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KONY2012有感 > 地图 > 观KONY2012有感

观KONY2012有感

发布时间:2021-08-08 来源:互联网

观《KONY 2012》有感:“学雷锋”的美国大片。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观《KONY 2012》有感:“学雷锋”的美国大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KONY 2012》观后感:学雷锋的美国大片

这是一部30分钟的美国电视片,名字叫《KONY 2012》。

故事梗慨是这样的:乌干达有一个反政府武装的首领叫科尼,他绑架并虐待了约3万名少年。一个美国人拍摄了有关受虐少年的视频,通过播放和宣传来筹集善款,发起组织了一个制止科尼行动。由于科尼的暴行无关国家安全,美国政府开始并不热心此事。但制止科尼行动所表达的每个公民对自由、正义、生命的向往,以及对每一个孩子免于恐惧和杀戮的人道愿望,迅速激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和参与,连安吉拉茱莉、乔治克鲁尼等好莱坞明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商业巨子都纷纷接受采访表示支持这个行动。结果奥巴马屈服了,军队也派出了。影片最后,该组织发誓于2012年之内抓捕或消灭科尼,解放那些少年。

以一个电视同行的眼光来看,这部片子富有海量的纪实素材、宏大而运动的场面、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手段、煽动性极强的解说词,还有别出心裁的叙述结构、丝丝入扣的逻辑演进、强大的情绪感染,总之是该有的,一切都有了,视觉冲击力超强。无怪乎该片3月上旬登陆互联网,短短4天时间点击率已超过5000万。

我的第一感是,这片子,美国人干得出来,中国人干不了。不是我们的设备和技术不行,而是思想、文化、道德相对落后,既想不出这样的创意,更没有积极性去干吃饱了撑的这种事情。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人民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纪实作品,与我党倡导的雷锋精神颇为相似。只是,人家不学雷锋,却四处可见活雷锋,而我们天天学雷锋,结果只有一个去世了几十年的雷锋。

中国人道德滑坡是不争的事实,套用一句我党评价文革时说的话,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本人以为,导致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官德缺失和独生子女政策。前者让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为全体人民树立了恶劣的人生榜样;后者则造成了家庭教育难以避免的温室效应(个别狼爸虎妈不算),将下一代溺爱成苍白无力的娇嫩花朵。

现在,继续探讨滑坡的成因,意义不大,因为政改与只生一胎的改变远非一日之功;继续探讨滑坡造成的损失也意义不大,因为要挽回这个损失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只是想顺着《KONY 2012》的观后感说几句关于道德建设的闲话。

人,仅有道德是不行的,因为道德不能当饭吃;但没有道德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你不仅生前缺乏朋友也会死无葬身之地。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极端缺德的人,100个中间99个不得好死,比如重庆那位已经阶下囚的黑打英雄;剩下的1个生前好死,死后也没有好下场,典型如斯大林,还有所以,人还是应该有道德的,至少是有道德底线的,不为别人也要想想自己。

道德,无非是真善勇。人际社会中,真,是诚信,善,是友爱,勇,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这些道理人尽皆知,可为啥多数中国人做不到呢?因为道德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而是在一个良好环境里长时间养成的。谁来帮助我们养成?又用什么来养成?

政府帮我们行不行?用学雷锋和八荣八耻作为读本行不行?且不说雷锋事迹的真实性如何(舆论流行不真实说),也不说八荣八耻那毫无技术含量的幼儿园思想水平,单从我国60年实践的效果来看,就是不行。

19491978年为毛泽东时代,彼时提倡的斗私批修,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升级版。当然,如果真能做到官兵一致,施行起来也没有问题,因为即使是偏激乃至错误的道德信仰,只要让全民达成共识,也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只可惜文革一来掀起抄家热潮,才发现那么多官员家里富藏锦衣美食,他们的书架上不仅没有《雷锋的故事》还有《金瓶梅》,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加以国家政治不断地翻烧饼(破坏诚信),终于彻底摧毁了全民的社会主义道德信仰。

1978年至今就更惨了。邓公以下破旧而不立新,任由中国的道德土壤一地鸡毛,全社会通行强者通吃的丛林法则,结果把大家逼回到动物世界。

政府是官员组成的,官员是道德缺失的,指望他们来帮助人民重建道德信仰,可能吗?

