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红军长征有感 > 地图 > 读红军长征有感

读红军长征有感

发布时间:2022-01-27 来源:互联网

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范文。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优质范文)


8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年轻的军队,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他们穿过枪林弹雨,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十万英烈献出生命。读《红军长征史》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书中艰苦卓绝、肝胆相照、英勇乐观的长征精神所震撼、所感动。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这一路,艰苦卓绝。红军翻越的雪山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人迹罕至,空气稀薄。战士们身着单薄的衣服,都被冻得不行,更糟糕的是,不少战士还出现了高原反应。尽管如此,他们行军脚步依然没有停下,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坐歇息的话,那么,就永远站不起来了。爬完雪山,接下便是过草地,在当时主要用来充饥的是青稞,在青稞吃完之后,野果野菜也加入了充饥的行列。可全军又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将仅剩的野菜野果当做病号饭或者给了那些年轻的小战士,而自己却去吃那些难啃的树皮、难以消化的皮带,甚至是有毒的草根。

这一路,肝胆相照。《十送红军》是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歌曲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1960年春,当时空政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并了解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这首歌的曲调后来就影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

这一路,英勇乐观。在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的荣誉室里,珍藏着一条被截断了的老旧皮带,背面烙着“长征记”三个字。故事发生在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广才所在班只剩7人。为了抵抗饥饿,挽救战友生命,周广才只得将皮带贡献出来。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大家忍着饥饿,把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留了下来。哪怕以皮带充饥,红军战士仍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挺进陕北,胜利会师。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半截皮带象征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这是我们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食粮。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曾说过:这场战斗我们必将胜利。原因无他,正因为剩下来的这些人,经历过长征的淬炼,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已经成了一支打不垮,击不倒的铁军。纵观全书,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书,既向我们阐述了当时的一个个感人事件,又向我们表达了红军的不屈不挠、艰苦抗争,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红色精神,长征精神。

“法宝”是共产党人克难制胜、永续前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也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兼具工具价值和理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的基本线索,是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我在阅读《红军长征史》过程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共产党人的工作法宝感触颇深。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m.dhb100.com

当时,博古是临时中共中央负责人,李德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情报员、红军时期聘请的军事顾问。博古完全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指挥权,并独断专权,取代军委的集体领导,同时对李德又十分依赖和支持,把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这个外国顾问。李德完全不顾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实际情况,全盘推翻了毛泽东、朱德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已经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战略战术,教条地、武断地把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所学的欧洲战场上的战例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战场上,致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特别是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史诗级行军,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我所不认识的词:“左”倾,通过上网查资料和后文的阅读我才看知道: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左”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根本违背的,是不符合我们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必须予以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模板


读后感是对我们读书经验与感悟的总结,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能从中获得大量知识和一些人生感悟。我们可以撰写出读后感,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分享出去。以下的“《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主题相关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特意整理的,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篇1

每当读红军长征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有想到这里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再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21世纪回望长征,回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无不为他们永不磨灭的信念,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折服。他们的勇敢与不屈已为人类的历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章。

从1934年10月,一直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四路红军已跨过15个省市。其中,他们爬过12多座巨大山脉,包括5座终年呼啸的雪山;越过30多条大河;也穿越了人迹罕至的野草地,其中的松潘草地面积1.52万平方千米,自然环境恶劣。当然,他们还突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十余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遭遇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

1934年11月28日,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收到担任中央红军后卫掩护的任务,在文水的水车区开始了对国民党中央军周混元部的狙击战斗。时间紧,任务重,但周混元部的攻击也不可能示弱,整整四个师的攻击,但红军战士并未退缩……“一位福建籍的连长肠子被打了出来,鲜血把半个身子染红了,他用手按着腹部,斜靠在指挥位置上边射击边喊:‘同志们!咱们没有退路,身后面就是党中央!’”敌人退缩了,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没有了呼吸的年轻的红军连长眼睛瞪得滚圆,一只手已经完全被炸开但食指依旧紧紧地按在驳壳枪的扳机上。”读到这里,我不觉泪已湿了我的眼眸——如今的幸福,便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啊。

