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 地图 >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一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二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汇总


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好读后感的重点是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感受,使感想落到实处。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1

这几天的阅读课中,我们一向在读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使我感受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自我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情景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在作乱。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个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期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爱、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外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应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

而我要说的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来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2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3

最近读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从这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等,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

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后感(二):

《守望教育》读后感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教育书籍读后感(三):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主角,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就应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务必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我在日新月异的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就应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就应具有什么潜力,充当什么主角呢我想: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用心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务必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务必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务必正视现实,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书籍读后感(四):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光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

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用心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书籍读后感(五):

读教育书籍有感超多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前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光反思自我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我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我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我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务必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2。激情不老这就应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我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就应从此刻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但是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我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我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我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我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6。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思考完美,要思考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无论是此刻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此刻和未来完美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主角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虽然从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书籍读后感(六):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用心、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期望、我推荐、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样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推荐、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必须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必须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必须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必须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超多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

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教育书籍读后感(七):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以前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这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日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个性是经过时光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理解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代替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最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我。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透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礼貌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光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书籍读后感(八):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

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光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光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我: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书籍读后感(九):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我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下教学的职责,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潜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这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潜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用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读后感(十):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老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世界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的书籍读后感

数学教育书籍读后感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5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应该是朋友关系否则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6

读完《学习帮手》的文章后发现,尽管现在教育局势发生了很大改动,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芒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作业者来说,一点点不显过期。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巨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沟通相同,读完后,有豁然开畅的感觉。本书一开端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端呈现掉队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乃至有掉队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注听讲,仍是从教师自身寻觅原因?

因为从前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忍不住陷入了深思:作为教育者,咱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天真,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趣,有他共同的思想和心灵。他们不是咱们赏赐或发挥个人魅力的目标,更不是等候咱们刻画的苍白魂灵。咱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掉队”得“无药可救”的潜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预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作用怎样,不能要他们光听其他学生流利的答复,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考虑,因为考虑的进程现已包括对常识要素的使用。要促进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前进也好。

说说简单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相同的课,拎着相同的问题,做着相同的作业,考着相同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短少教育本质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本质》中恰恰说到,前进教师教育本质的首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力需求。而我呢,大部分时刻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办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刻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览呢?所以往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厚的学问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从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跟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广,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并且是一条飞跃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干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不然,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分自我,使自己的常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干涸,才干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溢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本质的首要途径便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襟抱负,充溢热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傲、自强、不断应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长于协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溢爱心,受学生敬重的教师;是一个寻求杰出,赋有立异精力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分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注重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烈、不向波折折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校园或许什么都完全,但假如没有了人的全面开展和丰厚精力日子而必备的书,或许假如咱们不喜欢书本,对书本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校园。一所校园或许短少许多东西,或许在许多方面都粗陋匮乏,但只需有书,有能为咱们常常翻开国际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校园了。”苏霍姆林斯基也从前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气和阅览习尚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本的国际,培育对书的酷爱,使书本成为智力日子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本在教师自己的精力日子中有何种位置。假如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厚着,假如学生坚信你今日所讲的不是重复昨日讲过的话,那么阅览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力需求。”

书本,特别是经过期间沉积和挑选而被后人认可、承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力开展的最优异、最重要和最有用的前言。书本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咱们自身的心灵国际。没有这样的阅览,人就会遭到精力空无的要挟,因而无论什么都不能替代书本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决的信任,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端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标准——那些勇敢的、总算崇高思想的人们的日子来衡量自己。

讲堂以外有千山万壑,阅览之中有姹紫嫣红。快翻开阅览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异书本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异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需经过这座桥梁,咱们的学生才干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精力窟窿,放眼国际文明的无尘云影,领会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巨大的心灵的搏动,感触言语国际的奥妙,一起打好语文和人文精力的根柢!“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刻糟蹋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酷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咱们迷失的方向,能熏陶咱们麻痹的性格,敞开咱们才智的大门。让书香随同人生同行,让书香在咱们心中永久飘扬。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7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当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趣味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8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9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因此,老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年长于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老师=老妈+师长。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老师的职责。可是我毕竟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因此在教育学生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有幸的是,假期里读:《卡尔·威特教育全书》,《1-2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以下简称《细节》)这两本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

