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马克思的观后感 > 地图 > 马克思的观后感

马克思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19 来源:互联网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1500字合集8篇。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观感体验,我们也许在观看作品时,也会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观后感讲究的是先观后感,没有观看的过程是无法有真实的感受的。写观后感时要找准写作的切入口,才能引起情感共鸣。如何写出相当有创意的作品观后感呢?经过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推出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1】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1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2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3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xx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2】

许多事情的确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很小就被一直灌输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等等思想,但现在仔细想来,对于它们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字面意思,对于其中的细枝末节,完全可以称得上一无所知,在此之前,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深入了解,至多只是停留在书单上一直有《资本论》这么一本书。

因为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太过频繁,却只是停留在较为浅层的地方,因为不了解因此不感兴趣,也就对过多的指导感到兴趣缺缺,甚至不耐烦。现在有了这么一个不得不了解的机会,总算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有了稍稍的增多,但也仅仅只是一点点。我的历史老师曾经讲过,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他们提出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从不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首先建立起来,因为在他们最初看来,首先社会必须达到一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直到苏联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才让马克思主义者改变了这个想法。

也是从苏联开始,陆续有国家看到了除了资本主义之外的新的道路可行,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流行起来。这在最早法国巴黎起义的时候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理论走到实践的时候,是不曾见到会有这样的发展的。

固然,在最初的时候社会主义曾有段时间长期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抑制、抨击、对抗。但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以其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个能够与之对抗的社会主义强国,甚至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政局随之动荡不安之时,苏联仍旧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动态,这才让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思考,来苏联取经,最终制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手段。

固然,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史尚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验能够借鉴只能自己逐渐摸索,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的指导,就能够充分发挥其理论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国家就会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3】

当人们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说明目前主流的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和金融霸权等痼疾纷纷显露,尤其是近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由资本主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片中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从而还原了马克思的本质,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一名医生,医生深知有病的人才会找医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会失去价值,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为整个社会这个病人尽心竭力地救治。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和职业来确立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便会有阶级斗争。随着时代变迁,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是阶级从未消失,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上层建筑的理论没有改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到如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劳动法保护,以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些都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演变结果,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救治社会这个病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注重实践的理论,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内在,才不会在不断变化的阶级构成和生产关系中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4】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5】

《马克思是对的》五集有理论深度、思想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问答,重温马克思光辉足迹。《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每集都围绕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展开,集集精彩,从中本人有感有四。

一是要有梦想,勇于实践。马克思在他中学毕业后,树立了“为全人类而工作”的理想信念之后就开启了不断奋斗的状态,踏上了走向伟大事业的征程。期间他经历了被剥夺国籍,穷困潦倒,妻子病重,丧子之痛,这些并没有将他打倒;他书写《资本论》自学6国语言,研读了近本书籍;他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他以坚强的意志,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自己追求的梦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革命情谊坚如金。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国巴黎的咖啡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成就了两人近40年的革命友谊。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他们始终如一的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互相关心,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情谊和伟大的革命友谊。至此本人感觉,成就伟大的事业除了个人的努力,家庭支持,同样离不开志同道合的同志,需要一个团队和组织去共同完成。

三是紧随时代,创新宣传形式,大道至简。伟大的理论枯燥而深奥,我们总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朋友们或许无心去研读马克思的伟大著作,无法走进马克思的内心世界同样也领略不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但是通过《马克思是对的》这种大型通俗理论_对话节目,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多媒体场景仿佛还原的历史,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感觉马克思就在我们身边,也一下子拉近了马克思与我们的而距离,使我们对马克思产生兴趣,对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宣传政策的时候,也要创新宣传方式,用平实的语言,贴近群众的生活,将政策的宣传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去,在潜移默化之中宣教于民。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6】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活着的马克思》最后以伟大的人格为题,从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的学习精神、无谓的斗争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革命友谊,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通过品读马克思的故事,确实如作者们所说的,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谓奋斗终生等人生哲理会有新的感悟。马克思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点滴中见高尚,平凡中见伟大,马克思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格,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活着的马克思》的作者,年长者83岁、年轻者63岁,平均年龄73岁,他们讲述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们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情感。读毕《活着的马克思》,我相信读者们都会有同感,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懂者才能述之。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7】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马克思是一个很熟悉的人物,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工作后,一直在马克思理论的熏陶下长大,马克思的思想已经深入内心。通过观影《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走近了马克思,了解了马克思的生平和志向,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内心更加的鲜活。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一、立志。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没有志存高远,就无法突破平庸的界限。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就树立了为全人类而奋斗的理想,这让他能够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让他可以在生命中可以甘于忍受贫穷,愿意舍下安逸,始终不渝地为人类地事业不懈努力。社会是由人组成地,我们每个人地理想组成了社会地前进地方向。如果我们选择自私、封闭、短视地理想,就会让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冷漠、功力,而这最终会放射于我们自身。因此,我们的理想,应该至少与社会前进的方向相一致,把自我实现同人类进步结合起来,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勤学。马克思酷爱阅读,他写作《资本论》40年,研究了1500多本书,并且涉及了经济、历史、统计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甚至解剖学等方方面面。他还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他把阅读文学作品当作精神上的休息。同时,他在阅读时非常注重笔记功夫,在他的笔记中,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他对所读书物的理解和要点。他把这些笔记放在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时候随手都能翻出来,他对这些笔记的使用已经到了如臂使指的地步。我们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他这种勤学的态度。博览群书终身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像马克思那样,把他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才能持之以恒。

三、笃行。立德立功立言,想要立事,关键在于行。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类的前途命运思索,忘我工作,经常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马克思墓碑上的写着: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不光是一位哲学家,他还是一个实干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不断实践自己思想的一生。马克思认为,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来说,不是想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真理不应该光到顶层去寻找,也要到生活的底层去发现。马克思到工人住宅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不遗余力地关注劳动生产。这样地亲身实践,才成就了马克思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

站在新时代地起点,作为新时代地中青年干部,我们有责任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地光荣使命,立定志向,勤学笃行,让自己不负于这个美好地时代。

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篇8】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2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5月3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认真的观看了此纪录片,感想颇多。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壮丽史诗,该片生动再现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人生画卷,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片中珍贵资料影像、实地探访、专家访谈和艺术动画相得益彰,珍藏的历史记忆与鲜活的当代实际交互共鸣,为观众开启一场走近伟人探寻真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致敬之旅。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1500字合集


在观影的时候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影片中去。这些情节会引发我们进行深思,使我们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应该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进观后感里。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够更好地抒发我们的情绪,怎样写才是一篇合格的观后感?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1)

x月x日上午,根据军训师总体安排,一团开展实弹射击训练。因伤病连无法参与,团部特组织其在紫金港校区东2教学楼101室统一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以及他们所怀有的理想、自信和担当,领悟共产主义“初心”。本次观影活动由一团政治处副主任马超老师主持。

一团希望求是学子一方面要勇于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研究社会,另一方面也要有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固然是技术的飞跃,但人们对于利益的贪婪也被无限放大。“在你们,这叫利润。但对我,我叫它剥削。”这是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残忍谋利的控诉与批判,是对广大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呐喊。尽管我们看到马克思一家被法国驱逐,生计都很困难,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他与恩格斯从未被自己的困难打到,他们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工人阶级受到的痛苦并为之斗争,他们的目光总能跨越自己的苦难而体察民心。此可谓真正的奋斗者。

影片中有一幕让人反思:“日夜工作不会危害健康。”“那只是不危害你们的健康,而不是那些童工。”碾碎了手指而被放逐的女工,日夜工作的童工,一张张痛苦呆滞的面庞。一个社会丧失了对他人最基础的人文关怀,无休止地把穷苦人民的身体与血泪压榨成利润,这是共产主义诞生的背景与原因。共产主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与中国古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方针不谋而合,也正是这份对所有人民一视同仁的关怀使得共产主义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新的台阶,民心所向变得无可撼动。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奋斗者,与前辈的环境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未来,为社会建设砥砺前行,我们在路上。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2)

在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精神的天空之前,他们也曾是踌躇满志的青年,提出了对当时社会而言惊世骇俗的观点;他们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却也为生活的艰辛烦恼不已;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

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向往不已。关于电影观众年龄的统计显示,二十至二十九岁的观众占据了近60%比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从电影《青年马克思》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立志奋斗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青春美好而短暂,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珍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际遇,立鸿鹄志,践行一生,做实干家,永久奋斗。

缔结真挚友谊,追求纯粹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由此可见,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今日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与劳动群众一起成长和进步。

电影这样评价《共产党宣言》:“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既要有初心不改的坚持,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有责任和使命去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它的真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3)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4)

电影《青年马克思》记录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前的几年青春时光,既显现出了其关心人民疾苦,为探索真理将笔杆当武器的高贵品质,又弥漫着其为人夫为人父所要面对平常生活的人间气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马克思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展现的真实而透彻。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虽然对现实不满但语调相对柔和的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驱逐当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这对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其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有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牢记我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真正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马克思的平常是真实展现出来的,是靠日常的点滴串联起来的。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面对物质的困窘,但同样也可以拥有真挚的爱情。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这种真挚的爱情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弥足珍贵,君不见有多少恩爱夫妻在生活的压力下只剩下柴米油盐争吵羁绊,爱情在逐渐麻木中再也不见,甚至就此分道扬镳的也不算鲜见。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处在人生负重期的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珍惜家人,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把生活过得滋润、舒心。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5)

电影《青年马克思》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导演哈乌·佩克是著名海地籍导演,在纪录片与故事片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拍摄这部影片,哈乌·佩克准备了十年时间,2017年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影片上映。影片罕见地聚焦马克思的青葱岁月,艺术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传奇过程,生动刻画了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以及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人生道路。《青年马克思》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强烈关注,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中制作者的不少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以察觉,但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实践,使得观众更顺利地进入故事,这或许会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化繁为简

影片所展现的是马克思26岁到31岁在思想上实践上取得“双重飞跃”的关键5年,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正是这五年的艰苦研究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同时也走上了工人运动领导者的位置,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纲领。

马克思年轻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和革命者,当时的欧洲正值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许多新的思潮也因此产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主张流派纷纭。影片要展现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上的“双重成长”,难免要引入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精准复原史实拍成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陷入每分钟都见到陌生配角的局面。拍摄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显然不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展现一种思想的成长,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角度来讲也不容易。马克思的学术成就来自艰苦的思考和研究工作。而在电影里,若一直拍摄马克思伏案奋笔的画面,则很难产生对观众的吸引力。

于是,影片在整体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理论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另一个是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通过马克思与这两个人的辩论,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变革,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新纲领,将国际工人运动带入新时代。而马克思离开德国到法国并与恩格斯见面,则由另一位线索人物——曾经的《莱茵报》主编卢格来完成。这与史实其实有出入,马克思并不是在找卢格“讨薪”时与恩格斯结识的。而影片这种“方便处理”,除了表现马克思革命生活的艰难之外,也增加了戏剧巧合,同时还避免了加入过多的配角人物。因此,把握了蒲鲁东、魏特琳和卢格这三个配角人物,观众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影片的核心矛盾。

就这样,影片从马克思与蒲鲁东、魏特琳见面,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开始,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刻画,到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胜利为终止,完整地表现出马克思及其《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巨大价值。这种化繁为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给影片以良好的故事基础。在影片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工人代表的一致支持,马克思的理论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工人代表普遍支持的纲领。魏特琳及其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行动纲领退出历史舞台,蒲鲁东也远离了工人运动。之后马克思在恩格斯和燕妮的支持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海边交谈,提到他要完成《资本论》,在任重而道远的感情氛围下,昂扬又不失厚重地收束全片。

