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流浪地球有感 > 地图 > 读流浪地球有感

读流浪地球有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流浪地球影评3篇含剧透。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影评3篇含剧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春节档贺岁片中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了。这部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巨作,其中宏大壮阔的场景和强大震撼的特效让观影者惊艳,而整个人类在面对灾难来袭时迸发出的团结力量以及父子之间的亲情力量则更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篇

本影评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流浪地球计划背景,内容,以及评价。

1. 流浪地球计划背景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太阳极速老化,开始膨胀,100年后就会吞噬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300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联合政府(The United Earth Government, UEG)决定将地球改造成一艘宇宙飞船,逃出太阳系,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园,恒星比邻星。这一漫长而恢宏的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计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在地球表面建造10000座行星发动机,为地球飞离太阳系提供动力。同时,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联合政府在每座发动机下配套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在地球抵达新家园之前,这将是人类唯一的庇护所。

第二阶段,围绕赤道一周的转向发动机相机开启,驱使地球停止自传。而这导致滔天海啸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锐减近半。

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将用500年的时间加速至太阳的千分之五,并保持1300年,随后,调转发动机的方向,再用700年减速。

第五阶段,地球泊入比邻星系,成为其新行星。

与此同时,联合政府组建了领航国际空间站,为地球领航,预警。以保存人类火种为目标的MOSS智能程序,控制着整个领航国际空间站。

2. 电影主要内容

故事围绕逃离木星的困难展开。一句话概括就是:

想了方案A[用地球燃料点燃木星],失败,方案B[用领航国际空间站的燃料点燃木星]成功了。

从内容来看,我主要想说的是,一个好故事,是会埋伏笔的:比如如果开始的镜头出现了猎枪或者匕首,那么猎枪后面一定会响,刀子一定会被拿来用。

而流浪地球的伏笔埋得就特别好,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第一个伏笔,是电影开始的一句话。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对儿子刘启说:

When you see Jupiter without a telescope, daddy will e back.

等有一天啊,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

因为按计划,到刘培强退休时,地球会在木星附近,此时他可以重返地球,与儿子相见。但在最后,刘培强却选择用领航国际空间站的燃料点燃木星,以分子的形式重返地球。

第二个伏笔,是刘启准备离家出走时的一个照片。

照片是三人全家福,但刘培强的脸被掏空,只留了母亲和刘启的脸。照片暗示了刘启与父亲关系的不和,这也是刘启离家出走,不想见爸爸的根本原因。

第三个伏笔是韩朵朵班主任的一个问题。

韩朵朵的班主任让班长回答:希望是什么?

班长用一个夸张的语气回答: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这句话是全球广播救援时候的点睛之笔,韩朵朵说在广播时候说:

各位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叫韩朵朵,是一个初中学生。我们的救援队正在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我现在很害怕,腿止不住地发抖,我只能看着大家拼尽全力,我什么忙也帮不上,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是什么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我们就在苏威拉三号转向发动机指挥中心,在王磊上位的指挥下行动,救援队伍XX-11,韩朵朵,播报完毕。

这段煽情的广播之后,面对可能性为0的方案,急切回家的人调转车头,消沉沮丧的人纷纷行动,走出地下城,火速支援。于是出现了宏伟而震撼的全场180度漂移。

最后概率没有了,我们就拼希望。

第四个伏笔,是刘培强对刘培说的另外一句话:木星90%是氢气。

处于危机时刻的刘启,想到这句话,并且看到木星吸收了地球大量的氧气。与初中化学知识一结合,木星就可以被点燃,爆炸的威力可以推动地球脱离木星。但以色列科学家已经分析过这个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0,暗示此行动失败的必然。

第五个伏笔,是俄罗斯老铁给了刘培强的一瓶酒。

电影花了大概一分钟的时间叙述这瓶酒,并且在被放入航空服时,给了1秒左右的镜头,这也预示了这个酒的关键作用。

最后,刘培强拿着酒,对MOSS说:知道加加林时代怎么带酒上来么,新春快乐。一个完美的抛物线,酒精产生的火焰吞噬了人类文明的。眼看领航国际空间站保存火种无望,绝对理性的MOSS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遂同意了牺牲领航国际空间战点燃木星的方案。

3. 评价

本计划将持续100代人,尽管,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园,但从今天开始,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即便需要建一万座发射塔,一万个地下城,两千五百年,需要一百代人,进行四光年的旅程,也要带着地球去流浪,何等浪漫的计划!这种不计一切代价的计划,更能给人一种震撼。对于身处银河系荒凉偏僻的旋臂上,微小的太阳星系中,一颗渺小蓝色星球上,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的人类,却可以在如此困难与绝境中迸发出惊人的勇气与坚毅。这也只能是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有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有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有两万公里的长城,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我们能想出来的计划。