书中还谈到:“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作为老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只有七,八岁或者他们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我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

书中讲述了一些当代的杰出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笨蛋”、“问题学生”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家里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就格外关心她、疼她。后来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学习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对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钟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师只管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跟不上节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万不可取。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透彻,要力求简洁生动。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来巩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率的课。贪玩,上课开小差是低年级小朋友的天性。上课时必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是很难教授课程的,也就根本谈不上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书中提出要把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后教学生课文或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通过学与想结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教育的重点。我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例子是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然而有个学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师以不符合答案为由判错。事实上,我们老师不应该拘泥于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限制,而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我们能做的只有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说“不”、“不能”。

《细节》一书中讲到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作为老师,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学习成绩很好,将来他也不会取得成就,甚至误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周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比如校园里的废纸学生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这些小事。我会立即给予表扬,甚至碰到学生家长也会称赞他们的孩子。这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扬,学生们就会乐意去做,从小养成助人为乐,正直善良的品格。

《细节》中还针对学生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记得我读书那会,上课时老师要我们回答问题就没有几个人举手。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的课堂(从小学到大学)上比比皆是。书中给出的建议使我产生了共鸣:对胆小的学生,要教他们简单的放松练习,当学生在课堂上为举手而感到紧张时,就可以让学生做深呼吸,同时在心里对自己说放松,我可以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回答必须是正确的,害怕答错了被老师或同学嘲笑,因而不举手同样保持沉默。可爱的孩子,如果你答错了,老师不会因为你积极回答问题而批评你,反而会欣赏你大胆的勇气。老师还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猜老师可能会提的问题,帮学生做好准备,这样学生会感觉有备而来,自然会举手回答问题。如此,学生既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能预习新知识。

《细节》中讲到语文学习的方法时,提出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我认为让学生听故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新的词汇,如果我讲故事时再把一些成语、名言名句加入到故事里,学生听多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不自觉地也会使用了。以后授课时我会考虑每节课用五分钟讲个小故事。这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学生听故事有什么用,但是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半年、一年后,和听不到故事的学生比起来,绝对是不同的。

这两本书,对于班主任的我来说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读物,有了它们就等于请来了一位帮助自己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我们老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以平等,坦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形成学生热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同时,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年轻是笔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不应该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学习,充实自己。对于平时的教学工作,除了认真上好每堂课,课后备课,作好笔记,还要多阅读专业期刊和一些教育书籍并作读书笔记等等。这些都是精神财富的积累和帮助自己成长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社会的大问题,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都希望子女成为人才,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英才怎样造就的》汇集了王老师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会,给我们这些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王老师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升学率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方法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照本宣读,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王老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种方式问题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技巧。

我们有些教师,都认为多做一些习题都总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学习不等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因此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没过几天就会忘记了。因此,“二期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不同的学生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提倡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与提高学生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应做题时思考,而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有意义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忌越俎代疱。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可以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先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学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反感,这样的话,怎么会有好成绩呢?因此,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老师在书中总结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渐渐地便会超过别人,取得好成绩好结果。鼓励,就是把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最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希望在别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甚至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班级集体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判断老师对我的重视。我想,学生会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看花手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生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我们教师一生去研究的科学,我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10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我愿把自己一个暑假得出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系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你是否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头疼?通过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我收获颇多。望着桌上的笔,种种情感在心里交织,不禁想要倾诉,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1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2

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它讲述了作者高尔基在童年时的故事。

高尔基3岁便失去父亲,又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后来母亲早逝,外祖父辛苦经营的家业也因为一场火灾而破产,他小学没读完就被迫外出谋生,一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但是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精神使他从未而放弃过学习,终于,在他24岁的时候他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随后一路势如破竹,最终,他一举成名!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暴躁又严厉的外祖父、慈祥的外祖母、总是喝酒闹事的的两个舅舅、漂亮而又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总是用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被称为“绿老太婆”的所谓的“奶奶”、有孤僻而又执着于化学的房客“好事情”、有自杀的小偷彼得大伯、还有那一群玩儿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的小朋友们……尤其是善于讲故事,性情乐观开朗的外祖母,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富有诗意的慈母形象之一。

