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亲爱的回家有感 > 地图 > 观亲爱的回家有感

观亲爱的回家有感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互联网

观亲爱的回家有感。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观亲爱的回家有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亲爱的回家观后感

近日朋友介绍我看亲爱的回家,本来一直只看韩片的我也开始慢慢对这国产的亲爱的回家产生了好感。

剧情:一位拥有专卖时尚精品店的少妇程桦被人设计陷害,在韩国过海关时因走私罪被监禁六个月!丈夫邵军因情境所迫,怕财产被法院充公,与程桦协议离婚,并深情承诺等待程桦回家时一定娶她!岂料程桦出狱归国急切寻找丈夫邵钧时,却误闯邵军和富家女安丽娜的婚礼现场。丈夫邵钧为防设计良久的计划被程桦所搅,又设计约程桦谈判并制造车祸假装失忆。

为了唤醒失忆的丈夫,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善良的程桦屈身为安家第二十八任保姆,潜伏进再婚的前夫家中,稍不留神就会被设计、栽赃、甚至陷害等种种打击折磨着程桦的心智。

面对昔日的恋人、妻子所承受的精神折磨,邵军内心多次被动摇。但少年时的家破人去楼空的记忆蒙蔽了他原本善良的心。为了能够掌权安氏企业,邵军费尽心机,倾尽才华。在与竞争对手宋氏集团的较量中,邵钧面对的不仅仅是商场上的竞争,更有情敌之间的较量。

宋尧出身贫寒却极具才气,凭借自身的智慧成为宋氏集团的执行长。机缘巧合,相遇失意的程桦,在宋尧的相助下,认清邵钧真面目的程桦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时尚的白领女性,一场心灵救赎的战争拉开帷幕

整片剧情看着程桦避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面对真情至爱的昔日丈夫,揭开邵军的真面目;面对默默助自已成就非凡璀璨人生的宋尧的追求可程桦脑海里却始终抹不去邵军落魄的样子以之使她苦苦的思争着。

观后感: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朋友相伴,小人想随-人生也不过如此。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观电影《亲爱的》有感


宝贝对不起

——观电影《亲爱的》有感

老哥

宝贝,对不起!这是我看电影《亲爱的》之后感触最深的一句肺腑之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我们每一个父母而言,孩子就是我们的一切。由陈可辛导演执导,黄渤、赵薇、郝蕾等人联袂主演的电影《亲爱的》,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的是一对陕西夫妻来到深圳打拼多年,却离婚分手,只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田鹏,成为维系两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

妻子的强势和成功,反衬了丈夫的穷困潦倒和无奈自嘲。黄渤、郝蕾细腻,而又入木三分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那个活泼可爱的三岁小孩田鹏,在妈妈送他回家后,因为看到了妈妈的汽车,强烈的本能驱使他追逐妈妈的汽车,追了一条街区又一个街区。可怜的孩子,怎么能跑过汽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妈妈的汽车绝尘而去。

令人恐惧的事情就在这一时刻发生了,一双罪恶的双手将田鹏,这个幼小的孩子一把抱起,急匆匆的踏上了离开深圳的列车。

晚上,找不到田鹏的爸爸田文君,开始隐隐约约感觉到一丝不祥,直奔离婚妻子鲁晓娟的家发现空空如也,打电话报警,发动朋友帮助寻找,火车站的奔波,黄渤把一个焦急无助父亲的角色霎时间演活了,让观众的心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的跌宕起伏。

于是,就好比千千万万丢了孩子的家长一样,田文君、鲁晓娟夫妇的孩子,田鹏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活生生的丢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时常抱怨中国不大,可是当我们真的丢失了自己至亲至爱的亲生骨肉,消失在茫茫的神州大地。我们何止是埋怨,杀人的心都有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我们做父母的,只有设身处地的感触到,才能理解田文君、鲁晓娟夫妻的心情,那就是心如刀绞、肝胆欲裂,真的是痛不欲生,活生生的撕裂人心。

于是乎,田文君剩下的日子,就是抱定最后一线希望,千方百计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浪迹天涯海角去寻找到自己的儿子。

我们看到,田文君为了寻找到自己的孩子,上网、发帖、打电话、参加寻找孩子的失联父母团队,被一个个骗子诈骗,电话那端有模有样的诈骗,让我们看到了何止是丑恶。那些昧着良心的人,给失联孩子父母的心口上捅下的何止是一刀,简直就是残害他们最后生存下去的希望。