圣经中,面对毁天灭地的大灾难,最核心的观念是诺亚方舟,保留火种。而中华文化是不一样的 落叶归根,乡土中国,安土重迁,所以你看到了刘培强用方舟点燃了木星,推动地球而使人类文明延续。家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家!子孙孙无穷匮,何苦不平太行、王屋二山?以西山之木石无限,精卫何不可填有限东海?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流浪地球。我们的精神从本质上说,坚不可摧。它从永恒出发,指向永恒。就连太阳这样象征永恒的东西,都会停止。但如果人的繁衍意志不会消失,人类整个民族就会永存。即便个体毁灭了,但是种族可以延续,到永远。

当一个长镜头从地面升起,越过岩石和巨大的机器,眺望着暗夜笼罩的海中孤桥,远处冰雪覆盖的高山清晰可见;镜头短暂定格之后,顺着行星发动机的热焰,穿过大气层升入地球上空;俯瞰这蓝色的地球,淡蓝色的火焰分布在各个角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范文3篇


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看过了,影片主要讲述在太阳即将毁灭的情况下,人来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剧情丰富,画面震撼,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昨天,看了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电影在春节档上映后,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票房全线飘红,影迷一致叫好。电影的投资方之一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股票在初七股市开盘后直接涨停。的确,市场上任何反应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都是正常的。

因为这部电影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于中国电影史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一直认为,中国的电影是不应该有票房的。因为中国的大多数电影在电影院看和在电视机看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有真正的大片才能有震撼的画面和声音,需要影院来保证效果。而这些大片基本上都出自美国好莱坞。所以,票房市场基本上被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垄断了,像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等等。但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将改变这一局面,它是一部可以真正和美国电影叫板的影片,而且它还是一部硬科幻电影。在所有类型影片中,技术要求最高、投入成本最大的电影。

其实中国早就应该有自己的科幻电影了。中国不缺好剧本,光刘慈欣就有多部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等,《三体》还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领域至高荣誉雨果奖。中国也不缺技术,《流浪地球》影片中的特效镜头主要是由中国公司完成的,中国更不缺资金。

那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拍出科幻电影呢?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导演愿意拍科幻电影。

制片方准备拍摄《流浪地球》前,曾找了多个电影导演,但都没一一拒绝。因为拍科幻片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最后拍出来还不一定会被认可,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郭帆为什么愿意接手这部电影呢?因为他有拍科幻片的情怀。他在15岁时就有了拍科幻片的梦想,后来报考电影学院失败后,仍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海南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如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最终成为了一名导演。在接到《流浪地球》拍摄邀请后,他甚至自己垫资进行拍摄。对他而言,拍这部片子,并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当初梦想,现在的情怀,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去做,而且百分百用心去做。

就像郭帆所说的,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地球要流浪了,因为太阳四百年后将会发生氦闪,地球将来被蒸发。为了人类的未来地球要从太阳系飞往4.3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星系。为此人类制造了一万两千台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加速逃逸出太阳系,开始漫长的流浪生涯。

《流浪地球》是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中国人拍摄的科幻电影,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讲叙人类文明延续的故事。故事就像中国人春节大迁徙一样,为了能和家人团圆,无数在外流浪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顶风冒雪跨越几千公里,几百公里,几十公里,几公里,只为回家!。这种流浪同样延续着中华文明而年复一年,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地老天荒,只要有亲人在就有家在,就有一份念想,就会不远万里千里回家,一个也不能少。

《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电影,里面隐显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家国文化。就像电影中台词说的一样:没有人的文明还是文明吗?家是中华文明的细胞,没有家国文化的传承还会有中华文明的延续吗?所以电影里刘培强为了家人大骂莫斯(人工智能)是逃兵,认为莫斯抛弃了地球。我们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了人性,有了人性才会有亲情,爱情,友情,才会为家人不惜一切,甚至于生命。人工智能不能理解,它是理性的产物,尽管它比人类聪明,但它永远无法体会到人类的那份感情与牵挂,它才会哀叹:让人类保持完全理性是不可能的。而人一旦有了这种不可能才会有最后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能,当其它国家救援队都忙着撤退时,只有中国的救援车冒死前进,抱着一丝希望拼死拯救地球。为什么?地球就是家,我们要回家团圆。

《流浪地球》是一部伟的大电影,是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它再一次证明了,讲好故事才是电影生存之本,才会拍出不朽之作。无论特效多么的好嗨哟,多么的巅峰,没有了感情的科幻电影只能变成莫斯。苍白而无意义,死寂而无波澜,空洞而失本源。

《流浪地球》在这个春节感动了我们,电影里的每个人的行为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一代代人永远的家不放弃一丝可能,这是中国电影带给世界的惊喜,它比科幻电影特效来的更重要,比电影票房来得更重要。祝福中国电影的未来,她值得更好。

大年初三带着孩子们到电影院看《流浪地球》,本来想看另一部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电影的,但是考虑到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可能对动画片也没有超过20分钟的耐性(除了小猪佩琪能连续看2个),所以就选择了据说是国产首部灾难科幻片的《流浪地球》。

看电影的过程自然不用过多介绍,儿子看了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制造声音,满场都是他吆喝的声音,妈妈只能带他出去,以免影响他人。

