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卡廷惨案观后感 > 地图 > 卡廷惨案观后感

卡廷惨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5-10 来源:互联网

《卡廷惨案》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卡廷惨案》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卡廷惨案》观后感

《卡廷惨案》正如题目所指的,它讲述了1939年德国和苏联几乎同时入侵波兰的故事,苏联红军随后俘虏、监禁了大约2万名波兰军官,并在俄罗斯卡廷森林和其他地方屠杀了他们,其中包括瓦依达的父亲。屠杀的理由极其简单,因为这些军官受过最好的教育,最具爱国精神。其中很多人是预备役军人,原本是医生、律师、大学讲师和商人。他们是知识分子的精英,可能会反对苏联吞并波兰东部领土并进行苏维埃化的计划。在苏联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的建议下,斯大林下令将他们全部处决。

但电影并不仅仅是讲述大屠杀本身。在大屠杀发生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卡廷在波兰是一个绝对被禁止讨论的话题,由此造成波兰人和苏联占领者之间一道深深的、长久的不信任的裂痕。苏联官方将大屠杀归罪于德国人,在纳粹德国1941年入侵俄国后,德国人发现了其中的一个万人坑(至少有三个)。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起诉人甚至重提这个公开的谎言,并得到了其他国家(包括英国政府)的响应。整个片子没有太多关于德国纳粹分子的暴行画面,更多的是在记叙苏联人对波兰人所做的肮脏的一切。影片的主要人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真相被扭曲,亲人被杀害,国家承受着重大灾难而自己却还悲哀的活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永远都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个时候的波兰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感觉不到生的快乐。

当历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解体在即的苏联公布了卡廷惨案的绝密档案。卡廷惨案中死在苏联刽子手中的那些军官的冤魂,在天之灵或许会感到一丝慰籍。可是这个民族的伤痛永远不可能平复。因为在二战中,这个国家死在纳粹手下的人,至少650万人。纳粹消亡后,又有无数人,因反抗苏联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政府被迫害。

从《卡廷》中我们可以知道真相往往被暴权给掩盖住,这一切如果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很难真相大白,也许永远也无法给那些在卡廷森林惨死的波兰军官一个真相。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相亲相爱卡卡卡观后感 相亲相爱卡卡卡心得体会


【我觉得】剧情话应该有一点虐的才行,因为如果全是满满的甜意那就会给读者们一种这部作品很暖色,然后没有动脑子的看的感觉,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像上帝视角啊之类的。

1

趁着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所以,特意把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长评先给我们人见人爱爱花见花开的阿金。

本人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小凯这个高颜值的学霸弟弟了,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颜值,真的帅啊!颜值指数max!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当我们的女主角卡卡被母上大人惩罚抄10遍道德经的时候,小凯的绅士气质就立刻显现出来了,我想评论区一定也有像小女子一样,对这个人又好,长得又帅的水晶男孩喜欢得不得了吧!小凯的每次温柔的举动中都包含着那份爱意,但是又很委婉(介过地方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凯线你懂得)。

我所看过的有关于小凯的作品中,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年下的作品,都是年上的,无一幸免,没有例外,但是看过阿金的卡卡以后,我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小凯的年下绝对比年上更带劲,更带感!

小凯的体贴温柔简直让我的少女心泛滥~

从凯线的()某些剧情中,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心思了对吧!他对卡卡的感情,绝对不止弟弟对姐姐的亲情那么简单!是什么样的感情,不用说你们肯定也知道了对吧!估计按现在凯线这个剧情发展,卡卡的boyfriend肯定非小凯莫属了!除了小凯,还有谁?我只想问。

2

第一次看甜文,感触很多呢。不喜勿喷~~

【我觉得】剧情话应该有一点虐的才行,因为如果全是满满的甜意那就会给读者们一种这部作品很暖色,然后没有动脑子的看的感觉,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像上帝视角啊之类的。

人物关系可以稍微复杂点,因为甜文里动脑子思考的的确不多,所以可以尽可能加一点关系之类的。并且如果找这个剧情走向的话,不久就会男女主在一起,分分合合最后还是圆满结局(这可能是所有甜文的轮廓)。

这样到最后读者的心情很好,可是到最后就会觉得这部作品没有意思。

以上,是我对作品的一些建议(不喜勿喷)

因为我本身也是个剧本娘,所以我认为可以多一些情节感觉,这样读者才会有更大的兴趣读下去。另外跟这部作品,作者没有关系的我简单评价一下作者。

作者的年龄我虽然不知道,但是她对于作品的用心,每一个读者都看在眼里。我虽然不知道作者的现实生活怎么样,但是在这个橙光游戏里不需要任何的拘束。因为这本来就是虚拟的一个世界,可以多一点幻想,多一些自由。

可以建议作者写写虐文,简单说就是烧脑子,文章里各种选项都表示了读者下一步的走向,这种我觉得作者挺适合的。这样子读者才会有兴趣看到最后,感触更深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看。

我觉得这部作品很好,并不是它是我第一部看的甜文的原因,而是它里面的一些人物人设很好,比如易烊千玺的路痴,王俊凯是女主弟弟,这种就会在甜文里有一些新意。不会太枯燥,我以前尝试过写甜文,只是从来没有成功过,因为我就想着怎么写出和平常甜文不一样的感觉。作者很成功,相爱卡卡卡这部作品的人设都很好,我个人觉得我都很喜欢,情节的确和甜文的大轮廓差不多,就是因为男主以及女主的人设家境之类的都很好所以才会觉得这样非常OK。

作者可以多多休息,这个更新可以缓一缓,我不知道其他作者怎么想,我不会催更,这是作者的自由,没人可以干涉,我虽然不能说是作者的迷妹,但我很喜欢作者的作品,这是她的心血,也是她在百忙之中为了给读者一个交代才做的一个作品。

并没有什么说作者不好,是因为我对于每个作品的字句都很敏感,所以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作者大大以及她的一些迷妹别说我就行了。