中国的道德重建,真正靠谱的读本是什么?靠谱的倡导者是谁?

话题扯远一点。朋友的朋友是个企业家,信佛教,最近想请书法名家给他写幅中堂,要我推荐一句佛教名言。我想了想告诉他四个字:动静一如。

这句佛家名言中的动静二字,不作事物的运动与静止这样简单的理解,而是色与空(思维与存在、形式与内容)、佛理与修行(知与行、理论与实践)这样关乎世界观和道德修养的佛教纲领。

儒家说随心所欲不逾矩,与佛家的动静一如相通。儒家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佛家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宗教、哲学、经典书籍中,道德公理和普世价值无处不在,学习、掌握并身体力行,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

读本确定了,倡导者是谁?第一位的是家长,第二位的是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既是孩子学习的帮手,也是行为的榜样,能起到传帮带作用,比起政府和雷锋,更真实也更可靠。

从宗教和经典中学习道德进而修炼道德,这是一剂中药,副作用少但过程比较长。有没有快速见效的西药呢?电视片《KONY 2012》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NGO组织和志愿者行动。

中国政府要允许民间建立更多的NGO组织,号召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志愿者行动,在扶危济困的实践中,大家自然会积累人道主义和慈善精神,并且做到道德学习和道德养成的知行合一。

《KONY 2012》所提供的信息的真伪,我无法核实,但这部电视片所提倡的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以及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社会积极响应的人生态度,我深以为然。建议大家都去看一看这部电视片,不仅比电影《雷锋》精彩一百倍,也更为可信,更为受益。

最后说一句,这部片子已经突破了电视片的概念,是计算机、网络、图片与视频技术的集合,虽然前三项还没能做到和视频技术分庭抗礼,但已经远非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极有建设性的丰富。

从一个短片看传统传媒方式如何从根基被撼动,徒弟所言不虚。流媒体正气势汹汹地向我们走来,它撼动的不仅仅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而是整个世界。也许,它会终结英雄创造历史的传统,为我们带来一个草民创造历史的明天。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观电影《2012》有感


电影《2012》观后感

刚看完最近刚上映的电影《2012》故事讲述的是人类遭到毁灭时的情景以及人类在此极度危难之下所做出的种种想法和行动。而作为一个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仅仅只能做到的就是!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那份感触记录下来。

看过这片之后不会再想其他的影片一样,归于一个系统的说人类的各种精神或抑制,它所包含的是一种启示,告诉人们在这样的一种无法抵御的事情面前,各种不同的语言、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所经历的事情。

末日将至的前期(大约3年前也就是2009年),然而最先得到消息的确是各国的领导(当然这是肯定的,毕竟领导我们的人,是通过民众选举出来的,代表我们每个人所产生出来的)然而故事中所讲述的是领导将其对社会的隐瞒。(在这里我先说的是这并非一概的可以说是政府的阴谋,一群贪生怕死之辈,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告诉大家实情!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领导人你会庄重而严肃的告诉大家世界末日来临,并且我们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灾难吗?!)所以个人认为不要通过表面来看待事情的本身(也就是主观思想),其实事情的本身就带有不可避免的抉择。

就这样!灾难将至的影子不断在显现,各国地区开始发现地表大面积,人们却依然活在政客们的语言之中。如这句这是故事在加州岩层断裂并且导致毁灭的前1分钟时,政客代表人所说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末日不会到来,此前发现的各个地表断裂已明显舒缓了板块移动的张力。接下来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到处是哭喊声,就在这些哭喊而无助的声中,加州毁灭了!(看到电影的景象的时,不知读者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感觉是身为同一个活在地球上的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存了下来,又多了一些时间来看待或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事情,而另一方面,连我自己都无法表达当那些政客连话都没说完就已经成为废墟中的一份子时自己心里的感触。是因为政府的无能导致了人间的悲剧?还是说政府本身也是其中的受害者?这点无人能回答!真的!无人能回答!)补充:此时主角和家人还活着,其实我感到的并不是滑稽,因为确实很多美国大制作的电影主角是不死之身我感到的是高兴,发自内心的高兴,活着比什么都好。这句话在这时说如同圣经里的真理一样不可磨灭!

