,对于这部有争议的战争片,大家的评论似乎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赞赏者认为这部电影制作精细,又有家国情怀,而批评者则认为这部电影许多地方违背真实历史,甚至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历史。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样一个故事?现在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37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在日本舰队、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猛攻下,国民部队最终放弃了上海,于10月26日下令后撤到苏州河以南区域,而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之战正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斗。只是这场战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时正值11月初准备召开九国公约国际会议之际,为了向欧美展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惨烈搏斗的景象,同时博得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蒋当局命令留下少许兵力坚守苏州河北。在此情况下,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另外,为了能够多撑一会儿,谢晋元将军对外号称自己这边共有800人。这便是电影《八佰》讲述的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这场在电影里被描述得十分惨烈的战斗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日本海军陆战队对此事曾有简略的记录,档案中记载说日军在27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开始向闸北进攻,先后占领铁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到27日夜间日军将四行仓库周围建筑全部占领,使得四行仓库彻底孤立无援。但是在日军的记载中却并没有28-31日的攻击记录,直到31日凌晨才开始对四行仓库进行炮击,然而在凌晨两点多后日军便完全占领了四行仓库。

虽然对日军记载的档案我们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从中方亲历者记录(四行仓库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日记)中我们发现和日军记载的基本吻合。而且从其他可靠消息来看,日军攻打四行仓库的兵力远非主力军队,只有下辖的一支海军陆战队,并且双方均未使用重武器。至于电影中最为煽情的送国旗那一段,杨慧敏同志在自己的《自述》中明确说了,当时她身负国旗前往垃圾桥附近,被一名英国士兵阻止,在多番辩论后,终于得到许可,在历经两小时左右的路途后,杨慧敏同志终于将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

在固守战进行到第四天后,蒋当局迫于英方施压,将八佰士兵撤退,当然,此时的420余名士兵能够撤下来的只有390余人,在将伤员转移到医院后,剩下的350余人被英军缴械,困于孤营。

至于后面的故事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打死。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向英国宣战并攻入英租界,将剩余将士抓了罚为苦役。直到抗战结束,这些历经坎坷的中国军人才得以被解救,然而最终八佰勇士也只剩不到150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8)

这里是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人民拼死反抗,史称淞沪会战。

10月26日中国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余400人,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当时为了保护大部队撤退,这400人留了下来,上面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一年前原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战争残害,变得死气沉沉,因有英租界的存在,这是地狱,那边是天堂。因为是断后,所以他们没有援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死。

10月27日,日军大肆进攻,投毒,凿墙来势汹汹,战士们抵抗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要休息,日军又突然进攻,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有人送来一面旗子和补给,也决定了明天要升旗,日军飞机不惜代价要击倒旗子,而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洋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威严”。

这是历史上千万战争的一场,最后虽然失败,但也证明我们国家有希望,让外国知道,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9)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来,如同战场上枪炮齐鸣、流弹横飞,各种评论各种角度夹杂各种思维管涌刷屏,各类媒体平台“无人不道看片回”!趁着周末忙里偷闲的快乐时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电影院观看这部疫情过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视觉佳作,早有耳闻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备好了“心相印”纸巾一包,来欣赏这部由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拍摄的国产战争电影。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而距离四行仓库战场仅河之隔另外一头,是租界区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可谓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片中军人们大量的抽烟镜头似乎和先前微博热搜的国家控烟协会的一段话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便是国家控烟协会之前提出的建议:“烟草过多影视剧应取消评优资格”,协会认为,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严重削弱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吸烟影视镜头对青少年尝试抽烟有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而该片的吸烟镜头贯穿了全片,既有着桥一边租界区权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点着香烟的愚昧不醒,也有着桥的另外一边几百名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们点着香烟的生死看淡。更有着一句:“烟是我的命!”,体现着当下军人们生死看淡,为国牺牲的悲壮之姿。

《八佰》该片中,军人们在面临生死一线的国家危难之际,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对的是人数上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为精良的军事武器于装备。他们的内心害怕吗?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从影片开始之际几位军人不断抽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怯战的情绪,他们怕的不是牺牲,而是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甘。他们有的才十几岁,尚未体验够人世的灿烂,有的家有老小,他们还未尽到一名孝子或是父亲的角色。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便是剧里的羊拐,他是个军人,为战场而生。他拿起枪面对敌人时,倔强狠绝,浑身散发着“狼性”。他也时常沉默地抽着烟,说烟是他的命。他无妻无儿,说自己无所畏惧。但提到老母亲,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然后默默地点起烟。羊拐是被战争裹挟的底层士兵群像之一。他们有挣扎有牵挂,但大敌当前,却舍弃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对人间真的无所眷顾吗,从他在影片中的不断的吸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其实是有的。但是,点起了那根烟,便没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镜头,便是羊拐对着那名酷似“汉奸”的记者方兴文说道:“有烟吗?”他楞了一会,默默地从口袋递了过去,而这包烟是他在和外国领事交流时出其不意的“顺走的”,当时的他与外国领事们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极了卖国求荣的投机分子,但真正看到了这一幕又一幕军人们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也触动了。此刻你便会发现,只是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国家罢了。

影片结尾之际,从一开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怂”老铁,在最后的分别之际,两个人隔着栏杆说着向往,他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烟。生死关头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东西,就只有从方兴文那里讨要来的半包烟。这半包烟,老铁也只拿了一根,没舍得都带走。他的内心知道,很可能,他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去抽完这包烟了。

影院里从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应该说,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同于当年的中国人了!放弃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断充盈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内生动力,外辟新局,以发展求得竞争的主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10)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11)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4篇

《八佰》这部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八佰的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1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电影片尾字幕模板 2020年高清视频模板 视频背景素材广告 电影片尾字幕模板,片头,倒计时,相册,特效,粒子,婚庆,快闪,字幕, 查看详情 >精校版 精品文档 2  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2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的电影观后感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篇12)

看电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动于军人的英勇,悲恸于战争的惨烈。第二次跟同事,则多了几分理性,可以更细致地分析这些所谓“逃兵”的转变,更深刻地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我想,从下面两点,谈谈感受,一是动机,二是合作。

首先谈谈动机。影片中,一河两世界,一边宛若天堂,一边满目疮痍。影片主要讲述一支被收编不太正规的军队,可以说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有账房先生、有种地的、有跟原部队走散的……当看到河对面歌舞升平的景象时,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闪现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什么,让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继续坚守四行仓库呢?

大家还记得沿着水道逃出来的端午和老算盘吗?虽然他们都回头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样的。老算盘是因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为使命感——当他听到租界的百姓们喊着“你是英雄!”“好样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里,让我联想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同样都是返回了四行仓库,老算盘是因为外在动机,端午,是因为内在动机,所以最终,老算盘还是想方设法苟且偷生,而端午,与大家并肩作战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守四行仓库呢?是他们的内在动机——为了身后租界百姓的安全、为了给谈判争取筹码、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观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数人,都会说,为了赚钱啊!没错,为了赚钱,可是有没有想过,是为了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呢?如果,是为了当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会去计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时间,干了多少活儿,拿了多少工资。这是小钱。如果,是为了当下的生活不被轻易改变,为了未来的生活更有品质,为了深爱的家人有更多选择,你是不是会更加努力呢?因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你的内在动机,推动你赚更多的钱,这,是大钱。只要我们的内在动机足够强大,我们的意志也就会更加坚定,也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跟我们期待的未来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那么现在想想,你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呢?

