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 地图 >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06 来源:互联网

「必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3篇。

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作品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读后感可以理解为看完书或者听完书的感想,读完书之后就可以开始准备了你最近写过作品的读后感吗?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红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长征,无疑便是最好的证明。红军的领导人习惯说“同志们,跟我冲啊!”而不是说“同志们,向前冲”,那是因为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的制度,就连朱总司令一月薪水也不过五块大洋。

新四军更是一只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队伍,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的与强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军曾无数次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但是他们却如各位领导人一样无数次的死而复生,且拥有着巨大的革命力量。

若是问“红军与人民关系如何?”我认为彭德怀同志的“我们是鱼,人民是水,我们在人民之中如鱼得水”必是最好回答。

书中写毛泽东同志每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还十分健康,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一般。当然这也不是天生便是的,他自小在田里干活,读师范期间与好友组织了一个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长途徒步跋涉,在寒冬中游泳,黑夜在狂风暴雨中光着脊背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佛迷”的感觉……

毛泽东同志从小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他18岁时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图书馆看书,并且每次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去,到了关门时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毛泽东同志的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是个令人极感兴趣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他常常说“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他无畏无惧、平易近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整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他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与革命人进行谈话,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在我们眼前。正是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们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着中华大地,如今五星红旗已飘扬在五湖四海,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了我们颗颗爱国的心,红军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2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以为外国人的身份记录了中国红军的一系列事迹。从中可见红军们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群英勇,勤劳,智慧的红军战士。

在战场上,红军们前仆后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互帮互助,这一幕幕场景,可见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主席为红军首领,他出生卑微,但却有着远大的报复。周总理出身于普通家族,却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杰出的红军领袖们以自强自尊自信,取得了成功,作者何不是在歌颂他们,弘扬红军战士的精神,让我们学习。

仅仅是个外国作家,却有着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岂不是让那些卖国贼无地自容。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在读书时,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那股热血,感受到无人可比的红军精神。

为此,请大家记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3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本书引导读者通过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读者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的时代,让读者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编辑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600字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一部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作者,来到中国报社工作,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以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身处其中的经历的触发了他当时写作的愿望。

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韧不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已不怕牺牲,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钢铁之躯铸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的道路与希望,可以说,红军中的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决不退缩。

在这本书里,彭德怀长辈的外貌书中开始以为他是一个严肃不爱笑的狂热领袖,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它实际上是为健康,乐观的人,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身经百战,只有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说话以及言行举止也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作风,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谁都不能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他人的外在?甚至内心你还是要用心去体会,去了解他人的故事,了解红军战士乐观坚毅的内心。

感谢这本名著,他教会了我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至于我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胆识与谋略。

红心照耀中国,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李明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觉得这十有八九是本十分枯燥的书。但无奈,这是必读书目,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读了。但刚看了七八页,我就彻底改变了对它之前的看法。

这本书对我们写作有很大帮助,比如它的写作手法还有用词方面都值得借鉴,它的语言平实,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却引人入胜,内容充实,却又不脱泥带水。

现在正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此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刚出版时,为了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他来到当时动乱的中国,想要一探红军与共产党的真面貌。但当时所有有关红军与共产党的消息,都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真算得上是“铜墙铁壁”啊!面对这种情况,斯诺只得踏上了对红色中国探寻的道路,后将所见所闻写成此书,《红星照耀中国》就诞生了。

在斯诺的所见所闻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描绘万里长征的部分。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最终到达井冈山胜利会师。

两万五千里,对当时落后的社会来说,可是一段不短的路,但是却被红军用坚毅的意志和双脚走完了。尽管途中困难重重,但他们硬是没有放弃。长征途中,寒冷,饥饿,疾病等数之不尽的绊脚石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深知前方的路不可能会平坦,但是为了解放国家和人民,他们从容不迫,一步步跨越这些绊脚石,哪怕付出的是他们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看到他们这么顽强,再看看自己,跟他们比,我简直就是一粒尘埃。他们明知前进途中有许多困难,却丝毫不畏缩。而我呢?我一遇到困难就老想着在哪里歇歇脚,在哪里避一避,在哪里放弃。学习时,一遇到难题,就“蹦”过去,事后再求助手机;劳动时,干了没三分钟,就想着明天再做吧……我还真得跟他们好好学一学呀,学一学他们的毅力和恒心。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坚持,还学到了勇敢、乐观等许多受益终生的品质。

一本好书,作用真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600字


几张纸轻描淡写下的一段曲折岁月,却承载了几代人浓墨重彩的奋斗青春。我们无法回首亲视那段伤痛的岁月,却可以在此书中窥见一斑。

当时之中国正值兵荒马乱之际,在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不断交替的混乱统治和日寇野心勃勃的外敌侵略中,一批国人终于在不断探索中觅得一条共产主义路。几千几万的知识青年被激发出伟大的梦想,又投身民间,激起无数无产阶级的一腔热血和激烈号召,其中不乏有像果敢谦逊的农民学生毛泽东,像法国求学的独立共产者周恩来这样的人。他们深信他们的终会造就更丰满的生活,又为之而奋斗。

有人不远万里赴保安,有人年纪尚小就一腔热血自愿当红小鬼,有人弃国从共,有人未成家立业先鞠躬报国。他们或义愤填膺,嫉恶如仇,或至死不渝,血战到底。面对这对中国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危难,文人投笔从戎,壮士献身为国,他们深信革命必胜,自由之花必将盛开。

然而,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下,红军被迫展开了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强渡乌江,攻克泉州,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穿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造了中国精神,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既表现了红军的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时至今日,长征精神仍照耀于国人,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而长征本身也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我们再无需奔波抗战,奋勇杀敌。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必要以长征精神为信念,嗜学勤奋,以天下为己任,所欲有甚于生者。传承红色基因,让红星永照中华,让中华之风永驻世界之林!(孙镘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600字


斯诺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80年前,红色的中国不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延安。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朴实无华,又把笔下的人物写的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带着鲜明的语言。它记录了伟大革命者的生活工作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的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往过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着阳光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时刻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作为中国之少年,一定要珍惜当下,不忘先辈之初心。(王一菲)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3篇读书心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1

无论是多年前饱受凌辱的苏维埃,还是现今日益强大的新中国,其实,一直都有一颗红星在空中高高悬挂。

80多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迷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冒着生命危险,孤身一人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加封锁的战略根据地。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作者斯诺还采访了众多的共产党将领和红军将领,并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工作,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骄傲与自豪的历史。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80年代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照耀全世界,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赵铭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2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那浓浓爱国之心。不为公民,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为了了解伟大的红军,我走入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斯诺,以一个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辉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有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阵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兼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用庆幸,不用感恩吗?

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地。

红军战士心中永存。(岑桃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3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描写中国红色革命的小说,对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让国外读者了解到中国还有个为人民的幸福在不断奋斗的政党,也让全国的贫苦老百姓找到了真正的依靠。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红星照耀中国》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它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朝气蓬勃、信念坚定、乐观且充满活力,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反顾地奔赴苏区。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安宁,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一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那就是:一切人民之幸福。(雷轲)

《红星照耀中国》(优质范文)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从生命和鲜血中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人。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这更加坚定我们共青团员的入党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好好学习的信念。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放眼世界,开拓进取,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前进!前进!前进!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必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