接下来大灾难的前兆结束后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了,南北磁场变化,各大洲板块崩裂下沉,海平面发生大型海啸等等都预示着人类的毁灭已经到来了。

思想转会5年前,当美国政府第一个知道这件事请以后第一个做出的判断就是方案于是开始联络各个国家参与此次行动(最终有46个国家参加了,在这点上我就想说剩下的国家为什么不参与,就因为他们国家的经济不够强悍,【在这里再补充一下最后活下的人都需要购买一张票而这张票的标价是10亿欧元】所以他们没有活下来的资格么,可是连我自己也在同一时间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有时候确实会发生改变,不能因为为了救这些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的人们而影响到更多的人。取舍生命:总是最难抉择的事情),于是找到了世界上最大劳动力的国家来承担拯救世界危机的重担。没错那个国家的名字就是Z国(在这里无法打出次过的名字所以拼音首字母作为缩写)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是Z国人我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仔细想想的确只有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劳动力以及种种条件满足了这项重任的承担责任。就这样5年的时间过去了,诺亚方舟计划就在基层人民不知道的情况下开始了直至世界末日的到来它也终于问世于世界之中。

最后它所承载的是希望,同时也是回忆以及悲伤。当影片最后打出的一个时间时感悟也由此成为连成在了一起。0001年12月27日,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又是不同的时代,我们不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但我们确是亲生经历世界被毁灭并且被重新创造的见证者,我们所迎来的是昔日之光同样的光芒,却不同的时间所散发的光芒。我们要学会创造,并且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在这里见证,我们要在这里留下新的历史!

观2012电影有感


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我知道了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可以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

海啸扑面而来,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希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出了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在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希望,时间紧迫,经过努力,杰克逊终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美国总统不上方舟,他愿意和人们一起离去,等待着地震、海啸的来临!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光明就会来临!

观《美国往事》有感


《美国往事》观后感

我喜欢看电影,当哪部电影触动了我,总想写几句,就当是收获。前几天看了美国往事,他的魅力在于,将尽4个小时的电影让我用了4个小时看完,这说明,我没有按快进而只是后退了几下。当我被电影感染的那一刻,我决定写这篇观后感。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Sergio Leone)将影片背景设定在20-60年代的美国纽约犹太社区,时间跨越40年。

这并不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电影,就像我并不知道我想写什么一样,我只是想写。电影简介说是黑帮题材,我觉得黑帮仅仅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故事的载体。主人公面条(Noodles)并不像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的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找最终的救赎。

电影并没有试图诠释什么,也使人心中五味杂陈。因为,美国往事里有整个人生。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善恶混杂的世界,我们曾经历过。恶存在每个人心里、身边,面条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迈克斯(max)阴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克(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凶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或是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而善,终会让人心安。

美国往事造就了一个卓越的演员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同时他也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伟大的作品,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导演时常会有这样的特写,镜头长时间的凝固在罗伯特的眼神中,透过他的眼神,你会看见一个男人,一个义薄云天的男人,一个内敛真情的男人,从年少时的轻狂,到成年时的桀傲,到饱经风雨的沉稳和淡定。

当人们说整个的人生都在里面的时候,我莫名羞愧,羞愧于言语的苍白和无能,我无法用令我满意的文字去表达对于这种人生的强烈感受和迷恋,甚至连评述都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不敬。于是,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沉浸在那些画面之中,一个男人的成长,一个时代的变迁,一段爱情的回味和交错,一段友情的凝聚与决裂。同时想象着暮色中,大桥下一行缓缓走来的少年