青春期叛逆的刘启与朵朵从地下城逃出来遇到了需要他们站出来拯救全人类的选择。这跟好莱坞科幻片模式类似,主题没有什么稀奇的,也许科幻就是用超前的眼光看对人类生存带来威胁的可能性、幻想性科技。

记得刚读研时,撰写过《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看中国科幻片的匮乏》,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上。当时是因为看过一部科幻电影《深渊》,其水下特效及细腻的感情让我瞎想到中国为何不能拍出科幻片?甚至三流的科幻片在当时(2005年左右)几乎也没有。于是从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入手做了分析。

看完《流浪地球》后,我觉得十多年来,科幻概念主题的元素,我们中国人已经不再逊色于西方了,这应该归结于十多年来中国科技的进展给了文学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最先进的技术在我们身边也能看到,这给爱做梦的小说家以丰富的创作素材。至于电影特效方面,中国的影像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甚至最先进的特效也能整合来运用了。这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当然东西方差异依然存在,不过这种差异已经不是以往的那种落后者与领先者的差异,而是更加体现中国人特点的地方,比如融合多国共同应对全球性灾难,而不是凭借孤胆英雄来拯救世界。甚至从一开始就在救援队伍中出现汉化的洋人角色。当然这也是跟我们国家路线相符合的。

《流浪地球》中哥哥与妹妹感情的深厚都源于两者都算是孤儿:一个母亲得病而放弃生命让给姥爷与儿子到地下城生活,十几年与父亲天地相隔;一个因灾难被爷爷救起的女孩。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又类似于留守儿童。他们心理的成长是面临涉及拯救地球全人类生命的庄严任务不得不说电影中遵循了叛逆期青年跟父亲的冲突很符合心理规律。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比父亲强,明明关注父亲,非要表现出与之对抗,这些细微的感情流露,不仅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也让人感觉心理元素的力量。

流浪地球影评300字


要说最近上映的电影里面,讨论度最大的应该就是《流浪地球》了吧,看过的人很多,当然对其的评价也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篇流浪地球影评精选300字,一起来看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流浪地球,一直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因为它好评如潮,而我在电影开始没多久就坐不住了。给两颗星是,一颗是因为中国的科幻电影的确走出了第一步,毕竟关于未来的东西从文字走向视频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颗是为吴京舍己救人情节时我掉l下的眼泪。

不好的方面主要是情节的不连贯,总是出现莫名其妙的环节,比如一定要去某个地方,比如救人,比如重型武器的出现等等。后来网上有说是因为电影太长,有些环节被剪辑造成故事情节的不连贯。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不管是改编自名著还是别人的版本翻拍,当观众坐下来观看的时候,观众的身心只属于这部剧。电影很像一台晚会,它们的成功是取决于很多因素的。

如果晚会的主持、演员、灯光、音效、舞美等等都很好,但是两小时的演出最后要拉长到三小时,剧场因为时间过晚影响周围观众休息要求强行停止,难道说这是剧场的错吗?这绝对的剧组的问题,电影就是电影,谁也不关心电影背后的事情,电影背后的事情只能是电影成功以后的幕后花絮,而不是不成功的借口。就是因为各种铺垫的不连贯,导致剧情中的一些情节有的突兀、有的造作。

另外,虽然这是国产科幻的重要一步,但是电影是很单纯的东西,不能因为你是谁而调整对你的判断的角度。记得曾经看一个舞蹈选秀节目,一个芭蕾舞演员跳得很好,但是最后并没有得到最高分,因为舞者把自己的脚伤不做任何掩饰地完整暴露了出来,评委认为这严重吸引了观者的视线并影响了观者感受,对此我非常认可。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电影毕竟是有原著的,作为科幻的刻画实在有些匮乏。

流浪地球影评400字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导演,屈楚萧、吴京、李光洁等人主演的电影,也是当前谈论热度最高的电影,那么大家对于这部电影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篇流浪地球影评精选400字,一起看吧。

《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档最火爆的现象级电影。一时间不管是不是电影迷、科幻迷,走亲访友的话题总是伴随着这部电影。

然而看过电影后,我却有些五味杂陈。

电影好看吗?

总的来说真的还不错,父子隔空对话的时候我在影院里眼眶湿了。电影的节奏不算完美,但是一波三折的拯救世界的过程,的的确确形成了紧张刺激的观影感受。科学设定既有诟病的也有力挺的,但是作为非航天物理专业的普通观众,我认为这并不影响观影体验,事实上电影已对自身的设定做了基本的解释。一部电影并不需要罗列严谨的科学理论来教育观众,重要的还是以科学和想象来推动剧情。这一点来说《流浪地球》及格以上。

然而,当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撞向地木之间的火焰时,荧幕前的我着实一脸懵逼。

《战狼》以来一直以伟光正示人吴京居然完成了如此三观不正的决定。

根据电影设定,领航者离开地球是执行流浪地球计划以外的备份火种计划。其根本目的和流浪地球一样,是为了人类文明可以在其他星系延续。

可是刘培强居然把火种理解为字面意义的火种,真的把空间站变成火种来点燃木星了。

要知道,刘培强在做出决定的时候,甚至没有像李一一那样做出的模拟计算,仅仅是凭自己的直觉和估算,便执行了一个被认为成功率为零的决定。如果不是主角光环加持,人类文明就此付之一炬。