为了孩子,田文君在河北,拼死保护自己的血汗钱。那绝不是血汗钱这么简单,那是找回自己的孩子田鹏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寄托。一旦钱没了,如何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应诺兑现真正提供线索者的奖金。

我们的心,伴随着电影的曲折脉络不断的激动着、紧张着、揪心着,一个主旋律始终紧紧地抓住所有观众的心。那就是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的爱。

当田文君他们赶到拘留所,从一个贩卖儿童的团伙成员中,无意中得知田鹏因为在火车上太吵闹,被关进麻袋里面闷死了。鲁晓娟天昏地暗的一霎那,几乎就要跌倒的细节,把一个母亲演活了,让我们情不自禁的留下了同情的泪水。

最终,田文君、鲁晓娟冲进安徽农村奋不顾身的解救孩子的那场戏,全村人的追赶,韩总仗义出手的厮打,鲁晓娟同赵薇扮演的李红琴的厮打,把两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个场面的紧张,令人感觉到心跳的加速,手心里的汗水不断的渗出,放佛自己就是解救孩子的田文君,恨不得田文君他们顺利跑出村子。

戏剧性的一幕在于,拐卖田鹏的养父,那个可恶的罪犯,因为肝癌提前离世了。田鹏同自己的养母李红琴、妹妹杨吉芳孤苦伶仃的生活在安徽农村。事实证明,田鹏,李红琴口口声声的儿子杨吉刚、杨吉芳都是自己的男人从深圳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取的。

李红琴因为妨碍公务罪被判刑入狱半年,刑满释放的她却踏上了深圳寻找自己“儿子”、“女儿”的道路。为了寻找到自己的“儿子”、“女儿”,没有多少文化,更没有多少积蓄的李红琴付出了一个女人的一切,换来的就是见一见孩子们。

手心手背都是肉,田鹏因为两个妈妈的疼爱而幸福,因为两个妈妈的疼爱而痛苦,两个母亲为了争夺孩子的情与法的碰撞。妹妹杨吉芳被送进了孤儿院,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不懂法的李红琴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抚养杨吉芳。

其实,到了很简单,从李红琴在公交车上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儿子——田鹏,不顾一切冲进去抱住儿子,被所有的失联父母痛殴的场景,就不难理解这些失联父母的愤怒是何等的愤怒,已经到了心理扭曲的地步。

看到这里,我们对这些谩骂、殴打李红琴的父母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怨言,没有任何的指责和不满。他们也是人,也是丢失了亲生骨肉的人。正是那些罪恶的人贩子,将他们的亲生骨肉掠夺、偷盗、拐卖,给他们带来了终身无法忘却的痛苦,终身无法弥补的伤害。

对于那些人贩子,刑罚的处罚真的是太微乎其微了。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和打击人贩子,坚决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已经是刻不容缓。因为这种痛苦,绝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和心理治疗就可以抚平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一旦遇到了这种情况,即便是再有涵养,再彬彬有礼。此时此刻,也会变成野兽,变成愤怒的斗士,变成不折不扣的复仇狂。

田文君是幸运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相对于那些还在茫茫人海中不断苦苦寻觅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而言,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是多么的令人揪心切肤。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买方就没有市场。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那些父母,善待和珍爱自己的孩子。容忍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对孩子不要太苛刻和苛求,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切不可拔苗助长,更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想起再拥有。恐怕那个时候,一切都完了。

宝贝,对不起。爸爸妈妈一时疏忽,弄丢了你,用一生一世去寻找你。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一定会感天动地。我们更呼吁身边的把每一个人,关注一下和帮助一下,及时发现和制止拐卖儿童的犯罪事件发生,你的一下援手就可以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挽救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

伸出我们的双手,帮助那些可怜的父母们吧!同样是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影片的结尾,为我们播出的,正是真实的纪录片,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份痛苦,泪水在全场观众的眼眶中打转。

真的想说,宝贝,对不起……

观外婆的家有感


外婆的家观后感

今天窝在床上看了韩国的电影《外婆的家》,77岁的外婆与7岁的外孙的故事。

我挺经常看孩子,虽然我很喜欢他们,但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一般两个小时我就会觉得有点疲乏,感觉需要谁和我换班下,让我喘口气。而且我又是一个一定要午睡的人,不午睡觉得很痛苦,所以到了午睡时间,我就会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妈妈。这时我就会想以后我当了妈妈,午睡时怎么办呢?