而作者则以一颗脆弱而又敏感的童心在这群人中生活着,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这其中,苦难让他充满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顽强的意志则让他在逆境中成长!一个个的困难都没有阻碍他学习,他也从不因为自己的条件而气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地进步,以别人难以想象的姿态走进了文学界,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名人一定都是名门望族,一定都是一步登天,也许很多的名人都是这样,但是他――高尔基则是一个“市井小民”,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积少成多,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最后大获成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3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作文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4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应该是朋友关系否则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5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6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因此,老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年长于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老师=老妈+师长。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老师的职责。可是我毕竟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因此在教育学生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有幸的是,假期里读:《卡尔·威特教育全书》,《1-2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以下简称《细节》)这两本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

书中还谈到:“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作为老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只有七,八岁或者他们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我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

书中讲述了一些当代的杰出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笨蛋”、“问题学生”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家里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就格外关心她、疼她。后来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学习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对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钟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师只管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跟不上节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万不可取。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透彻,要力求简洁生动。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来巩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率的课。贪玩,上课开小差是低年级小朋友的天性。上课时必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是很难教授课程的,也就根本谈不上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书中提出要把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后教学生课文或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通过学与想结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教育的重点。我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例子是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然而有个学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师以不符合答案为由判错。事实上,我们老师不应该拘泥于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限制,而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我们能做的只有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说“不”、“不能”。

《细节》一书中讲到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作为老师,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学习成绩很好,将来他也不会取得成就,甚至误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周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比如校园里的废纸学生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这些小事。我会立即给予表扬,甚至碰到学生家长也会称赞他们的孩子。这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扬,学生们就会乐意去做,从小养成助人为乐,正直善良的品格。

《细节》中还针对学生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记得我读书那会,上课时老师要我们回答问题就没有几个人举手。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的课堂(从小学到大学)上比比皆是。书中给出的建议使我产生了共鸣:对胆小的学生,要教他们简单的放松练习,当学生在课堂上为举手而感到紧张时,就可以让学生做深呼吸,同时在心里对自己说放松,我可以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回答必须是正确的,害怕答错了被老师或同学嘲笑,因而不举手同样保持沉默。可爱的孩子,如果你答错了,老师不会因为你积极回答问题而批评你,反而会欣赏你大胆的勇气。老师还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猜老师可能会提的问题,帮学生做好准备,这样学生会感觉有备而来,自然会举手回答问题。如此,学生既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能预习新知识。

《细节》中讲到语文学习的方法时,提出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我认为让学生听故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新的词汇,如果我讲故事时再把一些成语、名言名句加入到故事里,学生听多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不自觉地也会使用了。以后授课时我会考虑每节课用五分钟讲个小故事。这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学生听故事有什么用,但是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半年、一年后,和听不到故事的学生比起来,绝对是不同的。

这两本书,对于班主任的我来说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读物,有了它们就等于请来了一位帮助自己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我们老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以平等,坦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形成学生热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同时,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年轻是笔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不应该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学习,充实自己。对于平时的教学工作,除了认真上好每堂课,课后备课,作好笔记,还要多阅读专业期刊和一些教育书籍并作读书笔记等等。这些都是精神财富的积累和帮助自己成长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社会的大问题,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都希望子女成为人才,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英才怎样造就的》汇集了王老师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会,给我们这些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王老师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升学率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方法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照本宣读,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王老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种方式问题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技巧。

我们有些教师,都认为多做一些习题都总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学习不等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因此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没过几天就会忘记了。因此,“二期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不同的学生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提倡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与提高学生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应做题时思考,而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有意义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忌越俎代疱。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可以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先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学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反感,这样的话,怎么会有好成绩呢?因此,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老师在书中总结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渐渐地便会超过别人,取得好成绩好结果。鼓励,就是把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最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希望在别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甚至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班级集体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判断老师对我的重视。我想,学生会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看花手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生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我们教师一生去研究的科学,我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7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8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相信《教育教学类书籍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