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是电影时间过长?是因为导演不是美国人?是因为优美的插曲掩饰了电影本身的魅力?还是因为涉政过深?当然,当美国往事被公认用作电影学院教材的那一刻,再也没有人会说,这是一部平庸之作。

20多年后的今天,电影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观建国大业有感


篇一:观建国大业有感

今天,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一项培训活动,校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建国大业》,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篇二:观建国大业有感

昨天有幸和公司同事们蹭了这场电影,在祖国60华诞之际接受一次洗礼。

总得来讲这部影片故事情节不是很曲折,比较平铺直叙,估计是大家对于这段1945-1949的历史在了解不过的原因吧,导演更多的侧重对于蒋介石,毛泽东,张澜,李济深代表的各派在中华名族命运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的刻画,其中将国民党的自大,内讧以及权力相争与共产党的自由名族,团结一致以及大局为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将民主党派人士的懦弱不敢成为历史的主角表述的也很到位。

听过一些人对于影片的评论,要么觉得是像幻灯片,都是明星短暂而又熟悉的面孔,要么觉得故事性不强,没有任何悬疑。个人觉得影片是商业片,如果仅仅叙述历史,那么估计市场不会太理想,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有以“建国大业”为影名,又是在60华诞的时间,过多的加入一些夸张和不符合历史的情节都不太好,所以欣赏这个影片最好还是做些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历史功课,看的时候更多的关注当时的局势,每种党派不同的想法和利益思考,以及设身处地从毛主席角度去思考,想建立新中国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哪些是要争取的,哪些是要弹劾的,哪些是要武力解决的…

昨晚回到家,躺在床上,回忆起之前读过,听过,看过关于毛泽东的传记也好,影片也好,发现需要用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学习,如果说以前是看历史,是崇拜人物,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人物和思考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大局观。

借此小文,祝伟大的祖国60华诞生日快乐!!

篇三:白天总比黑夜更加令人振奋——观建国大业有感

李咏堃

不知为什么,当我看到蒋介石一人独自伫立在下雨天门口的背影时,心头会猛然一颤,我细细地思索着,细细的回想着,我幡然醒悟。原来,蒋介石也意识到了自己一手制造出的黑夜,总被光亮所划拨,他输了战争,输了人心,输了灵魂与意识。

在电影的开始,国共双方都一团和气的在陪读进行亲切的交谈,祥和的气氛如同暴风雨的前夕,而当蒋介石与毛泽东共同签订了双十协定后,这股热烈的气氛更是被烘托向了高潮。人们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尚未消退,新的黑夜重新降临了大地,随着诸多的有识之士被国名党特务杀害后,人们的心头又蒙上了一层新的恐惧。

在蒋介石的一党独大的计划中,他不惜使用一切残忍至极的手段杀害国内的反战之士甚至爱国的将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杀人魔王毛人凤到蒋介石办公室时,提出了要将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杀害时,蒋介石竟然不顾战友,兄弟之情,竟心狠手辣地说要做得干净点,这,又是何等的残暴不仁。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这片黑夜之下无疑是盏亮丽的明灯,他们良好的纪律与素质令身处于黑夜中的人民群众为之一震。他们需要这样的保护,他们需要这黑夜中的一盏指路灯。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不同于蒋介石的残暴、无耻,他热爱人民,担忧国家,亲近待人,不贪慕富贵,就连专门做饭的炊事员,他都亲切问候,在其死后,更是悲痛哀悼,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主席再对比起那残暴不仁的蒋总统,这光明定能战胜黑暗。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亘古的名言再过千万年也不会改变。只有以德服人,以情动人,才能令他人从内心地拥护你,不要妄想用苛酷的统治来获取民众的服从,也许民众会害怕你,但民众绝不会拥护,爱戴你。三年的解放战争用血和泪告诉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人一定要善良,谦爱,莫要耍心机,心狠手辣,这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周年来,我们经历诸多磨难,但我们却少有抱怨,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和平安详的国家里,明亮的白天让我们不再失去方向,和平的盛世让我们不再终日恐慌。