经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对孩子超出我了解的爱与忍耐,但是也能经常听到她们忍耐到极致的发泄与责怪。小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玩什么,我想要做什么,他们是无法想到说有什么后果,或者说考虑到他人,暂时先放下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当你的意愿与他们的意愿总是背到而驰,而且听从他们的愿望又会伤害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办?有商量,有哄骗,有转移,有威胁,有恐吓。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他们的呢?是和风细雨,还是棍棒教育呢?

早上看这部电影时,经常笑到不行,心想这小破孩。有的时候也会感动,眼泪就留下来。这部电影是到一个位于深山只有八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拍摄的,里面的场景很纯粹,奶奶也不是真正的演员扮演,而且是个哑巴,不能说话,可能这应该是导演刻意追求的简单。

小男孩在辱骂外婆迟钝、聋子、哑巴的时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东西的时候;小男孩恶作剧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时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银发簪去买游戏机电池的时候,可能有的人又会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长大肯定会变坏。

外婆在面对外孙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话,但并没有从表情肢体上去厌恶或者责备外孙。她尽力地去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无言的关心与陪伴,没去跟他计较与生气。可能她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识与大道理。但她却拥有无言的大爱。

我想里面原始的村落,淳朴的村民,导演要追求展现的是现代复杂的社会所缺乏的简单与本真。我不明白里面在心口画圈是什么意思,后面百度后才明白,是对不起,外婆不生气,反倒是亏欠。

小男孩是羞涩的,就像我们有时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后,默默地帮外婆穿好了所有针,反复教外婆写我生病了和我想你两句话,隔着车后窗对着外婆在胸口画圈。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

每对父母都会担心自己没做好,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环境,但是外婆的环境是如此穷困,也不会说话,但她却教会她的外孙最重要的东西。我想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和无言坚定包容的爱就是最重要的了。当然,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可以理解,不要过分自责,他们已经是在尽力地付出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

观《爱回家》有感


《爱回家》观后感

《爱回家》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城市里的七岁小男孩成佑跟自己七十岁的乡下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一些平淡无奇的片段。驼背的老奶奶是个哑巴,行动很不利索,脸上的皱纹,干瘪的双手,银灰的头发都市的小男孩看着这样的外婆,心里有的只是鄙视和抗拒,抗拒外婆的关怀,抗拒外婆家的饭菜,因为他喜欢的是麦当劳和都市的高科技。

可是就算他百般刁难,她也尽一切方法满足他。 在面馆结账,拿出零碎的零钱卖了自己种的菜,为他买零食冒雨去买鸡,自己却发高烧为了他和朋友一起坐车,走路回家为他包好的游戏机,并放上买电池和钞票还有外婆一直不断重复着的也是唯一对他做手势:对不起!。

两个月过去了,小男孩收到母亲要来接他的信,男孩开始教从来不认识字的外婆如何写信。在那一句:如果你病了,就寄一张白纸来。我就会回来看你的。话中,从看片开始一直积压的感情,终于爆发。老人只是默默的擦着眼泪,那时的她一定是被感动的。

但是最终小男孩和母亲坐着车离开后,老人看着男孩在他最爱的明信片上用图画和语言写着我想念你我病了这样的话时。老人只是默默的转过身,向她那间甚至连简陋都称不上的小屋走去。驼背的背影,一步一步的走着,还是一样的没有声音,没有表情。(观后感 )外婆的爱,是淡淡的,是默默的,是没有语言的。当他们最终彼此理解,明白彼此的爱,小男孩就要走了。

一开始我总以为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完美,小男孩一定会来看望她的。可是我却想错了,明信片不会有寄出去的那一天,就像小男孩不会有再回来的那一天一样。爱,回家,回的不仅仅是那个连简陋都称不上的小屋,还有那个用心灵搭建的小巢亲情。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在回家这段路上得以彼此理解,明白彼此的爱,只是这来得太晚了。小孩子总是无知的,不知道长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而当我们知错时,往往是迟了。也许,人类就是善于后悔。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我是个姥姥带大的孩子,虽然不是一直,但基本上父母上班不能管我的时候,都是姥姥和我一起。现在想想,这段生活让我很感激。

或许真的是隔辈亲,我总觉得姥姥身上有种东西,是父母无法替代的。还记得姥姥讲过的她小时候的生活,一直以来我都记忆犹新,总想把她的故事写成书,送给她也送给自己。电影播放到后半段,照常理地榨出了我的眼泪。当时我的脑子里就闪过一句话--男人看不得女人的眼泪,女人看不得小孩的眼泪。

