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和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和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原创范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原创范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但是由于《三国演义》成书较早,历史背景复杂,语言较为典雅,很多同学阅读起来难度较大。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推送同学们的章回读书笔记,希望对其他同学的阅读提供借鉴,更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书摘录】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品味赏析】

这个片段几乎是在全书的开篇便提到的,可以算是主要情节了,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刘备和张飞的相遇。前文描写了刘备的家境和外貌,而这里张飞的外貌描写和刘备的截然不同:“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十来个字,读书笔记.却把张飞人高马大、豪迈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刘备之所以能够注意到张飞,也要算是他这一身特点的功劳了。而从性格上来讲,二人均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张飞的爱国之心显而易见,而他的一句“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为何吸引刘备而不是别人,也不难体现刘备的爱国了。而二人的相逢并没有多么壮大,仅仅是街头相遇,“对上眼儿”罢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英雄好汉喜结交朋友和直爽的特点。

作者:初二2班 茅若萱

【读书摘录】

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日:“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日:“卢中郎已被逮,别人领兵,我等去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

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遍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日:“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赶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日:“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

【品味赏析】

这段描写选自第一回,讲的是刘、关、张三人白手起家,打黄巾军,从张飞见卢植后要杀人求他,看出他十分鲁莽,也很重情义,反映出当时社会黑暗,冤枉好人。从三人救了董卓后,董卓得知三人是白身,便不以礼相待,可以看出他是个势利小人,唯名利是图,也为之后他的暴行做了铺垫。

作者:初二1班 刘昱宏

【读书摘录】

运筹帷幄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英雄露颖在晋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品味赏析】

在这两首诗中:“二虎”指的是张飞和关羽,“矛”指的是张飞(张飞的武器是丈八点钢矛),“刀”指的是关羽(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从这种巧妙的比喻中,不难看出作者写作手法的高超。同时,在第一首诗中,也很好的暗示出刘备在三人中的主导地位,写法精巧。

作者:初二2班 侯慧文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一

世界着名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读后感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 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二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好词摘抄: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好句摘抄:

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

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摘抄:

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第九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第八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六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五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指数: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比如曹操,绝对是刘备的一个死敌,绝对被丑化成一个大恶之人。当然,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对于神化的几个人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好,他们的英雄之处。但是,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曹操这个人物,因为此书对他的描写,是有失偏颇的。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任一,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站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使得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的用人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救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及时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三国演义》,于我们女人,似乎不大沾边,有些距离。以前只零星知道里面的几个重要人物和很少的一些故事,但都串不成一条线,对里面的人物关系也模糊不清。那年无意间看到易中天品三国这档电视节目,突然有了些兴趣,想去了解清楚。然而诸事百端,冗杂繁芜的生活锁事,终是开不了头。看易中天品三国时,对曹操的印象颇深,有时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曹操的说词,特别是一篇关于曹操的红颜知己是蔡文姬的文章,那种想读的欲望更强了一些。

今年暑假,终于能闲了下来,于是从书架上抽出《三国演义》用心读起来。其间一些不认识的字,我通过查阅字典知道其读音和意思,并在书上注明。但此书涉及的人物众多,故事情节繁杂,看到后面就想不起前面的起因,也会再回头翻阅。有时嘲笑自己,如果当初有这股子读书的劲头,我兴许不会如此平庸,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还能引经据典呢。

说实话,读《三国演义》,主要是冲着曹操去的,对这个人物一直觉得很神秘,也许是因为蔡文姬的缘由吧。不过,读完之后,让我为之流泪的人却是猪葛亮。其余的如关云长的“义”和赵云的“勇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代表作者宣扬的正统人物刘备,却不以为然,总觉得他的“仁义”背后罩着一层伪善的面纱,因为他“仁义”的目的也跟曹操一样,都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

诸葛亮在作品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爱和崇敬,把他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对猪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渲染。

马克思主义指出: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作品中的诸葛亮也许被作者神人化了,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诸葛亮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有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他之所以有这些长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重视实践。例如:在曹操取得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曹操必败,就正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在曹操下荆州的过程中,经历过战争的实践,对敌我双方的长处和短处都已作了比较的缘故。