由小见深

对于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个人生涯的观众来说,影片在细节上也有不少让“深层次”观众会心一笑的时刻。譬如,一个是影片对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帮助的刻画,另一个则是燕妮对马克思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见如故,二人在巴黎的小酒馆里畅谈。电影除了用下国际象棋来表现两位年轻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之外,还特别插入了恩格斯问马克思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著作的情节。马克思表示愿意阅读,恩格斯继而问马克思是否能看英语,马克思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学会。看到这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心得的观众,肯定能意会导演的意图——马克思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并由此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是消灭剥削的唯一方法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26岁的马克思在遇到恩格斯的时候,从恩格斯介绍的著作里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刺激。恩格斯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群体,他也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恩格斯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也给了马克思实证的研究资料。这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小酒馆的这一两句对话,实际上点出了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理论营养,也为马克思片尾时提出写作鸿篇巨著《资本论》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还有一次描写马克思在比利时困居时,恩格斯给马克思一家提供了经济上的救助。这当然是为人所知的马恩之间的伟大友谊,而在这段剧情之前还有一处伏笔值得注意。马克思到邮局申请一份抄电报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过潦草而被拒之门外。在影片的结尾处,涉及马克思字迹潦草的情节再次出现。在恩格斯誊写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草稿的时候,恩格斯认不出来马克思写了什么。这时燕妮接过草稿,准确地找到了应该衔接的段落。这一处安排颇为用心。对马克思和燕妮的感情有更多了解的观众,看到此处令人感动不已。马克思手稿字迹确实比较潦草,燕妮协助抄写、誊写,为马克思著作得以顺利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燕妮是一个贵族家的大小姐,她陪伴马克思一生并不仅仅是“贫贱不能移”的忠贞爱情所致。在反动政府的禁言管制下,马克思和燕妮从德国辗转法国、比利时等地,生活坎坷不断,燕妮对马克思充满了信任和爱,在艰难岁月里与马克思风雨同舟。同时燕妮也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有胆识的知识女性。她对马克思的爱和帮助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影片所描写的这个辨认手稿的小桥段,指向了燕妮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性,从侧面刻画了燕妮的形象,也展示出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感关系。而灵魂伴侣对于观众而言,是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渴望,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极富感染力的。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并落实于人物之间微妙动人的细节中,也是这部电影更加亲近观众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青年马克思》在一部电影的体量内,生动、简洁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当然,除了上述特点,《青年马克思》还有众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尽量淡化影片的政治属性,而将重点落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生动真实的刻画上,拉近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通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能够被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情怀志向所感动、所吸引,由此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被他们的信念和勇气所感染与净化,备受鼓舞与教育。比如,影片对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富有质感的和高质量的艺术还原呈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艺术认同感和时代代入感,从而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还有,影片中人物台词的中文译制配音也十分精彩,从夫妻间的柔情、朋友间的热情,到学术辩论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在各种情境下都准确地拿捏分寸,展现出角色之间的思想碰撞,精准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形成观众观影时的戏剧张力。

当然,影片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鲜明不同展示得不够清楚。影片末尾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演讲都提及了阶级斗争的必然和客观性,但因为前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交代不够集中,所以观众可能还是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的观众,也许不构成问题,但对于不太了解这一背景的观众来说,结尾带来的感动可能就会打些折扣。

自上映以来,《青年马克思》在国内的票房已突破两千万元人民币。在上映首月,保持了每周一百万元至四百万元的稳定高速增长。首个周末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购票平台上都取得了8.2分的高分口碑。上映一个月之后,在猫眼平台评分稳步上升至8.4分,淘票票评分上升至8.3分。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主旋律电影,该片不俗的艺术质量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可见,在电影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从艺术质量入手,把艺术质量当作生命线。有了艺术质量作为根基,主旋律电影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6)

一生贫病交加、颠沛流离,却给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马克思在逝世后,被安葬在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僻静角落,没有豪华的坟茔和高大的墓碑,但马克思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恰逢钱老师在课上推荐了《青年马克思》的电影,为了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我就在周末看完了这部电影。

电影《青年马克思》以君主专制下的欧洲为背景,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奋斗为主线,讲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相识相知,面对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危机四伏的欧洲大陆,面对无产阶级出现、工人组织陆续成立的现状,两位年轻人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影片再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影片中的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产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他以坚定的信念改变了世界,也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共产主义的出现和传播让欧洲旧反动势力恐惧,共产主义席卷了欧洲、亚洲,蔓延至澳洲、美洲,共产党在六大洲相继建立,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以摧枯拉朽之势让一切反动势力胆战心惊。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可以封了莱茵报,可以暂时堵住我们的嘴,但是他们无法扼制我们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和信仰决定他的行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仰,就会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拥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并且为之不断拼搏努力,应该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

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绽放飘香金桂花。理论学习始终是提升巩固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在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下工夫,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在信念上有正确的坚守,绽放飘香金桂花,更好地影响身边人,凝聚更大的精神力量。

通过价值陶冶,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影响整个党的价值取向,只有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一心纯净,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好的作风是人的立身之本,应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不为豪华奢侈所动,不为灯红酒绿所迷,严以律己、恪尽职守。

通过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青年马克思在他高中的毕业作文中写下的一段洋溢着崇高理想和奋斗热情的文字。我们作为年轻的党员,也应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应该永葆进取之心,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自觉把个人梦想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积聚能量,为群众办实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一个人能成多大事都取决于他的理想信念。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信仰始终不渝,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7)

“你印象中的马克思是什么?”

一个人名?

一座塑像?

一种象征?

还是,政治课上的一道必考题?

马克思

这个名字每个人都如雷贯耳

可实际上

我们可能对他知之甚少……

一部将马克思人生历程真实呈现的电影《青年马克思》现已登陆江苏有线电影院线,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直言,“这部电影塑造了很少见的青年马克思的形象,把马克思写成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电影不仅更加贴近观众,也让我们能更加丰富立体地理解伟人的思想。”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26岁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后前往英国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创造出《共产党宣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血有肉地展现了两人青年时期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世界的理想和热情。

天长地久的友谊

源于对于共同信仰的追求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青年马克思》讲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满怀抱负,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使其不满。进而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依托,更是灵魂伴侣。

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

莫负青春年华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刀剑一样雪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8)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新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我们终将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强力支撑,这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练就硬肩膀、敢挑重担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篇9)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观影体会之三就是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目前中国的扶贫攻坚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让群众早日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观影体会之四就是自己共运史政治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起源,以及19世纪社会运动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几个角色为什么争执、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同伴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看得有些一头雾水。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对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以及他们和马恩的关系,尤其在后半段批判魏特林、正义者同盟会议上,恩格斯举着马克思的文章主导与魏特林等人激烈争辩,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同盟,魏特林等人出局,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才看得明白他们和马恩的激烈争执的原因。观影之后了解了影片里面出现的各派别历史人物,对理解马克思主义起源,相信会很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这次观影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令人尊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伟大的友谊,看到了两个伟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马克思,作为共产党员们,最好的行动就是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提高自我先进性,传播正能量,更好地认清中国和当今世界形势,更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热门]《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500字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同样非常珍贵,与此同时,看电影时我们都会有许多个人的观点,观后感是观看之后自我灵魂的一种感悟。撰写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作品更深层次的奥妙。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1】

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2】

x月x日晚,学校组织收看电影《青年马克思》,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马克思崇高理想追求和顽强不屈的人生历程,重现了1843-1848这五年,从《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相知,到《共产党宣言》出版的一段青年时光。

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一直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位冷峻深刻、凛然不可侵犯的思想家、革命家。电影让一个鲜活真实的马克思从书上走出来,呈现出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执著坚定的真实形象。电影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和情感,伟人离我们这么近,马克思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他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也有自己年轻时的叛逆和迷茫;伟人离我们这么远,他在年轻时就有为全人类解放追逐真理的坚定理想,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更要勇于做到:

永葆政治自信和定力。电影中的马克思有自己的方向,他要用理论去摧毁人们关于旧世界的认识,建立新世界的牢固地基,他要以阶级理论为武器,召唤工人阶级这个历史主体。影片一开始,马克思便批评《莱茵报》“都是一堆关于世界革命的胡话,一点也没有思想和纲领。”已经清晰可见他的追求,他对大量虚伪空洞的理论失望,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痛恨,如果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是怀揣“不合时宜”学说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此之后,他和青年告别,1846年前后,“马克思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而立之年的马克思彻底抛弃了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投入到组建工人政党搞地下斗争的浪潮之中,“直接与建立系统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愿望实现,《共产党宣言》问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坚定道路自信,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前进的指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

始终把奋斗精神抗在肩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残酷现实世界,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影响来看,他们都曾经接受过那个时代给予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随处可见的压榨、剥削,以及广大劳动人民解放的呼声,他们立志想要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高起呐喊与反抗,并通过自己的英勇和孜孜不倦做到了,推动实现了从唯心到唯物,从革命到共产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真谛,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努力把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厚植站稳人民立场的公仆情怀。影片中展现了马克思有着熬夜、饮酒、不爱收拾整理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马克思艰难找工作、恩格斯与父母产生纠纷、养家糊口的艰苦等很多麻烦事情,这一“普通人形象”,说明了这些所谓的伟大人物,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也就不过是普普通通、有爱有恨有怒、有血有肉的一般人罢了,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反而变得伟大了——在平凡人的生活里,他们活出了可以去安慰穷人、帮助他人和改变世界的不平凡生命。马克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俯首甘为孺子牛”仍然应被党员领导干部视为座右铭,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父老乡亲守护一方平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有温度,生命才有厚度。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3】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座丰碑,一种主义,一种精神,还是学生时代的一道必考题;有这样一个人,你只是常常与他在书本中见面,可他又与你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他,就是。

今年是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

《青年》这部描绘了26岁的卡尔·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___义哲学和科学理论的经过。

还还原了《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___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主义和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因此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成为马___义的真正“龙”的传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4】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观影体会之三就是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目前中国的扶贫攻坚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让群众早日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观影体会之四就是自己共运史政治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起源,以及19世纪社会运动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几个角色为什么争执、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同伴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看得有些一头雾水。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对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以及他们和马恩的关系,尤其在后半段批判魏特林、正义者同盟会议上,恩格斯举着马克思的文章主导与魏特林等人激烈争辩,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同盟,魏特林等人出局,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才看得明白他们和马恩的激烈争执的原因。观影之后了解了影片里面出现的各派别历史人物,对理解马克思主义起源,相信会很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这次观影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令人尊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伟大的友谊,看到了两个伟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马克思,作为共产党员们,最好的行动就是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提高自我先进性,传播正能量,更好地认清中国和当今世界形势,更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5】

电影《青年马克思》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导演哈乌·佩克是著名海地籍导演,在纪录片与故事片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拍摄这部影片,哈乌·佩克准备了十年时间,2017年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影片上映。影片罕见地聚焦马克思的青葱岁月,艺术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传奇过程,生动刻画了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以及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人生道路。《青年马克思》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强烈关注,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中制作者的不少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以察觉,但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实践,使得观众更顺利地进入故事,这或许会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化繁为简

影片所展现的是马克思26岁到31岁在思想上实践上取得“双重飞跃”的关键5年,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正是这五年的艰苦研究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同时也走上了工人运动领导者的位置,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纲领。

马克思年轻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和革命者,当时的欧洲正值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许多新的思潮也因此产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主张流派纷纭。影片要展现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上的“双重成长”,难免要引入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精准复原史实拍成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陷入每分钟都见到陌生配角的局面。拍摄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显然不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展现一种思想的成长,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角度来讲也不容易。马克思的学术成就来自艰苦的思考和研究工作。而在电影里,若一直拍摄马克思伏案奋笔的画面,则很难产生对观众的吸引力。

于是,影片在整体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理论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另一个是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通过马克思与这两个人的辩论,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变革,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新纲领,将国际工人运动带入新时代。而马克思离开德国到法国并与恩格斯见面,则由另一位线索人物——曾经的《莱茵报》主编卢格来完成。这与史实其实有出入,马克思并不是在找卢格“讨薪”时与恩格斯结识的。而影片这种“方便处理”,除了表现马克思革命生活的艰难之外,也增加了戏剧巧合,同时还避免了加入过多的配角人物。因此,把握了蒲鲁东、魏特琳和卢格这三个配角人物,观众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影片的核心矛盾。