其次,谈谈合作。整个影片升华的片段,也是全剧的泪点——送电话线。跑过去一个,被打死了。再跑过去一个,又被打死了。直到最后一位刀子,成功把电话线扔过去了,自己还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泪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舍身一试,才让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后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为自认为不可能,就轻易放弃,那我们的目标,将永远只是梦想。所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中,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辅导孩子作业,各司其职,才能稳而不乱。在工作中,同样没有一个人是全才,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持久发展下去。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组,要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每个人写其中一个板块,要求由组长最后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论文,可是到截至时间的时候,因为其中一人没有完成,导致组长没能按时提交,全组没有完成任务。下次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么做呢?没错,提前去跟每一个组员要作业,给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意外。本身这个任务里,并没有要求组长去提前叮嘱大家交作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合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个人又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简单一点,大家都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中的分歧,多考虑对方的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合作的本质。

2023八佰电影观后感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2023八佰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1

很久不曾写什么东西,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场景,我决定,还是提笔,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受,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内容毕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辞有误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观看《八佰》,何香凝的这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称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整部电影是基于四行仓库之役来创作的。电影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应该是这三个场景:

一是谢晋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说的那句你们就是这样定义这场战斗?语气里的崩溃,痛心的眼神,只能一个虐心表述我内心的感受。

二是主动殉战的陈树生,在他自爆前的那个敬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在他的'脸上,没有后悔,没有难过,有的只是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会的刀子请愿以身涉险,给国军运送电话线。

说真的,三个场景,导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泪点,我想,这应该是所有观影人的共同感受,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电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认,但或许是应为艺术创作的原因,历史上,四行仓库之役的撤退,其实是得到日本军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让人觉得有点不解,影片中,部队的撤退部分,个人看起来更像是导演的一次个人煽情。

我也知道这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教科书,只不过是一部电影,我们就应该允许他有创作空间来表达这场战役,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空间,让人感觉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有些严重美化了GMD抗战之感。取材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在创作之时,还是应该尊重历史,不应太过美化,特别是对于那些熟知历史,了解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的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或许会让人难免有些憋屈。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2

《八佰》这部电影描述了在淞沪会战尾声时期在四行仓库发生的一场战斗。电影开篇演出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严重低迷,比刚挺进上海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完全不同。在血与火的战场,再勇敢的战士也经受不住身边战友们的持续牺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状态,在日军突击分队的攻势下,建制几乎被完全打乱。国府高层考虑九宫公约即将召开,决定留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以显示国军仍在坚守上海,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大帮助。

电影然后描述了溃散的十余名士兵加入了守卫四行仓库的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些溃散的士兵,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部队,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随着战事的激烈程度,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边战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杀敌的勇气。守军们的顽强奋战被河对岸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百姓都深深看在眼里,在坚守了四天四夜之后,遵照上级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开篇很宏大,结局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遗憾点太多,更重要的是鉴于历史后来对这支孤军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团长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营又被日军俘虏受尽磨难。给人感觉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与日军血战到底来的痛快。

比起xx年播出的《捍卫者》有明显的差别,《捍卫者》描写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长率部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最终英勇战死。两场作战规模非常相似,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宝山保卫战姚子青率部守卫国土,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宁可全军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也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谢晋元团长率部守卫四行仓库,其发起意义在于国府高层想要通过在上海的坚守,引起九国公约在国际上更大的帮助中国,这是一场因政治外交发起的一场军事作战,军队必须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军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作战,在坚守四天四夜之后,谢晋元团长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结束这场战斗。军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这是小生看完《八佰》这部剧的感想,欢迎诸位看官游览,留言指出不足之处。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3

在看之前我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表明了我对这部影片的态度,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这部影片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前两天还是特意去了趟影院一探究竟,又用了几天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现在和大家谈谈我对这段历史和这部电影的最终看法!

历史回顾,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阻击日军进攻并掩护大部队后撤,更为了能够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团附谢晋元的带领下留下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电影讲的就是这个历史故事!

那么首先我们从当时的政治军事角度来讲,如果日军使用飞机舰炮等重武器全力进攻,那么上海四行仓库还是好打的。但问题就出在这,四行仓库离西方列强的租界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一旦使用重武器进攻那么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到西方列强租界的安危,而当时小日本还是比较忌惮西方列强的,所以最后也就用轻武器配合步兵来了一波进攻,然后就被我守军击退了!

其次从这部电影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是在走爱国英雄主义的路线,说实话看到我国士兵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那一刻我也是鼻子酸酸的,差点流泪。还有黄志忠扮演的.老葫芦也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国军在跑路。但是这部电影也有让我比较无语的桥段,比如说有纹身的鬼子泅渡渗透,当时看到这片段我就在想他们是日军?还是青帮?当然让我无语的还有天台护旗这个片段,因为这么做在战争中是非常不合理的,其情节和神剧没什么两样!

最后,我再说一个发生在影院的小插曲,坐在我身旁的两个妹子在电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哭的稀里哗啦了!与此同时我又听到有人在谈论那段历史,其内容大概就是美化夸大果党和果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哎,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从那部地摊文学小说作品中看到的这些内容!哎,怪不得有人说:任何影视作品都是输出意识形态的载体。现在看来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4

说说不久前看的一部爱国教育片《八佰》。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妹妹的推荐才去观看的。这是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句话,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一群让我热血沸腾的将士们,深深的感染着我。

仅仅一河之隔,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岸炮弹声此起彼伏,中国 军人在流血流泪,堪称人间地狱,另一岸租借里的百姓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么强烈的对比,让我感受到当时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悲伤痛心。

那场战斗已经是淞沪会战的最后,国民党已经是伤亡殆尽,对于当时还在拼死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来说,这场战斗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看不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张足够绝望且彼此的战斗,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未曾后退,到生命的最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 军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不屈精神,这一点很多的细节有所体现,将士最后仍然奄奄一息,镜头不断的诉说着最后的遗愿,一组组的战士们在生命的尽头牢牢的抓住守代表中国 军队还在的旗帜,还有那幕排着队,身上扎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的跳下去引爆,瓦解敌人的铜墙铁盾,那句绑紧点这一句,戳中了我的泪点,戳痛了我的心。

对岸的百姓们从一开始享受着英国带来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愿报名奔赴前线,集物资,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中国 军队的牺牲,对岸的百姓们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民族意识一点点的觉醒,人们终于愿意伸出手,为中国的未来而愿意为之努力,

这场战争注定不能胜利,但是它是火苗,在燃烧,叫醒对岸的中国人,唤醒中华四万万同胞。从开始不允许中国 军队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助他们跨过那座桥,商女不知亡国恨也渐渐地消失,越来越多的奋不顾身。

