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三国演义的故事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1000字。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多少热血豪杰,多少经典故事!其中《桃园三结义》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刘备、张飞、关羽”小说里最有名的三位英雄豪杰。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什么时候认识的吗?

刘玄德家里很穷,每天只能靠卖草鞋为生。有一天,刘玄德刚卖完草鞋,看见了文榜,就唉声叹气,然后有人问:“大丈夫不去为国家出力,在这叹什么气?”刘玄德说:“我本是汉室宗亲,今见黄巾大乱,但是不可以杀贼安民,只能恨自己无能,所以才叹气。”刘玄德之后才知道,这个人姓张名飞,字翼德。

之后,俩人一起到村店中饮酒,之后又见到了一位壮汉,推着车子,来到店里休息,并且大声叫来小二快去拿酒来,好让他去投军。刘玄德一见,便邀请他一块座,并问他的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关云长,关羽。三人一起到张飞的庄上,一起谈论大事,看见越谈越投合,就决定结为兄弟,张飞的庄后有一桃花林,桃花开的正旺。次日,三人便在桃林结为兄弟......

这一结义,就有了很多的故事。三人互相照顾、同床睡觉,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和亲兄弟一样亲。可从《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看出,诸葛亮知道关羽是不会杀曹操,可是刘玄德却不知道,关羽空手回营,便让诸葛亮赐死,刘玄德在旁边求情说,三人结义时,说同年同月同日死,请诸葛亮记过,将功赎罪,孔明才才饶了关羽一死。

刘、关、张三人虽誓说同年同月同日死,但关羽却第一个死的。关羽带着大儿子关兴去应战敌人,但是却被孙权用计抓获,被抓后,关羽关兴宁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刘备和张飞知道后心中愤怒难平,便要起兵征东吴,可是张飞因为对将士们不好,平时又打又骂,被范疆和张达陷害,取了道级给孙权。刘备得知后,心中十分恼火,誓死也要杀了孙权,扎营七百里外,要征伐孙权。可是刘备最终没有听孔明的话,病死了。刘、关、张三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关、刘、张这三人就是因为关羽,让他两人也丧命。可见的三人的义气有多重,每个人都是有勇有谋的好汉,但又因为他们的深情厚谊毁于一旦。虽然是晋王司马炎统领了三国。但刘、关、张的故事却在我的心中回荡。

这三位英雄,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守卫国家,不辞辛苦。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张飞性格直爽,但重情义。关羽骁勇善战,刘备有勇有谋,他们都在为国家而战斗。

岁月悠悠,桃花开谢,当年的桃园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桃园结义的精神情怀,永远烙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桃园三结义》我最喜欢的文章!

作者:潍坊市坊子实验学校六年级 鲁雅婷

指导教师点评:小作者在《三国演义》选取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写读后感,可见刘关张三人那种真诚的兄弟情谊和为拯救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打动了她。“岁月悠悠,桃花开谢”时光流逝,刘关张三人虽然已经烟消云散,可是他们与国与家的担当责任的意识,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书之《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读书之《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早就久仰大名。放假这几天,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这本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了许多人物,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三位:诸葛亮、曹操和关羽。先说说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正直,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惊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对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再说说曹操。曹操是一个正直家,又是一个军事家,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伟略。小说通过曹操杀吕伯奢全家、逼迫汉献帝、借扰乱军心之罪名杀死杨修等情节表现了曹操复杂的性格。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英雄。他忠于蜀汉、知恩图报、英勇善战、智勇双全。

我最崇拜的还是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总能找到打败敌人的方法,这些都归功于他学识渊博、善于思考。他的空城计就曾经帮我智退小偷。一天,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只剩我一人在家里看书。

这时传来几下敲门声,我连忙跑过去,用门上的猫眼观察了一下,发现是一个长得贼头贼脑的陌生人。心想:“难道是小偷?”这时,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把他吓跑。我就大声叫道:“爸爸快起床,有个不认识的人来敲门,是不是来找你的呀?”接着我模仿大人的脚步声走向大门。这时门外的楼梯传来一阵脚步声,我在猫眼里往外看,原来小偷已经溜走了。看来空城计还真是挺管用的!我还要向诸葛亮学习,做一个爱学习,勤思考的好孩子,和学习他为国家“鞠躬尽碎、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懂得了不光学习和生活需要知识和智慧,连军事和正直都要知识和智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者:李佳谕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后三个时期比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属诸葛亮,武属关羽。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至于关羽,则是忠、义、勇的象征。但缺点就是有些自负,此处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言


《三国演义》读后感言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由于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这也许是因为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可以励志图志。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作文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清凉山小学 六(一)班 ----金文博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 ,就派主力袭击白马 ,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 ”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二○○九年五月三日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