就这样,影片从马克思与蒲鲁东、魏特琳见面,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开始,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刻画,到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胜利为终止,完整地表现出马克思及其《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巨大价值。这种化繁为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给影片以良好的故事基础。在影片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工人代表的一致支持,马克思的理论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工人代表普遍支持的纲领。魏特琳及其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行动纲领退出历史舞台,蒲鲁东也远离了工人运动。之后马克思在恩格斯和燕妮的支持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海边交谈,提到他要完成《资本论》,在任重而道远的感情氛围下,昂扬又不失厚重地收束全片。

由小见深

对于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个人生涯的观众来说,影片在细节上也有不少让“深层次”观众会心一笑的时刻。譬如,一个是影片对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帮助的刻画,另一个则是燕妮对马克思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见如故,二人在巴黎的小酒馆里畅谈。电影除了用下国际象棋来表现两位年轻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之外,还特别插入了恩格斯问马克思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著作的情节。马克思表示愿意阅读,恩格斯继而问马克思是否能看英语,马克思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学会。看到这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心得的观众,肯定能意会导演的意图——马克思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并由此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是消灭剥削的唯一方法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26岁的马克思在遇到恩格斯的时候,从恩格斯介绍的著作里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刺激。恩格斯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群体,他也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恩格斯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也给了马克思实证的研究资料。这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小酒馆的这一两句对话,实际上点出了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理论营养,也为马克思片尾时提出写作鸿篇巨著《资本论》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还有一次描写马克思在比利时困居时,恩格斯给马克思一家提供了经济上的救助。这当然是为人所知的马恩之间的伟大友谊,而在这段剧情之前还有一处伏笔值得注意。马克思到邮局申请一份抄电报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过潦草而被拒之门外。在影片的结尾处,涉及马克思字迹潦草的情节再次出现。在恩格斯誊写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草稿的时候,恩格斯认不出来马克思写了什么。这时燕妮接过草稿,准确地找到了应该衔接的段落。这一处安排颇为用心。对马克思和燕妮的感情有更多了解的观众,看到此处令人感动不已。马克思手稿字迹确实比较潦草,燕妮协助抄写、誊写,为马克思著作得以顺利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燕妮是一个贵族家的大小姐,她陪伴马克思一生并不仅仅是“贫贱不能移”的忠贞爱情所致。在反动政府的禁言管制下,马克思和燕妮从德国辗转法国、比利时等地,生活坎坷不断,燕妮对马克思充满了信任和爱,在艰难岁月里与马克思风雨同舟。同时燕妮也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有胆识的知识女性。她对马克思的爱和帮助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影片所描写的这个辨认手稿的小桥段,指向了燕妮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性,从侧面刻画了燕妮的形象,也展示出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感关系。而灵魂伴侣对于观众而言,是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渴望,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极富感染力的。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并落实于人物之间微妙动人的细节中,也是这部电影更加亲近观众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青年马克思》在一部电影的体量内,生动、简洁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当然,除了上述特点,《青年马克思》还有众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尽量淡化影片的政治属性,而将重点落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生动真实的刻画上,拉近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通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能够被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情怀志向所感动、所吸引,由此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被他们的信念和勇气所感染与净化,备受鼓舞与教育。比如,影片对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富有质感的和高质量的艺术还原呈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艺术认同感和时代代入感,从而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还有,影片中人物台词的中文译制配音也十分精彩,从夫妻间的柔情、朋友间的热情,到学术辩论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在各种情境下都准确地拿捏分寸,展现出角色之间的思想碰撞,精准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形成观众观影时的戏剧张力。

当然,影片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鲜明不同展示得不够清楚。影片末尾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演讲都提及了阶级斗争的必然和客观性,但因为前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交代不够集中,所以观众可能还是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的观众,也许不构成问题,但对于不太了解这一背景的观众来说,结尾带来的感动可能就会打些折扣。

自上映以来,《青年马克思》在国内的票房已突破两千万元人民币。在上映首月,保持了每周一百万元至四百万元的稳定高速增长。首个周末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购票平台上都取得了8.2分的高分口碑。上映一个月之后,在猫眼平台评分稳步上升至8.4分,淘票票评分上升至8.3分。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主旋律电影,该片不俗的艺术质量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可见,在电影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从艺术质量入手,把艺术质量当作生命线。有了艺术质量作为根基,主旋律电影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6】

虽说目前本片已经有网络资源了,但基本上都是德语配音、中文字幕版本的,但其实这个德语配音版本并非影片的原音,影片的原音应该主要是法语和英语,所以网络资源的德语版本其实欣赏起来相当别扭。片中的英国戏份和英国角色,居然也都配成了德语!

而且,本片网络资源的字幕都做得比较一般,涉及大量政治、经济、哲学名词和历史名人的专有词汇,还是影院版的配音和字幕更标准、更靠谱,就拿我看过的本片网络资源里"FIX字幕组”制作的字幕来说吧,按说这个字幕组也是蛮有水准的字幕组了,在本片中也能把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这些历史名人的名字翻译得准确,但偏偏把马克思夫人的名字“燕妮”,翻成了“珍妮”,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还有,能够看出"FIX字幕组”最后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很有心地在翻译时每一句都遵照了内地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官方中文译法,但是同样在翻译马克思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的书名时,却翻译成了《对批判性评论的批判》。而目前影院放映的国配版,无疑都不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翻译肯定更正规、更严谨,所以目前的网络资源并非观看本片的最佳选择,影院版才是!

我之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国配版,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国配支持者,感觉这些年国语配音被影迷过于“妖魔化”了,虽然有一些配音不佳的作品,但国配出色的作品同样也有很多,比如说所有的好莱坞动画片,国配都相当出色,《指环王》系列等一些好莱坞大片,国配也相当经典!更不用说像《青年马克思》之类的非英语片,国配相对于原声的优势就更强了,而且听国语配音也绝对要比看字幕更易于影迷们理解和欣赏一部影片!

其次,就《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来说,国配也相当出色,将马克思、恩格斯、燕妮等主要角色的性格都配得十分鲜明,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片中充满大量的专有名词的台词,以及政治观点碰撞的对白,只有看国配版本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剧情。

此外,《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具有一定水准、值得大家观看的一部影片。主要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崛起之路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虽然中国人对这两位“伟大导师”都十分熟悉了,但对于他们经历和事迹,大部分恐怕还都是“历史小白”吧。可能很多普通人都会误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发明的,而这部影片就可以起到“历史扫盲”作用,告诉你当时社会主义学说众多,但要么是蒲鲁东式的空谈概念,要么是魏特林式的狂灌心灵鸡汤,没有人能为工人阶级指出一条奋斗的目标和明路。

而马克思主义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念让工人阶级走上了勇敢抗争之路,《共产党宣言》更是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奋斗目标。所以,最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主流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些内容如果让大家看书,肯定大部分人都提不起兴趣,但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就可以轻松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爱情、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充满许多政治内容,但《青年马克思》绝对不枯燥,主要角色都有非常生动鲜活的刻画,尤其是影片没有把戏份全都给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男性伟人,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和恩格斯的爱人玛丽这两位女性,在影片中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很动人。比如说马克思穷困潦倒,去应聘个小职员,都因为字迹潦草而没有被录用。燕妮作为一名贵族小姐,跟马克思过着苦日子也能苦中作乐。影片的情绪情感也十分饱满,最后恩格斯激情演讲,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高潮戏,简直就是一出小人物的惊天逆袭的励志大戏,放射出昂扬的激情都把我给看哭了!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7】

很多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希望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革命的波澜,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却反其道行之,影片并没有任何战争画面的冲击,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革命的导师,更是影片中的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正如影片开始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让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马克思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莱茵报》报社,因他的直言导致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一次次的驱逐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他创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起草《共产党宣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伟人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物质的困窘。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家糊口都比较困难。然而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能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燕妮,这份珍贵的感情即使在现在也是弥足珍贵。马克思的幸运的还体现在他遇到了革命的灵魂伴侣恩格斯,他们对相互的欣赏始于思想,因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一起,一位困苦拮据扔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钥匙”而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让全世界风云变色,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挫折中,他们仍不放弃对真理的探寻,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学习马克思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原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既承载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时代的价值追求。每一次对先贤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信仰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

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敢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在斗争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作为中青年干部,就是要在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同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

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技能,在服务改革发展新的征程中为党分忧、为民造福,实现理论认知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8】

我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它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以及他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中更需要这种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斗争者。思想是他的武器,批评是他斗争的方式,“要么斗争,要么死亡”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但是他又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

他是一个坚定的斗争者。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他从不向思想妥协。当马克思发现他所热爱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合理后,他毅然放弃它,选择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也从不向现实妥协。当他发现自己的思想触犯了统治阶级意志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孔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若按孔子的标准,马克思可确确实实是个“成人”了。

他是个荒诞的斗争者。身为“成人”的马克思固然让我们佩服,但正是他的这股不妥协的毅力使他成了一个荒诞的斗争者,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敌人是整个时代。马克思再怎么有能耐也不过是个凡人。他那微薄的力量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些许涟漪,然后无影无踪。因此马克思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他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样的马克思颇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巨人。神话中巨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他便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如此,日复一日,陷入了无止无息的苦役之中。

由此看来,马克思与西西弗斯的荒诞经历似乎是可笑、绝望、毫无意义的。可是真的就是这么悲观吗?法国哲学家加缪对此提出了其独特的思考。他对此指出,“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啊,一个充实的人生难道不就是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人生了吗?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一生或许都在失败,但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沮丧,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写”的人。诚如加缪所言“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了人生,贯彻人生的始终,回复人生的伟大。对眼光开阔的人而言,最美的景光莫过于智力与超过人的现实之间的搏斗。”

马克思的坚定、荒诞的斗争使他成为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其实,生活本身苦难无数也十分荒诞。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可成绩却不进还退;我们期望与朋友相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后又要分离;我们追求快乐,可无论是怎样的礼物,怎样的狂欢,怎样的甜言蜜语,最终都会黯然失色,归于平淡。我们好像那只凭一己之力去阻挡马车的螳螂;好像追逐太阳的夸父;好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我们就这样被卷入了生活这一出无休止的荒诞悲剧中。这样看来从荒诞中走出来,成为伟人的马克思对于我们又有了新的意义。

马克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在荒诞中成长的道路。那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并不沮丧与绝望,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

我们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的同时,要意识到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生活这出悲剧的主角。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荒诞,失去了“我们”都毫无意义。没有了“我们”的存在,一切的美好都灰飞烟灭。

正如加缪所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也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这出悲剧的主角,我们有选择这出悲剧的走向的权利。我们还有与荒谬斗争的机会。马克思和其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在自己的荒诞悲剧中度过了一生。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以死亡为自己的剧本划上了句号,但是,因为不凡的斗争,马克思的剧本在随后又被无数人划上了无数的逗号,并成为了“人类历史”这场宏伟的悲剧中最闪耀的一段。

荒诞固然令人可怕又无奈,斗争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斗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而斗争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其人生都必然是充实的,辉煌的,有意义的。因为“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所以,不要再悔恨自己徒劳无功;不要再害怕现实冷酷严峻;不要再担心未来充满荆棘。活在当下,只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勇敢地向自己的追求奔跑,就是最大的成功。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加油努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000字精选8篇


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是丰富且多元化的,观赏影片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1

就在前几天,观看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一部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讲的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1843年到1848年之间的一些经历及活动。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确能让我们对马克思在这一段时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但是从电影的水平来看却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下面我从两个角度说一下这部电影。