观影《美国往事》有感


岁月沉不下往事

——观影《美国往事》有感

事情的意义在本身,往事的意义在面对。——题记

《美国往事》也许是我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了(长达229分钟)。虽然这可能会令人有些不耐烦,但是我想我还是应该稍稍体谅,毕竟好电影的题材与体裁总是相称的。倘若我拒不接受将近4个小时的长度的电影,那我也要拒绝一切的微电影了。

影片分两条线叙述。第一条线是“面条”的回忆。举报麦克斯抢劫银行阴谋后的“面条”沉浸在痛苦中,回忆起少年出道,杀人入狱,重操旧业,再到举报同伙的过程。第二条线虽是现实,却通过现实中的人讲述了麦克斯如何通过金蝉脱壳独吞巨款,变身政客的经历。最后,麦克斯与“面条”相聚,共同回忆往事。表达他的忏悔,希望借“面条”的手向他开枪,一死了之,幻想赎罪并逃脱法律制裁。遭到拒绝后,他绝望地跳入垃圾粉碎车自杀。

这部电影用很长的篇幅,在大层面上真实地反映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而这部具有独特视角的历史却是从麦克斯与“面条”的人生经历这个小层面去切入、展现的。麦克斯和“面条”都是黑帮成员,都打拼过一番大事业。但是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麦克斯果敢独断、野心勃勃;相较之下“面条”则保守谨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历史之神的指挥棒下运转,演绎出同发而殊途的命运。果敢独断的性格固然能够使得麦克斯在黑帮领域打拼出一片比“面条”更加辉煌的事业,也足以让麦克斯在面对其他团伙成员时利令智昏,对其斩尽杀绝。相较之下,“面条”虽然更加保守谨慎,但他保护朋友的初心也确实使他避免走进更深的歧途,及时回归正轨,坦然面对生活。

盗当有道,匪亦如之。人性是不可能彻底泯灭的。即使是曾经作为黑帮领袖如麦克斯,对曾经的伙伴痛下杀手以后,也会有幻想赎罪的一天。岁月如梭,往事亦如烟。当麦克斯与“面条”四目相对,他们何尝不知面对的不仅彼此,还有数十年的尘封往事。黑帮生涯留给麦克斯的,是致他自杀的痛悔;然而对于“面条”来说,也曾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就像纸张,折皱了,就再也抚不平。两种结局背后,都指向一个归宿,那就是黑帮再不可能成大气候了。而这,不正是历史的进步吗?

我们总说“愿往事无可回首”,但是,有些往事即使是漫长岁月也沉淀不下的。我们不可能对往事采取一种非常决绝的态度。即使有所不满,有所失望,甚至要像麦克斯那样忏悔,但其实是忘不掉。勇于面对往事,固然可能增加折磨,但毕竟自证一种勇气。在往事沉寂之前,时间已经指出一条歧途。如果没有人肯答应“余生请多指教”,那么我们除了相信时间,还能怎么办呢?

观美国队长2有感


观美国队长2有感

影评就不写了,我也不是专业的人士,就写篇观后感吧。我向来只看网上免费的电影,今天这是第一次进影院看,选的是漫威影业的超级英雄电影《美国队长2》。不知是因为开场是中午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趁暑假第一天出去旅游了,又或是保利影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缘故,整个1号max厅400多个座位就坐了30多个人,而美国队长2这部电影是昨天刚刚开始在国内上映。