《卡桑德拉大桥》观后感


《卡桑德拉大桥》观后感

科学如果不用来造福人类,而用来互相残杀,那么人类将被自己所取得的文明所毁灭。最近上映的由英国、意大利、西德合拍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卡桑德拉》大桥,以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惊险的剧情编排,含蓄深刻地阐明了这一主题思想。

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在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的办公室里,主要的剧情发展及戏剧冲突的高潮都在一辆由日内瓦开出的国际列车上。三名恐怖分子伪装护送伤员,闯入国际卫生组织,企图在这幢大楼里制造一起爆炸事件,于是与守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发生了冲突。枪击中打碎了实验室内培养肺鼠疫病菌的容器,溶液四溅。一名恐怖分子被当场击毙,两名跳窗而逃,其中一名被捕后因鼠疫病发作立即死于医院,而另一名却逃窜上了国际列车。这车上有着一千名旅客,他们的生命与安全将面临严重的威胁。迅速捉拿这位可怕的带菌者已成为燃眉之急。麦肯齐上校是美国陆军情报部派驻国际卫生组织的代表,他受命处理这一紧急事件。

麦肯齐采取了一种“外松内紧”的措施,一方面和列车上的乘客张伯伦医生取得联系,要求协助控制这种传染病,还答应给列车派去医疗队,提供一切药品。一方面严格下令列车沿途不得停靠任何一个站头,这是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可能已受感染的旅客下车到处乱跑”。与此同时,他积极和波兰政府联系,让列车开往亚诺夫,虽然明知去那儿必须经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这样的决定,无疑是将全车人送向死亡的深渊。列车到纽伦堡后,立即被宪兵队包围,迅速地封车。为防备列车的漏缝有扩散病菌的可能,灌进了大量的氧气,彻底消毒。直到此时,麦肯齐觉得万无一失了,才将事实真相告诉大家。但仍继续谎称只是“到亚诺夫去隔离一段时期”,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安全。

使用氧气消毒后,张伯伦和另一个医生斯屈德纳惊奇地发现病情可以控制,卡桑德拉大桥又不安全,应该立即把列车停下来,没有必要再把旅客送到亚诺夫去隔离。可是麦肯齐真正的使命是:不但要防止细菌扩散,还要防止泄漏美国在这幢大楼里培育并储存病菌的秘密。只有彻底毁灭这一辆列车才是最可靠的保证。因此他仍执拗地坚持列车直驰卡桑德拉大桥。

其实,麦肯齐为毁灭这列列车是作了多种准备的。万一列车能安全过桥,那么,车内的氧气也会引起爆炸,同样能达到车毁人亡的目的。

影片用高速特技和摄影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列车从桥上坠落的惨景。幸好,由于张伯伦等人的急救,由于卡普兰老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一部分车厢在千钧一发之际与前面的车身脱了钩,使张伯伦和一部分旅客得以死里逃生。

麦肯齐没有被导演写成一个恶魔,他在女医生的眼里,只是个唯唯诺诺、忠于职守的小人。并且还给了他同样一个悲剧的结尾:他在忠实地执行了上级命令,葬送了近千人的生命之后,得到了嘉奖,也失去了信任。由于他参预了整个事件,同样成为一种威胁。于是在离开办公室之后,立即被“监视”起来了。这样的处理可以引导观众去深思,究竟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卡桑德拉大桥的灾难,启发人们深思:如果超级大国不真正取消在世界争霸的思想,那么任何科学研究都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祸!

卡萨诺瓦观后感影评


《卡萨诺瓦》是一部于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该剧主要由萝丝拜恩和大卫田纳特等主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不错,一起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卡萨诺瓦,一个意大利传奇色彩的情圣,相传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敢于拒绝他的情话,相传他曾经为了一个深爱的女人背井离乡,与命运为赌,轻掷一切,却终究与挚爱失之交臂。

剧终风度翩翩的大提提指点江山,周游列国当。午夜的钟声起,他都会和不同的女子作伴天明,从街边巷尾的妓女到豪门世家的小姐,无不沉醉在他编织的爱语中。直到Casanova遇到了命定的Henrriette,就如同一个冒险家愿意回到他不曾记得的家,就如同浪子愿意为了一刻的安定放弃激情的人生。

唏嘘不已的是DTT没能抱得美人归,人们却说他既是不幸也是幸运的男人,因为他虽然没有得到渴求的婚姻,却也因此逃脱了婚姻的枷锁,书写了作为一个情圣的传奇,也正是因为求而不得才更显得具有戏剧色彩。

Casa是一个情圣也是一位放浪子,所以向来深知女人心的他却并不知道女人最想要的只是一份安逸的生活,纵使他的生命精彩,豪情万丈,却只适合成为人们追寻的传说和遥遥的憧憬。

有趣的是剧中两个人无论在哪也深知对方在哪,这种千里姻缘一线之牵的感应在他们被迫分开的时候会不会成为肝肠寸断的毒药呢。

你不需要善良,你只需要聆听就够了。

于是你开始聆听每个女人的故事,她们不再是某贵族的女儿,某位绅士的妻子,某位不堪入目的妓女,她们会有自己的梦想,她们也许不一定爱刺绣,她们也许完全不想呆在一眼就可以望穿的家里。

这是你。

直到新婚之夜我是不会有这些经验的。

女仆跟你这样说的时候我猜,你一定回到了那个Henrriette刚刚答应你求婚的晚上。所以你才会跟这个才见面的女孩子说这么多吧。

也许到最后旅行的意义就只有旅行的本身了。

Casanova回不去故乡,得不到爱的人,只能在世界各地流浪,然而时间已经()过得太久了,连自己都忘了自己为什么还在外边。

-你爱他吗?-爱。-那就去吧,懦夫。

与其说这是Henriette在鼓励Casanova,不如说她在鼓励自己,事实上他们从第一眼开始,眼睛就已经本能地不能再离开对方,即使后来分开,眼睛里也从来只有对方