第一个是从内容方面来说,这部叙事的电影有两条条线。马克思和燕妮(家庭线),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线)。先从马克思燕妮这条线说起,在这个时间段里,马克思自己文章触及了普鲁士王国的统治,四处流亡,而燕妮始终陪在马克思身边,始终支持着马克思的事业,并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劳拉.马克思。我们知道,燕妮是贵族的女儿,家境殷实,而马克思在这段时间可谓是穷困潦倒,稿费遭到拖欠,甚至冒着坐牢的危险。她肯放弃原来的家庭,跟着卡尔四处奔走,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燕妮正是为了爱情而牺牲了她个人的幸福。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始终陪伴着自己心爱的丈夫,直到生命的最后。

恩格斯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一直在父亲的工厂里做代理人,然而恩格斯却憎恨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情工人,支持工人,并和女工玛丽相恋。1844年来,恩格斯到访巴黎,遇到了同在巴黎的马克思。二人在思想很快达成一致,并结下真挚的友谊。我记得电影里有个片段,燕妮对恩格斯说的一句话“你是卡尔第一个带到家里的人”。可见马克思对恩格斯有很高的认同感。后来,二人便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去,一起发表文章,支持工人革命,加入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反对蒲鲁东主义,一起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而在马克思贫困的时候,恩格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接济马克思。这就是二人间钢铁一样的友谊,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坚不可摧。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这可以通过两个批判来体现。电影一开始就是马克思与几名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的争论,要知道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观上的批判上是有共鸣的,马克思后来也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成员比如施蒂纳,认为世界都是为我之物,这明显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青年黑格尔派这些观点的落后,不成熟正是马克思与这一派的决裂的原因。正如电影里马克思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蒲鲁东在电影里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当时也是十分收欢迎的。并出版了《贫困的哲学》一书,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这一书及其思想,发表了《哲学的贫困》一文,批评蒲鲁东的那种改良主义的思想。正如最后恩格斯所言“建立社会主义不能靠仁慈!而是流血的革命!”《哲学的贫困》也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人皆兄弟”的口号也被“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所取代,一个科学的,纲领性的文献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这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一直到今天也具有很价值意义。影片也在这里正式结束。

影片从传记叙事的角度来看,是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但从电影本身来讲,不能算是一部特别好的电影。首先人物的形象的太模板化,其内心活动细腻的描写比较少。其次电影来源于生活,这种贴近生活画面这能让观影者们产生共鸣,这是电影最重要的价值意义。而这一部电影确实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感受,而是一种直白的叙事,书面的对话方式。可能传记电影都有这种感受吧。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电影里所提及几篇文章还是很值得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去反复去阅读的。

另外,传记电影有一部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当幸福来敲门》,对人物的刻画细腻了很多。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2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命题一样沉重又诙谐。沉重,是因为这曾是历史的一部分;诙谐,是因为不曾想过伟人的很多面也像现在的我们。

w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从没预期过任何一点波澜,仿佛它就应该是这样平铺直叙,平淡如水的。因为那是历史人物,是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细节,只帮助我们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但在脑海中不论看多少次生活琐事,还是无法忘记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有人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像是一本流水账。还有人调侃说可以直接用作马克思理论的课堂辅助教学,大家都晓得,这是认为无聊的意思。但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此,也是源于平凡,却创造不平凡。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且海报上也只有马克思一人的侧面,大概是想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想为大家展现另外一面的马克思。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的核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其余,只是让我们更理解这个男人,而不是这个伟人。

比起现在什么都想拥有的我们,那时候的追求更纯粹。

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感觉现在的人们太不容易被满足了。接纳事物的时候从不多面考虑,只一味看到它们的好与不好。从不考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别人做了多少妥协和忍让,只一味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丢了多少便宜。对可以让自己增长见闻的事情完全做到充耳不闻,对闲言闲语深信不疑。八卦是生活的全部,知识全是高考生才需要学的事儿。什么时候大家都对进步自己这件事这样缺少欲望了呢?

我不懂,但也懂。

因为选择上重大的责任只能择一,而很难兼顾。为了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儿女私情和美满家庭,这又是很多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某种层面来讨论,每个人都有无法兼顾的那一层。故而很多人选择了轻松,只是不想自己活得太累,又是一种解释罢了,每个人都如此。

然而我有点羡慕那个追求精神的时候,物质还未如此丰富,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提升和不是奢侈品包包价格的提升。电影里他们并没有被包装成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生活的普通人,但却创造着不普通的梦想。

可能我喜欢的不是这部电影本身,是里面确实存在的人物。有没有过多美化我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伟大。同为青年,虽然我们一样普通,但我们没创造出他们的不普通。我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不易,但却没有他们那样的不容易。

一直觉得有种系列的电影是应该抛开电影本身去讨论的,因为不论剧情是什么,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那是历史,是创造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基石。

不论到什么时刻,思想还是主宰的本身,这在历史上曾多次被验证,被经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没什么理由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很喜欢。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3

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他是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社会学家,共产主义者,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历史上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级人物。通过观看有关他的影视影片,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他所处时代,他的生平事迹,他的精神及一代伟人的诞生。

通过相关视频可以得知,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他很聪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目标及工作很明确。为了更好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1936年,他来到了柏林大学。在这里,虽然他主修的是法律,但是他热爱的是哲学,没有人能阻止一颗热爱之心,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哲学研究上。他对哲学的研究是非常之重视,觉得哲学才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工具,它值得他学习。

在学术上,不得不说,他是非常舍得下功夫的人。他刻苦钻研,爱思考问题,并虚心向新来的老师请教不懂之处,在新来老师的建议下去图书馆看关于黑格尔的书,然后自己再消化,认真思考,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沉淀。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几天,直到把从黑格尔的书中领悟出思想,完成思想的沉淀。这是一种对学识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这一期间,他加入博士俱乐部,与青年黑格尔派保持联系,并参加了许多学术交流会,这对于自身对哲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帮助。马克思是个理性的人。当青年黑格尔派失去了初心,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不一样了,马克思指出错误,毅然决然与他们断了联系。这体现出了马克思的果敢。

在爱情上,不得不说,一代伟人身后,总会有一个给力的女人在支持着他,而燕妮,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燕妮,不束缚于世俗的等级观念,对于爱情与婚姻观,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燕妮在面对哥哥对她与马克思婚姻的劝阻时,她说:真正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她爱他的是梦想与才华,我是自由的,我爱马克思。她与马克思是真正的是灵魂共鸣,他们是真正的自由人。显而易见,燕妮是个思想境界很深的人,懂得真正的自由和爱。她对于马克思而言,不仅仅是妻子,而且是思想上的知己,他们属于同一类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千金易求,知已难求”,得一知己,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就像我得到一个不二家的棒棒糖,吃的好,心情好,不亦乐乎。

在相关视频《领风者》中,在马克思的中学毕业演讲上,从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事多考虑》,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帮助穷苦人,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无疑,马克思有一颗博爱的心。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是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没有哲学,他就不能前进。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马克思会对哲学那么认真上心,全是因为,这可是一个可以改变全世界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将会用在全人类的幸福上,这是多么值得去学习的啊!他体谅同情穷苦百姓,为无产阶级努力奋斗,渴望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为什么马克思会有这样的的抱负与理想呢?我想,马克思的这一理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当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讲究等级,法律维护的仅仅是少部分人的权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律是私有者对穷苦百姓施压的法宝,而穷苦人是受苦受累,不幸福的,这个时代可谓是少部分人的天堂,多数人的地狱。

在达官贵族享受真美味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时,总会有一大批人在小口小口地吃着可能是最后一餐的食物。一边是达官显贵在软绵绵的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进入梦乡,另一边的人却是在冷似铁的被窝里想着明天的食物去哪里找。这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动荡,混乱,一小部天堂,一大部地狱的时代,就像外表包装华丽,但里面却是一颗正在等待爆发的炸弹。资产阶级猖獗,对劳动人民无情的压榨,自由与平等成为空话,所处这样”一个时代的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改变现状的重要性。他开始与时代的不公反抗,我想,理想就是要从当前实际进行改变,才有所谓的未来。

1842年,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并成为该报编辑。他总是站在穷苦人的角度,去为他们发声,也为此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报复。马克思可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枪口,没有其他人的惊慌,而是保持镇定,客观的分析事实,让来抓他的士兵无可奈何,生气离去。面对普鲁士政府的压迫,马克思拒绝向罪恶的资产阶级低头服从,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无奈,在1843年的时候,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菌报》编辑部,同年秋天,他与燕妮一同踏上了流亡之路,开始了他颠簸流离的巴黎生活。与卢格等人一起出版了《德国年鉴》杂志,并在这里,正式与恩格斯成为朋友。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强强联手,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并在相处过程中,两人认可了彼此,达成了思想上的共鸣,成为一生挚友,结成牢不可破的友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极大,若没有恩格斯无私的资助,马克思也许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全人类解放事业。而是得不得不为现实的生计,吃穿保暖所顾虑。毕竟理想很滴,现实很骨感!在思想上,马克思是富有的,但在物质上是严重匮乏的。

后来,他们两个加入了正义者联盟,即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5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8年,《共产党宜言》诞生,法国大革命像星火燎原般在欧洲蔓延开来。

法国大革命后,马克思的人生更加的颠沛流离。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换言之,我们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新时代中国人应该怎样运用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具有与时俱进性,不能生搬硬套。根据中国实际,我们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它使我们中国从弱小变得强大,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有强大。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

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而言,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把它当成我们的一种习惯。

马克思,他首先是个革命家,然后才是马克思,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他,值得我们去学习。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4

电影《青年马克思》记录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前的几年青春时光,既显现出了其关心人民疾苦,为探索真理将笔杆当武器的高贵品质,又弥漫着其为人夫为人父所要面对平常生活的人间气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马克思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展现的真实而透彻。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虽然对现实不满但语调相对柔和的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驱逐当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这对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其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有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牢记我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真正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马克思的平常是真实展现出来的,是靠日常的点滴串联起来的。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面对物质的困窘,但同样也可以拥有真挚的爱情。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这种真挚的爱情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弥足珍贵,君不见有多少恩爱夫妻在生活的压力下只剩下柴米油盐争吵羁绊,爱情在逐渐麻木中再也不见,甚至就此分道扬镳的也不算鲜见。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处在人生负重期的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珍惜家人,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把生活过得滋润、舒心。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5

仲夏酷热之际,一场不期而至的雷雨,暂时缓解了暑热,在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味道。就在这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

马克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在书本里的。在书本中的马克思,其实只是一个平面的、固化的、标签式的人物。而此次,在银屏上,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变化的、真实的平凡与伟大共生的鲜活人物。

影片节选了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8年间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的时间,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在承受各种阻力之下探求真理,不畏权威、成功地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世界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在以往的各种知识渠道里,马克思只是静态的马克思,在这次观影过程中,我直接感受到了一个饱满而真实的马克思!马克思也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也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和物质上的困窘;马克思的生活是清贫的,清贫到以至于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马克思也需要用一份工作赚取微薄的薪水,用来支撑家庭的重担;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阻力,马克思也曾彷徨,也曾苦闷,也曾想到过放弃,也曾想感受到疲惫,也曾提到过厌倦。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从平凡中孕育出伟大,可以肯定地说,是依靠了他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朋友。第一个,是他的妻子燕妮。燕妮出身于贵族家庭,她放弃了高贵富足的物质生活,与马克思一道走上了拯救无产阶级的艰辛道路。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朋友、好战友、好导师,协助马克思完成一系列重大著作。马克思和燕妮患难与共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理想和爱情完美结合的交响乐章被后人传为佳话。第二个,就是恩格斯。恩格斯虽然出身于英国资产阶级家庭,但他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践行了这句名言!