由于是第一次进影院看电影,所以也不知道其他地儿是怎样,总之那个1号厅的屏幕挺巨大的,音响效果很震撼。电影是3D的,进去后领个眼镜,也许是不习惯,我戴上眼镜感觉很头晕。传说中的3D效果也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想象中的3D效果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自己身处在电影的场景中间,而真正看到的效果就像是往屏幕后方延伸了一个很大的房间,最靠近屏幕的人和物立体感最强,远一点的则比较模糊,不过有个画面我的确仿佛看到那个坦克的炮筒好像真的伸出了屏幕之外。难道是因为我坐的离屏幕有些远了,我坐在第八排正中间,还是在网上搜的网友推荐的最佳观影位置。

关于电影本身,是美国队长的第二部,漫威影业的英雄系列电影之一,与其他的英雄电影都有一定的联系,看这部之前最好把以前的看了,不然剧情可能接不上。这部电影也是典型的美国科幻大片,狂暴的追车,激烈的枪战,壮阔的场面,各种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各种爽快华丽的肉搏战。狂拽酷帅的盾牌哥,在电影中是男神一般的存在,黑寡妇的身材也是非常的nice,在3D效果的呈现下极具立体感。

而对于电影的剧情方面,只能说没有什么新意,在其中可以看到其他电影的套路,看到中间就已经猜到结尾了,具体剧情在此就不剧透了。结尾第一个彩蛋出现两个超能孩,听说是万磁王的儿子和女儿,看来是想向《X战警》的模式靠拢了,看来下部《复仇者联盟2》应该会是英雄军团对抗反派超能军团。最后还有一个彩蛋,因为要看完演员和制作人名单所以没看就走了。

总的来说,28元的团购票价还是值回了。出来时正好看到候场区的大屏幕正在播《极品飞车》的预告片,这款着名的赛车游戏终于出了真人版电影,看场面应该不输于《速度与激情》,值得一看哈……

[荐]学雷锋观后感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而在汲取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怎么判断一篇作品观后感是否优秀?作品的优秀观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学雷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雷锋观后感 篇1

最近,我读了《学雷锋》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从《学雷锋》这本书中我了解到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经常被地主婆殴打。解放了,雷锋想要参军,可连长说他年龄太小,暂时不能参军还送了一只钢笔给他,让他长大以后再报效祖国。

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乱花钱。他把每个月的津贴省下来,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在学习上他有一股“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善于思考。

雷锋经常帮助别人,做好事不留名,做红领巾的知心朋友。

后来,雷锋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他听党的话,加强政治学习,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互帮互爱,虚心向老战士学习。

我读了《学雷锋》这本书后,深感惭愧,因为我生长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却没有好好读书。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像雷锋学习,学习他的乐于助人,善于思考的精神。

学雷锋观后感 篇2

读完《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之后,我知道雷锋叔叔那无私奉献的精神,雷锋逝世五十五年,大家都非常怀念他,崇敬他,学习他。

雷锋非常伟大,在雷锋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我就说一件事情吧!

一次,雷锋从丹东回来,早晨五点多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个大包祔,很吃力得迈着步子。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到哪儿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是同路,立刻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抚顺。”老人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口一个“孩子”地叫着。上了火车,雷锋给大娘找了个座位,自己站在旁边。老人将身子往边上靠了靠,空出一点儿座位说:“孩子,你也坐下吧!”“孩子”,雷锋听到老人这样叫他,觉得像母亲喊他的小名那样亲切。他坐下后,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老人说,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儿子住在什么地方。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自己也不知道老人找儿子心切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的》”到了抚顺,雷锋背着包袱,搀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儿子。母子一网页,老人就对儿子说:“若不蝇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雷锋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雷锋做得那入么好,我当然也要学雷锋,在我上当然也以生过帮助人的事。

四月二日,在杜老师家,高涅垲被小木阳打了一拳肚子,痛得不得了。我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扶起他,把他扶到位置上,我心想:这一定是一件好事。

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人人传关于雷锋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小作者--------三{2}方羽彤读后感》