事实上,即使就如电影认为的那样,凭着主角光环赢得了成功,流浪地球仍旧是一个危险的计划。要知道这个计划整体超过一千年,而木星弹射仅仅是这个计划的前三十年发生的事情。后续流浪的过程中,还将遇到多少难以预期的危险,刘培强不知道。

可是刘培强还是就此放弃了备份,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危险极大的流浪地球上。

如此大力出奇迹的决定,真的是三观不正至极。

然而我还是要打五星。

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中国电影最重要也是最欠缺的东西对观众的诚意。

我希望这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起点,自此以后,会有更多投资方愿意斥巨资来支持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会有更多好的故事、好的导演演员来完成中国的科幻电影。

所以我不希望用一个不那么体面的分数去凉了中国电影人的心。

流浪地球国外影评美媒影评


有总比没有好!个人觉得吴京这句话真的很对,没有人尝试着去迈开第一步,那么我们永远不知道原来我们还可以在太空如此遨游!一直在想国外的科幻片总是将地球要毁灭什么的,英雄主义突出,保护地球全靠他们,但是在流浪地球中着实争口气!下面来看看流浪地球国外影评吧。

从《流浪地球》上映起,就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豆瓣评分也因此饱受争议。电影在美国上映后,外媒影评不少,可大多没眼看,实在偏颇。而且很多只是强调票房收入,没有从电影本身进行分析。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较理智和严肃的美媒影评,和大家分享,当然,这是从美国观众角度来分析的。

The entire space plot may feel suspiciously familiar to American audiences, Alfonso Cuarns 2013 Oscar- space, and the space station subplot is visually sumptuous. This is frequently a gorgeously rendered film, e. In those chilly sequences, the film calls back to an older tradition of slower science fiction, in epic-scale classics like 1951s When Worlds Collide or 1956s Forbidden planet. The interludes are brief, but theyre a wele respite from chase sequences and destruction.

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


《流浪地球》是由屈楚萧、吴京、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等人主演的一部科幻片,近期以来,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热度也是很高,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篇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影评,一起来看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片的开头讲述了即将远离家人的吴京和姥爷的对话,正常电影的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要统一视角,让观众从主角的视角来看故事。但但是流浪地球是怎么做的呢?它着重讲了吴京的选择。

对于最关键的主角那个孩子,刘启,他在夜色中睡去了。

甚至包括母亲的死亡,也只是一笔带过。

片方这么做,会造成一个致命的错误:观众站在了吴京的立场上。

因为他是一位远离家乡的英雄,失去妻子的丈夫,关心孩子的父亲。

但是问题是,故事并不是从吴京的角度来描述的。

整个流浪地球,观众是从刘启的视角来看的。

可是tmd在故事的前期,儿子和父亲之间有着剧烈不可中和的冲突,作为父亲的吴京是敌对方啊!你让观众站在了对方的视角来看故事!你们疯!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骂两个主角,真的不是演员的锅,是导演的锅啊!

也就是说,作为这个故事的男一号,刘启逃出了地下城,一不小心遇上了灾难,正好车辆被别人征用了,正好拯救了世界。

这一切也都太巧了。

可是观众认同吗?不认同。

原因很简单:

作为主角,他有表达过强烈的欲望吗?没有。

姥爷死了,他很痛苦,但是他做出了选择,选择是势必的吗?不是。因为他有两个选择,他选了其中一个。但是!他保护妹妹的动机,彻底被他表现的愤怒掩盖了啊!

所以在观众看来,这是一个白瞎的选择。

但是正常情况下观众会支持主角的选择,为什么偏偏不支持他的?

因为观众到现在还站在吴京的立场上啊!

主角呢?

他等了父亲十七年,十七年的焦躁传达给观众了吗?他眼睁睁看着母亲死去了,骨肉之痛让观众了解了吗?他最脆弱、最害怕的时候看着天上的星星想爸爸在什么地方,观众感受到他的孤独了吗?他要保护妹妹,付出一切保护她,可是我们最开始连他们是兄妹都不知道啊!

观众有看到他在父亲离开的时候表达不舍吗?没有。

观众有看到他在母亲的床头哭泣吗?

有。但是太晚了。

他有必须要做这件事情,无路可退的动机吗?有。

但是表达了吗?没有。

让主角全程被动,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观众很快就困了。我只能说他命好,遇到一堆可靠的队友。

照我看吴京百分之八十的镜头都没什么用,但是很明显导演让主要角色残了都要留下他,我也不能说什么了。

导演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做大科幻电影基本功就可以放弃了吗?

