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悲惨世界(全集)读后感 > 地图 > 悲惨世界(全集)读后感

悲惨世界(全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9-22 来源:互联网

范文系列之悲惨世界读后感集锦八篇。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范文系列之悲惨世界读后感集锦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一】

《悲惨世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主人公冉阿让悲惨、曲折、离奇的人生;让人无时无刻都投入到了书中感人、可悲或是令人气愤的情节中。

这本书中写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让人在感动中,明白到道理。我不得不说:“雨果是用心在写好每一本书,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传世之作!”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最重要的是你写作时投入了多少;你只有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写作,才能收获百分之百的惊喜,乃至成功。

我也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像雨果那样用心去写作,也要让后人记住我。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二】

“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翅膀,在等待着这个灵魂。”

我合上了这本书。

最近,我一直在读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这本书描写的是冉·阿让的一生,从他出狱到又陷入困境,直到好心的卞福汝教主好心收留他,然后在主教的感化之下洗心革面……十年后,他靠自己的努力当上市长,并救助了许多穷人。但是,就连他的好意也常常会被人们误解……然而,在法国大革命的战场上,有人又看见了他的身影,他英勇无畏,冒着枪林弹雨去帮助人们……

多么悲惨的人生!冉·阿让当初进监狱只是用拳头砸碎了一块玻璃,拿走了一块面包!只是这样,他就在监狱里度过了19年!冉·阿让出狱后,洗心革面,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冉·阿让的苦难遭遇是千千万万劳动者悲惨生活的缩影!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 被资本家残酷的奴役劳动人们,文中写道“是呀,什么样的苦都吃过,囚犯穿的红衣服,脚上拖铁球,睡觉只有一块木板,,受热,受冷,做苦工,挨棍子!病在床上也得拖着链子。还不如一条狗快乐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糟糕!对待些犯人,用的方法是折磨,让他们连狗都不如,他们还是人!为什么要用那么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这个社会上,还有什么公平的事?人人平等,不管是穷人还是贵族,他们都是人,只是物质上的东西让他们有了区别。然而,在法国大革命前,社会还停留在不平等社会,法国大革命之后,社会有明显的改善。

虽然我们现在提倡造就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现在的社会真的是那样吗?我们这一代的人还是相当自私自利!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不但不伸出援手,还躲避;骑车撞伤他人不但不背负责任,却逃之夭夭……这些是多么丑恶的行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当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我希望社会上不要出现像唐纳第夫妇一样阴险狡猾、贪婪卑鄙的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像冉阿让一样需要爱的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处处充满爱。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三】

初读《悲惨世界》是在近六年前,只是连环画式的压缩版本,我记得当时我反复看了三四遍,哭得一塌糊涂。

现在终于拿到了一百多万字的原著,我花了十天的时间才阅读完,有感于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了以下的分析:

维克多·雨果不愧为名作家,本书的人物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种性格,各种遭遇,几乎展示了整个法国社会,是法国那个时期的人物画廊。围绕中心人物冉阿让,各种人物的经历,心态各有不同,但都符合在革命时期的特点,因此人物虽多,却不繁杂。

当然必须得谈谈中心人物。在冉阿让的身上,时时透出悲惨的气息,从苦役犯到市长再到逃犯,冉阿让的命运在那个悲惨的世界中,无法依靠法律制度,也只能如此吧。

从冉阿让开始,纵向来看,即是他的一生,这是贯穿全文得主线。他的灵魂深处,始终存在着邪恶与正义的对比与冲突:一方面,他是因为一块面包而进监狱,成了19世纪的苦役犯;另一方面,主教的事迹和教诲让他震撼,主教几乎是作为神的形象在他的记忆里。就在他从苦役犯变成市长以后,得知商马第即将作为他的替罪羊而被判刑时,他的内心矛盾极了,然而,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让他在英雄主义面前退缩了,同时,他也希望“真正意义上的复活”,换出那个承受不白之冤的人。两种思想僵持不下,以至于在法庭上他的头发全白了。当他知道他即将失去珂赛特,而抢走她的人生命危在旦夕时,他面前同样有两条路:任他自生自灭。他在刚开始甚至为这一想法而窃喜;或是救他,不让珂赛特伤心。犹豫了许久,最终正义占了上风。他内心所受的痛苦煎熬更贴近常人,毕竟”但丁在邪恶之门前驻足,徘徊,最后离开,而我们最后走进去“,所以他真实,即使和现实存在着时间,地点上的对比,他也会被接受。