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的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在影片的那匹白马,在战争的废墟中一跃而起,飒爽飞驰,其中的意义也是令人无比的亢奋。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5

最近火爆的电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响强烈。爸妈为了加强我的爱国情怀,让哥哥给我们订好了电影票。我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来到电影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战争类的电影,我无法想象电影里的画面,竟然是真正的历史重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54团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团长谢晋元怕日本人发起下一场猛烈进攻,就把420人称作800人。

第四个昼夜最让我激动。外面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战士们子弹也越来越少,他们一个个背上炸药包,打算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只要人在,就不会让日本人靠近一步,势必坚守着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护送电话线的任务,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纷纷报名参加这次护送任务,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终接上电话线。战斗进入后期,谢晋元团长为了保住战士们的生命,选择冲过护城桥,虽然最终成功,但是只有三成的人生还。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到了虽然粗鲁但是爱国爱家人的老算盘;年龄虽小,但是不屈不挠的小湖北;顽强向前,忠肝义胆的谢晋元团长……虽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五星红旗是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和平也是英雄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安于现在舒适的现状,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恶行,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先辈选择原谅。勿忘国耻,向英雄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改编的,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事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虽然是败仗,但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苏州河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只会更加紧紧相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

很感谢《八佰》能够让我们重温这些英烈曾经的壮举,带我们真实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转,体验一场未曾见识的民族较量。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6

怀着激动的心情,东明店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胥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有些与现实何其相似。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每个人都有不可说的'压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开始崩溃。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因为我也经历了一段这样的时光。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保护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时间去崩溃,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努力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的守护家人。

愿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对来自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努力向上。

(文:东明店廖学婷)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7

在队工会的组织下,后勤部全体职工9月9日下午去影院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八佰》。电影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留守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坚守上海最后防线的故事。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都是在愤慨中渡过的!我恨不得也拿起武器与国民革命军一起投入战斗,看着那些勇士身上绑着手榴弹,从高楼上跳下的那一刻,我的泪顿时模糊了双眼!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和敌人同归于尽,我想这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身后千千万万的同胞的安危,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不受外来侵略,为了他们的信仰,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不再生病,让他们快点觉醒,不要再蒙蔽双眼,让千千万万的同胞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同仇敌忾!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要珍惜当下,不忘国耻,不忘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8

周六,受到朋友邀请,去看了场电影《八佰》。

坐在黑压压的影院里,荧幕上跳跃出了画面。宽广的灌木丛中,一群新兵蛋子,背着枪,扛着箱,快速地前行。长时间的奔走,他们早已疲惫不堪。前行的目的地,硝烟滚滚,是上海。

到达目的地不久,毫无防备的队伍就被日本人打散,叔叔老葫芦,侄子端午和小湖北,成了逃兵。

一队人将四处散落的逃兵收拢起来,将他们领到了租界对面的四行仓库。在几乎全面沦陷的上海,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把守森严的地方。即使没有支援,没有足够的物资,他们却仍然具有一颗金子般的军人心。但是逃兵们,不全是逃兵,说是散兵更合适,有的没上过战场,只想逃跑。有的厌倦了战争,不想打仗。夜晚,大批难民涌入租界。老葫芦混入其中,却因为穿着军服被赶走。灯红酒绿的租界,与黑灯瞎火的仓库。天堂,与地狱。

第一日,几声枪响宣告了日本人的到来。四行仓库门洞大开,没有一人防守,日本人在几番侦查下,鱼贯而入,大门突然落下,枪声,喊杀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关在地下的逃兵吓得瑟瑟发抖,很快,战斗接近尾声,大批尸体倒在地上,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逃兵被拉出来清扫战场,谁料,日本人投射了毒气弹。

仅隔着一条河的租界,挤满了看热闹的众人,摩肩接踵,议论纷纷。他们安全地生活在租界,仿佛与河对岸的战场是两个世界。此刻毒气顺着风,来到了这片“桃源”。顿时,人们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街上的店铺纷纷关上了门,阻挡住了门外想要进来避难的人。

毒气,再一次地加大了伤亡。战斗后的仓库,全部将士陷入了忙碌中。突然,对面传来喊话,不投降,这些人,就是你们的下场!端午定睛一看,其中一个,正是叔叔老葫芦!

吊在杆上的老葫芦撕心裂肺地喊:“端午!看好小湖北!好好活着!带他回家!”这声音撕扯着喉咙发出,随风撞进端午的耳朵。端午知道叔叔老葫芦必死无疑,对死亡的恐惧,对故乡的怀念。一股脑涌上心头。感到脑袋一片空白,流下泪来。

……

恐惧是勇敢的前奏,恐惧过后是勇敢。你看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入敌阵,视死如归。你看老铁,主动留守,上到楼顶,护卫大旗,唱起了《定军山》。

电影《八佰》,让人颇多感慨。

电影《八佰》观后感集锦6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电影《八佰》观后感”。

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电影《八佰》观后感。观看喜欢的影片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一般来说观看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感悟。此时不妨来把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好的观后感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还请您收藏本文!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改编自历史故事《八佰》的历史电影上映了,钟爱以抗战题材为主题电影的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和爸爸就去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遥,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这一场被围观的战争。记者采访时谎称自由八佰人,实际只有四佰人,租界的百姓见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便不断的送去补给,使这些战士们坚持了许久,但日本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双拳难敌四手,只能撤退进租界。

我在看的时候,心中充满愤怒和热血,恨不得自己就是里面的一位战士,能够杀倒几个日本鬼子。这是中国的耻辱,并且让我记住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和八佰壮士的英雄形象,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日本对中国无情的侵略,以及无数的受难同胞。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2

“国家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题记

前几天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国电影——《八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日激战时那仅存的400名军人对抗3万日军时的英勇无畏。现在闭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1937年淞沪会战未期,中日双方激战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谢晋元带领400人的军队在四行仓库进行反击,作为最后的据点,仓库内有煤油等工业燃料,导致日军不敢使用大型杀伤力武器。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国人,日方不能攻击,租界的人共同观看对面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属于一个个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从四行仓库跳下炸死楼下的日军。那一个个名字,至今我难以忘怀。“俺叫王振兴!”“俺叫李救国”。“爸,妈,俺来生再来孝敬您!……”。

为了在全国会议上维护中国的发言权,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叠在一起,树立起了中国国旗。

影片早已结束,但我迟迟没有离开观影厅,为的是记住那些烈士的名字。我心中的波澜汹涌,思绪往前,一定要为国争光,做祖国将来的栋梁!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3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和祖国的伟大。

这是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400多人抵抗数以百倍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他们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尽管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战士们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告诉身后的四万万同胞,我们没有挫败,中国还有希望。这便是令我感到震撼的影片——《八佰》。影片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互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一种心灵撞击。