但是我还是要给五分。

刘慈欣流浪地球影评评价5篇


或许大家最近都被《流浪地球》给刷屏了,而且《流浪地球》的票房也是超过了20亿,这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成就!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靠着吴京来看的,也有人说这部科幻片是个烂片,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无疑是春节档最值得看的电影之一了。以下欣流浪地球影评评价5篇,可以供大家参一下。

第一篇

大年初二,偷得浮生半日闲,看到流浪地球的影讯,细看导演编剧的名字,才知道是大刘的作品被搬上银幕,就立马去看了。

观影之前,没有看过流浪地球原著,看过三体。三体是在手机上看完的,看完之后还专门淘了一套精装版的放在书架上显摆。本来打算抽时间重新看一遍纸质的,然而我却很久都没有抽,似乎知道了结局之后,就很难起心动念重新看了。但是,如果有了电影一定会去看的。无他,把科幻的遐想变成既视感的诱惑力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无力抵挡。

在流浪的地球上,人类再也没有民族和肤色的偏见,大概只有在灾难面前,人类才达到真正的平等。太阳的火海和地球的引力,对每一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当地球面临末日审判的时候,没有人是特殊的。在全人类的生死存亡之际,国界也已经被打破,护照应该成了一张废纸。

地球,终于成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运共同体。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准备点燃木星时不知是谁说的:同归于尽总比坐以待毙好。这是绝望中的最后一丝希望,是抗争到底不服输的怒吼。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失败,就只能坐以待毙。

在让地球、让人类活下去的这个终极目标里,执行任务的人不成功便成仁,万一成功了,活下来的却不是自己,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别人。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义无反顾地投身火海,还是会有人不放弃做最后的努力,还是会有人不放弃那微乎其微的希望。

在危机与生命、责任与亲情的碰撞中,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牺牲。

他们是俯仰无愧于天地的英雄,悲天悯人而豪气冲天的英雄,流芳百世的创世英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地球流浪到目的地之后,确实是换了日月新天的。

宇宙虽大到无法想象,但却只有一个地球。时间虽长到几乎永恒,一生一世不过百年。

生生不息,流浪不止;一息尚存,希望不灭。

一代又一代的活下去,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生命最大的胜利。

第二篇

电影已经结束了,然而那空灵的声音仍然在我的耳畔回响,我的心被她牵绊,久久不能回还。

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叫韩朵朵,是一个初中学生,我们的救援队正在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我现在很害怕,腿在止不住地发抖,我只能看着大家拼尽全力,我什么忙也帮不上!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韩朵朵的这一段深情的讲述听似若不经风,细弱的声音仿佛会在风中一吹就散,可正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ever dies!安迪说希望是美好的!安迪所说的希望是个体的人心中的希望,而我在《流浪地球》中看到的是一群人的希望。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在得知地球仅剩下七天的时间就会撞上木星而灭亡的时候,人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地球在经过几次板块移动之后,地下城里,乱成一团,为生活提供便捷的设施早已一片狼藉,房屋上的石块坠落,桌椅倒塌。有的头上滴着血,有的手上带着伤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惊恐,这个处在地下五公里深处的小世界里充斥了混沌的空气。

有的人半躺在椅子上绝望地抽着烟,有些人趁着环境的混沌抢夺着钱财,即使到死也不放弃对金钱的追求,还有些人绝望地抱头痛哭,甚至举枪自杀,这所有的地下城里聚着地球上大半的人,但他们在这最后的时刻只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无限的悲哀。

另一边,在地球上的一万座地球推动器中的一座中,十几个人正在全力拼搏,力求为地球找到一线生机。意外不断发生,为着这唯一的希望,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催促着他们前进Hope!

调试电线,输入指令,装上火石,一切都一擦即燃,但因为人力不够,点燃发动机仅差一步,就在这个时候韩朵朵试着用自己的声音做最后的动员。这是否也是一个隐喻呢?韩朵朵的声音不正是点燃众人希望的火石吗!

韩朵朵的自我介绍,鼓舞人心的话语,打动了无数绝望中的人们,在他们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返回去,帮助这个小姑娘,这是人类生存的希望!

是小女孩的声音唤醒了他们的希望,是这样的希望的传递拯救了地球!有人说这声音太过稚嫩,是电影的败笔,我却不以为,难道只有荡气回肠的声音才足够用来诠释希望的意义吗?

推动器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被点燃了,带着人们的希望直射木星,一点点靠近

电影已经结束了,然而所有的观众都没有起身,大家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沉思。在电影最后的字幕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刘慈欣。

有人说这部电影之所以大麦是因为宏伟的画面,是因为震撼人心的场面,我却以为是刘慈欣科幻作品特有的细腻,即使是科幻作品,也不忘告诉人们即使在地球的末日也不要忘记了希望的美丽。

第三篇

影片整体是真心不错,尤其作为国产第一部科幻片。当然因为影片长度限制,很多情节没交代,导致有点需要脑补,但毕竟瑕不掩瑜。

网上一些反对的声音,是我写这篇观感的主要原因,所以与其说观感,不如说是驳文更妥贴些。

一,各种找bug说硬伤的。拜托,科幻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幻想,可不是科普。电影本来是一种艺术形式,连最严肃的记录片也少有一镜到底的,为了突出主题总有些剪辑和拼接。吹上天的《星际穿越》,隐晦的虫洞,安全穿过黑洞,利用引力向过去传递信息,哪点严谨?