看到小主人公哭了,我的情绪也到了高潮。看着他哭着跑向不会说话的外婆,我心里真是又喜又悲。 而影片最后小主人公画给外婆的蜡笔画,像一道灿烂的彩虹一样,顿时照进我的心里,引得我破涕为笑。 看着外婆慢慢走回山村里的小房子,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伴随着电影音乐的最后一个钢琴音,凝结在空气中。

观《敦刻尔克》有感:漫漫回家路


漫漫回家路

——观《敦刻尔克》有感

指间沙

"我要回家。"

希望与绝望交织。

家就在那边,海那边,很近又很远。敌人就在身边,天上地下海面,随时可能出现。

电影一开始,画面是死寂的街道,几个英国士兵出现了,还有漫天飞舞的德军撒下宣传单。但几声枪声打破了这死寂,几个英国士兵在密集的枪声中仓皇逃窜,最后只有汤米侥幸逃脱。死亡,离他们如此之近。

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登上船,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终于踏上回家的路,可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敌机轰炸,鱼雷袭击,那些持枪的军人是那样无助,完全是任人宰割,唯有逃,一次又一次地跳船,一次又一次地在海水里拼命挣扎,运气好的,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更多的,是再也不能回家。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水与火。

漫无边际的大海,熊熊燃烧的大海。

有一幕让人揪心:一艘船被击沉,爆炸起火,整个海面顿时成了火海,海里的那些苦苦挣扎的士兵被活活烧死,哀声震天。都说水火不容,可那一刻,水与火为什么相容了?那场面,何等惨烈,何等揪心?这就是战争,残酷,血腥,无情。

美丽与丑陋。

在大撤退中,每个人都争先恐后,都想登上回家的船只。为此汤米和吉布森二人假装是卫生兵抬着伤兵想混上船,还混入高地兵团跟着一起登船,我想这只是人的本能,生与死面前,谁都想选择活着,蝼蚁尚且贪生。沙滩上的船只浮不起来,高地兵团的人用枪指着吉布森和汤米,要他们下船以便减重,所作所为自私又丑陋,彰显了人性卑劣阴暗的一面,可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涌起的更多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怜惜。战争,真的会让人性扭曲——这些士兵忘了,是汤米(还是吉布森)在船只被鱼雷击沉后,冒着危险打开了舱门,他们才得以逃生的。

可如果可以美丽,谁愿意选择丑陋?

"我来护送你们回家。"

英勇的战斗机飞行员。因为他们的英勇,因为他们的无畏,因为他们的牺牲,为那些撤退的船只保驾护航。燃油不足,势单力薄,孤立无援,但是他们没有害怕,没有退却,他们都选择了战斗,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深知,他们可以凭一己之力帮助更多人,牺牲他们一个,可以帮助更多的同胞回到祖国。回家,是支撑所有人活下去并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当有人挖苦飞行员"你们在哪?"的时候,船长道森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船上的人知道。是的,他们的付出,总有人知道,总有人记得。

"我来接你们回家。"

"祖国万岁"

当海面上浩浩荡荡出现那些民船时,将军满含热泪,深情了说了一句:祖国。而堤坝上的所有士兵更是欢呼呐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那一刻,我也流泪了。什么是祖国?祖国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很多时候,祖国就是人民。在他们近乎绝望的时候,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老人,少年,家庭妇女都来了,开着他们家里的船。可能是用于营业的游艇,可能是平常一家人生活的船屋,甚至是只能容纳几个人的小渔船。但是当这些处于极端恐惧中的士兵看到这些简陋的船只时,他们看到的是活着的希望,是光明的前途,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们想到了温暖的家,想到了亲爱的家人,想到了可口的饭菜和香浓的汤。

宽恕与救赎。

17岁的乔治死了。死在患有炮弹休克症的飞行员之手。而这个飞行员,是他们从海里救出来的。乔治死了,彼得痛不欲生。但当飞行员问他:那个孩子,他会好吗?(那时乔治已经死了)彼得犹豫了一下,坚定地说了句:会。那一刻,很感动。一个少年,在仇恨与宽恕之间,选择了宽恕。因为他知道,这个飞行员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太恐惧了,回家的欲望太强烈了,才会与彼得的父亲在抢夺船舵中误伤乔治。这一切,谁都不希望发生,但是发生了,不可避免。正如战争,不可避免地将这些平民也拖了进来。