从横向来看,围绕冉阿让的众多人物,善恶分明,善的代表如主教,恶的代表如德纳第,对比分明,而在他们的一生中,前后命运、遭遇也大多不同,存在着类比,吸引着读者的视线。在冉阿让就任市长之前,有人认为他只想发财;他有钱后,人们又认为他是个野心家;他放弃了市长头衔和十字勋章,又被认为是投机钻营的家伙。“随着地位的提高,上层社会要他。这个市的布置整齐的大厅的门,当他还是个手工艺人时,对他当然是关闭的,现在对这个百万富翁,却是大开特开。”他逐渐胜任了市长的职务,人们尊敬他,但一旦得知他从前是个苦役犯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抛弃了他。不到两个小时,他所做的一切善事都被遗忘了,他只是一个罪犯。这只是一个小城市中无知的市民的心态。认识的改变,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悲惨世界。冉阿让的命运具有必然性,这些众多人物如众星捧月,丰富和完善了冉阿让的形象。

合上书后,在我的脑海中,所有人物依然那么清晰、棱角分明,感谢雨果,他像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用他奇妙的刻刀,重现了19世纪法兰西的芸芸众生的生活,让我们从另一侧面去探索人性,了解法国。

他真的属于全世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四】

每当我走在荒凉的街道上,感受着刺骨的寒冷,我总想到冉阿让是否已在遥远的天国之中,看着地上那对幸福的年轻夫妇—马吕斯与珂赛特呢?

这本《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目睹一幕幕人间遗憾后写出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冉阿让在假释后,隐姓埋名过起了新生活的故事。这本书写出了人性的美、还有当时社会的黑暗:平民贫困潦倒,警察昏庸无道,监狱关满了犯人,而那些人却只是因为一点小错而被判了重刑,可见当时的政府是多么无能啊!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警察一定是正义的化身,而罪犯往往一定是个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可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个观点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在读到芳汀马上要被沙威警官逮捕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当中:警察为什么一定是好人呢?这世界上当然会有不仁不义的警察啊!只是我们没有坦然接受这个事实罢了。

我继续往下读,读到冉阿让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沙威那段,我又沉默了,安静了,思考起来,发现这个世界好像不是大人说得那般如此黑白分明。人可能并不是分得如此之清楚 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这个想法好像太过于片面了,忽略了一个要点:人,是两面的。或许你平时见到的严厉、严肃的老师,也会在学生受伤时温柔地安慰着他,轻轻地为他抹药;又或许平日里像个大冰山一样高冷的班长,也会在联欢会上放肆地与大家一起歌唱、跳舞……

总而言之,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要只看一面。

读完那本书的夜里,我梦见了冉阿让,梦见了珂赛特与马吕斯,梦见了……我真想对他们说:你们的故事启发了我们,你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永远、永远……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五】

前几天,我无意中翻出一本书,精美的封面,却布满灰尘。书上标有法维克多.雨果著。翻开那一张张充满墨香的书业,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沉浸其中,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让我领略了当时雨果所处的法国。农民出身的冉阿让为了养活饥寒交迫的小侄女而偷了一片面包,结果被判了5年徒刑,他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结果整整坐牢19年。假释后的他受神甫启发弃恶从善,改名当上市长,为人慈悲,帮助女工芳汀抚养其女儿珂赛特,并营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革命青年马吕斯,在珂赛特有了好的归宿之后,带着赎罪的爱离开了人间。我含泪合上了书,为了冉阿让的归宿感到深深地悲伤,也被他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所感动。