《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更多的常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的储备,什么洛西极限啊,什么逃逸速度啊,地球流浪的几个步骤啊,在影片中都有实际的意义。而后者,几乎都只是涉及到被科普得普罗大众都一知半解的概念,即使有些什么相对论的内容,也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星际穿越》的成功之处,即淡化科学,强调情感。毕竟,后者抄的可是给小朋友看的哆啦A梦啊,开个玩笑。应该说《流浪地球》是更偏硬些。

二,各种苛责片中角色的。好莱坞大片大都或明或暗的个人(小团体)英雄主义盛行,其劣迹从《泰坦尼克》始可查。而《流浪地球》呢,恰恰是在灾难背景下,人人恐慌,人人自危大背景下的普通人的众生像。人和人的差别,虽然没有星和星那么大,但在这么大压力面前,群体小人物为了亲情、为了小家和大家的牺牲,比起好莱坞主角或者超英的牺牲,更容易让人动容。顺便吐槽一下,现在一个反英雄式的主角,随随便便组起一个团队,完成其他人都完不成的任务,这也太便利了吧。

流浪地球电影外国影评评价


话说大家最近看多了国内的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外网对于流浪地球的评价是什么吧!众所众知,国外的太空科幻片是很多的,场面和特效也是砸钱响当当的,但是中国的这部科幻片,倒在这之中给了我们更多的人文思考。

《流浪地球》可谓用实力诠释了什么是传说中的叫好又叫座。

而火遍全国的同时,这部影片也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上映,并赢得高口碑:

不少海外媒体纷纷对这部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给予了肯定,并试图借此解读中国文化内核,思考东西方文化差异。

但毫不意外地,在《流浪地球》赢得海内外关注和赞誉的同时,一些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也如期而至。

中国不需要好莱坞了!

对于中国科幻片的这场首秀,外媒没有吝啬赞赏之辞。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由此开始。

报道还由《流浪地球》联想到不久前中国探测器月背着陆,并评价中国在科幻片和太空探索中都是后来者,但显然正在后来居上。

随着中国在太空达到一个里程碑1月份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中国科幻电影也迎来了发展。文章称。

但惊叹也同时伴随着担忧,有媒体甚至开始猜测:千篇一律的美式大片是否已经不再被需要。

《福布斯》网站以《流浪地球》为例,指出中国国产影片迎来高票房,中国不再需要进口好莱坞大片。

如果中国能够自己制作这样的电影,他们就不会需要好莱坞进口了。随着中国制作的大片化,好莱坞大片在全球范围显得不再那么特别。作者称。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近的讨论度也是非常的高,相信很多人也都去电影院看过了,但是在网上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好坏褒贬不一,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篇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精选,一起来看下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值得去看的一部片子,电影票钱不会觉得亏!

由于我看的比较晚,这部片一已经被安利了太久,所以期望值很高,真正去看的时候就少了很多经验的感觉。剧情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不是很连贯。最最让我尴尬的一幕是吴京说服联合政府同意拯救地球那段,发言真的很尬,毫无说服力,我还在想着说了啥,联合政府就同意了,而且我认为他应该交代清楚,他会继续保留火种,只是用掉掉燃料引爆木星,但是用掉燃料就出现了我的第二点疑问,吴京把休眠仓放了,休眠仓没有燃料怎么在宇宙停留,怎么维持那些宇航员的休眠啊,怎么保存火种啊?

我说这些疑问只是我看电影的小小的疑问,不代表这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整部影片没有违和感,画面感体验感很好,其中有一些设计很添彩。印象深刻的包括,中澳合资的tim、这个角色的选择很棒,他的出现让紧张刺激的部分有带着点好莱坞大片的特点,就是会有一个唠唠叨叨的人在危机时刻还是不停嘴,既增加了紧张感有时又会增添笑点,而且妙在他会说中文,用一口北京腔来为剧情添彩。再就是那个晕车吐了的人,他总把生死挂嘴边,不紧急的时候对死的看法很通透,真的出现状况了,他表现出了本能的求生欲望,大名呼救,但是在最终救援时他又克服了本能,用冷静和专业知识来救援,这时候的真正面对死亡,他没有畏惧。就是这一波三折对待死亡的态度,让这个小角色也很丰满,也让这种奉献牺牲精神更加感人,因为没有人不怕死,只是在更大的集体利益面前,他选择了留下。

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剧情和细节,就不一一分析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欣赏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正大热上映的一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由吴京主演,深受大家喜爱,这部电影讲述了地球在逃亡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故事,令人刺激,又让人向往。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影评欣赏。

趁着假期,和朋友一家人一起去看了大热的《流浪地球》,3D版。

最近这个外星人啊、银河系啊之类的电影很火呀,琢磨一下,为啥呢?

是不是科学家有了最新发现?