人人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

"欢迎回家。"

做得好。

下了船,岸边有个老人给他们发毛毯,给他们提供食物。"做得好",老人伸手去摸他们的脸——老人是个盲人。那一刻,温暖他们的不只是滚烫的茶,还有老人温柔的抚摸和温暖的话语。

阳光和少年。

火车上的汤米突然醒了,他赶紧拉开窗帘,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他看见了铁路两边的土地,是的,土地,长满草的土地。对于好不容易从海的那一边逃回了的他们来说,土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踏实 ,意味着安全,更意味着家。还有那两个少年。少年,可爱的少年,朝气蓬勃,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英雄。"

汤米没有想到,在站台上他们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啤酒,美食,还有称赞。虽然他们战败了,虽然他们是"逃离"敦刻尔克。但在人民心中,他们是英雄。

是的,他们是英雄,还有那些平民英雄,比如乔治,比如彼得,比如道森,比如那些前往敦刻尔克的平民英雄,虽然很多人并没有留下名字。那些平民英雄,驾着自家的小渔船,在敌机的轰炸下,往返于茫茫的大海中,居然救出了三十多万士兵。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有将军,在将所有人送上船之后,选择了留下,与盟军继续一起战斗。他们,都是英雄,货真价实,无可置疑,无可争议。

结束语

应该说《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画面很阴暗,声音很刺耳,场面很血腥,让人看着很压抑,让人心情沉重。但这就是战争,而且,真实的战争应该比这更血腥更残忍。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史诗般的电影,电影从一个很小的视角,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情景。虽然没有太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大人物的出场亮相,而是通过一个小士兵汤米的眼睛来记录这一切,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特别细腻传神,比如彼得将木浆打碎战斗机的玻璃罩,并将船桨伸向飞行员时,飞行员说了句"下午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英国绅士——哪怕刚刚与死神握了一回手。还有士兵们下到道森的船舱底层时,当彼得说要小心不要碰到已经死去的乔治时,那士兵小心翼翼地把乔治往旁边挪了挪,还轻轻给他盖上了一毛毯。那是,对是生命的敬畏。

虽然片子中渲染最多的战争,是死亡,是恐惧,但导演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

希望。活着。回家。还有,爱。

虽然,回家路漫漫,但好在,他们终于回家了。

《亲爱的》影评600字


电影主演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电影名为《亲爱的》,实际上亲爱二字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并列短语,亲代表的是至亲之情,爱象征着人间真爱。这个片名倒可能会让人产生误会,倒不如电影之前的片名《亲爱》来得直接:一部讲述情感的电影,无关爱情,只有无处不在、又沁人心脾的母爱。
《亲爱》就像是一个都市情感寓言,平凡的感情很现实很有代表性。当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并没有血缘关系时,那无处安放的亲情该何去何从?当然,《亲爱》并没有单纯地展示历史,它将历史压缩进现实,通过各种闪回的方式表现了当年日军的罪恶,又通过美智子对养母的叙述展现了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相亲相爱。正是养母的慈爱使得美智子能从死亡的边缘回来,而也正是这种慈爱使其能获得一个相对安静的生长环境。电影的结尾,女主角在哈尔滨荒野的背影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本片最后充满了希望与温暖,来自农村的母亲串起了祖孙三代疏离的亲情,达到了一种超脱血缘的至亲关系,女主角与自己生母的情感,不正是如她和日本养母之间的情感那样吗?就像上面那则故事一样,处处体现着亲情与人间真爱,这样的处理手法很理想化,或者说《亲爱》是一部劝善类的电影,主题相对积极,绕过了现实中一些残酷的现象,主要体现出母爱二字。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观后感


亲爱的观后感(一)

第三次观影了,依旧会不自觉的代入剧情中,依旧会因为看到结尾而抽泣。电影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太多,感人的地方也很多。看到那么一群失去了孩子失去希望的人,化悲痛为力量,团结起来,互相鼓励,为了寻找孩子坚持不懈,几次失望却还是不放弃希望,真的觉得亲情好伟大,能让人变得那么坚强。

黄渤扮演的田文君无异是幸运的,他找回了自己的儿子,然而他的失而复得却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得而复失,那就是赵薇扮演的李红琴。可以说,没有李红琴,这部电影的深刻性会下降很多, 没有李红琴,这部电影就是单纯的找孩子的故事,然而李红琴的出现却使得这部电影的视角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也就能够引起更多的社会效应,引发更多的人去思考。