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书的名字,可为什么要叫悲惨世界呢?我沉思了好久,朦胧中找到了答案。雨果所在的那个年代,是从1793到1832年,当时正处于法国穷苦人民被剥削的那个年代。为什么冉阿让只因为偷了一片面包就被捕19年呢?是因为当时贵族社会歧视穷苦人民,把他们统统都当作奴隶,使他们生活的非常艰辛,却怒不敢言。为什么冉阿让一次一次地被拒之门外?是因为贵族们瞧不起他们,更不想让穷苦的人们接触他们所谓的“圣洁的身躯”。在封建社会的笼罩下,穷人们生不如死,忍受着压迫。正如雨果所说:“贫穷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是多么符合实际的话啊!这句话不仅揭穿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还告诉了我们穷人现实的生活环境。

但他们人穷志不穷。看看主人公冉阿让,成为富翁后,他建立了医院、贫儿院、还有免费的药店,发放救济金,救出死对头,逃避沙威的追捕,并且向马吕斯坦白了自己的身世。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善良慈悲、宽容大度、勇敢机智、城市坦白、高尚无私。其实冉阿让有一些雨果的影子,雨果用笔去描述了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用文章去揭发了这些黑暗社会的现实,难道他不善良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冉阿让的人,因某种原因被别人歧视,有的坚强不屈,并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知难而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后者,自暴自弃,他们太注重别人的看法,因而自甘落后。

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睛,书里的一些情节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学习冉阿让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六】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表的一篇长篇小说,讲述了法国社会底层民众的辛酸生活。

故事主人公是冉阿让。他被刑满释放后来到一位大主教家里,被大主教收留,而他却偷了主教家里的银器,主教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将他感化。他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收留了珂赛特,最终柯赛特被贵族青年马利尤斯看上,他无奈之下告诉了马利尤斯自己和珂赛特的身世,使马力尤斯对他拒而不见。最终他死的时候,唯一的愿望就是让珂赛特给自己立一块无字墓碑。

冉阿让的一生有许多的波折,从最初的犯人到一市之长,又因为柯赛特而放弃工作,最终在亲人面前死去。

雨果通过《悲惨世界》,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贫穷的底层法国人民的穷苦,和不平等的悲惨生活。

书中的人物,冉阿让、芳汀、珂赛特、沙威等等,不论他们是好是坏,他们都是悲惨的。这一切,都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造成的。因此,这本书也被人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雨果向我们揭露底层人们的悲惨,并不是只让我们了解,而是让我们去帮助身边的那些“悲惨”的人,为他们指引人生的方向。希望这本书能为那些悲惨的人们迎来光明。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七】

妈妈跟我说:“有一位法国作家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书,你想不想知道他的名字?有没有兴趣读一读?”用这么长时间写一本书,这书一定很有吸引力!听完妈妈的介绍,我立即说:“当然想了。”妈妈看着我对这本书很有兴趣,高兴地说:“它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雨果,你好好品读吧!”

说着妈妈把《悲惨世界》这本书摆在了我的眼前,我一看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是半个月,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真对书中的内容感慨万千啊。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冉阿让的人,刚开始冉阿让是个苦役犯,然后经过努力,成为了市长,他做了许多好事。书中纷繁复杂的情景,有一件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人公帮助了珂赛特的妈妈芳汀,芳汀在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见见她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不顾一切困难去寻找珂赛特,当他终于找到珂赛特的时候,芳汀却死了,然后冉阿让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养大了,为了珂赛特他又成了逃犯,在他生命的尽头他都不愿意给别人增添负担,默默的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我们要向冉阿让学习,不顾自身的安危,为他人着想,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没有低头。平凡的冉阿让,善良的冉阿让,热心的冉阿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八】

流亡在大西洋上的盖纳西岛,一八六一年六月三十日上午八时半,维克多·雨果,法兰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是一轴辉煌的画卷。

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经历的一七九三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马吕斯所参加的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起义。

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郊区寒怆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战火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

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小说中的画面描绘,远远超出了表现历史背景与叙述人物故事经历的需要,雨果有意识要为后世留下史笔,他所描绘的这个世纪两大历史事件滑铁卢战役与一八三二年巴黎起义,就是极为辉煌的两例。

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小说里写出“本世纪”的历史之流迂回曲折、起伏跌宕的巨变,并且在全部历史景象与过程的中心,安置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即下层人民悲惨的命运。

在他看来,大革命后的半个世纪的不同阶段,下层人民的处境同样都悲惨艰难,并无变化,他以冉阿让、芳汀与珂赛特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他在小说的序里就指出了“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因此,可以说,作者要绘制的就是那个时代中穷人悲惨生活的画卷。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是一个人的史诗,但又不限于个人的意义。