你为我做了那么多,现在是该我为你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了。

Bellino不是不爱Casanova,她只是跟Henriette一样做了另一个选择,不过动机完全不一样,H是因为贫穷,B正是因为爱,但是后来她误解了Casanova,她以为要像他那样无视一切规则只凭本能的活着最开心,事实上Casanova虽然离经叛道(甚至有点荒淫),但是该有的原则他还是有。

你说你发现了一份更伟大的爱,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坏小子,那个曾经的你,别烧毁他。

也许你才是对的,我现在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想要了。

母亲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你的名字。

所有人都忘了我才是先来的。

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找你。

傻子才幸福,我会活的平稳。

你会忘记我。

BBC出品,必属精品。虽不知Casanova是否历史上确有其原型人物,大叔为年轻女孩讲故事的情节却并不陌生。从《哈利波特》开始就越来越觉得英国是个从不缺乏好故事,尤其是讲给年轻人听的故事的国度。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年轻女孩明净单纯,盼望每个故事都有快乐的结局;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昨夜一口气看完三集,今日还余音绕梁。片尾音乐尤其感动,一如既往地精彩;年少的Casanova也甚是迷人。他的成功来得突然,他的才智理所应当。而Harriet让我想起《办公室》里Dawn所说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是童话故事,要是你以为未来40年里面你们每次看到对方都会心跳加速,或者每次拉手都有过电的感觉,那你就是在骗自己。得找个可靠的,能按时交按揭,找个从来没失业过的人。这些都是生活中重要的实际的东西。

谁能想得到那个再平凡不过的图书管理员,有过这么一段再传奇不过的故事?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数据总合,不是课本中的一二三点,历史是真实的人,有真实的感情。Casanova将欲把自己书写的历史付之一炬时,Edith的话打动了我:

但他在这书里啊。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他所有惊心动魄的冒险。

斯人已逝,在对爱人无尽的想念中欣慰幸福地驾鹤西去;而那个永远年轻永远风流的Casanova,却真实地活在历史里,等待人们发现,而后惊叹。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花了两小时把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看完,整体上来说,电影拍得不错,就是节奏快了点儿,以两小时来概括安娜的一生显得如此仓促,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能够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个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纷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那样表达到位的话,电影显得有点空洞苍白无力了。然而,电影也足以把整个小说人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因为抓住了精华所在。

电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实身份是列夫。托尔斯泰,然而他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伦斯基、卡列宁——三个生存在同样社会上不同性格的人。

安娜给予我的感触最多,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死时还没懂得爱的真谛,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刚开始的这句话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这话我本身并不曾体会过,然而,俯观了安娜的一生,看着她走过的日子,感受过她的内心想法,到后来完全懂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的精神,这是一股为爱牺牲一切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精神促使了安娜的死亡。

到结局我始终不肯相信安娜会死去,而且是自杀,因为这种做法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本身是愚昧的,但是当时的社会却逼得她去死,安娜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怜的安娜是个很真诚勇敢的人,但只能从她追求爱情方面来衡量,正如安娜本人说: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我并不想抨击安娜的出格,但是她相爱的方式确实很另类,所以难以避开世俗眼光的看法。

我觉得在追求爱情这个问题上,一切随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身边过日子,心里却在想着另外一个人,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我接受,当然,安娜也不会接受,所以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爱情。关键是她选对了,却没有做对,她是以一个非常愚昧的做法开始她新的爱情,当了别人的情妇,红杏出墙,那她的死很有可能就是因果报应了。何况安娜本身太执着了,对爱情的追求蒙蔽了她的眼睛,使得她不但抛夫弃子,甚至怀疑自己的情人,跟伏伦斯基没有很好的沟通,便断绝了自己的出路。

总体上来说,安娜是一个可敬又可怜、勇敢有冲动的女人,她的性格注定了她悲惨的一生命运。

伏伦斯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古语说,爱江山更爱美人,伏伦斯基的一生证实了这句话。一个英俊潇洒、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旦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夜夜不能眠,这种情况确实很容易断送他的一生。然而,伏伦斯基豁了出去,为了安娜,他确实曾经放下一切。伏伦斯基本来就是很聪明的人,他的想法并不像安娜那样单纯,他想拥有安娜,也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跟安娜仅仅拥有爱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跟安娜私奔后再次回到圣彼得堡去以法律手段来解决安娜的婚姻问题。

伏伦斯基给了我希望,我一直以为结局会很完满,只要安娜等着离婚的消息就行了,多简单一切就柳暗花明,转机可是存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前提是安娜不死的话。可是安娜却断掉了我的希望,也断送了伏伦斯基的一生。伏伦斯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男人,我认为安娜真爱他就不应该怀疑他,真爱他就应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而不是盲目去占有他,所谓物极必反正是安娜的做法体现。用伏伦斯基的话来说,安娜确实不可理喻。

我想,安娜是一个好女人,我却不会爱上这种女人,人生活在世上本应该快快乐乐的,而安娜却追求烂漫和昙花一现,甚至为此牺牲性命,实在是太无知了。你看,以安娜的做法面对人生,身边的人都得到了些什么,丈夫没了妻子,孩子没了母亲,情人没有了活着意义,那岂是她一个人的事,一死了之还真是自私。安娜常常让我惋惜,伏伦斯基却一直让我感动,做男人就得像他一样。

卡列宁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很传统的人,脚踏实地,事业有成,应该是个好男人。然而,越是深入了解我就越怀疑这个人,可能是日久见人心吧。我在想,也许是他伪装得太好的缘故,所以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好人会不让一个想见孩子想得痛彻心扉的母亲见见自己的孩子?一个好人会让一个自己爱着的女人得不到自己的幸福?答案是,不会。

所以,由此至终,卡列宁把自己包装起来,满口经文信仰,在基督信徒的伪装面具下展开他劣质的行为,他内心本来就是一个小人。他自大,所以要占有一切,他自私,所以容不得别人幸福;他无情,所以折磨妻子,他无义,所以不理睬孩子。我一直搞不懂卡列宁到底有什么追求,看得出他并不爱享受生活,难道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真为这样的人感到可悲。