夺子大战的一幕惊心动魄,一边是儿子的亲生父母,一边是对孩子照顾有加的养母, 也是拐走孩子的人的老婆,两边都那么深刻的爱着孩子,任何一方失去都会痛不欲生,却注定必有一方失去,这一幕真是让人感动又觉得好残忍。

被审讯的那场戏真的很精彩, 李红琴虽然是农民,可是她却不笨,用她自己的小智慧去应付警官,可是在警官已经对她带有偏见的情况下,她的任何说辞都显得苍白,小吉芳出现的时候,她眼里的恐惧是那么的明显,完全无法掩饰,意识到自己也要失去这个孩子后她的痛哭令人心碎。薇薇在这一场的表演真的毫无痕迹,精彩到极点。

在福利院中红琴和吉芳隔窗相望,小吉芳的一声"妈妈"令人闻之堕泪,彼此依赖的母女硬生生被分开,真是残忍,红琴为了见女儿一面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又怎能让人不感动?

听到小吉芳对哥哥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等她,每次回想我都觉得心痛,这个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可是这个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她见母亲的机会,剥夺了她享受母爱的机会,只要想到她和红琴也许会因为再也见不到而遗忘彼此,我就很难过,她们是母女啊,牵连那么深,感情那么好,为什么就要斩断她们的母女情,让他们忘了彼此生命里这么重要的人。"人来人往,勿忘勿失",看得多了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电影里从很多方面刻画了这个所谓"人贩子"的老婆对吉刚吉芳那伟大的母爱,丝毫不逊于吉刚的亲生父母,这使得这部电影有了更多深层次的东西,让我们更深的去思考好与坏,法律应该怎样兼顾人情,我们的道德感与情感的冲突又该怎样去解除。这真是一部很走心的电影,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薇薇尤其出彩,已经完全找不出赵薇的痕迹,她就是李红琴,所以昨晚观影结束后,我右边的观众说薇薇演的很好,真的演什么像什么。

关于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很多人看到后会说被她男人骗了,然而我的理解是他们长久生不出孩子, 以他们的条件可能根本看不起医生,而他男人的男性自尊也不会让他去想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所以才直接把责任推到红琴身上,与其说红琴被他男人骗了,我觉得还不如说她是被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男权主义所害的。这个结局其实既让人心痛又让人欣慰,心痛的是可能她再也无法要求抚养吉芳,这份母女情怕是生生要断了,欣慰的是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起名《亲爱的》,她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却又得回一个"亲爱的".

关于人的聚集性———《亲爱的》观后感(二)

首先这是一部由真实事情改编的电影,于是就有两个特点:第一,不狗血。第二:商业性较弱。这两点恰好是我偏好的。

然后,孩童拐卖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正题】。被拐卖孩子的父母会聚集起来组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往往是弱势人群组织的民间群体,他们会在一起疗伤,安慰,鼓励,找到同类的感觉,都说说自己寻找孩子的过程。其实,大家都知道找着孩子的希望都是渺茫的,或许全部人最后都找不到孩子,他们更多的是寻找一个安慰,一个慰籍。他们会有一种力量情绪,很复杂。例如电影中他们遇到了抓猴子的商贩,一群人冲出去追以为麻袋里面装的是小孩,抓到后各个都在喊"孩子"打开麻袋发现是只猴子,落寞,失落。其实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在发挥这种力量情绪了,就是抓住希望,孩子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尽管非常的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但是他们都在潜意识里把孩子这个东西当成他们的了。还有,赵薇抱住自己老公拐来的的孩子哭泣,结果他们一帮子人把赵薇殴打,其实事情发展成这样关赵薇什么事呢?人贩子是她老公更何况偷的也不是他们家孩子,他们不管,又发挥出这种力量情绪,把赵薇当成了那个他们日夜恨着的人,发泄对象。其实虽然是一个团体,但是同类之间如果谁找着孩子了,其他人会开心,紧接着就是羡慕,甚至嫉妒。例如张译帮黄渤夫妻俩抢孩子那股劲,他其实那时候又发挥了那种带入式的力量情绪了,把抢回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所以后来他又说"我努力了这么久,最后找着的是你,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找了。"甚至最后又去生了孩子,违背了大家曾经都说的不再生孩子的誓言。所以这种聚集性的团体其实是不可靠的,甚至是悲剧的,因为大家也说白了各取所需,最后曲终人散。