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具有明显的奥德修斯式的传奇性,他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他所遇到的厄运与磨难是那么严峻,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那么多惊险,所有这一切都不下于古代史诗《奥德修记》中主人公的历险。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悲惨世界》前八卷读后感2000字


《悲惨世界》前八卷读后感2000字:

最近这个星期的工作拉得满满的,常出现没有提前约的状况,所以计划也被打乱,刚好今天暂时没有工作安排,就想将最近看的书和电影在这里分享一下。

最近重新开始看雨果的《悲惨世界》,虽然印象中这部大块头我以前应该在中学时期看过,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别人要当面提起问我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肯定答不出。

所以,最近重拾这本书,不能算是复习,只能算是第一次阅读。这次看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也引发我的一点思考,只能说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大家,是有原因的,不服不行。

目前刚看完前八卷,即关于芳汀的部分。故事中最打动我,令我忍不住想要思考的问题便是:这个社会是不是对于穷人的包容度太低了,而国家设置的刑罚制度是不是合理,会不会导致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就我自己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我认为无解。

首先,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认为社会对于穷人的包容度确实很低,穷基本上意味着没有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资源,甚至没有尊严。但是,一个人的出身又不是自己能够选择,而原生家庭又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基本上我是赞成“穷人是没有未来的”这种观念。

或许因为我自己本也是农村家庭出身,所以我更加清楚对于我们这类最开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要想试图改变阶层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要比别人付出不知多少倍努力,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比一般的同龄人强大多少倍,才能有与普通人一样的话语权。

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说我已经改变了自己的阶层还是怎么样,我还在这条路上拼命的努力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自己的后代可以不用像我一样需要去面对和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落差。

所以,你看,我并不能选择我自己的家庭出身,我生来父母便是农民,这是我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也向往城市生活,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城市里生活得光鲜亮丽,所以我努力学习,也似乎唯有学习这件事情,可以让自己与班上的城里娃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关于刑罚制度,现在我越来越怀疑它对恶人的惩罚更大程度上是在让受害者保持一种心态上的平衡,但对于穷人的改造作用基本为零。比如故事里的主人公冉阿让,最开始被拘,就是因为家里穷吃不上东西,他为了自己姐姐的两个孩子,到商店橱窗偷面包,结果被抓,这种情况下对一个人自由的剥脱便一定能使一个人变好吗?

显然故事里给的答案是否定的。冉阿让后来在鉴于几次越狱,但都被重新抓回,然后被加刑,最后被限制人身自由长达19年,而起因不过是肚子饿去商店偷拿面包。

有的时候我自己其实也很矛盾,尤其是看到自己家乡小伙伴的生活状态,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矛盾的点就在于人到底能不能在社会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过上别人一出生便轻松拥有的生活,如果能,那么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或者需要努力到怎样的程度才行?

穷人也是普通人,到底能不能在各方面资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正常地过完自己这一生?

最后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刑罚制度对于犯错的穷人来说,是否过于严苛,还有没有空间给犯过错的穷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社会大众对于已经从善的曾经的穷人是不是零容忍度。

从冉阿让的故事来看,个人认为刑罚制度过于严苛了一点,毕竟我觉得一个平时表现良好的正常人会为了生存而去盗窃,这本身说明社会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对于本就是社会边缘群体来说,一群长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聚在一起,能交流些什么?最后不但会导致他们与社会更加格格不入,还回导致对社会的仇恨,从而激发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由此恶性循环开始。

故事中冉阿让遇到一位心地善良的主教,并让他从此决心改过自新,改名换姓最后甚至成为令人尊敬的市长。但是一旦人们抓住他之前人生的把柄,便开始不依不饶,完全像是集体失忆一样,不但忘记了这个“把柄”是如何被世人发现的,还忘记了这位他们平时可望而不可即的市长先生对本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过怎样的贡献。

所以我不明白明明这样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令人安心的结局,当真是“好人难做”吗?