影片中被苏州河隔开的上海租界和四行仓库,一边是热闹的繁华,一边却是令人战栗的荒芜。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不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场面是一个战士身上绑满炸药,留下血书,跳进日军的铁甲阵中,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前赴后继,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姓名籍贯,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娘,孩儿不孝了”,直接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好一会儿,我才咬着牙止住了悲伤。自古忠孝两难全,总有人英勇就义是为了换取更多人的幸福安康,疫情中的白衣天使、灾难中的逆行者……他们和这些战士一样,都是真正的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不能挺起脊梁负重前行,但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对这些为了“岁月静好”而努力的英雄们说一声谢谢!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唯一没有结束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壮大的进程,唯一没有停下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我们青少年要拿起学习的武器,刻苦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将来报效国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4

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一边是天堂,另一边便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高喊出自己的名字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不仅喊醒了河对麻木的民众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热血。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抗战情绪才被真正的`唤醒了。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孔祥卿

中国军人誓死捍卫上海四行仓库的的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四行会战在历史战争的长河中算不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甚至在淞沪战役中并不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该战役在民众的心中却是意义重大的,是人民抗战意识空前高涨的引线,在四行仓库房顶上他们升起的不仅仅是旗帜,更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国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作为一颗种子,去叫醒更多的国人。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范弘芳

八佰壮士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可能是家里的父亲、丈夫、儿子,可恰恰是这样一群普通人,在面对日军猛烈的进攻时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宁死也要坚守阵地。在国家大义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壮士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牺牲精神让我们敬畏,抗战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愿所有人牢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金隅太行人,我们也应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在工作中做努力奋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刘涵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军队缴械并集中看押到了兵营,无法撤离上海,直到最后被日军俘获。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中国不够强大,上海流离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护,撤离的国军被羁押,强如日军面对租界时还是要看各国脸色给几分面子。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只有让人民群众觉醒来使我们的祖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才会有如今天这般的话语权。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李天龙

赵云七进七出,以一敌百。而八百壮士们面对的浩浩荡荡的日本军队,同是毫不退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现了白马,一开始白马受惊四处逃窜,如同刚刚入驻四行仓库时惊魂未定的守军战士,胆怯畏战;而后白马重新出现来到四行仓库就好比国军战士坚定信心,誓死守卫;最后出现的白马则或许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马产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壮士中年纪几乎最小的,汉室中兴待后生国家的复兴与民族的希望正是寄托在这些具有民族热血的晚辈的身上。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5

周六,受到朋友邀请,去看了场电影《八佰》。

坐在黑压压的影院里,荧幕上跳跃出了画面。宽广的灌木丛中,一群新兵蛋子,背着枪,扛着箱,快速地前行。长时间的奔走,他们早已疲惫不堪。前行的目的地,硝烟滚滚,是上海。

到达目的地不久,毫无防备的队伍就被日本人打散,叔叔老葫芦,侄子端午和小湖北,成了逃兵。

一队人将四处散落的逃兵收拢起来,将他们领到了租界对面的四行仓库。在几乎全面沦陷的上海,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把守森严的地方。即使没有支援,没有足够的物资,他们却仍然具有一颗金子般的军人心。但是逃兵们,不全是逃兵,说是散兵更合适,有的没上过战场,只想逃跑。有的厌倦了战争,不想打仗。夜晚,大批难民涌入租界。老葫芦混入其中,却因为穿着军服被赶走。灯红酒绿的租界,与黑灯瞎火的仓库。天堂,与地狱。

第一日,几声枪响宣告了日本人的到来。四行仓库门洞大开,没有一人防守,日本人在几番侦查下,鱼贯而入,大门突然落下,枪声,喊杀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关在地下的逃兵吓得瑟瑟发抖,很快,战斗接近尾声,大批尸体倒在地上,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逃兵被拉出来清扫战场,谁料,日本人投射了毒气弹。

仅隔着一条河的租界,挤满了看热闹的众人,摩肩接踵,议论纷纷。他们安全地生活在租界,仿佛与河对岸的战场是两个世界。此刻毒气顺着风,来到了这片“桃源”。顿时,人们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街上的店铺纷纷关上了门,阻挡住了门外想要进来避难的人。

毒气,再一次地加大了伤亡。战斗后的仓库,全部将士陷入了忙碌中。突然,对面传来喊话,不投降,这些人,就是你们的下场!端午定睛一看,其中一个,正是叔叔老葫芦!

吊在杆上的老葫芦撕心裂肺地喊:“端午!看好小湖北!好好活着!带他回家!”这声音撕扯着喉咙发出,随风撞进端午的耳朵。端午知道叔叔老葫芦必死无疑,对死亡的恐惧,对故乡的怀念。一股脑涌上心头。感到脑袋一片空白,流下泪来。

……

恐惧是勇敢的前奏,恐惧过后是勇敢。你看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入敌阵,视死如归。你看老铁,主动留守,上到楼顶,护卫大旗,唱起了《定军山》。

电影《八佰》,让人颇多感慨。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6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电影里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着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战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最后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是最棒的。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汇总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八佰电影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看电影是可以获得感官和心理上的感受。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写出不失新意的优质作品观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八佰电影的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1】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但是也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与这场守卫战最小战士“小湖北”,我原本以为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缩影,尤其是在撤离前夕,团座谢晋元对他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去看看好起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影片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矗立于繁华大上海一隅的场景,一方面可借遗址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以当今大上海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但总归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太突兀,没有个很好的前后衔接,如果用幸存下来的“小湖北”的视角来讲这里或许会更好些。

另外就是,大家观影应该都有前奏需要看一会儿才能进入剧情的感受,而影片开头节奏较快,很多场景让人没有来得及作出反映就一晃而过。而在撤离最后,当日本的机枪扫射在冲上桥面的士兵的时,对岸的民众冲破栅栏,在桥头设立的铁门处挥舞着手掌的场景却久久不息,我大概能理解这个场景的存在是为了反映出,八佰勇士所唤醒的国人的觉醒,但个人还是觉得过于矫情。

影片中很多场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视作品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缩影,真实与否无需定论。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远比影片来的激烈且残忍,那些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牺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唯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6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7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8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9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10

忆风雨,跌宕征程·兴;展江山,昂扬而起·鼎。——题记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绝望和希望相缠绕所呈现的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还掺杂着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众等等,他们是一个个等待“唤醒”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们的“白”在于为八佰壮士捐物资,企盼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又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和遗言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从栏杆对面伸出双手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驹,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2】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

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

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

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 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

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3】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今年第一部电影,名字很怪,叫《八佰》。电影讲的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400多名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了壮大军心,四百壮士谎称八百人,最终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的故事。四行仓库原先是个金库,有着厚实的墙体,里面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储备,加上紧邻外国租界,导致日本人不敢使用重炮、炸弹等大型武器,从而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为了打下四行仓库,日本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爬墙翻窗进来,被喷火枪烧得满地打滚;他们用大型工程车撞仓库墙壁,车被煤气瓶炸毁;他们搭了盾牌阵要炸四行仓库,却被中国军人用身体扛着炸药包硬生生炸得撤退了;他们派飞机来扫射,但也被我们用机枪打了下来。虽然日本人被打退了,但每一次的胜利,我们中国军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人翻窗进来时,战士们措手不及之下伤亡惨重;用煤气瓶炸工程车的时候,爆破手也同时被火烧伤了;炸盾牌阵的时候,整个机枪队的战士一个接一个扛着炸药包从楼上就往下跳;再比如敌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扶着旗杆的那些人到死都不松开。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立正向大屏幕敬了一个礼,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英雄的保家卫国,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你们都是我们敬佩的榜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逆行者。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4】