看完电影我才发觉生活中我们也有他们的影子,为人处事存在他们的痕迹,我只希望不要有人重复他们走过的路,快快乐乐活在当下不是更好吗?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渥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往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似乎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眼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由于“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老实…”我也爱安娜,从书中瞥见她的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恋上了她,这种迷恋不在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喜欢她、欣赏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为她,让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质。

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当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时,我甚至希看她早点结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悲剧,吉蒂获得了幸福,多丽依旧安稳度日,卡列宁照样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有权利这样”。这是她的咎由自取吗?这是她成为一个所谓的堕落的贵族妇女而理应遭到的报应吗?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的、迂腐的、虚伪的卡列宁,八年时间里,他压抑了她一切的热情和生气,当我们知道排除了爱情以权力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当我们肯定了个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价值,又有何权利指责她的选择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由于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假如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骚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看完了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与丈夫卡列宁和年轻军官弗伦斯伯爵的三角恋情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就是一个悲剧。当时的贵族们在舞会、晚会等公共场合闲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绯闻,第三者是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弗伦斯跟安娜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两个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回避弗伦斯的爱意,但是弗伦斯仍坚持 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终安娜与丈夫离婚,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在一起是却有不停的矛盾、争吵、流泪。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当时俄国的政府官员,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图勋章和官爵的俄国贵族形象,是一个只会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虚伪小人。在听到外面关于自己妻子的闲言闲语后,自己的第一反应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没有夫妻间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对于丈夫的质问也不做任何解释,她可能也知道自己越解释丈夫越怀疑、越不相信。就让时间来化解这一切。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是在一次赛马场后,赛场中一直领先的弗伦斯的意外摔倒让安娜颇为紧张,直为他担心。因为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带回家。最后两人摊牌,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地位,两人分居,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儿子归自己养,安娜则净身出户。在一番争论无果的情况下。最后安娜投入了弗伦斯伯爵的怀抱。伯爵也因为她愿意提前结束在军队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权。在之后安娜出入于公共场合中人们总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背后对她议论纷纷,让她浑身不自在。众人的不理解和对儿子无止尽的思念让安娜成日以泪洗脸,在怀了弗伦斯的孩子以后分娩时染上了重病。卡列宁来看她。一番劝导以后让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头。伯爵也因为舆论和之前各种社交的欲望做出了持枪自杀轻生,后被抢救回来。

当然,之前那个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骗她的儿子他的母亲已经生病死了。这也让安娜毅然的离去。她又面对不了跟伯爵在一起时贵族们一样的目光,最后选择了坐火车独自出走,也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的安身之地。最后安娜也悟出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变。让她最终倒向铁轨自杀了。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国的《水浒传》中一章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安娜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弃子;弗伦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最终两个人生活了在一起,但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两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终彼此伤害,彼此误会,彼此厌恶。他们可能都后悔了,也许只有爱情是没有用的。生活除了爱情,除了他们两个。还需要有亲情、友情、人间真情…生活中还有各种诱惑、各种欲望。也许它们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爱情与责任并不是一致的,虽然安娜和伯爵有爱情,但是安娜还有儿子,还有丈夫,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了责任,有了爱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许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组成的,有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够没有它。许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个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还会不断演绎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借鉴,用它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要有一种好好活在当下的信念 。

《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600字


电影新版《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

昨天,网上看完2012年新版电影「安娜,卡列妮娜」后,一种莫有的震撼感在心中涌动,当一个贵族女人不满足于现状而勇敢的冲破陈规旧俗的与男人私约,出轨,背叛丈夫,毁掉家庭,从而被扛不起的名誉和不容侵犯的爱情葬送了生命来看,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过程是美好的,感觉是难忘的,性质是自私的,而参杂了钱权交易以及仅仅是满足热烈的性欲的发泄,那么,这样的爱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末了有人伤心,有人悲,有人快乐有人喜的画面自然会呈现。尽管电影是以悲剧落幕,但是其内容也毫不掩饰的影射出哪怕是爱之生命很短暂,其美妙的滋味也值得人们去偿试,必定曾经拥有,何必再乎结果?总之,电影里美丽,英俊的男女演员,漂亮的场景,心动的故事,拨动心弦的音乐,精湛的演技等等无不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成为我难忘的回忆是呀,再面对现实生活中男人或女人们的各种出轨想想,不能说是道德品质败坏,只能说是动物生理上的需要,如果没有情欲的吸引,刺激和释放,哪来的偷情?何来的背叛?(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而出卖肉体的不算爱)然而,人类就是由男人女人形成,再繁衍后代,组织家庭的延续和发展的,所以,无论是否有家有伴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拥有一个婚姻以外的异性朋友来填充孤独,寂寞,乏味的心,由其是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的中老年人,最能感悟时光的残酷,明白有限的时间也不容其瞻前顾后了,寻找伴侣不一定要上床,要过界,要肉体接触,哪怕是寻找一个懂自己,陪自己,欣赏自己的异性闺蜜,也是人生最后的安慰啊!可是,这种事常常是可遇不可求,若是顺其自然,却等不起,若想不让时间白流,就放下面子,架子的主动去寻求,像92岁扬震宁与39岁翁帆的爱情故事,不是人人都能拥有,上帝只眷顾那些爱生命,会生活,疼自己,惜时间,爱她人且勇敢,潇洒,敢恨敢爱的人!不信就算算,想想,看看,人活一回,哪个对婚姻出过轨,背过叛的人,活的不比忠诚守家过日子的人风流,滋润啊?从古至今在生活中,银幕上,舞台上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之感动灵魂的情节,哪段不令人向往,羡慕,喜欢呀?因此就足以证明爱情的伟大和神奇,也就是上帝也无法阻挡人们精神出轨,行为背叛之追求激情,寻求欲望,满足快乐的脚步之真正的原因了。对此,尽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约束,可是面对美事,谁都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呀,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啊,不管谁遇上,谁摊上了,只能无奈的理解万岁吧。呵呵