读书之《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1000字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魏怡彤

在假期里我读完了《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之前对这部小说只是简单的了解它的故事背景和大致情节,然而当我静下心来读完这本名著,便觉得自己已经被雨果先生笔下那个“悲惨世界”所震撼。这本书在黑暗的世界中,文中的爱与善,却照亮了整本书。

金庸大师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说,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杨康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一念之上,郭靖成为国之大侠,杨过成为神雕大侠。《悲惨世界》主角冉阿让失了业,跑到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被判入狱5年。他多次越狱被抓回,前后一共在牢中做苦役19年。出狱后冉阿让再次犯罪,偷走了米里哀主教用餐的银器。这些都是他的人生不能消除的“黑点”,一念之差险些坠入地狱。然而无论他是贫穷的失业者,是背负着囚犯身份的苦役犯,还是一个了不起的“马德兰市长”,他内心的善与爱依然存在。这体现在他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

这体现在他接受了米里哀主教的教化感召和坚持了自己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这体现在他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被冤枉为“冉阿让”的无辜者!这体现在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

这体现在他以德报怨,救赎了统治者制定的社会秩序的坚决维护者——沙威。《悲惨世界》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正是冉阿让的真实写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冉阿让是作者笔下那个“悲惨世界”的“光明与爱”的救赎,于一念之上,也在乱世中救赎了自己。

如果说冉阿让在作者笔下是旧世界的救赎、新世界的开拓者,那沙威便是旧制度的维护者、牺牲者。沙威的追求就是把他眼中的那些罪犯——游民无赖,小偷,杀人犯,妓女之流全都送进监狱,送上断头台,永世不得翻身,所以他一旦证实马德兰就是冉阿让,读书笔记就会毫不客气的将马德兰抓起来投进监狱,他不承认冉阿让的品质高尚,做了很多好事。沙威对下层人民冷漠无情,觉得下层人民都是渣滓;对上层社会宽容,认为上层社会神圣不可冒犯。绅士调戏妓女芳汀,芳汀与绅士厮打在一起,沙威以冒犯绅士的罪名,无情的判芳汀入狱6个月,不顾芳汀入狱后孩子无人照顾,不惜与市长顶撞也要把芳汀送进监狱。当往日确信的事物在一一崩溃,头脑中的秩序乱套了,可遵循的教条消失了,他选择了投河自尽!

沙威的冷酷无情和愚昧让人痛恨。而他奉命监视起义的大学生时,对掌握的大学生情况迟迟不报,有着精英思想,觉得大学生是上层社会的人,是社会栋梁。当沙威再次抓到冉阿让时最终放了他。又让人感觉到可叹。沙威以死表明自己忠于自己的职守,当旧制度不能适应新社会,沙威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选择了与旧社会一起消亡。

悲惨世界读后感: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比如德纳第在乱世中沉沦,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高,也掩盖不了自己丑陋的内心。德纳第夫妇一面向芳汀索要大笔大笔的赡养费,一面惨无人道地虐待着芳汀不谙世事的小女儿珂赛特。比如芳汀在乱世中挣扎,这个美貌而孱弱的女子,经历了感情的欺骗和抛弃,因流言缠身失去了工作,为了付清赡养费,她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全部!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雨果先生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而仁爱的“人道主义”是这个“悲惨世界”的最终救赎!

读书之《悲惨世界》读后感4000字


你有多幸福,他就有多不幸——《悲惨世界》读后感4000字:

文:辛夷。一开始接触这本书,以为里面可能尽是悲惨的遭遇及遭遇后的悲凉,谁知看下来,除了怜悯之外,更多的事震撼与感动,震撼社会描写之广,感动人物刻画之深。书中所展示的苦难其实很多都像被缩小而又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不想以一种俯视或仰视的视角来对此进行说些什么,我只想像个身临其境的体验者来写下我的真实感受。