《八佰》是导演管虎的作品。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中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故事、凌厉的剪辑以及热血的画面而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次的新作《八佰》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那是每次想起都会让全体中国人灵魂震动的1937年,日本侵华行动极尽疯狂,中国国民革命军与其对阵的正面战场残酷而又屈辱。而当时淞沪会战已近尾声并全面陷入颓势,为了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国民守卫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八百勇士”,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打响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守卫战。这是一场全无胜算的战斗,几百名国军战士面对的是武器精良、整备齐全且人数碾压的日军精英部队,而他们能拼上的,就只有热血和生命。《八佰》所呈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一张拼图组成的油画,它由一个个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组成。这些人并没有超能力,甚至有些人连个军人的样子都没有。怯懦的老算盘,窝囊的老铁,牢骚超多的军油子羊拐,糊里糊涂的乡下小子端午,他们操着天南地北的方言,各自有各自的小心思。守卫四行仓库的战斗,于他们而言就是阴差阳错的一场劫数。电影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强调他们正面和英勇的形象,反而表现的是他们的卑微、自私、贪生、怕死。然而,在战争真正开始之后,观众却看到了那种根植于国人灵魂之中的坚定与血性。

似乎很少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直白的战争场面描绘,断肢、鲜血、枪弹、爆炸,很多镜头甚至可以说会让人产生不适感,那是一种真实的残酷,即使身在画面之外,都仿佛能切身感受到疼痛。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个年轻的士兵身绑手榴弹排队跳入日军的盾牌阵地,他们高喊着家乡和自己的名字,以血肉为国家与人民铺垫着通往胜利和自由的道路。

《八佰》是一部残酷的作品,不仅仅在于对于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更重要的是其基于历史而呈现的故事张力。一道苏州河所隔开的仿佛阴阳两界,英租界的歌舞升平与四行仓库的尸横遍野两相对照,让这个电影的内核更加深刻与悲凉。守卫仓库的四天四夜,填进去了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却并不能改变国军在抗日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结局。甚至连这场护旗之战斗本身,都是面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场表演。电影的剧情让人分外无力,而更残忍的是,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

看完这场电影,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虽然从一开始围绕着这段历史、这部电影以及导演的争议就很多,但是作为一部脱胎于真实历史的作品,它确确实实地感动到了我。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团长谢晋元与每一个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热血,都是鲜活而澎湃的,那是冰冷的政治所浇不熄的。

经历了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更加能够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那种深入骨髓的血性和坚韧,每每在民族遭遇危难、人民陷于苦痛之时,都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而与当年相比,而今我们不再需要向国际社会呈上我们的苦难,以寻求其施舍的帮助。我们完全能够依靠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与一切困难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底气,我们必须感谢曾经的先烈,他们为抗击外族侵略付出的鲜血,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我很喜欢《八佰》中那匹白马的意象,它那么神圣而绚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每一个士兵乃至每一个国人心中最纯粹、最美好的向往。历史总会有曲折,要流汗、更要流血,但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那是我们所共同守护的最后的家园。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5】

电影《八佰》在正式上映了,上映首日票房突破三亿,影片中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都给人很强的代入感。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6】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7】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虽然这些战士被称作“八佰壮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绚烂的爱国之曲,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也有几个画面让人记忆犹新,潸然泪下。

绑 紧 点 儿

四行仓库外,战火喧天,日军将坚固的盾牌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路闯到了仓库的围墙,在盾牌的掩护下,日军开始疯狂地砸起了墙。“队长!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弹打不穿!”陈树生在心里暗暗地咒骂了一声,回身拿起几包炸药“娘!孩儿不孝!”说着便冲着奔向窗户,失去了遮挡,他的身体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下,子弹射穿了他的身体,可是他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了。他奋力一跃,紧紧抱着炸药,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铁盾,伴随着陈树生的一声怒吼,炸药火光冲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拿起炸药包,一个山东兵抱着一大捆炸药跑到一个小战士面前笑着对他说:“孩子,绑紧点儿。”日军退去了,这是由无数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试问这样的场景谁能不泪目。

升 旗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三天早晨,团长,对着四百多名身负重伤的战士们说道:“战士们!昨夜河对岸的租界为我们送来了一面旗帜,你们说,我们是升还是不升?”“升!”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长谢晋元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升起 军旗便是对日本人极大的挑衅,这会使本就十分困难的防守难上加难。

众人来到楼顶,看着 军旗缓缓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对罪恶的侵略者的藐视,是对英勇抵抗者的赞扬!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显然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派来了一架飞机来轰炸,楼顶的战士们立刻进行隐蔽并开始防御,可随着一声巨响,旗杆断了,就在 军旗即将倒下落地之际,一名士兵冲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撑着旗杆,可飞机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体。还没完!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抵住了旗杆,直到飞机被击落,战士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冲 桥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四天傍晚,一纸“总裁手令”使战斗提前结束,所有的战士被命令于当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号灯亮了,战士们开始分组过桥,敌人罪恶的子弹疯狂地舔舐着战士们的鲜血“不要恋战!一口气冲过去!“可是情况并不明朗,战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奔去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地上,还没有倒下的战士不顾自己安危,拼尽全力想将受伤的队友拉入安全区。“活着就是胜利!”谢晋元拖着自己满目疮疾的躯体,扯着沙哑的嗓子吼道:“我们的民族病了,只有我们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们背后四万万国人的心!”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落后就要挨打。”“活着就是胜利。”历史往事历历在目,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懈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使新中国紧随时代的洪流,让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8】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真的关心战争,那就拿起机关枪,瞄准敌人的心脏,给他一枪,而不仅仅只是在看戏。

如果真的关心战争,四行仓库里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只有400人?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9】

看电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动于军人的英勇,悲恸于战争的惨烈。第二次跟同事,则多了几分理性,可以更细致地分析这些所谓“逃兵”的转变,更深刻地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我想,从下面两点,谈谈感受,一是动机,二是合作。

首先谈谈动机。影片中,一河两世界,一边宛若天堂,一边满目疮痍。影片主要讲述一支被收编不太正规的军队,可以说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有账房先生、有种地的、有跟原部队走散的……当看到河对面歌舞升平的景象时,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闪现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什么,让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继续坚守四行仓库呢?

大家还记得沿着水道逃出来的端午和老算盘吗?虽然他们都回头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样的。老算盘是因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为使命感——当他听到租界的百姓们喊着“你是英雄!”“好样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里,让我联想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同样都是返回了四行仓库,老算盘是因为外在动机,端午,是因为内在动机,所以最终,老算盘还是想方设法苟且偷生,而端午,与大家并肩作战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现在,我们可以明白,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守四行仓库呢?是他们的内在动机——为了身后租界百姓的安全、为了给谈判争取筹码、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观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数人,都会说,为了赚钱啊!没错,为了赚钱,可是有没有想过,是为了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呢?如果,是为了当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会去计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时间,干了多少活儿,拿了多少工资。这是小钱。如果,是为了当下的生活不被轻易改变,为了未来的生活更有品质,为了深爱的家人有更多选择,你是不是会更加努力呢?因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你的内在动机,推动你赚更多的钱,这,是大钱。只要我们的内在动机足够强大,我们的意志也就会更加坚定,也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跟我们期待的未来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那么现在想想,你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呢?