《一夜惊喜》影评之李治廷


《一夜惊喜》影评之李治廷

文/言小夫

很多人觉得李治廷很幸运,作为其个人首部电影的处女秀表演,就可以在《岁月神偷》这样叫好又叫座从香港火到内地的文艺片中出演很重要又很讨喜的角色。而且还凭借这部电影拿下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成为2010年香港最耀眼的新星可谓是一夜成名至今都星路平顺。

可是李治廷从走红到现在的发展来看,他真的是只有幸运这样简单吗?先说《岁月神偷》这部作品,他在此片中出演的罗进一一个品学兼优的对爱情有梦想和希望的好学生,可以说他是很本色的表演。那种少年的青涩和对爱情的朦胧之感,夹杂着年少的轻狂和偏执,勾起了我们对青春年少的回忆。所以他才能够凭借自己对角色的最本真的把握和演绎,用情的去演一个最不像表演的角色,才能够成功的获得最佳新人奖,这个奖项就是他不只是幸运这么简单的最有利的证明。

然而奖项是一种鼓励证明同时也是无形的压力随之而来,观众在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鼓掌时也在期待他接下来的作品和表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治廷在《岁月神偷》之后的路走的要更加谨慎和艰难。所幸李治廷并没有让喜欢他的观众失望,在《为你钟情》中的八十年代的爱情演绎;《李小龙我的兄弟》中的李小龙让人惊喜于他从旧时代文艺温情男走到动作片的突破。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内地大片的频频出演中,李治廷越来越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表演节奏,比如正在热映的性感喜剧《一夜惊喜》。

李治廷在《一夜惊喜》这部片中的角色,比他以往几部大片作品比如《倾城之泪》中的坚强暖系男孩,《寒战》中冷静严酷的联众公署主任,《亲密敌人》中性格复杂的金融才子等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坦白来说《一夜惊喜》中的张童宇是个非常讨喜的角色,特别是对女性观众来说,用情痴情长情的绝世靠谱好男人实在是太少了,像这样的小鲜肉才是宅女御姐们的最爱。

作为一部宣扬真爱至上的电影,正面健康形象的男性角色不可缺少,香港年轻演员李治廷在片中则负担起了这个重任,而按目前观众的满意度来看,这个角色也像极了为他度身订造。他在片中饰演的张童宇这一角色与米雪之间的反反复复却充满真爱与温情的感情纠葛也成为这部影片中最大的看点。二人不仅是同事和上下级,张童宇还是米雪的绝世好备胎和一夜情的嫌疑犯,但由于二人年龄的差距,也一直被米雪认为不是可以嫁的男人。但他默默守在米雪身边,任劳任怨,以自己的耐心和坚持最终换的了美人芳心。可以说,李治廷饰演的这一角色使得影片变得相当温情。张童宇暗恋米雪许久,是一个典型的痴情男,但一直未能如愿,甚至多次遭到米雪的无情拒绝乃至训斥,但丝毫没有改变自己心中对于米雪的那份爱。也正因为这种长期的坚持,他甚至接受了自己充当备胎,勇敢担当起照顾米雪和孩子的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李治廷饰演的这个角色代表了很多女性心目中的完美男性形象。一方面自然是李治廷本身优越的外形上分吸睛,但更重要的是他成功的演绎了一个对爱情坚持到底又富有爱心的男性形象。由于是男主角,戏中的感情冲突戏份较多,对于李治廷这个仅仅只有三年演艺经历的年轻演员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而对手更是拥有一双电眼的范冰冰。不过,李治廷在片中的表现堪称出色,从开场不久对米雪的痴心暗许,到被拒绝后的伤心,再到毫不气馁的坚持,李治廷都表现得恰如其分而不做作。尤其是他在阳台上的一番告白,除了让女主感动得眼泛泪花,也让不少女观众的心里感到温暖。到了米雪尝试敞开心扉时,他也毅然承担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虽然只是备胎,却体现了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担当与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李治廷成功演绎了这个角色从男孩到男人的一个全面成熟的过程,令人过目不忘。某个程度上,张童宇也让李治廷走向了男孩以上,男人未满的另一新起点。从以前那个岁月轻狂的少年,到与影帝们火花四溅的廉政新人王,再到《一夜惊喜》美誉全城的完美男人,李治廷一步一脚印地走向了更高的位置。不得不说,在香港影坛男演员青黄不接的今天,李治廷的出现无疑给了人们更多的惊喜与希望,已经开始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尽管这又是一部爱情痴情男的角色,但如果细细分析起来李治廷这次的张童宇还是很大程度区别于《为你钟情》张伟杰和《倾城之泪》游乐两个先前作品的深情男角色的。一来是这部电影风格是走性感喜剧,所以角色难免会更加时尚现代和灵动饱满一些。其二则是李治廷即使面对注定会讨巧的角色,也是用心发掘角色的本质全情在演绎。

比如说片中张童宇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向范冰冰饰演的米雪第N次表白的场景,这段戏不仅展示了李治廷超强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唱功,也制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电影求爱画面。尤其是李治廷充满深情的眼神和深情,就算迷不了当时的米雪,却能迷倒电影观众。再如张童宇对米雪在清晨木屋前的深情告白,很短暂的一场温馨戏份,李治廷充满浓浓情意的台词和表演细腻的刻画了人物的情感内心的表演,是让影片喜剧效果跳脱成温馨路线的最强戏码。

当然观众们最难忘记的还是片尾的令人感动的求婚戏,李治廷一脸严肃却又小心翼翼的表演,不论是和范冰冰的对戏还是和肚子的对白,情深意浓又恰到好处的表演,唤起了令人内心最温暖的情愫。相信爱情相信世间的执着真爱,在这一刻停止在李治廷的表演中。另外不止是和范冰冰的对戏充满感觉,和其他演员也擦出花火,比如一场餐厅质问老板的戏,犀利的眼神强硬的态度,一气呵成的表演看到了李治廷充满张力的角色掌控和诠释。