冉阿让作为书中的主角,绝对是令每一位读者信赖、敬佩的,尽管书中写了他经历了多少多少的磨难与不幸,但我想这并不是雨果所要表现的主题,而是在于他历经千辛万苦过程中的态度及过后的依旧如初,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线亮光,所有的苦难都使得这线亮光更加夺目,让人真正体会到书中所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年轻时为了不让侄子挨饿去偷了一点面包而被捕入狱,在关押期间越狱失败又加刑至十九年,十九年,一个年轻人在狱中度过了芳华般的十九年,的确令人扼腕叹息。出狱后,没有人愿意收留他,甚至将他驱逐出门,直到被一主教收留,不久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又被捉住,然主教并未怪罪于他,反而说这是自己主动赠送的。冉阿让释放后流下了十九年来的第一串眼泪,这也使冉阿让日后不断地灵魂救赎,终于,冉阿让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物美价廉的玻璃品而致富,最终当选小城的市长。

在小城中,冉阿让救助了沦为风尘女子的芳汀,芳汀原是淳朴美丽的姑娘,却因为被男友抛弃又产下私生女而逐渐变得落魄,芳汀与女儿相依为命,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状态,芳汀不愿女儿跟着自己受苦而将女儿柯赛特寄养在泰纳迪埃的旅店里,自己独身一人来到了冉阿让生活的地方并在冉阿让经营的工厂工作。芳汀始终相信女儿过得比之前要好,但旅店主始终以各种理由逼迫芳汀寄钱过来,即使这样,女儿柯赛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反而备受压抑。芳汀心想,只要女儿过得好,自己再苦又有什么呢?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芳汀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为了满足旅店主不断提高的费用,芳汀剪掉了自己的秀发、拔掉了自己门牙,最后含着眼泪出卖了自己。有次一位纨绔之人把雪放进芳汀的衣内而遭到芳汀的反抗,明明自己的受害者,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身份反而被捕,正巧遇见乐善好施的冉阿让,冉阿让决定救出芳汀并照料她的生活。

本以为至此冉阿让将不会受到曾经犯过罪的影响,从而过上常人般的生活,谁想在一次偶然帮助滑倒马车被压的人而被警察沙威识破,而就在沙威向上司提出逮捕的时候,上司传来“冉阿让”已经被捕,原来是那位“冉阿让”长得与真正的冉阿让很相像而成了替罪羊。面对本是“幸运”的事,却使冉阿让挣扎不已,煎熬所带来的痛苦令冉阿让受到极大的捶打及考验,最终趁着夜色前往刚好正在审判的法庭,冉阿让坦白了一切,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市长的冉阿让是在开玩笑,冉阿让像是据理力争般地述说来让人们相信自己说的话,这是何等的博大与勇气才能走到这一步。此时,芳汀也因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芳汀告诉了冉阿让所有,在留以一张与旅店主达成接收柯赛特的纸条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冉阿让又被捕入狱,但一次航海过程中,冉阿让冒着时刻可能被巨大风浪吞噬的危险挺身而出营救了一位快落水之人,当然这样的危险也换来了短暂的自由,身上的枷锁被解开,就在大家投以敬佩目光的时候,冉阿让却突然落水了。冉阿让不知游了多久上了岸,雇了辆马车去接收柯赛特,在晨曦的朦胧当中,冉阿让在路上遇见了正在挑水的柯赛特,冉阿让同情如此瘦小的女孩却还干着如此沉重的活,虽然彼此陌生,却也存留了人身上对弱者的爱怜。在支付了旅店主高昂的费用后带走了年幼的柯赛特,路上又遭到沙威的追捕,冉阿让想尽办法逃脱并在一修道院站稳了脚,柯赛特过着修女的生活和学习。直到柯赛特长大了,冉阿让认为应该让她走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便带其离开修道院来到巴黎,巴黎的生活惬意而安静,但美丽的柯赛特也引起了一位青年的爱慕,那就是马里于斯。

马里于斯本是与外祖父一样认可保皇派,反对支持共和党的父亲,其外祖父为此还不让马里于斯与其父亲住在一起而留在自己身边,但在父亲弥留之际,父亲给了马里于斯一个盒子,里面是男爵的勋章,并告诉马里于斯曾经在战场上有人把自己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而捡回一条命,叮嘱马里于斯要找到他并报答他,这个人就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以致马里于斯以后常在恩人与喜爱的人的亲人间苦苦徘徊。马里于斯的思想慢慢发生转变,赞赏父亲,还印了自命男爵的名片,这与外祖父完全背道而驰,马里于斯就离家出走。出走后有很多次在巴黎卢森堡公园遇见正在陪冉阿让散步的柯赛特。那座公园去年我去过,仿佛有一种时光重叠所带来的穿越感。马里于斯暗地跟踪柯赛特还确定了其住址,但两人没说过一句话,只是擦肩而过时的目光相遇才不时令马里于斯阵阵惊喜。马里于斯的邻居刚好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一家,泰纳迪埃此时正在伙同几个强盗实施一场绑架案,利用已经改名的冉阿让的爱心,强迫其重金买下自己廉价的画,这一切都被马里于斯知道并报了警,而负责此案的又是沙威。整个事件十分的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结果是泰纳迪埃等人被捕,冉阿让趁机跳窗而逃。