其次,谈谈合作。整个影片升华的片段,也是全剧的泪点——送电话线。跑过去一个,被打死了。再跑过去一个,又被打死了。直到最后一位刀子,成功把电话线扔过去了,自己还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泪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舍身一试,才让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后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为自认为不可能,就轻易放弃,那我们的目标,将永远只是梦想。所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中,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辅导孩子作业,各司其职,才能稳而不乱。在工作中,同样没有一个人是全才,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持久发展下去。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组,要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每个人写其中一个板块,要求由组长最后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论文,可是到截至时间的时候,因为其中一人没有完成,导致组长没能按时提交,全组没有完成任务。下次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么做呢?没错,提前去跟每一个组员要作业,给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意外。本身这个任务里,并没有要求组长去提前叮嘱大家交作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合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个人又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简单一点,大家都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中的分歧,多考虑对方的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合作的本质。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10】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八佰电影的观后感【篇11】

这里是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人民拼死反抗,史称淞沪会战。

10月26日中国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余400人,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当时为了保护大部队撤退,这400人留了下来,上面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一年前原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战争残害,变得死气沉沉,因有英租界的存在,这是地狱,那边是天堂。因为是断后,所以他们没有援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死。

10月27日,日军大肆进攻,投毒,凿墙来势汹汹,战士们抵抗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要休息,日军又突然进攻,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有人送来一面旗子和补给,也决定了明天要升旗,日军飞机不惜代价要击倒旗子,而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洋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威严”。

这是历史上千万战争的一场,最后虽然失败,但也证明我们国家有希望,让外国知道,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例13篇


欣赏一部精妙的作品,如同开启一扇崭新的世界之门,观赏的过程会唤起我们的无数感悟。撰写影评就是记录影片所带来的思考和人生真理,我们可以将其与亲友们分享,阐述我们的见解。今天栏目小编为您推荐了一篇有关“电影八佰观后感”的优秀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星期五下午,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抗日爱国电影。它的名字叫——《八佰》。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感动地哭了!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的四行仓库,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而最终取得胜利。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处场面令我热泪盈眶。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强盾,组成了一个大盾疯狂向仓库攻击,想把四行仓库铲成平地。国民党用枪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在这危难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往自己身上绑炸弹,跳下楼去牺牲自己,一个没有炸死,第二个跳下楼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为止。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躯和鲜血换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像他们一样保卫这个国家。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面,让我感动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的场面,因为挂国旗是无疑是对日本人说的“三天拿下四行仓库”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起来很愤怒,他们按原先的计划一队一队护住红旗不倒,第一队倒下第二队继续上,他们用身躯护住国旗不倒。其中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国旗也不让它倒下,直到飞机被另一个战士打跑了,但这个战士不幸中枪牺牲了。这时我发现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泪浸湿。我对国旗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为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我爱中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2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们那儿的电影院看了新上映的`电影《八佰》。总体来说非常的震撼。让我们的内心激动万分。

战争让我们的民族国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尽管这样也并不会让中国人退缩,反而是奋勇前进。国民党80,80刚开始的800人,为了抵抗日军,他们把炸药捆绑造捆绑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楼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体去换来安宁,他们一个接一个,站在窗户高处喊着他们自己的名字,那是他们唯一可以让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相反,在河的两岸租界内,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繁华的街角,动人的音乐。一片祥和,而在河的这头炮火连天,枪声震震,活命的时刻,就像天上的恩赐一样,他们对河这边的渴望全部转化为了爱国奋斗的意志。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刚进入战场中的人们的软弱,恐慌以及想要逃离。这些再真实不过了。人不是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困难的一面,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们最后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会招来炮轰,也要升起的决绝,他们守护的单单是一面旗子吗?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隔岸乡故判,愿再无喧闹。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3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xx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4

大概五六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是被低估的。至今,国际公认的二战起始日期还沿用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而不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所以,从年初听闻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有机会在年内上映起,我和朋友们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的,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5

在看之前我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表明了我对这部影片的态度,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这部影片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前两天还是特意去了趟影院一探究竟,又用了几天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现在和大家谈谈我对这段历史和这部电影的最终看法!

历史回顾,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阻击日军进攻并掩护大部队后撤,更为了能够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团附谢晋元的带领下留下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电影讲的就是这个历史故事!

那么首先我们从当时的政治军事角度来讲,如果日军使用飞机舰炮等重武器全力进攻,那么上海四行仓库还是好打的。但问题就出在这,四行仓库离西方列强的租界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一旦使用重武器进攻那么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到西方列强租界的安危,而当时小日本还是比较忌惮西方列强的,所以最后也就用轻武器配合步兵来了一波进攻,然后就被我守军击退了!

其次从这部电影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是在走爱国英雄主义的路线,说实话看到我国士兵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那一刻我也是鼻子酸酸的,差点流泪。还有黄志忠扮演的.老葫芦也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国军在跑路。但是这部电影也有让我比较无语的桥段,比如说有纹身的鬼子泅渡渗透,当时看到这片段我就在想他们是日军?还是青帮?当然让我无语的还有天台护旗这个片段,因为这么做在战争中是非常不合理的,其情节和神剧没什么两样!

最后,我再说一个发生在影院的小插曲,坐在我身旁的两个妹子在电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哭的稀里哗啦了!与此同时我又听到有人在谈论那段历史,其内容大概就是美化夸大果党和果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哎,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从那部地摊文学小说作品中看到的这些内容!哎,怪不得有人说:任何影视作品都是输出意识形态的载体。现在看来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6

今天我们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情节和英勇无畏的角色,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上。

影片的开头,一群来自湖北来支援上海的士兵,而前面,则是硝烟四起的上海。

“快跑!是本鬼子!“开启了整部影片。一路逃避日本人的追杀,他们也伤亡不少士兵。他们来到了“四行仓库”,这就是影片的主要发生地点,接连几次的攻击也让我见识到了日本人的残暴、卑鄙和无耻。

对面就是租界,也就是谢团长说的:“这边是堂那边便是地狱中的天堂了,为了让敌人战败,战士们接连背上炸弹跳下楼来进行自爆。

租界,就在四行仓库的对面,军人们每日夜里都会听到这里戏院的声音。人们也在给战士们送必要的东西。

到最后,特派员说要他们撤离到租界。因为国民党对谢团长说,没有在三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是他们的耻辱,晚上要和他们绝一死战。接连倒下的战士们,用进最后的力气也要冲进租界。临近尾声谢团长也受了伤,他对战士们大喊:“不要恋战,全体冲桥!”