我终于明白了,伟大也诞生于平凡!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虽然我们身处平凡,但是我们也可以朝着伟大前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6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座丰碑,一种主义,一种精神,还是学生时代的一道必考题;有这样一个人,你只是常常与他在书本中见面,可他又与你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他,就是。

今年是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

《青年》这部描绘了26岁的卡尔·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___义哲学和科学理论的经过。

还还原了《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___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主义和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因此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成为马___义的真正“龙”的传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7

该片讲述了1844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林木盗窃案,残暴杀戮的画面,纺织厂主对劳工的压迫,以及流落街头的难民充分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历史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马克思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他的恻隐之心。马克思敏锐的意识到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在他以笔为枪抨击普鲁士国王时,他的报社却因此被迫停刊而他本人也迁居巴黎,然而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让他与人生知己恩格斯相遇了。两人因卓越思想相遇,两因人共同信念相知,两位心怀伟大抱负的青年人也将共同完成一幅让世界风云变幻的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

影片对马克思的妻子珍妮刻画也十分到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本可以养尊处优,享受荣华富贵,但她选择了马克思,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她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不仅如此,她还具有非凡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始终和丈夫站在同一战线上,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事业,影片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个贤良妻子的人格魅力。

影片没有过多的描写宏大震撼的战争场面,但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依旧能够推翻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整个影片把马克思深刻的思想、曲折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用镜头和语言展现了他与恩格斯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

观影结束后,研习社社长刘建德和团工委书记孙靓分别对影片进行了总结,随后学员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感受与看法。有学员表示通过电影看到了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的真实生活,不同于以往印象中和蔼的老爷爷,还有学员从马克思身上看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在今天依然激励着广大青年人积极进取,为自己理想和追求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00字 篇8

这次看了《青年马克思》之后,我又继续寻找到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的影像资料。看完这些,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我看所看到的是,1835年8月,17岁的马克思在他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透过这段饱含真情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颗崇高而炽烈的初心。

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不单是一种志向、一种抱负、一种担当,对于马克思来说更是终其一生的考验和磨砺。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饱尝艰辛而初心不改,用奋斗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要从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伟大人格中检视和滋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最新]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模板8篇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最新]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1】

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选取了一代伟人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讲述了他如何为了底层穷苦人民的崛起而奋斗的,可以说看完之后一直鼓舞着我,给了我莫大的信念,如果不是亲眼看着马克思一路走来,相信我很难想象他身处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好过千倍万倍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离不开他那本影响国家体系的巨著社会与共产体系的结晶。首先导演直击了劳苦人民的生活片段,不是生活在环境极其恶劣下,就是每天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委曲求全。而且对于贵族的人员,看不惯劳苦人民,动不动就是对他们乱打一通,就是在这各种分工不明确的机制下,底层人民每天都在叫苦连天,这也是导致底层人民联合起来抗击这种不平等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看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才坚持开创留于后世的巨著。作为一部人物的真实传记电影,剧情没有带有一丝夸张,高度的还原了马克思追求真理的真实故事情节。而剧中信念一词更是贯穿了全文,无论是马克思每一次深刻的演讲,还是他对于著作的不离不弃,信念总会在他心中不离不弃,让穷苦的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是他们不可磨灭的口号,也是人民崛起的号召声,所以这可能就是伟人身上不可磨灭的一种魂,这也是间接性的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信念的强大之力,让我的内心受到了不少的鼓舞,相信在工作上我更能全力前行。哲学家在于改变现状,但是该片只截取了1843年到1848年这段生活来叙述。从这段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到心系国家和人民的马克尔,无论做什么也都离不了燕妮的背后支持,,通过这部电影我深刻的认知到了爱情的伟大,燕妮和马克思正是给观众这种感觉,无论双方在多难的时候始终会紧紧的抓住对方的手。所以马克思和燕妮之间的情感更是让我觉得非常的羡慕,。改变现状一定要付出真实行动,并且无怨无悔的去在行动中风险一切,虽然马克思在创作这本历史巨著的时候也曾苦恼过,也曾对它充满了迷茫,最后仍然是和恩格斯想扶相持的走了过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2】

x月x日晚,学校组织收看电影《青年马克思》,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马克思崇高理想追求和顽强不屈的人生历程,重现了1843-1848这五年,从《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相知,到《共产党宣言》出版的一段青年时光。

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一直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位冷峻深刻、凛然不可侵犯的思想家、革命家。电影让一个鲜活真实的马克思从书上走出来,呈现出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执著坚定的真实形象。电影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和情感,伟人离我们这么近,马克思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他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也有自己年轻时的叛逆和迷茫;伟人离我们这么远,他在年轻时就有为全人类解放追逐真理的坚定理想,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更要勇于做到:

永葆政治自信和定力。电影中的马克思有自己的方向,他要用理论去摧毁人们关于旧世界的认识,建立新世界的牢固地基,他要以阶级理论为武器,召唤工人阶级这个历史主体。影片一开始,马克思便批评《莱茵报》“都是一堆关于世界革命的胡话,一点也没有思想和纲领。”已经清晰可见他的追求,他对大量虚伪空洞的理论失望,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痛恨,如果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是怀揣“不合时宜”学说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此之后,他和青年告别,1846年前后,“马克思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而立之年的马克思彻底抛弃了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投入到组建工人政党搞地下斗争的浪潮之中,“直接与建立系统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愿望实现,《共产党宣言》问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坚定道路自信,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前进的指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

始终把奋斗精神抗在肩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残酷现实世界,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影响来看,他们都曾经接受过那个时代给予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随处可见的压榨、剥削,以及广大劳动人民解放的呼声,他们立志想要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高起呐喊与反抗,并通过自己的英勇和孜孜不倦做到了,推动实现了从唯心到唯物,从革命到共产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真谛,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努力把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厚植站稳人民立场的公仆情怀。影片中展现了马克思有着熬夜、饮酒、不爱收拾整理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马克思艰难找工作、恩格斯与父母产生纠纷、养家糊口的艰苦等很多麻烦事情,这一“普通人形象”,说明了这些所谓的伟大人物,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也就不过是普普通通、有爱有恨有怒、有血有肉的一般人罢了,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反而变得伟大了——在平凡人的生活里,他们活出了可以去安慰穷人、帮助他人和改变世界的不平凡生命。马克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俯首甘为孺子牛”仍然应被党员领导干部视为座右铭,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父老乡亲守护一方平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有温度,生命才有厚度。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3】

很多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希望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革命的波澜,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却反其道行之,影片并没有任何战争画面的冲击,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革命的导师,更是影片中的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正如影片开始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让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马克思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莱茵报》报社,因他的直言导致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一次次的驱逐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他创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起草《共产党宣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伟人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物质的困窘。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家糊口都比较困难。然而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能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燕妮,这份珍贵的感情即使在现在也是弥足珍贵。马克思的幸运的还体现在他遇到了革命的灵魂伴侣恩格斯,他们对相互的欣赏始于思想,因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一起,一位困苦拮据扔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钥匙”而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让全世界风云变色,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挫折中,他们仍不放弃对真理的探寻,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学习马克思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原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既承载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时代的价值追求。每一次对先贤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信仰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

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敢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在斗争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作为中青年干部,就是要在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同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

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技能,在服务改革发展新的征程中为党分忧、为民造福,实现理论认知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4】

马克思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只存在于教科书和理论当中的伟人,我们熟知他的理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本人是多么伟岸,在当初他的思想是如何同时代进行对抗,最后碰撞出一系列改变时代的思想。在看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之后,我不禁更加了解了马克思这一时代伟人和恩格斯的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会有窘迫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他们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敢于挑战万恶的资本主义。

一、成为同盟领导者

在电影中有一幕,同盟内部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实施公有制进行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马克思也对魏特林和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因为他们甚至对革命和密谋的区别都弄不清楚。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心领导同盟者,在一次集会上,恩格斯进行发言,提出了关于维护无产者利益如何实施公有制进行暴力革命的著名的共产主义三原则,在他发言结束后,受到了同盟会员的热烈拥护,进而成为了同盟会的领导者。

倡导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普鲁东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互助制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仅仅强调物质生活条件及经济关系的改变,而不通过革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与政权。但是这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脱离了工人阶级的实践行动,不可能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也不会为工人阶级所拥护。

二、发表《共产党宣言》

那么工人阶级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总是和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能为工人阶级提供革命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正是当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的。在1847年六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正义者同盟完成改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同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委托马克斯恩格斯起草同盟革命理论与实践纲领,1848年二月,该纲领在伦敦以单位本人出版发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此后,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启发了一大批的革命领导人,而中国人民也因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国内发展的理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5】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6】

我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它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以及他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中更需要这种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斗争者。思想是他的武器,批评是他斗争的方式,“要么斗争,要么死亡”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但是他又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

他是一个坚定的斗争者。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他从不向思想妥协。当马克思发现他所热爱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合理后,他毅然放弃它,选择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也从不向现实妥协。当他发现自己的思想触犯了统治阶级意志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孔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若按孔子的标准,马克思可确确实实是个“成人”了。

他是个荒诞的斗争者。身为“成人”的马克思固然让我们佩服,但正是他的这股不妥协的毅力使他成了一个荒诞的斗争者,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敌人是整个时代。马克思再怎么有能耐也不过是个凡人。他那微薄的力量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些许涟漪,然后无影无踪。因此马克思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他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样的马克思颇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巨人。神话中巨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他便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如此,日复一日,陷入了无止无息的苦役之中。

由此看来,马克思与西西弗斯的荒诞经历似乎是可笑、绝望、毫无意义的。可是真的就是这么悲观吗?法国哲学家加缪对此提出了其独特的思考。他对此指出,“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啊,一个充实的人生难道不就是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人生了吗?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一生或许都在失败,但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沮丧,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写”的人。诚如加缪所言“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了人生,贯彻人生的始终,回复人生的伟大。对眼光开阔的人而言,最美的景光莫过于智力与超过人的现实之间的搏斗。”

马克思的坚定、荒诞的斗争使他成为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其实,生活本身苦难无数也十分荒诞。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可成绩却不进还退;我们期望与朋友相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后又要分离;我们追求快乐,可无论是怎样的礼物,怎样的狂欢,怎样的甜言蜜语,最终都会黯然失色,归于平淡。我们好像那只凭一己之力去阻挡马车的螳螂;好像追逐太阳的夸父;好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我们就这样被卷入了生活这一出无休止的荒诞悲剧中。这样看来从荒诞中走出来,成为伟人的马克思对于我们又有了新的意义。

马克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在荒诞中成长的道路。那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并不沮丧与绝望,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

我们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的同时,要意识到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生活这出悲剧的主角。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荒诞,失去了“我们”都毫无意义。没有了“我们”的存在,一切的美好都灰飞烟灭。

正如加缪所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也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这出悲剧的主角,我们有选择这出悲剧的走向的权利。我们还有与荒谬斗争的机会。马克思和其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在自己的荒诞悲剧中度过了一生。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以死亡为自己的剧本划上了句号,但是,因为不凡的斗争,马克思的剧本在随后又被无数人划上了无数的逗号,并成为了“人类历史”这场宏伟的悲剧中最闪耀的一段。

荒诞固然令人可怕又无奈,斗争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斗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而斗争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其人生都必然是充实的,辉煌的,有意义的。因为“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所以,不要再悔恨自己徒劳无功;不要再害怕现实冷酷严峻;不要再担心未来充满荆棘。活在当下,只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勇敢地向自己的追求奔跑,就是最大的成功。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加油努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7】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身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新青年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寄去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篇8】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9篇


我们为您准备了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作品名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观后感即观看完电视、电影等文化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启发、联想或决心,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体会作品的内涵,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1

马克思,生于律师家庭,在父亲的指导下接受启蒙教育,中学时期便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不满23岁时,就已经是哲学博士,可谓志向远大、学识渊博。

马克思研读黑格尔及其弟子的著作,从中获得大量知识,尤其是黑格尔关于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思想,对马克思很有启发。马克思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信念坚定、勇敢无畏。在被普鲁士王国屡次驱逐后,毅然放弃普鲁士国籍,从此成为一名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

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他深入工厂、矿井、贫民窟,调查走访,掌握大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罪恶资料。他了解到曼彻斯特有近一半的工厂雇佣童工,童工的年龄大都为8-9岁,最小的甚至只有4岁,英国当时劳工、机械工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17岁,马克思难掩愤怒:不列颠工业就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资本主义的种种罪行更坚定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信念!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也就是后来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潜心著作,生活时常困苦不堪,但他宁愿贫困,也不肯接受当地政府许诺的体面工作和优厚报酬,他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赚钱的机器”。这点和中国古代有志之士以及共产党人涌现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高度一致。

虽然生活处境不好,但马克思内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目标始终如一。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为更穷苦的物产阶级、工人兄弟姐妹送去力所能及的关怀和温暖。都说“苟富贵,勿相忘”,在我看来,自身尚穷困,还能乐观地去帮助身边的人,更难得!