马里于斯最后终于与柯赛特联系,两人背着冉阿让相恋了,两人的爱情就像百合花瓣与鸽子羽毛的融合,犹如黎明一样闪光,又像坟墓一样沉默。但泰纳迪埃的小女儿爱波尼娜又深爱着马里于斯,后来冉阿让为了躲避追捕,或者说不愿马里于斯夺走自己唯一的亲人柯赛特,决定离开巴黎去伦敦。此时,巴黎局势变得愈加动乱,战争一触即发,我当时心中就在幻想与《倾城之恋》相似的场景:炮弹、硝烟、黑夜、躲藏、拥抱……终于战争爆发了,马里于斯没有见到相约而见的柯赛特,后来收到柯赛特来信后也写了张纸条拖一流浪孩送去,流浪孩意外地把信给了冉阿让,冉阿让知道马里于斯正在作战,面临危险。冉阿让便转道前往战地,此时沙威正好被共和党人捉住,冉阿让主动说让自己来解决沙威,冉阿让却放走了沙威,只朝空中虚开了一枪,再开了一枪。

战争越来越艰难,死亡在继续发生,就在马里于斯即将被射杀时,一只手挡住了枪口,子弹打烂了其手掌并穿过胸膛,为救马里于斯而付出自己生命的是深爱他的爱波尼娜,原来爱波尼娜一直跟踪着马里于斯。马里于斯后来抱起爱波尼娜,爱波尼娜用洞穿的手痉挛地紧紧抓住马里于斯的手,他似乎不感到疼痛,握着自己爱的人的手对就将死去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幸福,爱波尼娜示意马里于斯胸前所藏的东西,是一封信,信中写到:答应我,等我死了,在我的额头上给我一个吻,我会感到的。马里于斯深情地低头吻了身体僵硬的爱波尼娜的额头,马里于斯自己后来还是中了弹,幸运的是冉阿让奇迹般地出现并扛着他拼命奔跑,为减少危险,由地面上转向地下下水道,脚下流过奇臭的污水,爬过一只只老鼠,更重要的是自己体力也不支,还要面临胆战心惊的追捕,其中在经过一段淤积的污泥地时,污水漫过膝盖、肚子、脖子、眼睛、头发,就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冉阿让脚踩到一块硬石块,光明就在污水下的黑暗中出现。但冉阿让走出下水道后又被沙威逮住,冉阿让请求把已经受伤的马里于斯送回家,因为马里于斯写给柯赛特的信在冉阿让手中,他知道地址。本书最让我意外的是就在冉阿让背马里于斯外祖父家楼上的时候,沙威不见了,沙威放走了冉阿让,冉阿让的所有行为使这位代表法制的警察开始怀疑自己,是啊,法律的眼睛里也可能有一滴眼泪。但沙威最后却自杀在河中的洗衣船下,至于沙威为何自杀,我想每个人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马里于斯的离走出走令其外祖父异常的生气,其外祖父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忍受不了的不是死亡,而是一想到死前没能见到心爱的外孙马里于斯就难受,其女儿问他:你恨马里于斯吗?“他是一个怪人、无赖、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小子,没有灵魂的恶棍”其外祖父说完转过身,不让人们看到自己眼里的眼泪。我想这是所有长辈对“叛逆”孩子的态度,骂得越厉害,爱得就越入骨。等马里于斯伤好后,马里于斯与柯赛特结了婚,结婚那天,冉阿让以身体不适而未参加,其实这仅是一个借口罢了,他内心的感受难以言喻,他对柯赛特的情感是复杂的,但人老了,就感到自己是所有孩子的祖父,冉阿让做到了就像对柯赛特一样对马里于斯。冉阿让至始至终是没有隐瞒过别人,更愿意像阳光一样照在内心,冉阿让把自己的苦役犯的身世告诉了马里于斯,马里于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逐渐对冉阿让冷淡,冉阿让离开马里于斯家又一个人住。这就像哈代《苔丝》中女主苔丝在新婚之夜她把自己往事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没能原谅她,从此二人便分居。