这部影片使我最震撼的是中国军人的那种毅力,坚持不懈。这影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7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 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 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电影片尾字幕模板2020年高清视频模板视频背景素材广告电影片尾字幕模板,片头,倒计时,相册,特效,粒子,婚庆,快闪,字幕,查看详情精校版?精品文档?2??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 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8

八佰功名尘与土,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则是《八佰》的真实写照。观影《八佰》时,我胸中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千层浪潮,奔涌而上从眼中夺眶而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让大家有集体情感共鸣,儿女共沾巾的佳作。

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的军队为迷惑日军,向外声称自己有八百人,这就是本片名字的由来。四行仓库并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开始的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仓库能不能守得住,但是它处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在三天以后就是九国公约会议,要扛到会议召开的那天,要保证上海还有中国的士兵。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斗,这四百二十个中国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信念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看完整部电影的那天,我彻夜难眠,电影中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心里无法忘记战士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思古通今。为什么总有人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土地就像电影里朱胜忠笔下的亭台楼阁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这让他们嫉妒,让他们渴望。想想在烽火连城的年代的那一批人,无人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心壮志,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核心力量,将此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感谢导演在银幕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和值得缅怀的英灵的故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忆苦思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不要忘记是谁给我们的这一切,忘记如何才能守住这繁荣昌盛。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9

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黑白肃杀,唯一的颜色的就是鲜红的血,随着一颗颗子弹射进人体后喷涌而出,在屏幕上渲染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八佰》就是这样带我进入了这段惨烈的岁月当中。

1937年10月,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国民党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百二十余人坚守在四行仓库,与上万名日军对抗四天四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屈服,与日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片段一,上海法租界入口,灰暗的背景之下,雨未停,大桥之上,众人打着雨伞等待进入法租界,偶尔传来几声枪响,让人群更加躁动,上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只剩下法租界这边是安全的,一条河之隔,这边是流光溢彩,歌舞升平,那边是硝烟四起,断壁残垣,泥泞的道路,还有随处可见的战壕,暗红色的血迹,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片段二,日军来犯,坚守四行仓库的士兵们立即开始拦截阻击,一颗颗子弹挟裹着收割生命的戾气快速的飞过来,那些无畏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守护着四行仓库不被敌人攻陷,自己的兄弟倒下去了,旁边的人赶紧补上,子弹打入人的身体,有的来不及挣扎,瞬间毙命,生死只在刹那。

片段三,日军被打退,终于可以歇口气的兵士们,趴在窗户那里,看着对岸的歌舞升平,那里有戏台、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有人来人往的赌场、有穿着旗袍的美女在窗边远眺,那边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要保护那些平民,保护他们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被敌人侵犯,为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片段四,敌人再次进攻,重炮攻击,眼看四行仓库被炸的满目疮痍,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敌人又拿着钢盔甲护住下面的工兵对墙体进行凿破,埋入炸药,如此猛烈的炸药,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守护在上面的士兵扔手榴弹,想炸开他们的防护,可是钢板太厚,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此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士兵站了出来,身负炸药,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但是敌人并没有退缩,我们的士兵身上绑缚炸药,排成一行,前赴后继,他们站在那个洞口前,高喊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挨个跳了下去。对岸的人们听着那边的爆炸声和士兵们最后的呐喊,都眼含热泪,深深的鞠躬。

片段五,为了给对岸的八十八师的勇士们送电话线,法租界这边的人们纷纷过来报名,只是当他们踏上那座桥的时候,日军埋伏在不远处的狙击手顿时将他们射杀,可是这边的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哪怕在这座桥上走不到两步路,就倒下去了,最终将电话线送到军人身边的是那位看似冷漠的开赌场的痞子青年小刀,当他忍着剧痛,将电话线扔到接应他的士兵身边时,他终于如释重负,倒在血泊之中。

片段六,爱国女青年从水里游到对岸,冒死将一面国民党的旗帜送到留守的军人那里,当他们在大厅内商议,这面旗帜到底要不要升起,上面的命令是让他们再坚守两天,如果不升这面旗帜的话,他们咬紧牙拼一下还能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这面旗帜升起来,就是对日军的挑衅,那么日军将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那么他们估计一个上午就难坚持。最终他们决定升起这面旗帜,因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他们的意志和信仰,也包含了他们奋战到底的决心。当在四行仓库顶楼升起了这面旗帜之后,对岸的人都沸腾了,还有英法等外国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哪怕流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也要和敌人抗战到底。他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片段七,坚守在四行仓库里面的军人接到新的命令,让他们离开四行仓库,从那座桥撤回法租界,哪怕谢晋元团长据理力争,想要留守在这里,继续和日军抗战,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不得不下命令,让他的战士们收拾行囊,重整军容军纪,以尊严、守纪的队伍从四行仓库撤离到法租界。日军自然不会放过此等机会,八十八师的士兵们分成一支支小队分批通过,团长下令,哪怕爬也要让他们爬到对岸去,为他们以后的抗战积攒力量。

谢晋元带头冲了出去,他们这一支队伍几乎全部牺牲,他已经冲了过去,但是看到后面受伤的士兵,他又折返了回去,当一支支队伍冲过来的时候,牺牲的战士也越来越多,看到此刻,对岸的女人和孩子们自发的将挡在桥上的栅栏掀开,嘴里喊着,你们快点啊,快点,那一只只手往前伸着,想拉住她们最可爱的战士们,此时镜头定格在这里,全片结束。

其实从《八佰》首映,引发的热论都不减,他们都说,看过此片,心中热血沸腾,感动的热泪盈眶。前两天,看新闻,一位老兵看完此部电影,在电影院里久久不肯离去,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哭的不能自已,我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感觉。

同事提议去看电影,我稍微有些犹豫,但是从她口中说出《八佰》,我顿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去看,走之前,带了一包纸巾,因为,真的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

果然,当看到那些军人们不顾生死,坚守在四行仓库,在日军的攻击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有一个士兵临死之前,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向老算盘拜托道,求求你,顶替我的位置,守护住这里,不要让敌人攻进来,我瞬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当看到那些士兵身负炸药,从楼上跳下来的时候,电影院里的人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我们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帧帧镜头晃过,这虽然只是电影,但是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战争只会更加的惨烈。

电影定格在最后一幕的时候,音乐停止了,影院里一片寂静,在那长达十几秒的时间里,没有人动,也没有人发出异常的声音,这种寂静没有人敢打破,灵魂被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想他们也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我们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么悲壮、那么残酷的战争,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都不敢忘,也不能忘,因为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对那些革命先烈,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民族大义,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而我们也会接过他们的传力棒,将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望之却步,永远不敢再生出侵略我们的不轨之心。

电影里那些演员,我几乎都没有认出来,除了欧豪,是不是得夸赞一下他们的演技!