由于贫困和疾病,马克思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作为一个父亲,他要承受的悲痛和自责旁人无法体会,但在他写给恩格斯的信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二。

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目标,马克思牺牲了太多,失去了太多。

然而,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位陪伴他左右、支持他、鼓励他的妻子——燕妮,他还有一位志同道合、无偿支持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马克思的事业将会更艰难。

作为女人,我更佩服燕妮。她从年轻时便陪伴在马克思身边,她渴望知道马克思的思想,她欣赏他的才华,支持他的事业,甘愿在他身边默默地做事,她是马克思生活上的伙伴,更是他事业上的战友,可以说,马克思的成就,有燕妮很大的功劳。

她在穷困之时不惜卖掉自己的嫁妆以支持家用,在马克思身患疾病时代他誊抄手稿,她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是马克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恩格斯,同样在马克思的生命、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和恩格斯志同道合,不仅和马克思一起身体力行搜集资本主义的罪恶,后来更是为了支持无产阶级事业,回到自己厌恶的工厂商业中去,长期资助马克思进行伟大事业的理论研究。他与马克思几十年来靠书信联系彼此,沟通想法,为无产阶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在1867年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规律,被工人阶级奉为“圣经”。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发现了剩余价值,终结了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在黑暗中的摸索。他无疑称得上伟大!

尽管马克思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留给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伟大的思想不会随时间暗淡,只会发扬地更远大!

今天,我们党的很多理论成果都是源自马克思的伟大思想。

我们党传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啊!

也许,现在很多幸福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200年前,却是想也不敢想的。我们应该记住,在这幸福的背后,有过怎样的抗争和牺牲,又有过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我将以一名共产党人的标准,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牢记今天的使命担当!

谨以此拙文纪念不朽的马克思!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2

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不朽的马克思》,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凝结了幕后制片方大量心血的一部影片制作的辛勤付出,绘图的精致,巧妙的镜头。对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显示公园四季变化的一组照片快速切换,正如台词所说的一切事物永远处在矛盾和发展之中。看完该片之后能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系统思想有一个大概和粗浅的了解,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真正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只得去读马克思的著作。

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的,有些甚至要抄写一遍,如此,才能和作者有一个真正的对话,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近日开始抄写一些文章了,不管属于专业与否,觉得写得很好的,有选择性地会摘抄一下,这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抄写了一些文章以后,才明白读一遍和抄写一遍的体悟深度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抄写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写下每一个字的心理,我脑海中有时会不断浮现作者伏案创作的画面,我的思想也尽量和作者保持一致。抄写,是最能把握文章细微之处变化和作者真实意思的。如果仅仅是读,在文字的跳跃之间便总会不自觉掺入自己主观看法,而抄写就完全尊重作者原意了,一点不漏,完成了对作者思想的全吸收。这就是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吧,画家临摹好比是读书抄写的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在不久的将来要开始读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但不急于开始读,先把手头的几本书(老板给的)先读几遍,争取最大程度领悟其精髓,再开始下一阶段的阅读。我这么多年以来啊,读书确实着急了。高中之前,升学压力大,除应试内容外,书看得很少。上大学之后,急功近利,曾扬言大学要看600多本书,最后因为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正自己也做不到,索性放弃,加之那时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整个大学四年也基本没读书。研究生两年里,第一年在学校看书也很少,第二年来单位了,倒是看了一些书。

分析我自大学以来的读书态度,读书意识是有的,但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也没学会看书。看完《永远的马克思》,另外一点深切的感受是,能读书非常重要,马克思把自己称之为读书的机器,他在大英图书馆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临终之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也是在读书。他的看书能力太强了,也特别会做读书笔记。我想,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他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很多也是摘抄,这是必然的。会读书真的很重要,很多博士也没有掌握这个能力。我常在想,我什么时候学会读书了,我也就开始走上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了,否则,永远都徘徊在成功的外围圈。说点题外话,我不读博士,就是因为自己读书能力还不行。不过,对于读书能力,我倒是一点不担忧,我现在才xx6岁,哪怕是打碎了重新培养,时间也是充足的。和很多人比,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晚了。很多人到了36、46、56岁也没掌握这个能力,我何惧之有。

最后,今天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xx00周年,愿未来盛世中国,如马克思所预言。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3

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让我感想颇多。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尔。没有上过小学的马克思在深受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父亲的指导下接受了启蒙教育。特里尔中学民主自由的氛围让__岁的马克思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马克思开启了他的大学时代,从波恩大学到柏林大学,从一幅刻画着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画到“博士俱乐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轻人,奋发读书,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不满__3岁的马克思凭借一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了追寻真理,与旧世界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马克思先后做过《莱茵报》的主笔、《德法年鉴》的主编,在此期间他不但与终身的爱人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与一生的革命挚友恩格斯开始了伟大的事业,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从唯心主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9世纪上半叶,风云激荡的欧洲大陆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驰骋的疆场。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欧洲大陆到大洋的彼岸,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此时,马克思__9岁,恩格斯__7岁。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在抵达伦敦后,马克思立即展开了对救济各国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创办杂志总结革命经验和宣传革命理论。在伦敦,在艰难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马克思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关心和支持各国工人运动,老朋友恩格斯在经济上和研究上都给予了马克思无私的帮助。经过长达数十年辛勤工作,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__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精神,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4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观看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之后,我的感想颇多。该片形象地塑造了思想广阔、勤奋工作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17岁的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志向。在患病期间,读完了黑格尔的著作,产生了辩证思想。不满23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写了十万多字的笔记,四万多字论文,年轻活跃的马克思不断阅读,翱翔在思想的天空中。他超人的领悟天赋与记忆天赋令人赞叹,但更值得敬畏的是,也是他治学过程与革命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充分与基层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相接触。他震惊世人地写道:“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深入的了解无产阶级,并为他们发声。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四次驱逐,不断流亡,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创作《资本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

拥有世界国籍的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他不朽的著作,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也逐渐成了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主义”被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不仅与国家,社会有关,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初中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到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了解,再到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使我更加了解社会与历史以及未来。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召唤,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仍将继续影响世界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作为一名正值大好年华的青年大学生,我也应向马克思学习,以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复兴奋斗终身。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5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_周年,5月4日上午十点我观看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感想颇多。该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

今天我们以纪念的方式来展示马克思这位伟大人物所具有的不朽价值与重大意义,斯人已逝,理论长存,伟业长存。纪念并非目的本身,__年后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更好地继续前行。今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致力于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于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马克思,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主义”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初中开始学习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模糊的概念,到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深入学习,再到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专业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我坚定的信念,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6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00周年,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两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5月3日至6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合、纪录、科教、新闻频道播出,吸引9661.9万电视观众收看,在央视网多终端累计覆盖人数超过6._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_00周年大会上说,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不朽的马克思》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童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追溯他的思想发展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并成为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他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并肩为无产阶级事业战斗。下集重点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31岁的马克思流亡到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靠典当和赊账以及恩格斯的资助度日,在短短的5年内有3个孩子先后夭折。但他没有向苦难低头,依旧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研读大量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经常查阅“蓝皮书”,这是英国下议院授权出版的类似年鉴性质的报告和统计资料。但当我看到这部蓝皮书时十分惊讶,因为光目录就有十几卷,每一卷目录都有几百页。这么庞大的资料,马克思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去阅读和研究,这让我感触颇深。

我特别想让大家关注这部纪录片,看看面对重要人生节点时,马克思是怎样思考和选择的。在讲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历史性会面”时,我们这样描述:“这是那个时代两位最优秀的青年的会面。”向观众传达:1844年,马克思__6岁,恩格斯还不到__4岁。现在__0多岁的青年可能在学校读书,可能在为工作发愁,可能在为恋爱苦恼,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关心人类解放这个大问题。他们应该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片中还特别提到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__岁的马克思就确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尽管他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但“目标始终如一”。

再想想现实的的我们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时曾一度迷茫,工作几年后因为自己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而再度迷失方向,不管干什么总觉得不适合自己,想要高薪并且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优美的办公环境、完美的爱人等等,但似乎都没有如愿。讨厌那句“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可现实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有严重拖延症,却对提高工作效率讳莫如深。渐渐地,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你突然不见了,最可怕的是现在的你终于慢慢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选择了最有利于自生发展的领域。重新选择,改变方向从来都不晚,或许我们不能像马克思一样____岁就能明确方向,并坚守到底。毕竟有一本书曾说迷茫是人生常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放弃改变的决心,停止想太多做太少,现在的我们最缺的就是执行力。不懂得东西记得翻开书本,或请教专业人士,当自身的才华撑得起你的野心,这时的目标才有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践,才能发现自己所长,专注职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从马克思身上借鉴选择的方法,以及面对困难的坚守信念。成为想象中最好的自己。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7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2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5月3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认真的观看了此纪录片,感想颇多。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壮丽史诗,该片生动再现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人生画卷,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片中珍贵资料影像、实地探访、专家访谈和艺术动画相得益彰,珍藏的历史记忆与鲜活的当代实际交互共鸣,为观众开启一场走近伟人探寻真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致敬之旅。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8

说起马克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影片《不朽的马克思》,受益良多。这个影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不朽的马克思》分为上下集,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大学时期等成长历程,构建马克思思想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从此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并肩战斗。下集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

《不朽的马克思》给我们展现了马克思的人生足迹,马克思工作、生活的实地,以及手稿文献等珍贵文物,真实反映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刻画马克思的性格、形象,讲述马克思的生活故事,体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让我更加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人类事业奋斗。

马克思虽然没有伟大的职业,但他却用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为之不懈奋斗,要像马克思一样有坚定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希望我们都能从马克思身上学到坚强,以及面对困难的坚守信念,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篇9

看电影,就和阅读书籍一样,其实都是在和导演、作者对话,只不过最终只有达成共识才能产生与对方在思想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精髓让付出的时间价值最大化。这是一种你在运动中,内心意识悄然发生的变化,而如何进行这种有效的运动?就是学习法里面的“模拟教学”即用自己的理解的语言去复述。在看《青年马克思》时,我就一直不断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更加准确的理解导演想通过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核心精神。我想理解核心精神,就一定要对整部电影的架构及逻辑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电影的拍摄初衷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更是为了表现21世纪依然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电影的叙述角度从青年马克思(30周岁之前)入手重点表现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现状、马克思与恩格斯四十年的革命友谊、马克思与燕妮志同道合的革命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立的时代背景和筹备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信息,整体发展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开展,展现了一个不畏资本主义专制政府强权、为人类命运解放而目标始终如一的卡尔马克思的革命者形象。

导演基本还原史实,尊重客观历史,这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很好的延续了之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有精神价值的电影,但可惜整场电影院只有我一个观众,不得不说:生活中愿意接触并坚持真理的人少之又少,而但凡能坚持下来的人最终都能留下宝贵的思想。“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就比如卡尔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终成的巨著《资本论》。