【赵薇】赵薇的的演绎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其实我从小都对悲惨的女性形象怜惜,看到路边辛苦卖麻辣烫的阿姨都会挺心疼。赵薇演的李红琴正好戳中,演技不用多说,那个收放以及发挥都很棒,电影院如果有人哭绝对是因为赵薇。也从侧面反映,失去亲人可以发挥出多大的能量去反抗,而且亲情,未必等于血缘。

【结局】结局的处理明显是导演有意为之,其实处理的不是很好,完全可以就这样结束,何必来个怀孕这么一出?反而最后放映的原版故事人物们的录像很赞,原来到了最后,现实中原型人物们的结局比电影中的结局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却又可以温暖。陈可辛最后的处理还是不错的。

【总结】别再和自己老爸老妈闹别扭了,多为他们着想。孩子幼年时期是最善变最容易被影响的,所以,教育,一定要做好。最后。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买票。

愿所有被拐儿童早日回家,《亲爱的》观后感(三)

周五,小猫去看了一场讲述人性善与恶的电影《亲爱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背景发生在几年前的深圳,离异夫妻的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几年来,两人踏上了辛苦的寻子之路,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有相似经历的人,他们共同仇恨着人贩子,共同期待着能早日找回自己失踪的孩子,几年后,故事的主人公在安徽一处乡村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可儿子却不记得自己,而是口口声声喊人贩子的老婆作妈妈,在警察的帮助下,夫妻二人终于带回了孩子,同时,另一个非人贩子夫妻所生的女儿也被带回了深圳一家福利院,而人贩子的老婆却又踏上了南下深圳寻养女的道路……

影片很感人,不过,小猫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只是为片中的亲情感动,为导演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出色演技叫好,也职业病犯地思考起电影中出现的一系列涉及到法律的问题,现在,小猫就一一列举出来,各位也一同感受下吧!

1、拐卖妇女儿童罪:

全篇讲述的核心就是孩子被拐和寻亲之路,主演分别诠释了孩子亲生父母和人贩子老婆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个片段:失踪儿童的父母们,组队去监狱向一票人贩子询问孩子下落,找寻线索,当一位因拐卖妇女而入狱的青年,毫无悔意地说出:"我只是拐卖妇女,如果不是她们贪心、虚荣,又怎么会上当受骗?"时,一名被拐儿童的母亲满怀怒气地说了句:"畜生!"

拐卖妇女儿童的人,实在是受人憎恨,他们令原本完整的家庭妻离子散,令辛苦养育子女的父母日夜煎熬。那么,我国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如何定义,又如何量刑的呢?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或者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所谓"情节严重",包含以下情况: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医学专用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在量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罪和数罪的认定,同样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2、收养关系的成立:

片中,人贩子的老婆抚养了两个非亲生的孩子,当儿子的亲生父母找回自己的孩子后,她开始争取另一个孩子的抚养权,这个"女儿"声称是丈夫在工地上捡到的弃婴,而被拐孩子的亲生母亲,为了能让儿子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也加入了这场抚养权的争夺战,但是她再婚的丈夫却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离婚。

虽然女孩的最终归属影片中并未讲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同时,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

值得一提的是,《收养法》还规定,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另外,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不过,如果是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3、妨害公务罪:

人贩子老婆被警方带回警局了解情况时,她的"女儿"也被带到警局,当她得知自己很可能无法"夺回"女儿时,她选择了抱起孩子就跑,同时还打伤了警察,最后,她以"妨害公务罪被捕。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可能有人会问,她为什么没有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原因就在于她主观上对"其丈夫拐骗儿童"的事实完全不知情,与此同时,两个小孩都不是收买而来,所以她不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

另外,孩子亲生父母抢夺孩子时时,受到了人贩子老婆与村民的围追堵截甚至是殴打,那么村民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人可能会联想到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儿童罪,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构成该罪,因为该罪是纠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儿童的行为。在影片中,这对夫妇是在警察到达现场前擅自采取行动的,而在警察到达现场鸣枪示警后,村民们随即停止了不法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虽然阻碍了解救行为,但并未实施阻碍公安机关的解救行为,所以不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儿童罪。

4、诈骗罪与抢劫罪:

为了找回自己的儿子,影片主演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发微博、发视频、在大街小巷上贴了成千上万张寻人启事、给予承诺让自己儿子安全回来的人报酬等等。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骗子打电话虚构事实,谎称找到了孩子,意图骗取钱财。特别是其中有一段,男主人公千里迢迢来河北寻子,却遭遇一伙人,骗财不成,当场对其使用暴力,不仅涉嫌诈骗,也已构成了抢劫罪既遂。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5、冒充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人贩子老婆的代理律师高夏,在此前代理的一宗官司中,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冒充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给对方当事人打电话,"恐吓"他提高赔偿金额,以达到自己当事人诉求的目的。当然,他也因此受到处罚。

小猫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广大市民,平日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多个心眼,遇到一些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时,防范其诈骗的可能,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

看个电影能看出这么多法律问题,小猫也是蛮拼的了。其实,像片中人贩子老婆李红琴(赵薇饰演)这样,从不懂法律而妨害公务入狱,到主动找到律师,自学《收养法》来争取"女儿"收养权,也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平日里,我们多多了解法律,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小猫更想说的是,希望那些预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能早日清醒,良心发现,不要再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而那些因此而背景离乡的失联儿童,能早日踏上回家的路,与家人团聚。

《亲爱的》影评800字


《亲爱的》影评

电影《亲爱的》由由陈可辛执导,张冀编剧,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拐卖儿童的电影,而且是把社会百态揉在一起的纪录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田文军(黄渤 饰)和鲁晓娟(郝蕾 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被时间和争吵消耗殆尽,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如今,联系着两人的唯一枢纽,就是可爱的儿子田鹏。然而, 某一天,这唯一的纽带也断裂了,田鹏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娟踏 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时光匆匆流逝,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 之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赵薇 饰)的村妇。李红琴这个人物从出场就在不断失去,她男人早死,儿子被夺回,女儿被带走,可以说已经失无可失。她在社会中扮演的是「人贩子老婆」的角色,是 道德的对立面,然而站在她的角度上,实在是被命运残酷对待的人。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找证人、找律师,想要再找回失去的女儿,但法律不容。在公交车上看到儿 子时,飞奔下车到儿子的身边紧紧搂住,身边失去孩子的家长将失子之痛发泄在她身上,她涕流满面,跪倒在地说对不起。影片的最后,她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抱 膝而哭,或许她终于接受了自己无法和女儿团圆的结果,或许对命运为她带来一丝希望而感恩。
如果影片《亲爱的》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被拐卖的家庭上,那么它仍然会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温情电影,在各种大片烂片扎堆的市场上展示出清冷的风范。但是,它 不会是一部大悲悯之作。我以为,真正的大悲悯是,既关注受害一方的痛苦,又能够对与犯错者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们有所同情。《亲爱的》可以说实现了这一点。诚 然,田文军和鲁晓娟二人作为失去亲生小孩的父母,有着太多的痛楚,但是,李红琴就不可怜吗?她并没有拐卖小孩,也不是丈夫的帮凶,她只是一个渴望有孩子、 全身心爱着孩子的母亲。她对于那两个小孩,是亲生母亲一般的关怀,她的这份爱并没有错。后来,她失去了他们,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真的是一无所 有了。然而并没有做错什么的她却接二连三地遭到现实的戏弄因为她的男人是拐卖儿童的罪犯,所以她也被看作是不洁的,她被那些孩子被拐卖的父母们打,被 福利院剥夺探视女儿的机会。可是,请不要忘记,她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不应该承受他人的过错所带来的攻击和侮辱。这样的道德捆绑、有罪推定实在是一件 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在社会上却屡见不鲜。而佟大为饰演的那个律师为什么后来愿意去帮李红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看到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恶,他的母亲就因为自 己的亲生女儿犯了罪而饱受周围人的非议继而歇斯底里,他同情李红霞,就像心疼自己的母亲那样。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出于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苛刻地对待一个无辜的人?我们足够宽容吗?我们足够好吗?否则,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指 着别人的鼻子骂,你是不洁的?在你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请将心比心,照顾一下无辜受牵连的人的心情。我知道这很难,可谁活得不难呢?当然,宽容不是无限 度的,那些昧良心拐卖儿童的人、那些在人家家庭遭受重创还要落井下石的人,你们好意思被宽容吗?你们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有些罪恶,不是不报,真的只是时辰未到而已。看过这样的电影,只想跟所有人说。亲爱的,请惜福。

观后感《观亲爱的回家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亲爱的回家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