在这之前,并没有看什么推荐、影评之类的,只是从各类网文标题感受到这个电影很火,还和吴京有点关系。

先跑个题,小时候看《小李飞刀》的时候,就很喜欢吴京。

沉稳、帅气、身材好、有安全感,一喜欢就到了现在。

(哇,我也是超专一好吗?)

切入正题,电影一开始,好冷好冷的场景就开始了,什么零下48度这样的。

北京上海的各种大高楼都被冻住了,整个世界就是一片白一片冰,本来这周北京也冷,感觉自己在电影院瑟瑟发抖啊!

看着看着疑惑越来越多,大致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

主演帅小伙户口在危急时刻,突然扔出一个什么东西,瞬间变成大球,还挺结实,他们几个人都可以躲进去,地震掉大石头都不怕了。

真的很像公园小朋友们玩的这个球!

哇,好神奇,我也想拥有一个!

咳咳,情人节快到了

第二

每个人戴的那个大头盔,似乎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提供氧气;二是保暖;三是安全保护。

话说这么重要的东西,就偏偏一个人只有一个?

一旦坏了或者没戴就得死?

第三

最后紧要关头的时候,两个大铁(或者不锈钢?)方块中间什么地方卡住了,主角户口自己夹在中间,用脚使劲踹,居然踹好了?

而且好了以后他还有时间跑出来,没有立刻被压成肉饼?

哇,真是厉害!

第四

推那个针的时候,刚开始就四个人推,能推动?

之后来了一大帮人,还靠谱点(但是感觉也推不动),感觉前面四个人推的都是无用功啊!

后来吴京操控空间站去点燃木星了,也就是说木星是空间站的燃料点燃的,那他们一堆人不松手还推那个针干啥??

第五

结尾啥意思?

主角户口又活了?是是是,他的好朋友Mike在上面吊着,是说我这就来,就救活了?

那你告诉我,Mike怎么下来的?跳下来的?

为什么成功了,整了半天还在地下城待着呢?

地上还是都是冰白一片?

也许我比较期待大团圆结局,有点不适应吧~

就别提那个伟大的计划,什么电路连不上了,什么进度条99%卡住了?什么大火石?(看起来像巧克力球)

为什么要推针?

以及这些之间到底有啥联系?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不朗朗上口,不押韵呀~

唉,看不懂看不懂,也许科幻大片就是这样的吧?

父子之间的深沉感情让我想流泪,让我想起小时候和爸爸之间一些温暖的小事。

播放过程中一直看得挺紧张的,一会从上面掉东西,一会地震,一会板块挪动。

画面效果也还不错,不过似乎3D效果没太感觉出来。

如果想了解一下中式科幻大片的起步,可以去看看。

流浪地球观后感3篇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大家正在观看的,也是正在上映电影中好评最多的,这部电影的播放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的燃和爆,也让大家对中国电影前景更有信心,你有没有观看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3篇。

直接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从原来的0,燃爆硬核地烫上一个1字

从0到1,制作团队开始抬起头,迎接曙光。

通过客观角度去看待一部科幻电影

然而观众,更应该平复心情,别夸张引伸到要怼天怼地的民族情绪层面,毕竟,如果真的是一件牛b的事,我们更应该用先进的态度去对待其实我们早就有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去创造更高质量的科幻电影的。

但科幻电影要走的进程,我们现在稳稳地踏出一步简单来说,就是分画面,科幻宇宙观,故事。

画面:牛b的,国产这样的效果已不错。

科幻宇宙观:在电影里,在科幻里,是成立的,在现实不成立,这个也不太重要。

故事:受众更想看到的不是这样的人物故事。

《流浪地球》有人说,好莱坞能拍一百部这样的,而中国起步了,效果很好。很久没用力写点小评语。前提看到很多人拿着爱国去diss别人,去引伸到骂吴京的都是混蛋,对这样的标签是不愤的,我十分不认同。希望回归到电影本身,别什么都上升到民族。要怼的话,先看右面的图片,再慢慢引伸。(引用网友:兔子等着瞧)

剧情结构

影片原著于刘慈欣科幻小说,故事讲述几百年后,太阳由于不断膨胀,地球因而面临危险,通过使用数万数量的行星推进器将地球推进去另一个星系。我们能看到刘培强与父亲儿子的开场,也看到他与主线剧情地球的剧情,是一来参与不了,二来生硬改剧本,导致的。毕竟吴京是后来加入的。这样的插入,就是加多一块绿布与空间站的置景吧。可是,剧情中前期所有的惊险情节,与刘培强无直接关系,他只能在远方憋得慌:为什么没我的惊险戏份。

影片给了特效很多的发挥空间,让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时代重工业效果的装置与基地。特效可算是精美。但要顾上3D的效果,明显3DIMAX的平台对制作的要求会更高,3D体验感一般。

不只有科幻元素,还有温情贯穿全片

整片用了家的主题,来牵动泪点与高潮。对,用粤语俗话表达:桥唔怕旧,最紧要受。在文艺片里说家,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而在科幻灾难片来说,才有主心骨,已经怕了很多观众说,看完不知说什么的效果,那么说家,大家都能容易共鸣。这样的眷顾观众,又有点配不上整体画面的科幻感。很让我记忆尤深的一句对白是: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意义的。整片效果,按史诗级效果呈现,看完心情膨湃且膨涨,然而,老是觉得,这样的主线剧情,有点匹配不上的感觉。

影片的背后

下面聊聊大家没注意到的影片背后。我们看到了效果,也看到幕后的艰辛,都说拍电影辛苦,这个艰辛怎样定义呢?