时代是思想之母,凡是伟大的思想的诞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也正因为此应运而生。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因为工业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资本得到迅速积累,掌握权利的资产阶级拥有着硕大的资本财富,5%的富裕阶层占据了当时社会90%的社会财富。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资本家进一步剥削底层民众的劳动力、甚至大量雇佣价格低廉的童工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立法保护自己的专制强权迫害劳动群众,压榨人民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孟德斯鸠说过:有两种腐败现象,一种是人民不遵守法律,一种是法律本身使人腐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正是后面这一种行为的真实写照,而这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冲突、加快底层贫民的意识觉醒。后来,在这种愈演愈烈的工人阶级运动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确的理论指引下,法国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成立了、世界第一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立了、精神性领袖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了,一个“人人皆兄弟”、摒弃旧世界成立新世界的新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给成千上百万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送去了自由和解放的曙光。这是不朽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才是物质力量的创造者的真理。

那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一提到哲学会觉得很高深,其实不然。在学科分类里面,哲学和科学是截然不同的归类,科学是通过特殊实验所总结出来的超过一般人认知的理论,而哲学则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和见识所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即真理。有句调皮的话是这样描述哲学家的:哲学家是坐在摇椅上思考人生的人,这也充分证明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被哲学家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概念总和。

从这个角度描述,马克思主义源自实际、也要回到实际,任何哲学化的观念都要最终服务于现实的发展而后又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批判性的吸收、批判性的改变、批判性的发展才是正确的逻辑。这个逻辑对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试想一个“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很难能输出有说服力的观念,知识和理论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解决了现实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何得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广泛传播,就是因为它深刻剖析了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印证。

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而言,首要学习的就是要凡事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其次对待“本本主义”要做到批判性思考和理解(广泛涉猎和主动性阅读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里面至少能找到800本著作的相关内容,而马克思20多年的时间里阅读了1500本书籍也是印证了广读书的重要性),最后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而所有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意识活动,认识是主体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所以方法适合不适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应用和拓展,所谓辩证性吸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能动的反作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也曾说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加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物质基础的发展。因此,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果你想进一步的改变现状,首先思想上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理念上的认同,才能进一步的作用于生活现实,让物质基础发生质的改变。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枉盲目的生活、盲目的输出整日疲惫的自己。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观看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年x月x日下午,xx区xx街道xx社区组织辖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在职党员等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课堂。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观影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身体不年轻了,但是在学习上永远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xx社区不断丰富阿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党课形式,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党员们喜爱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先进性思想,增强爱国意识。从时代久远的经典篇目,到紧握时代脉搏的炫酷大片,永葆党员们“脚踩泥土,仰望星空”的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2】

该片讲述了1844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林木盗窃案,残暴杀戮的画面,纺织厂主对劳工的压迫,以及流落街头的难民充分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历史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马克思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他的恻隐之心。马克思敏锐的意识到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在他以笔为枪抨击普鲁士国王时,他的报社却因此被迫停刊而他本人也迁居巴黎,然而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让他与人生知己恩格斯相遇了。两人因卓越思想相遇,两因人共同信念相知,两位心怀伟大抱负的青年人也将共同完成一幅让世界风云变幻的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

影片对马克思的妻子珍妮刻画也十分到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本可以养尊处优,享受荣华富贵,但她选择了马克思,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她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不仅如此,她还具有非凡的思想境界,对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始终和丈夫站在同一战线上,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事业,影片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个贤良妻子的人格魅力。

影片没有过多的描写宏大震撼的战争场面,但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依旧能够推翻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整个影片把马克思深刻的思想、曲折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用镜头和语言展现了他与恩格斯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

观影结束后,研习社社长刘建德和团工委书记孙靓分别对影片进行了总结,随后学员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感受与看法。有学员表示通过电影看到了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的真实生活,不同于以往印象中和蔼的老爷爷,还有学员从马克思身上看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在今天依然激励着广大青年人积极进取,为自己理想和追求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3】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命题一样沉重又诙谐。沉重,是因为这曾是历史的一部分;诙谐,是因为不曾想过伟人的很多面也像现在的我们。

w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从没预期过任何一点波澜,仿佛它就应该是这样平铺直叙,平淡如水的。因为那是历史人物,是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细节,只帮助我们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但在脑海中不论看多少次生活琐事,还是无法忘记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有人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像是一本流水账。还有人调侃说可以直接用作马克思理论的课堂辅助教学,大家都晓得,这是认为无聊的意思。但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此,也是源于平凡,却创造不平凡。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且海报上也只有马克思一人的侧面,大概是想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想为大家展现另外一面的马克思。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的核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其余,只是让我们更理解这个男人,而不是这个伟人。

比起现在什么都想拥有的我们,那时候的追求更纯粹。

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感觉现在的人们太不容易被满足了。接纳事物的时候从不多面考虑,只一味看到它们的好与不好。从不考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别人做了多少妥协和忍让,只一味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丢了多少便宜。对可以让自己增长见闻的事情完全做到充耳不闻,对闲言闲语深信不疑。八卦是生活的全部,知识全是高考生才需要学的事儿。什么时候大家都对进步自己这件事这样缺少欲望了呢?

我不懂,但也懂。

因为选择上重大的责任只能择一,而很难兼顾。为了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儿女私情和美满家庭,这又是很多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某种层面来讨论,每个人都有无法兼顾的那一层。故而很多人选择了轻松,只是不想自己活得太累,又是一种解释罢了,每个人都如此。

然而我有点羡慕那个追求精神的时候,物质还未如此丰富,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提升和不是奢侈品包包价格的提升。电影里他们并没有被包装成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生活的普通人,但却创造着不普通的梦想。

可能我喜欢的不是这部电影本身,是里面确实存在的人物。有没有过多美化我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伟大。同为青年,虽然我们一样普通,但我们没创造出他们的不普通。我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不易,但却没有他们那样的不容易。

一直觉得有种系列的电影是应该抛开电影本身去讨论的,因为不论剧情是什么,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那是历史,是创造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基石。

不论到什么时刻,思想还是主宰的本身,这在历史上曾多次被验证,被经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没什么理由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很喜欢。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4】

在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精神的天空之前,他们也曾是踌躇满志的青年,提出了对当时社会而言惊世骇俗的观点;他们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却也为生活的艰辛烦恼不已;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

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向往不已。关于电影观众年龄的统计显示,二十至二十九岁的观众占据了近60%比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从电影《青年马克思》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立志奋斗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青春美好而短暂,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珍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际遇,立鸿鹄志,践行一生,做实干家,永久奋斗。

缔结真挚友谊,追求纯粹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由此可见,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今日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与劳动群众一起成长和进步。

电影这样评价《共产党宣言》:“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既要有初心不改的坚持,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有责任和使命去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它的真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5】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太激进了,受到政府的抵压,最终《莱茵报》解散了。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本来并不喜欢做一位资本家,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工人发声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看完整部电影,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的评价。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这一次次的驱逐,为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他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6】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7】

xx年x月x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未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明文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并根据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8】

不知道最后放的纪录片什么意思,是为了平衡一下吗?

不过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我是不懂电影,单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说一下。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哲人,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但是当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我们知道,一切问题的焦点都在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电影正是展现了这个过程。

开篇是非常棒的,林木盗窃案,它好就好在一下子就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角。林木盗窃案问题在于,习惯了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罗马法赋予资产阶级明晰的,绝对的财产观念。产权既然归我,你就不能动分毫。既然我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王朝也需要为我说话。

紧接着是欧门-恩格斯工厂,工人阶级破坏机器的反抗和资本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私有制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但是私有制依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决定了无产者-私有制的局外人,只在纯粹理论上拥有和私有者同样的权利-随时有可能被从生产资料旁边拉开,抛到街上去。

私有制是一切商品交换的基础。

私有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如果不谈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毫无意义。

因此,电影一开始就击中了全部问题的核心,只是不清楚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接下去就是一段在多数人看起来可能很平淡乏味,但的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轨迹转移的过程,从一个批评家转为革命家,从一个哲学转变为经济学家(但绝不是研究大家该怎么赚钱的那种经济学家,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在按自己的庸俗标准去衡量马克思)。

电影在细节上力图充填更多内容,燕妮和恩格斯的女伴,一个是有伟大精神的贵族,一个是觉醒的无产阶级。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一整幅历史画卷,同时马克思在与这些人决裂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旧思想的告别。不过遗憾的是对每一种思想电影介绍都很不到位。

最重要的当然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就我个人看来,恩格斯的确缺乏马克思那种卓越的天才,但是在1845-1848年这段时间,恩格斯却由于自身经历具有比马克思更高的认识,可以说这时候,他是马克思的引路人,当然,同时也是互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9】

马克思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只存在于教科书和理论当中的伟人,我们熟知他的理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本人是多么伟岸,在当初他的思想是如何同时代进行对抗,最后碰撞出一系列改变时代的思想。在看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之后,我不禁更加了解了马克思这一时代伟人和恩格斯的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会有窘迫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他们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敢于挑战万恶的资本主义。

一、成为同盟领导者

在电影中有一幕,同盟内部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实施公有制进行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马克思也对魏特林和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因为他们甚至对革命和密谋的区别都弄不清楚。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心领导同盟者,在一次集会上,恩格斯进行发言,提出了关于维护无产者利益如何实施公有制进行暴力革命的著名的共产主义三原则,在他发言结束后,受到了同盟会员的热烈拥护,进而成为了同盟会的领导者。

倡导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普鲁东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互助制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仅仅强调物质生活条件及经济关系的改变,而不通过革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与政权。但是这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脱离了工人阶级的实践行动,不可能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也不会为工人阶级所拥护。

二、发表《共产党宣言》

那么工人阶级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总是和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能为工人阶级提供革命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正是当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的。在1847年六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正义者同盟完成改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同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委托马克斯恩格斯起草同盟革命理论与实践纲领,1848年二月,该纲领在伦敦以单位本人出版发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此后,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启发了一大批的革命领导人,而中国人民也因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国内发展的理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0】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1】

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

朋友圈观后感7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观后感”推荐内容。

朋友圈观后感【篇1】

20xx年12月22日下午,我又一次聆听了老师的讲座。讲座一开始,我就被李老师温暖的话感动了——他说把PPT背景设计蓝色,是为了缓解参训老师的眼睛疲劳,因为白底黑字看时间久了眼睛容易累。我之前听过几次李老师的议课,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所以今天趁着李老师为其他乡镇老师培训这个机会,我来蹭李老师的讲座,恰好他带来的《如何提高观课有效性》正是我所需要的,真的是不虚此行啊!