所以会很肯定的说张童宇一角就算有着万人迷的特质和喜爱程度,可总离不开李治廷去将他进行的平实又力度均匀的呈现。很多时候感觉他一些真情流露的表演很生活化,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就像一些身边感情的情景再现。这大概就是一个有着表演天赋又踏实努力的好演员所具有的表演魅力,让你对角色有一定的代入感,在喜欢在中去更好的接受,引发情感的互动。

而且很高兴的看到李治廷一路走来的一些角色并没有在重复,这对于演员的成长着实是重要的。每一个角色的演出,都是一次尝试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像李治廷这样有表演天赋和深厚音乐功底才华横溢的小生,每一次的角色变化在他身上体现的都很明确,也是这样的明确更加确定了他是当下以及未来香港最具实力和希望的新一代小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原创: Linda

坐俄罗斯航空,很应景的看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据说是俄罗斯2016年拍摄的最新版,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同步。我没有看过托尔斯泰原著,但相信原著绝不是电影中这样风格,印象中的原著,应该是一部厚重的、彰显社会风云变幻、充满历史沉淀感的史诗级巨作,而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琼瑶小说的即视感,原著之精华大打折扣,然深思还是有趣的,所以记一笔。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衣装美轮美奂,细节考究、用料上乘,每个场景都很精美,相当于中国的《甄嬛传》?边看边猜测得花多少成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十九世纪俄罗斯着装规则,感觉加入了很多当代时装流行元素。最关键的,男女主角真心美,美到令人惊叹,女主回眸一笑百媚生,男主玉树临风翩翩风度,两人往那里一站,真心壁人一对,十分养眼。据说,演员现实中还是真夫妻,那生的孩子得多好看啊(如果没动过刀子都是纯天然的话)。

不知道是编剧水平问题还是演员演技问题,或是我个人理解能力问题,这个版本的电影看完,对俩男女主角没啥大感觉,居然有点敬仰、比较肯定、非常同情女主的丈夫。虽然人长得稍微磕碜了点,但又隐忍又善良,事业有成、功名显赫,难得的是低调谦和,丝毫不居功自傲,很有君子风范,对太太也绝对是真心爱,虽然头顶大草原,但死活不愿放手。"当我丢了帽子,我会赶快穿上衬衣",他这句感慨特别有大哲范儿,在家庭狗血剧中探索出了人生真理,有苏格拉底之风。

唯一让我有点困惑的是,如此通透睿智的人,遭遇感情挫折人生变故,不是应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吗,何苦在凡尘间庸俗地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不是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淡漠和遗忘吗(话说小学时在《读者文摘》上读过的这句话,一直懵懵懂懂,我过了三十年才悟出其真理,真是发育迟缓)。所以说,大概还是因为深爱着的,因为爱,所以伤,所以失去理性,所以自我折磨。

女主智商也很让人捉急啊,脆弱敏感的小心灵与浓烈的幼稚的情感需求无法匹配之矛盾,这也是其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成年人了,要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勇于为自己行为担责。如果真的不爱了,在一起很痛苦,那就索性分开吧,不要老是以孩子为借口,更不要过于顾忌吃瓜群众的目光。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勇气面对阳光,那就低调一点,隐晦一点,暗渡陈仓拉倒算了,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着,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世界上没脸没皮活着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一个。

可女主偏不,坚持不走寻常路。偏偏要高调的公布奸情,却又没有能力搞定离婚,更没有勇气面对世俗,这种思维逻辑的大梗实在理解不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拖累了一群人,害得个个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最终折腾半天,终于私奔勉强重组了家庭,那就安心过日子呗,远离莫斯科的名利场,远离朝阳区群众,远离居委会大妈,到农村去,到小镇去,到安静的地方去,掀过旧的一页,开始新生活!如果愿意,还可以再生几个孩子,弥补长子不在身边的遗憾~反正都是口含金钥匙的贵族出身,可以聊八卦的闺蜜居然是公主,发小哥们都是公爵,这种档次的朋友圈,调动个工作和经济都不是大问题。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过上几年,上流社会新的八卦还应对不暇,谁还会记得当年江湖上这挡子风流旧事呢。

可是女主欲望实在太多了,她依旧醉心于名利场,挤破脑袋往贵族圈里钻,摆出一副与世俗社会对抗的态势,丝毫不能体量男人的立场和心情——客观而论,我真心觉得男主已经做的很到位了,那样无私的真诚的爱着女主(原作中虚伪自私的男主硬是被演绎成了纯萌帅,用现在流行语应当就是小奶狗吧),可是女主却绞尽脑汁的质疑,把爱当饭吃的无爱会死星球之人啊,感觉好像琼瑶奶奶笔下女主角附体!每天都在疑神疑鬼、纠结自虐,怀疑男主的爱,怀疑自己的选择,对男主进行精神折磨,伤痕累累,身心憔悴,在一天天的自我纠结中,患上抑郁症,走上一条不归路。其身边的人,也是遍体鳞伤,怀着深深内疚,下半辈子活在阴影中…唉!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为了救赎,参加了日俄战争(就是那个在中国领土举行的,臭名昭著的,触动鲁迅弃医从文的战争),并在生命垂垂之际,认识了女主儿子,一位高尚无私的军医,也是本片唯一的正能量。故事也是从男主回忆中,缓缓拉开了序幕,最后放下帷幕。