学雷锋观后感 篇3

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我感悟到我们向雷锋学习,就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从身边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你就是一个爱清洁的环保小卫士;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老人,你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你就是一个爱学习的标兵;见到老师,问一声好,你就是一个懂文明,讲道德的人;过母亲节时,你送给妈妈一束康乃馨,或为她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献上一曲动听的歌等等,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的具体表现。这一切,不仅让别人得到了快乐,你自己同样也享受着快乐的。

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我还体会到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也值得我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挤时间钻研!我以前学习马马虎虎,能偷懒的地方就偷懒。自从了解到雷锋叔叔为工作、学习都非常认真、刻苦钻研时,我也暗下决心认真学习,为祖国效力读好书,做一个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为自己的将来而读书。

读《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做不完的!我们应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听上去很伟大,行动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终将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们像雷锋叔叔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去争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胡家楼小学五年级

学雷锋观后感 篇4

在我未读《雷锋故事》之前,我一直认为雷锋就是做了几件好人好事,今天我读了《雷锋故事》后,终于意识到雷锋是个很了不起很伟大的人。给我感触很大。

1雷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从不乱花一

钱,并且把节省下来的钱和卖破烂的钱都交给公家。值得我们学习。

2 雷锋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他觉得学习不抓紧时间是不行的。所以他的包里总是放着一本书,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比如,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时他也把书拿出来看。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 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可贵。例如,雷锋在火车上把自己仅带的两个馒头给需要帮助的大嫂吃。还有在下雨的时候他把雨衣给别人穿,在火车上给旅客倒水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雷锋选择了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

读了《雷锋故事》以后,我学到了雷锋的很多精神,特别是他默默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一定要像雷锋一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多做好事。

学雷锋观后感 篇5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榜样;他,默默地奉献,却不求回报。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前进,永远焕发着光彩。

雷锋叔叔影响我的不仅是他无私的奉献精神,还有善于挤、善于钻的钉子精神。钉子虽小,但细长而尖锐,只要将力气集中在一处,反复钻,一次钻不破,就钻第二次、第三次这样无论多么坚硬的木板,总会有钻破的一天。

同样,在学习上,这种钉子精神也是相通的。遇到困难不要被拦路虎吓住,只要肯钻研、多思考,也就一定能突破难关。我之前也是个不愿钻研的孩子,一点点小事情、小麻烦就退缩,不敢向前迈步,总是依赖别人。学习了雷锋叔叔的事迹后,他的钉子精神深深启发了我,让我有了勇气去直面困难,击败它们,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地发现,有些问题只要勇敢地进一步思考,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我开始变得独立起来,钉子精神让我在探索学问的途中更加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更觉得乐趣无穷了。

克服困难的方法是钻研,钻研的前提是愿钻。可是,有些人认为我们生活在美好安定的年代,就不需要争取,不需要奋斗了。甚至有些人找了诸多借口不愿学习、不愿钻、不愿挤。而雷锋叔叔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的确,真真正正每分每秒都在忙的人少之又少,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忙到哪儿去?大多只是无事忙:说两句闲话,发会儿呆,或是来回闲逛,就耽误了不少时间,能够用来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利于他人的事的时间恰恰是所剩无几了。如果我们能把零碎的时间挤一挤,用来学习,如等公交车时背背英语单词,散步时背背课文,晚饭后练练字时间一长,就会发现,你学到的知识绝非比别人只多一点点。这就是钉子精神的善于挤。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充满了向上的朝气,我们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学习他身上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段落的衔接巧妙自然。小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详实的例子阐明了钉子精神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以及在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社会、自我的认真思考,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学雷锋观后感 篇6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有些东西在时间的浪潮中渐渐消逝,而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比如雷锋精神。在现代,雷锋的精神依旧存在,在学校里,老师提倡学做雷锋,在社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倡人人做雷锋、学雷锋的品格与品质是我们要学习的,在我心目中,雷锋是唯一的,但他的精神是我们大家的,是全世界的,是全球70亿人共同追求所学习的目标和榜样。