再如过松潘大草地时。那时已然入秋,寒风萧瑟,凄惨悲凉。“沿途牺牲的红军‘有的一个爬在地上,背上还背着一个同志’;有的‘死亡前仍保持爬行的姿势,两手攥着泥土和青草’;‘还有两个女红军抬着一名伤员一起牺牲’的……”***先烈们为了胜利,为了初心,他们付出了多少?辽阔无垠的潘松草地,本身自然环境恶劣,又值秋天,万物枯荣,唯有青稞粒能打发一下胃了,“青稞粒用清水煮了就能吃。”这一句话平淡随意,但我们可知食不饱腹的苦痛?更何况,红军战士还要走过这1.52万平方千米的枯草地,随时有可能遭遇敌人的凶猛攻击,但他们没有畏惧,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坚挺向前,在心中一直坚守这一种观念,一种不畏困难、为***而奋斗的信念。

85年前,先烈们为我们拼出了一个和平的时代,他们是不易的。如今,中国富强了,我们幸福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年长征路上,一个个坚强有力的背影。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篇3

2011是个幸福、美好的时代,但在90年前却有一段传奇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开始了为祖国奋斗的旅程长征。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历尽艰难,饱受饥寒,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取得了成功。

我阅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后,我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对红军战士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红军在长征途中谱写了一个个光辉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一不小心自己的那袋干粮被河水冲走了。她为了其他人都保证有干粮吃,所以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因没粮食吃不行了,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完全可以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忍受着,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而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去争取,不惜伤害对方,这种人和小兰比起来真是太渺小了!

红军战士们总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多少苦难!血染湘江,横渡长江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的幸福快乐,但如果没有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快乐!作为青少年,我们现在首先要努力读书,以后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把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发扬光大!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篇4

《红军长征史》读后感1000字:

由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辑出版的《红军长征史》,深深吸引了我,工作之余,迫不及待的读完了这本书。当时的祖国面对内忧外患,正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无数先烈为祖国的光明事业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付出了青春与热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红军从瑞金出发,千万磨难、千万艰难、千万险阻,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难险阻,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喝马尿,穿草鞋,历经十一个省。红军不怕战火、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天上有敌人飞机的轰炸,身后敌人在围追堵截,前方的路再怎么艰难,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飞夺泸定桥,要桥不要命”的事迹,22名红军战士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可歌可泣。

读史明智,鉴知未来。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都让后代人受益匪浅。“金色鱼钩”“七根火柴”“半截皮带”……这些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无论时间如何飞逝,都不会被人们遗忘。

读完《红军长征史》这本书,再看看我们的企业,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在龙钢点燃火种,开始蔓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从县办小铁厂发展到现在年产一千多万吨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一路走来,无数心血。如今的陕钢“南北两翼,比翼齐飞”,走近十里钢城,高炉耸立,绿树浓荫,风景如画。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陕钢的发展就是一部现代版的钢铁长征史,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陕钢现代版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钢铁长征路。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如今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军事力量大大增强,高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在这个和平又伟大的年代,我们要珍惜祖辈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同时我们也要居安思危,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能贪图安逸,只追求享乐,缺乏忧患意识。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多读历史、多些体会、多些感触,让历史带给我们更多的智慧和文化营养,更好的让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文/王天佐

《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篇5

前所未闻的故事——读《长征》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吟诵着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我不禁翻开了《长征》……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围剿,红军在1934年10月16日渡过中国南部的浅河于都,跨出了长征的第一步。他们历经六千多英里行军,一路忍饥挨冻转战四方,穿过世界上最崎岖坎坷的崇山峻岭,走过中国偏远荒凉的穷乡僻壤,跨过了24条河川,翻跃了千座雄山,一年后方才到了延安。

红军用血和肉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他们开始长征时,足足有86000名男女战士,而到达陕北的人只有区区4000之众,牺牲了多少战士啊?

过草地时,同志们干粮吃完了,吃草根,草根没了,啃树皮,树皮啃完了煮皮革吃,然而煮皮革还要在有水的前提下,但当时草地里的水几乎都有毒,所以许多同志都牺牲在痛苦之中。茫茫的大草地上看似平静,但一不小心就会陷进草地沼泽,年轻的生命就被永远地滞留至此了……

慢慢地,长征路上有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危险,而红军却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在想,长征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人用生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最终胜利。那么,引领***人走向成功的火炬,一定就是坚持不懈的信念和那不屈不服的精神。

长征虽然已经结束了,但长征精神永不过时,在疫情狂扫全球之际,医生们不分昼夜的救治病人,研发疫苗,医生们展开了一场艰苦的长征。在奥运会当中,中国奥运代表团摘下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有些奥运健儿还打破纪录,超越自我,他们也是完成了一场伟大的长征。