途中还无意看了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没办法,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有英文字幕我能看懂的几部俄罗斯电影),与安娜剧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女主最终意识到经济独立方能精神独立,才不会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终日深陷爱或不爱的漩涡于是,她勇敢走出被包养的小公寓,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公司,亲力亲为,走上职业女强人之路,最终有娃有事业,过上自由又富足的生活,坦然面对前夫和现任(本质都是自私自恋控制欲极强的男人),气场两米八,一副男人不是必需品,我想爱谁就爱谁的腔调,让人看了直呼过瘾。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租车司机问她去哪里,她思付良久,回答:办公室。唉,这个结局跟《绝望主妇》结局很像嘛!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6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看苏菲玛索的电影,今日偶然找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由于本人并不是很习惯俄罗斯人的写作风格,所以他们的书我大抵是不怎么看的。即便是菲赫金戈尔兹的那本微积分学教程也太过沉长而显得有些枯燥。
不过,电影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想看了就看吧,比看书可简单多了。
安娜第一次出镜就非常有道理,她刚下了火车,火车一开,一位倒霉的先生就倒在了轨道上不幸被碾死。这与结尾安娜卧轨自杀以终她的最后一次出镜无情呼应。真是可笑,呵,好冷。
作为一个没恋爱过却满怀深情的年轻人,我来稍稍评价一下我可能还不是很了解的安娜。她有一个在当时算是挺开明的丈夫(当然,这是他为了向外界显示出自己的高尚而表现出来的),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然而人的性欲并非完全由你高尚的情操所控制,它至少有一大半来自于原始的野望。所以对于她跟渥伦斯基的偷情行为我是不作评论,毕竟看起来像是真爱。让我不能忍的是,渥伦斯基紧紧跟着安娜不放,即便安娜否决多次;当安娜接受他之后,这狗比样的竟然在安娜儿子面前(有一段距离,但不算远)强吻了安娜,我靠~我当时非常生气,这会让小孩有犯罪冲动的好吗(宰了这强吻我妈妈的逗比)。总之这狗比的自私与禽兽般下流的人品显露无疑,他让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以始自己得以能够在上流社会继续有头有脸生活。
然而从卡列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么在意他与安娜的儿子。不过一扯上离婚,卡列宁却不肯将儿子分给安娜。哦~可怜的女人。她生活在男人的游戏中无法脱身,遂卧轨以求解脱。
谈谈欧文,我喜欢这个人。他是个有思想的大胡子,与安娜见过一面,却无关紧要。
一看到欧文说的那句话我就深深迷醉了:在茫茫岁月,在冥冥之中,在渺渺空间,产生了有机细胞,寄居人间片刻,然后灰飞烟灭。这句话把人类写得多么渺小,我们何以将自己当做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对他人指手画脚。宇宙无垠,值得我们带着敬畏用一生追索,思考。
对于欧文的其他名言,还是不要写出来了,因为有些扯淡。
我的生活太浅,无法深入到电影中除了欧文以外任何人的情感。其实是托尔斯泰想得太复杂了,不过这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吧~
以上言论只供娱乐。

爱不是占有——读尼罗河上的惨案有感



作者:史小珞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著名推理小说。我是个非常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人,而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本书?
因为以推理之离奇还有对扭曲的爱的见解而闻名。我抱着好奇去看了这本书,不看完这本书真的是猜不到一点结局,到最后才明白爱的扭曲真的是很复杂。我先来来谈谈这种扭曲的思想。
女主角很好看,聪明,而且继承了父亲给她的巨额遗产,但是也是一个为爱痛苦痴迷但是却惨遭背叛的悲剧人物,她其实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和女儿的未婚夫,男主角在一起的,明明别人有未婚夫,自己却去插一脚,抢了别人的未婚夫。实在是个不好的举动。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其实是一个局,女二号其实和男主角为了得到女主的巨额遗产,男主选择和女主结婚,然后他们再联合杀了女主,然后他们就可以继承遗产了。
男主角太自卑了,他是一个没钱的小伙子,但是自尊心却强上天,但是他赚钱的方法很不是人,居然想得出杀害了别人继承别人遗产的方法,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让我很讨厌他,更重要的是,他脑袋不好使,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未婚妻女二号也存了一脚帮他杀人。
这种扭曲的爱不因该被称为爱,而是占有。爱虽然不是放纵,但也不是约束。书中的女二号就是太放纵自己爱的人,认为自己和他一起做了他想做的事,就是杀害女主角继承他的财产,女二号根本不在乎钱,但是他以为溺爱了男主角他们就可以天长地久,却没考虑后果和因素。女二号是很爱女一号的,但是她对男主的爱太悲伤了,她把想要的一切给了他,最后犯下了大错,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惨结局。
所有人都不应该用爱作为犯罪的借口,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到最后一刻,忏悔了,也没用了,爱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爱,在爱前面或者里面灌输其他的词,那就是扭曲了,那就不叫爱了。
晓东老师微点评:
爱,爱应该是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她娇嫩如花,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浇灌。爱应该是给予,应该是付出,而绝不是伤害。

《卡普尔家的儿子们》观后感500字


《卡普尔家的儿子们》观后感

《卡普尔家的儿子们》这部电影讲述卡普尔一家的家庭矛盾。因为爷爷心脏病发,卡普尔先生就叫在外的两个儿子回来。夫妻间的矛盾,兄弟间的误会,因这一次的回家,让这些矛盾在无声中慢慢地聚在了一起
在卡普尔家族所有的成员回来,为了爷爷的愿望,拍一张美满的全家福时。小儿子在自己喜欢的姑娘告诉他:她喜欢上他的哥哥时,另一边大儿子发现了爸爸的婚外情时;与此同时,妈妈也发现了她一直以此为傲完美的大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这些事变成了已经形成巨大的危机以前的矛盾的导火线。就在狂风暴雨的来临下,暴发了在大家互相争吵间,小儿子也在这暴雨中知道了他一直以为是哥哥偷他的故事来写作的,没想到既然是妈妈偷给哥哥的。小儿子也因此和妈妈争吵,这场争吵越吵越烈,爸爸在争吵中开车离家出走了。外面的暴雨越下越大,天空也变得越来越黑暗
爸爸在这场暴雨中出了车祸暴雨渐渐地停了,但它 也留下了伤害爸爸的死亡,让大家都陷入了黑色的季节,悲伤、痛苦、伤疤蔓延在空气中。葬礼结束后,小儿子就决定走。大儿子就告诉弟弟他的事,想让弟弟留下来陪陪妈妈。但弟弟说他需要时间,就走了。大儿子也回去工作了,妈妈也开始她餐厅的工作了。生活好像又回到正轨上了。
可是只有大家才知道,心里都有那么一道不可触碰的伤疤。直到两兄弟收到爷爷的视频。爷爷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我们不能抛弃家人。你们的妈妈白天看着好忙,但夜里总是哭。快回来吧!
再次回家,小儿子发现了他的房间不像以前那么乱,变得和哥哥房间一样干净整洁。妈妈分别和两个儿子谈心,重新改变对小儿子的对待方式,接受了大儿子的不完美;大家和好如初了。 再次拍全家福时,小儿子拿出了爸爸的模板。看着那个模板,大家都笑得很开心。终于拍到了一张美满幸福的全家福了。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家的意义。在现实中,家庭矛盾几乎都会发生在每个家庭中的,在矛盾中我们在成长,家也在成长。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我们不能抛弃家人。所以请不要对家人生气,也不要因为家人犯错,而抛弃他们,抛弃家。因为他们正在成长中。