一次,我去公共厕所。那里面真是恶心极了,又脏又臭,还有那么多的蚊子,苍蝇。原有的好心情一下子就变得糟透了。真是太臭了,我一秒钟也待不了,我得快点离开这儿。这时,一个瘦小的老头儿走了进来,手拿着一瓶药水,喷了起来,嘴里还念叨着:“你忍一忍吧!厕所就是这样的,不要抱怨。”他一定是这儿的清洁工吧,卫生搞成这样还叫我忍一忍?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

过了几天,我走进那个厕所,见到了那个老人,他正在干活。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走到老人身旁,轻声说道:“爸,你怎么又来了呢?才休息了一天,又来了。这儿又脏又臭,搞卫生又没有钱拿,这种义务工作别再做了。”边说边把那老人往外拉。老人却不愿意走,“这是尽义务啊!以前没人来打扫的时候,多脏,多臭呀,你看现在,多干净,来上厕所的人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可是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清洁工呢,那多没面子。”“这是做好事。只要大家开心,面子?我是老人协会的头儿,我就要带头做好事,每天来个三五次,也不累。”听到这,我感觉面红耳赤,真是太惭愧了。刹那间,老人那瘦小的身躯变得异常高大。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与我们同在,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三月是学雷锋月,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来缅怀雷锋吧!

观《永远的雷锋》有感


观《永远的雷锋》有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五(2)班 陈秦佳

无私奉献,想到这个词,大家一定会想到雷锋吧!雷锋就是一个无私奉献,勤奋好学,受万民景仰的人!

雷锋这一生做了无数的好事。今天我们看了一段关于雷锋的视频,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雷锋在部队当兵时,每天省吃俭用,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买过,大家都说他太节俭。有一天,雷锋看到了灾区人民,个个都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就把自己储存了几年的100元钱捐了出来。现在看来区区100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了。

雷锋叔叔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想到了我们那爱国爱民的邓小平爷爷。在邓小平爷爷小时候,他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一天,他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哭。小平就过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女孩的妹妹患了重病,可没钱治病。小平听完后立即回家拿了5元钱给那位哭泣的女孩。回到家,小平爷爷被自己的父亲责骂了一顿,到最后迫不得已才说出了真相。我们大家都知道给予是快乐的,我相信小平爷爷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内心肯定也很快乐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我也有过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在开学不久,我们班上的周贻波同学因生病缺了好几天课,病好来校后,我发现她老在早读课上叹气,于是我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问道:“怎么啦?”“唉,别提了,我缺了那么多课,这下完蛋了。”周贻波垂头丧气地说。“没事,”我信心十足地说,“这事包在我身上。”后来,通过我们一起的努力,她的功课全部补了回来。我现在还能回味到当时那种快乐的味道呢。

蚕的幸福,在于把吃下的桑叶都吐成洁白的丝,就算它死了,也给世界留下了一片光洁,一片华丽。我们也要牢牢记住,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观《永远的雷锋》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 四(9)吴学谦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唱着这首歌,我想起了今天是学雷锋日。

学校给我们看了电影——《永远的雷锋》,这是一部雷锋的纪录片。从一名拖拉机手到一名战士,再到让我们永不忘怀他。如果他还活着,已经七十二岁了,而他已经过世半个世纪了,虽然他的生命很有限,但他的事迹令我们敬佩。

其实,现在有很多人学习雷锋做好事。如:在火车站免费接送的雷锋车。在学校里,也有同学在做好事,当在操场上捡到金银珠宝,就主动交给老师,并帮助寻找失主;还有一次下雨等车的时候,旁边一辆车的管理员见雨越下越大,便把伞借给低年级小朋友,还安排没带伞的同学与有伞的同学一起避雨,而自己却淋湿了。有的医生免费为人们看病……

雷锋的精神是爱、助,爱是爱心,助是帮助。只要多给别人一点爱心,多给别人一些帮助,我们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和谐。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把雷锋的精神传承下去。

喜欢《观《KONY 2012》有感:“学雷锋”的美国大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KONY2012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