但在很多章节里,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思想。

诸葛亮一出场,他就告诉齐备:“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诸葛亮病重在五丈原:“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之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结果魏延飞步入告军情,“竟将主灯打灭”,真个能“知凶定吉,断死言生”。为了突出诸葛亮,作品还一再写他的“锦囊妙计”,每逢重要事件,他总要把装有“妙计”的锦囊交给任务者行者,吩咐“到时开看”,不但根本不跟别人商量,而且也不让任务执行者事先知道如何去做。一切都只是他那种能够“先知”的“智慧”在起作用,其余的人只是被的“智慧”所使的、被动的工具。鲁迅评《三国演义》时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是极其确切的评价。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也正说明了诸葛亮不是超凡的“先知”,不可企及的“天才”。不过,这些不足并非诸葛亮之过,实乃作者的抬爱,就算有一些唯心,也不能抹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学生时期学习《出师表》时,真是云里雾里,不明就里。教师也不会给我们交待“表”之起因,而此次读来,却让我心酸流泪。也许是他的事必躬亲,有些我那慈爱的父亲的影子,他的忧国忧民,无不是我所敬爱的周总理的另一个缩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写照。不过,敬佩归敬佩,感动归感动,我仍然对诸葛亮有些遗憾。作为举足重亲的领导人物,应该学会领导。诚如蜀主簿杨顒对诸葛亮的劝谏:“……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虽然诸葛亮也知这个道理,“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读至此,无不为诸葛亮之尽心尽责而垂泪惋惜。当时的情况,刘禅懦弱无能,三军中,尽管诸葛亮也在物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奈何都难委以重任,以致最后累病而终。

不管小说与史实有多大的出入,《三国演义》仍然不愧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称号,它取舍得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划,影响着后代的文学艺术。不仅如此,即使在今天,它杰出的艺术成就,有分析有批判地加在借鉴,也应该是肯定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参考范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书中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

利用这个暑假的闲暇时间拜读了这部经典——《三国演义》,并且从中受益匪浅。真不愧是古典文学名著,书中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征战场面惊心动魄,故事情节描写得淋漓尽致。三国演义是艺术与智慧的统一,是一部不朽的小说,更是一部经典的具体化艺术化的兵法。传授人以智慧,塑造人的品格,给人以文学至美的享受。遨游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思维在虚幻与现实,古代与当代间穿梭,不禁惊叹作者罗贯中的鬼斧神工,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才能感慨不已让我充分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讲一下自己读《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的感悟。一是人物,一是智慧。

首先我想谈一下三国中人物,《三国演义》中,其人物的描述虽有夸张之嫌,但并不能掩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每个人的特性格不相同,形体外貌变化多端,个个方面都表现得如此传神,翻越书页之时如见其面,如闻其声。不管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近乎神人的卧龙诸葛先生,还是武艺超群却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儿女情长的吕布。。。。读完这本名著,对三国面的人物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简单讲一下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和感悟。

《三国演义》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物,首先当数曹操,还有一是关羽一是诸葛亮。

先从枭雄刘备和奸雄曹操谈起。曹操有雄才伟略,智勇双全,爱惜人才,虽略有奸诈之嫌,但不失为成就霸业的最佳人选。我认为曹操在三国里应该是一个有野心,有文才的人。他是一开明的人,听的他人意见,但同时也心狠手辣。有气魄,且不拘小结,要说三国里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也非曹操莫属了。在曹操身上不仅仅体现了刘备这一类被称之为英雄的胆识与气概,更有的是一代王者的气魄;没有妇人之仁,与刘备相比,曹操有着更高超的军事才能。将王侯本就有的自己表现出来,没有刘备的一味儒家天下,且文章做到了正反对比,其他人物的衬托,使曹操这一人物更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刘备过于仁德,假如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以刘备的谋略和才能,恐怕要和曹操参与三分天下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想假如诸葛亮辅佐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那么我想是根本不会有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的。当然,这样的话,今天我们也就不大肯能看到这么经典的“三国”名著了。论计谋,三国中恐怕除了诸葛孔明以外也就是曹操了。

曹操有一点最可贵,那就是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或许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曹操对关羽甚是赏识,多次厚待于他。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关羽义释曹操于华容。最后来,当关羽败走麦城时,被孙权所获,斩了首级,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更追封荆王。这也足以显示曹操彻彻底底的是一个赏才敬才的人。

曹操还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乐观。赤壁之战,曹操失误吃了败仗,在逃走的路上三遭劫杀,他却连笑三次“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幸好最后遇到的是关公,才捡回一条命,百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但其笑,却令人回肠荡气,试想千古之中谁能象曹操那样,百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可怜几千人还能笑得出来,这样的乐观精神真是令人可敬可佩。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原创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