与疫情斗争是一场艰苦的长征;奥运健儿的一场场比赛,就是长征;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也是一场长征。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有长征精神,我们要用前所未闻的故事去创造一个奇迹,这样才能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向阳,华山小学)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范文300字


你读过《长征的故事》吗?我已读过几遍了,那是小学二年级的书,我有时没时的就拿出来看看。

我喜欢看中国共产党的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自然环境非常之恶劣,他们也坚强的作战。

就拿他们飞夺芦定桥说吧,战士们为抢在敌人的增援部队到达前夺下芦定桥,坚持不休息连夜赶一百六十公里的山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要和敌人赛跑。

当战士们离芦定桥还有五十五公里时,天偏偏在这时下起了顷盆大雨,没有时间休息,更没有时间做饭。这给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战士们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再大的困难也阻拦不了战士们走向胜利的步伐。

战士们经过日夜的战斗,终于芦定桥被牢牢的控制在我军手中。“我们终于胜利了!”5月30日,毛主席亲自给红四团授奖旗。毛主席高兴的说:“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长征故事》有感范文作文400字三篇


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长征故事》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美文阅读网。

《长征故事》读后感作文400字1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长征故事》读后感作文400字2

红军长征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在我读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之后,对红军的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读了一个参加万里长征的女兵谢飞的故事。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深刻的意义。

根据她说,她们这些女同志,也要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参加战斗;护理伤病员,宣传发动群众;还要于饥饿、寒冷、疾病作斗争。从这里我可以感觉的出她们很坚强,而且不怕困难。

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她们吃的食物,是烘烤干了的从牲口的粪便中挑出的未消化的玉米粒。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万里长征的历程是艰难的,他们都去吃牲口未消化的东西,可想而之,他们是多么艰难。

还有就是在他们红军在过大渡河的时候,她已经感冒发烧了好多天,她头重脚轻,昏昏沉沉,全身都快散了架似的,战友都担心她过不了铁索泸定桥,但他手脚并用,坐在地上艰难地一步一步挪过铁索桥,最后以惊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从这里可以看出,她不怕艰险,就算生了病,还是坚持赶上队伍,这需要多少毅力啊!

我觉得,红军的万里长征之所以能进行下来,完全是因为有那么多像谢飞那样有毅力的人,才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这种精神!

《长征故事》读后感作文400字3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于同年9月,率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比第一次情况更加恶劣,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捕堵截,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

过了雪山草地后,1936年10月,红军三支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红军主力也迅速转移到民族解放战线的最前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英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读《永远的长征》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永远的长征》有感范文500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读了《永远的长征》我感慨万千,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为了我们能幸福生活,安心学习,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克服重重困难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面对冷的刺骨、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战士们没有退缩,用难以想象的恒心和毅力开辟出前进的道路;面对荒无人烟的沼泽,战士们依然没有放弃,踩着草根继续前进;面对悬空的铁索和汹涌奔腾的大渡河,红军冒着敌军密集的火力,硬生生的冲了过去,打退敌人。红军在长征时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渴了饿了,只能喝脏水,嚼树皮,冷了只能忍着,还要迎击敌人的围追堵截。可就是面对这些困难,红军还是完成了每一项近乎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人民。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藐视困难,不畏艰险的前进。他们每个人的牺牲,都是重于泰山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家每户都吃得好,穿的暖。人们吃不完的食物都倒掉,衣服有一点破损就换新的。如果没有红军战士,解放战争就不会取得胜利;如果没有红军战士,就不能推翻黑暗旧社会,建立起新中国;如果没有红军战士,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所以,我们永远要记得红军战士们,记住他们为了人民付出的鲜血和汗水。昨天,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斗,今天,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做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读《永远的长征》有感范文300字


漫漫长征路,二万五千里!中国第一支长征部队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与陕西红军会师。行程达25000余里,走完了长征!

在长征路上,最艰难的还是——过草地。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的生命?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在长征的路上,其次艰难的便是爬雪山。在雪山上又有多少勇士的生命消失在皑皑白雪之中。

在长征路上,也有叱咤风云的英雄——肖华(1916-1985),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肖华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才华横溢,他创作的《长征组歌》仍被广泛流传。他的夫人——11岁参加红军,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长征的全程!

长征对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指路作用价值非凡。今天,作为长征精神的传人,13多亿中国人民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新的长征!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范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红军长征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