2018年《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坐俄罗斯航空,很应景的看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据说是俄罗斯2016年拍摄的最新版,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同步。我没有看过托尔斯泰原著,但相信原著绝不是电影中这样风格,印象中的原著,应该是一部厚重的、彰显社会风云变幻、充满历史沉淀感的史诗级巨作,而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琼瑶小说的即视感,原著之精华大打折扣,然深思还是有趣的,所以记一笔。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衣装美轮美奂,细节考究、用料上乘,每个场景都很精美,相当于中国的《甄嬛传》?边看边猜测得花多少成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十九世纪俄罗斯着装规则,感觉加入了很多当代时装流行元素。最关键的,男女主角真心美,美到令人惊叹,女主回眸一笑百媚生,男主玉树临风翩翩风度,两人往那里一站,真心壁人一对,十分养眼。据说,演员现实中还是真夫妻,那生的孩子得多好看啊(如果没动过刀子都是纯天然的话)。

不知道是编剧水平问题还是演员演技问题,或是我个人理解能力问题,这个版本的电影看完,对俩男女主角没啥大感觉,居然有点敬仰、比较肯定、非常同情女主的丈夫。虽然人长得稍微磕碜了点,但又隐忍又善良,事业有成、功名显赫,难得的是低调谦和,丝毫不居功自傲,很有君子风范,对太太也绝对是真心爱,虽然头顶大草原,但死活不愿放手。当我丢了帽子,我会赶快穿上衬衣,他这句感慨特别有大哲范儿,在家庭狗血剧中探索出了人生真理,有苏格拉底之风。

唯一让我有点困惑的是,如此通透睿智的人,遭遇感情挫折人生变故,不是应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吗,何苦在凡尘间庸俗地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不是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淡漠和遗忘吗(话说小学时在《读者文摘》上读过的这句话,一直懵懵懂懂,我过了三十年才悟出其真理,真是发育迟缓)。所以说,大概还是因为深爱着的,因为爱,所以伤,所以失去理性,所以自我折磨。

女主智商也很让人捉急啊,脆弱敏感的小心灵与浓烈的幼稚的情感需求无法匹配之矛盾,这也是其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成年人了,要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勇于为自己行为担责。如果真的不爱了,在一起很痛苦,那就索性分开吧,不要老是以孩子为借口,更不要过于顾忌吃瓜群众的目光。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勇气面对阳光,那就低调一点,隐晦一点,暗渡陈仓拉倒算了,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着,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世界上没脸没皮活着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一个。

可女主偏不,坚持不走寻常路。偏偏要高调的公布奸情,却又没有能力搞定离婚,更没有勇气面对世俗,这种思维逻辑的大梗实在理解不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拖累了一群人,害得个个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最终折腾半天,终于私奔勉强重组了家庭,那就安心过日子呗,远离莫斯科的名利场,远离朝阳区群众,远离居委会大妈,到农村去,到小镇去,到安静的地方去,掀过旧的一页,开始新生活!如果愿意,还可以再生几个孩子,弥补长子不在身边的遗憾~反正都是口含金钥匙的贵族出身,可以聊八卦的闺蜜居然是公主,发小哥们都是公爵,这种档次的朋友圈,调动个工作和经济都不是大问题。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过上几年,上流社会新的八卦还应对不暇,谁还会记得当年江湖上这挡子风流旧事呢。

可是女主欲望实在太多了,她依旧醉心于名利场,挤破脑袋往贵族圈里钻,摆出一副与世俗社会对抗的态势,丝毫不能体量男人的立场和心情客观而论,我真心觉得男主已经做的很到位了,那样无私的真诚的爱着女主(原作中虚伪自私的男主硬是被演绎成了纯萌帅,用现在流行语应当就是小奶狗吧),可是女主却绞尽脑汁的质疑,把爱当饭吃的无爱会死星球之人啊,感觉好像琼瑶奶奶笔下女主角附体!每天都在疑神疑鬼、纠结自虐,怀疑男主的爱,怀疑自己的选择,对男主进行精神折磨,伤痕累累,身心憔悴,在一天天的自我纠结中,患上抑郁症,走上一条不归路。其身边的人,也是遍体鳞伤,怀着深深内疚,下半辈子活在阴影中唉!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为了救赎,参加了日俄战()争(就是那个在中国领土举行的,臭名昭著的,触动鲁迅弃医从文的战争),并在生命垂垂之际,认识了女主儿子,一位高尚无私的军医,也是本片唯一的正能量。故事也是从男主回忆中,缓缓拉开了序幕,最后放下帷幕。

途中还无意看了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没办法,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有英文字幕我能看懂的几部俄罗斯电影),与安娜剧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女主最终意识到经济独立方能精神独立,才不会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终日深陷爱或不爱的漩涡于是,她勇敢走出被包养的小公寓,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公司,亲力亲为,走上职业女强人之路,最终有娃有事业,过上自由又富足的生活,坦然面对前夫和现任(本质都是自私自恋控制欲极强的男人),气场两米八,一副男人不是必需品,我想爱谁就爱谁的腔调,让人看了直呼过瘾。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租车司机问她去哪里,她思付良久,回答:办公室。唉,这个结局跟《绝望主妇》结局很像嘛!

观后感《《卡廷惨案》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卡廷惨案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