一、工艺模式

我庆幸这种工艺模式的出现,传统都是实拍,画面效果如何,现场在监视器都能看到,而在科幻片的片场都是置景与绿布,没有即时效果元素组合,怎样想象到画面整体效果?怎样想象,后续再说。要说的是,这样的工艺流程,在《流浪地球》里是很难得的经验。这时候张艺谋可能还对着监视器NG第70条。

二、中国的电影工业未标准化

都是哥们,兄弟,他做过什么片的摄影,这样的对白洋溢在三里屯周围的咖啡店。我们没有《流浪地球》呈现的标准化,也缺乏专业的电影精神,同行之间有相互不支持......通过以上看出,《流浪地球》的制作更困难,我就奇怪中国影视的预算工作是怎样弄的?一个项目下来非要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拍电影,这是创作,不是建房子,建房子时的预算可以列一千多项,拍一部规模大点的影片,却总是各种预算不足,从没听说过哪个剧组的拍摄预算是充足的。《流浪地球》没预算,刚好拍完前期,到后期制作,预算又不够了,要特效团队加班处理,在预告里都说秋裤都买不起了。

三、工序前期

剧本、分镜、美术概念、美陈、装置设计、道具设计,我只说这次特殊性的要强调的。就以上所提,都要过百人去完成了。后期制作难吗?有了素材、设计概念,其实不难。建模、跟踪、背景场景实拍渲染、各种大装置建模、材质渲染、小材料碎片粉尘、剪辑、调色。

我要强调:(1)现今的建模费,已经很便宜,贵在渲染;(2)这种调色,不是广告的和一般电影的一二三四五六级调色,而是做减色。简单说就是,你看到的大景,飞船带上人的,空间站的,都是灰阶,然后用减光,变成了暗,而没减光的区域就成了点缀的灯光,再加不同的灯光颜色。灯光都是调色师自己后期加灯的,(人物部分灯光除外)这样的整体制作难度,要前后期充分的配合,必定需要人仰马翻才能达到效果的。

四、工艺的整合与修改

修改在制作上,从剧本按十万字十万字的改,设计稿按一套一套概念设计图的改,后期像等甲方定稿一样?不,一个镜头的后期改过百次。有人说一个导演要学会选择,执行时,会有很多变化要选择,很经常累就累在这。没标准化,这注定是一场恶战。我经常形容片场就是战场,是一种带着艺术去突破现实束缚的一场战斗,战斗下来满身的鲜血。如制片人所说的,每天片场都有人辞职,有各种奇葩原因,有些饭盒都不领就走了。

从突破这些制作难度上,中国,能有此举,值得致敬,值得二刷送票房。然而,以上,观众都是看不到的,也不想知道,观众看效果,电影不是单纯技术的活,还有艺术,情感,灵魂等等的结合。

《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效果,也看到了一个虚拟的宇宙里的故事。然而,说剧情是符合市场呢,还是要说剧情就这样在能做的范围内已经够呢?反正,最终出来的结果是:大气、伟大、责任使命精神,都是大的。看到中间,人们已猜到,结局必然要美好并且赔上一两个主演。这样有违原著,当然原著也不是为伟大而伟大的描写。自己说自己伟大,不是现今电影的语言,电影是给出一种状态与心境观众去发酵,大起大落还不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以这是剧情中给到人们的效果,也没说好坏,制作总有一定的范围,预算也更有范围了,大家都在范围里去完成范围内的事。

(最后的拍摄通告郭凡祝语,也要很用心用力的加上一班人一起努力的目标以鼓励)

不过有一种思维,叫一种新的世界观,不要从0开始去说,这片也引用了,正片一开始,在地下城已经有制服造假术了,在棚内搭出来的景自然是少了点烟火味。而国外引用这思维时,会用在当下世界观的制体中,用制体给出更多的阶级观念与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此外,流浪地球更多的时间给主演反打对白,这样才有戏的空间啊,演员才能拿奖嘛,可见全片留更多的是特效的空间。加强了阶级规则,惊险部分的惊险才真实合理,不然,惊险也会有堆彻感,如中后部分激活了装置,主人公户口驾着车要冲过要关闭的闸门,从他冲过第一道闸门时,就知道,后面他都能冲过。闸门关闭的原因当然也是合理,而用规则去加强惊险,会更带先进性吧。这段落说的只是在原基础上的一些思维的小变化的小方向,也不能说建议,也不好说太细。

喜欢《流浪地球影评3篇含剧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流浪地球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