名师就是名师!李老师不仅在我们学校上课时新课引入新颖,他今天的讲座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他以欣赏两首不同曲风的歌曲开始,引出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学方式和风格不同。接着,李老师从时代不同,教师的责任不同,教师角色转变进行了阐述,教师由最开始的教书匠到负责教学、再到现在的教育工作者的转变,说明了时代在变,教师的责任也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上课、听课和评课,今天李老师让我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内容:作课、观课和议课。这不但是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拿着课本就可以上课的时代了。

关于有效,李老师从三个词进行的讲解:效果、效用、效率。李老师用图片展示了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充分说明了有效的重要性。说到观课和议课,已经从教几年的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最怕的就是学校开展公开课之后的议课。其实,每次观课的时候,我不知道要观什么、听什么、记什么,所以,在后面的议课环节,我更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讲课老师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又怎么提建议。

短短两个小时,并不能教会我如何观课和议课,但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短短几分钟的议课,其实是需要背后付出诸多努力的,是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分析学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核心素养和其它教育教学理论的。

以前参加的那些培训,我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所以每次听讲座的时候都是兴致很浓,结束之后就很快忘得一干二净。蛋今天听过李老师的讲座后,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在反思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好像没有太大的长进。李老师在讲座结束时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我们共勉,我想他是在鼓励我们年轻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尽快提升自己;我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朋友圈观后感【篇2】

今天是开学的一天,我们的语文班主任组织了全体同学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这可是我心心想念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在八点就准时开播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将如我们引入了开场,接下来便是主持人向全国的同学们问好,随着节目的深入和主持人的讲解,我们全班同学都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时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接近尾声了,但我们还沉浸在其中,这次的开学一课给我们所有同学带来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主持人的致辞还是节目中给我们呈现的画面,都让人震撼不已。

同时看着祖国日渐强大,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先辈们的功劳,而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知识,随之好好的报答祖国的栽培,我为中国感到骄傲,祝愿中国越来盛世。

朋友圈观后感【篇3】

暑假,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推着单车去钓鱼。当他走入一片竹林时,很神奇的,有小鸟为他指路,青蛙把他引到湖边。放下钓竿、水桶,想起数学没有预习,上课又会回答不出问题,同学们又会笑他,不由得对着湖面大喊起来:“我要比他们优秀,最好不要费劲”。话音刚落,王葆居然钓到了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便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帮了王葆很多忙,异常是很多“倒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象棋对弈”。王葆边下棋边说:“我要吃掉你的马。”“我要吃掉你的炮。”躲在树上助阵的宝葫芦听见了,赶紧念起“咒语”,使一颗颗棋子直飞进王葆的嘴里,还纳闷的问:“主人,这东西好吃吗?”王葆边吐着棋子边难受的说:“这棋子不能吃。”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一向都在哈哈大笑。

王葆在玩具店看到许多玩具,十分喜欢。宝葫芦便满足了主人的愿望,将玩具店里的所有玩具都浩浩荡荡地送到王葆家里,王葆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地将宝葫芦骂了一顿。王葆的爸爸回家了,送给了王葆一辆山地车,王葆兴奋得手舞足蹈。宝葫芦看在眼里,失落极了。

数学考试了,王葆不想费劲,却想考全班第一,仅有找宝葫芦帮忙。宝葫芦使用魔法,将考得最好的苏鸣凤的答案全部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可是连同苏鸣凤的名字也一同转移了过去,让王葆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更加出丑了。在这一次“倒忙”之后,王葆狠心地离开了宝葫芦,决心要依靠自我的努力。告别了宝葫芦,依靠自我的勤奋练习,王葆最终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看了《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仅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正如刘教师所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

我也想做一个梦,能和宝葫芦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能坐着飞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畅快的事啊!可是,还是得自我努力哦!

朋友圈观后感【篇4】

通过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幕幕的惨剧,无数条生命的逝去。违规驾驶的代价,无以不痛斥交通事故带来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生存的渴望。

交通事故的频繁,直接带来生命的安全、财产的损失。交通事故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也不希望发生的,为什么交通事故就这么频繁发生呢?这与违规驾驶分不开的。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等。这些都是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定、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忽视交通安全法规,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议的,虽然交通带来很多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危险。在生与死的关头,生存的欲望迫使人们在生命线驻扎。

只要我们做到“安全”这两个字,我们的生命就会强大起来。人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走文明路,骑、乘文明车,做文明人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朋友圈观后感【篇5】

随着假期的结束,转眼又是秋季开学的日子,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自己的校园继续求学之旅。开学了,也意味着专题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又将开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不晓得同学们都看了吗?内心是否有着许多的感慨?而以下就是个人的个小感触!

面对《开学第一课》,给我们的意义不单单是两小时时长的视频播放,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着特别的意义,恰好逢,从而让这期的开学第一课也有了独特的意义展现。

身为名中国人,我们是自豪无比的,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共产党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观看了这期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如黎明的曙光,赶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非常幸福的,因而青少年的我们都应该要树立好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向目标的道路前进,为祖国未来发展更好贡献自己的份力量,让自己的价值有所展现。

朋友圈观后感【篇6】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假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面对新学期的到来,我们终于可以返校继续学习啦,别提有多开心了。央视专题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对于这一主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以及感悟人生,奋力追求自己的理想,用心拼搏,努力前进,照亮自己的未来,迎接美好的生活。

观看完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我的内心似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感触颇多,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该节目中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感受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回荡着青春和热血谱写的英雄壮歌;每一首壮歌的背后,都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芒,细细地回味这些内容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等,内心世界仿佛又得到了再次升华,感悟深刻。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有机会生长在这和平盛世,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可谓是幸福无比。

对于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_”,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即使在漆黑的道路中行走,但只要还能见到灯光,那么前路就不会觉得黑暗,反而更有信心地继续往前走,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理想相对与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一个人没有理想,那么生活就会迷失了方向,眼前一片迷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树立好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加油奋斗,实现理想,收获幸福的未来。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好好感悟节目中的故事,认真感受_这个主题,从自己做起,好好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党,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与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努力拼搏,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展现自身最好的价值,收获美好的未来!

朋友圈观后感【篇7】

这部电影很低调,你都看不到几处演员飙泪的地方。如果跑神,可能会错过哭点。搜狐高清在时间轴上注明了几个泪点,我一一错过。我看得好冷静,有许多画面感觉太真实。而真实就是,你内心再怎么面对,都会选择平静下来。

那个孤独的笑,让我很入戏。可能大家看到一个女孩仰望星空,微笑着,幸福地甩着手中的冰淇凌,会躲开。而我有过一次,没有同学同行的一次,一起在旁边笑。并不是所有精神病都是神经病。如果现实拯救不了一个有缺陷的精神或脑体,那么精神病是一个多么好的解脱。

你能在连续倒霉两三个礼拜后,觉得自己很幸福吗?太多人会骂“神经病”,所以,你,理解不了一个人是怎么自动获得幸福的。

工作原因,接触过类似病例。请放下自己自认为正常人的心,你把他当同类,他才有可能对你放开孤独。

然而大福却是先天的孤独症(自闭症)。我感觉整片沉重在此,我流不出泪,这不是为了煽情的片。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抱有希望才活着,更不是绝望之时,就一定要去死。我们太平凡,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变化这个生活,所以看到别人时,是否也轻轻打算,能扛多久?

我微笑的地方可能更多。人各有各的不幸,只是陪伴,比什么都重要。现实上的陪伴,亦或精神上的陪伴。如果连这都没有了,任何不幸,一旦失去坚强来自持,马上崩溃。

我的哭点,在王心诚死后,大福独自面墙而坐的时候。我想,很多人能体会孤单面墙的心情。

孤独症的人,在所有天然的障碍之外,只会建立极少的联系的通道。我整个人沦陷在,大福后来接受了大乌龟,他重新笑了,那是幸福。

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俗子,就是我们常常没能明白。

我们把情绪当作一个人的性格。不把吵架、生气和抱怨视为在乎,而视为啰嗦有毛病无理取闹。不把冷淡坏话和催促视为期待,而视为感情危急的信号。当然,怀有不良目的人,任何情绪都像演戏,看客自行去

马克思观后感精选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马克思观后感精选,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马克思观后感 篇1

未读《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马克思生活中曲折与艰难。读了之后,我才发现不管生活如何为难他,他都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同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对其母亲的孝心令人敬佩和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现年62岁,是极其普通的垃圾清运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踏实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是,除了工作以外,他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20余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年老母亲身旁,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村里人的称道,实践了中华民族尽孝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子"的典范形象。照顾老人一两天并不困难,难得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老人,而就是这样一位有恒心、有孝心的人。陈玉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全靠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姐妹4人,艰辛可想而知。今年母亲已经是96岁的高龄,行动不便了,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陈玉生面对这样的困难丝毫没有退缩,反而照顾的更加卖力与用心。

马克思的奉献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马克思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过的是流亡与贫困的生活。他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被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驱赶。由于生活贫困,他们的孩子早早夭折了,他为无数家庭谋福祉却独独忘了自己,长期的超负荷写作和工作让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已,但稍微好点了他便开始工作。他之所以那么努力是希望每个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在陈玉生身上我们也能发现到他的奉献精神。

老年人的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常有发生,陈玉生为此十分注意饮食,为了母亲的健康,他毅然改掉了自己多年嗜辣的习惯,每天都亲自要把饭菜盛好端给母亲,一天三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晚上,陈玉生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脚、擦背、按摩。他懂得为母亲作出一定牺牲,一切都将母亲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在生活上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顾及到了母亲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要,上了年纪的人总会希望自己儿女、孙子女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陈玉生每逢周末一定会叫上女儿、女婿带上外孙来和母亲过周末,或请来兄弟姐妹一家,大家一起陪老人说说笑笑。陈玉生的家庭并不富裕,家庭收入主要靠他自己,之前跑运输的收入还不错,但为了照顾母亲,他当起了垃圾清运员,收入减了一大半。但为了母亲晚年生活舒适,他宁愿自己扣扣索索,也要母亲过的舒舒服服。在他的孝心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

陈玉生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的事迹很感人但是他做的事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去做的,孝敬父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怀父母。我们不仅要赞扬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事迹和精神中学到一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将来也会成为孩子的父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是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儿孙能孝敬自己,那我们就应该在现在为他们做好榜样,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有利的说服工具则是行动。

马克思观后感 篇2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1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2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3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xx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马克思观后感 篇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篇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学阶段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它是恩格斯在马克思目前的致辞,记得当时我们仅仅只是学习了它的表面的含义,仅从文学方面来揭示这篇文章,但到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不得不正视它所蕴含的正真的价值。

人们对马克思的评价太多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哲学家,思想家……”,而我们也是从小就知道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

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那是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就像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说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其实这个今天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事情,简单的原理,很难想象在当初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里,马克思对它的提出是多么大的意义,同时深深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说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透过层层纱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他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的剩余价值的的揭露。这给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深深的痛击。

也难怪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给人类的旧思想以撼动,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开朗,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思想家。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句《共产党宣言》,在《讲话》中不足千字的文章却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不仅仅是看到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的方法,而这不仅在自然社会上,更是在人类社会上,更为伟大的是他提出了一条道路,一条为整个人类历史文明指出的最终出路——共产主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他几乎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甚至于今天我们都还滋润在他的思想下,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响。

自古圣贤皆寂寞很多伟人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与不幸,就像中国古代就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尽管他是有如此的贡献,但是也是因为他的思想与革命方向,他生活的很贫穷,甚至有时连吃的都没有,常常会靠恩格斯的资助。作文马克思的三个女儿因无钱医治而逝,小女儿也因为重病,不治而亡。马克思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常年被驱逐,他流离在各个国家。

直至xx年资本主义国家迸发了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虽然中国或多或少的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但是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次危机我们的损失最为轻微,而也是的原因,马克思的思想,他的书籍等等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受欢迎,而对于他曾经所受的遭遇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他停止了想象,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却永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影响不只是曾经的,也不仅仅是当前的,更是对于我们看不见得未来。

马克思是人类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应当被我们所了解所学习,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他虽然逝世很久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思想永远的影响着我们,并不仅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不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时也应该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的为人名服务。

马克思观后感 篇4

做“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回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则是另一回事,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

2015年,我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理论逻辑,完成了《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一文,并在《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上刊登发表。该文大胆预测,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文章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对根据党和国家政策的揣摩、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展开和前进。让人感到万分惊喜的是,党的“19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逻辑,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这不是巧合,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强大的解释和指导能力。

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

马克思观后感 篇5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以简洁大众的言论入手解释马克思主义思想,韦老师在为我们阐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课”,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信仰,帮我们走出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迷茫,获得一种深度的幸福感。

马克思是我们现在的精神领袖,未来仍然会是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而且以后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领袖。读这本书之前,仅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仅仅领悟到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心中仍然存在“我们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疑问,通过这本书籍的学习,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实际上给我们国家创造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从精神上崛起的机会。

依靠着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儒、道、佛、墨、法都整合到一个体系,从而以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复活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高超之处也就在于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统一的形式,并且把这些东西全部激活以后能够使他们在全世界通行,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翻译器。所以,马克思之于中国绝对不只是政治意义,他还能够帮助中国的精神文明在全球崛起。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唯物辩证法部分是服务于消除宗教和论证共产主义信仰这个目的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通过这本书籍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唯物辩证法是一个总体的方法论,并且十分强调其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物质,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和丰富自己,同时也可以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是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张雯)

相信《马克思的朋友圈观后感1500字合集8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马克思的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