八十岁的冉阿让之前看起来就像五十岁,这时看就来更像八十岁了,短短的时间像是过了三十年,因为真正催人老去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人灵魂的寂寞,况且生活可以缺少一切,就是不能缺少希望,而冉阿让此时又失去了重新得到柯赛特的一丝希望,没有人陪伴,风烛残年倘若没人作伴是何等的凄凉,胜过以往遭受过得任何苦难。就在我不忍卒读的时候,旅店主出现了,阴差阳错地告诉了马里于斯一切真相:冉阿让没有杀死沙威;是冉阿让背着自己逃离死亡的。马里于斯顿时感到自己的自私与狭窄,拉着柯赛特急忙地前去探望冉阿让并试图劝说其回来一起住。但一切都晚了,见面不久,冉阿让就撒手而去。那夜没有一点星光,黑沉沉一片,黑暗中有一个巨大的天使站立着,展开双翼,带着冉阿让的灵魂。

只有在黑暗的地下才能发现钻石,也只有在深沉的思考里才能发现真理。读书后的思考就像经历苦难后的沉思,不从中“扒”点东西下来似乎就容易遗忘。这肉体同时也是人的负担,人拖着它并常受其支配,唯有做一位正直、博爱、宽容的人,精神飞动,超脱一切。冉阿让所做的一切,终于换来了柯赛特与马里于斯的幸福,而这幸福的背后,冉阿让不知历经了多少的不幸。我想,冉阿让这样的遭遇现在是没有了,但他的品格一定孕育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许确实还难以做到,但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尽可到达,眼光无法达到的地方,精神尽可飞到。

读《悲惨世界》有感之善良的力量


最近读了的雨果《悲惨世界》,感慨颇多。文中最打动我的是冉.阿让的故事。因偷取一块面包最终成为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获释后,他疲惫困顿地推开了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冉·阿让偷走主教的银器并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看完冉.阿让的故事,我不禁为卞福汝主教的做法拍手叫好。因为主教的仁慈,他完成了对一个堕落的灵魂的救赎。

我一直相信,善良具有一种神奇的感化力,它可以让邪恶的灵魂得到净化,它可以使微弱的人性之光穿透深夜的黑暗,从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到处充满了欺骗,甚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进行敲诈,导致人们做好事时总是思前想后,迟迟不敢向需要帮助之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摔倒“扶不起”,北京小伙子地铁口出口伤害两名外地女孩却无人相助,大明星孙俪不再愿意资助贫困学生,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相信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毕竟,付出一份善良却收获一份伤害,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却被一把拉进万丈深渊的滋味,谁还想一次次去体味和感受?然而,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个体的力量是薄弱的,一个人善良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正义的力量。读书笔记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呢?我觉得真正的善良就是,即使尝遍了人世间种种黑暗,却依然有勇气坚持自己那份行善的初心。就像卞福汝主教一样,就算自己被偷了最心爱的银器,但是却不因此怀恨在心,趁机再次让冉.阿让回到狱中。而是选择替他圆了一个谎,逃过一劫。

倘若主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那么估计这个世界上增加的不是改邪归正、充满正义的冉.阿让,而是增加了一个愤世嫉俗伺机报复社会的恐怖分子吧。

当然主教的善良超过我们一般人,他的包容和忍让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他行善的力量也非同一般。所以我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让行善的力量像一滴滴水,最终汇成一条大海。

悲惨世界读后感:愿每个人都愿意坚持内心的那份善良,相信善良的力量最终会完成一次次邪恶灵魂的救赎。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多余坏人,正义最终能战胜邪恶。文/陈荣荣

《范文系列之悲惨世界读后感集锦八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悲惨世界(全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