虽然没有看豆瓣评分,但是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得分应该不会差,抛开那些影评人吹毛求疵的各种找茬,我觉得我能给它90分。

因为,和我一起观看电影的人们,都被感动了。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0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1

“我听到对面的楼里有人在喊,父亲说:‘那些人在保护我们’,我只记得那时候酒酿圆子很好吃,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荧幕上炮火连天的场景看的我心惊肉跳,甚至都有一种想要找一个日本人打一架的冲动,即使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像我这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那种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观看电影,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年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想当逃兵,但后来渐渐的变得勇敢了起来,最后竟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说,他们凭什么算英雄,他们一开始可是想方设法的逃跑的人啊。对啊,他们是人啊,他们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看完一场电影,但电影那沉重的内容却让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而此时已经到家了,于是我决定玩会手机解解闷。正要的起劲时,我忽然想到电影中有很多人在对岸看着那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军人,一边说着军人加油,一边放着烟花说笑,对于这种隔岸观火,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我很厌恶;但我看了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了解到这些沉重的历史,却不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用手机来麻痹自己。这和那些隔岸观火的人有什差别?

其实,一开始那个吃酒酿圆子的人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又有多少人记得那老旧仓库里曾经的战火。

既然我们爱国,那就要多多少少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自己爱国啊!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2

听大家都说《八佰》是部不错的电影。来到影城取票,坐电梯来到六号厅,不多久,电影开始放映。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取材于抗日,讲述了上海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其实只有400人)留守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坚守上海最后防线的故事。不同于所谓“抗日神剧”,《八佰》所讲述的故事很真实,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当时的中国,以及在生命被威胁时的人性。

当时的上海还有着英、法等租界,日本侵略者在轰炸时,刻意躲避着租界。在四行仓库隔着一条河的对面就是英租界,河两边的对比如此鲜明:一面到处是废墟、浓烟,人们受着重伤,衣着破烂,在满目弹孔的仓库里,为了在英租界里的平民,他们用坚强的意志死守着四行仓库;而另一边灯红酒绿,唱戏的、玩儿牌的,人们穿着名贵的衣服,一片繁华。

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勇士,一些本是四周的保安队,也有一些懦弱的普通人。他们想着逃离四行仓库,为此他们进行了反抗,从水道钻出,逃离,甚至有人做汉奸,但三天激战也让他们成长了许多,懂得了何为祖国。

令我最震撼的还是保护国旗的一段,为了守护住高高升起的国旗,八百勇士不惜付出生命,也要让它屹立于仓库之顶。他们不顾飞机的轰炸,也不畏枪林弹雨的袭击,用血肉之躯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

看完电影,我心中震撼依旧存在。正如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现在的上海依旧有四行仓库旧址存在,它的弹孔与沧桑又何曾不是在时刻警醒人们呢?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3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优选4篇)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经过多方考虑,选择了最为有用的“电影八佰观后感”。如何在观后感中写出真情实感?多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或许您阅读本文后便有所收获!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1)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电影里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着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战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最后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是最棒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2)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在这之前,听朋友们谈论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当我在影院坐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看完后,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继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撤退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军团却坚决地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县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坚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他们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中华大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祖国母亲的每一寸身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不变法则!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当国民党军队都在撤退时,这群人却是当时的逆行者!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却有让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浑身捆绑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钢板阵中的一个个“陈树生”,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战,国难当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朽丰碑!

在战斗之初,生活在依旧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还觉得此次战斗与己无关,但看到壮士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中华儿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发了出来,捐款、捐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支持前线的战士们!爱国是需要传承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被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感动,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世界没有战争。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3)

作为一部饱受期待的爱国主义电影,我在《八佰》上映的第二天得以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了这部战争片。我自认为我的泪点还算挺高,上一次哭成傻子还是在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但这部电影属实给了我很大刺激与震撼。出场时心情高涨,感慨良多,因此趁着热情写下这篇观后感。

《八佰》可以说是一部极其硬核的战争片了。它毫不避讳地直接拍出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无数战士中枪倒地,痛苦呻吟,中间一段拼刺刀的戏码更是紧张刺激,可以看出无论是演员的化妆、现场的声效、场景的描绘都可以说是极其用心,剧情方面后期总感觉略微有点拖长,但作为门外汉的我无法给予正确评价,因此不过多赘述,总体来讲是一部很良心的电影。

接下来进入正题。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日军侵华中,淞沪会战打的最后一场战役,由谢晋元和杨瑞符率领的八十八师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进行的防守战。蒋司令希望以八十八师的奋力抵抗与牺牲赢取来自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因此下令八十八军固守四行仓库七天。

不同于以往,从一个宏观的大局角度上描绘一个战争的进程,《八佰》采用了群像式演出,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每一类人在面对绝境时心态的转变,为观众呈现出脆弱的人性在面临极端情境时的摇摆。

在影片的开头,士兵们的命运便借营长之口宣告而出:这座仓库是坚实的阵地,更是我们的坟墓。近乎绝望的现实,不免让人催生逃跑的心理。端午曾经试图通过河道逃生,老算盘则是人如其名,无时无刻不在打算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们在批判这些人想要逃跑的小心思时,不妨深思一下倘若换做自己,自己又会怎么做呢?

战争总是要结束的,总有人要活下来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啊!老算盘跪下求着端午放过他的场景到现在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

是啊,试问谁会喜欢死亡呢?当士兵中弹倒下,绝望地伸手试图抓住战友,一句我想活下去!真是让我心都碎了。但军团身后,即为国门。失去了国家,也就失去了信仰,民族的意义更是不复存在。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无数战士挺身而出,一腔热血怒撒沙场,终是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那一个个绑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战士,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热爱的心,用自己的躯体筑成血肉的长城。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所谓的绝对男一号。每个人在经历战争的洗礼后都多少有所改变。

端午从试图逃跑,到舍生举旗;老铁从不断牺牲队友,到自己最终国家拼搏;就连十三岁的小湖北的眼神,都从逃避,呆滞变得坚定,沉着。战争是一场血与火的试炼,它终究改变了所有人。

电影采用阴冷的色调和巧妙的运镜向观众传达了反战的思想。苏州河一面歌舞升平,一面战火连天。天堂和地域仅仅一线之遥,但却难于登天。

在保卫战开始之初,战士们拼死拼活与敌人抗争到底的时候,民众如同一群看客,点起的烟花让我心寒,仿佛眼前的一场好戏与他们毫无关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麻木的中国人,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番神情吧。

但当民众们看到每一位战士的神情,意识到每一位战士为了国家付出的努力,他们的民族之魂终于被激发。嬉闹般的叫好声销声匿迹,有的只有信念与物质上的支持。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目的便达到了。区区几百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又能改变什么呢?但他们的努力激发了国人的血性,激发了四万万人一致抗日的决心。

或许旗帜的树立使得八十八军更快的遭到了敌军的疯狂攻击,但竖起这面国旗表明了中华民族将要抗争到底的态度。这是向敌人的宣告:只要这面旗帜还立在这里,中华民族便永远不可能倒下。

有的人故意抹黑,声称这部电影是给gmd洗白。但我认为,当倭寇入侵到家门口时,挺立在防线前的战士永远都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如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好好看看这中华男儿的气概。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4)

怀着激动的心情,东明店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胥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有些与现实何其相似。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每个人都有不可说的'压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开始崩溃。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因为我也经历了一段这样的时光。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保护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时间去崩溃,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努力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的守护家人。

愿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对来自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努力向上。

(文:东明店廖学婷)

观后感《电影《八佰》的观后感(5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电影《八佰》的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